CN115459549B - 电磁泵 - Google Patents

电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9549B
CN115459549B CN202211338244.1A CN202211338244A CN115459549B CN 115459549 B CN115459549 B CN 115459549B CN 202211338244 A CN202211338244 A CN 202211338244A CN 115459549 B CN115459549 B CN 115459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electromagnetic pump
distance
electromagnet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82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9549A (zh
Inventor
方攸同
吴文潇
马吉恩
邱麟
吴立建
许博文
张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ublication of CN115459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9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9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9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4/00Machines in which the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plasma or flow of conductive liquid or of fluid-borne conductive or magnetic particles and a coil system or magnetic field converts energy of mass flow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vice versa
    • H02K44/02Electrodynamic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泵,包括:泵体,泵体形成有容纳空间;内铁芯,内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若干个外铁芯,若干个外铁芯至少部分围绕内铁芯设置;绕组,绕组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上;泵沟机构,泵沟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和内铁芯之间;泵体包括外筋组件,外筋组件包括若干个环形筋,若干个环形筋形成有容纳空间,若干个外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环形筋之间在电磁泵轴向上的间隔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电磁泵的散热效果,并可以提高电磁泵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电磁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泵领域,尤其是指感应式电磁泵。
背景技术
电磁泵没有转动部件,没有摩擦损耗,效率高,密封性好,运行安全系数高。可为金属溶液的传输提供动力,广泛应用于核电站快中子反应堆冷却,金属冶炼和制造行业。目前,电磁泵主要分为传导式电磁泵和感应式电磁泵两大类。其中,传导式电磁泵分为直流泵和单相交流泵。感应式电磁泵分为单相交流泵和三相交流泵,三相交流泵中又有平面泵,螺旋泵和圆柱泵三种不同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电磁泵的外侧套设并固定一外壳,从而使电磁泵的工作更加稳定。但是,电磁泵的外壳散热性能较差,且电磁泵有轴向电磁力,对外壳的强度要求较高。此外,电磁泵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会产生热膨胀,这会导致外壳严重变形,影响电磁泵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果且结构强度较高的电磁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泵,包括:泵体,泵体形成有容纳空间;内铁芯,内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若干个外铁芯,若干个外铁芯至少部分围绕内铁芯设置;绕组,绕组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上;泵沟机构,泵沟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和内铁芯之间;泵体包括外筋组件,外筋组件包括若干个环形筋,若干个环形筋形成有容纳空间,若干个外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环形筋之间在电磁泵轴向上的间隔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
进一步地,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基本一致,此时,环形筋为第一设置方式。
进一步地,当环形筋为第一设置方式时,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
进一步地,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不一致,此时,环形筋为第二设置方式。
进一步地,当环形筋为第二设置方式时,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8。
进一步地,在一个垂直于电磁泵轴线方向的对称面中,电磁泵关于对称面基本对称设置;当环形筋为第二设置方式时,靠近对称面的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四距离,远离对称面的环形筋在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五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五距离。
进一步地,第四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六距离,第四距离和第六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
进一步地,第五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七距离,第五距离和第七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
进一步地,靠近对称面的环形筋和外铁芯之间在电磁泵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一过盈量,远离对称面的环形筋和外铁芯之间在电磁泵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二过盈量,第一过盈量大于第二过盈量。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环形筋之间在电磁泵轴向上的距离不一致,此时,环形筋之间在电磁泵轴向上的距离关于电磁泵中心对称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泵可以通过环形筋,提高电磁泵的散热效果,还可以约束电磁泵的电磁拉力对电磁泵产生的形变问题,并约束电磁泵的热膨胀对电磁泵产生的形变问题;并可以限制电磁泵在轴向上的位移,提高电磁泵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磁泵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分腔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腔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分腔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内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内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外铁芯和第三内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泵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泵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泵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泵体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泵体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泵体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外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外铁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外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1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泵100,包括泵体11、绕组12、若干个外铁芯13、内铁芯14和泵沟机构15。泵体11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绕组1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绕组12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13上,用于输送电流。若干个外铁芯1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内铁芯14也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若干个外铁芯13均至少部分围绕内铁芯14设置,从而使外铁芯13和内铁芯14之间通过绕组12中的电流产生磁场,进而实现电磁感应。泵沟机构15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并至少部分设置在外铁芯13和内铁芯14之间,用于作为液态金属的流动的通道。具体的,绕组12通电后,外铁芯13和内铁芯14之间产生的磁场与泵沟机构15内的液态金属作用产生感生电流,泵沟机构15中的液态金属即成为载流导体,从而使液态金属与磁场作用产生电磁力,进而驱动液态金属定向流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泵沟机构15包括流通通道151、泵沟壁152和保护层153。泵沟壁152包括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流通通道151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的间隙即为流通通道151。保护层153包括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二保护层1532,用于提高泵沟壁152的强度,从而固定流通通道151的形状,便于液态金属的流动。泵沟壁152设置在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二保护层1532之间,流通通道151设置在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二保护层1532之间。具体的,第一保护层1531设置在外铁芯13和第一泵沟壁1521之间,第二保护层1532设置在内铁芯14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即外铁芯13、第一保护层1531、第一泵沟壁1521、流通通道151、第二泵沟壁1522、第二保护层1532由外至内依次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沟壁152可以采用陶瓷材料,即泵沟壁152可以是氮化硅陶瓷,由于氮化硅陶瓷的性质稳定,不导磁、不导电,耐腐蚀,从而使泵沟壁152可以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保护层153可以采用碳纤材料,保证泵沟壁152可以有一定的延展性,使得温度发生改变后,泵沟机构15的热胀冷缩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可以提高泵沟机构15的韧度,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若干个外铁芯13至少部分围绕内铁芯14设置,且若干个外铁芯13靠近泵沟机构15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为第一弧面,第一弧面具有第一弧形。通过上述设置,第一端能够提供的极弧面积大于第一端为平面时提供的极弧面积,从而可以增大第一端的极弧面积,减小泵沟机构15内的液态金属的环流,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具体的,若干个外铁芯13的第一弧面共同构成有圆柱空间,圆柱空间的横截面为第一圆形。第一圆形的圆心和内铁芯14的圆心基本重合,从而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铁芯13可以采用硅钢材料,从而使电能和磁能进行最有效地交换能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的厚度基本一致且厚度为
Figure 281597DEST_PATH_IMAGE001
,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厚度基本一致且厚度为
Figure 570627DEST_PATH_IMAGE002
。内铁芯14基本为圆柱体,内铁芯14的半径为r。流通通道151的横截面基本为圆环形,且流通通道151的横截面和内铁芯14横截面的圆心基本重合,从而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流通通道151的宽度为h,h指沿圆环半径方向上的流通通道151的外环和内环的距离。若干个外铁芯13构成的圆柱空间的横截面,即第一圆形的圆心基本和内铁芯14的横截面的圆心重合,从而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沿第一圆形的半径方向,第一圆形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外侧壁之间距离为δ。第一圆形具有第一半径
Figure 500274DEST_PATH_IMAGE003
,外铁芯13基本关于第一半径
Figure 52610DEST_PATH_IMAGE003
对称设置。外铁芯13的宽度为L,L指垂直于第一半径
Figure 349599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的宽度,具体的,L指外铁芯13靠近泵沟机构15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Figure 615888DEST_PATH_IMAGE004
由上述公式可知,外铁芯13的第一弧面的弧度为2α。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圆形的圆心和第一弧形的一端连接并形成第一直线,第一圆形的圆心和第一弧形的另一端连接并形成第二直线。第一弧形、第一直线、第二直线围成的面积为第一面积S1。具体的,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一面积S1的数量一致,且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一面积S1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相邻两个第一面积S1之间形成有第二面积S2。第一面积S1和流通通道151重叠的部分为第三面积S3,第二面积S2和流通通道151重叠的部分为第四面积S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面积S3沿电磁泵100的轴线方向延伸,将流通通道151分割为第一区域,第四面积S4沿电磁泵100的轴线方向延伸,将流通通道151分隔为第二区域。
在电磁泵100工作过程中,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在从外铁芯13进入内铁芯14,或内铁芯14进入外铁芯13时,基本完全通过第一区域。此时,第一区域的磁感应强度较大,且第一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大于第二区域的磁感应强度。因此,处于第一区域内的液态金属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流速较快,而处于第二区域内的液态金属沿第二方向运动且流速较慢。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基本为沿第一圆形的半径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基本相反。根据流体的持续性原理,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液态金属会形成环流且和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液态金属相遇,从而大大降低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沟机构15还包括若干个分腔结构154。分腔结构154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分腔结构154的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分腔结构154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分腔结构154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内铁芯14。分腔结构154用于将流通通道151分隔为若干个通道,并用于支撑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从而保持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分腔结构154的数量和外铁芯13的数量一致。具体的,分腔结构154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第四面积,且分腔结构154的横截面基本完全覆盖第四面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分腔结构154堵住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液态金属的运动,从而减小泵沟机构15内的液态金属的环流,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其中,分腔结构154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例如分腔结构154可以采用钼合金等,从而可以提高耐腐蚀性和强度。其中,分腔结构154的良好的耐高温性指在500℃的温度下,分腔结构154的体积变化小于等于1%;分腔结构154的良好的耐腐蚀性指在电磁泵100连续工作三十天的情况下,分腔结构154的质量变化小于等于0.05%。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分腔结构154包括第一分腔件1541和/或第二分腔件1542和/或第三分腔件1543。第一分腔件1541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第一分腔件1541的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第一分腔件1541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第二分腔件1542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第二分腔件1542的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第二分腔件1542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第三分腔件1543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第三分腔件1543的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第三分腔件1543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具体的,第一分腔件1541的横截面为第一横截面,第一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为第一梯形,且第一横截面较长的底边连接或者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第一横截面较短的底边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第二分腔件1542的横截面为第二横截面,第二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为矩形。第三分腔件1543的横截面为第三横截面,第三横截面的形状基本为两个第二梯形拼接而成,且两个第二梯形较短的底边拼接,其中一个第二梯形的较长的底边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另一个第二梯形的较长的底边连接或抵接第二泵沟壁15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均为弧形面,第一横截面较长的底边也为弧形且弧长为
Figure 229403DEST_PATH_IMAGE005
,第一横截面较短的底边也为弧形且弧长为
Figure 185596DEST_PATH_IMAGE006
;第二横截面连接泵沟壁152的边长也为弧形且弧长为
Figure 189455DEST_PATH_IMAGE005
;第三横截面较长的底边也为弧形且弧长为
Figure 476080DEST_PATH_IMAGE005
,第三横截面较短的底边为直边且长度为
Figure 383249DEST_PATH_IMAGE007
。又由于流通通道151的宽度为h,第一横截面的高度基本也为h,第二横截面的高度基本也为h,第三横截面的高度基本也为h。第一横截面和第三横截面的梯形的两侧边和梯形的高所成的角度为θ,且
Figure 729917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n为分腔结构154的数量。分腔结构154的数量和外铁芯13的数量一致。
具体的,
Figure 689914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514651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7818DEST_PATH_IMAGE007
需满足以下要求:
Figure 790966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34997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915621DEST_PATH_IMAGE011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内铁芯14可以是第一内铁芯141或第二内铁芯142或第三内铁芯143。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内铁芯141包括第一中心圆柱1411、若干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和若干个楔条1413。第一中心圆柱1411的圆心即第一内铁芯141的圆心,第一中心圆柱1411的轴线基本和电磁泵的轴线重合。若干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至少部分围绕第一中心圆柱1411设置,铁芯扇形分区1412基本沿第一半径
Figure 827077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延伸。若干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拼接后和第一中心圆柱1411形成基本密闭的圆柱体结构。具体的,外铁芯13的数量、第一半径
Figure 781126DEST_PATH_IMAGE003
的数量、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数量、楔条1413的数量均一致。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一半径
Figure 479830DEST_PATH_IMAGE003
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即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数量和楔条141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相邻两个第一半径
Figure 646369DEST_PATH_IMAGE003
之间的角度为360/n,即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弧度为360/n。其中,n为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数量,从而有利于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之间的拼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铁芯扇形分区1412基本为扇环形,且由于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半径
Figure 146751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每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靠近第二保护层1532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一缺口1414,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第一缺口1414构成第二缺口1415。若干个外铁芯13构成的圆柱空间的横截面,即第一圆形。第一圆形具有第二半径
Figure 535618DEST_PATH_IMAGE012
,分腔结构154基本关于第二半径
Figure 754241DEST_PATH_IMAGE012
对称设置,第二缺口1415基本关于第二半径
Figure 255630DEST_PATH_IMAGE012
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缺口1415的横截面基本为三角形或扇形或其他形状。具体的,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外弧面和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两侧面的相交处均设置有第一缺口1414,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拼接后,两个第一缺口1414构成第二缺口1415。其中,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外弧面指铁芯扇形分区1412靠近第二保护层1532的表面。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楔条1413至少部分设置在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之间。具体的,楔条1413设置在第二缺口1415中,且楔条1413的横截面的形状基本和第二缺口1415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致,即在一个垂直于电磁泵100的轴向的投影面上,楔条1413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缺口1415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第一投影面和第二投影面基本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楔条1413的横截面基本也为三角形或扇形或其他形状,楔条1413采用非导磁不锈钢材料。分腔结构154将流通通道151分隔成若干个通道,每个通道的横截面基本为圆环形,每个通道的横截面的弧度为腔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极弧大于腔弧,从而减小泵沟机构15内的液态金属的环流,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铁芯扇形分区1412包括若干个第一叠片1412a,每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第一叠片1412a的数量m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每个第一叠片1412a的宽度w基本一致。其中,第一叠片1412a基本沿第一半径
Figure 843475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延伸,第一叠片1412a的宽度w为垂直于第一半径
Figure 421218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上的宽度。具体的,
Figure 579666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n为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数量,r为第一内铁芯141的半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叠片1412a采用冷轧取向硅钢片,且第一叠片1412a的宽度w符合现有硅钢片厚度的规格。通过上述设置,由于可以通过控制每一个第一叠片1412a的宽度w,使得在楔条1413的大小有非常灵活的调节空间。楔条1413配合外铁芯13和分腔结构154,可以保证最大的极弧,使极弧大于腔弧,从而减小泵沟机构15内的液态金属的环流,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此外,第一内铁芯141通过若干个第一叠片1412a构成,通过增大接触电阻的方式减小第一内铁芯141的周向环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若干个相同高度、相同宽度、不同长度的第一叠片1412a;
S2:将若干个第一叠片1412a排列并将相邻两个第一叠片1412a固定连接,构成横截面为扇环形的铁芯扇形分区1412;
S3:将若干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拼接成圆环体,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拼接处形成有第二缺口1415;
S4:在第二缺口1415中设置楔条1413,以使楔条1413、若干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和第一中心圆柱1411连共同形成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内铁芯141。
步骤S1中,第一叠片1412a的高度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叠片1412a的宽度指垂直于第一半径
Figure 605785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叠片1412a的长度指平行于第一半径
Figure 80759DEST_PATH_IMAGE003
方向上的长度。步骤S2中若干个第一叠片1412a的排列方式为:靠近第一半径
Figure 281934DEST_PATH_IMAGE003
的第一叠片1412a的长度最大,远离第一半径
Figure 442525DEST_PATH_IMAGE003
的第一叠片1412a的长度最小。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横截面形状基本为扇环形,从而有利于相邻两个铁芯扇形分区1412之间的拼接。其中,第一叠片1412a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粘合。此外,对步骤S2中构成的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边界进行锉削处理,从而使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边界变得更加光滑,有利于铁芯扇形分区1412之间的拼接。其中,扇环形的横截面的弧度所对应的角度β=360/n,n为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数量。
步骤S3中,铁芯扇形分区1412之间通过胶水粘合。步骤S4中,楔条1413和第二缺口1415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即铁芯扇形分区1412和楔条1413之间通过胶水粘合,铁芯扇形分区1412和第一中心圆柱1411之间也通过胶水粘合。
具体的,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加工方法还包括:
S5:在第一内铁芯141的外侧设置第二保护层1532,以使第一内铁芯141固定;
S6:在第二保护层1532外侧设置流通通道151和泵沟壁152;并通过分腔结构154将流通通道151分隔为n个通道;
S7:在泵沟壁152外侧设置第一保护层1531;
S8:将泵沟机构15和第一内铁芯141连接。
步骤S5中,第二保护层1532为碳纤材料,且对第二保护层1532进行打磨,使第二保护层1532表面光滑。步骤S6中泵沟壁152采用陶瓷材料。泵沟壁152包括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形成流通通道151。分腔结构154设置在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且分别连接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此外,流通通道151两侧的泵沟壁152需要进行打磨,使泵沟壁152的表面光滑均匀,从而便于液态金属的流动。步骤S7中,第一保护层1531为碳纤材料,且对第一保护层1531进行打磨,使第一保护层1531表面光滑。步骤S8中,将泵沟机构15加热,即加热泵沟壁152、保护层153,使泵沟机构15受热膨胀。在高温状态下,将泵沟机构15围绕第一内铁芯141设置,实现泵沟机构15和第一内铁芯141的过盈配合连接,从而使泵沟机构15和第一内铁芯141的装配更加稳定,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保护层153的圆心、第一内铁芯141的圆心、第一中心圆柱1411的圆心、泵沟壁152的圆心基本重合,从而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电磁泵100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内铁芯142包括第二中心圆柱1421和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环绕第二中心圆柱1421设置,且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和第二中心圆柱1421连接。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呈肋条状设置。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中心圆柱1421之间。具体的,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连接第二中心圆柱1421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弧面,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连接第二中心圆柱1421的一端的端面形成第一圆柱体空间,第二中心圆柱142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圆柱体空间中,从而便于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和第二中心圆柱1421的稳定连接。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靠近第二保护层1532的一端的端面均为第一弧面,第一弧面的半径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半径基本一致,从而使第一铁芯1422和第二保护层1532之间的连接或抵接更加稳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若干个第一铁芯1422使第二内铁芯142呈分块状,从而既不会影响泵沟机构15内的磁场和电磁泵100的出力,又可以有效地抑制涡流,降低电磁泵100在工作时的损耗和升温,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此外,当第一铁芯1422形成肋条式结构时,涡流分布不再是圆环状,而是形成在每个肋条截面上的小涡旋,从而阻断涡流周向通路,减少涡流损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铁芯14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一铁芯1422的数量的比值可以为1,即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一铁芯1422的数量一致。
具体地,相邻两个第一铁芯1422之间的间隔为第一弧度γ,第一弧度γ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6°。其中,第一弧度γ指相邻两个第一铁芯1422在周向上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弧度γ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5°。此外,在第一弧度γ所在的弧度对应的泵沟机构15的区域中,由于上述区域中没有磁场,液态金属无法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没有推力推动液态金属运动,因此在上述区域中需要设置分腔结构154,防止液态金属环流,从而严重影响电磁泵100的性能。通过上述对第一弧度γ的范围设置,可以使分腔结构154的设置更为合理,具体地,可以使分腔结构154在泵沟机构15中的体积较为合理,从而在防止液态金属环流的情况下,能够使泵沟机构15输送更多的液态金属,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具体地,第二中心圆柱1421的直径设置为第一直径R1,第一铁芯1422的直径设置为第二直径R2。其中,第二直径R2指第一铁芯1422的第一弧面的直径。更具体地,第二直径R2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直径R2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2.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足够的磁力线能够从外铁芯13传递至第一铁芯1422,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电磁性能。此外,在电磁泵100运行时,会在电磁泵100的径向上产生磁压力或磁拉力,若第一铁芯1422的尺寸过大,则会导致第二中心圆柱1421无法支撑大磁压力,从而会导致电磁泵100结构从内部被破坏,发生变形,降低电磁泵100的可靠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一铁芯1422的尺寸较小,从而降低第二中心圆柱1421受到的磁压力,进而使电磁泵100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电磁泵100的可靠性。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内铁芯143包括第三中心圆柱1431、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和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环绕第三中心圆柱1431设置,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环绕第三中心圆柱1431设置,且第二铁芯1432通过固定结构1433连接第三中心圆柱1431。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呈肋条状设置,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呈肋条状设置。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保护层1532和固定结构1433之间。具体的,第二铁芯1432的数量和固定结构1433的数量一致。固定结构143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铁芯1432和第三中心圆柱1431之间,固定结构1433的一端连接第二铁芯1432,固定结构143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中心圆柱1431。具体的,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靠近第三中心圆柱1431的一端的端面均为弧面,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靠近第三中心圆柱1431的一端的端面形成第二圆柱体空间,第三中心圆柱143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圆柱体空间中,从而便于固定结构1433和第三中心圆柱1431的稳定连接。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靠近固定结构1433的一端的端面均为第二弧面,若干个固定结构1433靠近第二铁芯1432的一端的端面均为第三弧面。第二弧面的半径和第三弧面的半径基本一致,从而便于第二铁芯1432和固定结构1433的稳定连接。若干个第二铁芯1432靠近第二保护层1532的一端的端面均为第四弧面,第四弧面的半径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半径基本一致,从而使第二铁芯1432和第二保护层1532之间的连接或抵接更加稳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二铁芯1432和固定结构1433形成肋条式结构,从而既不会影响泵沟机构15内的磁场和电磁泵100的出力,又可以有效地抑制涡流,降低电磁泵100在工作时的损耗和升温,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效率和使用寿命。此外,当第二铁芯1432和固定结构1433形成肋条式结构时,涡流分布不再是圆环状,而是形成在每个肋条截面上的小涡旋,从而阻断涡流周向通路,减少涡流损耗。此外,通过设置固定结构1433,可以使内铁芯14制造方便,节省内铁芯14材料,还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电磁泵100的内铁芯14的外径,从而灵活控制电磁泵100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铁芯143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固定结构143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二铁芯1432的数量的比值可以为1,即外铁芯13的数量和第二铁芯1432的数量一致。
具体地,相邻两个第二铁芯1432之间的间隔为第二弧度Ω,第二弧度Ω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6°。其中,第二弧度Ω指相邻两个第二铁芯1422在周向上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弧度Ω还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5°。此外,在第二弧度Ω所在的弧度对应的泵沟机构15的区域中,由于上述区域中没有磁场,液态金属无法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没有推力推动液态金属运动,因此在上述区域中需要设置分腔结构154,防止液态金属环流,从而严重影响电磁泵100的性能。通过上述对第二弧度Ω的范围设置,可以使分腔结构154的设置更为合理,具体地,可以使分腔结构154在泵沟机构15中的体积较为合理,从而在防止液态金属环流的情况下,能够使泵沟机构15输送更多的液态金属,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具体地,第三中心圆柱1431的直径设置为第一直径R1,第二铁芯1432的直径设置为第三直径R3。其中,第三直径R3指第二铁芯1432的第二弧面的直径。更具体地,第三直径R3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3.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直径R3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2.3且小于等于2.8。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足够的磁力线能够从外铁芯13传递至第二铁芯1432,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电磁性能。此外,在电磁泵100运行时,会在电磁泵100的径向上产生磁压力或磁拉力,若第二铁芯1432的尺寸过大,则会导致第三中心圆柱1431无法支撑大磁压力,从而会导致电磁泵100结构从内部被破坏,发生变形,降低电磁泵100的可靠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二铁芯1432的尺寸较小,从而降低第三中心圆柱1431受到的磁压力,进而使电磁泵100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电磁泵100的可靠性。
具体地,固定结构1433的直径设置为第四直径R4,第四直径R4指固定结构1433的第三弧面的直径。第四直径R4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直径R4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4。更具体地,第四直径R4和第一直径R1的比值设置为1.3。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内铁芯14制造方便,节省内铁芯14材料,还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随意调节电磁泵100的内铁芯14的外径,从而灵活控制电磁泵100的尺寸。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泵体11可以是壳体112或外筋组件113。
如图9至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壳体112包括第一壳体1121和第二壳体1122。第二壳体1122至少部分围绕若干个外铁芯13设置,即若干个外铁芯13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壳体1122中。第一壳体1121围绕第二壳体1122设置。第二壳体1122用于包裹若干个外铁芯13,从而固定若干个外铁芯13。具体的,第二壳体1122上还设置有冷却机构1123。冷却机构1123用于电磁泵100的冷却。具体的,冷却机构1123可以包括第一冷却水道1123a和/或第二冷却水道1123b和/或第三冷却水道1123c,用于提高冷却机构1123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冷却水道1123a包括若干个第一水道1123d和若干个第一连接水道1123e。第一水道1123d环绕第二壳体1122设置,即第一水道1123d沿第二壳体1122的周向设置。第一连接水道1123e基本沿第二壳体1122的轴向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水道1123d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水道1123e,第一连接水道1123e的一端连接一个第一水道1123d,第一连接水道1123e的另一端连接相邻的第一水道1123d,从而使相邻两个第一水道1123d连通,进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具体的,第一壳体1121围绕第二壳体1122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1121和第一冷却水道1123a形成有一个密闭的流通水道,从而使冷却液可以在第一冷却水道1123a中流动且不会造成泄露,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密封性和冷却效果。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冷却水道1123b包括若干个第二水道1123f和若干个第二连接水道1123g。第二水道1123f沿第二壳体1122的轴向设置,即第二水道1123f基本和第二壳体1122的轴线平行。第二连接水道1123g基本沿第二壳体1122的周向设置。相邻两个第二水道1123f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水道1123g,第二连接水道1123g的一端连接一个第二水道1123f,第二连接水道1123g的另一端连接相邻的第二水道1123f,从而使相邻两个第二水道1123f连通,进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具体的,第一壳体1121围绕第二壳体1122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1121和第二冷却水道1123b形成有一个密闭的流通水道,从而使冷却液可以在第二冷却水道1123b中流动且不会造成泄露,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密封性和冷却效果。
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冷却水道1123c包括第三水道1123h。第三水道1123h基本沿第二壳体1122的周向螺旋设置,即第三水道1123h基本呈螺纹状且设置在第二壳体1122上。具体的,第一壳体1121围绕第二壳体1122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1121和第三冷却水道1123c形成有一个密闭的流通水道,从而使冷却液可以在第三冷却水道1123c中流动且不会造成泄露,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密封性和冷却效果。
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外筋组件113设置在若干个外铁芯13的外侧,用于固定若干个外铁芯13。具体的,外筋组件113包括若干个环形筋1131。若干个环形筋1131形成有容纳空间。若干个外铁芯13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若干个环形筋1131沿电磁泵100的轴向设置,且若干个环形筋1131的设置方式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即沿电磁泵100的轴向,相邻两个环形筋113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形筋1131的数量可以根据电磁泵100的轴向长度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继续调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外筋组件113的拆卸更加简单,即可以将外筋组件113全部无压力拆卸;又由于没有厚重外壳覆盖,外铁芯13直接与流体接触,提高外铁芯13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散热效果。此外,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约束电磁泵100的电磁拉力对电磁泵100产生的形变问题,并约束电磁泵100的热膨胀对电磁泵100产生的形变问题。
具体地,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环形筋1131之间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间隔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三距离。其中,第三距离为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和相邻两个环形筋1131之间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间隔的总和。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更具体地,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3。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于降低环形筋1131的加工难度,提高环形筋113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限制电磁泵100在轴向上的位移,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系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基本一致,此时,环形筋1131为第一设置方式。当环形筋1131为第一设置方式时,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具体地,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还可以设置为0.3。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便于降低环形筋1131的加工难度,提高环形筋113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限制电磁泵100在轴向上的位移,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系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不一致,此时,环形筋1131为第二设置方式。当环形筋1131为第二设置方式时,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8。具体地,在一个垂直于电磁泵100轴线方向的对称面101中,电磁泵100关于对称面101基本对称设置。当环形筋1131为第二设置方式时,靠近对称面101的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为第四距离,远离对称面101的环形筋1131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五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五距离。由于电磁泵100运行在高温情况下,温度沿电磁泵100轴向上的分布不均匀,因此电磁泵100的热膨胀量沿轴向分布不均匀,热膨胀量在电磁泵100的中间大,在电磁泵100的两端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位于电磁泵100中间的环形筋1131的厚度更大,从而增加环形筋1131的强度,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稳定性。此外,又因为电磁泵100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振动,以使电磁泵100产生轴向方向上的位移,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位于电磁泵100中间的环形筋1131的厚度更大,从而可以更好的限制了电磁泵100在轴向上的位移,使电磁泵100没有其他方向上的位移,并能够使配合相应的缓冲结构,进而可以大大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系数。
具体地,第四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六距离,第四距离和第六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距离和第六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7。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位于电磁泵100中间的环形筋1131的厚度更大,从而增加环形筋1131的强度,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稳定性,并可以更好的限制了电磁泵100在轴向上的位移,大大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系数。
具体地,第五距离和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七距离,第五距离和第七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第五距离小于第四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远离对称面101的环形筋1131的厚度较小,从而在满足环形筋1131的强度的情况下,可以节省环形筋1131的成本和重量,进而实现电磁泵100的轻量化,提高电磁泵100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少外铁芯13外侧的覆盖件,从而提高外铁芯13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对称面101的环形筋1131和外铁芯13之间在电磁泵100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一过盈量,远离对称面101的环形筋1131和外铁芯13之间在电磁泵100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二过盈量,第一过盈量大于第二过盈量。由于电磁泵100运行在高温情况下,温度沿电磁泵100轴向分布不均匀,因此电磁泵100热膨胀量沿轴向分布不均匀,热膨胀量在电磁泵100的中间大,在电磁泵100的两端小,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位于电磁泵100中间的环形筋1131的过盈量更大,有利于增加环形筋1131的强度,从而在电磁泵100制造时,使得环形筋1131和外铁芯13之间存在不同的过盈量,即位于电磁泵100中间的环形筋1131的过盈量大,位于电磁泵100两端的环形筋1131的过盈量小,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系数和工作稳定性。其中,沿电磁泵100的轴向,过盈量数值呈中心对称设置,即关于对称面101基本对称设置的环形筋1131的过盈量基本一致。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相邻两个环形筋1131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时,环形筋1131之间在电磁泵100轴向上的距离关于电磁泵100中心对称设置,即关于对称面101基本对称设置的环形筋1131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环形筋1131关于电磁泵100基本对称设置,从而使电磁泵100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泵体11为壳体112时,泵体11还包括第一端盖1124。第一端盖1124设置在壳体112的两端。具体的,壳体112的两端设置有连接部1125,连接部1125围绕壳体112的周向设置。壳体112和第一端盖1124之间通过连接部1125连接。第一端盖112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套设于泵沟机构15上,即第一通孔围绕泵沟机构15设置。具体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基本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直径一致,从而便于第一端盖1124和泵沟机构15的稳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25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21和/或第二壳体1122的两端。
第一壳体1121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1121a,加强筋1121a用于加强壳体112的刚度和强度。若干个加强筋1121a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壳体1121上,从而加强第一壳体1121整体的刚度和强度。若干个加强筋1121a也可以集中分布在第一壳体1121上,从而加强第一壳体1121局部的刚度和强度,进而避免由于第一壳体1121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损坏。具体的,加强筋1121a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且加强筋1121a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121a的内半径等于第一壳体1121的外半径,加强筋1121a的外半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加强筋1121a的内半径指加强筋1121a靠近第一壳体1121的表面距离圆心的距离,加强筋1121a的外半径值加强筋1121a远离第一壳体1121的表面距离圆心的距离,第一壳体1121的外半径指壳体112靠近加强筋1121a的表面距离圆心的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壳体112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2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25a,第一端盖112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124b。第一安装孔1125a和第二安装孔1124b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第一端盖1124和连接部1125稳定连接,进而使第一端盖1124和壳体112稳定连接。其中,壳体112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第一端盖1124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第一端盖1124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正方形。可以理解的,第一端盖1124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个外铁芯13和壳体112为一体成型件,连接部1125和外铁芯13为一体成型件,加强筋1121a和壳体112为一体成型件。此时,壳体112、外铁芯13、绕组12一体成型,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壳体112、外铁芯13、绕组12浸入绝缘漆中,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个外铁芯13和壳体112也可以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连接部1125和外铁芯13也可以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若干个外铁芯13构成的圆柱空间的横截面,即第一圆形的圆心基本和壳体112的圆心重合,从而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有利于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的提高。
如图17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内铁芯14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二端盖114,第二端盖114用于密封内铁芯14,使内铁芯14和流通通道151中的液态金属分隔开,即使内铁芯14和液态金属不接触。此外,第二端盖114还可以形成有供液态金属流动的第一通道,从而使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出时,可以沿着第一通道流出电磁泵100;从而使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入时,可以沿着第一通道流入电磁泵100中。通过上述设置, 可以便于液态金属的流动,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中心圆柱包括第一中心圆柱1411或第二中心圆柱1421或第三中心圆柱1431。中心圆柱至少包括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中心圆柱可以设置在第二端盖114的内侧。其中,第二端盖114的内侧指第二端盖114靠近铁芯扇形分区1412的一侧。
如图13所示,在第二状态下,中心圆柱可以穿过第二端盖114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端盖114的外侧,泵沟机构15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延伸至第二端盖114和中心圆柱之间,即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上,泵沟机构15的长度大于内铁芯14的长度,且泵沟机构15的长度小于中心圆柱的长度。其中,第二端盖114的外侧指第二端盖114远离内铁芯14的一侧。具体的,第一泵沟壁1521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延伸至第二端盖114和中心圆柱之间,第一保护层1531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延伸至第二端盖114和中心圆柱之间。第二泵沟壁1522和第二保护层1532均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二泵沟壁1522和第二端盖114连接,从而实现第二端盖114对内铁芯14的密封。
具体的,在第二状态下,泵体11还包括连接机构115和第一外管道116。连接机构115和第一端盖1124连接,第一外管道116和连接机构115连接,从而通过连接机构115连接第一端盖1124和第一外管道116。此时,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出时,通过连接机构115流至第一外管道116中,从而使液态金属流出电磁泵100;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入时,通过第一外管道116将液态金属从电磁泵100外流至连接机构115中,并通过连接机构115流至流通通道151中。其中,连接机构115可以是法兰,从而便于电磁泵100的拆卸和安装,并可以通过螺母实现第一外管道116和泵沟机构15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装配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出时,液态金属经过第二端盖114形成的第一通道流至连接机构115,并通过连接机构115流至第一外管道116中,从而使液态金属流出电磁泵100;当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入时,液态金属通过第一外管道116从电磁泵100外流至连接机构115中,并通过连接机构115流至第二端盖114形成的第一通道,最后再从第二端盖114形成的第一通道流至流通通道151中。由于在电磁泵100运行过程中,电磁泵100会出现噪声振动现象,通过上述设置,使连接机构115与连接机构115相邻的结构可以给电磁泵100轴向振动提供空间,即可以使法兰和法兰相邻的结构配合并给电磁泵100轴向振动提供空间,从而增强电磁泵100的安全性。此外,电磁泵100在运行过程中温度极高,电磁泵100采用的材料会出现热膨胀,通过上述设置,使连接机构115与连接机构115相邻的结构的连接可以给电磁泵100采用的材料的热膨胀提供空间,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性。
更具体地,连接机构115可以是梯形法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随意设置梯形法兰靠近第一外管道116处的管径,从而使得具有固定尺寸的泵沟机构15的电磁泵100可以连接不同管径的第一外管道116,从而提高连接机构115的通用性。此外,将连接机构115设置为梯形结构的法兰,可以对液态金属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增加了液态金属的稳定性,提高了电磁泵100的安全裕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115的材料设置为氮化硅,从而在连接机构115与高温液态金属接触时,可以提高连接机构115的抗高温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如图14所示,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沿电磁泵100的轴线方向延伸,且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第二泵沟壁1522和第一保护层1531不延伸。第一泵沟壁152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泵沟壁1522的轴向长度,且第一保护层1531轴向长度大于第一保护层1531的轴向长度。具体的,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延伸后形成有第一外壁层155。第一外壁层155远离内铁芯14的一端逐渐向电磁泵100的轴向聚拢,直至第一外壁层155远离内铁芯14的一端形成有管道口。此时,泵体11还包括第二外管道117。第二外管道117连接管道口。在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出时,通过第一外壁层155流至第二外管道117中,从而使液态金属流出电磁泵100;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入时,通过第二外管道117将液态金属从电磁泵100外流至第一外壁层155中,并通过第一外壁层155流至流通通道151中。由于在电磁泵100运行过程中,电磁泵100会出现噪声振动现象,通过上述设置,使第一外壁层155与第一外壁层155相邻的结构可以给电磁泵100轴向振动提供空间,从而增强电磁泵100的安全性。此外,电磁泵100在运行过程中温度极高,电磁泵100采用的材料会出现热膨胀,通过上述设置,使第一外壁层155与第一外壁层155相邻的结构的连接可以给电磁泵100采用的材料的热膨胀提供空间,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延伸后形成的第一外壁层155,使得具有固定尺寸的泵沟机构15的电磁泵100可以连接不同管径的第二外管道117,从而提高连接机构115的通用性;并通过设置与泵沟机构15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壁层155,可以有效减少通过其他零部件连接泵沟机构15和第二外管道117时,产生的环流问题,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工作效果和工作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第一外壁层155也可以是第一泵沟壁1521或第一保护层1531单独沿电磁泵100的轴线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出时,液态金属经过第二端盖114形成的第一通道流至第一外壁层155,再通过第一外壁层155流至第二外管道117中,从而使液态金属流出电磁泵100;当液态金属从流通通道151中流入时,液态金属通过第二外管道117从电磁泵100外流至第一外壁层155中,并通过第一外壁层155流至第二端盖114形成的第一通道,最后再通过第一通道流至流通通道151中。
如图8、图15至图1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外铁芯13包括第一外铁芯131或第二外铁芯132或第三外铁芯133。
如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若干个第一外铁芯131至少部分围绕泵沟机构15设置。具体的,第一外铁芯131成肋条状设置,即相邻第一外铁芯131之间形成有间隔。若干个第一外铁芯131以第一圆形的圆心作环形阵列分布设置,从而可以减小涡流,提高电磁泵100的流量和效率。
如图15和图16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结构134。支撑结构134的数量和第二外铁芯132的数量一致。即相邻两个第二外铁芯132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结构134。支撑结构134用于支撑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从而使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在磁拉力的作用下不会变化,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强度和稳定性。具体的,支撑结构134包括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轭部之间通过第一支撑1341连接,即相邻两个第二外铁芯132的轭部之间通过一个第一支撑1341连接。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之间通过第二支撑1342连接,即相邻两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之间通过一个第二支撑1342连接。第二外铁芯132的轭部和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一体成型。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可以一体成型,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也可以抵接或连接,即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贴合设置。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轭部和若干个第一支撑1341形成横截面为圆环的第一圆环体,且第一圆环体的横截面的圆心和内铁芯14的圆心基本重合。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和若干个第二支撑1342形成横截面为圆环的第二圆环体,且第二圆环体的横截面的圆心和内铁芯14的圆心基本重合。即第一圆环体的轴线、第二圆环体的轴线、电磁泵100的轴线基本重合。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电磁泵100的同心性,可以有效减小出现单边磁压力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环体围绕第二圆环体设置,即第二圆环体设置在第一圆环体中。第一圆环体和第二圆环体基本形成一个基本密闭的圆环体。其中,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均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从而提高第二外铁芯132的刚度,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刚度。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的厚度可以为第一厚度,第一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可以保证绕组12在第二外铁芯132上的布置空间。其中,第一厚度指第一支撑1341和第二支撑1342在沿电磁泵100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之间通过支撑结构134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增大第二外铁芯132的散热面积,提高第二外铁芯132的散热效果。此外,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利于缓解损耗发热的问题,从而提高电磁泵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134还包括第三支撑1343。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沿电磁泵100的轴线方向的相邻两个齿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1343。第三支撑1343的厚度为第二厚度,第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电磁泵100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个轴向力,可能会导致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发生形变,从而缩短电磁泵100的使用寿命,且降低电磁泵100的安全性。第三支撑1343可以用于支撑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从而降低轴向力对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即第三支撑1343用于抵消若干个第二外铁芯132的齿部受到的轴向力。其中,第三支撑1343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从而提高第二外铁芯132的刚度,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刚度。
如图17和图1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外铁芯133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个第三外铁芯133包括轭环1331和齿轭环1332。轭环1331和齿轭环1332堆叠设置,即相邻两个轭环1331之间设置有齿轭环1332,相邻两个齿轭环1332之间设置有轭环1331。具体的,齿轭环1332包括若干个第二叠片1332a,即若干个第二叠片1332a堆叠形成有齿轭环1332。相邻第二叠片1332a之间可以通过胶水粘合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叠片1332a可以采用硅钢片,轭环1331可以采用硅钢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轭环1331基本为圆环体,齿轭环1332也基本为圆环体。齿轭环1332的外径和轭环1331的外径基本一致。齿轭环1332的内径小于轭环1331的内径,从而使齿轭环1332形成有放置绕组12的放置空间,便于绕组12的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磁通在经过轭环1331部分时,磁路绝大多数是轴向的,如果做成轴向叠片的形式,会增加轴向的磁阻,因此轭环1331采用整体结构,有利于减小磁通在路过第三外铁芯133的轭部时的磁阻,有利于磁场的分布。而磁通在齿轭环1332的磁路上基本都是径向方向,因此齿轭环1332采用轴向的第二叠片1332a不会对径向磁阻造成过大的影响。此外,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涡流只能局限在某一个第二叠片1332a上做周向流动,减小了周向流动的电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外铁芯133还包括隔断层1333。隔断层1333基本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具体的,隔断层1333至少部分设置在齿轭环1332中且至少部分设置在轭环1331中。当隔断层1333至少部分设置在齿轭环1332中时,隔断层1333沿电磁泵10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齿轭环1332沿电磁泵10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基本一致。当隔断层1333至少部分设置在轭环1331中时,隔断层1333沿电磁泵10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三长度,轭环1331沿电磁泵10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为第四长度,第三长度和第四长度基本一致。其中,隔断层1333可以采用导磁不导电的材料,即绝缘导磁材料,如铁氧体等,从而既可以减小周向涡流的大小,同时保证了磁场的周向均匀,使得流体不会出现环流的现象。
如图19至图2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电磁泵100还包括支撑组件16,支撑组件16用于支撑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从而提高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其中,支撑组件16可以采用陶瓷材料。支撑组件16的一端连接或抵接中心圆柱,支撑组件16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在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上。支撑组件16基本环绕中心圆柱设置,且支撑组件16基本呈肋条状。通过上述设置,支撑组件16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或抵接在中心圆柱上,且支撑组件16连接或抵接在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上,从而使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的受力减少,提高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支撑组件16也可以和中心圆柱一体成型,也可以和中心圆柱通过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连接。支撑组件16可以固定连接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也可以抵接泵沟壁152或保护层153,仅需满足支撑组件16的支撑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16可以是第一支撑件161或第二支撑件162或第三支撑件163。
如图19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支撑件161的一端连接中心圆柱,第一支撑件16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并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第一支撑件161基本环绕中心圆柱设置,且第一支撑件161基本呈肋条状。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支撑件161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或抵接在中心圆柱上,且第一支撑件161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上,从而使第二泵沟壁1522的受力减少,并提高第一泵沟壁1521的强度,提高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件161可以和中心圆柱一体成型,也可以和中心圆柱通过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一支撑件161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连接,也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抵接。
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6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体的,第二保护层153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通孔,若干个第二通孔基本环绕第二保护层1532设置。第二泵沟壁152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孔,若干个第三通孔基本环绕第二泵沟壁1522设置。第二通孔的数量、第三通孔的数量、第一支撑件161的数量一致。第二通孔的位置和第三通孔的位置基本一致,便于第一支撑件161远离中心圆柱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61和第二通孔过盈配合,第一支撑件161和第三通孔过盈配合,从而防止流通通道151中的液态金属从第二通孔和/或第三通孔中泄露,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安全性。其中,第一支撑件161可以采用陶瓷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161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一支撑件161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一支撑件161可以和中心圆柱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第一支撑件161和中心圆柱的稳定连接。第一支撑件161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一支撑件161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一支撑件161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贴合更加紧密,提高第一支撑件161和第一泵沟壁1521的稳定连接或抵接,进而提高第一支撑件161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沟壁152和保护层153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泵沟壁152和保护层153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若干个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处上,若干个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第一支撑件161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处上。
可以理解的,泵沟壁152可以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但保护层153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二保护层1532上不设置若干个第二通孔,若干个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第一支撑件161穿过、第三通孔后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处上。
可以理解的,泵沟壁152和第一保护层1531均可以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泵沟壁152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但第二保护层1532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二保护层1532上不设置若干个第二通孔,若干个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第一支撑件161穿过、第三通孔后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处上。
可以理解的,泵沟壁152和第二保护层1532均可以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泵沟壁152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但第一保护层1531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此时,若干个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处上,若干个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第一支撑件161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处上。
如图2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支撑件162的一端连接中心圆柱,第二支撑件162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在第二保护层1532上。第二支撑件162基本环绕中心圆柱设置,且第二支撑件162基本呈肋条状。通过上述设置,第二支撑件162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或抵接在中心圆柱上,且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保护层1532上,从而使第二泵沟壁1522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受力减少,并提高第二泵沟壁1522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强度,提高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第二支撑件162可以和中心圆柱一体成型,也可以和中心圆柱通过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二支撑件162可以和第二保护层1532连接,也可以和第二保护层1532抵接。
具体的,第二支撑件16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第二支撑件162可以采用陶瓷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162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二支撑件162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二支撑件162可以和中心圆柱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第二支撑件162和中心圆柱的稳定连接。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第二保护层1532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第二保护层1532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二支撑件162可以和第二保护层1532贴合更加紧密,提高第二支撑件162和第二保护层1532的稳定连接或抵接,进而提高第二支撑件162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沟壁152和保护层153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泵沟壁152和保护层153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处上。具体的,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一泵沟壁1521可以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一保护层1531、第一泵沟壁1521、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或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且第一保护层153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长度。
可以理解的,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二保护层1532和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但第一保护层1531和第一泵沟壁1521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第二保护层1532和泵沟壁152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二保护层1532和泵沟壁15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但第一保护层1531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第一保护层1531和泵沟壁152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一保护层1531和泵沟壁152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但第二保护层1532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
可以理解的,泵沟壁152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但保护层153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
综上可知,第二泵沟壁1522需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第一泵沟壁1521和/或第一保护层1531和/或第二保护层1532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当第二保护层1532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时,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泵沟壁1522的延伸处上。当第二保护层1532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时,第二支撑件162连接或抵接在第二保护层1532的延伸处上。
如图2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三支撑件163的一端连接中心圆柱,第三支撑件163的另一端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上。第三支撑件163基本环绕中心圆柱设置,且第三支撑件163基本呈肋条状。通过上述设置,第三支撑件163可以直接固定连接或抵接在中心圆柱上,且第三支撑件163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上,从而使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受力减少,并提高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强度,提高流通通道15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磁泵100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第三支撑件163可以和中心圆柱一体成型,也可以和中心圆柱通过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连接。第三支撑件163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连接,也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抵接。
具体的,第三支撑件16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第三支撑件163可以采用陶瓷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件163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三支撑件163连接中心圆柱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三支撑件163可以和中心圆柱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第三支撑件163和中心圆柱的稳定连接。第三支撑件163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的一端的端面为弧面,若干个第三支撑件163连接或抵接第一泵沟壁1521的一端的端面基本形成一个圆柱体空间,从而使若干个第三支撑件163可以和第一泵沟壁1521贴合更加紧密,提高第三支撑件163和第一泵沟壁1521的稳定连接或抵接,进而提高第三支撑件163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均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且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一保护层1531的延伸长度基本一致。第三支撑件163连接或抵接在第一泵沟壁1521的延伸处上。
可以理解的,第一泵沟壁1521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第一泵沟壁1521和/或第一保护层1531和/或第二保护层1532可以不沿电磁泵100的轴向延伸。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外铁芯13包括第一外铁芯131或第二外铁芯132时,泵沟机构15包括分腔结构154;即当外铁芯13包括第一外铁芯131或第二外铁芯132时,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设置由分腔结构154。当外铁芯13包括第三外铁芯133时,泵沟机构15可以包括分腔结构154,泵沟机构15也可以不包括分腔结构154;即当外铁芯13包括第三外铁芯133时,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可以设置有分腔结构154,第一泵沟壁1521和第二泵沟壁152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分腔结构154。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泵,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形成有容纳空间;
内铁芯,所述内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若干个外铁芯,若干个所述外铁芯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内铁芯设置;
绕组,所述绕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铁芯上;
泵沟机构,所述泵沟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外铁芯和所述内铁芯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体设置为外筋组件,所述外筋组件设置在若干个所述外铁芯的外侧,所述外筋组件包括若干个环形筋,若干个所述环形筋形成有所述容纳空间,若干个所述外铁芯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环形筋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一距离,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筋之间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间隔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筋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一致,此时,所述环形筋为第一设置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筋为所述第一设置方式时,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筋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不一致,此时,所述环形筋为第二设置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环形筋为所述第二设置方式时,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且小于等于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电磁泵轴线方向的对称面中,所述电磁泵关于所述对称面对称设置;当所述环形筋为所述第二设置方式时,靠近所述对称面的所述环形筋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四距离,远离所述对称面的所述环形筋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厚度为第五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大于所述第五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之和为第六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和所述第六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之和为第七距离,所述第五距离和所述第七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对称面的所述环形筋和所述外铁芯之间在所述电磁泵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一过盈量,远离所述对称面的所述环形筋和所述外铁芯之间在所述电磁泵径向上的过盈量为第二过盈量,所述第一过盈量大于所述第二过盈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泵,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环形筋之间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距离不一致,此时,所述环形筋之间在所述电磁泵轴向上的距离关于所述电磁泵中心对称设置。
CN202211338244.1A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Active CN115459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18542 2022-05-09
CN202210501854 2022-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9549A CN115459549A (zh) 2022-12-09
CN115459549B true CN115459549B (zh) 2023-03-03

Family

ID=841150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6554.XA Active CN115459548B (zh)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CN202211338244.1A Active CN115459549B (zh)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CN202211338246.0A Active CN115395757B (zh)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6554.XA Active CN115459548B (zh)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8246.0A Active CN115395757B (zh) 2022-05-09 2022-10-28 电磁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545954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4803A (en) * 1989-05-23 1992-03-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generator
US5382860A (en) * 1992-02-18 1995-0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pump stator core
CN204376591U (zh) * 2014-12-10 2015-06-03 重庆智仁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插装型快速散热式发电机
CN104882976A (zh) * 2015-07-06 2015-09-02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散热的全封闭牵引电机
CN105978290A (zh) * 2016-06-23 2016-09-28 北京原丰科技开发总公司 一种轻质铁芯电磁泵
CN205811839U (zh) * 2016-06-23 2016-12-14 北京原丰科技开发总公司 一种轻质铁芯电磁泵
CN209025880U (zh) * 2018-11-27 2019-06-25 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转子叶轮组件以及包括其的水泵电机
CN109950989A (zh) * 2019-04-30 2019-06-28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10652543U (zh) * 2019-09-29 2020-06-02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桥壳体
CN112172490A (zh) * 2019-09-29 2021-01-05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桥
CN214543890U (zh) * 2021-04-26 2021-10-2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4108B2 (zh) * 1974-06-14 1981-06-04
JPH06284685A (ja) * 1993-03-25 1994-10-07 Hitachi Ltd 電磁ポンプ
CN101656461A (zh) * 2009-09-30 2010-02-24 石家庄爱迪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内芯的液态金属传输电磁泵及制造方法
CN201563052U (zh) * 2009-09-30 2010-08-25 石家庄爱迪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内芯的液态金属传输电磁泵
CN101958599B (zh) * 2010-09-29 2012-05-23 华小平 风力发电机散热结构
JP5851908B2 (ja) * 2012-03-28 2016-02-03 三菱重工メカトロ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ポンプ及びクエンチタンク並びに液体金属ループ
CN105141091A (zh) * 2015-10-15 2015-12-09 东南大学 一种双定子双功率绕组聚磁式混合永磁记忆电机
CN106612019B (zh) * 2016-12-15 2019-01-2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
CN206481161U (zh) * 2016-12-26 2017-09-08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以及应用其的风冷电机
CN106787453A (zh) * 2017-02-22 2017-05-31 福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 定子铁芯内嵌冷却水管外套散热筋壳的车用永磁驱动电机
CN106961206B (zh) * 2017-03-21 2019-06-28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 一种增设稳流导板的圆柱式线性感应电磁泵
CN108616179B (zh) * 2018-07-18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转子及其电机
CN109202040B (zh) * 2018-07-20 2020-06-09 福建浦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铸铝的方法
CN110971032A (zh) * 2018-09-30 2020-04-0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动泵
CN209299117U (zh) * 2018-12-27 2019-08-23 石家庄爱迪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传输用定子快速拆装电磁泵
CN109936227B (zh) * 2019-04-11 2020-07-10 浙江大学 风力发电机
CN110173406A (zh) * 2019-06-13 2019-08-2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模块式电磁泵
CN111404354A (zh) * 2020-02-25 2020-07-10 浙富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泵结构
CN212296748U (zh) * 2020-05-29 2021-01-0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电磁泵
CN112803713B (zh) * 2021-01-29 2022-06-2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液态金属电磁泵
CN113315338A (zh) * 2021-07-05 2021-08-2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一种液态金属电磁泵
CN218040958U (zh) * 2022-08-10 2022-12-13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4803A (en) * 1989-05-23 1992-03-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am generator
US5382860A (en) * 1992-02-18 1995-01-1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pump stator core
CN204376591U (zh) * 2014-12-10 2015-06-03 重庆智仁发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插装型快速散热式发电机
CN104882976A (zh) * 2015-07-06 2015-09-02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散热的全封闭牵引电机
CN105978290A (zh) * 2016-06-23 2016-09-28 北京原丰科技开发总公司 一种轻质铁芯电磁泵
CN205811839U (zh) * 2016-06-23 2016-12-14 北京原丰科技开发总公司 一种轻质铁芯电磁泵
CN209025880U (zh) * 2018-11-27 2019-06-25 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转子叶轮组件以及包括其的水泵电机
CN109950989A (zh) * 2019-04-30 2019-06-28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
CN210652543U (zh) * 2019-09-29 2020-06-02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桥壳体
CN112172490A (zh) * 2019-09-29 2021-01-05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电驱动桥
CN214543890U (zh) * 2021-04-26 2021-10-2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及电器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mputation of force density inside the channel of an electromagnetic pump by Hermite projection;N. Takorabet等;《IEEE》;20060221;全文 *
平面电磁感应泵性能分析;方攸同等;《微电机》;20210228;全文 *
某圆柱型感应电磁泵设计与验证;王冲等;《核科学与工程》;202204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9548A (zh) 2022-12-09
CN115395757B (zh) 2023-02-21
CN115459548B (zh) 2023-03-03
CN115459549A (zh) 2022-12-09
CN115395757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73207A (en) Cooling pads for water-cooled stator cores in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CN112803712B (zh) 液态金属电磁泵
CN107394963B (zh) 一种具有浸泡式液体冷却定子电枢的电机
CN112803713B (zh) 液态金属电磁泵
CN206834901U (zh) 具有冷却水道的电机机壳
CN207664776U (zh) 一种水冷式电机壳
CN115483774A (zh) 一种轴向磁场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轴向磁场电机
CN110350679B (zh) 一种定子密封结构及具有该密封结构的电机
CN115459549B (zh) 电磁泵
KR20160056351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구동모터의 고정자 조립유닛
CN114400863A (zh) 液态金属电磁泵
CN106026449A (zh) 外转子电机冷却装置
CN114640234B (zh) 电磁泵
CN114640236B (zh) 电磁泵
US3908140A (en) Liquid-cooled ro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CN114640235B (zh) 电磁泵
CN114640233B (zh) 电磁泵
CN210926358U (zh) 一种同轴水冷射频管路轴封结构
RU2283525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статора
CN102857028A (zh) 液冷电机
EP4287474A2 (en) Electromagnetic pump
US3260209A (en) Electromagnetic pump
WO2021199376A1 (ja)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10327237U (zh) 液冷机壳及液冷电机
WO2024040851A1 (zh) 一种轴向磁通电机、电动设备和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