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7532A -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7532A
CN115447532A CN202210378594.4A CN202210378594A CN115447532A CN 115447532 A CN115447532 A CN 115447532A CN 202210378594 A CN202210378594 A CN 202210378594A CN 115447532 A CN115447532 A CN 115447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esent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85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桥洋介
长谷川洋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47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7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有效地降低伴随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的消耗功率。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搭载于框体,并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基于在搭载于同一上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到上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上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进行基于在装置间收发的无线信号的处理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的信号进行装置间的测距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18030号公报
用于上述那样的测距的无线信号通常伴随接收待机的消耗功率较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降低伴随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的消耗功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搭载于框体,并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基于在搭载于同一上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到上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上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一种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述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搭载于框体的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并实现控制功能,该控制功能使上述控制装置对基于在搭载于同一上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上述程序使上述控制功能在检测到上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上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提供一种系统,上述系统具备搭载于框体的控制装置和搭载于同一上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对基于在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并在检测到上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上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降低伴随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的消耗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系统;10…移动体;110…第一通信装置;120…第二通信装置;130…控制装置;135…控制部;20…便携式设备;210…第一通信装置;220…第二通信装置;23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重复说明。
<1.实施方式>
<<1.1.系统构成例>>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构成例进行叙述。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可以具备搭载于移动体10和便携式设备的多个装置。
(移动体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体10是框体的一个例子。
移动体10例如可以是车辆、船舶、航空器等。
如图1所示,在移动体10可以搭载有第一通信装置110、第二通信装置120以及控制装置130等。
(第一通信装置1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110在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在本公开中,有时也称为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11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标准中,例如可以采用超宽带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标准并不限定于超宽带无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标准中,可以采用进行对推定通信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有用的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各种通信标准。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110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协同动作,基于在与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收发的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实施推定与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的距离的测距。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110也可以相对于一个移动体10搭载多个。
在该情况下,搭载于移动体10的多个第一通信装置110可以分别实施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的测距。
(第二通信装置12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120在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二通信装置220之间收发依据与第一通信标准不同的第二通信标准(在本公开中,有时也称为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12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这里,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特征之一在于,相较于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伴随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待机的消耗功率较大。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标准中,例如可以采用BLE(Bluetooth(注册商标)Low Energy:低能耗蓝牙)等。
另一方面,BLE只是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标准中,可以采用满足与上述消耗功率相关的特征的各种标准。
(控制装置13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对基于搭载于同一移动体10的第一通信装置110及第二通信装置120的每一个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具备控制部135,该控制部135对基于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该无线信号为在搭载于同一移动体10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110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收发的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的特征之一在于,在检测到便携式设备20存在于移动体10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第一通信装置110。
根据控制部135所具有的上述特征,能够防止在便携式设备20不存在于移动体10的周边的情况下,第一通信装置110进行不必要的无线信号的接收或发送,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消耗功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也可以根据基于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的结果等,进行移动体10所具备的各种被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动作控制。
例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可以在使用无线信号的认证中确认了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并且测距的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即,视为便携式设备20位于距移动体10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使被控制装置执行预先规定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被控制装置中,例如可列举移动体10所具备的控制车门的开锁及上锁的锁装置、发动机等。
例如,在认证中确认了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并且作为测距的结果的测距值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35可以指示上述锁装置开锁。
另外,例如,在认证中确认了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并且测距值为规定的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35也可以允许发动机启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所具有功能由各种处理器实现。
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所具有的功能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便携式设备2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设备20由利用移动体10的用户(例如,移动体10的所有者、被该所有者允许利用移动体10的人等)携带。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设备20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或者以系统1的利用为目的设计的专用的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设备20可以具备第一通信装置210、第二通信装置220以及控制装置230。
(第一通信装置21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210在与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一通信装置110之间,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21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一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第二通信装置22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220在与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二通信装置120之间,收发依据第二通信标准(在本公开中,有时也称为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通信装置220具备用于收发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天线。
(控制装置23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230对基于搭载于同一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及第二通信装置220的每一个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230所具有的功能由各种处理器实现。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构成例进行了叙述。此外,使用图1叙述的上述结构只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例。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结构能够根据规格、运用而灵活地变形。
<<1.2.控制的详细内容>>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搭载于移动体10的控制装置130进行的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适合于测距的无线信号具有伴随接收待机的消耗功率较大的特征。
因此,在第一通信装置110为了始终接收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而进行待机的情况下,消耗功率增大,这可能成为搭载于移动体10并向第一通信装置110搭载电力的电池上升的因素。
为了避免上述那样的状况,要求在不能执行测距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那样的接收待机。
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可以在检测到便携式设备20存在于移动体10的周边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
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可以基于从便携式设备20发送的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来检测便携式设备20存在于移动体10的周边的情况。
根据上述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伴随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的接收的消耗功率。
以下,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进行的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在图2所示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首先,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二通信装置220在控制装置230(省略图示)的控制下,发送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触发信号(S102)。
这里,上述的触发信号可以是能够成为搭载于移动体10的控制装置130进行的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启动控制开始的契机的各种无线信号。
例如,在第二通信标准采用BLE的情况下,上述的触发信号可以是广播、连接请求等无线信号。
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二通信装置120当在步骤S102中接收触发信号时,将表示接收到触发信号的情况的接收通知发送给控制装置130(S104)。
上述接收通知也可以包含触发信号的内容。
作为一个例子,第二通信装置120可以将对接收到的触发信号进行了数字转换而得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130。
接下来,控制装置130基于在步骤S104中接收到接收通知的情况,检测便携式设备20存在于移动体10的周边的情况(S106)。
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在第二通信装置120接收到从便携式设备20发送的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到便携式设备20存在于能够以移动体10为基准进行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的区域内。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也可以在第二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220之间的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确立了的情况下,检测到便携式设备20的存在。
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130例如使第二通信装置120发送连接响应作为对接收到的连接请求的响应,并在第二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确立了连接的情况下,检测到便携式设备20的存在。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例如可以基于在第二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220之间收发的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进行便携式设备20的认证(S108)。
作为一个例子,在步骤S102中第二通信装置120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中包含证明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的信息(例如,ID、密码等)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0可以基于该信息来进行便携式设备20的认证。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30也可以使第二通信装置120发送用于请求证明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的信息的无线信号(请求信号),并基于第二通信装置120作为对请求信号的响应而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响应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来进行便携式设备20的认证。
此外,上述只是例子,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认证中可以采用各种认证方法,实现所采用的认证方法所需的无线信号可以在第二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220之间进行收发。
控制装置130在步骤S108的认证中确认了便携式设备20的真实性的情况下,使第一通信装置110发送启动指示(S110)。
第一通信装置110按照在步骤S110中接收到的启动指示,进行启动(S112)。
然后,在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一通信装置110与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进行用于测距的无线信号的收发(测距通信)(S114)。
此外,步骤S112中的启动后的第一通信装置110的动作只要根据测距的时序来决定即可。
例如,在搭载于便携式设备20的第一通信装置210发送测距通信中的最初的信号的情况下,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一通信装置110可以转换为用于接收该最初的信号的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搭载于移动体10的第一通信装置110也可以在步骤S112中的启动后发送上述最初的信号。
在上述的任一情况下,通过在能够进行测距通信的情况下启动第一通信装置110,能够防止消耗功率的增大。
以上,对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进行了说明。
此外,使用图2说明的上述的流程只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并不限定于该例。
例如,在上述,例示了控制装置130基于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来检测便携式设备20的存在的情况。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130例如也可以基于由搭载于移动体10的照相机拍摄的图像,来检测便携式设备20的存在,或者检测具有携带便携式设备20的可能性的用户的存在。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认证并不限定于使用依据第二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认证方法。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认证例如也可以被生物体认证等方法代替,另外,可以不必在测距之前进行。
<2.补充>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当然也应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装置进行的一系列的处理也可以使用软件、硬件、以及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中的任一个来实现。构成软件的程序例如预先收纳于设置在各装置的内部或外部的非临时存储介质(non-transient storage medium)。而且,各程序例如在由计算机执行时被读入RAM,并由CPU等处理器执行。上述存储介质例如是磁盘、光盘、磁光盘、闪存等。另外,上述的计算机程序也可以不使用存储介质,而例如经由网络进行分发。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装置,其搭载于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对基于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该无线信号为在搭载于同一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所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依据与所述规定的通信标准不同的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对所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所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装置亦即搭载于同一所述框体的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从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依据所述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装置亦即搭载于同一所述框体的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便携式设备之间确立了依据所述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依据所述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与依据所述其他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相比,伴随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待机的消耗功率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通信标准包含超宽带无线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通信标准包含BLE。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含移动体。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是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搭载于框体的控制装置发挥功能,并实现控制功能,该控制功能使所述控制装置对基于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该无线信号为在搭载于同一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
所述程序使所述控制功能在检测到所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所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
10.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具备:
搭载于框体的控制装置;和
搭载于同一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对基于在与便携式设备之间收发的依据规定的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测距进行控制,并在检测到所述便携式设备存在于所述框体的周边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
CN202210378594.4A 2021-05-21 2022-04-08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Pending CN1154475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6070A JP2022178931A (ja) 2021-05-21 2021-05-21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21-086070 2021-05-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7532A true CN115447532A (zh) 2022-12-09

Family

ID=8389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8594.4A Pending CN115447532A (zh) 2021-05-21 2022-04-08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7502A1 (zh)
JP (1) JP2022178931A (zh)
CN (1) CN115447532A (zh)
DE (1) DE10202211047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9555A (ja) * 2005-03-01 2007-07-12 Omron Corp 監視システム
US20090091423A1 (en) * 2006-10-27 2009-04-09 Shuichi Nagaoka Pass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JP2016023458A (ja) * 2014-07-18 2016-02-0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方法、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CN109844822A (zh) * 2016-10-12 2019-06-04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系统以及方法
CN109906615A (zh) * 2016-11-09 2019-06-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无线式收发装置以及车辆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86070A (ja) 2019-11-29 2021-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9555A (ja) * 2005-03-01 2007-07-12 Omron Corp 監視システム
US20090091423A1 (en) * 2006-10-27 2009-04-09 Shuichi Nagaoka Passive keyless entry system
JP2016023458A (ja) * 2014-07-18 2016-02-0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携帯通信方法、および携帯通信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CN109844822A (zh) * 2016-10-12 2019-06-04 株式会社电装 用于车辆的被动进入/被动启动系统以及方法
CN109906615A (zh) * 2016-11-09 2019-06-1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无线式收发装置以及车辆
CN110972063A (zh) * 2019-10-25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0479A1 (de) 2022-11-24
US20220377502A1 (en) 2022-11-24
JP2022178931A (ja)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6313B2 (en) Pairing devices using data exchanged in an out-of-band channel
JP7366802B2 (ja)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7454194B2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func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system
US20180222444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13787984A (zh) 控制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13068186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JP5648365B2 (ja) 電子キーシステム
JP2014185482A (ja) 情報転送システム
CN115447532A (zh) 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JP2008121331A (ja) 車両用キーレス装置
US1064573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20091882A1 (en)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US10194307B2 (en) Coordin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between personal area networks and vehicle area networks
JP2021150918A (ja) 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77543A1 (en) Control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JP6714946B2 (ja)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383583B2 (ja) 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22004030A1 (ja) 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5226072A (zh) 无线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系统
EP4075307A1 (en) Control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EP409624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ystem
US20220091881A1 (en)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processing device
CN114513217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2137878A (ja)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4268959A (zh) 通信装置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