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1288A -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1288A
CN115441288A CN202210577516.7A CN202210577516A CN115441288A CN 115441288 A CN115441288 A CN 115441288A CN 202210577516 A CN202210577516 A CN 202210577516A CN 115441288 A CN115441288 A CN 115441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vil
recess
alignment axis
contact
crimp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75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库斯·沃尔纳
瓦尔特·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D Elektro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D Elektro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D Elektronik GmbH filed Critical MD Elektro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5441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1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01R43/055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with contact member feeding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58Crimping mandr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该组件包括:具有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的砧座,用于容纳与所述电导体待连接的压接接触部以及用于通过所述砧座与压接机的共同作用将所述压接接触部与所述电导体连接,其中,所述容纳部段、尤其是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容纳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尤其是在所述第一凹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一对准轴线,与砧座在结构上分离的支承座,具有用于容纳从所述第一凹槽突出的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二对准轴线,其中,所述砧座和所述支承座能相对于彼此调整,使得所述第一对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

Description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立压接接触部和电导体的连接的压接工具的组件以及一种压接工具。
背景技术
压接工具用于借助于压接在接触部与电导体之间实现形状配合的和力配合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在本申请的范畴中,借助于压接与电导体连接的接触部称为压接接触部。
在压接中,电导体(例如绞线或绞线束)布置在压接工具的组件上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部分内。该组件包括砧座和压接机。压接接触部的布置在砧座上的部分借助于压接机以受控方式变形,以便将压接接触部与导体连接。
砧座具有容纳部段,通常是凹槽,用于限定的、位置正确地容纳具有对准轴线的压接接触部的要变形的部分,其中,压接接触部在压接期间安置在容纳部段中,尤其安置在凹槽中。如果容纳部段被构造为凹槽,则凹槽的横截面通常与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外轮廓相匹配。如果容纳部段没有被构造为凹槽,尤其是如果砧座构造为平的,则容纳部段被构造为砧座的例如平坦的表面的部分,使得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部分可以以特定的指向放置在该表面的特定的位置处,从而可以为砧座的表面的该部分定义纵向方向,该纵向方向与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部段的定义的指向对应。尤其对于砧座不具有构造为凹槽的容纳部段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为平坦的容纳部段定义对准轴线。
在压接过程中,并非整个压接接触部布置在砧座上。压接接触部的一个自由端部通常伸出砧座,而另一个端部固定在传送带处。
压接引起压接接触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压接接触部和导体的稳定的电气和机械连接。此外,由于塑性变形,在压接时会发生材料位移,例如在压接接触部的纵向方向上。特别地,压接接触部的未布置在砧座的凹槽中的自由端部,也称为压接接触部端部,可以从砧座的对准轴线偏转。
为了避免从包括对准轴线的水平面的偏转,从现有技术已知各种解决方案。例如,EP 3 422 492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压接接触部的保持设备,其具有压紧装置,以便在压接期间将压接接触部保持在凹槽中。这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压接接触部在垂直平面中的偏转。压接接触部的端部从保持设备突出。
此外,US 2018/109058公开了一种压紧装置,其与压接机构造为一体,以便在压接期间也将压接接触部保持在由压接机所包括的凹槽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件和一种压接工具,利用它们可以提高压接连接的质量。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主题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中说明。一个方面的设计方案尤其也可以与另一个方面的设计方案类似地进行改进。由本发明和参照附图的描述得到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
本发明包括用于在压接接触部和电导体之间建立连接的压接工具的组件,该组件包括:砧座,其具有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用于容纳与电导体待连接的压接接触部,以及用于通过砧座与压接机的相互作用连接压接接触部与电导体,其中,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具有在容纳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尤其是在第一凹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的第一对准轴线,以及在结构上与砧座分离的支承座,其具有用于容纳从砧座的第一凹槽中突出的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凹槽具有在第二凹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的第二对准轴线,其中,砧座和支承座可相对于彼此调整,使得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其中,第二凹槽被设计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一个自由端在压接后在水平面中具有相对于第二对准轴线最高约3°,尤其最高约2°的偏差。
通过支承座作为单独的部件的设计方案,提高了部件组或压接工具的灵活性。如果支承座例如损坏、磨损,或者如果转换为与另外的压接接触部接触,支承座可以很容易地更换并相对于砧座简单地重新调整。
此外,通过支承座的第二凹槽的性质确保,不仅避免了在垂直面中的偏转,而且还避免了在水平面中的偏转。由此避免了后续的工艺步骤中的问题,其中“弯曲的”压接接触部端部是不利的并且必要时必须丢弃。借助于这样的组件尤其确保,压接接触部随后可以按照规定且没有问题地安装。因此,借助于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显著减少压接时的废品。
砧座是在压接过程期间对压接机施加反作用力的部件,从而使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区域发生塑性变形。布置在砧座处的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可以具有带有沿纵向延伸方向的第一对准轴线的横截面,该横截面适配于待压接的压接接触部的外轮廓。该横截面尤其可以设计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的通过压接待变形的区域的外轮廓平坦地放置在在容纳区段(尤其是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处。
在压接期间,压接接触部端部从砧座的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在凹槽的纵向延伸方向上突出。为了限制在水平面中的偏转,支承座设置有第二凹槽,压接接触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压接接触部端部被安置在支承座上的整个部分、尤其是整个压接接触部端部借助于该第二凹槽并且在该凹槽内部被容纳和安置。
设置支承座用于,借助于被支承座包围的第二凹槽限制压接接触部的端部在水平面中的弯曲,该弯曲由材料位移和所需的局部的施加力引起,在压接期间该施加力与压接接触部端部间隔开。支承座在结构上与砧座分离,并且在压接过程期间吸收显著降低的力。此外,第二凹槽还限制了垂直面中的偏转。
由于砧座和支承座在结构上被实施为分离的,因此这些部件必须能够相对于彼此进行调整,以便被砧座包围的第一凹槽和被支承座包围的第二凹槽相对于彼此定位和/或定向。为此,可以设置任何调整机构。这允许砧座和支承座相对于彼此调整,使得容纳部段的第一对准轴线、尤其是第一凹槽的第一对准轴线,与第二凹槽的第二对准轴线对准,或者,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凹槽的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在此,功能上重要的是,压接接触部可以在压接之前借助于第一和第二凹槽安置而不使其变形,尤其可以借助于这两个凹槽分别部段式地容纳压接接触部。由此确保,压接接触部在压接之前能够按照规定地布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也就是说,压接接触部(尤其是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中心轴线,在压接之前与第一和第二凹槽的共同的对准轴线重合。
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中心轴线在压接之前也可以称为压接接触部的目标中心轴线。在理想情况下,压接接触部的中心轴线在压接之后应与压接之前的中心轴线(即目标中心轴线)保持不变。但是,在压接之后,压接接触部的中心轴线通常会在端部的区域内具有弯曲,这通过压接接触部的端部在实践中由于压接而发生的偏转造成。
为第一和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公共的对准轴线式必需的,因为否则压接接触部不能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凹槽中布置在期望的目标位置。同时在第一凹槽中安置或容纳压接接触部以及在第二凹槽中安置或容纳压接接触部的端部是必要的,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彼此对准,以确保压接接触部在水平面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偏转。
压接接触部的端部在压接期间借助于第二凹槽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从而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末端相对于对准轴线的水平偏转限制在3°或更小。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是压接接触部端部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的端点。就这点而言,第二对准轴线在功能上与压接之前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凹槽中的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中心轴线相同,或者与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目标中心轴线相同。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第二凹槽的特性,使得对于压接的压接接触部在水平面中实现相对于第二对准轴线或相对于压接接触部的中心轴线最高约3°的偏差。为了限制所期望的偏转,可以在凹槽中设置夹紧或保持设备。也可以确定凹槽本身的尺寸,使得避免用于压接的压接接触部的水平偏转超过约3°。为此,例如凹槽的侧面可以具有高度,该高度设计用于吸收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侧向的复位弯曲力并且防止压接接触部端部跳出凹槽。此外,凹槽的宽度可以设计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设置的部分,尤其是安置在支承座上的整个部分,可以配合精确地安置在第二凹槽中。
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偏转端与第二对准轴线或与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目标中心轴线的夹角可以如下确定。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偏转端部与压接接触部的参考点连接。参考点是压接接触部的中心轴线的点,其定位在用于电导体(例如去绝缘的绞线或去绝缘的绞线束)的接触区域的入口处。然后,该线与压接接触部的目标中心轴线或第二对准轴线形成一个角度。
为了在水平面中的观察,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到参考点的该连接线垂直投影到其中布置有第二对准轴线或中心轴线的水平面上。为了在垂直面中的观察,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到参考点的该连接线垂直投影到其中布置有第二对准轴线或中心轴线的垂直面上。
根据本发明,用于压接的压接接触部在水平面中的最终角度应为最高约3°,尤其最高约2°或最高约1°。如果第二凹槽被设计成这样的方式也是有利的,必要时与压紧装置共同作用,为压接的压接接触部实现不超过约5°、优选地小于约3°的垂直偏转。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位置因此可以借助于第二凹槽稳定,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水平和垂直偏转受到同等限制。
取决于砧座相对于支承座的布置方式,支承座的第二凹槽可以直接邻接砧座的容纳部段处、尤其是第一凹槽处。在此,砧座和支承座布置为,使得第一凹槽的横截面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在共同的对准轴线的方向上相互抵靠。在此,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不一定要接触,因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可以因其不同的用途而设计为不同的。
可替换地,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布置为在共同的对准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然后压接接触部的端部在第一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之上自由延伸,并且只有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上的部分可以借助于第二凹槽安置。
在该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砧座具有至少一个砧座引导面和/或支承座具有至少一个支承座引导面,砧座和支承座借助于这些引导面能受引导地相对彼此移动。如果支承座和砧座被设计为单独的部件,则这些部件相对于彼此的引导是有利的,以便以简单且受控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对准或布置它们。引导面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手段,用于以相对于彼此引导的方式布置砧座和支承座。例如,可以为此设置一个引导面对,通过该引导面对确保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始终相互平行,并且在垂直和/或水平面中不相互倾斜。
支承座和砧座尤其可以分别具有作为砧座引导面或支承座引导面的碰撞面,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互平行布置时,它们相互平行定向。此外,如果两个碰撞面垂直于平行布置的第一和第二凹槽的对准轴线,则是有利的。此外,这些碰撞面可以设计为,使得它们可以彼此相撞,即砧座的碰撞面朝向支承座并且支承座的碰撞面朝向砧座。如果两个碰撞面被彼此引导,则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于彼此的被引导的水平平行位移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进行。
在该组件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砧座具有砧座引导面并且支承座具有支承座引导面,其中,砧座引导面和支承座引导面被设计为,使得在它们相对接近时导致在砧座相对于支承座的水平和/或垂直的自定心,从而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或者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垂直地重叠布置。由此,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砧座和支承座的简单的相对的定位。此外,避免了砧座和支承座在相对定位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其中第一和第二对准轴线布置在不同的垂直定向平面中,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凹槽存在水平的偏移。这在压接时将导致误差。自定心的引导面的设置导致在构造和设置压接工具时,尤其在初始设置和投入运行时更短的运行时间。此外,实现了更高的资源的总体可用性,因为误差敏感性降低了。此外,减少了操作人员用于安装组件所需的专业知识。
砧座引导面和支承座引导面可以相互匹配,使得它们在彼此接近时被引导地滑离,使得实现从砧座到支承座的固定的端部位置。为此,砧座引导面和/或支承座引导面可以具有相应的倒角或倾斜的平坦的表面。砧座引导面和支承座引导面可以设计为,使得实现砧座相对于支承座的水平、垂直或还有组合的水平和垂直的定心。
在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砧座引导面垂直于第一对准轴线定向,其中,支承座引导面的至少一个部段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定向,其中,砧座引导面和支承座引导面彼此相对置地布置,其中,支承座具有朝向砧座的、阶梯形的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布置的平面的突出部,其中,支承座引导面的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定向的部段借助于突出部的凹部形成,并且该部段相对于平面的突出部的朝向砧座的一侧后移地布置,并且凹部的宽度对应于与该部段相对置地布置的砧座引导面的宽度,并且砧座引导面可布置为在支承座引导面处接触,尤其是,使得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在砧座引导面和支承座引导面的接触性布置时布置在共同的垂直面中。
换句话说,支承座具有凹部,砧座只能插入到该凹部中预定的位置。该凹部取出突出部的一部分,其中,该突出部具有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并且朝向砧座的表面。该凹部造成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布置的后移的支承座引导面。
凹部可以具有相对于砧座引导面的配合公差,使得在砧座引导面布置在支承座引导面上时,由共同的对准轴线包括第一凹槽的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凹槽的第二对准轴线或者这些至少布置在同一垂直面中。
支承座引导面在此由引导砧座的表面形成。这包括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定向的支承座引导面。此外,这还包括突出部的限定凹槽的侧表面以及引导砧座和/或支承座的底面。
砧座的几何形状和支承座的几何形状尤其可以相互匹配,使得砧座引导面基本超过支承座的整个高度的一半、尤其是至少2/3,尤其是超过支承座的整个高度地以接触的方式抵靠在支承座处。
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座具有轴承座和接触座,其中,接触座包括第二凹槽,并且接触座能从轴承座可拆卸地安置在轴承座处。接触座可以借助于形状配合可拆卸地安置在轴承座处。然而,它也可以被拧紧或以其他方式可拆卸地安置在轴承座处。具有第二凹槽的接触座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组件的灵活性,因为由此可以改善砧座的第一凹槽和接触座的第二凹槽的竖直相对位置的可调节性。尤其可以以形状配合、可拆卸的方式容易地更换安置的接触座,例如以改变第二凹槽的几何形状。此外,接触座的造型整体上更灵活,并且接触座在制造技术方面比整个支承座更容易制造。
在组件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中,轴承座具有靠近第二凹槽的轴承座末端和远离第二凹槽的轴承座末端,其中,接触座具有包括第二凹槽的接触座端部,其中,接触座端部尤其在垂直方向上突出于靠近第二凹槽的轴承座末端,并且轴承座引导面被接触座包围。因此,所有可能由压接过程而容易磨损的结构都布置在接触座处,其易于更换。接触座端部可以有利地在垂直方向上逐渐变细,该方向是从远离第二凹槽的轴承座端部的起始的方向。接触座端部尤其可以具有三角形的、尤其是等腰三角形的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的横截面,其中,第二凹槽布置在三角形的背离轴承座的尖端处。优选地,接触座端部的横截面相对于包括第二对准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地形成。
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承座具有调节设备,借助于该调节设备可以调节接触座相对于砧座或轴承座的垂直位置,尤其使得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可以布置在共同的水平面中。例如,可以借助于引导面执行砧座相对于支承座的定心,使得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夹紧共同的垂直面。支承座的高度然后可以借助于调节设备与砧座的高度适配,使得第一和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因此,接触座相对于轴承座的高度是可调节的,因此相对于砧座的高度也是可调节的。这种高度调整可以机械或电气地进行控制。尤其容易在轴承座处设置逐渐变细的孔或锥形的孔,销可以通过该孔引导并且接触座可以借助于该销相对于轴承座升高和降低。
在该组件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中,尤其除了调节设备之外,轴承座还具有固定设备,接触座相对于砧座的垂直位置可以借助于该固定设备固定,尤其使得第一对准轴线和第二对准轴线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固定设备用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或其对准轴线的垂直的相对位置的永久的调节。必要时,调节设备也可以同时作为固定设备。通常不经常需要高度调整,然后通常仅当例如更换接触座、交换砧座或压接机或必要时交换压接接触部时才需要。因此,在调节的垂直的相对位置上的安全的固定特别重要,因为即使改变、缓慢地改变砧座与接触座的相对位置也会对压接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固定设备可以被设计为夹紧螺钉,其将接触座相对于轴承座保持在期望的位置。
在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轴承座具有方形的轴承凹部,其中,接触座的在轴承座靠近第二凹槽的端部与轴承座的远离第二凹槽的端部之间布置的部分被构造为方形,其中,接触座借助于轴承凹部的至少一个限制面、优选三个限制面可在垂直方向上受引导地移动。在该变型中,支承座包括设计为内部部件的接触座和设计为外部部件的轴承座,其中,接触座优选地装配到轴承座的凹部中,使得其可以通过轴承座的轴承凹部的限制面在垂直方向上引导。因此,接触座的高度调整不会导致第二凹槽相对于第一凹槽的水平位置的变化,而只会导致相对的垂直位置的调整。
根据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变体,第二凹槽具有凹槽长度,其中,端部的部分安置在支承座上,其中,凹槽长度被构造用于容纳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上,尤其是接触座上的整个部分。因此,第二凹槽被设计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的安置在支承座上,尤其是接触座上的部分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即从第二凹槽的朝向砧座的一侧开始直到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为止,借助于第二凹槽安置。由此实现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上的整个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由此确保,避免压接接触部端部从第二对准轴线或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目标中心轴线的超过3°的水平偏转。此外,凹槽可以具有深度或侧面高度,其至少与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被安置在支承座上的部分的最宽直径对应。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被安置在支承座上的部分可以完全埋在第二凹槽中或嵌入第二凹槽中。
在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U形横截面在整个凹槽长度上延伸,其中,U形横截面适配于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直径,使得压接接触部的端部在压接之后在水平面中具有相对于第二对准轴线最高约为3°的偏差。
在该组件的进一步示例性的改进方案中,U形横截面具有水平的底部和垂直于底部竖立并平行于第二对准轴线定向的两个侧面,其中,每个侧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的最大高度的0.5倍并且小于或等于2倍,其中,侧面具有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最大宽度对应的间距。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最大宽度是压接接触部端部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的最大水平范围。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最大高度与压接接触部端部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的最大垂直范围对应。该凹槽的性质确保压接接触部在压接期间安全地保持在第二凹槽中,从而在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相对于第二对准轴线的水平偏转实现压接过程的期望结果。
可以设置支承座的凹槽在水平方向上的直径,即支承座的凹槽的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最大宽度,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在支承座的凹槽中能够以在水平方向中的侧面的间隙布置。
该目的还通过一种包括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的压接工具来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图中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组件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砧座和支承座的相对布置的平面图,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于彼此移动,
图3示出了砧座和支承座的相对布置的平面图,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于彼此对准,
图4示出了轴承座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砧座和支承座的相对布置的平面图,其中,支承座包括轴承座和接触座,
图6示出了具有调节设备和固定设备的轴承座的图示,特别是砧座相对于具有移除的接触座的轴承座的相对布置的平面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压接接触部的侧视图,和
图8示意性示出了压接接触部的俯视图。
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图示并且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相同或具有相同效果的元件通常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由砧座20和支承座30组成的组件10的立体图。砧座20具有构造为第一凹槽210的容纳部段,其中,在容纳部段中,尤其是在第一凹槽210中,在压接过程中将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部分容纳并安置在定义的位置处和定义的指向中。砧座20处的容纳部段,即第一凹槽210,具有对准轴线220。第一凹槽210的对准轴线220与第一凹槽210的居中布置的纵向延伸轴线对应。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在变型中可以提出,砧座不具有第一凹槽,而是具有容纳部段,该容纳部段被构造为砧座的指向压接机的表面的例如平坦的支承面的部段。构造为平坦的表面部段的容纳部段布置为,使得压接接触部可以在定义的指向上与压接时待变形的部分放置在定义的位置处。在此,位置或指向例如取决于压接接触部的几何形状等参数。压接接触部的待放置在定义的位置处的待压接部分的定义的指向然后能够实现假想的对准轴线的定义。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座30具有第二凹槽310,第二凹槽在压接期间容纳自由的压接接触部端部的超过砧座20伸出的部分。第二凹槽310具有对准轴线320,对准轴线与其纵向延伸方向对应并且布置在第二凹槽310的中央,尤其是在第二凹槽310的槽侧面之间的中央。
至少在压接期间,即在施加力以使与自由压接接触部端部相距一定距离的压接接触部的压接侧面的部段式塑性变形期间,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被布置并且彼此对准,使得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由此,待压接的压接接触部可以在压接之前安置在两个凹槽210或310中,并且在压接之后,尤其是在施加力之后并且在压接接触部的槽侧面的部段式塑性变形之后保留在凹槽210和310中。
砧座20和支承座30在此被构造为组件10的彼此分离、定义为彼此对准的部分。
根据图1,砧座20的第一凹槽210与支承座30的第二凹槽310仅在共同的对准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开。没有提供第一凹槽210相对于第二凹槽310的侧面的、即水平的偏移。
在压接期间,第二凹槽310以不能或能略微垂直向下偏转的方式容纳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30上的部分。此外,第二凹槽310以不能或仅能轻微水平偏转的方式容纳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30上的部分。
为此,第二凹槽310具有凹槽长度、凹槽宽度和侧面高度FH。在在本文中情况下,第二凹槽310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第二凹槽310的尺寸在此被设定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整个安置在支承座30上的部分能够安置在第二凹槽310中。在此,第二凹槽310的宽度被构造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30上的部分可以被第二凹槽310以少量的间隙配合精确地容纳。此外,侧面高度FH被确定为,使得第二凹槽的侧面不突出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布置在第二凹槽中的部分之上,使得压接接触部的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安置在支承座30中的部分仅略微突出于第二凹槽的侧面之上。第二凹槽的长度不必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长度配合精确地匹配。相反,选择第二凹槽的长度,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可安置在支承座30上的部分(包括其端部)安全地可在第二凹槽310中降低。第二凹槽310的长度尤其可以在第一对准轴线220的高度上延伸超过支承座30的整个长度。
当压接接触部的相应的部段被容纳并安置在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上时,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的共同的对准轴线与压接接触部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中心轴线重合。
可选地,还可以设置压紧装置(未示出),该压紧装置还抵消远离支承座30的垂直偏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压接期间压接接触部末端在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上稳定。
在此,第二对准轴线320或压接接触部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偏差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与压接接触部的参考点的连接线有关。通常,位于第二对准轴线320或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中心轴线上的参考点由电接触区域的入口的位置形成,电接触区域在第二对准轴线320或中心轴线上用于与压接接触部待连接的电导体。第二凹槽310在此被设计为,使得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相对于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偏转不超过约3°,并且相对于中心轴线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偏转不超过约5°。
如果压接接触部利用压接部段和压接部段的待塑性变形的压接侧面布置在砧座20上,则压接接触部的端部突出超过砧座20的第一凹槽210。在本文中,支承座30的第二凹槽310与第一凹槽210在共同的对准轴线的方向上间隔开。也就是说,压接接触部端部最初没有被支撑在第一部段中,而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第二部段借助于第二凹槽310被安置在支承座30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设置,压接接触部的压接部段被容纳在砧座20上第一凹槽210中并且支撑在第一凹槽210的凹槽底部上,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第二部段在支承座30上第二凹槽310中被支撑在第二凹槽310的凹槽底部上,并且压接接触部端部的位于其之间的第一部段悬挑地且不被支撑地布置。
可替换地,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可以布置成彼此相邻,其中,它们利用其对准轴线220和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
根据图1,支承座30的轴承座360具有阶梯状的突出部340,阶梯状的突出部在砧座20的方向上延伸。突出部340的面向砧座20的平坦的侧面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320定向。突出部340的面向砧座20的一侧具有凹部350。借助该凹部350形成相对于该突出部340后移的支承座引导面330,该支承座引导面也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320定向并且平坦地构造。
选择凹部350的宽度,使得砧座引导面230可以平坦地接触地抵靠在支承座引导面330处(图2)。此外,确定凹部的宽度,使得当砧座引导面230被引导到支承座引导面330上时,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位于共同的垂直面内。也就是说,砧座20只能在砧座20与支承座30的特定的水平的相对位置中抵靠在支承座引导面330处。因此,在从砧座20到支承座30的自对中的意义上,可以实现简单、安全和快速的水平调整。通过合适的选择的匹配尤其在砧座侧面与凹部的宽度B之间出现自对中。
凹部350在此被设计为,使得凹部构造为与包括第二对准轴线320的垂直面对称。此外,砧座20也被构造为相对于砧座的砧座引导面230与包括第一对准轴线220的垂直面对称。由此确保了在砧座引导面230布置在支承座引导面330上时,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布置在相同的垂直面中,即平行并且相对于彼此基本没有水平位移。
支承座30可以构造为一体的。优选地,支承座构造为多个部分。根据图1,它具有结构上分离的轴承座360和接触座370。轴承座360具有靠近第二凹槽320的轴承座末端361和远离第二凹槽320的轴承座末端362。在本文中,接触座370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超过靠近第二凹槽310的轴承座末端361。接触座370的延伸超过靠近第二凹槽320的轴承座末端361的这部分被称为接触座端部371。
接触座端部371沿第二凹槽320的方向对称地逐渐变细并且具有三角形横截面。第二凹槽230在三角形截面的拐角处形成,该三角形截面远离靠近第二凹槽230的轴承头末端361。
轴承座360具有用于将接触座370容纳和安置在轴承座360处的轴承凹部363。轴承凹部363被构造为方形的轴承凹部363并且适配于接触座370的几何形状。在本文中,轴承凹部363具有三个限定面364,其允许引导接触座370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轴承座360具有在图1中未示出的开口,用于调节设备和固定设备,以实施接触座370相对于砧座20的垂直位置的调节。因此,可以相对于第一凹槽220调节第二凹槽320,使得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
因此,图1中所示的支承座30可以相对于砧座20灵活且容易地调节,并且如果需要,可以在之后调整。例如当待处理的压接接触部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时,接触座370的更换也可以很容易实施。
通常,相对于砧座垂直调节支承座30,使得压接的接触部分没有明显的垂直的位置偏差,即在限定范围内与目标位置最多有少量的垂直偏差。该调节尤其取决于压接接触部的几何形状和压接高度、导线的横截面和砧座的长度等参数。
图2示出了砧座20和支承座30的相对布置的平面图,其中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相对于彼此移位。在该图示中,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位于水平面中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然而,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彼此偏移,即它们没有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因此,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也没有布置在共同的垂直面中。
通过使砧座20利用其砧座引导面230相对于支承座30平行移位,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可以对齐,使得它们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如果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布置在不同的水平面,即处于不同的高度,则支承座30相对于砧座20的调整也是必需的,以使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
在图2中,附图标记“311”表示第二凹槽310的各个凹槽侧面,附图标记“312”表示第二凹槽310的底部或凹槽底部。
图3示出砧座20和支承座30的另一种相对布置的平面图。根据该图示,第一凹槽210和第二凹槽310布置为,使得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这是压接接触部经受压接处理的布置,即压接接触部的压接部段的压接侧面的塑性变形。
图4示出了支承座30的轴承座360的立体图。接触座370已被移除。轴承座360具有轴承凹部363,接触座370可以安置在该轴承凹部363中。接触座370的有关其待布置在轴承凹部363中的部分适配于轴承凹部360的形状和范围。轴承凹部363由限定面364限定。该限定面364用作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轴承凹部363中的接触座的引导面。
此外,在图4中可以看到突出部340的凹部350。突出部340的凹部350具有宽度B。宽度B与砧座引导面的宽度相匹配,参见图1中的附图标记230。确定凹部350的宽度B的尺寸,使得砧座引导面可以尽可能精确配合地布置在其中。它尤其可以布置在凹部350中,使得砧座引导面与在接触座处的支承座引导面平面接触,并且在此第一对准轴线220和第二对准轴线23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或布置在共同的垂直面中。
平行于砧座引导面、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320布置的支承座引导面在图4中被未示出的接触座包围。也就是说,砧座没有完全插入轴承凹部363中,而是仅直到它平面接触到布置在轴承凹部363中的接触座为止。这也可以从突出部340的凹槽350的宽度小于轴承凹槽363在相应方向上的宽度看出。也就是说,凹部350具有比接触座更小的宽度B,使得在图4中突出部340在轴承凹部363之上的可见的超出部分,布置在垂直于第二对准轴线320的平面中,防止接触座离开轴承凹部363。突出部340中凹部350的宽度B适配于砧座的宽度。轴承凹部363的宽度适配于接触座的尺寸。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型中可以设置,凹部35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轴承凹部363。
图5示出了用于图示调节设备40的视图,该调节设备用于调节以虚线勾勒出的接触座370或接触座端部371。轴承座360具有锥形的调节孔,借助于该调节孔通过与在接触座处安置的销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接触座370相对于轴承座360的垂直调整。锥形的调节孔与销一起被视为调节设备40,用于接触座370相对于承载座360或相对于砧座的垂直调整。
利用调节设备40实施的接触座370相对于轴承座360的垂直调节可以借助于固定设备41固定。例如,这可以借助于夹紧螺钉来实现,该夹紧螺钉将接触座370与轴承座360夹紧,使得接触座370相对于轴承座360被锁定在期望的位置。
图6示出了轴承座360的平面图,其具有插入到突出部340的凹部350中的砧座20。接触座未示出。可以看出,砧座引导面230在插入状态中被定向为平行于接触座的未示出的轴承座引导面。
图7示出了压接接触部50在垂直面V中的示意性侧视图。线缆53从左侧插入到压接接触部50中。电导体,这里是去绝缘的绞线54,布置在压接接触部的待变形的区域中被设置用于电接触。压接接触部的该待变形的区域在压接过程期间布置在砧座上或借助于第一凹槽安置。
此外,图7示出了压接接触部端部51,该压接接触部端部在压接接触部布置在砧座上时从砧座的第一凹槽突出。该压接接触部端部51就其安置在支承座上而言借助于第二凹槽安置,以限制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52的水平和垂直偏转。
压接接触部端部51具有中心轴线M。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的偏转,这里是垂直偏转,相对于中心轴线M上的参考点R确定。
为了与线缆53的电导体54建立电接触而设置的压接接触部50的待变形区域的入口点用作参考点R。例如在图7中示出与垂直面V中的中心轴线M的夹角。其应具有最大约5°,优选最高约3°。第二凹槽设计为确保这一点,在此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相对于中心轴线M的垂直位置偏差取决于第二凹槽底部的垂直位置并可以通过支承座的垂直调节进行调节。
图8示出了水平面H中的压接接触部50。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在水平面H中的偏转以与图7中实施垂直偏转类似的方式来确定。
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与参考点R连接,并且与中心轴线M的夹角在水平面中确定。在图7中标识的参考点用作参考点R。在图8中还示出了在垂直平面中与中心轴线M的示例性的角度。在水平偏转中,其应该最高约3°,优选最高约2°或约1°。
用于压接接触部端部的这种角度偏差可以借助于设置的第二凹槽来确保。
由于以上详细描述的装置和方法是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以通常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很大程度的修改。尤其地,各个元件彼此之间的机械布置和尺寸比仅是示例性的。
参考标记列表
10 组件
20 砧座
210 凹槽,第一凹槽
220 对准轴线,第一对准轴线
230 砧座引导面
30 支承座
310 凹槽,第二凹槽
311 凹槽的侧面
312 凹槽的底部
320 对准轴线,第二对准轴线
330 支承座引导面
340 突出部
350 凹部
360 轴承座
361 轴承座末端,靠近第二凹槽
362 轴承座末端,远离第二凹槽
363 轴承凹部
364 轴承凹部的限制面
370 接触座
371 接触座端部
40 用于砧座支承座垂直相对位置的调节设备
41 用于固定砧座支承座垂直相对位置的固定设备
50 压接接触部
51 压接接触部端部
52 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末端
53 线缆
54 电导体:绞线
FH 第二凹槽的侧面的高度
B 支承座引导面的宽度
M 压接接触部端部的目标中心轴线
H 水平面
V 垂直面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10),所述压接工具用于建立压接接触部(50)和电导体(54)的连接,所述组件包括:
砧座(20),所述砧座具有容纳部段、尤其是第一凹槽(210),所述砧座用于容纳与所述电导体(54)待连接的压接接触部(50)以及用于通过所述砧座(20)与压接机的共同作用将所述压接接触部(50)与所述电导体(54)连接,其中,所述容纳部段、尤其是所述第一凹槽(210)在所述容纳部段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尤其是在所述第一凹槽(210)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一对准轴线(220),
支承座(30),所述支承座与所述砧座(20)在结构上分离,所述支承座具有用于容纳从所述第一凹槽(210)突出的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第二凹槽(310),其中,所述第二凹槽(310)在所述第二凹槽(310)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二对准轴线(320),
其中,所述砧座(20)和所述支承座(30)能相对于彼此调整,使得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20)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310)被设计为,使得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在压接之后在水平面(H)中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最高约3°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砧座(20)具有至少一个砧座引导面(230)和/或所述支承座(30)具有至少一个支承座引导面(330),所述砧座(20)和所述支承座(30)借助于所述砧座引导面和/或所述支承座引导面能够受引导地相对彼此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砧座(20)具有砧座引导面(230)并且所述支承座(30)具有支承座引导面(330),其中,所述砧座引导面(230)和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被设计为,使得所述砧座引导面和所述支承座引导面在相对接近时,所述砧座(20)相对于所述支承座(30)产生水平和/或垂直的自定心,使得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20)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或者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20)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平行地垂直重叠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砧座引导面(230)垂直于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20)定向,其中,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的至少一个部段垂直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定向,其中,所述砧座引导面(230)与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相对置地布置,其中,所述支承座(30)具有朝向所述砧座(20)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布置的阶梯形的平面的突出部(340),其中,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的垂直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定向的部段借助于所述突出部(340)的凹部(350)形成,并且所述部段相对于所述平面的突出部(340)的朝向所述砧座(20)的一侧后移地布置,并且所述凹部(350)的宽度(B)对应于与所述部段相对置地布置的砧座引导面(230)的宽度,并且所述砧座引导面(230)能布置为在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处接触。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支承座(30)具有轴承座(360)和接触座(370),其中,所述接触座包括所述第二凹槽(310),并且所述接触座被安置在所述轴承座(360)处并能从所述轴承座(360)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轴承座(360)具有靠近所述第二凹槽(310)的轴承座末端(361)和远离所述第二凹槽(310)的轴承座末端(362),其中,所述接触座(370)具有包括所述第二凹槽(310)的接触座端部(371),其中,所述接触座端部(371)尤其在垂直方向上突出于靠近所述第二凹槽(310)的所述轴承座末端(361),并且所述支承座引导面(330)被所述接触座(370)包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轴承座(360)具有调节设备(40),借助于所述调节设备能够调节所述接触座(370)相对于所述砧座(20)的垂直位置,尤其使得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10)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10)能布置在共同的水平面(H)中。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尤其除了所述调节设备(40)之外,所述轴承座(360)还包括固定设备(41),借助于所述固定设备能固定所述接触座(370)相对于所述砧座(20)的垂直位置,尤其使得所述第一对准轴线(210)和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10)形成共同的对准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轴承座(360)具有方形的轴承凹部(363),其中,所述接触座(370)的在所述轴承座(360)靠近所述第二凹槽(310)的端部(361)与所述轴承座(360)的远离所述第二凹槽(310)的端部(362)之间布置的部分被构造为方形,其中,所述接触座(370)借助于所述轴承凹部(363)的至少一个限制面(364)、优选三个限制面(364)能在垂直方向上受引导地移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凹槽(310)具有凹槽长度,其中,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部分安置在所述支承座(30)上,其中,所述凹槽长度被构造用于容纳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安置在所述支承座、尤其是接触座上的整个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凹槽(310)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所述U形横截面在整个所述凹槽长度上延伸,其中,所述U形横截面适配于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直径,使得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末端(52)在压接之后在水平面(H)中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10)最高3°的偏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U形横截面具有水平的底部(312)和垂直于所述底部(312)竖立并平行于所述第二对准轴线(320)定向的两个侧面(311),其中,每个所述侧面(311)的高度(FH)大于或等于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最大高度的0.5倍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的最大高度的2倍,其中,所述侧面(311)具有与所述压接接触部端部(51)的最大宽度对应的间距。
13.一种压接工具,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0)。
CN202210577516.7A 2021-06-01 2022-05-25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Pending CN115441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1102997.8 2021-06-01
DE202021102997.8U DE202021102997U1 (de) 2021-06-01 2021-06-01 Baugruppe für ein Crimpwerkzeug und Crimpwerk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1288A true CN115441288A (zh) 2022-12-06

Family

ID=7665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516.7A Pending CN115441288A (zh) 2021-06-01 2022-05-25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1288A (zh)
BG (1) BG113534A (zh)
CZ (1) CZ2022216A3 (zh)
DE (1) DE202021102997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5015A1 (de) * 2022-06-15 2023-12-21 Md Elektronik Gmbh Crimpwerkzeug und Crimp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1284B2 (ja) 2016-10-13 2018-12-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
JP6564816B2 (ja) 2017-06-28 2019-08-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圧着装置及び端子圧着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Z2022216A3 (cs) 2022-12-21
DE202021102997U1 (de) 2021-06-14
BG113534A (bg)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6959B2 (en) Contact element and equipping arrangement with said contact element
CN115441288A (zh) 用于压接工具的组件和压接工具
US7227368B2 (en) Testing head contact probe with an eccentric contact tip
KR101074622B1 (ko) 도전성 플레이트용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109478750B (zh) 具有端子支承体的电连接器
US10714884B2 (en) Land-bas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lug
US7441327B2 (en) Terminal inserting apparatus
JP6543407B2 (ja) 耐振動性の短絡ブリッジを有する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プラグ接続
US4667398A (en) Improved applicator tooling for certain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7689518B (zh) 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JP3731783B2 (ja) 端子の圧着方法および圧着装置
JP2020035739A (ja) ケーブルチェンジャーおよびケーブル供給装置に対して高さ調整可能なケーブルガイドの高さをロックするための方法
CA2763891C (en) Multi-position connector
US20040253866A1 (en) Terminal examination jig
CN111201677B (zh) 用于一电气组件的杯状壳体
JP6291630B1 (ja) 圧着測定装置
CN117239507A (zh) 压接工具和压接方法
US7341473B2 (en) Contact element and additional conduction chamber for a plug or socket
CN111398791A (zh) 测试探针、光学芯片模组测试探针组件、探针组件组装方法及光学芯片模组测试装置
US10205278B2 (en) Connector connecting device
US4741099A (en) Apparatus for accurately terminat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ulticonductor cable
CN107689513B (zh) 连接器部件和连接器
JP7348083B2 (ja) 連鎖端子挿入治具
US20230083275A1 (en) Soldering ai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stranded core on a contact surface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240022035A1 (en) Adjustable funnel or guide for a terminal applic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