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4177B -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 Google Patents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4177B
CN115434177B CN202110635384.4A CN202110635384A CN115434177B CN 115434177 B CN115434177 B CN 115434177B CN 202110635384 A CN202110635384 A CN 202110635384A CN 115434177 B CN115434177 B CN 115434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lurry
tubular body
port
v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53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34177A (zh
Inventor
阿里·佩尔基奥
沃尔夫冈·马戈尔
托马斯·赖辛格
弗郎茨·富克斯
刘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itz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dritz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itz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Andritz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53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41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4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4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34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4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CPRODUCTION OF CELLULOSE BY REMOVING NON-CELLULOSE SUBSTANCES FROM CELLULOSE-CONTAINING MATERIALS; REGENERATION OF PULPING LIQUORS; APPARATUS THEREFOR
    • D21C9/00After-treatment of cellulose pulp, e.g. of wood pulp, or cotton linters ; Treatment of dilute or dewatered pulp or process improvement taking place after obtaining the raw cellulosic material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D21C9/18De-watering; Elimination of cooking or pulp-treating liquors from the pul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8Pipe-line systems for liquids or viscous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per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为向浆槽中进浆或/和排空该浆槽的管道,所述输送系统包括配置于该浆槽的正下方或侧下方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包括:进浆口或/和排空口、与进浆口或/和排空口连通的总管内腔,以及至少两个第一开口,其间隔设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并分别连通至开设于所述浆槽正下方或侧下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便于将从进浆口引入到总管内腔内的浆料输送至浆槽,或/和,便于将浆槽中的物料引入总管内腔中,然后从排空口排出。

Description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浆料浓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向浆槽进浆或/和排空浆槽的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背景技术
多盘浓缩机是一种纸浆浓缩设备,请参阅图1,通常包括浆槽1以及穿设在浆槽1中的空心轴2,空心轴2的轴向排布有多个盘片3,各个盘片3由多个与空心轴2连通的空心扇片组成,空心扇片上设有滤网。
其工作原理为:当多盘浓缩机转动时,浆料被输送至浆槽1,盘片3在电机驱动下随轴转动逐渐浸没在纸浆悬浮液中,由空心扇片上的滤网实现浆液的分离,浆料中的水穿过滤网,经空心轴2流向真空箱,浆料中的纤维被截留在空心扇片表面,形成浆层;此时水腿内部逐渐形成真空,而吸附在盘片3表面上的浆层比较薄,大量细小纤维和填料的固形物仍然存在过滤后的滤液中,这部分滤液的浓度还比较高;随着盘片3的继续运转,盘片3上的浆层逐渐变厚,这时浆层本身具有良好过滤作用,能够截留大量细小的固形物,滤液的质量逐渐被提高,而形成清滤液;随着空心扇片的继续转动,浆层逐渐加厚,当空心扇片转出液面时,清滤液在真空的作用下继续脱水,浆层的干度进一步提高,随后进入大气区,当剥浆水剥离空心扇片边缘的时候,浆层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形成自卷,从而落入相邻两个盘片3间的垂直溜槽中,经螺旋输送入浆池,从而实现纤维的浓缩和回收。
然而,现有多盘浓缩机的进浆系统4多为均从浆槽1的侧面进浆,这种进浆方式使得浆槽1内的纸浆流动性能欠佳,久而久之,纸浆里的纤维和杂质会堆积在浆槽1的底部,而杂质的堆积会阻碍盘片3的转动,损坏盘片3或增加能耗;除此之外,因可操作性的原因,设置在浆槽1底部的排渣口6开设数量受限,当存在机器停转检修等状况时需要对浆槽1进行排空,此时,整个浆槽1内的纸浆流动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会在重力的作用从排渣口6集中喷涌而出,这无疑会对邻近的盘片3产生横向冲击,压弯或损坏盘片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向浆槽进浆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可以对浆槽底部的纸浆产生扰动,避免纸浆里的纤维和杂质堆积在浆槽的底部,阻碍盘片的转动、增加能耗,从而减少对盘片的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排空浆槽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可以在排空过程中使浆槽内的浆料分散排出,安全快速,从而降低因横向冲击对盘片产生的破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向浆槽进浆和排空该浆槽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系统不仅能降低腐浆的产生以及杂质对盘片的损伤,而且还能在浆槽排空过程中降低浆料对盘片的横向冲击所产生的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最初限定的结构新颖的输送系统实现,该输送系统用于向浆槽进浆或/和排空浆槽,包括设于该浆槽正下方或侧下方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包括进浆口或/和排空口、总管内腔和至少两个第一开口,该总管内腔与进浆口或/和排空口连通;该第一开口间隔设于管状体的侧壁,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并分别连通至开设于浆槽正下方或侧下方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一一对应;该输送系统可以将由进浆口引入到总管内腔内的浆料依次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输送至浆槽,或/和将浆槽中的物料依次通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引入到总管内腔内,然后从排空口排出,这意味着当输送系统设置进浆口时,浆料会从浆槽的底部或侧下方通过间隔设置在管状体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开口进浆,这种进浆方式可以对浆槽底部的纸浆产生扰动,避免纸浆里的纤维和杂质堆积在浆槽的底部,阻碍盘片的转动、增加能耗,或对扇片产生破坏;当输送系统设置排空口时,浆槽内的物料会通过各个与第一开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开口分散排出,由此可以保证浆槽在排空过程中不仅安全快速,而且不会对扇片造成大的横向冲击;而当输送系统同时设置进浆口和排空口时,则可同时解决因杂质堆积和排空时物料的冲击对盘片的损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总管腔体可以具有任何形状,但是目前优选的是大致呈总长形的,优选管状体具有均匀厚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面积A,所述总管内腔限定一通道,该通道具有横截面面积B,其中2.25A≤B≤4A。如果开口太小,则用于进浆时,进浆量不足,对浆槽底部的扰动较小,仍存在腐浆堆积的问题,且无论是用于进浆还是用于排空,耗时过长,效率较低;如果太大,则由于浆槽内的物料高速流出将仍然有冲击盘片的问题。优选地,B>3.5A。由此,可以在每单位时间输送浆料不显著减少的同时实现对浆槽底部的扰动;或者实现在排料时的匀速缓流,降低物料对周边盘片的冲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连通有支管。由此,可以对浆料的输送或物料的排空起到导向和缓冲的作用,在本发明中,支管优选为直管,以更好的进料或者排料。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支管的长度为180mm-200mm,优选为190mm。当支管的长度小于180mm时,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将支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例如焊接)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而若支管的长度大于200mm时,则会增加设备的整体空间高度,加大泵送的能耗,同时提高支管内部的堵塞概率。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具有45°-135°的角度ɑ。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角度α是指以浆槽水平放置时,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浆槽的中心轴的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如果角度α小于45°或大于135°,这意味着物料从第二开口流入支管时,或者浆料从第一开口通过支管溢流到浆槽时会存在较大的阻力,这将不利于进浆和排料。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管状体设于所述浆槽的正下方,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此时,作为较优的方案,无论是进浆还是排料,支管的管壁均具有最小的阻力,相应地,其可以降低进浆时的能耗。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管状体设于所述浆槽的侧下方,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45°≤ɑ≤75°或者105°≤ɑ≤135°。当支管设置在浆槽的侧边时,为了避让浆槽,设置ɑ≤75°或者ɑ≥105°,当然具体的避让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若ɑ<45°或者ɑ>135°,则支管的管壁会对物料产生一定的阻力,这将不利于进浆和排料。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管状体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总管内腔的清洗口,所述清洗口设于所述排空口的相对侧。例如,当排空口设置在管状体的一端时,清洗口设置在管状体的另一端。由此,当打开排空口时,物料经各个第一开口汇入总管内腔中,并由排空口统一进行排放,不仅可大大降低浆槽的排放压力,而且排空口的集中排放也便于对物料进行后续处理,另外,清洗口与排空口相对侧设置,当排空口发生堵塞时,通过清洗口向总管内腔注入清洗液,便于清理堵塞物。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浆口设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浆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侧设置。由此,浆料不仅可以更加便捷地溢流至第一开口,而且还能使管状体的总管内腔中的浆料处于流动状态,避免产生腐浆。优选地,所述进浆口有多个,各个所述进浆口间隔排布。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包括:
连接管口,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
第一端口,形成所述进浆口;
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排空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浆口和所述排空口上分别设有闸阀。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浆槽的盘式浓缩机,所述浆槽内轴向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盘片,相邻两个盘片之间形成溜槽,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溜槽开设于所述浆槽的底壁或者侧壁下方,所述盘式浓缩机包括上述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的第一开口连接到所述第二开口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浆槽的侧壁下方,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盘片的底缘。在盘片所及之处,均可以对浆槽内的浆料产生扰动,因此,腐浆多产生在浆槽的底壁和靠近盘片的底缘之间,设置第二开口的高度不大于盘片的底缘,即使将第二开口设置在浆槽的侧壁上,也可以在进浆时对浆槽的死区产生扰动,避免腐浆的产生,同时,也便于在物料重力的作用下快速的排空。
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溜槽均对应有一个第二开口,且所述输送系统上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呈一一对应关系。将溜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在同时向每个溜槽内进浆,或,将每个溜槽区域的物料同时排出,由此,可以提高盘式浓缩机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盘片的损坏。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多段管状体,每段所述管状体的相对侧均分别设有一个三通管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三通管包括:
连接管口,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
第一端口,形成所述进浆口;
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排空口。
当所述浆槽过大时,将管状体分段设置,可以缩短管状体的长度,便于生产和制造,同时能降低管状体的弯折损耗。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管状体轴向设于所述浆槽的正下方或侧下方,且所述管状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浆槽的轴向长度。
附图说明
现在针对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盘浓缩机的进浆系统和排渣口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包括图2所示的输送系统的多盘浓缩机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多盘浓缩机的截面视图;
图5是图3中多盘浓缩机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输送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输送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包括本发明输送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多盘浓缩机的剖视图;
图9是包括本发明输送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多盘浓缩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向浆槽进浆和排空浆槽的输送系统的第一实施例。该输送系统包括配置于浆槽(如图3的1)的正下方的管状体100,该管状体100包括进浆口101和排空口102、总管内腔(如图4的103)和多个第一开口104。
图3示出了多盘浓缩机的剖面图,图4示出了多盘浓缩机的截面图,多盘浓缩机包括浆槽1和图2所示的输送系统,浆槽1内轴向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盘片3,相邻两个盘片3之间形成溜槽,溜槽正下方的浆槽1底壁上对应开设有与第一开口104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口105,管状体100轴向设置在浆槽1的正下方,输送系统的第一开口104分别对应连接到第二开口105上。
管状体100在图2和图3中被详细示出,为适于该目的的耐腐蚀材质(优选不锈钢)制造的管,管状体100的长度不小于浆槽1的轴向长度,总管内腔103可以具有任何形状,但是目前优选的是大致呈纵长形,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管状体100具有均匀厚度,总管内腔103轴向贯通于管状体100内,与进浆口101和排空口102连通,第一开口104间隔设于管状体100的侧壁,与总管内腔103连通,第一开口104的自由端分别通过支管106与浆槽底壁上的第二开口105连通。因此,如图3中x1箭头所指方向,输送系统可以在关闭排空口102时,将由进浆口101引入到总管内腔103内的浆料依次通过第一开口104和第二开口105输送至浆槽1,使浆料从浆槽1的底部溢流进去,避免腐浆的产生,以及堆积的杂质对转动的盘片3的损伤;也可以如图3中x2箭头所指方向,在关闭进浆口101的前提下,将浆槽1中的物料依次通过第二开口105和第一开口104引入到总管内腔103内,然后从对应于溜槽设置的各个排空口102分散排出,避免大量的物料向集中的排渣口涌出,而对相邻的扇片2产生较大的冲击,损伤扇片。
图5显示了输送系统在浆槽上的安装位置,输送系统的管状体100平行于浆槽1的空心轴2而设于浆槽的正下方,浆槽1水平设置,空心轴2所处的平面具有轴线L1,各个支管106均垂直于管状体100设置,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线L2,L1与L2之间形成90°的夹角ɑ,因此无论是进浆还是排空,物料均是直上直下的在溜槽与管状体100之间流通,阻力最小,对扇片3的损伤也最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04具有面积A,总管内腔103限定一通道,该通道具有横截面面积B,其中2.25A≤B≤4A,在该具体实施例中B=3.5A,当然支管106的横截面面积不应当小于面积A,最好与第一开口104的面积相同。而支管106的总长设置为190mm,支管10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设置在第一开口104上,在后期安装时,190mm的长度,可以使支管106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其自由端焊接在第二开口105上。当然考虑到安装的便利性,也可以将支管106设置为多段,先将任意两段支管段分别焊在第一开口104上和第二开口105上,然后将其余的支管段彼此通过螺栓和密封垫进行法兰连接,最终形成完整的支管106。而若仅设置两段支管段时,将分别安装在第一开口104和第二开口105上的两段直管段的自由端之间通过螺栓和密封垫进行法兰连接,便可形成完整的支管106。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进浆口101设于管状体100的侧壁上,进浆口101与第一开口104相对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浆口101有多个,各个进浆口101与溜槽为一一对应关系,当然,进浆口的数量不做限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或者间隔合理数量的溜槽对应设置一个等。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排空口102设置在管状体100的一端,管状体10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清洗口107,即清洗口107设于排空口102的相对侧,这便于直接通过清洗口107向总管内腔103中注入清洗液,清洗液可以为水或者纤维疏解液,防止排空口102被废渣或纤维物料堵塞。
作为上述输送系统的变形实施例,可以仅设置进浆口101或者仅设置排空口102,进浆口101优选设置在第一开口104的相对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管状体100的一端,当仅设置进浆口101时,该变形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用于向浆槽1的溜槽中送浆,解决腐浆堆积对转动的扇片2的损坏;当仅设置排空口102时,该变形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用于对浆槽1进行排空,解决物料集中排出,对周侧的扇片产生横向冲击力而损坏扇片的问题。
图6显示了输送系统的又一实施例,其不同于图2-5所示的实施例之处在于第一开口104的自由端没有设置支管106,即本实施例中输送系统的第一开口104直接与浆槽1上的第二开口105连通,可以理解为,输送系统的管状体100的侧壁与浆槽1共壁,该壁上对应于溜槽的部分开设有贯通孔,贯通孔分别与溜槽和主管内腔103连通。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再一实施例,其中管状体的侧壁上设有三通管109,三通管109相对于第一开口104设置,三通管109包括与总管内腔103连通的连接管口110、用于形成进浆口101的第一端口,以及用于形成排空口102的第二端口,其中,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相对设置,图中x1为进浆方向,x2为排空方向,该种设置方式,可以提高排空时的安全性,当然第一端口还可以用作清洗口107,此时如图中x3所示的方向,可以直接向第一端口注入清洗液对排空口102进行清洗。而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分别设置有闸阀108,当进浆时,关闭第二端口即排空口102处的闸阀108,当排空时,关闭第一端口即进浆口101的闸阀108,当清洗时,同时打开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的闸阀108。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管状体100为分段式设置,以应用于轴向长度过大的浆槽1,一方面可以保证管状体100的强度,另一方面降低制造难度,本实施例在每段管状体100的相对侧上均分别设置一个三通管109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04,采用在第一开口104相对侧设置三通管109的结构可以解决各段管状体之间距离过小,在管状体100的端面设置排空口难以外接管道进行排空的问题。
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输送系统设置在浆槽1的侧下方,浆槽1水平设置,即支管106的中心轴线x2与浆槽1的中心轴线x1所处的平面具有45°-135°的角度ɑ,优选45°≤ɑ≤75°或者105°≤ɑ≤135°,以避让浆槽1,此时,第二开口105相当于开设在对应于溜槽底部与浆槽底壁的间隙的侧面,该间隙为扇片的搅动盲区,将第一开口104与该间隙连通依然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在本具体实施例中,ɑ为75°或者105°。
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布置为向浆槽中进浆或/和排空该浆槽,该浆槽内轴向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盘片,相邻两个盘片之间形成溜槽;所述输送系统包括配置于该浆槽的正下方或侧下方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包括:进浆口或/和排空口;
总管内腔,其与进浆口或/和排空口连通;
第一开口,其间隔设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溜槽一一对应,并分别从所述浆槽的正下方或侧下方一一连通至对应的所述溜槽;便于将从进浆口引入到总管内腔内的浆料输送至浆槽,或/和,便于将浆槽中的物料引入总管内腔中,然后从排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面积A,所述总管内腔限定一通道,该通道具有横截面面积B,其中2.25A≤B≤4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槽正下方或侧下方开设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溜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连通有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具有45°-135°的角度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设于所述浆槽的正下方,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设于所述浆槽的侧下方,所述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45°≤ɑ≤75°或者105°≤ɑ≤135°。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总管内腔的清洗口,所述清洗口设于所述排空口的相对侧。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口设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浆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的侧壁上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包括:连接管口,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
第一端口,形成所述进浆口;
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排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4-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口和所述排空口上分别设有闸阀。
11.一种盘式浓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槽,所述浆槽内轴向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盘片,相邻两个盘片之间形成溜槽,所述浆槽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溜槽开设于所述浆槽的底壁或者侧壁下方,所述盘式浓缩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的第一开口连接到所述第二开口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式浓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浆槽的侧壁下方,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盘片的底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式浓缩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溜槽均对应有一个第二开口,且所述输送系统上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呈一一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浓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多段管状体,每段所述管状体的相对侧均分别设有一个三通管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三通管包括:连接管口,与所述总管内腔连通;
第一端口,形成所述进浆口;
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排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浓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轴向设于所述浆槽的正下方或侧下方,且所述管状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浆槽的轴向长度。
CN202110635384.4A 2021-06-04 2021-06-04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Active CN1154341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384.4A CN115434177B (zh) 2021-06-04 2021-06-04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5384.4A CN115434177B (zh) 2021-06-04 2021-06-04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4177A CN115434177A (zh) 2022-12-06
CN115434177B true CN115434177B (zh) 2024-04-16

Family

ID=84240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5384.4A Active CN115434177B (zh) 2021-06-04 2021-06-04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417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5067Y (zh) * 2008-04-03 2008-11-26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为纸机上浆系统提供浆料的设备
WO2013186184A1 (en) * 2012-06-13 2013-12-19 Voith Patent Gmbh Method for removing liquid from a slurry
WO2016055521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Beta Renewables S.P.A. Drainer for continuously draining a liquid from a slurried thermally treated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stream
CN111576074A (zh) * 2020-05-25 2020-08-25 郑州磊展科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圆盘浓缩机
CN213118482U (zh) * 2020-08-28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a浆料输送系统
CN217104494U (zh) * 2021-06-04 2022-08-02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及盘式浓缩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5067Y (zh) * 2008-04-03 2008-11-26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为纸机上浆系统提供浆料的设备
WO2013186184A1 (en) * 2012-06-13 2013-12-19 Voith Patent Gmbh Method for removing liquid from a slurry
WO2016055521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Beta Renewables S.P.A. Drainer for continuously draining a liquid from a slurried thermally treated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stream
CN111576074A (zh) * 2020-05-25 2020-08-25 郑州磊展科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圆盘浓缩机
CN213118482U (zh) * 2020-08-28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a浆料输送系统
CN217104494U (zh) * 2021-06-04 2022-08-02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输送系统及盘式浓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4177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96143A (en)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liquids
CN217104494U (zh) 输送系统及盘式浓缩机
CN115434177B (zh) 输送系统及多盘浓缩机
CN108889002B (zh) 排污设备、排污系统及排污方法
CN209834562U (zh) 一种可避免物料板结的大型粉煤灰储存装置
CN215691865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结构
CN216367994U (zh) 一种树脂生产用反应罐
CN212285085U (zh) 一种用于中药材加工的高效洗药装置
CN212314926U (zh) 气固分离器和气固分离系统
CN211310139U (zh) 一种有便于清理拆卸的气力输灰装置
CN210699098U (zh) 一种插片机分片水路反冲装置及插片机
CN214808630U (zh) 一种沉淀池冲洗装置
CN220877835U (zh) 一种斜板浓缩机用底流缓冲管道
CN215876535U (zh) 杂物过滤收集装置及脱硫石膏旋流器防堵系统
CN111632439A (zh) 一种强化分离型原料气聚结分离器
CN210751909U (zh) 一种棉纱生产用蜂窝除尘机组
CN218146622U (zh) 一种外循环式厌氧发酵罐排沙装置
CN212576563U (zh) 柱式大直径离心捕集器
CN220160680U (zh) 一种矿石回收利用装置
CN215310288U (zh) 一种高效防堵塞塔盘
CN218049451U (zh) 一种带有防堵装置的助磨剂输送管道
CN218392366U (zh) 污泥浓缩装置
CN216396669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斜管稳流机构的矿砂洗选设备
CN220950275U (zh) 一种水泥生产加工用回转卸料器
CN212943528U (zh) 一种防虹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