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7641B - 耐磨耗部件 - Google Patents

耐磨耗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7641B
CN115427641B CN202180027482.8A CN202180027482A CN115427641B CN 115427641 B CN115427641 B CN 115427641B CN 202180027482 A CN202180027482 A CN 202180027482A CN 115427641 B CN115427641 B CN 115427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material portion
skeleton portion
tooth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74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7641A (zh
Inventor
大石真之
上田匡邦
小林直己
青山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27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7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7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7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08Teeth
    • E02F9/285Tee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08Teeth
    • E02F9/2858Teeth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83Wear elements for bucket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耐磨耗部件(1)具备金属制的母材部(10)和埋入母材部(10)并且硬度比母材部(10)高的骨架部(20)。骨架部(20)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31)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并且具有依照母材部(10)的表面(11~18、10C)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

Description

耐磨耗部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耐磨耗部件。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20年4月9日、申请号为特愿第2020-070359号的日本申请要求优选权,在此引用该日本申请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的斗齿、斗齿连接器、松土铲等耐磨耗部件中,出于提高耐磨耗性的目的,提出了在内部配置硬度高的部件的方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55370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76026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平9-192819号公报(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553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76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192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斗齿、斗齿连接器、松土铲等耐磨耗部件中,谋求提高耐磨耗性。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耐磨耗性得以提高的耐磨耗部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具备金属制的母材部和埋入母材部并且硬度比母材部高的骨架部。骨架部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并且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耐磨耗部件,能够提供一种耐磨耗性得以提高的耐磨耗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骨架部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骨架部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骨架部和芯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芯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侧缘保护件的外形的简要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侧缘保护件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公开,耐磨耗部件具备金属制的母材部和埋入母材部且硬度比母材部高的骨架部。骨架部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并且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
在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中,将通过多个棒状部件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的骨架部埋入母材部。骨架部具有刚性高的三维格子状结构,由此即使在母材部发生磨耗而骨架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骨架部的变形受到抑制。其结果是,耐磨耗部件的磨耗进行受到抑制。并且,由于骨架部具有三维格子状结构,因而构成母材部的金属填充骨架部的内部。因此,即使在母材部发生磨耗而骨架部露出的情况下,骨架部从母材部的脱落也能够受到抑制。其结果是,耐磨耗部件的磨耗进行受到抑制。并且,在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中,骨架部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因此,在骨架部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而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其结果是,耐磨耗部件的耐磨耗性得以提高。这样,根据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能够提供一种耐磨耗性得以提高的耐磨耗部件。
在上述耐磨耗部件中,至少一部分的上述棒状部件的前端可以在母材部的表面露出。这样一来,从磨耗进行的初期,骨架部就能够发挥抑制磨耗的进行的作用。并且,在通过铸造形成上述耐磨耗部件的情况下,使构成上述骨架部的棒状部件的前端(端面)与限定铸模型腔的壁面接触而对骨架部进行支承,之后使构成母材部的金属以熔融状态流入,从而容易将骨架部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耐磨耗部件中,母材部可以包含朝向前端变细的前端区域。骨架部可以配置在前端区域内而具有与前端区域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抑制前端区域的磨耗。
上述耐磨耗部件可以进一步具备配置在骨架部的内部并且硬度比骨架部高的芯。这样一来,即使在骨架部发生了磨耗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硬度更高的芯来抑制磨耗进行。并且,通过将芯配置在骨架部内部,在通过铸造来制造上述耐磨耗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在利用骨架部在型腔内对芯进行支承的状态下使构成母材部的金属以熔融状态流入。由此,容易将芯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耐磨耗部件中,上述芯可以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这样一来,在芯具有依照母材部表面而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
在上述耐磨耗部件中,上述芯可以具有与上述骨架部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抑制骨架部的磨耗。
[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不进行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5,对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的一个例子即实施方式1的斗齿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2与对图1的斗齿的内部进行透视的状态对应。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骨架部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斗齿的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在图1~图5中,X轴方向与斗齿的长度方向(前端-基端方向)对应。在图1~图5中,Y轴方向与斗齿的厚度方向对应。在图1~图5中,Z轴方向与斗齿的宽度方向对应。图4是X-Z平面中的俯视图。图5是X-Y平面中的侧视图。
参照图1、图2、图4以及图5,构成实施方式1中斗齿1表面的母材部10包含前端10C和基端19。母材部10包含第一面11、第二面12、第三面13、第四面14、第五面15、第六面16、第七面17、第八面18。
参照图5,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分别与基端19连接。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以随着接近前端10C而彼此的距离变小的方式在Y轴方向上空出间隔配置。第五面15和第六面16分别将第一面11、第二面12、前端10C连接。第五面15和第六面16以随着接近前端10C而彼此的距离变小的方式配置。在X-Y平面中,第五面15与第六面16所成的角比第一面11与第二面12所成的角大。
参照图4,第三面13和第四面14分别与基端19连接。第三面13和第四面14以随着接近前端10C而彼此的距离变小的方式在Z轴方向上空出间隔配置。第七面17和第八面18分别将第四面14、第三面13、前端10C连接。第七面17和第八面18以随着接近前端10C而彼此的距离变小的方式配置。在X-Z平面中,第七面17与第八面18所成的角比第三面13与第四面14所成的角大。前端10C是沿Z轴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面(区域)。
参照图1、图2、图4以及图5,在基端19形成有朝向前端(向X轴方向凹)的凹部10A。在母材部10形成有从第三面13贯穿到第四面14的贯通孔10B。贯通孔10B与凹部10A交叉。即,贯通孔10B与凹部10A连通。
斗齿1例如安装于液压挖掘机的铲斗(未图示)。更具体地说,在液压挖掘机铲斗的开口外缘安装有斗齿连接器(未图示)。该斗齿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在斗齿1(母材部10)的基端19形成的凹部10A。销(未图示)以贯穿贯通孔10B的方式被插入贯通孔10B。由此,斗齿1经由斗齿连接器安装于铲斗。
参照图2~图5,斗齿1包含金属制的母材部10和埋入母材部10的骨架部20。作为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例如能够采用铸钢。能够采用的铸钢只要具有适当的耐磨耗性即可,并不受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采用Cr-Mo系铸钢、Cr-Mo-V-W系铸钢、Cr-Mo-Ni系铸钢、高Mn系铸钢、含硼铸钢、Cr-Mo-V系铸钢、高Cr系铸钢等低合金铸钢。并且,也可以采用JIS标准规定的机械结构用碳素钢或机械结构用合金钢(例如,除了S45C、SCM435之外,含有同等碳量的SMn钢、SCr钢、SCM钢等)等组分的铸钢。并且,作为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可以采用比铸钢碳含量高的铸铁。骨架部20的硬度比母材部10(HV500左右)高。骨架部20可以由金属制成。构成骨架部20的金属只要具有比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高的硬度即可,并不受特别的限定。除了可以采用例如JIS标准规定的工具钢、轴承钢、弹簧钢、耐热钢、不锈钢、具有琴钢线等组分的钢等硬度高的钢之外,也可以采用碳含量更高的铸铁。骨架部20可以通过铸造、塑性加工、烧结、研磨、冲压和熔接等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来制造。烧结前的成型例如可以使用3D打印机进行。
骨架部20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31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特别是参照图3)。骨架部20的外形形状包含第一面21、第二面22、第三面23、第四面24、第五面25、第六面26、第七面27、第八面28、前端20C。第一面21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一面11形成。第二面22依照母材部10的第二面12形成。第三面23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三面13形成。第四面24依照母材部10的第四面14形成。第五面25依照母材部10的第五面15形成。第六面26依照母材部10的第六面16形成。第七面27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七面17形成。第八面28依照母材部10的第八面18形成。前端20C依照母材部10(斗齿1)的前端10C形成。
母材部10包含朝向前端10C变细的前端区域10D。骨架部20配置在前端区域10D内,具有与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即,骨架部20的外形形状是依照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而形成的形状。从另一观点进行说明,骨架部20的外形形状与将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进行了相似缩小的形状对应。
在实施方式1的斗齿1中,通过多个棒状部件31形成的三维格子状骨架部20被埋入母材部10。骨架部20具有刚性高的三维格子状结构,由此即使在母材部10发生磨耗而骨架部20露出的情况下,骨架部20的变形也会受到抑制。其结果是,斗齿1的磨耗进行受到抑制。并且,由于骨架部20具有三维格子状结构,因而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充填骨架部20的内部(位于多个棒状部件31之间的空间)。因此,即使在母材部10磨耗而骨架部20露出的情况下,骨架部20从母材部10的脱落也会受到抑制。其结果是,斗齿1的磨耗进行受到抑制。并且,在斗齿1中,骨架部20具有依照母材部10表面的形状而形成的形状。因此,在骨架部20具有依照母材部10表面而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其结果是,斗齿1的耐磨耗性得以提高。这样,实施方式1中的斗齿1成为耐磨耗性得以提高的耐磨耗部件。
并且,实施方式1中的斗齿1的母材部10包含朝向前端10C而变细的前端区域10D。骨架部20配置在前端区域10D内,具有与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前端区域10D的磨耗。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6~图10对另一实施方式即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作为实施方式2的耐磨耗部件的斗齿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具有同样的结构,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实施方式2的斗齿在以下的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7与对图6的斗齿内部进行透视的状态对应。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骨架部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在图6~图10中,X轴方向与斗齿的长度方向(前端-基端方向)对应。在图6~图10中,Y轴方向与斗齿的厚度方向对应。在图6~图10中,Z轴方向与斗齿的宽度方向对应。图9是X-Z平面中的俯视图。图10是X-Y平面中的侧视图。
参照图6和图7,在实施方式2的斗齿1中,至少一部分棒状部件31的端面31A在母材部10的表面露出。参照图8,使构成实施方式2的骨架部20的棒状部件31中沿着第一~第八面11~18和前端10C而形成的棒状部件31贯穿与这些棒状部件31交叉的棒状部件31,并且使端面31A在第一~第八面11~18和前端10C露出。第一~第八面11~18和前端10C与在它们中露出的端面31A平齐。
这样一来,端面31A在第一~第八面11~18和前端10C露出,由此从磨耗进行的初期,骨架部20就能够发挥抑制磨耗的进行的作用。并且,在通过铸造形成斗齿1的情况下,使构成骨架部20的棒状部件31的端面31A与限定铸模型腔的壁面接触而对骨架部20进行支承,之后使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以熔融状态流入,由此容易将骨架部20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1~图16对又一实施方式即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作为实施方式3的耐磨耗部件的斗齿基本上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具有同样的结构,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实施方式3的斗齿在以下的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外形的简要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12与对图11的斗齿的内部进行透视的状态对应。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骨架部和芯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芯的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俯视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斗齿内部结构的简要侧视图。在图11~图16中,X轴方向与斗齿的长度方向(前端-基端方向)对应。在图11~图16中,Y轴方向与斗齿的厚度方向对应。在图11~图16中,Z轴方向与斗齿的宽度方向对应。图15是X-Z平面中的俯视图。图16是X-Y平面中的侧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在实施方式3的斗齿1中,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至少一部分棒状部件31的端面31A在母材部10的表面露出。如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方式3的斗齿1进一步具备配置在骨架部20的内部并且硬度比骨架部20高的芯40。芯40可以是高速度工具钢、超硬合金等硬质材料的粒子或粉末的烧结体。烧结前的芯40的成型例如可以通过3D打印进行。可以代替烧结或者与烧结进行组合而通过轧制(包含异形轧制)、切削、锻造、铸造等方法来制造芯40。并且,芯40的表面可以形成包含高速度工具钢、超硬合金等的粒子或粉末的堆焊层。
参照图12~图14,芯40的表面(外形形状)包含第一面41、第二面42、第三面43、第四面44、第五面45、第六面46、第七面47、第八面48、前端40C。第一面41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一面11和骨架部20的第一面21形成。第二面42依照母材部10的第二面12和骨架部20的第二面22形成。第三面43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三面13和骨架部20的第三面23形成。第四面44依照母材部10的第四面14和骨架部20的第四面24形成。第五面45依照母材部10的第五面15和骨架部20的第五面25形成。第六面46依照母材部10的第六面16和骨架部20的第六面26形成。第七面47依照母材部10的第七面17和骨架部20的第七面27形成。第八面48依照母材部10的第八面18和骨架部20的第八面28形成。前端20C依照母材部10(斗齿1)的前端10C和骨架部20的前端40C形成。
芯40具有与骨架部20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芯40配置在母材部10的前端区域10D内,并且具有与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即,骨架部20的外形形状是依照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而形成的形状。在实施方式3中的骨架部20中,在X轴方向上与前端20C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具有开口的空间30D(棒状部件31无法通过的区域)。
实施方式3的斗齿1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制造。首先,使构成骨架部20的棒状部件31的端面31A与规定铸模型腔的壁面接触而对骨架部20进行支承。接着,在骨架部20的空间30D内配置芯40。此时,芯40受棒状部件31支承,由此能够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之后,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以熔融状态流入。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制造实施方式3中的斗齿1。
实施方式3的斗齿1举办芯40,由此即使在骨架部20发生了磨耗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硬度更高的芯40来抑制磨耗的进行。在实施方式3中,芯40具有依照母材部10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由此在芯40具有沿着母材部10表面而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在实施方式3中,芯40配置在前端区域10D内,具有与前端区域10D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前端区域10D的磨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提高耐磨耗性的观点来看,骨架部20的硬度比母材部10(HV500左右)高,但从实现对芯40进行支承这一功能的观点来看,骨架部20的硬度可以与母材部10相同,也可以比母材部10小。构成骨架部2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软钢。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17和图18,作为实施方式4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侧缘保护件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实施方式4的耐磨耗部件的侧缘保护件具有将与实施方式3的斗齿同样的构成应用于侧缘保护件的结构。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侧缘保护件的外形的简要立体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侧缘保护件的内部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18与对图17的侧缘保护件内部进行透视的状态对应。
参照图17和图18,实施方式4中的侧缘保护件100包含主体部111和与主体部111连接的一对脚部112。主体部111具有沿X轴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棒状形状。一对脚部112与主体部111的宽度方向(作为第二方向的Y轴方向)两端连接。脚部112配置为从主体部111沿Z轴方向(第三方向)立起。脚部112具有沿X-Z平面扩张的板状形状。一对脚部112彼此平行地配置。分别在一对脚部112,在X轴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脚部112的一对贯通孔113。一对脚部112的贯通孔113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侧缘保护件100是例如安装于包围液压挖掘机铲斗(未图示)开口的外缘部而抑制该外缘部磨耗的耐磨耗部件。通过在构成铲斗开口外缘的板状部插入一对脚部112之间的状态下,将销钉等固定部件插入各贯通孔113而相对于铲斗固定侧缘保护件100。
构成实施方式4中侧缘保护件100表面的母材部110包含构成主体部111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两端的平面即一对端面117。母材部110进一步包含沿X轴方向延伸而将一对端面117连接的平面即顶面115、与顶面115的宽度方向(Y方向)两端连接并且相对于顶面115倾斜的平面即一对倾斜面116、与一对倾斜面116在与顶面115的相反侧连接并且相对于倾斜面116倾斜的平面即一对侧面118。顶面115是沿着X-Y平面延伸的面。侧面118是沿着X-Z平面延伸的面。即,包含顶面115的平面与包含侧面118的平面正交。
参照图18,侧缘保护件100包含金属制的母材部110、埋入母材部110的骨架部120、配置在骨架部120的内部并且硬度比骨架部120高的芯140。作为构成母材部10的金属,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样地例如采用铸钢或铸铁。骨架部120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为金属制。构成骨架部120的金属具有比构成母材部110的金属高的硬度。
骨架部120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样地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131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骨架部120的外形形状包含顶面121和一对倾斜面122。顶面121依照母材部110的顶面115形成。一对倾斜面122依照母材部110的一对倾斜面116形成。即,骨架部120的外形形状成为依照主体部111的外形形状形成的形状。从另一观点进行说明,骨架部120的外形形状与对主体部111的外形形状进行了相似缩小的形状对应。多个棒状部件131中至少一部分棒状部件131的端部131A在母材部110表面(侧缘保护件100表面)露出。该至少一部分棒状部件131的端部131A与母材部110的表面平齐。
芯140可以由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的材料构成。芯140的表面(外形形状)包含顶面141、一对倾斜面142、一对端面143。顶面141依照母材部110的顶面115和骨架部120的顶面121形成。一对倾斜面142依照母材部110的一对倾斜面116和骨架部120的一对倾斜面122形成。芯140具有与骨架部120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芯140配置在与主体部111对应的母材部110内,具有与主体部111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骨架部120,以沿X轴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棒状部件131无法通过的空间,在该空间内配置有芯140。
在实施方式4的侧缘保护件100中,通过多个棒状部件131形成的三维格子状骨架部120被埋入母材部110。骨架部120具有刚性高的三维格子状结构,由此即使在母材部110磨耗而骨架部120露出的情况下,骨架部120的变形也会受到抑制。其结果是,侧缘保护件100的磨耗的进行受到抑制。并且,由于骨架部120具有三维格子状结构,因而构成母材部110的金属填充骨架部120的内部(位于多个棒状部件131之间的空间)。因此,即使在母材部110磨耗而骨架部120露出的情况下,骨架部120从母材部110的脱落也会受到抑制。其结果是,侧缘保护件100的磨耗进行受到抑制。并且,在侧缘保护件100,骨架部120具有依照母材部110的表面的形状而形成的形状。因此,在骨架部120具有依照母材部110的表面而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其结果是,侧缘保护件100的耐磨耗性得以提高。另外,侧缘保护件100具备芯140,由此即使在骨架部120发生了磨耗的情况下,通过硬度更高的芯140,也能够抑制磨耗的进行。并且,在实施方式4中,芯140具有依照母材部11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由此在芯140具有依照母材部110的表面形成的形状的区域,磨耗的局部进行受到抑制。这样,实施方式4中的侧缘保护件100成为耐磨耗性得以提高的耐磨耗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作为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的一个例子对斗齿和侧缘保护件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不限于此。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可以应用于例如由于用于与沙土、岩床接触的用途而要求具有耐磨耗性的各种部件。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除了前端部的磨耗会成为问题的部件、例如上述斗齿和侧缘保护件之外,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斗齿连接器、松土铲、构成履带的履带链部件、拉杆等。并且,也可以将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应用于与上述侧缘保护件同样地抑制铲斗部分磨耗进行的部件即转角保护件(安装于底部转角的部件)、前缘护套(安装于铲斗前缘的部件)。并且,以上对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应用于液压挖掘机铲斗的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耐磨耗部件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轮式装载机铲斗的部件。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的点均为例示,应当理解为在任何方面都不受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限定,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同等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斗齿,10母材部,10A凹部,10B贯通孔,10C前端,10D前端区域,11第一面,12第二面,13第三面,14第四面,15第五面,16第六面,17第七面,18第八面,19基端,20骨架部,20C前端,21第一面,22第二面,23第三面,24第四面,25第五面,26第六面,27第七面,28第八面,30D空间,31棒状部件,31A端面,40芯,40C前端,41第一面,42第二面,43第三面,44第四面,45第五面,46第六面,47第七面,48第八面,100侧缘保护件,110母材部,111主体部,112脚部,113贯通孔,115顶面,116倾斜面,117端面,118侧面,120骨架部,121顶面,122倾斜面,131棒状部件,140芯,141顶面,142倾斜面。

Claims (6)

1.一种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金属制的母材部;
埋入所述母材部并且硬度比所述母材部高的骨架部;
所述骨架部具有通过多个棒状部件形成的三维格子状结构,具有依照所述母材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棒状部件的前端在所述母材部的表面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材部包含朝向前端变细的前端区域,
所述骨架部配置在所述前端区域内,并且具有与所述前端区域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配置在所述骨架部的内部并且硬度比所述骨架部高的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具有依照所述母材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状而形成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耗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具有与所述骨架部的外形形状对应的形状。
CN202180027482.8A 2020-04-09 2021-03-31 耐磨耗部件 Active CN115427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0359 2020-04-09
JP2020070359 2020-04-09
PCT/JP2021/014041 WO2021205969A1 (ja) 2020-04-09 2021-03-31 耐摩耗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7641A CN115427641A (zh) 2022-12-02
CN115427641B true CN115427641B (zh) 2024-03-22

Family

ID=78024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7482.8A Active CN115427641B (zh) 2020-04-09 2021-03-31 耐磨耗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0708A1 (zh)
JP (1) JPWO2021205969A1 (zh)
CN (1) CN115427641B (zh)
AU (1) AU2021254246B2 (zh)
DE (1) DE112021000944T5 (zh)
WO (1) WO2021205969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2952A (en) * 1973-12-17 1976-01-20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ulti-material ripper tip
JPH02176026A (ja) * 1988-12-27 1990-07-09 Sumitomo Jukikai Chiyuutan Kk 複合掘削ツース
JPH09192819A (ja) * 1996-01-09 1997-07-29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耐摩耗性複合材鋳造品の製造方法
JPH11131534A (ja) * 1997-10-30 1999-05-18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掘削用切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36207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etalogenia, S.L. Wear element for earth/rock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enhanced wear resistance
CN205839840U (zh) * 2016-07-21 2016-12-28 济南致鼎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液压挖掘机用耐磨斗齿
CN106715022A (zh) * 2014-11-18 2017-05-2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GB201712276D0 (en) * 2017-07-31 2017-09-13 Bernard Mccartney Ltd Compactor tooth, base therefor and related method
CN206646573U (zh) * 2017-04-05 2017-11-17 浙江恒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工程机械斗齿
WO2018016948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Ihc Holland Ie B.V. Additive manufactured tooth for dredging or mining
CN109072591A (zh) * 2016-05-17 2018-12-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336Y2 (zh) * 1980-02-13 1987-04-18
JP2852867B2 (ja) * 1994-05-13 1999-02-0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耐摩耗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耐摩耗部品
CA2711148A1 (en) * 2008-01-04 2009-07-16 Patrick Maher Wear resistant components
WO2017083691A1 (en) * 2015-11-12 2017-05-18 Harnischfeger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heavy machine wear
JP7267567B2 (ja) 2018-10-31 2023-05-0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低誘電率ポリイミド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2952A (en) * 1973-12-17 1976-01-20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ulti-material ripper tip
JPH02176026A (ja) * 1988-12-27 1990-07-09 Sumitomo Jukikai Chiyuutan Kk 複合掘削ツース
JPH09192819A (ja) * 1996-01-09 1997-07-29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耐摩耗性複合材鋳造品の製造方法
JPH11131534A (ja) * 1997-10-30 1999-05-18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掘削用切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136207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etalogenia, S.L. Wear element for earth/rock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enhanced wear resistance
CN106715022A (zh) * 2014-11-18 2017-05-24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耐磨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72591A (zh) * 2016-05-17 2018-12-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16948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Ihc Holland Ie B.V. Additive manufactured tooth for dredging or mining
CN205839840U (zh) * 2016-07-21 2016-12-28 济南致鼎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液压挖掘机用耐磨斗齿
CN206646573U (zh) * 2017-04-05 2017-11-17 浙江恒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工程机械斗齿
GB201712276D0 (en) * 2017-07-31 2017-09-13 Bernard Mccartney Ltd Compactor tooth, base therefor and relate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0944T5 (de) 2022-12-08
US20230120708A1 (en) 2023-04-20
JPWO2021205969A1 (zh) 2021-10-14
CN115427641A (zh) 2022-12-02
WO2021205969A1 (ja) 2021-10-14
AU2021254246B2 (en) 2024-02-08
AU2021254246A1 (en)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309741C (en) Composite excavating tooth
US20120297649A1 (en) Ground engaging tool tooth tip
CN108291393B (zh) 用于工具适配器的改进加强系统
US3805423A (en) Bi-metal ripper tip for digging teeth
EP0550717B1 (en) Tooth with hard material applied to selected surfaces
CN109072591B (zh) 耐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U2009203887A1 (en) Wear resistant components
CN101253298A (zh) 用于挖掘机的耐磨损总成
KR20140116151A (ko) 굴착 클로 및 굴착 클로용 보디
CN115427641B (zh) 耐磨耗部件
US20230167630A1 (en) Wear resistant component
CN116716945A (zh) 用于挖掘铲斗的唇缘
WO2022209491A1 (ja) 耐摩耗部品
KR100666435B1 (ko) 건설기계의 굴삭 버킷
KR102279475B1 (ko) 굴착기의 버킷용 투스 주조용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굴착기의 버킷용 투스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한 굴착기의 버킷용 투스
JP3058178U (ja) 掘削バケット用コーナーシュラウド
US10745891B2 (en) Tooth adapter and bucket
CN115956151A (zh)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