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5090A -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5090A
CN115425090A CN202211048378.XA CN202211048378A CN115425090A CN 115425090 A CN115425090 A CN 115425090A CN 202211048378 A CN202211048378 A CN 202211048378A CN 115425090 A CN115425090 A CN 115425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n film
film transistor
doping
insula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83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治福
刘广辉
艾飞
宋德伟
罗成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83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5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5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50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4225 priority patent/WO202404586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0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for preventing leakage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33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 H01L29/1054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with a vari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e.g. channel with strained layer for increasing the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1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9/16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op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42Thin film unipolar transistors
    • H01L29/6675Amorphous silicon or poly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757Lateral single gate single channel transistors with non-inverted structure, i.e. the channel layer is formed before the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42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51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7866Non-mon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78672Polycrystalline o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
    • H01L29/78675Polycrystalline or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ransistor with normal-type structure, e.g. with top g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薄膜晶体管包括绝缘衬底和设置在绝缘衬底上的有源层,有源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有源层、沟道层和第二有源层,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掺杂部和第二掺杂部,第一掺杂部与沟道层、第二掺杂部连接,以及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小于第二掺杂部内的离子掺杂浓度;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有源层设置为包括掺杂离子浓度不同的第一掺杂部和第二掺杂部,相当于增大了“沟道区”的沟道长度,从而减小漏电流,并提高了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迁移率。

Description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对分辨率参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阵列基板具有超高分辨率和亚微米级别的器件尺寸,为了达到这些要求,阵列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尺寸和占用面积要尽可能地减小,但是常规的薄膜晶体管受到曝光精度和刻蚀精度限制,有源层的沟道长度通常大于1微米,导致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尺寸和占用面积难以进一步减小。
现阶段,存在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其通过将有源层的掺杂部与沟道部叠层设置,可以克服尺寸和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多晶硅(Poly-Si)有源层的迁移率,还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沟道长度。但是,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过小,容易导致漏电流增大,不利于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以改善当前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因沟道长度过小导致漏电流增大,进而引起器件稳定性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
绝缘衬底;以及
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上,所述有源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有源层、沟道层和第二有源层;
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掺杂部和第二掺杂部,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沟道层、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所述第二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为1/10至1/5。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第二掺杂部同层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掺杂部的厚度。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的厚度的比值为1/4至1。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对应;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掺杂部、所述第二掺杂部部分交叠。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对应;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以及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掺杂部不交叠。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呈环形绝缘设置在所述沟道层的周侧;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栅极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层至少部分交叠。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栅极层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栅极部和第二栅极部,所述第一栅极部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极部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掺杂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栅极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极部内,以及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二栅极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栅极部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二栅极部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沟道层包括掺杂离子,所述沟道层远离所述绝缘衬底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大于所述沟道层靠近所述绝缘衬底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掺杂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掺杂部的表面和部分所述绝缘衬底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绝缘层和源漏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以及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内的遮光层,所述有源层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其中,所述栅极层与所述遮光层通过第三过孔连接。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器件,包括所述的薄膜晶体管。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有源层设置为包括掺杂离子浓度不同的第一掺杂部和第二掺杂部,使所述第二掺杂部与所述第二有源层分别作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两个“掺杂区”,而所述沟道层与所述第一掺杂部构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相当于增大了沟道长度,从而减小漏电流;而且,所述第一掺杂部因掺杂有离子,其迁移率高于所述沟道层的迁移率,相当于提高了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迁移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较好地解决漏电流过大与迁移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种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种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三种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四种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五种叠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至图13是本申请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绝缘衬底;101、第一过孔;102、第二过孔;103、第三过孔;110、衬底基板;120、缓冲层;
200、有源层;210、第一有源层;211、第一掺杂部;212、第二掺杂部;220、沟道层;230、第二有源层;
300、第一绝缘层;
400、栅极层;410、第一栅极部;420、第二栅极部;
500、第二绝缘层;
600、源漏极层;610、源极;620、漏极;
700、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现阶段,存在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器件,其通过将有源层的掺杂部与沟道部叠层设置,可以克服尺寸和占用面积较大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多晶硅(Poly-Si)有源层的迁移率,还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沟道长度。但是,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过小,容易导致漏电流增大,不利于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稳定性。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包括绝缘衬底100和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有源层200,所述有源层200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有源层210、沟道层220和第二有源层230,所述第一有源层210包括第一掺杂部211和第二掺杂部212,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沟道层220、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的离子掺杂浓度。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有源层210设置为包括掺杂离子浓度不同的第一掺杂部211和第二掺杂部212,使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分别作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两个“掺杂区”,而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构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相当于增大了沟道长度,从而减小漏电流;而且,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因掺杂有离子,其迁移率高于所述沟道层220的迁移率,相当于提高了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迁移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较好地解决垂直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过大与迁移率较低的问题。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绝缘衬底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10和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上的缓冲层120,所述衬底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者聚酰亚胺基板,所述缓冲层120可以是为SiOx、SiNx、SiON等无机膜层或其叠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200的材料可以是多晶硅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可以是磷离子掺杂的多晶硅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中的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相同,或者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中的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内的磷离子的掺杂浓度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内磷离子掺杂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中的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可以通过不同的掺杂次数实现磷离子的掺杂浓度差异。例如,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第一掺杂部211可以通过一次掺杂形成,而第二掺杂部212或/和第二有源层230可以通过两次及以上次数掺杂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第二掺杂部212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内的掺杂次数并不限于一次、两次、三次……,具体掺杂次数可根据三者的磷离子掺杂浓度差异需求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可以是1/10至1/5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可以是1: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可以是3:2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可以是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还可以为1/10至1/5之间的其他数值,本实施例仅作举例说明,而并非穷举。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掺杂部211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设置为1/10至1/5,可以使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具有适宜的掺杂离子浓度差,从而兼顾减小漏电流和提高沟道迁移率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也可以包括掺杂离子,具体地,所述掺杂离子可以是磷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可以大于所述沟道层220靠近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所述沟道层220内的掺杂离子可以由所述第二有源层230掺杂过程中磷离子向下渗透而来,因此,渗透进所述沟道层220内的掺杂离子浓度沿着远离所述第二有源层230的方向逐渐减小,直至无掺杂离子。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可以同层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可以由形成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多晶硅材料一体形成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然后再对所述多晶硅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掺杂工艺,以形成同层设置但离子掺杂浓度不同的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10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当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时,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即为由形成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多晶硅材料一体形成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同层膜层。此时,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区别仅在于掺杂离子浓度不同,只需通过不同次数的掺杂工艺制作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整体制程简单,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2和图3,当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时,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形成方式为:在所述绝缘衬底100形成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多晶硅材料之后,再在对应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位置进行光刻显影,使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对应的所述多晶硅材料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对应的多晶硅材料的厚度。此时,以所述绝缘衬底100靠近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表面为基准面,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表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表面高度,使得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上的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存在间隙,避免或降低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载流子直接由沟道层220传输至第二掺杂部212或由第二掺杂部212传输至沟道层220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减小薄膜晶体管漏电流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10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是1/4至1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地,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是1/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是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可以是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还可以为1/4至1之间的其他数值,本实施例仅作举例说明,而并非穷举。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的比值设置为1/4至1,使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既能满足减小薄膜晶体管漏电流的稳定性要求,也可兼顾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200内载流子的迁移率要求,实现性能均衡。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100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220可以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对应,或者说,所述沟道层220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上,以使载流子在所述沟道层220至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传输时需经过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从而达到延长“沟道区”的沟道长度,进而减小漏电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所述第二掺杂部212部分交叠。即,所述沟道层220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上,或者说,所述沟道层220横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此时,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至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220的宽度得到延长,相当于增大了“沟道区”的宽度,即增大了沟道区的“沟道宽长比”,载流子迁移过程中不被界面隙态捕获的几率越大,即载流子更容易漂移,有利于减小薄膜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相同,那么此时所述沟道层220至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的载流子存在两个传输路径:路径一为所述沟道层220与第二掺杂部212直接连通,路径二为所述沟道层220通过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连通。在薄膜晶体管工作时,大部分的载流子通过所述路径一传输,小部分的载流子通过所述路径传输。此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但漏电流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不同,那么此时所述沟道层220至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的载流子只存在一个传输路径:所述沟道层220通过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连通,即所述路径二。此时,相较于前述的通过路径一和路径二传输载流子的方式而言,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迁移率有所降低,但漏电流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请参阅图1和图5,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100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内,以及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一有源层2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不交叠。换言之,所述沟道层220的边缘不超出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交界线,从而使所述沟道层22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之间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至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方向上存在间距,同样可以避免或降低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载流子直接由沟道层220传输至第二掺杂部212或由第二掺杂部212传输至沟道层220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减小薄膜晶体管漏电流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200上的第一绝缘层300、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300上的栅极层400和第二绝缘层50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500上的源漏极层6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00连续设置并且覆盖所述有源层200的表面和所述绝缘衬底100除了所述有源层200所在区域的表面。此时,所述第一绝缘层300覆盖所述有源层200位于叠层结构表面的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和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表面,以使所述第二有源层230能够与其他膜层实现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300可以是SiOx、SiNx、SiON等无机膜层或其叠层,所述第一绝缘层300的厚度可以是30纳米至200纳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层400可以是Mo、Ti、W等金属或其叠层,所述栅极层400的厚度为0.1微米至1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500可以是SiOx和SiNx的叠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600可以是Mo、Ti、W、Al、Cu等金属或其叠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层400可以呈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300远离所述有源层20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栅极层400可以与叠层设置的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所述沟道层220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上的所述第一绝缘层300的侧壁贴靠设置。环形的所述栅极层400环绕在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所述沟道层220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构成的叠层结构周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栅极层4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层400至少部分交叠,以使所述栅极层400能够对所述沟道层220至少部分正对,从而起到控制效果,实现薄膜晶体管的开关控制功能。环形的所述栅极层400对所述沟道层220的控制能力更强,可进一步减小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500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300和所述栅极层400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500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表面平整设置,以使所述源漏极层600可以较为稳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500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600可以包括源极610和漏极620,所述第一绝缘层300和所述第二绝缘层500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源极610和漏极620对应的第一过孔101和第二过孔102,所述第一过孔101与所述第二过孔102沿所述第一绝缘层300与所述第二绝缘层500的叠层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过孔101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过孔102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源极61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1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连接,所述漏极620通过所述第二过孔102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和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对应的所述第一绝缘层300和所述第二绝缘层500上设置第一过孔101与第二过孔102,并将所述源漏极层60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1、所述第二过孔102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所述第二掺杂部212连接,使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路径需经过所述第一掺杂部211,从而实现延长“沟道区”长度,减小漏电流同时兼顾较高迁移率;而且,本申请所述源漏极层600与所述有源层200的连接结构简单,制程容易,可较好地降低制作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3,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栅极层400可以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栅极部410和第二栅极部420,所述第一栅极部410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100上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极部420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部410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为一体制作而成,但由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叠层高度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上的所述栅极部分凸出于其他位置的栅极部分,即形成所述第一栅极部410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栅极部420由于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垫高”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栅极部420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表面至所述绝缘衬底100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栅极部410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表面至所述绝缘衬底100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一栅极部4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极部410内,以及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二栅极部4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至少部分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1,当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相同时,由于受到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垫高”作用的影响,所述第二栅极部420与所述沟道层220之间的“正对”面积减小,致使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二栅极部4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部分重叠;请参阅图3,而当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的厚度时,所述第二栅极部420受到的“垫高”作用减小,其与所述沟道层220的“正对”面积可相应地有所增大,甚至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完全正对,即所述沟道层220在所述第二栅极部42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栅极部420全部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部410由于未受到所述第二掺杂部212的“垫高”作用,其与所述沟道层220可以实现完全正对,从而对所述沟道层220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本申请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100内的遮光层700,所述遮光层700为导电金属层,例如Mo、Ti、W等金属或其叠层等。所述有源层200在所述遮光层7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700内。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700可以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0和所述缓冲层120之间,所述缓冲层12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栅极部410对应的第三过孔103,所述第一栅极部410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过孔103与所述遮光层700连接,以使所述栅极层400上的积存电荷可以导入至所述遮光层700上,减少所述栅极层400上的电荷积存,提高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有源层210设置为包括掺杂离子浓度不同的第一掺杂部211和第二掺杂部212,使所述第二掺杂部212与所述第二有源层230分别作为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两个“掺杂区”,而所述沟道层220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构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相当于增大了沟道长度,并且设置环绕所述沟道层220的环形的栅极层400以增强对沟道层220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小漏电流;而且,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因掺杂有离子,其迁移率高于所述沟道层220的迁移率,相当于提高了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的迁移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较好地解决漏电流过大与迁移率较低的问题。
请参阅图7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薄膜晶体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可以包括:
S100、提供一绝缘衬底100,如图8所示;
S200、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依次形成叠层设置的第一有源层210、沟道层220和第二有源层230,以构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200,如图9和图10所示;
S300、在所述有源层200的周侧形成栅极层400,如图11所示;
S400、在所述栅极层400上形成绝缘设置的源漏极层600,并使所述源漏极层600与所述第一有源层210、所述第二有源层230连接,如图12和图13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步骤制作所述薄膜晶体管,使所述薄膜晶体管既可利用垂直结构来减小占用面积和尺寸,还能通过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延长“沟道区”的长度,进而提高迁移率并实现较低的漏电流,而且还利用设置在所述有源层200周侧的环形的栅极层400实现对所述沟道层220的加强控制,进而进一步减小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提高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S200步骤可以包括:
S210、在所述绝缘衬底100上形成第一多晶硅材料层,如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晶硅材料层的厚度可以是10至100纳米,以及所述第一多晶硅材料层可以由a-Si材料层通过激光退火等工艺处理转变而来。
S220、对所述第一多晶硅材料层进行轻掺杂,形成轻掺杂材料层,如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多晶硅材料层进行轻掺杂的掺杂离子可以是磷离子。
S230、在部分所述轻掺杂材料层上形成沟道层220,如图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沟道层220可以由厚度为10纳米至200纳米的a-Si材料层通过激光退火等工艺处理转变为多晶硅材料而成。
S240、在所述沟道层220上形成第二多晶硅材料层,如图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晶硅材料层可以由厚度为50纳米至300纳米的a-Si材料层通过激光退火等工艺处理转变为多晶硅材料而成。
S250、对所述第二多晶硅材料层和所述轻掺杂材料层除了所述沟道层220对应的区域进行二次掺杂,同时形成位于所述沟道层220远离所述绝缘衬底100一侧的第二有源层230和位于所述沟道层220一侧下方的所述第二掺杂部212,所述轻掺杂材料层未被二次掺杂的部分即为所述第一掺杂部211,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步骤形成所述第一有源层210的所述第一掺杂部211、第二掺杂部212以及所述第二有源层230,使所述第二有源层230与所述第一掺杂部211、所述第二掺杂部212可以同时形成,可有效提升所述有源层200的制作效率,节省光罩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可以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薄膜晶体管。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衬底;以及
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上,所述有源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有源层、沟道层和第二有源层;
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层包括第一掺杂部和第二掺杂部,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沟道层、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小于所述第二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与所述第二掺杂部内的掺杂离子浓度的比值为1/10至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第二掺杂部同层设置在所述绝缘衬底上,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掺杂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掺杂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的厚度的比值为1/4至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对应;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掺杂部、所述第二掺杂部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绝缘衬底的方向上,所述沟道层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对应;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以及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有源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掺杂部不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呈环形绝缘设置在所述沟道层的周侧;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栅极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层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层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第一栅极部和第二栅极部,所述第一栅极部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上方,所述第二栅极部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掺杂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一栅极部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栅极部内,以及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第二栅极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栅极部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部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沟道层在所述绝缘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层包括掺杂离子,所述沟道层远离所述绝缘衬底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大于所述沟道层靠近所述绝缘衬底一侧的掺杂离子浓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层之间的第一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掺杂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掺杂部的表面和部分所述绝缘衬底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二绝缘层和源漏极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栅极层,所述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以及所述源漏极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掺杂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内的遮光层,所述有源层在所述遮光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内;
其中,所述栅极层与所述遮光层通过第三过孔连接。
14.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薄膜晶体管。
CN202211048378.XA 2022-08-30 2022-08-30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Pending CN115425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8378.XA CN115425090A (zh) 2022-08-30 2022-08-30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PCT/CN2023/104225 WO2024045860A1 (zh) 2022-08-30 2023-06-29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8378.XA CN115425090A (zh) 2022-08-30 2022-08-30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5090A true CN115425090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19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8378.XA Pending CN115425090A (zh) 2022-08-30 2022-08-30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5090A (zh)
WO (1) WO202404586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860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7313B1 (en) * 1997-12-17 2004-06-08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EP3559997A4 (en) * 2016-12-24 2020-11-04 INTEL Corporation VERTICAL TRANSISTOR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0137356B (zh) * 2019-06-05 2021-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15425090A (zh) * 2022-08-30 2022-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5860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5860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0177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pl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4101787B2 (ja) マルチゲート構造の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95577B2 (ja) 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WO2024045860A1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电子器件
US5952677A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888749B2 (ja) トランジス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458587A (zh) 显示面板
CN11414186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US2009030914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048525A (zh) 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及阵列基板
JP7443594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トランジスタ
US1186993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000061459A (ko) 에스오아이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30261092A1 (en) Middle voltage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KR0126641B1 (ko) 반도체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WO2003098698A1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84328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JP276514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747665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7524857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747669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763550A (zh) Sgt半导体器件的栅间介质层的制造方法
CN1174576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WO2024036762A1 (zh) 垂直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和电子器件
JPH04146627A (ja) 電界効果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