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9307A - 一种车位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位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9307A
CN115419307A CN202210788860.0A CN202210788860A CN115419307A CN 115419307 A CN115419307 A CN 115419307A CN 202210788860 A CN202210788860 A CN 202210788860A CN 115419307 A CN115419307 A CN 115419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rod
lo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88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漫丰
林振鑫
李子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88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9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19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9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4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peculiar to garag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securing devices, 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and operating schemes; center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42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n individual parking sp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E01F13/04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 E01F13/046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the barrier being formed by obstructing members situated on, flush with, or below the traffic surface, e.g. with inflatable members on the surface the obstructing members moving up in a translatory motion, e.g. telescopic barrier po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动壳与不动壳的壳组件;变位组件;延时回弹组件;锁定组件;动壳与不动壳均为容器形状,不动壳的内部空间为内腔,动壳具有壳内壁与口径端,不动壳的底部固定在充电车位框内,动壳的开口方向与不动壳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动壳与不动壳为不可拆卸连接,且动壳与不动壳可发生相对位移;本发明通过汽车的动作触发车位锁降落,通过车位锁自动回升达到阻拦状态,车位锁的触发动作与回升动作都是机械结构完成的,都不需要电源,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车位锁需要频繁充电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车位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库管理技术领域,涉及车位管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车位锁。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保有数量持续增长,对于众多众多的汽车,车位的供应是非常紧缺的,现有城镇中的住宅小区一般都会建设地下停车场或者露天停车场并提供给住户购买,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很多私家车位被占用,其中,住户为了防止他人擅自将车辆停放在自己的车位,大部分会在自己的车位上安装车位锁,以保障自己车辆的停放。
但是,现有技术的车位锁实用性并不高,现有车位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纯机械结构,需要用户下车自己手动开锁才能解锁,这种方式比较麻烦,而且效率很低。另一种是通过电控制车位锁,用户到达车位附近,车位锁接收到一个开锁信号,使得车位锁开锁,该类车位锁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大多数车位在修建时就已经排布完全,后期再安装连接电线得可能性很小,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电池为车位锁提供电源。但是电池提供的电源使用寿命很短,一般2-3个月需要更新一次新电池,对于用户来说很麻烦,而且大部分用户会因为忙没时间更换电池,故而车位锁失去其功能。
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充电桩也随即部署在城市的各个地点、场所中,但由于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在市场上依旧比较少。而且对于充电桩运营企业而言,充电桩的部署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个普通桩的成本均价在5千-2万人民币,一个快充桩成本普遍超过10万。除了前期的投入,日常维护的费用也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因此,要如何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桩处于盈利状态,是充电桩运营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电动汽车充电桩要实现盈利,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充电桩被燃油车恶意占位,导致新能源汽车不能到该充电车位进行充电,从而影响充电桩运营企业的营收。
现在燃油车数量较多,而且很多时候停车位紧缺,燃油车停在了充电车位上,导致该充电桩被空置,一方面给运营商带来损失,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车主导航来到该充电桩出准备充电,会由于车位被占而无法充电,既浪费消费者的时间,又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差的体验感。更有甚者,消费者汽车的剩余电量不足以驱动新能源汽车到下一个充电桩的位置,该用户陷入了非常困恼的环境,这不是运营商和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位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动壳与不动壳的壳组件;
延时回弹组件;
锁定组件;
其中,动壳与不动壳均为容器形状,不动壳的内部空间为内腔,动壳的内壁为壳内壁,不动壳的底部固定在充电车位框内,动壳的开口方向与不动壳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动壳与不动壳为不可拆卸连接,且动壳与不动壳可发生相对位移;
其中,所述壳组件具有阻拦状态、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不能上升时为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低于临界点时为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为动壳上距离地面距离最远的点,临界点为与地面距离为D的点;
其中,所述延时回弹组件用于使锁最高点上升达到阻拦状态;
其中,所述锁定组件用于锁定/取消锁定非阻拦状态。
优选的,变位组件;
其中,变位组件具有支撑杆、短管;
其中,所述短管为螺母形状,管道的内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圆柱形状,管道的外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六棱柱形状,所述圆柱的轴线与所述六棱柱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短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短管与第二短管;
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内腔侧壁,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短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为X方向;其中,所述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与地面平行
变位组件具有定向杆、活动杆、触发杆、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定向杆穿过第一短管且可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触发杆具有Q1端与Q2端,定向杆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定向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活动杆的另一端与Q1端铰接, Q2端受到作用力F1使定向杆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触发杆与活动杆构成的平面为U面;
其中,第二短管的外侧面固定在内腔底部,触发杆穿过第二短管,触发杆受到作用力F1可沿Y方向发生位移,其中Y方向所在的直线与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平行。
优选的,锁定组件具有锁体、锁芯;
锁体用于支撑锁芯,锁芯具有2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锁芯为棒状物,在空间内棒状物所在的直线与Y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交;
壳组件为阻拦状态时,触发杆的状态为初始状态,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的最大位移为W,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最大位移为W时, Q1端所在的点为M点;
棒状物与触发杆靠近活动杆的一侧相切,相切点与M点的距离为 1/6W-1/5W且棒状物穿过U面,为第一状态,第一状态用于阻止触发杆变为初始状态;
棒状物不与触发杆和活动杆接触且不穿过U面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时,触发杆可从最大位移处变为初始状态。
优选的,锁体具有圆管,圆管固定在内腔的底部,且圆管的轴向方向与地面平行;
圆管有3组,分别为第一圆管、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二圆管位于第一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
其中,所述棒状物为金属棒,金属棒具阻挡片;
其中,所述金属棒可贯穿3组圆管且在圆管内发生相对位移,金属棒可在Z方向上发生位移,Z方向与Y方向不平行;
其中,所述阻挡片固定在金属棒上,且阻挡片所在的平面与金属棒轴向方向垂直,阻挡片可在第二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发生位移;
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的空隙为运动空隙,触发杆受到作用力 F1发生位移时,触发杆与活动杆可穿过运动空隙且不与第一圆管、第二圆管接触;
阻挡片具有J面与I面,J面为面向第三圆管的一面,I面为面向第二圆管的一面,且满足,
当J面受到作用力F2时,使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换,用于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当I面受到作用力F3时,使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用于取消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优选的,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具有A气囊、保护罩、管道、Y型管、电源;
其中,所述A气囊为凸型且可发生形变,A气囊位于充电车位的入口处,A气囊具有A出气口与多个A进气口,A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A气囊;
其中,所述保护罩可发生形变,用于保护A气囊不被损坏;
其中,所述管道没有弹性,管道具有4组,分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
其中,所述Y型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Y型管与第二Y型管;
第一Y型管具有气口Y1、气口Y11、气口Y12,第二Y型管具有气口Y2、气口Y21、气口Y22,气口Y1与A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密封连接,气口Y11与外界空气连通,气口Y12与气口Y2密封连接;
气口Y11与气口Y12设有电动阀门,且满足,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1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2;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2 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1,所述电源为所述电动阀门提供电源;
Y22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Y21与第三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管道远离第二Y型管的一端为G1端,G1端的内部具有橡胶活塞,橡胶活塞与第二管道的内壁贴合,橡胶活塞背离第二Y型管的一面与Q2端固定连接,橡胶活塞可在G1端内部沿Y方向发生位移;
第三管道背离Y型管的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正对I面且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A气囊被挤压变形时,I面受到作用力F3。
优选的,车位框包括4条边,分为长边与宽边,汽车进入的宽边为前宽边,与前宽边平行的另一宽边为后宽边,
A气囊的最长距离为宽边长度的4/5-9/10倍,且最长距离与宽边平行,所述最长距离为A气囊表面任2个点之间的距离;
入口处为A气囊的外表面到前宽边的距离为长边长度的1/8-1/6 倍的位置处。
优选的,锁定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具有B气囊、保护软壳;
其中,B气囊为凸型且可发送形变,B气囊固定车位防撞杆面向触发组件的一面,保护软壳可发生形变,保护软壳用于保护B气囊;
B气囊具有B出气口与多个B进气口,B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气囊;
B出气口与第四管道的一端密闭连接,第四管道的出口端正对J 面,且第四管道的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B气囊被挤压变形时,J面受到作用力F2。
优选的,延时回弹组件具有橡胶塞、联动柱、瓶构件、弹簧;
其中,所述瓶构件为圆柱形容器状,瓶构件开口朝上,瓶构件具有封闭端与开放端,靠近开口的一端为开放端,背离开口的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固定在内腔;
弹簧与橡胶塞位于瓶构件内部,弹簧一端与封闭端贴合,弹簧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贴合,弹簧的受力方向与瓶构件的轴向方向平行,且平行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
橡胶塞的侧面与瓶构件内壁贴合,且橡胶塞可与瓶构件发生相对位移;
封闭端侧边具有十字气道,所述十字气道具有左部、右部、中轴部,十字气道有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两种状态;
第一气道的左部、中轴部、右部各自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第二气道的左部与右部各自内部没有气体流通空间,第二气道的中轴部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且满足,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形变时,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否者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
其中,联动柱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联动柱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背离弹簧的一面连接。
优选的,开放端就近位置侧边具有不变气道,所述就近位置为距离瓶构件开口的距离为整个瓶构件长度的1/5-1/3倍,且不变气道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气道的截面面积。
优选的,壳组件具有移动组件;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为不动壳的内/外侧壁,第二侧壁为动壳的外/内侧壁;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嵌套结构;
所述嵌套结构包括第一嵌套构件与第二嵌套构件,第一嵌套构件位于第一侧壁上,第二嵌套构件位于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嵌套构件为凹槽或/和凸块,所述第二嵌套构件为与第一嵌套构件配合的凸块或/和凹槽,且第一嵌套构件的凹槽或/ 和凸块与第二嵌套构件的凸块或/和凹槽嵌套使用;
凸块可在凹槽内沿X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使锁最高点下降/上升,最高点发生的最大位移为S1。
优选的,阻拦状态时,锁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为20cm-40cm,D 取值为10cm-2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一种车位锁,本发明通过汽车的动作触发车位锁降落,通过车位锁自动回升达到阻拦状态,车位锁的触发动作与回升动作都是机械结构完成的,都不需要电源,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车位锁需要频繁充电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壳组件的外形;
图2示出了壳组件内部剖面图;
图3示出了壳组件内部立体图;
图4示出了延时回弹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第一气道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6示出了车位锁在停车位的一种安装方式;
图7示出了车位锁整体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动壳与不动壳的壳组件;
变位组件;
延时回弹组件;
锁定组件;
其中,动壳与不动壳均为容器形状,不动壳的内部空间为内腔,动壳具有壳内壁与口径端,不动壳的底部固定在充电车位框内,动壳的开口方向与不动壳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动壳与不动壳为不可拆卸连接,且动壳与不动壳可发生相对位移;
其中,所述壳组件具有阻拦状态、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不能上升时为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低于临界点时为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为动壳上距离地面距离最远的点,临界点为与地面距离为D的点;
其中,所述变位组件用于使动壳与不动壳发生相对位移;
其中,所述延时回弹组件用于使锁最高点上升达到阻拦状态;
其中,所述锁定组件用于锁定/取消锁定非阻拦状态。
由于汽车数量巨大,停车位紧缺,目前,现有的很停车场里面许多车位上安装有车位锁,但是大多数车位锁都被弃用,车位锁的旁边有电连接口用于充电,或者车位锁内置电源,如果没有电源,该车位锁就失去了锁车位的功能。常用车位锁需要用电机驱动升降杆上升或者下降,对电池的电量要求较高,用一段时间电池就没电量了,需要用户经常对其进行充电,很是麻烦,如果用户没有时间对车位锁进行充电,长期下来该车位锁被空置,也没有达到锁车位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位锁,如图1所示,壳组件包括动壳 11与不动壳12,如图2所示为动壳与不动壳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剖面图。如果是准停汽车,壳组件的最高点下降,即车位锁的最高点下降,达到非阻拦状态,非阻拦状态表示车位锁降落,该汽车可以行驶进该车位进行充电。如果非准停汽车,则该壳组件的最高点不变,即该车位锁处于阻拦状态,阻拦状态即车位锁没有降落,汽车如果强行进入该充电车位,汽车底盘会受到损坏,以此来达到阻止非准停汽车占车位的情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准停汽车与非准停汽车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区分,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车位为具有充电桩的车位,准停汽车设置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油电混合汽车、气电混合汽;非准停汽车设置为燃油汽车。
实施例2:
变位组件具有支撑杆、短管;
其中,所述短管为螺母形状,管道的内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圆柱形状,管道的外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六棱柱形状,所述圆柱的轴线与所述六棱柱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短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短管与第二短管;
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内腔侧壁,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短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为X方向;其中,所述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与地面平行
变位组件具有定向杆、活动杆、触发杆、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定向杆穿过第一短管且可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触发杆具有Q1端与Q2端,定向杆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定向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活动杆的另一端与Q1端铰接, Q2端受到作用力F1使定向杆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触发杆与活动杆构成的平面为U面;
其中,第二短管的外侧面固定在内腔底部,触发杆穿过第二短管,触发杆受到作用力F1可沿Y方向发生位移,其中Y方向所在的直线与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平行。
常用车位锁的升降是通过升降杆来实现的,该类车位锁对电池的电量要求较高,用2-3个月电池就没电量了,需要用户经常对其进行充电,如果用户没有时间对车位锁进行充电,长期下来该车位锁被空置,也就失去了锁车位的目的,反而给用户增加了麻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发杆23受到作用力F1时,触发杆带动活动杆22移动,活动杆再带动定向杆21发生位移,从而使定向杆带动动壳11发生位移,最后使锁最高点下降,也就达到了阻拦状态向非阻拦状态的效果。其效果体现在:本发明的作用力F1是来自于汽车的触发,很大程度减少了对电量的需求。
实施例3:
锁定组件具有锁体、锁芯;
锁体用于支撑锁芯,锁芯具有2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锁芯为棒状物,在空间内棒状物与Y方向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不平行;
壳组件为阻拦状态时,触发杆的状态为初始状态,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的最大位移为W,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最大位移为W时, Q1端所在的点为M点;
棒状物与触发杆靠近活动杆的一侧相切,相切点与M点的距离为1/6W-1/5W且棒状物穿过U面,为第一状态,第一状态用于阻止触发杆变为初始状态;
棒状物不与触发杆和活动杆接触且不穿过U面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时,触发杆可从最大位移处变为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锁芯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2种状态,第一状态锁芯阻止触发杆变为初始状态,即锁定组件让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长时间保持下去,也保障了准停汽车进入车位后不会被车位锁损坏。第二种状态时,触发杆可从最大位移处变为初始状态,即壳组件可以从非阻拦状态自动回到阻拦状态。
实施例4:
锁体具有圆管,圆管固定在内腔的底部,且圆管的轴向方向与地面平行;
圆管有3组,分别为第一圆管、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二圆管位于第一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
其中,所述棒状物为金属棒,金属棒具阻挡片;
其中,所述金属棒可贯穿3组圆管且在圆管内发生相对位移,金属棒可在Z方向上发生位移,Z方向与Y方向不平行;
其中,所述阻挡片固定在金属棒上,且阻挡片所在的平面与金属棒轴向方向垂直,阻挡片可在第二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发生位移;
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的空隙为运动空隙,触发杆受到作用力 F1发生位移时,触发杆与活动杆可穿过运动空隙且不与第一圆管、第二圆管接触;
阻挡片具有J面与I面,J面为面向第三圆管的一面,I面为面向第二圆管的一面,且满足,
当J面受到作用力F2时,使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换,用于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当I面受到作用力F3时,使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用于取消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触发杆受到作用力F1发生位移,触发杆与活动杆穿过所述运动空隙,通过金属棒321固定触发杆与活动杆,保持锁芯的第一状态,以此达到非阻拦状态的锁定,此时准停汽车停在该车位上,不需要用电控制车位锁保持非阻拦状态。具体为,金属棒同时穿过第一圆管311、第二圆管312、第三圆管313,且金属棒与活动杆靠近触发杆的一侧接触,活动杆无法移动,导致定向杆无法移动,进而控制锁最高点不能上升,达到固定车位锁的解锁状态。本发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转换均来自于汽车运动的触发,J面受到的作用力F2与I面受到的作用力F3来自于汽车对A气囊、B气囊的挤压触发,对电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实施例5:
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具有A气囊、保护罩、管道、Y型管、电源;
其中,所述A气囊为凸型且可发生形变,A气囊位于充电车位的入口处,A气囊具有A出气口与多个A进气口,A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A气囊;
其中,所述保护罩可发生形变,用于保护A气囊不被损坏;
其中,所述管道没有弹性,管道具有4组,分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442、第三管道443、第四管道444;
其中,所述Y型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Y型管与第二Y型管;
第一Y型管具有气口Y1、气口Y11、气口Y12,第二Y型管具有气口Y2、气口Y21、气口Y22,气口Y1与A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密封连接,气口Y11与外界空气连通,气口Y12与气口Y2密封连接;
气口Y11与气口Y12设有电动阀门,且满足,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1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2;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2 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1,所述电源为所述电动阀门提供电源;
Y22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Y21与第三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管道远离第二Y型管的一端为G1端,G1端的内部具有橡胶活塞,橡胶活塞与第二管道的内壁贴合,橡胶活塞背离第二Y型管的一面与Q2端固定连接,橡胶活塞可在G1端内部沿Y方向发生位移;
第三管道背离Y型管的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正对I面且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A气囊被挤压变形时,I面受到作用力F3。
在日常停车场中,大多数都是采用电控制车位锁,一般为车位锁处的传感器检测有车靠近,车主按下遥控器解锁,车位锁感应到信号就解锁,该类型的车位锁电耗量较大,需要用于经常充电,而且也不能有效阻挡费准许汽车停进不被允许的车位。该类型的触发需要用户手动操作才可以进行解锁,用户在开车的时候找遥控器是非常不安全的行为,由于车位处路障较多,特别是一些地下车库的光线不好,如果低头看东西很容易引起撞车事故。为此,车位锁能够自动检测汽车的属性,并且自动解锁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动阀门接收一个电信号2后,当汽车驶入该停车位时轮胎压A气囊,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2,Y12通向空气,壳组件保持阻拦状态。当电动阀门接收一个电信号1后,当汽车驶入该停车位时轮胎压A气囊,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2,高气压使橡胶活塞在触发杆的G1端内部沿Y方向发生位移;触发杆带动活动杆、定向杆,从而带动动壳发生位移,使壳组件从阻拦状态变为非阻拦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与其余设备配合使用,其余设备能够识别出汽车是准许汽车还是非准许汽车并将信号传递给电动阀门。如果准备停车的汽车是准许汽车,则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1;如果准备停车的汽车是非准许汽车,则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2。
实施例6:
车位框包括4条边,分为长边与宽边,汽车进入的宽边为前宽边,与前宽边平行的另一宽边为后宽边,
A气囊为类似于减速带的外形,入口处为A气囊的外表面到前宽边的最近距离为长边长度的1/8-1/6倍的位置处,且A气囊的外表面到长边的最短距离为宽边长度的6/7-9/10倍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一般的车位线的短边为2.5米-2.8米,车位线的长边为5.3米-6米,考虑到汽车的实际长度和用户开车的习惯,根据用户开车的习惯与术,用户停进车位的方式不同,汽车轮胎压过的区域较广,本发明将入口处设置为到前宽边的距离为长边长度的1/8-1/6倍的位置处,且到长边的距离为宽边长度的4/5-9/10倍的位置处,可以保证95%的用户汽车开始进入车位的入口时就会压到A 气囊。
实施例7:
锁定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具有B气囊、保护软壳;
其中,B气囊为凸型且可发送形变,B气囊固定车位防撞杆面向触发组件的一面,保护软壳可发生形变,保护软壳用于保护B气囊;
B气囊具有B出气口与多个B进气口,B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气囊;
B出气口与第四管道的一端密闭连接,第四管道的出口端正对J 面,且第四管道的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B气囊被挤压变形时,J面受到作用力F2。
在本实施例中,汽车进入车位后,汽车轮胎撞到锁定触发组件后, B气囊受到挤压,产生短时间的作用力F2,使得锁芯变为第一状态,即锁定当前非阻拦状态,该汽车停在该车位上时,车位锁一直处于非阻拦状态,这个锁定过程是汽车动作触发,不需要用电,而且停车场的防撞杆原本的作用是帮助用户更好的定位并且停车,由于B气囊固定车位防撞杆面向触发组件的一面,用户只需要停车的时候然轮胎撞到防撞杆即停下,也就完成了挤压气囊B的过程,从而自动锁定非阻拦状态,而不需要消耗电量。有些用户会由于对当前位置不满意,在停车时会反复挪动车,导致多次撞击防撞杆,因为B气囊设有多个进气口,由于B气囊为凸型,被压扁后有回复圆形的趋势,多个进气口可以使B气囊快速回复到没被挤压的状态,下次挤压又会产生作用力 F2使锁芯变为第一状态。
实施例8:
延时回弹组件具有橡胶塞、联动柱、瓶构件、弹簧;
其中,所述瓶构件为圆柱形容器状,瓶构件开口朝上,瓶构件具有封闭端与开放端,靠近开口的一端为开放端,背离开口的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固定在内腔;
弹簧与橡胶塞位于瓶构件内部,弹簧一端与封闭端贴合,弹簧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贴合,弹簧的受力方向与瓶构件的轴向方向平行,且平行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
橡胶塞的侧面与瓶构件内壁贴合,且橡胶塞可与瓶构件发生相对位移;
封闭端侧边具有十字气道,所述十字气道具有左部、右部、中轴部,十字气道有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两种状态;
第一气道的左部、中轴部、右部各自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第二气道的左部与右部各自内部没有气体流通空间,第二气道的中轴部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且满足,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形变时,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否者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
其中,联动柱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联动柱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背离弹簧的一面连接。
在日常的停车场中,由于准许汽车倒车入库、停进该充电车位旁边的或对面的车位内,电动阀门会接受到电信号1,车轮挤压A气囊,锁最高点会下降,此时锁组件为非阻拦状态,但是该准许汽车并不是进入本充电车位进行,此时,任何汽车都可以停进该充电车位,该车位锁则失去阻拦非准许汽车的效果。为此,在这种情况下锁组件自动回到锁阻拦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当汽车的车轮压过A气囊时,触发杆发生位移使锁最高点下降,导致弹簧64被挤压,此时的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内部气体快速排出,弹簧迅速被压到最低点。弹簧由于被压缩具有回弹的趋势,弹簧会顶着像胶塞62逐渐回复。外部空气通过十字气道66进入像胶塞内部,由于此时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气体进入像胶塞的速度比排气的速度慢,因此弹簧的推理,带动联动柱63推着动壳移动,使锁最高点缓慢上升,直至壳组件达到阻拦状态,即该车位锁恢复到阻拦状态。当动壳最高点上升的同时,动壳带动定向杆、活动杆、触发杆发生位移,当壳组件达到阻拦状态时,定向杆与活动杆在一条直线上,且定向杆与触发杆对壳组件起着支撑作用。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十字气道孔径的大小调节像胶囊回复的时间,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将第二气道的尺寸设置为直径为3mm,使壳组件从非阻拦状态变为阻拦状态需要30s-60s。通过设置合理的时间保证汽车在停进车位的过程中车位锁一直处于非阻拦状态。
还有一种可实行的实施例,延时回弹组件具有橡胶囊、A弹簧;其中,所述橡胶囊的底部与内腔固定连接,橡胶囊的顶部与壳内壁贴合;其中,所述橡胶囊内部有空间,所述A弹簧位于橡胶囊的内部, A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橡胶囊的顶部与底部贴合,A弹簧受力方向与X方向所在的直线平行,且当壳组件为阻拦状态时,A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橡胶囊具有十字气道,气体可通过十字气道,所述十字气道到橡胶囊的顶部与底部的距离相同,且满足,橡胶囊受外力挤压产生形变时,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否者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
当汽车的车轮压过A气囊时,触发杆发生位移使锁最高点下降,导致A弹簧被挤压,此时的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内部气体快速排出,弹簧迅速被压到最低点。A弹簧由于被压缩具有回弹的趋势,此时的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弹簧会顶着像胶塞逐渐回复。直至壳组件达到阻拦状态,即该车位锁恢复到阻拦状态。
实施例9:
开放端就近位置侧边具有不变气道,所述就近位置为距离瓶构件开口的距离为整个瓶构件长度的1/5-1/3倍,且不变气道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气道的截面面积。
由于弹簧在回复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也就导致所最高点的上升变得越来越缓慢,从非阻拦状态到阻拦状态的转变时间有较大的不可控偏差,不利于对车位锁时间的预估,如果此时车位锁处于非阻拦状态,但是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停进该充电车位,其他汽车车主容易误以为该车位锁处于正常非阻拦状态,将车停在该充电车位上面,该车位锁很大概率会对汽车造成损害,给用户很不好的体验感。时间过长会使人误解车位锁的状态,时间太短,如果用户还没有将车停好撞到防撞杆,车位锁就已经回复到阻拦状态,可能会对车位上的汽车造成损坏,为此可最高点上升的时间也非常重要。
在本实施例中,在距离瓶构件开口的距离为整个瓶构件长度的 1/5-1/3倍的位置设置近气速度较快的不变气道65,不变气道65的截面大于第一气道的截面。当弹簧被压缩到最低位置后,弹簧由于弹力的效果有推着橡胶塞发生位移的趋势,此时外部空气通过第二气道进入瓶构件内部,但是第二气道的尺寸,弹簧推动橡胶塞移动的速度较慢,当橡胶塞移动到不变气道时,外部空气可以快速进入瓶构件,弹簧可以快速将橡胶塞推到其最高点,即可实现动壳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上升至阻拦状态的效果,也可有效把最高点从最低位置达到临界点的时间。
实施例10:
壳组件具有移动组件;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为不动壳的内/外侧壁,第二侧壁为动壳的外/内侧壁;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嵌套结构;
所述嵌套结构包括第一嵌套构件与第二嵌套构件,第一嵌套构件位于第一侧壁上,第二嵌套构件位于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嵌套构件为凹槽或/和凸块,所述第二嵌套构件为与第一嵌套构件配合的凸块或/和凹槽,且第一嵌套构件的凹槽或/ 和凸块与第二嵌套构件的凸块或/和凹槽嵌套使用;
凸块可在凹槽内沿X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使锁最高点下降/上升,最高点发生的最大位移为S1。
在本实施例中,不动壳与动壳可通过嵌套的凸块与凹槽发生相对相对位移,且不动壳与动壳不可拆卸,来达到壳组件在阻拦状态与非阻拦状态之间转换,整个壳组件为封闭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该车位锁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11:
阻拦状态时,锁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为20cm-40cm,D取值为 10cm-20c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安装方式,电动阀门接收到信号1时,当车轮压着A气囊使壳组件从阻拦状态变为非阻拦状态,达到初步非阻拦效果。电动阀门接收到信号2时,壳组件保持阻拦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车位锁的阻拦状态与非阻拦状态的转换都是通过汽车轮胎运动触发的,阻拦状态到非阻拦状态的动作不需要电机驱动,而在没有锁定非阻拦的状态下,车位锁从非阻拦状态回到阻拦状态也不需要电机的驱动。相对于现有的车位锁锁体上升或下降都需要电机驱动,本发明省去了锁体上升、下降的动力需求,可以大大降低车位锁的用电需求。本发明只需要对车位锁的电动阀门提供电源,对电量的需求很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用户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电动阀门接收到信号 1时,如果A气囊被压,壳组件变为非阻拦状态,否则壳组件保持阻拦状态。当壳组件变为非阻拦状态后,如果汽车为驶入车位,过一定时间内,壳组件自动回到阻拦状态,这个过程不需要电源提供动力。如果汽车驶入车位停车,汽车轮胎撞到防撞杆,即B气囊被挤压后,锁芯变为第一状态,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当该汽车离开时,轮胎会再次挤压A气囊,此时触发锁芯变为第二状态,同时是壳组件变为非阻拦状态,由于延时回弹组件,壳组件会在短时间内从非阻拦状态变为阻拦状态,到此,车位锁又变为阻拦状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底部”、“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动壳与不动壳的壳组件;
延时回弹组件;
锁定组件;
其中,动壳与不动壳均为容器形状,不动壳的内部空间为内腔,动壳的内壁为壳内壁,不动壳的底部固定在充电车位框内,动壳的开口方向与不动壳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动壳与不动壳为不可拆卸连接,且动壳与不动壳可发生相对位移;
其中,所述壳组件具有阻拦状态、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不能上升时为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低于临界点时为非阻拦状态,锁最高点为动壳上距离地面距离最远的点,临界点为与地面距离为D的点;
其中,所述延时回弹组件用于使锁最高点上升达到阻拦状态;
其中,所述锁定组件用于锁定/取消锁定非阻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变位组件;
其中,变位组件具有支撑杆、短管;
其中,所述短管为螺母形状,管道的内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圆柱形状,管道的外侧面为没有上底面、下底面的六棱柱形状,所述圆柱的轴线与所述六棱柱的中心线重合;
所述短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短管与第二短管;
支撑杆一端固定在内腔侧壁,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短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为X方向;
其中,所述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与地面平行
变位组件具有定向杆、活动杆、触发杆、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定向杆穿过第一短管且可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触发杆具有Q1端与Q2端,定向杆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定向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一端铰接,活动杆的另一端与Q1端铰接,Q2端受到作用力F1使定向杆在第一短管内沿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发生位移,触发杆与活动杆构成的平面为U面;
其中,第二短管的外侧面固定在内腔底部,触发杆穿过第二短管,触发杆受到作用力F1可沿Y方向发生位移,其中Y方向所在的直线与X方向所在的直线不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锁定组件具有锁体、锁芯;
锁体用于支撑锁芯,锁芯具有2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锁芯为棒状物,在空间内棒状物所在的直线与Y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交;
壳组件为阻拦状态时,触发杆的状态为初始状态,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的最大位移为W,触发杆从初始位置发生最大位移为W时,Q1端所在的点为M点;
棒状物与触发杆靠近活动杆的一侧相切,相切点与M点的距离为1/6W-1/5W且棒状物穿过U面,为第一状态,第一状态用于阻止触发杆变为初始状态;
棒状物不与触发杆和活动杆接触且不穿过U面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时,触发杆可从最大位移处变为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锁体具有圆管,圆管固定在内腔的底部,且圆管的轴向方向与地面平行;
圆管有3组,分别为第一圆管、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二圆管位于第一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
其中,所述棒状物为金属棒,金属棒具阻挡片;
其中,所述金属棒可贯穿3组圆管且在圆管内发生相对位移,金属棒可在Z方向上发生位移,Z方向与Y方向不平行;
其中,所述阻挡片固定在金属棒上,且阻挡片所在的平面与金属棒轴向方向垂直,阻挡片可在第二圆管与第三圆管之间发生位移;
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的空隙为运动空隙,触发杆受到作用力F1发生位移时,触发杆与活动杆可穿过运动空隙且不与第一圆管、第二圆管接触;
阻挡片具有J面与I面,J面为面向第三圆管的一面,I面为面向第二圆管的一面,且满足,
当J面受到作用力F2时,使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换,用于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当I面受到作用力F3时,使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用于取消锁定壳组件的非阻拦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具有A气囊、保护罩、管道、Y型管、电源;
其中,所述A气囊为凸型且可发生形变,A气囊位于充电车位的入口处,A气囊具有A出气口与多个A进气口,A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A气囊;
其中,所述保护罩可发生形变,用于保护A气囊不被损坏;
其中,所述管道没有弹性,管道具有4组,分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
其中,所述Y型管有2组,分别为第一Y型管与第二Y型管;
第一Y型管具有气口Y1、气口Y11、气口Y12,第二Y型管具有气口Y2、气口Y21、气口Y22,气口Y1与A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密封连接,气口Y11与外界空气连通,气口Y12与气口Y2密封连接;
气口Y11与气口Y12设有电动阀门,且满足,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1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2;当电动阀门接收电信号2时,气体从气口Y1流向过气口Y11,所述电源为所述电动阀门提供电源;
Y22与第二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Y21与第三管道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管道远离第二Y型管的一端为G1端,G1端的内部具有橡胶活塞,橡胶活塞与第二管道的内壁贴合,橡胶活塞背离第二Y型管的一面与Q2端固定连接,橡胶活塞可在G1端内部沿Y方向发生位移;
第三管道背离Y型管的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正对I面且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A气囊被挤压变形时,I面受到作用力F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车位框包括4条边,分为长边与宽边,汽车进入的宽边为前宽边,与前宽边平行的另一宽边为后宽边,
A气囊的最长距离为宽边长度的4/5-9/10倍,且最长距离与宽边平行,所述最长距离为A气囊表面任2个点之间的距离;
入口处为A气囊的外表面到前宽边的距离为长边长度的1/8-1/6倍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锁定触发组件;
其中,所述锁定触发组件具有B气囊、保护软壳;
其中,B气囊为凸型且可发送形变,B气囊固定车位防撞杆面向触发组件的一面,保护软壳可发生形变,保护软壳用于保护B气囊;
B气囊具有B出气口与多个B进气口,B进气口使气体只能从空气中进入气囊;
B出气口与第四管道的一端密闭连接,第四管道的出口端正对J面,且第四管道的出口端的截面面积小于G1端的截面面积,B气囊被挤压变形时,J面受到作用力F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延时回弹组件具有橡胶塞、联动柱、瓶构件、弹簧;
其中,所述瓶构件为圆柱形容器状,瓶构件开口朝上,瓶构件具有封闭端与开放端,靠近开口的一端为开放端,背离开口的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固定在内腔;
弹簧与橡胶塞位于瓶构件内部,弹簧一端与封闭端贴合,弹簧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贴合,弹簧的受力方向与瓶构件的轴向方向平行,且平行第一短管的轴向方向;
橡胶塞的侧面与瓶构件内壁贴合,且橡胶塞可与瓶构件发生相对位移;
封闭端侧边具有十字气道,所述十字气道具有左部、右部、中轴部,十字气道有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两种状态;
第一气道的左部、中轴部、右部各自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第二气道的左部与右部各自内部没有气体流通空间,第二气道的中轴部内部有气体流通空间;
且满足,弹簧受到挤压产生形变时,十字气道为第一气道,否者十字气道为第二气道;
其中,联动柱的一端与壳内壁固定连接,联动柱的另一端与橡胶塞背离弹簧的一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开放端就近位置侧边具有不变气道,所述就近位置为距离瓶构件开口的距离为整个瓶构件长度的1/5-1/3倍,且不变气道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气道的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壳组件具有移动组件;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
第一侧壁为不动壳的内/外侧壁,第二侧壁为动壳的外/内侧壁;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嵌套结构;
所述嵌套结构包括第一嵌套构件与第二嵌套构件,第一嵌套构件位于第一侧壁上,第二嵌套构件位于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嵌套构件为凹槽或/和凸块,所述第二嵌套构件为与第一嵌套构件配合的凸块或/和凹槽,且第一嵌套构件的凹槽或/和凸块与第二嵌套构件的凸块或/和凹槽嵌套使用;
凸块可在凹槽内沿X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使锁最高点下降/上升,最高点发生的最大位移为S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车位锁,其特征在于,
阻拦状态时,锁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为20cm-40cm,D取值为10cm-20cm。
CN202210788860.0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位锁 Pending CN115419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860.0A CN115419307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位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860.0A CN115419307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位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9307A true CN115419307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19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8860.0A Pending CN115419307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车位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1930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6633A1 (fr) * 1992-01-29 1993-07-30 Bonis Francoise Obstacle escamotable, notamment pour la condamnation du passage et/ou du stationnement de vehicules.
WO2014063563A1 (zh) * 2012-10-23 2014-05-01 Feng Lin 电动车位锁
JP2015161069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駐車スペースの出入口遮断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0616653A (zh) * 2019-09-26 2019-12-27 朱佳甜 一种物业管理车辆行人阻拦设备
CN214783473U (zh) * 2021-03-25 2021-11-19 鲑鱼(上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地锁控制装置
KR102338373B1 (ko) * 2021-06-24 2021-12-13 아소르주식회사 무인주차 관리용 차량 통제장치
CN114604716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梯连杆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86633A1 (fr) * 1992-01-29 1993-07-30 Bonis Francoise Obstacle escamotable, notamment pour la condamnation du passage et/ou du stationnement de vehicules.
WO2014063563A1 (zh) * 2012-10-23 2014-05-01 Feng Lin 电动车位锁
JP2015161069A (ja) * 2014-02-26 2015-09-07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駐車スペースの出入口遮断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0616653A (zh) * 2019-09-26 2019-12-27 朱佳甜 一种物业管理车辆行人阻拦设备
CN214783473U (zh) * 2021-03-25 2021-11-19 鲑鱼(上海)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停车地锁控制装置
KR102338373B1 (ko) * 2021-06-24 2021-12-13 아소르주식회사 무인주차 관리용 차량 통제장치
CN114604716A (zh) * 2022-02-28 2022-06-10 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梯连杆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350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107190672B (zh) 一种磁性缓冲智能道路隔离带
CN11264431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5629591U (zh) 摆臂式车位地锁
CN111778902B (zh) 一种方便安装且具有防盗功能的临时市政护栏柱
CN108708314B (zh) 减速带能量利用自疏通式排水装置
CN115419307A (zh) 一种车位锁
CN108725246A (zh) 活动充电桩
CN107791877A (zh) 一种充电桩的路面安装结构
CN10920402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充电设施
CN215730228U (zh) 一种能限制停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260460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8469584U (zh) 一种防撞型充电桩
CN113650512A (zh) 一种地下停车场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130828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5182381U (zh) 一种升降柱碰撞检测报警机构
CN21022295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报警触发机构
CN113140128A (zh) 一种能限制停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6932041U (zh) 一种人工智能充电桩
CN207499552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立体车库
CN219096517U (zh) 一种防护型充电桩
CN212956253U (zh) 一种智能车位锁
CN211665638U (zh) 一种太阳能供电智能停车计费挡车器
CN215006962U (zh) 一种基于智慧交通技术的路面停车位导引装置
CN114013321A (zh) 一种光伏充电桩安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