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086A - 增压器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98086A CN115398086A CN202180026842.2A CN202180026842A CN115398086A CN 115398086 A CN115398086 A CN 115398086A CN 202180026842 A CN202180026842 A CN 202180026842A CN 115398086 A CN115398086 A CN 1153980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 nozzle ring
- supercharger
- axis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4—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 F01D17/12—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 F01D17/14—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 F01D17/16—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by means of nozzle vanes
- F01D17/165—Final actuators arranged in stator parts varying effectiv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nozzles or guide conduits by means of nozzle vanes for radial flow, i.e. the vanes turning around axes which are esse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or centre l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46—Fastening of diaphragms or stator-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24—Control of the pumps by using pumps or turbines with adjustable guide va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60—Assembly methods
- F05D2230/64—Assembly methods using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or centring, e.g. p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3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 F05D2250/31—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 F05D2250/311—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the axes being in l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3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 F05D2250/31—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 F05D2250/312—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the axes being parallel to each 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3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 F05D2250/31—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 F05D2250/313—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the axe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30—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 F05D2250/31—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 F05D2250/314—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ir main axis or their axis of rotation the axes being inclin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50—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 F05D2260/56—Kinematic linkage, i.e. 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using cams or eccentric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增压器(1)具备:涡轮壳体(11),其收容涡轮叶轮(12);轴承壳体(3),其将固定有涡轮叶轮(12)的旋转轴(2)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可变容量机构(30),其包围涡轮叶轮(12),并将流体向涡轮叶轮(12)引导。在轴承壳体(3)设置有朝向可变容量机构(30)延伸的限制销(41P、42P)。可变容量机构(30)具有与轴承壳体(3)相面对的喷嘴环(32)。在喷嘴环(32)设置有:供限制销(41P)的端部配置的引导孔(41G)、和供限制销(42P)的端部配置的引导孔(42G)。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可变容量型的增压器。可变容量型的增压器利用多个喷嘴叶片而使气体的流路面积发生变化。其结果,能够控制向涡轮叶轮供给的气体的流速。发挥控制气体的流速的功能的机构例如被称为可变容量机构。可变容量机构作为构成部件具备多个喷嘴叶片和多个圆盘状的部件。专利文献1公开的可变容量机构具有定位销。定位销限制绕涡轮叶轮的旋转中心轴的圆盘状的部件的位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50450号
在增压器为运转状态时,向增压器供给有高温的气体。供给高温的气体的结果是构成增压器的可变容量机构等的部件的温度上升。若部件的温度上升,则产生部件的热变形。构成增压器的部件相对于温度的热变形的程度各种各样。若热变形的程度存在差异,则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改变。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对增压器的特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对能够维持运转时的特性的增压器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增压器具备:第一壳体,其收容涡轮叶轮;第二壳体,其将固定有涡轮叶轮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其包围涡轮叶轮,并将流体向涡轮叶轮引导。可变容量机构具有与第二壳体相面对的喷嘴环。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一方安装有在第二壳体与喷嘴环之间延伸的第一销以及第二销。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另一方设置有供第一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一引导件以及供第二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二引导件。
根据本公开的增压器,能够维持运转时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可变容量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1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2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3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4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5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设置于构成变形例6的增压器的喷嘴环的引导孔的俯视图。
图10是比较例的增压器具有的可变容量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对在比较例的增压器中产生的第一形态进行说明的可变容量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对在比较例的增压器中产生的第二形态进行说明的可变容量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增压器具备:第一壳体,其收容涡轮叶轮;第二壳体,其将固定有涡轮叶轮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可变容量机构,其包围涡轮叶轮,并将流体向涡轮叶轮引导。可变容量机构具有与第二壳体相面对的喷嘴环。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一方安装有在第二壳体与喷嘴环之间延伸的第一销以及第二销。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另一方设置有供第一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一引导件以及供第二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二引导件。
在产生了热变形时,通过利用第一销及第一引导件进行的限制、和利用第二销及第二引导件进行的限制来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件可以是沿第一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可以与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线交叉。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二引导件可以为圆孔。第二引导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轴线的垂线上。第一引导轴线和垂线的交点可以与喷嘴环的中心重叠。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二引导件可以为圆孔。第二引导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引导轴线的垂线上。第一引导轴线和垂线的交点可以与喷嘴环的中心不重叠。根据该结构,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件可以为沿第一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第二引导件可以为沿与第一引导轴线不同的第二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根据该构成,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轴承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可以与第二引导轴线交叉。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和第二引导轴线相互交叉的点可以与喷嘴环的中心重叠。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和第二引导轴线相互交叉的点可以与喷嘴环的中心不重叠。根据该结构,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可以相对于第二引导轴线平行。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可以相对于第二引导轴线在与第一引导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分离。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一引导轴线以及第二引导轴线可以为通过喷嘴环的中心的共同的轴线。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一方还设置有在第二壳体与喷嘴环之间延伸的第三销。也可以在第二壳体以及喷嘴环的另一方设置有供第三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三引导件。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第三引导件可以为沿与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三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第三销可以配置在将第一销的中心与第二销的中心连接的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该结构,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在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在喷嘴环设置贯通孔。也可以在第二壳体设置有嵌入贯通孔的嵌入部。根据该结构,喷嘴环与第二壳体能够构成所谓的嵌插构造(centeringlocation structure,spigot type structure)。因此,能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相对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增压器进行详细地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所示的增压器1是可变容量型的增压器。增压器1例如应用于船舶或车辆的内燃机。增压器1具有涡轮10和压缩机20。涡轮10具有涡轮壳体11(第一壳体)、涡轮叶轮12以及可变容量机构30。涡轮壳体11具有涡旋流路13。涡旋流路13在涡轮叶轮12的周围沿周向延伸。压缩机20具有压缩机壳体21和压缩机叶轮22。压缩机叶轮22收纳于压缩机壳体21。压缩机壳体21具有涡旋流路23。涡旋流路23在压缩机叶轮22的周围沿周向延伸。
涡轮叶轮12设置于旋转轴2的第一端。压缩机叶轮22设置于旋转轴2的第二端。在涡轮壳体11与压缩机壳体21之间设置有轴承壳体3(第二壳体)。旋转轴2经由轴承4而被轴承壳体3支承为能够旋转。旋转轴2、涡轮叶轮12以及压缩机叶轮22构成一体的旋转体5。旋转体5绕旋转轴线AX旋转。
涡轮壳体11具有:未图示的流入口、和流出口14。从未图示的内燃机排出的排出气体在通过流入口之后流入涡轮壳体11。流入的排出气体在通过涡旋流路13之后流入涡轮叶轮12。而且,排出气体使涡轮叶轮12旋转。之后,排出气体在通过流出口14之后向涡轮壳体11的外部流出。
压缩机壳体21具有吸入口24和未图示的排出口。若涡轮叶轮12旋转,则压缩机叶轮22经由旋转轴2而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22经由吸入口24而吸入外部的空气。吸入的空气通过压缩机叶轮22以及涡旋流路23由此被压缩。空气作为压缩空气从排出口排出。压缩空气被供给至内燃机。
涡轮10具有连接流路S。连接流路S将排出气体从涡旋流路13向涡轮叶轮12引导。在连接流路S配置有多个喷嘴叶片34。多个喷嘴叶片34在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基准圆上以等间隔配置。相互相邻的喷嘴叶片34构成喷嘴。多个喷嘴叶片34绕与旋转轴线AX平行的轴线旋转。多个喷嘴叶片34的旋转同步。通过多个喷嘴叶片34进行旋转,从而调整连接流路S的截面积。作为调整连接流路S的截面积的机构,涡轮10具有可变容量机构30。可变容量机构30安装于涡轮壳体11。
<可变容量机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可变容量机构30具有CC板31(Clearance Control Plate:间隙控制板)、喷嘴环32以及多个CC销33(Clearance Control Pin:间隙控制销)。喷嘴环32与CC板31相面对。CC销33将CC板31连结于喷嘴环32。在CC板31与喷嘴环32之间形成有连接流路S。可变容量机构30还具有:多个喷嘴叶片34、驱动环35、多个喷嘴连接板36以及驱动连接板37。喷嘴连接板36以及驱动连接板37相对于喷嘴环32配置在与CC板31相反的一侧。驱动环35与驱动连接板37协作来使喷嘴连接板36旋转。若喷嘴连接板36旋转,则喷嘴叶片34旋转。
CC板31的形状为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环状。CC板31具有轴孔31h(参照图1)。CC板31将配置于轴孔31h的涡轮叶轮12沿周向包围。涡轮叶轮12的周向是指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方向。CC板31配置在涡旋流路13与流出口14之间。CC板31沿着旋转轴线AX与喷嘴环32分离。连接流路S形成在CC板31与喷嘴环32之间。连接流路S将涡旋流路13连接于流出口14。CC板31相对于喷嘴环32配置在与轴承壳体3相反的一侧。CC板31具有多个销孔31p。多个销孔31p在周向上的间隔彼此相等。
喷嘴环32的形状也是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环状。喷嘴环32具有轴孔32h(贯通孔)。喷嘴环32也将配置于轴孔32h的涡轮叶轮12沿周向包围。喷嘴环32也配置在涡旋流路13与流出口14之间。CC板31相对于喷嘴环32平行。喷嘴环32具有多个销孔32p。多个销孔32p在周向上的间隔彼此相等。销孔32p的中心轴线与销孔31p的中心轴线重叠。销孔32p与销孔31p为同轴。
喷嘴环32具有喷嘴环主体32a和喷嘴环凸缘32b。喷嘴环主体32a的形状为圆筒状。喷嘴环主体32a具有轴孔32h。喷嘴环主体32a具有多个叶片轴孔32c。多个叶片轴孔32c在周向上的间隔彼此相等。喷嘴环凸缘32b从喷嘴环主体32a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喷嘴环32的外径由喷嘴环凸缘32b的外径规定。喷嘴环凸缘32b具有多个销孔32p。销孔32p的位置比叶片轴孔32c的位置靠喷嘴环32的径向的外侧。
喷嘴环32相对于CC板31分离。即,在喷嘴环32与CC板31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是供排出气体通过的连接流路S。喷嘴环32与CC板31之间的间隙利用CC销33来维持。CC销33的第一端插入CC板31的销孔31p。CC销33的第二端插入喷嘴环32的销孔32p。
多个喷嘴叶片34配置在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基准圆上。喷嘴叶片34具有叶片主体34a和叶片轴34b。叶片主体34a配置在CC板31与喷嘴环32之间。叶片主体34a配置于连接流路S。叶片轴34b的第一端固定于叶片主体34a。叶片轴34b的第二端插入喷嘴环32的叶片轴孔32c。叶片轴34b的第二端的前端部从喷嘴环主体32a突出。叶片轴34b能够相对于喷嘴环32旋转。叶片主体34a伴随叶片轴34b的旋转而旋转。在可变容量机构30中,通过使叶片主体34a旋转,从而调整连接流路S的截面积。调整截面积后的结果是控制从涡旋流路13向涡轮叶轮12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速。因此,能够将涡轮叶轮12的转速控制为所希望的值。
驱动环35配置在喷嘴环凸缘32b上。驱动环35的形状为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的环状。驱动环35具有轴孔35h。在轴孔35h中插入喷嘴环主体32a。驱动环35相对于喷嘴环32为同轴。驱动环35能够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相对于喷嘴环32旋转。驱动环35具有驱动环主体35a和多个连接板配置部35b。连接板配置部35b在周向上的间隔彼此相等。连接板配置部35b具有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两个立起部件。
喷嘴连接板36的形状为棒状。喷嘴连接板36的第一端固定于叶片轴34b的端部。喷嘴连接板36的第二端配置于驱动环35的连接板配置部35b。更详细而言,喷嘴连接板36的第二端配置在连接板配置部35b的两个立起部件之间。在驱动环35从驱动连接板37受到驱动力时,驱动环35以旋转轴线AX为中心旋转。喷嘴连接板36的第二端伴随驱动环35的旋转而沿周向移动。通过喷嘴连接板36的第二端的移动,由此喷嘴连接板36以叶片轴34b为中心旋转。安装于喷嘴连接板36的第一端的叶片轴34b伴随喷嘴连接板36的旋转而旋转。安装于叶片轴34b的第一端的叶片主体34a伴随叶片轴34b的旋转而旋转。其结果叶片主体34a彼此的间隔发生变化。即,连接流路S的截面积发生变化。
然而,在增压器1为运转状态(高温时)时,排出气体在涡轮10中流动。排出气体为高温。因此供排出气体流动的涡旋流路13、可变容量机构30及涡轮叶轮12等的温度上升。温度的上升使部件产生热变形。关注可变容量机构30与轴承壳体3的位置关系。
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被定位。在可变容量机构30的喷嘴环32的轴孔32h嵌入有轴承壳体3的突出部3a。突出部3a(嵌入部)的外周面与轴孔32h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可变容量机构30以及轴承壳体3相互协作而构成嵌插构造39。更详细而言,喷嘴环主体32a的肋32r以及轴承壳体3的突出部3a构成嵌插构造39。利用嵌插构造39来决定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位置。
在运转时部件的温度上升时,排出气体在可变容量机构30的内部流动。因此,可变容量机构30的温度容易上升。例如,运转前(温度上升前)的可变容量机构30的温度与运转中(温度上升后)的可变容量机构30的温度的温度差,大于运转前的轴承壳体3的温度与运转中的轴承壳体3的温度的温度差。其结果可变容量机构30的热变形量比轴承壳体3的热变形量大。于是,在上述的嵌插构造39产生变化。更详细而言,喷嘴环32热变形的结果为轴孔32h的内径变大。轴承壳体3也热变形的结果是突出部3a的外径变大。但是,轴孔32h的内径的增加量与突出部3a的外径的增加量不一致。轴孔32h的内径的增加量大于突出部3a的外径的增加量。在产生热变形之前,突出部3a的外周面与轴孔32h的内周面接触。在产生了热变形之后,在轴孔32h的内周面与突出部3a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
图10示出比较例的增压器101具有的可变容量机构130。在轴孔132h的内周面与突出部103a的外周面之间产生了间隙时,可变容量机构130为能够相对于轴承壳体103相对地移动的状态。例如,可变容量机构130相对于轴承壳体103铅垂向下移动。轴承壳体10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铅垂向上移动。
若轴承壳体10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相对地铅垂向上移动,则喷嘴叶片134构成的连接流路的截面积发生变化。运转时的喷嘴叶片134构成的连接流路的实际的截面积与设计上的连接流路的截面积不同。其结果提供给涡轮叶轮112的排出气体的流速与所希望的值不同。因此,增压器101有可能无法发挥期望的性能。
对轴承壳体10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的相对错位与喷嘴叶片134的动作的关系进行详细地说明。对错位与喷嘴叶片134的动作的关系列举出三种形态。
作为第一形态,列举出由轴承壳体103的移动所引起的限制销143的动作。如图11所示,轴承壳体103具有限制销143。限制销143相对于轴承壳体103被固定。限制销143限制可变容量机构130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限制销143的前端插入于喷嘴环132的引导槽142。假定轴承壳体10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铅垂向上地相对地移动。伴随轴承壳体103的移动,限制销143也欲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铅垂向上地移动。限制销143的移动产生使喷嘴环132向顺时针旋转的驱动力F1。通过驱动力F1,喷嘴环132相对于驱动环135旋转。其结果产生喷嘴连接板136的旋转。伴随喷嘴连接板136的旋转,喷嘴叶片134的开度也发生变化。例如,喷嘴叶片134以叶片主体134a的前端接近涡轮叶轮112的方式旋转。
作为第二形态,列举出由轴承壳体103的移动所引起的驱动连接板137的动作。如图12所示,伴随轴承壳体103的移动,驱动连接板137也向上方向移动。驱动连接板137的移动产生使驱动环135相对于喷嘴环132逆时针旋转的驱动力F2。通过驱动力F2,驱动环135相对于喷嘴环132旋转。其结果产生喷嘴连接板136的旋转。伴随喷嘴连接板136的旋转,喷嘴叶片134的开度也发生变化。例如,喷嘴叶片134以叶片主体134a的前端接近涡轮叶轮112的方式旋转。
第一形态的喷嘴环132的旋转方向与第二形态的驱动环135的旋转方向相反。即,通过第一形态及第二形态,驱动环135相对于喷嘴环132的旋转方向的错位变大。其结果喷嘴叶片134不必要的旋转量变大。
作为第三形态,列举出可变容量机构130相对于涡轮叶轮112的动作。轴承壳体103将旋转轴102保持为能够旋转。因此,伴随轴承壳体103的相对移动,旋转轴102也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移动。在旋转轴102的端部固定有涡轮叶轮112。即,伴随轴承壳体103的相对移动,涡轮叶轮112也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移动。具体而言,涡轮叶轮112与喷嘴叶片134之间的间隙产生偏差。理想上,涡轮叶轮112与喷嘴叶片134之间的间隙G1(参照图10)绕旋转轴线恒定。但是,若涡轮叶轮112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移动,则在涡轮叶轮112与喷嘴叶片134之间的间隙中,产生间隙变窄的部分G2(参照图12)和间隙扩大的部分G3。根据涡轮叶轮112与喷嘴叶片134之间的位置变化,提供给涡轮叶轮112的排出气体的流速也改变。
由于轴承壳体10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130的相对错位,产生上述的第一形态、第二形态以及第三形态。由于第一形态、第二形态以及第三形态的产生,而使喷嘴叶片134的开度发生变化。并且,涡轮叶轮112相对于喷嘴叶片13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增压器101无法发挥期望的性能。
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解决该问题。增压器1抑制在运转时轴承壳体3相对于可变容量机构30的相对错位的产生。通过抑制错位的产生,增压器1发挥期望的性能。以下,针对抑制相对错位的产生的机构(以下称为“错位限制机构40”)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错位限制机构40具有引导部41和引导部42。引导部41允许向引导轴线A41(第一引导轴线)的方向的平行移动。另一方面,引导部41禁止向其他方向的平行移动。引导部42允许向引导轴线A42(第二引导轴线)的方向的平行移动。另一方面,引导部42禁止向其他方向的平行移动。引导轴线A41的朝向与引导轴线A42的朝向不同。例如,引导轴线A41与引导轴线A42之间的角度可以为120度。引导轴线A41与引导轴线A42交叉。引导轴线A41及引导轴线A42具有交点P。交点P与喷嘴环32的中心C32一致。喷嘴环32的中心C32也可以替换为旋转轴线AX。
引导部41具有引导孔41G(第一引导件)和限制销41P(第一销)。引导孔41G设置于喷嘴环主体32a的环主面32S。引导孔41G为长孔。引导孔41G沿引导轴线A41的方向延伸。限制销41P的形状为圆柱。限制销41P的基端固定于轴承壳体3。限制销41P的前端配置于引导孔41G。
引导部42具有引导孔42G(第二引导件)和限制销42P(第二销)。引导孔42G相对于引导孔41G仅设置的位置等不同。同样地,限制销42P相对于限制销41P仅设置的位置等不同。因此,引导孔42G及限制销42P的详细说明省略。
<作用效果>
增压器1即使在产生了热变形的情况下,也通过利用限制销41P及引导孔41G进行的限制、和利用限制销42P及引导孔42G进行的限制来维持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运转的增压器1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针对增压器1的作用效果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喷嘴环32由于热变形而整体膨胀。热变形假定为沿周向各向同性且根据方向而没有差异的热变形。于是,引导部41及引导部42仅允许向径向的变形。由于热变形而在喷嘴环32的轴孔32h的内周面与轴承壳体3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喷嘴环32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位置通过该间隙而欲相对地变化。但是可变容量机构30的平行移动被引导部41及引导部42限制。而且,引导部41允许的移动的方向与引导部42允许的移动的方向不同。因此,喷嘴环32实际上限制了向所有方向的平行移动。即,喷嘴环32仅允许以喷嘴环32的中心为起点的各向同性的膨胀或收缩。其结果即使在产生了热变形的情况下,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不产生上述的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及第三形态。其结果运转的增压器1能够发挥所希望的性能。
以上,对本公开的增压器进行了说明。本公开的增压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可以采用在运转时能够维持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另外,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位置关系也不需要在停止时与运转时严格不变。即,可以基于能够允许的性能的变动的范围,来确定能够允许的可变容量机构30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位置关系。
<变形例1>
图4示出变形例1的增压器1A的可变容量机构30A具有的喷嘴环32A。错位限制机构40A具有引导部43、44。引导部43具有限制销43P和引导孔43G。引导部43通过限制销43P及引导孔43G而将喷嘴环32A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43的方向。引导部44具有限制销44P和引导孔44G。引导部44通过限制销44P及引导孔44G而将喷嘴环32A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44的方向。引导部43的引导轴线A43及引导部44的引导轴线A44构成交点PA。喷嘴环32A的中心C32与交点PA不一致。换言之,引导轴线A43和引导轴线A44的交点PA的位置与喷嘴环32A的中心C32的位置不同。在交点PA与中心C32不一致的结构中,变形例1的喷嘴环32A与实施方式的喷嘴环32不同。通过交点PA与中心C32不一致的结构,也能够抑制运转时的可变容量机构30A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错位的产生。能够维持另一方的引导部44相对于一方的引导部4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地,变更引导部43、44的位置。例如,能够在不与叶片轴孔32c干涉的位置设置引导部43、44。即,能够提高引导部43、44的设计的自由度。
<变形例2>
图5示出变形例2的增压器1B的可变容量机构30B具有的喷嘴环32B。错位限制机构40B除引导部41、42以外,还具有引导部45。变形例2的增压器1B具有三组引导部41、42、45。引导部45具有限制销45P(第三销)和引导孔45G(第三引导件)。引导部45通过限制销45P及引导孔45G而将喷嘴环32B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PL(第三引导轴线)的方向。根据引导部41、42,允许喷嘴环32B的变形的方向为引导轴线PL的方向。设定连接限制销41P的中心轴线与限制销42P的中心轴线的基准线BL。引导轴线PL为基准线BL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引导部45,不会妨碍热膨胀。即,在由引导部41、42确定了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热变形的情况下,热变形的方向与引导轴线PL的方向一致。根据该结构,为了降低磨损等的影响,能够一边增加接触面积、一边允许热变形。
<变形例3>
图6示出变形例3的增压器1C的可变容量机构30C具有的喷嘴环32C。错位限制机构40C具有引导部41及引导部46。引导部46具有限制销46P和引导孔46G。引导部46通过限制销46P及引导孔46G而将喷嘴环32C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绕引导孔46G的轴线。引导孔46G设置在引导轴线A41的垂线A46上。引导轴线A41和垂线A46的交点PB与喷嘴环32C的中心C32重叠。限制销46P为与实施方式的限制销42P相同的圆柱状的部件。另一方面,引导孔46G为圆孔。即,引导孔46G不是如实施方式的引导孔41G那样为长孔。在引导孔46G为圆孔的点上,变形例3的增压器1C与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不同。因此,引导部46仅允许喷嘴环32C绕引导孔46G的轴线的旋转移动。即,引导部46限制喷嘴环32C的平行移动。通过该结构,也能够抑制运转时的可变容量机构30C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错位的产生。并且,在变形例3中,引导轴线A41和垂线A46的交点PB与喷嘴环32C的中心C32重叠。但是,交点PB不需要一定与中心C32重叠。即,也可以如变形例1那样,交点PB从中心C32错开。
<变形例4>
图7示出变形例4的增压器1D的可变容量机构30D具有的喷嘴环32D。错位限制机构40D具有引导部47、48。引导部47具有限制销47P和引导孔47G。引导部47通过限制销47P及引导孔47G而将喷嘴环32D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47的方向。引导部48具有限制销48P和引导孔48G。引导部48通过限制销48P及引导孔48G而将喷嘴环32D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48的方向。变形例4的引导部47、48彼此的相对位置与实施方式的引导部41、42彼此的相对位置不同。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中,引导轴线A41与引导轴线A42交叉。引导轴线A41的方向与引导轴线A42的方向不同。变形例4的引导轴线A47的方向与引导轴线A48的方向相同。引导部47的引导轴线A47不与引导部48的引导轴线A48相交。引导轴线A47不具有与引导轴线A48的交点。在变形例4中,引导轴线A47与引导轴线A48重叠。根据这样的引导轴线彼此的关系,也可以说引导部47、48隔着喷嘴环32的中心C32而相互点对称地配置。另外,也可以说引导部47、48相对于通过喷嘴环32的中心C32的轴线L32而线对称地配置。根据该结构,也能够抑制运转时的可变容量机构30D相对于轴承壳体3的相对错位的产生。
<变形例5>
图8示出变形例5的增压器1E的可变容量机构30E具有的喷嘴环32E。在变形例5中,错位限制机构40E具有引导部49、51。引导部49具有限制销49P和引导孔49G。引导部49通过限制销49P及引导孔49G而将喷嘴环32E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49的方向。引导部51具有限制销51P和引导孔51G。引导部51通过限制销51P及引导孔51G而将喷嘴环32E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51的方向。引导部49、51如变形例4那样,引导轴线A49的方向与引导轴线A51的方向相同。引导轴线A49不与引导轴线A51重叠。引导轴线A49与引导轴线A51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分离。根据这样的引导轴线彼此的关系,也可以说引导部49、51隔着喷嘴环32E的中心C32而点对称地配置。不能说引导部49、51相对于通过喷嘴环32E的中心C32的轴线线对称地配置。根据该结构,也能够抑制运转时的轴承壳体3与可变容量机构30E的相对错位的产生。
<变形例6>
图9示出变形例6的增压器1F的可变容量机构30F具有的喷嘴环32F。在变形例6中,错位限制机构40F具有引导部52、53。设置引导部52、53的位置与实施方式的引导部41、42相同。引导部52具有限制销52P和引导槽52G。引导部52通过限制销52P及引导槽52G而将喷嘴环32F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52的方向。引导部53具有限制销53P和引导槽53G。引导部53通过限制销53P及引导槽53G而将喷嘴环32F能够平面移动的方向限制为引导轴线A53的方向。变形例6的增压器1F在代替引导孔41G而具有引导槽52G的点上与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不同。变形例6的增压器1F在代替实施方式的引导孔42G而具有引导槽53G的点上与实施方式的增压器1不同。引导限制销的部分并不限定于两端封闭的长孔。也可以如引导槽52G、53G那样,为将一方的端部敞开的槽。引导槽52G、53G的外周侧的端部在喷嘴环主体32a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通过该结构,也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101…增压器;2、102…旋转轴;3、103…轴承壳体(第二壳体);3a…突出部(嵌入部);4…轴承;5…旋转体;10…涡轮;11…涡轮壳体(第一壳体);12、112…涡轮叶轮;20…压缩机;21…压缩机壳体;22…压缩机叶轮;30、30A、30B、30C、30D、30E、30F、130…可变容量机构;31…CC板;32、32A、32B、32C、32D、32E、32F、132…喷嘴环;32h…轴孔(贯通孔);33…CC销;34、134…喷嘴叶片;36、136…喷嘴连接板;35、135…驱动环;37、137…驱动连接板;39…嵌插构造(centering location structure,spigot typestructure);40、40A、40B、40C、40D、40E、40F…限制机构;41、42、43、44、45、46、47、48、49、51、52、53…引导部;41G…引导孔(第一引导件);42G…引导孔(第二引导件);45G…引导孔(第三引导件);43G、44G、46G、47G、48G、49G、51G…引导孔;52G、53G…引导槽;41P…限制销(第一销);42P…限制销(第二销);45P…限制销(第三销);43P、44P、46P、47P、48P、49P、51P、52P、53P…限制销;A41…引导轴线(第一引导轴线);A42…引导轴线(第二引导轴线);A43、A44、A47、A48、A49、A51、A52、A53…引导轴线;A46…垂线;AX…旋转轴线;PL…引导轴线(第三引导轴线);S…连接流路。
Claims (15)
1.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壳体,其收容涡轮叶轮;
第二壳体,其将固定有所述涡轮叶轮的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可变容量机构,其包围所述涡轮叶轮,并将流体向所述涡轮叶轮引导,
所述可变容量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壳体相面对的喷嘴环,
在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喷嘴环的一方安装有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喷嘴环之间延伸的第一销以及第二销,
在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喷嘴环的另一方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一引导件以及供所述第二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二引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件是沿第一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与所述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线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件为圆孔,
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线的垂线上,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和所述垂线的交点与所述喷嘴环的中心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件为圆孔,
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线的垂线上,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和所述垂线的交点与所述喷嘴环的中心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件为沿与所述第一引导轴线不同的第二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与所述第二引导轴线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和所述第二引导轴线相互交叉的点与所述喷嘴环的中心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和所述第二引导轴线相互交叉的点与所述喷嘴环的中心不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轴线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引导轴线在与所述第一引导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轴线以及所述第二引导轴线为通过所述喷嘴环的中心的共同的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喷嘴环的一方还设置有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喷嘴环之间延伸的第三销,
在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喷嘴环的另一方设置有供所述第三销的端部配置的第三引导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引导件为沿与所述涡轮叶轮的旋转轴线交叉的第三引导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孔或槽,
所述第三销配置在将所述第一销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销的中心连接的线的垂直平分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嘴环设置有贯通孔,
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嵌入所述贯通孔的嵌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96189 | 2020-06-02 | ||
JP2020096189 | 2020-06-02 | ||
PCT/JP2021/020283 WO2021246294A1 (ja) | 2020-06-02 | 2021-05-27 | 過給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98086A true CN115398086A (zh) | 2022-11-25 |
Family
ID=78831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26842.2A Pending CN115398086A (zh) | 2020-06-02 | 2021-05-27 | 增压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39887B2 (zh) |
JP (1) | JP7435764B2 (zh) |
CN (1) | CN115398086A (zh) |
DE (1) | DE112021001344T5 (zh) |
WO (1) | WO20212462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840937B2 (en) * | 2021-12-17 | 2023-12-12 |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 Diffuser nozzle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
WO2024157515A1 (ja) * | 2023-01-27 | 2024-08-02 | 株式会社Ihi |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WO2024161692A1 (ja) * | 2023-02-02 | 2024-08-08 | 株式会社Ihi | 過給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62840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Toyota Motor Corp | 可変ノズル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US20090317247A1 (en) * | 2008-06-19 | 2009-12-24 | Patric Hoecker | Exhaust-driven turbocharger for a motor vehicle |
JP2010229908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Ihi Corp | 可変ノズル機構および可変容量型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JP2013104413A (ja) * | 2011-11-16 | 2013-05-30 | Toyota Motor Corp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JP2014092132A (ja) * | 2012-11-06 | 2014-05-19 | Toyota Motor Corp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CN107208546A (zh) * | 2015-03-31 | 2017-09-26 | 株式会社Ihi |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
CN108699957A (zh) * | 2016-03-03 | 2018-10-23 | 株式会社Ihi | 喷嘴驱动机构、增压器、以及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96962B2 (ja) * | 1998-05-21 | 2006-07-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開閉弁制御用リングを支持するための支持部材 |
JP4661598B2 (ja) | 2006-01-11 | 2011-03-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可変容量型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DE102008000776B4 (de) * | 2008-01-21 | 2022-04-14 | BMTS Technology GmbH & Co. KG | Turbine mit varialber Turbinengeometri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Abgasturbolader, sowie Abgasturbolader |
JP5134717B1 (ja) | 2011-09-28 | 2013-01-3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可変容量型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および可変ノズル機構の組付方法 |
-
2021
- 2021-05-27 WO PCT/JP2021/020283 patent/WO202124629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5-27 CN CN202180026842.2A patent/CN11539808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27 JP JP2022528785A patent/JP7435764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5-27 DE DE112021001344.0T patent/DE112021001344T5/de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26 US US18/049,638 patent/US119398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62840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Toyota Motor Corp | 可変ノズル式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US20090317247A1 (en) * | 2008-06-19 | 2009-12-24 | Patric Hoecker | Exhaust-driven turbocharger for a motor vehicle |
JP2010229908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Ihi Corp | 可変ノズル機構および可変容量型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JP2013104413A (ja) * | 2011-11-16 | 2013-05-30 | Toyota Motor Corp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JP2014092132A (ja) * | 2012-11-06 | 2014-05-19 | Toyota Motor Corp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CN107208546A (zh) * | 2015-03-31 | 2017-09-26 | 株式会社Ihi | 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
CN108699957A (zh) * | 2016-03-03 | 2018-10-23 | 株式会社Ihi | 喷嘴驱动机构、增压器、以及可变容量型增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1246294A1 (zh) | 2021-12-09 |
US20230077677A1 (en) | 2023-03-16 |
WO2021246294A1 (ja) | 2021-12-09 |
DE112021001344T5 (de) | 2022-12-29 |
US11939887B2 (en) | 2024-03-26 |
JP7435764B2 (ja) | 2024-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398086A (zh) | 增压器 | |
KR102076638B1 (ko) | 가변 터빈 구조를 구비한 혼류 터보차저 | |
JP6583534B2 (ja) | ノズル駆動機構、過給機、および、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WO2020031507A1 (ja) | 遠心圧縮機および過給機 | |
EP1668225B1 (en) |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 |
US20230113937A1 (en) | Turbocharger | |
US20060233640A1 (en) | Nozzle device for a turbocharger and associated control method | |
KR20190090137A (ko) | 압축기용 디퓨저 | |
KR102360364B1 (ko) | 터보 기계용 베인 구조체 | |
US20240117752A1 (en) | Turbine with nozzle vanes | |
US8480357B2 (en) |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with guide pins | |
CN116981838A (zh) | 涡轮以及增压器 | |
JP7196994B2 (ja) |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JPWO2018037970A1 (ja) |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WO2020229616A1 (en) | Variable geometry turbine | |
JP7302738B2 (ja) |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CN111351067A (zh) | 燃气轮机燃烧器、燃气轮机及燃气轮机燃烧器的制造方法 | |
CN114341466A (zh) | 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组件 | |
WO2017170829A1 (ja) | 圧縮機ロータ、圧縮機、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 |
WO2023140268A1 (ja) | タービン動翼 | |
CN113728167B (zh) | 离心压缩机和增压器 | |
JP2022064022A (ja) | 過給機 | |
JP2024106584A (ja) | 可変容量型過給機 | |
CN114667385A (zh) | 用于涡轮增压器护罩的防旋转销构件 | |
JP2022076158A (ja) |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