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8710B -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8710B
CN115388710B CN202210898368.9A CN202210898368A CN115388710B CN 115388710 B CN115388710 B CN 115388710B CN 202210898368 A CN202210898368 A CN 202210898368A CN 115388710 B CN115388710 B CN 115388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radiation
modulator
graphene aerogel
graphene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83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88710A (zh
Inventor
张宇锋
柯海波
张学骜
林明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u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uji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8983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8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8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8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88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8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HARMOUR; ARMOURED TURRETS; ARMOURED OR ARMED VEHICLES; MEANS OF ATTACK OR DEFENCE, e.g. CAMOUFLAGE, IN GENERAL
    • F41H3/00Camouflage, i.e. means or methods for concealment or disgu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电极、隔膜、电解质和作为工作电极的石墨烯气凝胶,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为500μm‑1000μm厚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经压缩30%‑80%而得到。本发明的红外辐射调制器寿命长、成本低,且能够实现红外辐射的动态可逆调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利用电场驱动离子插层实现石墨烯气凝胶红外辐射的动态可逆调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红外探测手段变得多样且精度日渐提升。如何实现多场景下的红外伪装,降低被探测概率,提高人员和装备的生存几率,对军事活动来说变得至关重要。目前,有研究【H.Zhu,et al.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805】表明超晶格材料可以降低红外发射率,从而实现红外伪装。但这种材料无法实现发射率的动态调控,且仅能降低单一波长发射率,极大地限制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包括背电极、隔膜、电解质和作为工作电极的石墨烯气凝胶,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为500μm-1000μm厚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厚度压缩30%-80%而得到。
进一步,所述的调制器包括电解质和隔膜,石墨烯气凝胶作为正极,金属作为负极。
优选地,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方法包括:将抗坏血酸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并转移至反应釜内衬中,充分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并干燥,最后在氮气氛围中退火,得到最终产物。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方法包括:40-50μL抗坏血酸和密度为2.5-3.5毫克/毫升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10-15毫升混合,放置在反应釜中,150-200℃反应1.5-2.5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并干燥,获得的水凝胶经过-70℃至-50℃、20-30小时冷冻干燥后,在氮气氛围下3000℃退火1小时,得到最终产物石墨烯气凝胶片。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隔膜优选采用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构筑的25μm厚PP/PE/PP三层膜(孔隙率39%),类似Celgard 2325型隔膜。或直接采用Celgard 2325型隔膜或celgard2500等其它市售隔膜。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电解质采用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类离子液体,如[EMIM]NTf2、[HMIM]NTf2、[PhCH2MIm]NTf2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负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背电极(如铜箔等金属)相接,正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相接;施加不同电压即可调控离子插入状态,实现红外辐射调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在制备红外伪装装置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墨烯气凝胶切成厚度大约为500-1000μm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
2)将石墨烯气凝胶薄片厚度压缩30%-80%;
3)将步骤2)压缩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与背电极、隔膜、电解质组装成红外辐射调制器;
4)将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负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背电极相接,正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相接;施加不同电压即可调控离子插入状态,实现红外辐射调控。
在本发明步骤4)中,采用不同类型离子液体,在步骤4)中施加的电压亦有所差异,具体数值取决于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即相应分子解离形成正负离子所需电压,以及电荷从离子转移到碳原子所需克服的化学势)。
本发明针对现有多层石墨烯离子插层式红外辐射调控技术存在的器件寿命短、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利用低成本、可大面积制备的石墨烯气凝胶,实现长寿命的红外辐射动态可逆调控。
综上,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易于大面积制备的石墨烯气凝胶作为红外辐射调制材料,利用简单的三明治结构器件设计,实现长寿命、低成本、动态可逆的红外辐射调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石墨烯气凝胶红外调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平台 2-Cu 3-电解质+隔膜 4-石墨烯气凝胶 5-红外热像仪
图2为石墨烯气凝胶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表明其多孔结构。
图3为石墨烯气凝胶的拉曼光谱,表明其由高质量多层石墨烯构成。
图4为实施例1的红外热像图,左图为加电压前的红外热像图,右图为加电压后的红外热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红外热像图,左图为加电压前的红外热像图,右图为加电压后的红外热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红外热像图,左图为加电压前的红外热像图,右图为加电压后的红外热像图。
图7为周期电压下60%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和多层石墨烯的红外发射率循环曲线。
图8为稳定电压下60%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和多层石墨烯红外发射率随时间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石墨烯气凝胶片制备方法如下:
45μL抗坏血酸和密度为3毫克/毫升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12毫升混合,放置在反应釜中,180℃反应2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并干燥,获得的水凝胶经过-60℃、24小时冷冻干燥后,在氮气氛围下3000℃退火1小时,得到最终产物石墨烯气凝胶片。
参见图1,本发明所用的器件结构为:加热平台1、铜箔2、电解质+隔膜3、石墨烯气凝胶4。上方设红外热像仪5用于红外成像。
其中,隔膜采用采用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构筑的25μm厚PP/PE/PP三层膜(孔隙率39%),其类似Celgard 2325型隔膜Celgard 2325型隔膜。电解质采用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类离子液体[EMIM]NTf2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未压缩石墨烯气凝胶片进行实验,方法如下:
(1)准备厚度2mm的石墨烯气凝胶片。
(2)将石墨烯气凝胶片与铜箔、隔膜、离子液体组成器件,器件如图1所示。
(3)将器件放置在70℃的加热台上,并连接电极与热电偶。
(4)用红外热像仪对焦器件,开启视频记录功能并施加2.6V电压。
(5)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实际温度和室温,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的红外温度。
(6)一定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结束录频,关闭加热台,整理样品。
(7)对视频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公式(TIR、T0、TR分别是石墨烯气凝胶片红外温度、环境温度和石墨烯气凝胶片实际温度)得到相应的红外发射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60%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片进行实验,方法如下:
(1)将厚度约为600μm的石墨烯气凝胶片压缩到厚度为240μm。
(2)将压缩的石墨烯气凝胶片与铜箔、隔膜、离子液体组成器件。
(3)将器件放置在70℃的加热台上,并连接电极与热电偶。
(4)用红外热像仪对焦器件,开启视频记录功能并施加2.6V电压。
(5)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实际温度和室温,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的红外温度。
(6)待红外温度下降到最低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结束录频,关闭加热台,整理样品。
(7)对视频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公式得到相应的红外发射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采用90%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片进行实验,方法如下:
(1)将厚度约为600μm的石墨烯气凝胶片压缩到厚度为60μm。
(2)将压缩的石墨烯气凝胶片与铜箔、隔膜、离子液体组成器件。
(3)将器件放置在70℃的加热台上,并连接电极与热电偶。
(4)用红外热像仪对焦器件,开启视频记录功能并施加2.6V电压。
(5)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实际温度和室温,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的红外温度。
(6)待红外温度下降到最低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结束录频,关闭加热台,整理样品。
(7)对视频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公式得到相应的红外发射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采用60%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片进行循环实验,方法如下:
(1)将厚度约为600μm的石墨烯气凝胶片压缩到厚度为240μm。
(2)将压缩的石墨烯气凝胶片与铜箔、隔膜、离子液体组成器件。
(3)将器件放置在70℃的加热台上,并连接电极与热电偶。
(4)用红外热像仪对焦器件,开启视频记录功能并用信号发生器施加周期电压(每个周期中,设置2.7V电压并维持3min,然后降到0V电压并维持2min)。
(5)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实际温度和室温,记录石墨烯气凝胶片的红外温度。
(6)持续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并结束录频,关闭加热台,整理样品。
(7)对视频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公式得到相应的红外发射率。
图4~6给出实施例1~3中施加电压前后的石墨烯气凝胶的红外成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压缩率的石墨烯气凝胶获得的红外发射率调制幅度(红外发射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同。当压缩率为60%时,石墨烯气凝胶红外发射率调制深度达到最大,与多层石墨烯相似【H.Huang,et al.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21)13,26256-26263】。未压缩(厚度大于1mm)的石墨烯气凝胶,不具备红外辐射调控能力。
根据表1所展示数据可知,原始石墨烯气凝胶由于孔隙过大,采用离子插层调控其红外辐射的性能很差。但是将一定厚度的石墨烯气凝胶进行适当程度的压缩,就能够通过离子插层方式获得与多层石墨烯相似的红外辐射调控能力(调制深度都可达0.4)。需要指出的是,当压缩率过小时,孔隙依然较大,红外辐射调控能力提升不显著;但是压缩率过大,导致离子液体在石墨烯气凝胶内的输运能力下降,也会显著降低红外辐射调控能力。因此压缩率在30%~80%之间的石墨烯气凝胶,具备较好的红外调控性能(如调控幅度大于0.35,寿命大于50分钟)。这主要源于石墨烯气凝胶内由多层石墨烯构筑的三维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为离子输运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同时大比表面积为电荷从离子转移到碳原子提供了便利,从而调控石墨烯气凝胶掺杂程度,改变光学带隙大小,实现对红外波段发射率的精细控制。
图7和图8分别是根据实施例4和实施例2的实验数据所作石墨烯气凝胶的红外发射率动态循环曲线和稳态时间演变曲线,以及多层石墨烯的对比曲线(红色曲线)。相关数据汇总与表2和3。由此可知,相对于多层石墨烯,适当压缩率下石墨烯气凝胶可以获得更长的器件寿命,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表1实施例1~3中石墨烯气凝胶的红外发射率调制数值。
样品 样品参数 测试条件 初始发射率 最终发射率 调制深度
实施例1 厚>1mm,未压缩 2.6V 0.85 0.85 0
实施例2 厚~600μm,压缩率60% 2.6V 0.88 0.48 0.4
实施例3 厚~600μm,压缩率90% 2.6V 0.71 0.40 0.31
多层石墨烯 厚~100nm 2.6V 0.50 0.10 0.4
表2实施例4中石墨烯气凝胶以及多层石墨烯的红外发射率循环性能。
样品 样品参数 测试条件 最大调制深度 循环次数
实施例4 厚~600μm,压缩率60% 2.7V-3min、0V-2min 0.28 18
多层石墨烯 厚~100nm 3V-20s,-1.25V-10s 0.17 6
表3实施例2中石墨烯气凝胶以及多层石墨烯的红外发射率随时间演变。
样品 样品参数 测试条件 最大调制深度 寿命(分钟)
实施例2 厚~600μm,压缩率60% 2.6V 0.4 110
多层石墨烯 厚~100nm 2.6V 0.4 30

Claims (9)

1.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电极、隔膜、电解质和作为工作电极的石墨烯气凝胶,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为500 μm -1000μm厚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经压缩30%-80%而得到;将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负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背电极相接,正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相接;施加不同电压即能够调控离子插入状态,实现红外辐射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制器包括电解质和隔膜,石墨烯气凝胶作为正极,金属作为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气凝胶制备方法包括:将抗坏血酸与氧化石墨烯混合并转移至反应釜内衬中,充分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并干燥,最后在氮气或惰性氛围中退火,得到最终产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40-50μL抗坏血酸和密度为2.5-3.5毫克/毫升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10-15毫升混合,放置在反应釜中,150-200℃反应 1.5-2.5 h;反应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清洗并干燥,获得的水凝胶经过-70℃至-50℃、20-30小时冷冻干燥后,在氮气或惰性氛围下3000℃退火1小时,得到最终产物石墨烯气凝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膜为Celgard 2325型隔膜或celgard2500型隔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采用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类离子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其特征在于: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类离子液体包括[EMIM]NTf2、[HMIM]NTf2、[PhCH2MIm]NTf2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在制备红外伪装装置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能力的调制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石墨烯气凝胶切成厚度为500-1000 μm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
步骤二,将石墨烯气凝胶薄片厚度压缩30%-80%;
步骤三,将步骤二压缩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与背电极、隔膜、电解质组装成红外辐射调制器;
步骤四,将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负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背电极相接,正极与红外辐射调制器的石墨烯气凝胶薄片相接;施加不同电压即可调控离子插入状态,实现红外辐射调控。
CN202210898368.9A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388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368.9A CN115388710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368.9A CN115388710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8710A CN115388710A (zh) 2022-11-25
CN115388710B true CN115388710B (zh) 2023-11-03

Family

ID=8411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8368.9A Active CN115388710B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871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854A (zh) * 2016-09-08 2017-02-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6248A (zh) * 2020-03-13 2020-10-02 武汉大学 一种智能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0153A (zh) * 2021-05-20 2021-09-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原生木材的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3816421A (zh) * 2021-10-19 2021-12-21 西南交通大学 锑锡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功能气凝胶及制备方法
CN114200728A (zh) * 2022-01-21 2022-03-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动态红外热辐射调控纤维功能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4350159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功能吸波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5082A (zh) * 2022-03-06 2022-07-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红外隐身和可见光双重伪装功能的3d气凝胶基相变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854A (zh) * 2016-09-08 2017-02-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可见光与红外兼容伪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36248A (zh) * 2020-03-13 2020-10-02 武汉大学 一种智能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40153A (zh) * 2021-05-20 2021-09-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原生木材的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3816421A (zh) * 2021-10-19 2021-12-21 西南交通大学 锑锡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功能气凝胶及制备方法
CN114350159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多功能吸波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00728A (zh) * 2022-01-21 2022-03-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动态红外热辐射调控纤维功能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4705082A (zh) * 2022-03-06 2022-07-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具有红外隐身和可见光双重伪装功能的3d气凝胶基相变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rolling anisotropic therm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aerogel by compressive strain;Xiaoxiao Guo et al.;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第369-376页 *
Impact of Ionic Liquids on Effectiveness of Tuning the Emissivity of Multilayer Graphene;Huang Huang et al.;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第26256-2626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8710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4212B2 (ja) 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および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製造方法
US11682789B2 (en)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method of making solid electrolyte and integration of metal anodes thereof
KR20150117316A (ko)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방법
He et al.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monodisperse Li 4 Ti 5 O 12 hollow spheres
KR101832663B1 (ko) 고밀도 및 고용량 특성을 갖는 3차원 그래핀 구조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소재
KR20150060584A (ko) 고체 전해질층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2453272B1 (ko) 양극 활물질, 상기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상기 양극 활물질을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상기 양극을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0165188A (zh) 一种“硅/碳化硅/碳”三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17423A (zh) 一种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885610A (zh) 电池
CN109346697B (zh)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全固态锂电池
CN115388710B (zh) 一种具有红外辐射调控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456770B1 (ko) 황화물계 고체전해질을 포함하는 고체전해질층 및 양극복합체층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전지
CN111725492B (zh) 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05703B1 (ko) 급속 충방전이 가능한 탄소계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WO2018181576A1 (ja) 全固体電池
CN114388805B (zh) 氟化亚锰-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230115924A (ko) 전고체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전고체 전지용 전극
KR20220107977A (ko) 고출력 특성을 가지는 불화탄소 복합소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일차전지 양극
JP6310413B2 (ja) 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その空気極用触媒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2168789B1 (ko) 리튬 이온 커패시터용 리튬코발트산화물-탄소 복합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온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394395A (zh) 氟化钴基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6315708B2 (ja) 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空気二次電池を備えた装置
CN113948678B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多孔高载量电极的制备方法
US1181757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and a battery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