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0428A -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0428A
CN115380428A CN202180026009.8A CN202180026009A CN115380428A CN 115380428 A CN115380428 A CN 115380428A CN 202180026009 A CN202180026009 A CN 202180026009A CN 115380428 A CN115380428 A CN 115380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discharge
electrode lead
battery cell
type battery
pouch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60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起范
吴世橒
南艺真
金东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80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0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5Gas exhaust passages comprising elongated, tortuous or labyrinth-shaped exhaust passages
    • H01M50/367Internal gas exhaust passages forming part of the battery cover or case; Double cover v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undesired emission of substances, e.g. pollution alarms
    • G08B21/14Toxic ga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8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ouch or flexible bag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由层压板制成的电池壳体;容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具有从电极组件突出的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电极接线片的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从电池壳体向外延伸;以及位于电极引线中的气体排出部,其中,可以防止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增加至预定范围以上。

Description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 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1月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0-0144469的优先权的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以防止软包型电池单体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膨胀而变形和爆炸的软包型电池单体,以及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能够充电和放电的锂二次电池已经被广泛用作无线移动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的能源,并且也已经被用作电动车辆的能源。
根据壳体部件的种类或形状,锂二次电池可以分为由层压板制成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由金属罐制成的圆柱形二次电池或由金属罐制成的棱柱形二次电池。
软包型二次电池作为需要高输出、高容量能源的电动车辆的动力受到关注,因为软包型二次电池可以制造为各种尺寸、重量轻并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对于锂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和电连接部件的温度因其连续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而升高。在高温下,锂二次电池中的电解液分解,由此产生气体,这使锂二次电池膨胀。对于构造为使得多个电池单体固定在壳体中的电池组,膨胀的电池单体在有限的壳体中被进一步压缩,从而增加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在电池单体中设置被配置为接收在锂二次电池中产生的气体的单独的空间。然而,这具有降低能量密度的缺点。
同时,从锂二次电池排出的气体包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了保持使用者的健康和防止人身事故,必须防止这种有害气体的产生。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电池单体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接线片和负极接线片;以及软包壳体,被配置为气密地密封电极组件,使得正极接线片和负极接线片暴露;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正极接线片和负极接线片的附近,被配置为检测电解液的泄漏;以及保护电路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气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而中断电池单体的充电和放电并且强制使电池单体放电。
专利文献1包括被配置为检测泄漏气体的气体传感器,但是没有提出能够降低膨胀的软包壳体的内压的结构。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形成使包装容器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的路径的阀,其中,该阀包括:释放阀(breakage valve),被配置为当包装容器的内压增加时打开;止回阀,被配置为将包装容器中的气体排出至外部;以及安装部,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设置路径,该安装部以嵌合在构成包装容器的膜中的状态固定至包装容器上。
专利文献2包括主要是打开的释放阀和位于外部的止回阀,其中,阀的结构复杂,并且需要单独的空间来使用该阀。在将该阀应用于电池的情况下,电池的能量密度会降低。此外,由于电池单体在添加该阀的部分处的密封性能不可靠,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包括该阀的电池单体还需要被配置为验证电池单体的整体密封性能的部分。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由于锂二次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自然或异常产生的气体而引起的电池单体的膨胀并且快速检测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泄漏的技术,从而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051579(2012.05.22)(“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20-063058(2020.04.23)(“专利文献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该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当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增加时能够将气体排出至外部的气体排出部以防止软包型电池单体膨胀,并且在排出至外部的气体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的情况下产生警报,使得使用者可以做好准备。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由层压板制成的电池壳体;容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具有从电极组件突出的电极接线片;电连接至电极接线片的电极引线,该电极引线从电池壳体向外延伸;以及位于电极引线中的气体排出部。
气体排出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使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的结构。
当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等于或小于外压时,气体排出部可以阻止气体的移动,并且当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大于外压时,气体排出部可以排出软包型电池单体中的气体。
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可以位于电池壳体的密封部的内部,并且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可以位于电池壳体的密封部的外部。
气体排出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U形管容纳在电极引线中的结构,并且位于气体排出部的内端部的入口和位于气体排出部的外端部的出口可以形成在电极引线的一个侧面上。
气体排出部可以包括第一气体排出部和第二气体排出部,每个气体排出部形成为U形管的形状,第一气体排出部可以具有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第二气体排出部可以具有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气体排出部可以被配置为具有I形管容纳在电极引线中的结构,并且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可以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而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气体排出部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分别形成为I形的第三气体排出部和第四气体排出部以X形彼此重叠,第三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可以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而第三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并且第四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可以形成在第二侧面上,而第四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第一侧面上。
电极引线可以在电池壳体的外部弯曲,电极引线可以包括:内引线,被设置为基于弯曲部穿过电池壳体的密封部;以及除了内引线之外的外引线,并且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可以形成在该外引线处。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软包型电池单体;电池组外壳,被配置为容纳两个以上软包型电池单体;传感器部件,设置在电池组外壳中的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外部,该传感器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从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以及警报部件,被配置为当传感器部件检测到气体时产生警报。
另外,警报部件可以根据气体的种类产生不同种类的警报。
另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上述解决手段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有益效果
从上面描述可以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被配置为将在软包型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外部的气体排出部,从而可以防止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膨胀引起的电池模块的变形,或者可以防止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有限空间中增加而引起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爆炸。
此外,由于气体排出部位于电极引线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不需要用来提供气体排出结构的附加空间,因此本发明仅通过更换电极引线就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常规软包型电池单体。
此外,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根据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的增加而排出气体,因此,不需要被配置为打开和关闭气体排出部的单独的结构,并且可以重复地排出气体和不排出气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传感器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从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以及警报部件,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气体产生警报。因此,当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时,能够产生警报信号,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躲避或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可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当产生的气体的量由于电池单体的异常反应而快速增加时,电池单体的工作会被中断,由此可以防止具有安装有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装置中发生火灾,并且可以在异常电池单体着火或燃烧之前中断电池单体的工作,由此可以分析和防止电池单体异常的原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透视放大图;
图3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U形气体排出部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图4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一个I形气体排出部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图5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I形气体排出部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图6是弯曲电极引线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使得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原理时,当包含在本说明书中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时,将省略对这些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进行相似功能或操作的部件。在整个说明书中,在一个部件连接至另一部件的情况中,该一个部件不仅可以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而且该一个部件可以通过另外的部件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此外,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包括特定部件不意味着排除其它部件,而是意味着还可以包括这些其它部件。
另外,除非特别地限制,否则通过限制或添加来体现部件的描述可以应用于所有发明,并且不限制具体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单数形式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或”包括“和”。因此,“包括A或B”是指三种情况,即,包括A的情况、包括B的情况以及包括A和B的情况。
另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说明,否则所有数值范围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和它们之间的所有中间值。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平面图。
参照图1,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由层压板制成的电池壳体110;容纳在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120,电极组件120具有从电极组件120突出的电极接线片121;电连接至电极接线片121的电极引线122,电极引线122从电池壳体110向外延伸;以及位于电极引线122中的气体排出部130。
层压板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层状结构,其中外部树脂层、阻隔空气和水分的金属层以及热熔性内部树脂层堆叠,并且在外部树脂层与金属层之间以及金属层与内部树脂层之间还可以包含粘合层。
外部树脂层需要对外部环境表现出优异的耐受性,因此需要超过预定的拉伸强度和耐候性。在这一方面,构成外部树脂层的聚合物树脂可以包括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表现出优异的拉伸强度和耐候性的拉伸尼龙(oriented nylon)。
金属层可以由铝(Al)或铝合金制成,以除了防止例如气体和水分的异物的引入或电解液的泄漏的功能以外,还表现出改善电池壳体的强度的功能。铝合金的实例可以包括合金编号8079、1N30、8021、3003、3004、3005、3104和3105。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的形式使用。
可以使用表现出热熔性、对电解液具有低吸湿性并且不被电解液膨胀或腐蚀的聚合物树脂作为内部树脂层。具体地,内部树脂层可以由流延聚丙烯(CPP)制成。
引线膜125粘附至电极引线122的外表面,以增加电极引线与层压板的内部树脂层之间的结合力。在电极引线122的粘附有引线膜125的部分设置在电池壳体的密封部140中的状态下,电池壳体的密封部140被热熔以被气密地密封,并且电极引线122的未与电极接线片结合的一端从电池壳体向外突出。
对于常规软包型电池单体,通过对其加热和加压来气密地密封电池壳体的外周,以防止外部材料的引入,而不包括被配置为将气体排出至外部的机构。
然而,上述软包型电池单体会由于其内压增加而爆炸。在软包型电池单体容纳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中的有限空间中的情况下,爆炸力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在本发明中,开发了一种在电极引线中形成气体排出部的结构。
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具有使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的结构。
图2是图1的局部透视放大图。
参照图2,气体排出部130的入口131位于电池壳体的密封部140的内部,并且气体排出部130的出口132位于电池壳体的密封部140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排出部130被配置为使得电池壳体110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其中,气体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压力差而被排出。
例如,在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等于或小于外压的情况下,气体的移动会被阻止。在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大于外压的情况下,软包型电池单体中的气体会被排出。
或者,在气体排出部130未打开并且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与外压之间的差在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气体的移动会被阻止。在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比外压高出预定范围以上的情况下,气体会通过气体排出部130排出。当由于气体被排出,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与外压之间的差减小并再次在预定范围内时,气体排出会停止。电池单体的压力可以设置为预定范围并且可以保持在设置值以下。
在本发明中,气体仅沿着从电池单体的内部向外部的方向排出,因此不引入会引起电池单体的性能劣化的水分。
另外,即使在由于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电解液分解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气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电池单体的工作过程中的随时排出气体,因此可以防止电池单体由于其内压增加而爆炸,或者可以防止密封部的一部分漏气。
图2的气体排出部130被配置为具有U形管容纳在电极引线122中的结构。位于气体排出部130的内端部的入口131和位于气体排出部的外端部的出口132形成在电极引线122的一个侧面127上。
也就是说,气体排出部130的入口131和出口132沿相同方向打开。
图3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U形气体排出部230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参照图3,将引线膜225粘附至电极引线2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增加电极引线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粘合力。
气体排出部230包括第一气体排出部230a和第二气体排出部230b,第一气体排出部230a和第二气体排出部230b分别形成为弯曲为U形的管状。
第一气体排出部230a具有形成在电极引线222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入口231a和第一出口232a,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第二气体排出部230b具有形成在电极引线222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入口231b和第二出口232b,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在设置有多个气体排出部的情况下,如图3的气体排出部中,气体排出速度可以提高。软包型电池单体中的气体可以快速排出,从而可以保持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均匀的内压。
另外,考虑到任意一个气体排出部发生故障或被外力损坏的情况,可以设置两个以上气体排出部。
图4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一个I形气体排出部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参照图4,被配置为确保对电池壳体的粘附力的引线膜325和425分别粘附至电极引线322和4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气体排出部330和430分别形成为I形管的形状,并且容纳在电极引线322和422中的对应一个中。气体排出部330的入口331形成在电极引线322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并且气体排出部330的出口332形成在电极引线322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气体排出部430与气体排出部330对称。气体排出部430的入口431形成在电极引线422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并且气体排出部430的出口432形成在电极引线422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在气体排出部形成为I形管的形状的情况下,如图4中所示,气体排出路径形成为直线,从而可以快速排出气体。
虽然图4示出了两个电极引线322和422,但是同时示出两个电极引线以说明形成在各个电极引线中的气体排出部的形状,因此两个电极引线不需要如图4中所示那样设置在一起。
图5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两个I形气体排出部的电极引线的平面图。
参照图5,气体排出部530被配置为使得分别形成为I形的第三气体排出部530c和第四气体排出部530d以X形彼此重叠。此外,第三气体排出部530c和第四气体排出部530d可以彼此连通。
将被配置为确保对电池壳体的粘附力的引线膜525粘附至电极引线5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第三气体排出部530c的第三入口531c形成在电极引线522的第一侧面上,该第一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并且第三气体排出部530c的出口532c形成在电极引线522的第二侧面上,该第二侧面是平行于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A的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第四气体排出部530d的第四入口531d形成在第二侧面上,第四气体排出部530d的第四出口532d形成在第一侧面上。
在提供设置为X形的气体排出部530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气体可以分别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处引入和排出,而与气体的产生位置无关。此外,各个气体排出部形成为直线形状,从而可以快速降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
图6是弯曲电极引线的透视图。
参照图6,电极引线622具有弯曲部629。通常,当在多个软包型电池单体堆叠以增加能量密度的状态下使电极引线在没有例如汇流条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彼此电连接时,电极引线是弯曲的。当电极接线片束通过焊接以平行状态与电极引线结合然后弯曲电极引线时,在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上施加拉伸强度,从而电极接线片可能被切断或者焊接部分可能损坏。
在使用如图6的电极引线那样的弯曲电极引线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电极接线片被切断和焊接部分损坏。此外,电极引线的弯曲角度可以根据需要在0至90度的范围内自由选择。
将被配置为确保与电池壳体之间的粘合力的引线膜625粘附至电极引线6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电极引线622的弯曲部629形成在电池壳体的外部,并且电极引线622分为:内引线622a,其基于弯曲部629穿透设置在电池壳体的密封部中的引线膜625;以及位于引线膜625的外部的外引线622b。
如图2中所示,气体排出部630形成为U形,并且位于电极引线622中。入口631形成在内引线622a处,出口632形成在外引线622b处。
在多个软包型电池单体以堆叠状态设置在电池组中的情况下,电极引线的弯曲角度根据软包型电池单体的数目而改变。因此,优选地,气体排出部的内部路径形成为不弯曲或弯曲的形状,而与电极引线的弯曲角度无关。
在图6中,示出了形成为U形的一个气体排出部630。然而,气体排出部630可以被图3至图5中所示的气体排出部中的一个替换。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的纵向剖视图。
参照图7,堆叠有多个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720被容纳在电池组外壳700中,并且多个电极引线722从电极组件720沿一个方向突出以彼此电连接。
电极引线722分别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检测从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的传感器部件750设置在电池组外壳700中的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外部。此外,将被配置为根据传感器部件750检测到的气体的种类而产生不同种类警报的警报部件760粘附至电池组外壳700的一侧的外表面。
警报部件760可以产生,例如,视觉警报或听觉警报。此外,当气体的种类对人体有害或无害时,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报警信号。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气体排出部位于电极引线中,从而可以将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而不改变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尺寸,并且具有没有另外增加单独部件的结构。此外,在从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对人体有害的情况下,能够产生警报,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躲避或做好准备。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改善了使用者安全性以及电池单体的安全性的软包型电池单体。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从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的量瞬间增加或电池单体异常工作时,在电池单体着火或燃烧之前电池单体的工作会被中断,从而可以分析出现问题的电池单体的原因并且防止问题的发生。
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基于上面描述,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可以进行各种应用和修改。
(附图标记说明)
110:电池壳体
121:电极接线片
120、720:电极组件
122、222、322、422、522、622、722:电极引线
125、225、325、425、525、625:引线膜
127:侧面
130、230、330、430、530、630:气体排出部
131、331、431、631:入口
132、332、432、632:出口
140:密封部
230a:第一气体排出部
230b:第二气体排出部
231a:第一入口
232a:第一出口
231b:第二入口
232b:第二出口
530c:第三气体排出部
530d:第四气体排出部
531c:第三入口
532c:第三出口
531d:第四入口
532d:第四出口
622a:内引线
622b:外引线
629:弯曲部
700:电池组外壳
750:传感器部件
760:警报部件
工业适用性
从上面描述可以显而易见的,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被配置为将在软包型电池单体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外部的气体排出部,从而可以防止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膨胀引起的电池模块的变形,或者可以防止由于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有限空间中增加而引起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爆炸。
此外,由于气体排出部位于电极引线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电池单体不需要用来提供气体排出结构的附加空间,因此本发明仅通过更换电极引线就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常规软包型电池单体。
此外,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根据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的增加而排出气体,因此不需要被配置为打开和关闭气体排出部的单独的结构,并且可以重复地排出气体和不排出气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传感器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从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以及警报部件,被配置为根据检测到的气体产生警报。因此,当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时,能够产生警报信号,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躲避或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可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当产生的气体的量由于电池单体的异常反应而快速增加时,电池单体的工作会被中断,由此可以防止具有安装有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装置中发生火灾,并且可以在异常电池单体着火或燃烧之前中断电池单体的工作,由此可以分析和防止电池单体异常的原因。

Claims (11)

1.一种软包型电池单体,包括:
由层压板制成的电池壳体;
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从所述电极组件突出的电极接线片;
电连接至所述电极接线片的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从所述电池壳体向外延伸;以及
位于所述电极引线中的气体排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具有使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
当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等于或小于外压时,阻止气体的移动;并且
当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内压大于外压时,排出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中的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的入口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密封部的内部,并且
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的出口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密封部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具有U形管容纳在所述电极引线中的结构,
其中,位于所述气体排出部的内端部的入口和位于所述气体排出部的外端部的出口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一个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包括第一气体排出部和第二气体排出部,每个所述气体排出部形成为U形管的形状,
所述第一气体排出部具有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并且
所述第二气体排出部具有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具有I形管容纳在所述电极引线中的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的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而所述气体排出部的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气体排出部被配置为使得分别形成为I形的第三气体排出部和第四气体排出部以X形彼此重叠,
所述第三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而所述第三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所述电极引线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是平行于所述电极引线的所述延伸方向的所述相对的侧面中的另一个,并且
所述第四气体排出部的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二侧面上,而所述第四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其中,所述电极引线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弯曲,
所述电极引线包括:内引线,被设置为基于弯曲部穿过所述电池壳体的密封部;以及除了所述内引线之外的外引线,并且
所述气体排出部的出口形成在所述外引线处。
10.一种电池组,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型电池单体;
电池组外壳,被配置为容纳两个以上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
传感器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外壳中的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的外部,所述传感器部件被配置为检测从所述软包型电池单体排出的气体;以及
警报部件,被配置为当所述传感器部件检测到气体时产生警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警报部件根据所述气体的种类产生不同种类的警报。
CN202180026009.8A 2020-11-02 2021-11-01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Pending CN1153804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44469A KR20220059186A (ko) 2020-11-02 2020-11-02 내압을 일정하게 유지할 수 있는 전극리드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10-2020-0144469 2020-11-02
PCT/KR2021/015542 WO2022092954A1 (ko) 2020-11-02 2021-11-01 내압을 일정하게 유지할 수 있는 전극리드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0428A true CN115380428A (zh) 2022-11-22

Family

ID=8138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6009.8A Pending CN115380428A (zh) 2020-11-02 2021-11-01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7700A1 (zh)
EP (1) EP4106093A1 (zh)
JP (1) JP2023523747A (zh)
KR (1) KR20220059186A (zh)
CN (1) CN115380428A (zh)
WO (1) WO2022092954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1206A (ja) * 2001-05-09 2003-01-31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端子
JP2009272281A (ja) * 2008-05-02 2009-11-19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c 貫通穴を設けたリード線
CN104137293A (zh) * 2012-04-17 2014-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部件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04603985A (zh) * 2012-10-18 2015-05-06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引线及具有该电极引线的二次电池
JP2015090760A (ja) * 2013-11-05 2015-05-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単位電池、組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16081934A (ja) * 2014-10-20 2016-05-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警報方法
KR20180023817A (ko) * 2016-08-26 2018-03-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200059688A (ko) * 2018-11-21 2020-05-29 (주)알씨디에이치 전원모듈에 설치되는 배선가이드 프레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7370B2 (en) 2010-11-12 2014-11-04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having a sensor a gas sensor in the cap assembly
JP2020063058A (ja) 2018-10-15 2020-04-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包装体
JP7313202B2 (ja) 2019-06-18 2023-07-24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切削装置及び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1206A (ja) * 2001-05-09 2003-01-31 Toyota Motor Corp 蓄電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端子
JP2009272281A (ja) * 2008-05-02 2009-11-19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c 貫通穴を設けたリード線
CN104137293A (zh) * 2012-04-17 2014-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部件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N104603985A (zh) * 2012-10-18 2015-05-06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极引线及具有该电极引线的二次电池
JP2015090760A (ja) * 2013-11-05 2015-05-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単位電池、組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JP2016081934A (ja) * 2014-10-20 2016-05-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警報方法
KR20180023817A (ko) * 2016-08-26 2018-03-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200059688A (ko) * 2018-11-21 2020-05-29 (주)알씨디에이치 전원모듈에 설치되는 배선가이드 프레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06093A1 (en) 2022-12-21
US20230147700A1 (en) 2023-05-11
JP2023523747A (ja) 2023-06-07
WO2022092954A1 (ko) 2022-05-05
KR20220059186A (ko)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68050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셀
KR101252981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중대형 전지팩
JP4970600B2 (ja) 板形状二次バッテリ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37854B2 (en) Battery pack
JP4927169B2 (ja) 一方向排気バルブを包含する二次バッテリー
KR101169205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KR101531271B1 (ko) 배터리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526188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WO2006067979A1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用ケース
KR20130014253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9690820B (zh) 包括热膨胀带的安全性提高的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41061B1 (ko) 하나의 전지케이스에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고 있는이차전지
CN115380428A (zh) 包括能够保持均匀的内压的电极引线的软包型电池单体和包括该软包型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EP414561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4064427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KR20190032019A (ko) 벤팅부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EP4322289A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enhanced safety
KR102658211B1 (ko) 안전성이 강화된 배터리 모듈
EP4113734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improved safet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JP2024505731A (ja) スウェリング感知手段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17397093A (zh) 安全性增强的电池模块
CN116615837A (zh) 具有电解液泄漏检测功能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JP2023526830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116508202A (zh) 具有增强的安全性的电池模块
CN116941116A (zh) 安全性得以改善的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