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614B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7614B
CN115377614B CN202211200656.9A CN202211200656A CN115377614B CN 115377614 B CN115377614 B CN 115377614B CN 202211200656 A CN202211200656 A CN 202211200656A CN 115377614 B CN115377614 B CN 115377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electric
sub
electric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06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7614A (zh
Inventor
戴舒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06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7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7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7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所述隔离板组件包括:隔离板以及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多个电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且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活动连接所述隔离板,所述多个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多个电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板组件具有可活动连接隔离板的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通过移动可以容纳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堆叠时的位置偏差,保证电连接件与电芯的电连接端子焊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使采用了本申请所述隔壁板组件的电池模组具备良好的供电稳定性。

Description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单个电芯的容量有限,为了满足用电设备的供电要求,通常将多个电芯通过进行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上的多个电芯通常采用隔离板组件进行支撑及电连接。隔离板组件上固定有电池模组所需的功能性线束和电连接件,通过隔离板组件将电池模组所需的配件集成化装配,有利于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供电稳定性;但是,由于电连接件被完全固定在隔离板组件上,无法移动,这导致在电池模组装配时,多个电芯堆叠后,每个电连接端子必须完全对准每个电连接件的焊接孔,如果电芯堆叠的精度稍有不足,就会导致电连接端子无法对中焊接孔,会导致电连接件与电芯电连接端子之间的焊接难度增大,影响电池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供电稳定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所述隔离板组件具有可活动连接隔离板的电连接件,当电池模组中多个电芯之间堆叠,导致电芯电连接端子与电连接件的焊接孔出现位置偏差时,所述电连接件通过移动可以容纳位置偏差,保证电连接件的焊接孔对中电芯的电连接端子。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板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包括:
隔离板;以及
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多个电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且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活动连接所述隔离板,所述多个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多个电芯电性连接。
通过所述电连接件进行相对于所述隔离板的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匹配的位置,使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与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对中;从而便于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的焊接,避免出现焊接难度增大的情况,同时提高了焊接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隔离板具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交,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分别可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活动。
所述电连接件可以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有限度的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匹配的位置,使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与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对中;从而便于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的焊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可以以此构建三维立体坐标系,所述电连接件的活动后的位置可以为所述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任意一处;因为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使所述电连接件的活动方向没有盲区。
其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1的范围为0.3mm≤d1≤1.5mm。
所述活动距离d1的范围囊括了所述电芯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差异,以保证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包容所述电芯的位置差异,以通过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匹配的位置。
其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二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2的范围为0.5mm≤d2≤1.5mm。
所述活动距离d2的范围囊括了所述电芯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差异,以保证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包容所述电芯的位置差异,以通过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匹配的位置。
其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三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3的范围为0.3mm≤d3≤1.5mm。
所述活动距离d3的范围囊括了所述电芯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差异,以保证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包容所述电芯的位置差异,以通过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的焊接孔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匹配的位置。
其中,所述隔离板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板分部及第二隔离板分部,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
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及第二隔离板分部均包括本体部、多个支撑部及多个限位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于所述本体部;每个所述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将所述电连接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
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分别将相邻的所述电芯串联起来,以使所述多个电芯被串联成电芯组,从而获得更好的供电能力。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配合,来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隔离板,以使自身可以通过移动来吸收所述多个电芯的电连接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其中,所述限位部包括相邻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限位部、第二子限位部及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距离;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活动距离。
所述电连接件通过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限位部来可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从而限定所述电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二方向(S)及所述第三方向(T)上的活动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支撑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第三配合槽及第四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部与第三配合槽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与第四配合槽配合,共同用于限制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活动距离。
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的槽内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两两卡接后,槽内可以容纳所述电连接片继续向靠近所述本体部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电连接片抵接所述本体部,使所述电连接片可以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三配合槽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初步完成卡接的位置,和所述电连接片抵接所述本体部的位置,两个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其中,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的1/3至1/2。
当所述隔离板组件用于承载电芯时,所述电连接件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托起所述电连接件,以使所述电连接件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稳定。
其中,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沿第三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三方向的宽度的1/3至1/2。
当所述隔离板组件用于承载电芯时,所述电连接件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托起所述电连接件,以使所述电连接件的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稳定。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电芯设有电连接端子;以及
如本申请所述的隔离板组件;
其中,所述多个电连接件与所述多个电芯电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上的两个所述电连接端子通过所述隔离板组件上的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本申请所述电芯组采用了本申请所述的隔离板组件,所述隔离板组件的所述电连接件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通过调整自身位置以与所述多个电芯配合,使所述电连接件上的焊接孔可以与电芯极柱位置匹配,避免出现高难度焊接的情况,从而来保证电连接件与电芯极柱焊接的效果,使组成的所述电芯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述隔离板组件,通过装配了可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均可活动的电连接件,使得本申请所述隔离板组件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当将多个电芯装配成电池模组时,由于多个电芯堆叠放置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位置偏差,导致电芯的电连接端子与电连接件的焊接孔无法对中,导致电连接端子与焊接孔的焊接难度加大;本申请所述隔离板组件的所述电连接件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通过调整自身位置,使所述焊接孔与电芯电连接端子对中,包容吸纳电芯电连接端子的位置偏差,避免出现高难度焊接的情况,也保证电连接件与电芯电连接端子焊接的稳定性;使采用了本申请所述隔壁板组件的电池模组、以及采用本申请所述电池模组的用电设备,具备良好的供电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隔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隔离板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限定电连接件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上活动距离的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限定电连接件第三方向上活动距离的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在第二方向的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在第一方向的视角下的电连接件背离本体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在第一方向的视角下的电连接件贴合本体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在第二方向的视角下的电连接件贴合支撑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在第二方向的视角下的电连接件背离支撑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在第二方向的视角下的电连接件抵接第二子限位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隔离板组件;120-电连接件;120a-第一配合槽;120b-第二配合槽;120c-第三配合槽;120d-第四配合槽;121-焊接孔;130-隔离板;1301-第一隔离板分部;1302-第二隔离板分部;130a-第一配合部;130b-第二配合部;130c-第三配合部;130d-第四配合部;131-本体部;132-支撑部;133-限位部;1331-第一限位部;1332-第二限位部;133a-第一子限位部;133b-第二子限位部;133c-第三子限位部;2-电池模组;210-电芯;211-电连接端子;3-用电设备;300-用电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隔离板组件1,应用于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多个电芯210,包括:
隔离板130;以及
多个电连接件120,所述多个电连接件120间隔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30上,且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可活动连接所述隔离板130,所述多个电连接件120用于与所述多个电芯210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隔离板组件1具有可活动的电连接件120,换言之,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隔离板130可活动连接,当所述隔离板130承载多个电芯210时,所述多个电连接件120将所述多个电芯210电性连接;多个电芯210由于体积、形状及位置的差异,会导致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无法对中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换言之,即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的位置无法匹配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的位置,导致二者错位,使二者的焊接难度增大,此时,通过所述电连接件120进行相对于所述隔离板130的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匹配的位置,使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与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对中;从而便于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的焊接,避免出现焊接难度增大的情况,同时提高了焊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隔离板组件1还包括电芯210管理系统和线束,所述线束的一端与电芯210电连接端子211或电连接件120电连接,所述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芯210管理系统电连接;所述线束用于将电芯210的电压信号传递给所述电芯210管理系统,所述电芯210管理系统用于对所述电芯210进行实时检测与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板130具有第一方向(如图1至图4中F所示)、第二方向(如图1至图4中S所示)及第三方向(如图1至图4中T所示),其中,所述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S)及第三方向(T)两两相交,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分别可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活动。
具体地,请参阅图2,本申请所述第一方向(F)用F表示,所述第二方向(S)用S表示,所述第三方向(T)用T表示。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F)为所述隔离板130的延展方向,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在第一方向(F)上有限度的移动;所述第二方向(S)为所述电连接件120远离或靠近所述电芯210的方向,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在第二方向(S)上有限度的移动;所述第三方向(T)为所述电连接件120远离或靠近所述隔离板130的方向,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在第三方向(T)上有限度的移动;具体地,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沿第一方向(F),和/或,第二方向(S),和/或,第三方向(T)上有限度的移动,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的位置移动至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匹配的位置,使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与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对中;从而便于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的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F)为所述隔离板13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S)为所述隔离板13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T)为所述隔离板130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S)及第三方向(T)两两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二方向(S)及所述第三方向(T)彼此之间两两垂直。请参阅图1、图2及图12,所述第一方向(F)与所述多个电芯210的排列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S)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三方向(T)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F)与所述第二方向(S)组成的平面。所述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S)及第三方向(T)两两垂直,可以以此构建三维立体坐标系,所述电连接件120的活动后的位置可以为所述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任意一处;因为所述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S)及第三方向(T)两两垂直,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活动方向没有盲区。请参阅图1至图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F)上的活动距离d1的范围为0.3mm≤d1≤1.5mm。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F)上的活动距离d1的范围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1.1mm、1.2mm、1.3mm、1.4mm、1.5mm;当所述活动距离d1的范围大于1.5mm时,因为所述多个电连接件120在所述隔离板130上设计安装时,需要配合所述多个电芯210的数量、尺寸和排布密度进行设计,当在所述隔离板130上设计所述电连接件120的安装位置,所述电连接件120之间的间距需要足够大,才能容纳下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预设的活动距离d1,所述活动距离d1的范围过大,会导致所述电连接件120之间的间距过大,进而导致所述电连接件120在所述隔离板130上无法配合所述多个电芯210的数量、尺寸和排布密度进行设置;当所述活动距离d1的范围小于0.3mm时,所述活动距离d1过小,不足以容纳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与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之间的位置偏差。
请参阅图1至图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二方向(S)上的活动距离d2的范围为0.5mm≤d2≤1.5mm。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二方向(S)上的活动距离d2的范围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1.1mm、1.2mm、1.3mm、1.4mm、1.5mm;当所述活动距离d2的范围小于0.5mm时,所述活动距离d2过小,不足以容纳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与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之间的位置偏差;当所述活动距离d2的范围大于1.5mm时,所述活动距离d2过大,远远超过所述电芯210在第二方向(S)上的位置差异,造成冗余;并且所述隔离板组件1在所述第二方向(S)上的高度,需要匹配冗余的活动距离d2,当所述隔离板组件1装配成电池模组2时会多余的占据空间。
请参阅图1至图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上的活动距离d3的范围为0.3mm≤d3≤1.5mm。
可选地,每个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上的活动距离d3的范围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1.1mm、1.2mm、1.3mm、1.4mm、1.5mm;所述活动距离d3过小,不足以容纳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与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之间的位置偏差;当所述活动距离d3的范围大于1.5mm时,所述活动距离d3过大,远远超过所述电芯210在第三方向(T)上的位置差异,造成冗余。
请参阅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板130包括沿第三方向(T)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板分部1301及第二隔离板分部1302,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1301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1302沿第三方向(T)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30上;
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1301及第二隔离板分部1302均包括本体部131、多个支撑部132及多个限位部133,所述支撑部132与所述限位部133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31;每个所述支撑部132和与所述支撑部132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33配合,以将所述电连接件120可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130。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1301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1302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30上,且沿所述第三方向(T)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多个电芯210依次堆叠设置,所述电芯210的堆叠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F)相同,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1301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1302分别将相邻的所述电芯210串联起来,以使所述多个电芯210被串联成电芯210组,从而获得更好的供电能力。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件120通过所述支撑部132和所述支撑部132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133配合,来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隔离板130;具体地,所述电连接件120连接于所述隔离板130且在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二方向(S)、所述第三方向(T)上皆具有一定的活动限度,使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在所述多个支撑部132及所述多个限位部133所限定的范围内移动,以应对所述多个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在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二方向(S)、所述第三方向(T)上的位置偏差,保证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通过移动自身位置使所述焊接孔121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对中。
请参阅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33包括相邻的第一限位部1331及第二限位部1332,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第二子限位部133b及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与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距离;所述支撑部132、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二方向(S)上的活动距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32的相对两侧,且所述限位部133中的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33a、所述第二子限位部133b及所述第三子限位部133c沿第一方向(F)依次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与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32在第一方向(F)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32在第一方向(F)上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在第二方向(S)上与所述支撑部132间隔设置;所述电连接件120通过所述支撑部132以及所述限位部133来可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130,所述电连接件12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与所述支撑部132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与所述支撑部132之间,从而限定所述电连接件120在所述第一方向(F)、所述第二方向(S)上的活动距离。
请参阅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均与所述支撑部132沿所述第二方向(S)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132、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配合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S)的限位空间,所述电连接件120插入所述限位空间并夹设于所述支撑部132和所述第三子限位部133c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33a之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132、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S)的限位空间,换言之,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132在第二方向(S)上的投影有重叠;当所述电连接件120位于所述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33a和所述支撑部132之间时,所述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一子限位部133a,和所述支撑部132可以限定所述电连接件120在所述第二方向(S)上的活动距离。
请参照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包括第一配合部130a,支撑部13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F)间隔设置的第二配合部130b及第三配合部130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包括第四配合部130d;
所述电连接件1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槽120a、第二配合槽120b、第三配合槽120c及第四配合槽120d;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与第一配合槽120a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与第二配合槽120b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与第三配合槽120c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与第四配合槽120d配合,共同用于限制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三方向(T)上的活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为弹性卡扣;当所述电连接件120进入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与所述支撑部13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与所述支撑部132之间时,即所述电连接片逐步在第三方向(T)上靠近所述隔离板130的所述本体部131时,所述电连接片首先抵接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并推动其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电连接片继续向所述本体部131靠近,直至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各自分别抵达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此时其弹性形变恢复,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分别卡接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使此时的所述电连接片无法在第三方向(T)上远离所述本体部131;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的槽内在第一方向(F)和所述第三方向(T)上的宽度均大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当其两两卡接时,槽内可以容纳所述电连接片继续向靠近所述本体部131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电连接片抵接所述本体部131,使所述电连接片可以在与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初步完成卡接的位置,和所述电连接片抵接所述本体部131的位置,两个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可选地,请参照图3至图11,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内有预设空间,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内。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内在第一方向(F)和所述第三方向(T)上的宽度均大于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在所述第一方向(F)和所述第三方向(T)上的宽度,所以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在所述第一方向(F)和所述第三方向(T)有一定的活动距离,从而使所述电连接片在第一方向(F)和第三方向(T)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30上;所述电连接件12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与所述支撑部132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与所述支撑部132在第二方向(S)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二方向(S)上的高度,从而使所述电连接件120在所述第二方向(S)上具有一定的活动距离,从而使所述电连接片在第二方向(S)上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隔离板130上。
其中,所述电连接件120在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130后,当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一方向(F)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二子限位部133b配合,以限定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一方向(F)的活动距离为d1;当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二方向(S)活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331的第三子限位部133c、所述第二限位部1332的第一子限位部133a与所述支撑部132配合,以限定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二方向(S)的活动距离为d2;当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三方向(T)活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130a、所述第二配合部130b、所述第三配合部13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部130d分别卡接所述第一配合槽120a,所述第二配合槽120b,所述第三配合槽120c以及所述第四配合槽120d,并与所述本体部131配合,以限定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三方向(T)的活动距离为d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的1/3至1/2。
可选地,当所述隔离板组件1用于承载电芯210时,所述电连接件120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所述支撑部132,所述支撑部132用于托起所述电连接件120以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位置稳定,以便于进行所述电连接件120与电芯210的焊接;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T)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的比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7/20、11/30、23/60、2/5、5/12、13/30、9/20、7/15、29/60、1/2;当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T)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的比大于所述1/2时,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过宽,形成冗余,既不会为所述电连接件12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而且增加了所述隔离板组件1的用料及重量;当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T)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的比小于所述1/3时,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过窄,为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三方向(T)上提供的支撑不够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三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三方向(T)的宽度的1/3至1/2。
可选地,当所述隔离板组件1用于承载电芯210时,所述电连接件120在重力作用下贴合于所述支撑部132,所述支撑部132用于托起所述电连接件120以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位置稳定,以便于进行所述电连接件120与电芯210的焊接;具体地,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F)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F)的宽度的比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7/20、11/30、23/60、2/5、5/12、13/30、9/20、7/15、29/60、1/2;当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F)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F)的宽度的比大于所述1/2时,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F)的宽度过宽,形成冗余,既不会为所述电连接件12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而且增加了所述隔离板组件1的用料及重量;当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F)的重叠宽度与所述电连接件120沿第一方向(F)的宽度的比小于所述1/3时,所述支撑部132沿第一方向(F)的宽度过窄,为所述电连接件120在第一方向(F)提供的支撑不够稳定。
请参照图12,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2,包括:
电芯210组,包括沿第一方向(F)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210,所述电芯210设有电连接端子211;以及
如本申请所述的隔离板组件1;
其中,所述多个电连接件120与所述多个电芯210电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芯210上的两个所述电连接端子211通过所述隔离板组件1上的所述电连接件120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片分别连接所述多个电芯210中相邻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用于使相邻的电芯21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电连接片用于串联所述多个电芯210;本申请所述隔离板组件1的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通过调整自身位置以与所述多个电芯210配合,包容吸纳所述电芯210的所述电连接端子211的位置偏差,使所述电连接件120上的焊接孔121可以与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位置匹配,避免出现高难度焊接的情况,从而来保证电连接件120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焊接的效果,使组成的所述电池模组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3,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3,包括:用电设备本体300;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2,电池模组2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本体300供电。
用电设备3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照相机、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中的一种。在本申请图13的实施例中用电设备3以电动汽车为例进行示意,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3及电池模组2的限制。
可选地,请参照图13,所述用电设备3为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池模组2用于为所述电动汽车供电;本申请所述电池模组2具有在第一方向(F)、第二方向(S)以及第三方向(T)均可活动的所述电连接件120,可以容纳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电池模组2的电芯210出现位置偏差,使所述电连接件120的焊接孔121与所述电芯210的电连接端子211对中,避免出现高难度焊接的情况,也使所述电连接件120与所述电芯210电连接端子211的焊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当所述电池模组2作为电动汽车的电源时,所述电池模组2的高稳定性可以在所述电动汽车出现碰撞、摩擦时,依然保证供电稳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隔离板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板;以及
多个电连接件,所述多个电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且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活动连接所述隔离板,所述多个电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多个电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板具有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交,每个所述电连接件可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隔离板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1的范围为0.3mm≤d1≤1.5mm;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二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2的范围为0.5mm≤d2≤1.5mm;每个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三方向上的活动距离d3的范围为0.3mm≤d3≤1.5mm;
其中,所述隔离板包括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隔离板分部及第二隔离板分部,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及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部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隔离板上;所述第一隔离板分部及第二隔离板分部均包括本体部、多个支撑部及多个限位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限位部沿第一方向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于所述本体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相邻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子限位部、第二子限位部及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包括第一配合部,支撑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配合部及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电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第三配合槽及第四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部与第三配合槽配合,所述第四配合部与第四配合槽配合,共同用于限制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三方向上的活动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限位部配合,以将所述电连接件可活动连接于所述隔离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第二子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活动距离;
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配合,用于限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所述电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均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第三子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第一子限位部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限位空间,所述电连接件插入所述限位空间并夹设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三子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的宽度的1/3至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沿第三方向的重叠宽度为所述电连接件沿第三方向的宽度的1/3至1/2。
7.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组,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电芯,所述电芯设有电连接端子;以及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隔离板组件;
其中,所述多个电连接件与所述多个电芯电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上的两个所述电连接端子通过所述隔离板组件上的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CN202211200656.9A 2022-09-29 2022-09-29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5377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656.9A CN115377614B (zh) 2022-09-29 2022-09-29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656.9A CN115377614B (zh) 2022-09-29 2022-09-29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614A CN115377614A (zh) 2022-11-22
CN115377614B true CN115377614B (zh) 2023-09-08

Family

ID=8407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0656.9A Active CN115377614B (zh) 2022-09-29 2022-09-29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7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5491B (zh) * 2023-08-29 2023-12-22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16562U (zh) * 2017-08-08 2018-03-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8336330U (zh) * 2018-06-22 2019-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8385478U (zh) * 2018-05-17 2019-01-15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767865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1048713A (zh) * 2019-12-18 2020-04-21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线束隔离板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CN111725449A (zh) * 2019-08-08 2020-09-2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14706169U (zh) * 2021-03-15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
CN216120662U (zh) * 2021-10-09 2022-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2068295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设计方法
WO2022088392A1 (zh) * 2020-10-26 2022-05-0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夹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2143131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116562U (zh) * 2017-08-08 2018-03-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8385478U (zh) * 2018-05-17 2019-01-15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8336330U (zh) * 2018-06-22 2019-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0767865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1725449A (zh) * 2019-08-08 2020-09-2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048713A (zh) * 2019-12-18 2020-04-21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线束隔离板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WO2022068295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设计方法
WO2022088392A1 (zh) * 2020-10-26 2022-05-05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夹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WO2022143131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706169U (zh) * 2021-03-15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供电装置
CN216120662U (zh) * 2021-10-09 2022-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隔离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614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9637C (zh) 电连接器
US10854860B2 (en) Inter-battery connection device and inter-battery connection device assembly
CN100576657C (zh)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CN200941443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5377614B (zh)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1868594U (zh) 电连接器
US20150263394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TW400662B (en) The method of holding pins in an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the structure thereof
CN102751454A (zh) 电池包
CN2862382Y (zh) 电连接器
CN202651510U (zh) 电连接器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5074963A (zh) 电源装置
AU715078B2 (en) Insert moulded battery contacts and method
CN110896181A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3278323U (zh) 电池组
KR101047790B1 (ko) 전기 접속 플러그
CN107819220B (zh) 卡连接器
US20070066129A1 (en) Conductive contac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3390842A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2809967Y (zh) 电连接器
US6375518B2 (en) Connecting method of connectors
CN115149307A (zh) 线缆组件
CN102044773A (zh)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1738746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699531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