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7062B - 一种血管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7062B
CN115337062B CN202211264669.2A CN202211264669A CN115337062B CN 115337062 B CN115337062 B CN 115337062B CN 202211264669 A CN202211264669 A CN 202211264669A CN 115337062 B CN115337062 B CN 115337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uture
eccentric
main sheath
connec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46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7062A (zh
Inventor
王艳红
吴儒全
李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we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46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7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61B17/0625Needle manipulators the needle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interact with the manipulator, e.g. being ridged to snap fit in a hole of the manipul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6052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in which a suture is extending inside a hollow tubular needle, e.g. over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6057Double-armed sutures, i.e. sutures having a needle attached to each e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缝合器,包括:主体组件,其远端连接有主鞘管,主体组件上活动设置有操作手柄部;插针脚座,其活动设置在主鞘管内,并通过操作手柄部的驱动而凸出于主鞘管的两侧或收容于主鞘管内;插针脚座用于连接缝线的远端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缝线的近端收容于主鞘管内;通过第一插针与第一手柄部相连接、第二插针与第二手柄部相连接;第一插针通过第一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与第一连接端进行连接;第二插针通过第二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与第二连接端进行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头(线)套连接容易失败、无法通过一把血管缝合器进行大口径创口进行缝合、且操作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介入性经皮穿刺的一种血管缝合器。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是近年来治疗如血管瘤、血管狭窄、急性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凭借其创伤小、效率高、治疗精准且安全的优势,已成为继外科和内科治疗外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介入手术离不开血管穿刺,其中经股动脉穿刺不但是冠脉介入的经典路径,还占据了外周介入手术中90%的穿刺途径。而股动脉穿刺后的止血一直是件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传统的止血方法是手压止血,需要用手压迫穿刺点长达25分钟,且止血后患者还需长时间卧床。不但对医护人员来说费时费力,对一些无法长期平躺制动的患者来说也会造成不便。因此,为了满足这部分临床需求,血管闭合装置(VCD)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VCD是借由促凝、缝线或是钉夹类装置闭合穿刺点止血,目前国内临床在用的VCD基本都是由国外厂家生产,主要能分为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两大类。
现有的血管缝合器对于股总动脉穿刺部位,鞘管尺寸大于8F时,至少需要2把缝合器进行缝合,并采用预先埋置的缝合技术。现有的血管缝合器对于动脉闭合获批的使用范围是5-21 F大小的穿刺口,静脉闭合时可以用于5-24 F的穿刺口。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在进行更高难度的介入手术时会用到更大型的设备,许多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血管内动脉瘤修补术(EVAR)、经皮心室辅助装置(VAD)植入术和球囊主动脉瓣膜成形术(BAV)的设备都需要在10-25F穿刺之间使用,因此临床对于大口径闭合的VCD的需求在日渐上升。尽管VCD现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的使用,且产品类型也较多样化,只能用于比较小的创口进行缝合,而对于大口径创口进行缝合时,需要采用多把血管缝合器进行操作,同时对多血管缝合器进行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缝合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一把血管缝合器进行大口径创口进行缝合、且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管缝合器,其中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的远端连接有主鞘管,主体组件上活动设置有操作手柄部;
插针脚座,插针脚座活动设置在主鞘管内,并通过操作手柄部的驱动而凸出于主鞘管的两侧或收容于主鞘管内;插针脚座用于连接缝线的远端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缝线的近端收容于主鞘管内;
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均活动设置在主体组件的近端上;
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均活动设置在主鞘管内和主体组件内,第一插针与第一手柄部相连接,第二插针与第二手柄部相连接;
当插针脚座凸出于主鞘管的两侧时,第一插针通过第一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与第一连接端进行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插针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
第二插针通过第二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与第二连接端进行连接,以使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插针的回位而穿出血管。
可选地,插针脚座上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分别位于插针脚座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缝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分别连接有缝合卡接件,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用于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上的缝合卡接件、第二连接端上的缝合卡接件;
第一插针的远端和第二插针的远端分别设置有缝合卡接件相配的卡接头,缝合卡接件的开口通过卡接头的挤压而弹性变形张开,以使卡接头插入缝合卡接件的内部。
可选地,缝合卡接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连接缝线;
多个弹性凸台,多个弹性凸台位于背离缝线的一侧连接连接座,并沿连接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卡接头包括:挤压凸台,挤压凸台位于第一插针的远端;
环槽,环槽设置在挤压凸台的一侧;
卡接头与连接座相连接时,挤压凸台位于连接座内,弹性凸台的前端卡嵌于环槽内。
可选地,主鞘管内设置有收线鞘管,收线鞘管的远端延伸至插针脚座背离主体组件的一侧;
缝线穿设在主鞘管内并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从收线鞘管的远端穿出,以分别通过缝合卡接件连接到插针脚座的两端。
可选地,操作手柄部包括:旋转把手,旋转把手铰接在主体组件上,
旋转杆,旋转杆固定连接在旋转把手上,并沿径向穿设在主体组件内;
偏心转动部,偏心转动部固定连接在旋转杆上;
插针脚座通过牵引条连接偏心转动部,通过偏心转动部的旋转而驱动牵引条以拉动插针脚座。
可选地,主鞘管内还设置有插销条,插销条连接在偏心转动部上,插销条与牵引条分别位于旋转杆的两侧;
插针脚座上设置有与插销条相配的插口,插针脚座通过牵引条的拉动而凸出于主鞘管的两侧时,插销条通过偏心转动部的驱动而插入插口。
可选地,偏心转动部包括第一偏心盘和第二偏心盘,第一偏心盘和第二偏心盘分别固定在旋转杆上;
第一偏心盘和第二偏心盘上分别带有偏心柱,两个偏心柱分别位于旋转杆的轴线的相对立两侧;
第一偏心盘上的偏心柱上连接有第一平移滑块,第一平移滑块的远端连接牵引条,第一平移滑块在第一偏心盘的驱动下平移滑动;
第二偏心盘上的偏心柱上连接有第二平移滑块,第二平移滑块的远端连接插销条,第二平移滑块在第二偏心盘的驱动下平移滑动。
可选地,旋转把手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主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旋转把手绕旋转杆中心进行旋转时,第一限位凸台抵靠第一限位台阶,以限定旋转把手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缝线的远端分开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近端缠绕形成缝线,缝线的近端延伸至主体组件内,并收容于主体组件内的线盒中;
缝线位于线盒中往复折叠设置;线盒的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压板,弹性压板通过偏心转动部的转动而变形,以固定或松开位于线盒的出口处的缝线。
可选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线盒位于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开窗,开窗延伸至线盒内。
可选地,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滑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凸台,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通过第二限位凸台连接第二限位凹槽,以限定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在壳体内的移动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当缝合器的远端插入到人体组织的创口中,使插针脚座进入到内部,再通过外部的操作手柄部对插针脚座进行驱动,使插针脚座在主鞘管内进行转动后其两端凸出于主鞘管的两侧,这样插针脚座的两端可以使插针脚座的两端抵靠在创口的两侧内壁上,再使位于人体组织外的第一插针通过第一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插穿创口左侧组织中且到达插针脚座的左端,而插针脚座的左端设置有缝线第一连接端,插穿人体组织后的第一插针的远端与缝线的第一连接端进行连接,再使第一手柄回位而带动第一插针回位,以使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插针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从而使缝线的第一连接端从创口的左侧由内而被拉出到外侧。再将主体组件往右移动后使主鞘管靠近创口的右边缘,按压第二手柄部,使位于人体组织外的第二插针通过第二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的侧壁,并插穿创口右侧组织中且到达插针脚座的右端,而插针脚座的右端设置有缝线的第二连接端,插穿人体组织后的第二插针的远端与缝线的第二连接端进行连接,再使第二手柄回位而带动第二插针回位,以使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插针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从而使缝线的第二连接端从创口的右侧由内而被拉出到外侧,再驱动操作手柄部使插针脚座回位而收缩到主鞘管内,可以方便主鞘管从创口处移出,而将缝线留在创口内,位于创口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在创口外部进行打结,从而将创口进行缝合。而且本申请的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可以分别进行控制,也可以实现小口径的创口的缝合,本申请提供的缝合器,通过一把器械就可以实现对人体组织上的大口径创口的穿刺缝合,大大减小了医生在大口径缝合时的操作难度,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在血管内展开插针脚座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在血管内进行缝合大创口的左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在血管内进行缝合大创口的右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在血管内进行缝合小创口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插针脚座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插针与缝线未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第一插针与缝线的第一连接端进行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缝合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4个弹性凸台的结构示意图,b为2个弹性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主体组件上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第一种结构的操作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c为展开插针脚座时的操作手柄部的位置,d为收拢插针脚座时的操作手柄部的位置;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内部结构与旋转把手进行爆炸后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主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B部放大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内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内部的硅胶隔片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内部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偏心转动部的另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壳体的偏心转动部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另一种结构的操作手柄部的状态示意图,其中e为收拢插针脚座时的操作手柄部的位置,f为展开插针脚座时的操作手柄部的位置。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血管;100、主体组件;101、壳体;102、安装空腔;103、第二限位凸台;110、操作手柄部;111、旋转把手;112、旋转杆;113、偏心转动部;1131、第一偏心盘;1132、第二偏心盘;1133、偏心柱;1134、第一平移滑块;1135、第二平移滑块;1136、隔板;1137、分隔通道;开口槽1138;114、牵引条;115、插销条;120、第一插针;121、卡接头;122、挤压凸台;123、环槽;130、第二插针;140、第一手柄部;141、第二限位凹槽;150、第二手柄部;160、转盘;161、限位开口;162、限位内凸台;170、线盒;171、弹性压板;172、开窗;180、第一限位台阶;181、第一限位凸台;200、主鞘管;210、收线鞘管;220、分线口;230、硅胶隔片;231、定位孔;240、止血软管;300、插针脚座;310、第一连接腔;320、第二连接腔;330、导线槽;340、插口;400、缝线;410、第一连接端;420、第二连接端;430、缝合卡接件;431、连接座;432、弹性凸台;433、卡台;500、远端鞘管;510、钢丝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缝合器,其中包括:主体组件100,主鞘管200,插针脚座300,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第一插针120以及第二插针130。由于本缝合器是对人体组织进行缝合操作,因此以朝向人体组织的一侧为远端,以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主体组件100可以作为操作手柄,用于在缝合操作时被操作者握持,如图11、图15所示,在主体组件100的远端连接主鞘管200,主体组件100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空腔102,并与主鞘管200相连通,如图1所示,在主体组件100上活动设置有操作手柄部110。主鞘管200的近端连通主体组件100、远端设置为弧形,且主鞘管200的远端的侧壁上贯穿有槽,如图2所示,插针脚座300活动设置在主鞘管200内的槽中,插针脚座300与操作手柄部110在主鞘管200和主体组件100的内部进行连接,并通过操作手柄部110的驱动而凸出于主鞘管200的两侧或收容于主鞘管200内。插针脚座300用于连接缝线400,缝线400的远端上分叉形成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缝线400的近端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根线,并收容于主鞘管200内;这样缝线400从主体组件100内延伸至主鞘管200的远端,并在末端分成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均可分离设置在插针脚座300的两端上。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均活动设置在主体组件100的近端上,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分别可以进行向下按压和向上回位操作;如图3-图6所示,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均可独立活动设置在主鞘管200内和主体组件100内,第一插针120与第一手柄部140相连接,第二插针130与第二手柄部150相连接,在主鞘管200的侧壁上相对立设置有两个孔,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分别设置在两个孔中,如图4、图6、图7所示,第一插针120通过第一手柄部140的推动而从孔中被推出,通过第一手柄部140的拉出而被拉回到孔内。如图5、图6、图7所示,同理,第二插针130也可以被第二手柄部150推出和拉回。当插针脚座300凸出于主鞘管200的两侧时,第一插针120通过第一手柄部140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200的侧壁,并与第一连接端410进行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端410通过第一插针120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第二插针130通过第二手柄部150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200的侧壁,并与第二连接端420进行连接,以使第二连接端420通过第二插针130的回位而穿出血管1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图6所示,当缝合器的远端插入到人体组织(血管10)的创口中,使插针脚座300进入到内部,再通过外部的操作手柄部110对插针脚座300进行驱动,使插针脚座300在主鞘管200内进行转动后其两端凸出于主鞘管200的两侧,这样插针脚座300的两端可以使插针脚座300的两端抵靠在创口的两侧内壁上,再使位于人体组织外的第一插针120通过第一手柄部140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200的侧壁,并插穿创口左侧组织中且到达插针脚座300的左端,而插针脚座300的左端设置有缝线400第一连接端410,插穿人体组织后的第一插针120的远端与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进行连接,再使第一手柄回位而带动第一插针120回位,以使第一连接端410通过第一插针120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从而使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从创口的左侧由内而被拉出到外侧。再将主体组件100往右移动后使主鞘管200靠近创口的右边缘,按压第二手柄部150,使位于人体组织外的第二插针130通过第二手柄部150的驱动而移动出主鞘管200的侧壁,并插穿创口右侧组织中且到达插针脚座300的右端,而插针脚座300的右端设置有缝线400的第二连接端420,插穿人体组织后的第二插针130的远端与缝线400的第二连接端420进行连接,再使第二手柄回位而带动第二插针130回位,以使第二连接端420通过第二插针130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从而使缝线400的第二连接端420从创口的右侧由内而被拉出到外侧,再驱动操作手柄部110使插针脚座300回位而收缩到主鞘管200内,可以方便主鞘管200从创口处移出,而将缝线400留在创口内,位于创口的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在创口外部进行打结,从而将创口进行缝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血管缝合器的效果至少为:分别通过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对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分别进行控制,每支插针单独推进和后退工作,两支插针互不干扰;不仅可以实现小口径的创口的缝合,而且在对大口径的创口进行缝合时,通过一把器械的移动就可以实现对人体组织上的大口径创口的穿刺缝合,大大减小了医生在大口径缝合时的操作难度,实际手术中易于使用,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医生在大口径创口进行缝合时的操作要求。
如图2-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针脚座300可转动设置在鞘管的远端的侧壁上的槽中,通过操作手柄部110的操作而进行旋转,旋转出槽时,使插针脚座300的两端从左右两侧凸出于槽,当旋转入槽时,使插针脚座300容置于槽内,插针脚座300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腔310和第二连接腔320。缝线400穿过主鞘管200并从主鞘管200的末端延伸出后分成两根,形成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上分别连接有缝合卡接件430,第一连接腔310和第二连接腔320用于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410上的缝合卡接件430、第二连接端420上的缝合卡接件430。从而当插针脚座300旋转时,带动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转入到主鞘管200内,从而可以将缝线400顺利从创口带入到皮肤组织内部,进入血管10内部后再控制插针脚座300旋转,使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可以展开,并位于左右两端。如图7、图8所示,第一插针120的远端和第二插针130的远端分别设置有缝合卡接件430相配的卡接头121,当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插入到组织内部后,使卡接头121进入到组织内部,并连接缝合卡接件430。缝合卡接件430的开口通过卡接头121的挤压而弹性变形张开,以使卡接头121插入缝合卡接件430的内部,从而实现卡接头121与缝合卡接件430的对接,使第一插针120连接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第二插针130可以连接缝线400的第二连接端420。
如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缝合卡接件430具体包括:连接座431,以及多个弹性凸台432。连接座431为圆形座,连接座431的底部连接缝线400的远端。多个弹性凸台432位于背离缝线400的一侧连接到连接座431,并沿连接座431的周向间隔分布。弹性凸台432环绕形成开口,可以是十字型开口、三角形开口等(其中图10中的a图为4个弹性凸台的结构示意图;b图为2个弹性凸台的结构示意图)。这样弹性凸台432从开口处受到挤压后可以向外弹性变形。如图8、图9所示,卡接头121包括:挤压凸台122,以及环槽123。挤压凸台122位于第一插针120的远端,环槽123设置在挤压凸台122的一侧。卡接头121的直径大于弹性凸台432所围成的开口的直径,卡接头121挤压弹性凸台432,从而使卡接头121进入到开口内,而弹性凸台432的前端内壁上开设有卡台433,卡接头121与连接座431相连接时,挤压凸台122挤入到连接座431内后,弹性凸台432由于弹性变形而恢复,使弹性凸台432的前端的卡台433卡嵌于环槽123内,从而实现第一插针120与缝合卡接件430更加牢固的连接,当第一插针120拉出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的过程中,使第一插针120与缝线400脱落。同理也可以实现第二插针130与缝线400的第二连接端420的稳定连接,从而避免第一插针或第二插针的针头(线)套连接容易失败问题。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中的主鞘管200内设置有收线鞘管210,收线鞘管210的远端延伸至插针脚座300背离主体组件100的一侧,从而使收线鞘管210的远端比插针脚座300到主体组件100的距离更远,缝线400穿设在主鞘管200内并使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从收线鞘管210的远端穿出,以分别通过缝合卡接件430连接到插针脚座300的两端。从而使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均可以远离插针底座,当插针脚座300进行转动时,使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可以相互远离,从而可以避免在缝合过程中缠绕。插针脚座300的第一连接腔310和第二连接腔320内均设置有导线槽330,以安置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第二连接端420)并保证在第一插针120(第二插针130)连线时成环形不缠绕。如图3、图4所示,在主鞘管200的远端设置有分线口220,分线口220位于牵引条114的下方,分线口220是为了方便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从收线鞘管210拉出并分离;可将缝线400从插针脚座300的下方较远距离拉出,避免缝线400从插针脚座300近端和正方拉出分离而导致缠绕混乱。
如图11、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01,壳体101内设置安装空腔102,如图12所示,操作手柄部110具体包括:旋转把手111,旋转杆112,以及偏心转动部113。旋转把手111铰接在主体组件100的壳体101上,并位于壳体101的外侧,旋转杆112固定连接在旋转把手111上,并沿径向穿设在主体组件100内,旋转把手111绕旋转杆112的轴心进行旋转,同时带动旋转杆112在壳体101上转动。偏心转动部11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其中第一种结构中,偏心转动部113只采用一个偏心轮,具体结构中偏心轮固定连接在旋转杆112上,从而通过旋转把手111的旋转而带动偏心转动部113进行旋转。插针脚座300通过牵引条114连接偏心转动部113,通过偏心转动部113的旋转而驱动牵引条114以拉动插针脚座300。牵引条114的一端连接在偏心转动部113(偏心轮)的偏心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插针脚座300上。从而通过偏心转动部113的转动而拉动牵引条114可以朝向远端和近端移动,如图12中的c图所示,当牵引条114朝向近端移动时,使插针脚座300在主销管上展开,如图12中的d图所示,当牵引条114朝向远端移动时,使插针脚座300收缩到主销管内。偏心转动部113只采用一个偏心轮时,可以将偏心轮设置在壳体内的一侧位置,从而使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可以从壳体中间穿过。
如图7、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鞘管200内还设置有插销条115,插销条115连接在偏心转动部113上,插销条115与牵引条114分别位于旋转杆112的两侧,具体结构中在偏心转动部113(偏心轮)上相对立的两个偏心端,当偏心转动部113进行转动时,使插销条115和牵引条114朝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运动。插针脚座300上设置有与插销条115相配的插口340,通过偏心转动部113的转动,使插针脚座300具有展开状态(插针脚座300凸出于主鞘管200进行展开)和收缩状态(插针脚座300收缩在主鞘管200内),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插针脚座300通过牵引条114向上拉动而凸出于主鞘管200的两侧,而插销条115通过偏心转动部113的驱动而朝向下方移动,从而使插销条115的远端插入插口340中。这样通过插销条115将展开状态下的插针脚座300进行限位,使插针脚座300在展开状态下固定,不易进行转动,从而当左右方向的第一插针120或第二插针130插入组织内与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进行连接时,即使是插针脚座300的一端进行受力,也能使插针脚座300保持稳定展开,避免由于一端受力而导致插针脚座300的位置移动。当插针脚座300要进行收缩到主鞘管200内时,通过操作手柄部110反方转动,从而带动偏心转动部113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插销条115向上移动,并移出插口340从而解除对插针脚座300的限位;同时牵引条11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插针脚座300转动后回位,收缩到主鞘管200内,方便主鞘管200从血管10创口中移出。
易于想到,也可以将牵引条114和插销条115的位置调换,使旋转把手111朝向壳体进行转动并贴合壳体时,使插针脚座300收容在主鞘管内;使旋转把手111远离壳体进行转动,其外端远离壳体时,使插针脚座300在主鞘管上进行展开。
如图19、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偏心转动部113还可以采用第二种结构,第二种结构具体为:偏心转动部113包括第一偏心盘1131和第二偏心盘1132,第一偏心盘1131和第二偏心盘1132分别固定在旋转杆112的轴向两端,且转动设置在壳体101内,该结构中的旋转杆112的中间部分是断开形式,从而可以使插针从中间间隙穿过,旋转杆11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旋转把手111的两端,同样可以通过旋转把手111的驱动而进行旋转;即采用中间断开形式的旋转杆112在轴向两端形成旋转凸台,旋转杆112通过两端的旋转凸台连接到壳体101上。第一偏心盘1131和第二偏心盘1132上分别带有偏心柱1133,两个偏心柱1133位于旋转杆112的轴线的相对立的两侧,第一偏心盘1131上的偏心柱1133上连接有第一平移滑块1134,第一平移滑块1134的远端连接牵引条114。从而旋转杆112转动而带动第一偏心盘1131转动,通过第一偏心盘1131上的偏心柱1133的转动,带动第一平移滑块1134沿近端远端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牵引条114的拉动。为使第一平移滑块1134能平稳的实现直线滑动,可以在壳体101内设置对第一平移滑块1134相配的滑槽,对第一平移滑块1134的移动进行导向,而且在第一平移滑块1134上开设开口槽1138,开口槽1138沿垂直于旋转杆112的轴向进行延伸,偏心柱1133嵌于开口槽内,从而使偏心柱1133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在开口槽1138内滑动,开口槽1138与偏心柱1133相配合的方式,为偏心柱1133的旋转提供了空间,从而使偏心柱113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平移滑块1134在滑槽内进行稳定平移滑动,使牵引条114可以沿远端近端方向进行拉动。如图22所示,第二平移滑块1135也采用与第一平移滑块1134相类似的结构,第二平移滑块1135的滑移方向与第一平移滑块1134相反,第二平移滑块1135的一端与第二偏心盘1132上的偏心柱1133进行配合,实现第二平移滑块1135的平移滑动,如图22中e图所示,另一端连接插销条115,从而带动插销条115在插针脚座300展开时插入到插口340中;如图22中f图所示,在插针脚座300要进行收拢时,离开插口340而解除对插针脚座300的限位。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牵引条114和插销条115分别通过较大的螺接件分别与第一平移滑块1134和第二平移滑块1135进行固定连接,使牵引条114和插销条115的连接更牢固。
如图19、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在壳体101内的部分缠绕混乱,在第一平移滑块1134的侧面上设置不同位置的隔板1136,各隔板1136之间间隔形成分隔通道1137,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穿设在不同的分隔通道1137中,从而使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在壳体101内的部分位于不同的分隔通道1137内,并被隔板1136所隔开,而第一平移滑块1134在壳体101内是平移滑移的,因此,隔板1136也跟随平移,不会对第一插针120和第二插针130产生影响。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组件1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阶180,旋转把手1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181,旋转把手111绕旋转杆112中心进行旋转时,第一限位凸台181抵靠第一限位台阶180,以限定旋转把手111的旋转角度。通过第一限位凸台181和第一限位台阶180的设置可以对旋转把手111的翻转角度进行定位和逆向翻转进行限制。当旋转把手111朝向前翻转,其外观方向和外壳前盖在同样的直线方向,旋转把手111的外形呈弧形、且外观弧度与壳体101的弧形外壁相吻合。旋转把手111进行翻转和壳体101之间的夹角达到135度时,第一限位凸台181与第一限位台阶180对旋转把手111的转动行程进行限制。
如图12、图13所示,另外,在壳体101的内部也设置有限位结构,在旋转杆112上固定有转盘160,转盘160上开设有限位开口161,而壳体101的安装空腔102内固定设置有限位内凸台162,通过限位内凸台162在限位开口161内旋转,在行程位置进行限位,当翻盖手柄翻转并达到一定角度时,限位开口161的边缘和限位内凸台162吻合挤压,限位内凸台162对旋转把手111的继续翻转进行限制,此时旋转把手111处于停车状态;当旋转把手111继续翻转并达到一定角度时,再通过相对立位置设置的相似的结构进行吻合挤压,从而对旋转把手111逆向翻转进行限制。上述结构可以限制旋转把手111过度翻转,保护操作把手部被外力压坏。
如图2、图8、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缝线400的第一连接端410和第二连接端420的近端缠绕形成缝线400,缝线400的近端通过收线鞘管210后进入到主鞘管200,并从主鞘管200中延伸至主体组件100内,并收容于主体组件100内的线盒170中;线盒170设置在壳体101的安装空腔102中,将缝线400收容在线盒170中,方便缝线400收纳与整理,且便于顺利出线。缝线400位于线盒170中多次折叠设置,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线盒170容积内,收纳更长的缝线400,使缝线400满足大创口的缝合需求,方便使用。如图15、图16所示,线盒170的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压板171,弹性压板171通过偏心转动部113的转动而变形,以固定或松开位于线盒170的出口处的缝线400。具体结构中线盒170底板上带有缺口,弹性压板171位于缺口的下侧,当旋转把手111并带动偏心转动部113(凸轮)转动,偏心转动部113的其中一偏心端转动后抵靠弹性压板171,以使弹性压板171受力变形后可顶压锁紧/松开位于缺口内的延伸出的缝线400。因此,可实现缝线400在主体组件100内被往复折叠放置,并被锁紧固定和松开。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盒170位于壳体101内,壳体101上开设有开窗172,开窗172延伸至线盒170内。通过开窗172可以看见线盒170内的缝线400状态。缝线400未被连接前,操作者可以从开窗172观察到缝线400(多段缝线400);当第一插针120(第二插针130)在血管10内成功连接上缝线400后,慢慢拉出主鞘管200或者完全拉出主鞘管200时,可从开窗172观察到缝线400被拉动或者拉动后消失。这样可从体外直接观察到缝线400在血管10内是否被成功连接,极大提高了血管10缝合成功率。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滑动设置在壳体101内,壳体10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凸台103,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141,通过第二限位凸台103连接第二限位凹槽141,以限定第一手柄部140和第二手柄部150在壳体101内的移动位置。通过第二限位凸台103和第二限位凹槽141,从而可以对第一手柄部140(第二手臂部)的行程进行限位。不会使第一手柄部140过多推动第一插针120,从而避免使第一插针120受到过大挤压而损坏,因此本结构可以实现行程保护功能。
如图18所示,主鞘管200采用不锈钢鞘管,不锈钢鞘管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1的后盖上,在主鞘管200的近端内部设置有硅胶隔片230,硅胶隔片230中间带有小孔用于连接止血软管240,止血软管240从壳体101的内部延伸出壳体101外;当主鞘管200内有血液流动时,血液会从硅胶隔片230、止血软管240流出,这时可以从止血软管240观察到血液喷出,操作者可以实现从体外观察主鞘管200内是否有血液流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1的远端设置后盖,后盖上带有多个引导槽,硅胶隔片230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231,位于壳体101中的第一插针120、第二插针130、牵引条114和插销条115分别通过外壳后盖上的引导槽后,穿过硅胶隔片230上的定位孔231,依次插入主鞘管200;止血软管240通过硅胶隔片230上的定位孔231后,插入主鞘管200。通过硅胶隔片230上的多个定位孔231将延伸至主鞘管200内的各部件进行隔开,从而实现各种插针、牵引条114、插销条115等部件在壳体101和主鞘管200内的定向滑动,延伸的各部件不易缠绕与打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销管20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刻度可以是指示深入血管的深度,从而利于操作者了解主销管200进入血管的深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主销管200的远端还连接有远端鞘管500,远端销管500靠近主鞘管2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插装引导钢丝的钢丝入口510,便于通过引导钢丝进行引导,指引缝合器向需要缝合血管10的位置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血管缝合器,通过按压第一手柄部(第二手柄部),带动连接牵引部把缝线和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向下推送,同时推开插针脚座,使插针脚座在血管内部与血管壁贴合,并使缝合卡接件从主鞘管中露出,从而在缝合的过程中对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可以分别进行控制,使第一插针(第二插针)进入缝合卡接件连上缝线,回抽第一手柄部(第二手柄部)而拉出拉紧缝线,完成初步缝合,回拨旋转把手而收拢插针脚座,从创口中退出缝合器械,抽拉出缝线并推下缝线预制结,手工打结即完成缝合。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于大口径穿刺口缝合,使用简单,安全性好,也可以实现小口径的创口的缝合,本申请提供的缝合器,通过一把器械就可以实现对人体组织上的大口径创口的穿刺缝合,大大减小了医生在大口径缝合时的操作难度,操作方便,实用性高。第一插针与第二插针分别与缝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进行稳定连接,采用卡接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缝线和插针在连接处的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远端连接有主鞘管,所述主体组件上活动设置有操作手柄部;
插针脚座,所述插针脚座活动设置在所述主鞘管内,并通过所述操作手柄部的驱动而凸出于所述主鞘管的两侧或收容于所述主鞘管内;所述插针脚座用于连接缝线的远端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缝线的近端收容于所述主鞘管内;所述缝线的远端分开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近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近端缠绕,所述缝线的近端延伸至所述主体组件内,并收容于所述主体组件内的线盒中;
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均独立活动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近端上;
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均活动设置在所述主鞘管内和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一手柄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相连接;
当所述插针脚座凸出于所述主鞘管的两侧时,所述第一插针通过所述第一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所述主鞘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进行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插针的回位而穿出人体组织;
所述第二插针通过所述第二手柄部的驱动而移动出所述主鞘管的侧壁,并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进行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插针的回位而穿出血管;
所述第一手柄部对所述第一插针、所述第二手柄部对所述第二插针分别进行控制,每支插针单独推进和后退,两支插针互不干扰,通过一把器械的移动以对大口径的创口进行缝合;
所述操作手柄部包括: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铰接在所述主体组件上,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把手上,并沿径向穿设在所述主体组件内;
偏心转动部,所述偏心转动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杆上;
所述插针脚座通过牵引条连接所述偏心转动部,通过所述偏心转动部的旋转而驱动牵引条以拉动所述插针脚座;
所述主鞘管内还设置有插销条,所述插销条连接在所述偏心转动部上,所述插销条与所述牵引条分别位于所述旋转杆的两侧;
所述插针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条相配的插口,所述插针脚座通过所述牵引条的拉动而凸出于所述主鞘管的两侧时,所述插销条通过所述偏心转动部的驱动而插入所述插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脚座上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二连接腔分别位于所述插针脚座的延伸方向的两端;
所述缝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分别连接有缝合卡接件,所述第一连接腔和所述第二连接腔用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上的缝合卡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端上的缝合卡接件;
所述第一插针的远端和所述第二插针的远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缝合卡接件相配的卡接头,所述缝合卡接件的开口通过所述卡接头的挤压而弹性变形张开,以使所述卡接头插入所述缝合卡接件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卡接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连接所述缝线;
多个弹性凸台,多个所述弹性凸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缝线的一侧,并沿所述连接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所述卡接头包括:挤压凸台,所述挤压凸台位于所述第一插针的远端;
环槽,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挤压凸台的一侧;
所述卡接头与所述连接座相连接时,所述挤压凸台位于所述连接座内,所述弹性凸台的前端卡嵌于所述环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鞘管内设置有收线鞘管,所述收线鞘管的远端延伸至所述插针脚座背离所述主体组件的一侧;
所述缝线穿设在所述主鞘管内并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从所述收线鞘管的远端穿出,以分别通过所述缝合卡接件连接到所述插针脚座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转动部包括第一偏心盘和第二偏心盘,所述第一偏心盘和所述第二偏心盘分别固定在所述旋转杆上;
所述第一偏心盘和所述第二偏心盘上分别带有偏心柱,两个偏心柱分别位于所述旋转杆的轴线的相对立两侧;
所述第一偏心盘上的偏心柱上连接有第一平移滑块,所述第一平移滑块的远端连接所述牵引条,所述第一平移滑块在所述第一偏心盘的驱动下平移滑动;
所述第二偏心盘上的偏心柱上连接有第二平移滑块,所述第二平移滑块的远端连接所述插销条,所述第二平移滑块在所述第二偏心盘的驱动下平移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位于所述线盒中往复折叠设置;所述线盒的出口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压板,所述弹性压板通过所述偏心转动部的转动而变形,以固定或松开位于所述线盒的出口处的缝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线盒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窗,所述开窗延伸至所述线盒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上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凹槽,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凹槽,以限定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在所述壳体内的移动位置。
CN202211264669.2A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血管缝合器 Active CN115337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4669.2A CN115337062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血管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4669.2A CN115337062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血管缝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7062A CN115337062A (zh) 2022-11-15
CN115337062B true CN115337062B (zh) 2023-01-24

Family

ID=8395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4669.2A Active CN115337062B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血管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7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4179B (zh) * 2023-09-05 2024-02-23 南京思脉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缝合用针脚调节机构及可用于卵圆孔未闭的缝合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10853A1 (en) * 2009-01-09 2013-11-21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a blood vessel
CN214181407U (zh) * 2020-09-10 2021-09-14 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控制鞘管调弯的手柄及介入器械
CN114948038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经导管微创血管自动吻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10853A1 (en) * 2009-01-09 2013-11-21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a blood vessel
CN214181407U (zh) * 2020-09-10 2021-09-14 杭州德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控制鞘管调弯的手柄及介入器械
CN114948038A (zh) * 2022-07-28 2022-08-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经导管微创血管自动吻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7062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9916B2 (ja) 心臓壁の開口を縫合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11051802B2 (en) Sutur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an anatomic structure
US613244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ve closure of an internal tissue membrane opening
US6077276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EP2593022B1 (en) Apparatus for closing an opening in thick, moving tissue
US75105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conduit to a hollow organ
CA2626015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le in a hollow organ
US7090686B2 (en)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11019640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le in a hollow organ
JPH08506973A (ja) 脈管穿刺部位縫合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1524864A (ja) 血管または他の生物体組織の開口を密封するための縫合装置
KR102448413B1 (ko) 혈관 천자를 밀봉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09523034A5 (zh)
CN113520542B (zh) 具有筋膜闭合功能的腹腔镜穿刺器
CN115337062B (zh) 一种血管缝合器
CN112515721A (zh) 双针缝合器
CN216221534U (zh) 具有筋膜闭合功能的腹腔镜穿刺针
CN216221533U (zh) 具有筋膜闭合功能的腹腔镜穿刺器
CN216221535U (zh) 缝线定位机构以及具有其的腹腔镜穿刺器
CN216221538U (zh) 穿刺钩线机构以及具有其的腹腔镜穿刺器
CN113520540A (zh) 穿刺钩线机构及其装配方法与具有其的腹腔镜穿刺器
TW201442684A (zh) 用於經皮縫線傳遞之系統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