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118A -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118A
CN115335118A CN202180025364.3A CN202180025364A CN115335118A CN 115335118 A CN115335118 A CN 115335118A CN 202180025364 A CN202180025364 A CN 202180025364A CN 115335118 A CN115335118 A CN 115335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adiation
tubular member
shaft
distal end
tu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5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原达
秦真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35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01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 A61N5/0603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body ca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42Gynaecological or obstetr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Photodynamic therapy, i.e. excitation of an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01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 A61N5/0603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body cavities
    • A61N2005/0611Vagin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omprising light transmitting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Pregnancy & Childbirth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效地治疗包含宫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的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向聚集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装置(10),其具有具备长条的管状部件(110)的管状器械(100)、和能够插入管状部件(110)的照射器械(20),照射器械(20)具有: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主体轴(21);配置于主体轴(21)的前端侧的圆盘部(30);从圆盘部(30)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24);配置于前端轴(24)而能够发出激发光的照射部(50)。

Description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宫颈癌的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宫颈癌患者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30岁的年轻女性患者数量在增加。现在的宫颈癌的治疗将从早期阶段(阶段I)开始全部摘除子宫作为标准治疗,但是对年轻患者来说,为了维持妊娠功能,需要能够保留子宫的局部治疗。另外,在进展阶段(阶段III以后),由于癌向周边组织扩散,难以通过手术切除,因此将放射线疗法和化学疗法组合而成的治疗作为标准治疗。但是,就5年生存率而言,在阶段III为50%、在阶段IV为20%,都较低,需要更有效的治疗。作为癌的局部治疗,已知有使用光反应物质的疗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其中,使用抗体-光敏物质(亲水性酞菁)的疗法通过对聚集于肿瘤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例如,近红外线),能够不破坏正常细胞等非靶细胞而特异性地破坏靶细胞,希望在减轻副作用的同时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8-011324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为了得到抗体-光敏物质的高治疗效果,需要对吸附于肿瘤的抗体-光敏物质准确地照射近红外线。但是,近红外线的到达深度浅,非侵袭地将光从体表传递至实性癌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抑制侵袭性并准确地向体内的肿瘤传递光的手段。在宫颈癌的情况下,癌在宫颈管的大范围扩散的情况多,需要针对大范围的癌以尽可能近的距离照射光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包含宫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有效地治疗的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治疗装置为向聚集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装置具有具备长条的管状部件的管状器械、和能够插入前述管状部件的照射器械,前述照射器械具有: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主体轴;配置于前述主体轴的前端侧的圆盘部;从前述圆盘部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配置于前述前端轴而能够发出前述激发光的照射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构成的治疗装置能够在将前端轴插入宫颈管并将管状部件插入阴道穹隆的附近的状态下,向聚集于包含宫颈部的大范围内的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因此,本治疗装置能够提高包含宫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的治疗效果。
前述前端轴可以向与该前端轴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照射前述激发光,前述圆盘部可以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前述激发光。由此,前端轴及圆盘部这两者能够向宫颈部的肿瘤细胞照射激发光,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管状部件可以具有能够向与该管状部件的轴心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及/或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前述激发光的第2照射部。由此,能够由设置于管状部件的第2照射部直接向光难以到达的阴道穹隆的肿瘤细胞照射激发光,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管状部件的前端部可以是能变形的。由此,能够使前端变形部沿阴道穹隆变形而配置在阴道穹隆的附近。因此,能够向光难以到达的阴道穹隆的附近有效地照射激发光,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前述治疗装置可以具有将前述照射器械固定于前述管状器械的固定部。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和管状部件作为一体来操作,因此操作性提高。另外,能够将照射器械维持在相对于管状部件的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将从照射器械照射出的激发光向管状部件适当地传播。因此,能够向抗体-光敏物质适当地照射从前端轴、圆盘部及管状部件照射的激发光。
前述固定部可以为配置于前述圆盘部、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由此,通过使球囊在管状部件的内部扩张,能够将照射器械相对于管状部件而言容易且准确地固定。
前述固定部可以为配置于前述管状部件、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由此,通过使球囊扩张,能够将照射器械相对于管状部件而言容易且准确地固定。
前述圆盘部的轴心可以相对于前述主体轴的轴心倾斜。由此,易于将圆盘部根据相对于阴道的子宫阴道部的倾斜来配置。因此,能够向抗体-光敏物质适当地照射从圆盘部照射的激发光。
前述治疗装置可以具有检测前述抗体-光敏物质所发出的荧光的检测部。由此,能够通过检测部所检测的荧光的变化来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治疗方法为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静脉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步骤;从前述静脉内施予起经过12~36小时后,将管状部件插入阴道内的步骤;将照射器械插入前述管状部件的步骤,前述照射器械具备能够配置于前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的圆盘部、从前述圆盘部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及能够发出前述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照射部;一边通过目视确认一边将前述前端轴插入宫颈管的步骤;使前述照射部发光而从前述圆盘部、前述前端轴及前述管状部件向周边组织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方法能够将前端轴从外宫颈口(日文原文:外子宮口)插入宫颈管,并且能够将管状部件插入至阴道穹隆或阴道穹隆的附近,因此通过从前端轴、圆盘部及管状部件发出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能够向聚集于包含宫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的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对包含宫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的治疗效果。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将前述照射器械的位置相对于前述管状部件固定的步骤。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和管状部件作为一体来操作,因此操作性提高。另外,能够将照射器械相对于管状部件而言维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向管状部件适当地传播从照射器械照射出的光。因此,能够向抗体-光敏物质适当地照射从前端轴、圆盘部及管状部件照射出的激发光。
前述治疗方法可以具有检测前述抗体-光敏物质所发出的荧光而确认该荧光的强度的步骤。由此,本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检测荧光来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
确认前述荧光的强度的步骤可以与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并行地进行。由此,本治疗方法能够一边通过检测荧光来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程度一边进行治疗,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确认前述荧光的强度的步骤可以在照射前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后进行。由此,本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检测荧光而正确地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的破坏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示出阴道及子宫的概略图,(A)示出从前面看患者的状态、(B)示出从左侧看患者的状态。
[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装置的斜视图。
[图4]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装置的前端部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前端轴的变形例的平面图,(A)示出第1变形例、(B)示出第2变形例。
[图6]为示出第3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7]为示出圆盘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A)示出第4变形例、(B)示出第5变形例、(C)示出第6变形例。
[图8]为示出圆盘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A)示出第7变形例、(B)示出第8变形例。
[图9]为示出圆盘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A)示出第9变形例、(B)示出第10变形例。
[图10]为示出照射部的变形例的平面图,(A)示出本实施方式、(B)示出第11变形例、(C)示出第12变形例。
[图11]为示出环状部件的变形例的平面图,(A)示出第13变形例、(B)示出第14变形例、(C)示出第15变形例。
[图12]为示出将实施方式的治疗装置的前端轴插入宫颈管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3]为示出从实施方式的治疗装置向肿瘤细胞照射近红外线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4]为示出治疗装置的第16变形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附图的尺寸存在经过夸张处理与实际的尺寸不同的情况。另外,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针对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记从而省略重复说明。本说明书中,将器械的插入生物体管腔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将进行操作的一侧称为“基端侧”。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治疗装置10为用于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治疗装置10及治疗方法也能够同时用于治疗宫颈癌及阴道癌。本治疗方法用于对聚集于靶细胞的细胞膜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作为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近红外线,从而破坏靶细胞的光免疫疗法。靶细胞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该治疗方法中,将使特异性地聚集于只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表面的特有的抗原的抗体、和与该抗体成对的光敏物质结合的抗体-光敏物质作为药剂使用。抗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帕尼单抗(panitumumab)、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uJ591、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拉帕替尼(lapatinib)、帕博西林(palbociclib)、奥拉帕尼(olaparib)。光敏物质为例如与约700nm波长的近红外线反应的物质(IR700)即亲水性酞菁,但不限定于此。IR700接收约660~740nm波长的近红外线后,保证水溶性的官能团的配体断裂,发生从水溶性向疏水性的构造变化。通过该构造变化而使膜蛋白质被拔出,在细胞膜上出现开孔,水进入细胞内,能够使肿瘤细胞破裂而破坏。此外,IR700接收近红外线并被激发,发出波长与激发波长不同的荧光。例如,IR700接收689nm波长的近红外线并被激发后,发出704nm波长的荧光。IR700通过光反应发出荧光,同时构造变化,当破坏肿瘤细胞而发挥作为药剂的作用后,就不再发出荧光。
图1示出的治疗装置10能够用1个设备治疗图2、12及13示出的宫颈部U、外宫颈口O、外宫颈口O周边的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以及比阴道V的阴道穹隆VF更靠阴道口侧的阴道穹隆VF附近部位为止的宫颈癌及阴道癌。治疗装置10能够对聚集于从宫颈部U至阴道V的大范围内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
子宫位于阴道V的深处,子宫上部与左右的输卵管相连,存在于子宫下部的外宫颈口O与阴道V相连。子宫大致分为子宫体部和宫颈部U,在宫颈部U设置有与外宫颈口O相连的宫颈管CC。阴道V具有以围绕外宫颈口O的方式扩展的阴道穹隆VF。阴道穹隆VF在位于阴道V的后部的后阴道穹隆RV比位于阴道V的前部的前阴道穹隆AV更深。
首先,针对本实施方式的治疗装置10进行说明。
如图1及3所示,治疗装置10具备:具备照射近红外线功能的照射器械20;具备管状部件110的管状器械100。
照射器械20具有具备前端部及基端部的主体轴21、照射光的长条的照射部50、收容照射部50的前端轴24、设置于主体轴21的前端部的圆盘部30、联接于照射器械20的基端部的第1操作部60。治疗装置10与光输出装置80连接来使用。
主体轴21为支承圆盘部30的管体。主体轴21收容长条的照射部50的一部分。主体轴21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圆管,可以弯曲,也可以不是圆管。主体轴21的基端部固定于第1操作部60。主体轴21的前端部固定于圆盘部30的基端部。在主体轴21的外周面附有沿轴心方向排列的刻度22。刻度22能够用于确认相对于主体轴21的管状器械100、阴道V等生物体的插入深度。
为了能够使施术者把持第1操作部60而将其推入至目标位置,主体轴21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是优选的。主体轴21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是以不锈钢、铝、钛合金、锡、镁合金等为代表的金属,以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碳酸酯、聚缩醛、聚酰亚胺等为代表的树脂等。主体轴21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0~400mm。
前端轴24为能够将照射部50收容于内部的管状的部件,能够向外部透射来自照射部50的光。前端轴24的一部分配置于圆盘部30的内部。前端轴24较之圆盘部30向前端侧延伸。前端轴24是为了从宫颈管CC的内部向宫颈部U照射光而从外宫颈口O向宫颈管CC插入的部位(参照图12)。前端轴24的基端部较之主体轴21及第1操作部60向基端侧延伸。在主体轴21及前端轴24的内侧连续形成能够配置照射部50的照射内腔25。照射内腔25在前端轴24的最前端闭合、在主体轴21的最基端打开。在主体轴21的基端侧配置有在照射内腔25容纳照射部50的插入口28。前端轴24优选具有使光扩散的功能。因此,前端轴24与后述圆盘部30一样,可以在构成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含有散射体、或在内表面、外表面形成许多凹凸,也可以为将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在形成了许多凹凸的面进行接合而成的多层构造。
前端轴24优选以易于通过相对于阴道V切斜的宫颈管CC的方式形成弯曲,也可以不弯曲而形成直线。前端轴24被形成刚直、实质上刚直、或柔软。前端轴24由能够透射收容于内部的照射部50发出的波长的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前端轴24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等为代表的树脂、玻璃等。更优选的是,前端轴24的材料具有弹性,为在被插入宫颈管CC后能够沿宫颈管CC弯曲变形的物性。由此,能够应对宫颈管CC的形状的个体差异,能够减轻对宫颈管CC的内表面的负担,并且更加提高与宫颈管CC的内表面的密合性。前端轴24的外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0.5~6mm。前端轴24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10~50mm。
前端轴2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图5(A)示出的第1变形例,前端轴24可以具有在轴心方向排列的凹凸构造24A。由此,施术者在将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时,通过目视确认凹凸构造24A,能够容易地把握前端轴24插入到宫颈管CC内的位置。另外,施术者在将凹凸构造24A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时,从把持第1操作部60的手受到的感觉的变化能够容易地把握前端轴24的插入到宫颈管CC内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通过目视容易确认的构造,前端轴24可以具有刻度线、刻痕等。另外,为了在施术者将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时由施术者的手受到的感觉发生变化,前端轴24可以具有沿轴心方向变化的物性。例如,前端轴24可以沿前端方向刚性减少,或者也可以交替地配置刚性高的部位和刚性低的部位。
另外,如图5(B)示出的第2变形例,前端轴24可以在前端部具备1个外径大的大径部24B。由此,施术者将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后,能够从把持第1操作部60的手受到的感觉的变化而容易地把握大径部24B超过内宫颈口(日文原文:内子宮口)I到达了子宫腔UC。例如,施术者能够在大径部24B超过内宫颈口I后,使第1操作部60后退,从而使大径部24B接触内宫颈口I。因此,在想要将前端轴24的前端部相对于内宫颈口I正确定位的情况下、在想要使前端轴24准确地通过内宫颈口I的情况下,具有大径部24B的前端轴24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大径部24B的位置不限定于前端轴24的最前端。
另外,如图6示出的第3变形例,前端轴24可以在前端部具有能柔软地变形的袋状的第1球囊24C。第1球囊24C通过导管(tube)24E与配置于第1操作部60的袋状的第2球囊24D连通。在第1球囊24C、第2球囊24D及导管24E被流体密封。由此,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进入宫颈管CC时,第1球囊24C被挤压而第1球囊24C的内部的流体向第2球囊24D移动,第2球囊24D大幅扩张。由此,施术者通过观察第2球囊24D,能够容易地把握具备第1球囊24C的前端轴24进入了宫颈管CC的情况。另外,第1球囊24C超过内宫颈口I时,第1球囊24C通过自身的恢复力扩张,第2球囊24D的内部的流体向第1球囊24C移动,第2球囊24D变小。由此,施术者通过观察第2球囊24D,能够容易地把握具备第1球囊24C的前端轴24超过内宫颈口I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施术者使配置于前端轴24的内部的照射部50发光的状态下,可以将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施术者不能看见从前端轴24的向宫颈管CC插入的部位的发光。因此,施术者通过目视能够容易地把握前端轴24插入到宫颈管CC内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前端轴24不设置凹凸构造24A、大径部24B,施术者也能够通过目视把将握前端轴24的何处插入到宫颈管CC内。
如图4、12及13所示,圆盘部30为配置于插入宫颈管CC的前端轴24的基端侧并插入阴道V内而能够对阴道V的大范围照射光的部件。圆盘部30配置于较之管状部件110的最前端靠基端侧的部位的内部。圆盘部30能够将从配置于通过圆盘部30的内部的照射内腔25的照射部50发出的光向外部透射。因此,圆盘部30由能够透射照射部50发出的波长的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
如图1、3~4所示,圆盘部30为固定于主体轴21的前端部的圆盘状的部件。圆盘部30可以相对于主体轴21沿主体轴21的轴心能移动。圆盘部30具备前端面31、基端面32、外侧面33、贯通孔34。前端面31及基端面32与主体轴21的轴心大致垂直。贯通孔34位于前端面31及基端面32的大致中心,在前端面31与基端面32之间贯通。在贯通孔34处,主体轴21从基端侧插入而固定、前端轴24从前端侧插入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主体轴21、前端轴24而固定圆盘部30的构造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圆盘部30可以与前端轴24形成一体。外侧面33能够与管状部件110的内周面接触。若施术者不施加力,则外侧面33不会相对于管状部件110的内周面滑动,通过施术者施加力可以以滑动的程度的摩擦来嵌合。或者,外侧面33可以具有能够相对于管状部件110的内周面自由滑动的程度的间距(clearance)。
圆盘部30的厚度(前端面31与基端面32之间的距离)大致恒定,但也可以根据部位而不同。例如,圆盘部30的厚度可以随着向径向的外侧而减少。由此,能够使从贯通孔34的内壁面向圆盘部30的材料内入射的光一边在材料的表面反射一边通过材料内向径向的外侧传播。
圆盘部30的构成材料只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并且能够透射从照射部50发出的波长的光,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硅、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氨基甲酸酯、或它们的组合。圆盘部30的最大外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50mm。圆盘部30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60mm。
圆盘部30可以具备使光散射的构造。由此,圆盘部30自身通过接收来自照射部50的光而发光。因此,治疗装置10除了向光从照射部50直接到达的范围以外,也能够经圆盘部30向大范围照射光。例如,如图7(A)示出的第4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可以在材料的内部含有散射体39。散射体39能够利用已知的散射体,例如氧化钛、苯乙烯、有机硅塑料等微小的粒子。另外,如图7(B)示出的第5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可以在前端面31具有包含散射体39的散射体涂层(coat)40。散射体涂层40是将散射体39与具有与散射体39不同的折射率的涂层基材混合而进行覆盖。散射体涂层40可以在基端面32形成,也可以在前端面31及基端面32形成。另外,如图7(C)示出的第6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可以具有将折射率不同的第1层42及第2层43以具有凹凸的面接合的构造。另外,圆盘部30可以在前端面31、基端面32具有许多微小的凹凸部。另外,圆盘部30也可以具备使光反射的构造。
另外,圆盘部30能够以各种形状形成。圆盘部30优选能够根据患者的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阴道V的形状适当地选择。
如图8(A)示出的第7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的前端面31及基端面32可以相对于与主体轴21的轴心(贯通孔34的轴心)垂直的面倾斜。由此,例如,能够对相对于阴道V倾斜的子宫阴道部UV的表面有效地照射从前端面31照射的光。
另外,如图8(B)示出的第8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可以具有球囊44(固定部)。球囊44配置于圆盘部30的基端面32侧,也可以配置于圆盘部30的外侧面33侧。或者,圆盘部30的整体可以由球囊44形成。球囊44能够经从第1操作部60延伸的供给导管45供给流体而扩张。球囊44通过扩张而密合在管状部件110的内周面。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20固定于管状器械100。
另外,如图9(A)示出的第9变形例所示,可以在管状器械100中形成光波导路119第2照射部)。可将光波导路119在从管状器械100的基端起至设置于前端部的管状前端部112为止处进行配置。管状前端部112(后述)可以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构造。照射器械20的圆盘部30具备: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构造的圆盘状的圆盘部件37;从圆盘部件37的外周面向基端侧延伸的反射部件36。反射部件36具有从圆盘部件37的外周面向基端侧锥状缩径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包含反射部件36及圆盘部件37的圆盘部30的轴心方向(长度方向)的长度没有限定,为后述照射部50的发光部位即发光部52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以上是优选的。由此,从配置于圆盘部30的内部的发光部52照射的光能够损耗小地输入圆盘部30。从发光部52照射的光输入圆盘部30,由反射部件36反射,在圆盘部件37扩散。发光部52在圆盘部30的内部发光,而从圆盘部30照射出的激发光只向前端方向(相对于圆盘部30而言有外宫颈口O、子宫阴道部UV的方向)照射。因此,能够提高在外宫颈口O、子宫阴道部UV处的治疗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光波导路119(第2照射部)的构造只要能够传播光,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光学纤维。
另外,如图9(B)示出的第10变形例所示,圆盘部30具备: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构造的圆盘状的圆盘部件37;从圆盘部件37的径向的外侧的基端面向基端侧延伸的反射部件36。圆盘部件37的外周面能够与设置于管状器械100的前端部的管状前端部112的内周面接触。反射部件36具有从圆盘部件37的基端面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向基端侧锥状缩径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包含反射部件36及圆盘部件37的圆盘部30的轴心方向的长度没有限定,为后述照射部50的发光部位即发光部52的轴心方向的长度以上是优选的。由此,从配置于圆盘部30的内部的发光部52照射的光能够损耗小地输入圆盘部30。在比圆盘部件37基端侧,从发光部52照射的光在反射部件36反射,在圆盘部件37扩散。在圆盘部件37的内侧,从发光部52照射的光进入圆盘部件37的材料内,向管状器械100的管状前端部112的内周面传播。为了使光易于从圆盘部件37的外周面向管状前端部112的内周面传播,与圆盘部件37的管状前端部112接触的部位优选具备透明的或损耗小地传播光的构造。向管状前端部112传播的光在管状前端部112扩散或散射并向前端方向、与管状器械100的轴心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照射。
如图1及图4所示,照射部50具备长条的、至少1根传播光的光学纤维51。照射部50在前端部具备向外部照射光的发光部52。照射部50的基端部能够与输出光的光输出装置80连接。照射部50能够从光输出装置80接收近红外线,将近红外线向发光部52传播,并从发光部52进行照射。需要说明的是,照射部50也可以由除了光学纤维以外的光波导路形成。照射部50从插入口28插入照射内腔25内。照射部50在照射内腔25内向轴心方向能移动,并且能旋转。需要说明的是,照射部50也可以在照射内腔25内不能移动及不能旋转。
如图4及10(A)所示,发光部52与光学纤维51的被切断的断端连接,为使从光学纤维51接收的光扩散或散射的圆柱状的漫射体(diffuser)。漫射体可以通过对光学纤维51的表面、内部进行加工而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为光学纤维51的被切断的断端。在该情况下,由于以宽的照射角照射光,因此设置多根光学纤维51是优选的。另外,如图10(B)示出的第11变形例所示,发光部52由配置于光学纤维51的被切断的断端的镜子53及/或镜头(lens)54形成。通过由镜子53及/或镜头54形成发光部52,从而能够扩大光的照射角。通过在照射内腔25内旋转光学纤维51,发光部52能够向更大的范围照射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向圆盘部30传播光的方法,可以不配置于主体轴21、前端轴24的内部。例如,如图10(C)示出的第12变形例,照射部50可以具有包围圆盘部30的基端侧的主体轴21的照射辅助部55,在照射辅助部55配置有发光部52。发光部52具有以覆盖圆盘部30的基端侧的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向前端方向扩展的内周面。发光部52配置于该内周面。发光部52为通过光学纤维的断端、漫射体、镜子、镜头、或电来发光的LED等。照射辅助部55的发光部52发光时,从圆盘部30的基端侧向圆盘部30的内部照射光。由此,圆盘部30接收来自照射辅助部55的发光部52的光,能够大致整体发光。设置于照射辅助部55的发光部52可以与设置于照射内腔25的照射部50一起使用。
如图1及图3所示,第1操作部60为施术者把持而操作照射器械20的部位。第1操作部60具备主体轴21的基端部被固定的第1操作部主体61、和用于固定管状器械100的第1固定部62。在第1操作部主体61的基端部配置有照射内腔25的入口即插入口28。第1固定部62具备例如能够钩挂设置于管状器械100的第2固定部123的多个凸部。第1固定部62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固定第2固定部123是优选的。
如图1、3及4所示,管状器械100具备管状部件110和第2操作部120。管状部件110具备管状基端部111和管状前端部112。管状器械100在将照射器械20插入管状部件110的状态下使用。
管状基端部111为圆管,第2操作部120固定于基端部。为了能够确保施术者的视野,管状基端部111由透明的材料形成。在管状基端部111的外周面附有沿轴心方向排列的刻度115。刻度115能够用于确认管状基端部111对照射器械20、阴道V等生物体的插入深度。管状基端部111的构成材料只要透明,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硅、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氨基甲酸酯、或它们的组合。
管状前端部112为配置于管状基端部111的前端侧的圆管。管状前端部112由能够透射照射部50发出的波长的光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形成。管状前端部112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硅、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氨基甲酸酯、或它们的组合。管状前端部112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构造。因此,管状前端部112与圆盘部30一样,可以在构成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中含有散射体、或在内表面、外表面形成许多凹凸,也可以为将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在形成了许多凹凸的面进行接合而成的多层构造。管状前端部112的最前端相对于与轴心垂直的面倾斜。因此,管状前端部112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向前端方向最突出的突出部113。并且,管状前端部112在周向的突出部113的相反侧形成向前端方向的突出量最小的凹陷部114。通过将凹陷部114配置于距离阴道口较近的前阴道穹隆AV侧、将其相反侧的突出部113配置于距离阴道口较远的后阴道穹隆RV侧,能够使管状部件110的前端部接近包含前阴道穹隆AV及后阴道穹隆RV的阴道穹隆VF的整体。因此,能够对包含后阴道穹隆RV及前阴道穹隆AV在内的光难以到达的范围有效地照射光。管状部件110的外径例如为20~60mm。
管状部件110能够以各种形状形成。管状部件110能够根据患者的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阴道V的形状而适当地选择是优选的。
如图11(A)示出的第13变形例所述,管状部件110的最前端可以与管状部件110的轴心垂直。另外,如图11(B)示出的第14变形例所示,管状部件110可以在内部具有球囊115(固定部)。球囊能够介由从第2操作部120延伸的供给导管116供给流体而扩张。球囊通过扩张而密合在配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内部的圆盘部30。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20固定于管状器械100。
另外,如图11(C)示出的第15变形例所述,管状基端部111可以由2个对开的对开部件117构成。2个对开部件117能够向轴心方向滑动。2个对开部件117以不分离的方式收容于例如管体即外管118。并且,1个对开部件117固定于外管118,另1个对开部件117能够在外管118上滑动。管状前端部112固定于各对开部件117的前端部的彼此远离的位置。并且,管状前端部112由能柔软地变形的材料形成。因此,通过使2个对开部件117滑动,能够任意地改变管状前端部112的最前端的倾斜。由此,施术者能够根据患者的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阴道V的形状而任意地调节管状部件110的形状。
如图1及图3所示,第2操作部120为施术者把持并操作管状器械100的部位。第2操作部120具备用于施术者把持而进行操作的第2操作部主体121、用于支承照射器械20的支承部122、用于固定照射器械20的第2固定部123。第2操作部主体121固定于管状部件110的基端部的外周面。第2操作部主体121一边从管状部件110的基端部的外周面向基端侧延伸,一边向管状部件110的径向的外侧延伸。第2操作部主体121联接支承部122及第2固定部123。支承部122为将主体轴21的基端部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的部位。支承部122例如以能够夹有主体轴21并保持的方式分支成两股而形成。第2固定部123为例如能够相对于第2操作部主体121转动、并钩挂设置于照射器械20的第1固定部62的凸部的弓形的部件。
光输出装置80能够以任意强度(power)、能量来向照射部50的光学纤维51输出任意波长的光。光输出装置80以能够以能够在例如1mW~5W的强度(power)的条件下、以例如1~50Jcm-2的能量照射光的方式,向光学纤维51输出例如660~740nm的波长的近红外线。
接着,对使用实施方式的治疗装置10的治疗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静脉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从静脉内施予起约经过12~36小时后,施术者将未组合照射器械20的管状器械100从阴道口插入阴道V内。管状部件110从管状前端部112侧通过阴道口而插入阴道V内。此时,管状器械100的第2操作部主体121一边从管状部件110的基端部的外周面向基端侧延伸,一边向管状部件110的径向的外侧延伸,因而不阻碍施术者的视野。另外,管状部件110是透明的,因而不阻碍施术者的视野。因此,施术者能够利用管状部件110打开阴道口,容易地将治疗装置10从阴道口插入阴道V内。因此,本治疗方法不需要阴道镜。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阴道镜打开阴道口。
接着,施术者从管状部件110的基端侧向管状部件110的内部插入照射器械20。此时,照射器械20的圆盘部30配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内部,而第1固定部62未固定于第2固定部123。因此,照射器械20能够相对于管状器械100沿管状部件110的轴心移动。然后,如图12所示,施术者一边通过目视确认前端轴24的前端部,一边将其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此时,管状部件110是透明的,因此施术者能够目视前端轴24,而容易地将其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另外,照射器械20相对于管状器械100未固定,因此能够使照射器械20相对于管状器械100适当地移动。因此,施术者能够容易地将前端轴24相对于宫颈管CC定位于所希望的位置。
接着,如图13所示,施术者推入管状器械100,向子宫阴道部UV按压管状部件110。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的前端轴24联接于配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内部的圆盘部30的中央,因此位于管状部件110的前端侧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因此,位于外宫颈口O的周围的子宫阴道部UV易于进入从管状部件110的前端侧的开口部至圆盘部30的凹部。因此,位于圆盘部30的径向外侧并向前端方向突出的管状前端部112接近阴道穹隆VF。此时,管状前端部112的凹陷部114能够接触或接近距离阴道口较近的前阴道穹隆AV。另外,管状前端部112的突出部113能够接触或接近距离阴道口较远的后阴道穹隆RV。管状前端部112只要柔软地能够变形,则能够随着阴道穹隆VF的形状而变形,从而抵接阴道穹隆VF的大范围。形成环状的管状前端部112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阴道穹隆VF是优选的。由此,管状部件110相对于宫颈部U及阴道V被定位。需要说明的是,施术者在定位管状部件110时,也可以使前端轴24与管状部件110一起移动。在该情况下,管状部件110及前端轴24相对于宫颈部U及阴道V同时被定位。
接着,施术者固定照射器械20和管状器械100。因此,例如将第2固定部123固定于第1固定部62。或者,如图8(B)所示,在圆盘部30配置有球囊44(固定部)的情况下,可以使球囊44扩张,从而固定照射器械20和管状器械100。或者,如图11(B)所示,在管状部件110上配置有球囊115的情况下,可以使球囊115扩张,从而固定照射器械20和管状器械100。
接着,施术者将照射部50的发光部52配置于前端轴24的内部。此时,发光部52配置于也能够向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照射光的位置。接着,施术者操作光输出装置80,向照射部50供给近红外线。
由此,前端轴24的内部的发光部52能够向位于宫颈部U的肿瘤细胞C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在前端轴24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功能的情况下,使近红外线扩散而发光。来自发光部52的近红外线的照射方向包含与前端轴24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因此,发光部52能够从宫颈管CC向位于宫颈部U的肿瘤细胞C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需要说明的是,也能够利用管状部件110单体照射近红外线(参照图9(A))。在该情况下,管状部件110的基端与光输出装置80等光源连接。
从宫颈管CC照射近红外线时,近红外线到达聚集于宫颈部U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由此,在接收了作为激发光的近红外线的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进而抗体-光敏物质发生构造变化,从而在细胞膜上开孔。由此,照射了近红外线的肿瘤细胞C被破坏。
另外,从发光部52接收光的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具备使光扩散或散射的功能,因此整体发光。即,到达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的近红外线的一部分透射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到达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的近红外线的一部分被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散射或扩散,向大范围照射。因此,发光部52、圆盘部30及管状前端部112能够主要向位于外宫颈口O、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比阴道V的阴道穹隆VF更靠阴道口侧的阴道穹隆VF附近部位的肿瘤细胞C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另外,在比阴道V的阴道穹隆VF更靠阴道口侧的阴道壁上有许多皱襞,但由于将管状前端部112配置于阴道穹隆VF的附近,因此对近红外线的阴道壁的入射角变小。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光的反射,从而能够向肿瘤细胞C有效地照射近红外线。
从阴道V内照射近红外线时,近红外线主要到达聚集于外宫颈口O、子宫阴道部UV、阴道穹隆VF、比阴道V的阴道穹隆VF更靠阴道口侧的阴道穹隆VF附近部位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由此,在接收了作为激发光的近红外线的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进而抗体-光敏物质发生构造变化,从而在细胞膜上开孔。由此,照射了近红外线的肿瘤细胞C被破坏。
发光部52从宫颈管CC内及阴道V内同时照射近红外线。需要说明的是,施术者可以在照射内腔25的内部一边移动发光部52一边照射近红外线。因此,施术者也能够分别进行从宫颈管CC内的近红外线的照射、和从阴道V内的近红外线的照射。施术者也可以一边使发光部52在宫颈管CC内及阴道V内交替移动一边照射近红外线。
施术者能够根据需要使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的整体移动,而使圆盘部30、管状部件110及照射部50在阴道V内及宫颈管CC内移动,同时反复进行照射近红外线的治疗。此时,只要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彼此固定,则操作容易。或者,也可以解除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的固定,分别操作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分别配置于希望的位置。
在施术者判断已充分进行了肿瘤细胞C的破坏的情况下、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近红外线的照射。然后,施术者将第2固定部123从第1固定部62取下,解除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的固定。然后,施术者将照射器械20拔出体外,并将管状器械100拔出体外。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解除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的固定,而将照射器械20及管状器械100同时拔出。由此,本治疗方法结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治疗装置10为向聚集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装置10,其具有:具备长条的管状部件110的管状器械100;和能够插入管状部件110的照射器械20,照射器械20具有: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主体轴21;配置于主体轴21的前端侧的圆盘部30;从圆盘部30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24;配置于前端轴24而能够发出激发光的照射部50。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装置10能够在将前端轴24插入宫颈管CC并将管状部件110插入阴道穹隆VF的附近的状态下,向聚集包含于宫颈部U的大范围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因此,本治疗装置10能够提高包含宫颈部U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的治疗效果。
另外,前端轴24可以向与该前端轴24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照射激发光,圆盘部30可以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激发光。由此,前端轴24及圆盘部30都能够向宫颈部U的肿瘤细胞C照射激发光,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管状部件110可以具有能够向与该管状部件110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及/或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激发光的光波导路119(第2照射部)。由此,设置于照射器械20的照射部50、和设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光波导路119(第2照射部)这二者能够向宫颈部U的肿瘤细胞C照射激发光,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能够从设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光波导路119直接向光难以到达的阴道穹隆VF的肿瘤细胞C照射激发光,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管状部件110的前端部也可以是能变形的。由此,能够使管状部件110的前端部沿阴道穹隆VF变形而配置在阴道穹隆VF的附近。因此,能够向光难以到达的阴道穹隆VF的附近有效地照射激发光,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治疗装置10也可以具有将照射器械20固定于管状器械100的固定部。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20和管状部件110作为一体来进行操作,因此操作性提高。另外,由于能够将照射器械20相对于管状部件110而维持在适当的位置,从而能够向管状部件110适当地传播从照射器械20照射出的激发光。因此,能够向抗体-光敏物质适当地照射从前端轴24、圆盘部30及管状部件110照射的激发光。
另外,固定部可以是配置于圆盘部30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44。由此,通过使球囊44在管状部件110的内部扩张,能够将照射器械20容易且准确地相对于管状部件110固定。
另外,固定部可以是配置于管状部件110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115。由此,通过使球囊115扩张,能够将照射器械20相对于管状部件110容易且准确地固定。
另外,圆盘部30的轴心可以相对于主体轴21的轴心倾斜。由此,易于将圆盘部30根据相对于阴道V的子宫阴道部UV的倾斜来配置。因此,能够向抗体-光敏物质适当地照射从圆盘部30照射的激发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治疗方法为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静脉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步骤;从静脉内施予起经过12~36小时后,将管状部件110插入阴道V内的步骤;将照射器械20插入管状部件110的步骤,前述照射器械20具备能够配置于管状部件110的内部的圆盘部30、从圆盘部30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24及能够发出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照射部50;将前端轴24插入宫颈管CC的步骤;使照射部50发光而从圆盘部30、前端轴24及管状部件110向周边组织照射激发光的步骤。
如上述构成的治疗方法能够将前端轴24从外宫颈口O插入宫颈管CC,并且能够将管状部件110插入至阴道穹隆VF或阴道穹隆VF的附近,因此通过从前端轴24、圆盘部30及管状部件110发出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能够向聚集于包含宫颈部U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的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有效地照射激发光。因此,本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包含宫颈部U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的癌的治疗效果。
另外,本治疗方法具有将照射器械20的位置相对于管状部件110固定的步骤。由此,能够将照射器械20和管状部件110作为一体来操作,因此操作性提高。另外,能够将照射器械20相对于管状部件110维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能够向管状部件110适当地传播从照射器械20照射出的光。因此,能够将从前端轴24、圆盘部30及管状部件110照射出的光作为激发光而适当地照射至抗体-光敏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如图14所示,治疗装置10可以具有检测部90,该检测部90检测从发光部52照射近红外线而被激发的抗体-光敏物质所发出的、与照射光的波长(例如689nm)不同的波长的荧光(例如704nm)。检测部90具备例如与照射部50一样配置于照射内腔25并接收光的光学纤维等光波导路91、能够检测光量的光传感器92。检测部90也可以在受光位置具有感光并将其变为电信号的CMOS图像传感器等半导体传感器。
对聚集于肿瘤细胞C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近红外线时,抗体-光敏物质发生光反应并发出荧光,并且破坏肿瘤细胞C。需要说明的是,抗体-光敏物质在破坏肿瘤细胞C后就不再发出荧光。因此,通过利用光传感器92测定所检测的荧光的强度的变化,能够确认由激发光的照射引起的肿瘤细胞C的破坏的程度。因此,能够确认破坏肿瘤细胞C的光反应的进展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90只要能够检测接收近红外线而被激发的抗体-光敏物质所发出的荧光,则可以为与具备前述照射部50的治疗装置10不同的装置。检测部90也可以插入阴道V、子宫、直肠、膀胱、尿道、腹腔、血管、尿管等来检测荧光。利用检测部90进行的荧光的检测可以与利用治疗装置10进行的近红外线的照射并行地进行,或者也可以在利用治疗装置10的近红外线的照射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在从宫颈管CC及阴道V拔出治疗装置10后,将检测部90插入阴道V或宫颈管CC。或者,检测部90可以与利用治疗装置10照射近红外线的同时,或在近红外线的照射之后从体外的体表检测荧光。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部90也可以用于在施术者将治疗装置10插入阴道V、宫颈管CC时确认插入到的哪里。例如,能够根据从CMOS图像传感器得到的图像、从光学纤维等光波导路91得到的光的强度、颜色的变化,确认治疗装置10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管状部件110中,在管状基端部111与管状前端部112之间可以设置图未示出的反射部件。通过利用反射部件抑制从管状前端部112照射的光向管状基端部111传播,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在管状前端部112的照射。
另外,在管状部件110中,管状基端部111的构成材料也可以不是透明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以不锈钢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由此,能够在维持管状部件110的刚性的同时使壁厚变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2020年3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60402号,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整体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说明
10 治疗装置
20 照射器械
21 主体轴
24 前端轴
25 照射内腔
30 圆盘部
31 前端面
32 基端面
33 外侧面
34贯通孔
44、115 球囊(固定部)
50 照射部
62 第1固定部(固定部)
80 光输出装置
90 检测部
100 管状器械
110 管状部件
111 管状基端部
112 管状前端部
113 突出部
114 凹陷部
119 光波导路(第2照射部)
122 支承部
123 第2固定部(固定部)
C 肿瘤细胞
CC 宫颈管
I 内宫颈口
O 外宫颈口
U 宫颈部
UC 子宫腔
UV 子宫阴道部
V 阴道
VF 阴道穹隆
AV 前阴道穹隆
RV 后阴道穹隆

Claims (14)

1.治疗装置,其为向聚集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的抗体-光敏物质照射激发光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具有:具备长条的管状部件的管状器械;和能够插入所述管状部件的照射器械,
所述照射器械具有:
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主体轴;
配置于所述主体轴的前端侧的圆盘部;
从所述圆盘部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和
配置于所述前端轴而能够发出所述激发光的照射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轴向与该前端轴的轴心大致垂直的方向照射所述激发光,
所述圆盘部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所述激发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件具有能够向与该管状部件的轴心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及/或向大致前端方向照射所述激发光的第2照射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前端部可变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照射器械固定于所述管状器械的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配置于所述圆盘部、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配置于所述管状部件、且能够通过流体流入内部而扩张的球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部的轴心相对于所述主体轴的轴心倾斜。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所述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的检测部。
10.治疗方法,其为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静脉内施予抗体-光敏物质的步骤;
从所述静脉内施予起经过12~36小时后,将管状部件插入阴道内的步骤;
将照射器械插入所述管状部件的步骤,所述照射器械具备能够配置于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的圆盘部、从所述圆盘部向前端侧突出的前端轴及可发出所述抗体-光敏物质的激发光的照射部;
将所述前端轴插入宫颈管的步骤;
使所述照射部发光而从所述圆盘部、所述前端轴及所述管状部件向周边组织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照射器械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管状部件固定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所述抗体-光敏物质发出的荧光而确认该荧光的强度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确认所述荧光的强度的步骤与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并行地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确认所述荧光的强度的步骤在照射所述激发光的步骤之后进行。
CN202180025364.3A 2020-03-30 2021-03-10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Pending CN1153351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0402 2020-03-30
JP2020-060402 2020-03-30
PCT/JP2021/009429 WO2021199977A1 (ja) 2020-03-30 2021-03-10 治療装置および治療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118A true CN115335118A (zh) 2022-11-11

Family

ID=7792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5364.3A Pending CN115335118A (zh) 2020-03-30 2021-03-10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1096A1 (zh)
JP (1) JPWO2021199977A1 (zh)
CN (1) CN115335118A (zh)
WO (1) WO20211999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7958A (en) * 1995-09-14 1999-09-07 Conceptus, Inc. Radiation-transmitting sheath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CA2531532A1 (en) * 2003-07-08 2005-01-20 Light Sciences Corporation Light generating device that self centers within a lumen to render photodynamic therapy
US8292935B2 (en) * 2006-09-12 2012-10-23 Bistitec Pharma Marketing Ltd Phot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cervical dysplasia
WO2020138138A1 (ja) * 2018-12-28 2020-07-02 株式会社 塚田メディカル・リサーチ 自然口拡張アプリケ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99977A1 (zh) 2021-10-07
US20230021096A1 (en) 2023-01-19
WO2021199977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97571A (en) Non-occluding phototherapy probe stabilizers
US9113785B2 (en) Fluid media for bio-sensitive applications
CA1338135C (en) Intracavity laser phototherap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125925A (en) Intracavity laser catheter with sensing fiber
CN106659868B (zh) 组织取样及癌症治疗设备
JPH01218467A (ja) 体腔部の検査及び/又は照射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2012025320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oto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rectal diseases
JP2022516171A (ja) 徹照による管腔内でのチューブの位置決め
JP2020138940A (ja) 治療方法
EP3325096B1 (en) System for delivering dosed light to tissue
US20210236842A1 (en) Light irradiation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light irradiation treatment instrument
CN115335118A (zh) 治疗装置及治疗方法
US20230008437A1 (en) Treatment Method and Treatment System
WO2021199978A1 (ja) 治療装置および治療方法
WO2021199976A1 (ja) 治療装置および治療方法
US20230085299A1 (en)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treatment method
KR20170122323A (ko) 레이저 수술장치
WO2020175603A1 (ja) 治療方法および治療システム
WO2024184947A1 (ja) 光照射デバイスおよび光照射システム
WO2021066012A1 (ja) 照射デバイスおよび治療方法
WO2023181811A1 (ja) 医療デバイス
JP2024017698A (ja) 医療デバイス、医療システム並びに、診断および治療方法
JP2023140728A (ja) 医療デバイス
WO2024129566A1 (en) Plasmonic nanobubble endoscope system for in vivo theranostics of cancer cells in tissue
JP2022075134A (ja) 光照射デバイス、及び、光照射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