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2017A -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2017A
CN115332017A CN202210811362.3A CN202210811362A CN115332017A CN 115332017 A CN115332017 A CN 115332017A CN 202210811362 A CN202210811362 A CN 202210811362A CN 115332017 A CN115332017 A CN 115332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uxiliary
contact structure
movable
auxiliar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13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彬
曲敏
孟甲乐
黄加坤
杨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13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2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2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2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辅触组件、推动杆组件以及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静触点,所述导磁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连接在所述推动杆组件近端,所述辅触组件包括辅助静触点以及与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固定盒近端,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辅助动簧片接触或分断。本发明中固定盒的第一凸起部卡入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孔,第二凸起部卡入第一主体部的第二孔,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由于继电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高压直流继电器提出了带辅助触点的要求,以满足控制电路中的检测或监测功能。但是,现阶段市场上大多数高压直流继电器大都只有一组主触点。目前传统的带辅助触点的产品存在问题如下:
(一)辅助动簧片的固定结构较为繁琐,装配可靠性不高;
(二)辅助动簧片与辅助端子的设置位置容易受到主触点闭合、开断时产生的电弧影响,导致被高压击穿;
(三)辅助动簧片变形较大,易导致断裂损坏;
(四)辅助端子或辅助动簧片结构过长,绝缘耐压性能较差,且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辅助触点结构,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辅触组件、推动杆组件以及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静触点,所述导磁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连接在所述推动杆组件近端,所述辅触组件包括辅助静触点以及与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固定盒近端,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辅助动簧片接触或分断。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动簧片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固定盒,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接触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以及所述第四折弯部折弯方向靠近所述固定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盒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盒不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近端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凸起部卡入的第二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近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挡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近端延伸出至少一条围栏式凸边。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块以及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远端,所述第一导磁块外部套设固定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磁块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远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与轭铁板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静触点远端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动簧片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陶瓷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板近端具有框板。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绝缘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座连接的推杆,所述绝缘座近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动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近端两侧设置第一卡扣与所述固定盒卡接。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的辅助触点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中固定盒近端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凸起部卡入的第二孔,固定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连接两个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接触部,缩短了辅触组件的长度,提高了绝缘耐压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进一步的,在驱动组件超行程时,由于辅助动簧片的上下运动,使辅助动簧片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受到辅助静触点的接触压力而受力变形,辅助动簧片以固定盒边缘为支撑点,两个第一折弯部与两个第二折弯部变形使受力和应力分散,增加了辅助触点回路的寿命。
(四)进一步的,在固定盒表面位于辅触动簧片折弯处的上方设置挡条,避免继电器突然分断后辅助动簧片随驱动组件快速运动而发生较大形变导致受损。(五)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近端延伸出至少一条围栏式凸边,围栏式凸边能够增加主触组件与辅触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以及电气间隙,保障辅触组件的耐压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在A-A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在B-B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推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推动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陶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的轴测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与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与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与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固定盒与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中辅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主触组件;11、静触点;12、动簧片;121、第四延伸部;122、第四凸起部;21、辅助静触点;22、辅助动簧片;221、第一主体部;2211、第一孔;2212、第二孔;222、第一折弯部;223、第二折弯部;224、第二主体部;225、第四主体部;226、第一接触部;227、第三折弯部;228、第四折弯部;229、第三主体部;230、第五主体部;231、第二接触部;3、推动杆组件;31、支架;311、第一卡扣;312、第一开口;313、第二开口;32、绝缘座;321、第五凸起部;322、第二凹槽;33、推杆;331、T型头;34、第一弹性件;4、导磁组件;41、第一导磁块;42、固定盒;421、第一凸包;422、围栏式凸边;423、第一凸起部;424、第二凸起部;425、挡条;4251、第二凸包;426、第二卡扣;43、第二导磁块;431、第二延伸部;432、第一凹槽;433、第三凸起部;5、轭铁板;51、框板;52、第五孔;53、连接块;531、第六孔;532、第三延伸部;533、第三凹槽;6、陶瓷体;61、第三孔;62、第四孔;7、动铁芯;71、第四凹槽;8、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上述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的结构,本发明限定术语“远端”和“近端”,以图1为例,图1中陶瓷体6的上端为近端,图1中陶瓷体6的下端为远端。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图5和图10,辅助触点结构,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1、辅触组件、推动杆组件3以及导磁组件4,所述主触组件1包括动簧片12以及静触点11,所述导磁组件4包括固定盒42,所述固定盒42连接在所述推动杆组件3近端,所述辅触组件包括辅助静触点21以及与所述辅助静触点21接触的辅助动簧片22,所述辅助动簧片22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固定盒42近端,所述推动杆组件3连接所述动簧片12,所述推动杆组件3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辅助静触点21与所述辅助动簧片22接触或分断。
下面首先描述所述辅助动簧片22和固定盒42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动簧片22包括第一主体部221,所述第一主体部221连接所述固定盒42。请参考图10、图11和图12,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辅助触点结构中,所述固定盒42近端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221的第一凸起部423和第二凸起部424,所述第一主体部221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423卡入的第一孔2211以及供所述第二凸起部424卡入的第二孔2212。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动簧片22与固定盒42之间可以采用热铆连接、二次注塑成一体或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其只要能够满足所述辅助动簧片22与固定盒42固定连接即可,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限制。
请参考图12,所述第一主体部221一端连接两个第一折弯部2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2远离第一主体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部226,所述第一主体部221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223,所述第二折弯部223远离第一主体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二接触部231。所述第一接触部226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位于所述固定盒42同一侧,两个所述辅助静触点21设置于所述陶瓷体6的同一侧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6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231对应的正上方。
请参考图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42近端延伸出至少一条围栏式凸边422,围栏式凸边422能够增加主触组件1与辅触组件之间的爬电距离以及电气间隙,保障辅触组件的耐压绝缘性能。所述固定盒42近端设置一个第二卡扣426以及挡条425,所述挡条425两侧设置第二凸包4251与所述第二卡扣426卡接,所述挡条425一端挡在第一折弯部222与第一接触部226之间的上方,另一端挡在第二折弯部223与第二接触部231之间的上方,避免继电器突然分断后辅助动簧片22随驱动组件快速运动而发生较大形变导致受损。。
下面描述所述导磁组件4和灭弧室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导磁组件4包括第一导磁块41以及第二导磁块43,所述第一导磁块41设置在所述动簧片12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43设置在所述动簧片12远端,所述第一导磁块41外部套设固定盒42。
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5,所述第一导磁块41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二导磁块43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431,所述第二导磁块43、第二延伸部431、支架31近端包裹所述动簧片12的四周,所述第一导磁块41与第二延伸部43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12远端具有第四凸起部122,所述第二导磁块43近端开设供所述第四凸起部122卡入的第一凹槽432,使动簧片12与第二导磁块43连接。
请参考图1、图2和图4,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6与轭铁板5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主触组件1的静触点11远端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动簧片12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所述辅触组件的辅助静触点21与所述陶瓷体6连接。请参考图8,所述陶瓷体6近端开设两个第三孔61和第四孔62,所述静触点11近端卡设在第三孔61内,所述辅助静触点21近端卡设在第四孔62内。
请参考图2和图5,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抗短路结构中,所述轭铁板5的表面也可以先与具有中空部分的框板51连接,再由框板51与陶瓷体6连接。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轭铁板5开设供所述推动杆组件3穿过的第五孔52。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5,所述轭铁板5远端设置连接块53,所述连接块53近端具有第三延伸部532卡入第五孔52,所述连接块53开设供所述推杆33穿过的第六孔531。
下面描述所述推动杆组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6,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3包括绝缘座32以及与所述绝缘座32连接的推杆33,所述绝缘座32近端通过支架31连接所述动簧片12。请参考图2和图5,所述推杆33近端具有T型头331,所述绝缘座32内开设与T型头331配合的T型槽(图中未标注)以固定所述推杆33。
请参考图7和图1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1近端两侧设置第一卡扣311,所述固定盒42两侧具有第一凸包421卡入所述第一卡扣311,使固定盒42固定在支架31上。
请参考图6和图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1两侧开设供所述第二延伸部431穿过的第一开口312,用于限制第二导磁块43的行程,所述动簧片12从支架31另外两侧穿过。请参考图2和图7,所述支架31远端嵌入绝缘座32中浇注成型,且所述支架31远端留有供所述绝缘座32的第五凸起部321穿过的第二开口313。
请参考图2、图3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4,所述第一弹性件34近端连接第二导磁块43远端的第三凸起部433,所述第一弹性件34远端连接绝缘座32近端的第二凹槽322,所述第一弹性件34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磁块43,使第二导磁块43将动簧片12抵住支架31。
请参考图1、图4和图9,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的辅助触点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3移动的驱动组件。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铁芯7,所述动铁芯7与所述推杆33远端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氩弧焊或者点胶辅助固定。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二弹性件8近端连接所述连接块53远端的第三凹槽533,所述第二弹性件8远端连接所述动铁芯7的第四凹槽71,所述第二弹性件8用于实现所述动铁芯7复位。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12,其中辅助动簧片22与辅助静触点21构成辅助触点回路,动簧片12以及静触点11构成主回路。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12,在继电器吸合过程中,动铁芯7受到电磁力影响后克服第二弹性件8产生的弹力带动推动杆组件3以及动簧片12向上运动,当动簧片12的第四延伸部121与静触点11接触时,主回路导通。同时,固定盒42向上移动,辅助动簧片22的第一接触部226和第二接触部231分别与辅助静触点21接触,此时辅助触点回路导通。
当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接触时,驱动组件不会立刻停止运动,整个驱动组件继续沿轴向向上运动,两个静触点11向下挤压动簧片12的第四延伸部121,进一步压缩第一弹性件24。第一弹性件24继续被压缩一定程度后,整个动组件停止运动。从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刚接触时开始到整个动组件停止运动的过程即超行程的距离,合适的超行程距离使继电器断开时具有高反弹力,加快断开速度及断弧速度,提高继电器安全性。
请参考图10,在驱动组件超行程时,由于辅助动簧片22的上下运动,使辅助动簧片22的第一接触部226和第二接触部231受到辅助静触点21的接触压力而受力变形,辅助动簧片22以固定盒42边缘为支撑点,两个第一折弯部222与两个第二折弯部223变形使受力和应力分散,增加了辅助触点回路的寿命。
请参考图1至图12,在继电器释放过程中,由于不再受电磁力影响,动铁芯7受第一弹性件24以及第二弹性件8弹性作用力的影响向下运动,带动推动杆组件3与动簧片12向下运动,推动杆组件3的下降使动簧片12的第四延伸部121与静触点11分离,主回路断开。同时,固定盒42向下移动,辅助动簧片22的第一接触部226和第二接触部231不再与辅助静触点21接触,使辅助触点回路断开。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3和图1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主体部221一端连接两个第一折弯部2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2通过第二主体部224连接第三折弯部227,所述第三折弯部227通过第四主体部225连接第一接触部226。所述第一主体部221另一端连接两个第二折弯部223,所述第二折弯部223通过第三主体部229连接第四折弯部228,所述第四折弯部228通过第五主体部230连接第二接触部231。
请参考图13,在驱动组件超行程时,由于辅助动簧片22的上下运动,使辅助动簧片22的第一接触部226和第二接触部231受到辅助静触点21的接触压力而受力变形,辅助动簧片22以固定盒42边缘为支撑点,两个第一折弯部222与两个第二折弯部223变形使受力和应力分散,增加了辅助触点回路的寿命。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相同,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5至图17,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主体部221一端连接一个第一折弯部2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2远离第一主体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部226,所述第一主体部221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二折弯部223,所述第二折弯部223远离第一主体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二接触部231。所述第一接触部226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位于所述固定盒42相对侧,两个所述辅助静触点21设置于所述陶瓷体6的相对侧并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6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231对应的正上方。
请参考图16,所述固定盒42近端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卡扣426以及挡条425,所述挡条425两侧设置第二凸包4251与所述第二卡扣426卡接,其中一个所述挡条425挡在第二主体部224,另一个挡条425挡在第三主体部229,避免辅助动簧片22变形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盒42近端在辅助动簧片22两侧分别设置一条围栏式凸边422。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相同,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8和图19,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折弯部222通过第二主体部224连接第三折弯部227,所述第三折弯部227通过第四主体部225连接第一接触部226。所述第一主体部221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二折弯部223,所述第二折弯部223通过第三主体部229连接第四折弯部228,所述第四折弯部228通过第五主体部230连接第二接触部231。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工作过程相同,对此本发明不作进一步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辅触组件、推动杆组件以及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静触点,所述导磁组件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连接在所述推动杆组件近端,所述辅触组件包括辅助静触点以及与所述辅助静触点接触的辅助动簧片,所述辅助动簧片一部分连接在所述固定盒近端,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辅助动簧片接触或分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动簧片包括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所述固定盒,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另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第四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以及所述第四折弯部折弯方向靠近所述固定盒。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盒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固定盒不同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近端设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凸起部卡入的第二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近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卡扣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挡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近端延伸出至少一条围栏式凸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块以及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远端,所述第一导磁块外部套设固定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块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远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与轭铁板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静触点远端的一部分以及所述动簧片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触点与所述陶瓷体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近端具有框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绝缘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座连接的推杆,所述绝缘座近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动簧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近端两侧设置第一卡扣与所述固定盒卡接。
16.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触点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移动的驱动组件。
CN202210811362.3A 2022-07-11 2022-07-11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Pending CN115332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1362.3A CN115332017A (zh) 2022-07-11 2022-07-11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1362.3A CN115332017A (zh) 2022-07-11 2022-07-11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2017A true CN115332017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7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1362.3A Pending CN115332017A (zh) 2022-07-11 2022-07-11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20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6212B1 (ko) 마이크로 스위치
CN217847833U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N115332017A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N101101826A (zh) 带具有正向操作的动触头的位置开关
CN218039045U (zh) 一种继电器
US8154375B2 (e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having trip free mechanism
CN218385033U (zh) 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EP4047629A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having microswitch
US6054911A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US4689451A (en) Slow make and break action switch
CN218676967U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CN218769314U (zh) 一种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CN217933635U (zh)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N218548326U (zh) 抗电流斥力结构及继电器
US6046418A (en) Drive system for switch, especially relay
CN115938869A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CN217306339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7588811U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接触器
CN220367856U (zh) 继电器
CN219873382U (zh) 动触头组件以及断路器
CN221125822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用抗短路结构
AU2020100774A4 (en) Modular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CN216054534U (zh) 断路器
CN218826870U (zh) 动触点安装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241199 building 11, lvzhuang standardized workshop, Wuhu Xinw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any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199 building 11, lvzhuang standardized workshop, Wuhu Xinw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any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