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3635U -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3635U
CN217933635U CN202221775866.6U CN202221775866U CN217933635U CN 217933635 U CN217933635 U CN 217933635U CN 202221775866 U CN202221775866 U CN 202221775866U CN 217933635 U CN217933635 U CN 217933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nduction
subassembly
push rod
movabl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58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彬
曲敏
黄加坤
孟甲乐
许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58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3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3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3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短路结构,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推动杆组件、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至少两个静触点,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块以及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远端,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点接触,以实现所述导磁组件形成磁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磁组件与动组件部分固定为一体,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与动组件同步运动,当继电器吸合、主回路导通时,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即形成磁通产生磁吸力以抵抗电动斥力,吸合稳定性高,抗短路效果好,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目前传统的继电器抗短路结构中存在以下缺陷:
(一)传统的继电器抗短路结构中,在继电器吸合时,两块导磁体之间具有间隙,磁气隙越大,磁吸力越小,导致无法对抗短路时的电动斥力,影响继电器抗短路功能,使用不安全。
(二)以往的导磁块固定结构不稳定或精度差,导致导磁块的平面度较差,影响导磁块之间的接触效果,降低产品的一致性以及抗短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抗短路结构,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推动杆组件、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至少两个静触点,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块以及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远端,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点接触,以实现所述导磁组件形成磁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磁块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远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远端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导磁块近端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绝缘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座连接的推杆,所述绝缘座近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动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近端两侧设置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磁块两侧具有凸包卡入所述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磁块外部套设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具有凸包卡入所述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两侧开设供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的第一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第二导磁块远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连接绝缘座近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与轭铁板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静触点以及所述动簧片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板近端具有框板。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板开设供所述推动杆组件穿过的第二孔。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的抗短路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移动的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动组件包括动铁芯,所述动铁芯与推杆远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轭铁板远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动铁芯,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实现所述动铁芯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磁组件与动组件部分固定为一体,第一导磁块固定在支架近端,第二导磁块通过支架内的第一弹性件抵在动簧片远端,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与动组件同步运动,当继电器吸合、主回路导通时,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即形成磁通产生磁吸力以抵抗电动斥力,吸合稳定性高,抗短路效果好,安全性高。
(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磁块通过凸包与卡扣卡接实现第一导磁块与支架的固定,支架的制造精度高,能够保证第一导磁块固定后的平面度和精度,且固定方式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在A-A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在B-B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中推动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中推动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中导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中陶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轴测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主触组件;11、静触点;12、动簧片;121、第一延伸部;122、第一凸起部;2、推动杆组件;21、支架;211、卡扣;212、第一开口;213、第二开口;22、绝缘座;221、第二凸起部;222、第二凹槽;23、推杆;231、滚花槽; 24、第一弹性件;3、导磁组件;31、第一导磁块;311、凸包;312、固定盒; 32、第二导磁块;321、第二延伸部;322、第一凹槽;323、第三凸起部;4、动铁芯;41、第四凹槽;5、轭铁板;51、框板;52、第二孔;53、连接块;531、第三孔;532、第三延伸部;533、第三凹槽;6、陶瓷体;61、第一孔;7、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上述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限定术语“远端”和“近端”,以图1为例,图1中陶瓷体6的上端为近端,图1中陶瓷体6的下端为远端。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抗短路结构,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1、推动杆组件2、导磁组件3,所述主触组件1包括动簧片12以及至少两个静触点11,所述推动杆组件2连接所述动簧片12,所述导磁组件3包括第一导磁块31以及第二导磁块32,所述第一导磁块31设置在所述动簧片12 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32设置在所述动簧片12远端,所述第一导磁块31与第二导磁块3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由于本实施例对生产模具的精度要求极高,避免出现固定盒312与第一导磁块31一体卡入卡扣211时因偏差或干涉无法正常卡入。因此为了降低对继电器中零部件精度以及装配要求,第一导磁块31与第二导磁块3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使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接触时,第一导磁块 31与第二导磁块32之间具有一定的磁气隙,避免发生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 无法接触的情况,降低了对静触点11及动簧片12耐磨损性能的要求,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推动杆组件2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动簧片12与所述静触点11接触,以实现所述导磁组件3形成磁通。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抗短路结构中,导磁体能够将电流产生的磁场引向一个方向,形成磁力线闭合通路,即所述磁通。
下面首先描述所述导磁组件3和推动杆组件2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2、图3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磁块31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二导磁块32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321,所述第二导磁块32、第二延伸部 321、支架21近端包裹所述动簧片12的四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块3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状,也可以是椭圆形、腰型等,其只要能够满足主回路接通时能够与第二导磁块32产生磁通即可,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进一步限制。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12远端具有第一凸起部122,所述第二导磁块32近端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122卡入的第一凹槽322,使动簧片12与第二导磁块32连接。
请参考图2、图5、图6和图7,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2包括绝缘座 22以及与所述绝缘座22连接的推杆23,所述绝缘座22近端通过支架21连接所述动簧片12。请参考图2和图5,所述推杆23近端具有滚花槽231,所述绝缘座22、支架21与所述推杆23一体注塑成型,滚花槽231能够增强一体注塑时推杆23与绝缘座22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结合力。
请参考图7和图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21近端两侧设置卡扣211,所述第一导磁块31两侧具有凸包311卡入所述卡扣211,使第一导磁块31固定在支架21上。
请参考图6和图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21两侧开设供所述第二延伸部321 穿过的第一开口212,用于限制第二导磁块32的行程,所述动簧片12从支架 21另外两侧穿过。请参考图2和图7,所述支架21远端嵌入绝缘座22中浇注成型,且所述支架21远端留有供所述绝缘座22的第二凸起部221穿过的第二开口213。
请参考图2、图3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杆组件2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24,所述第一弹性件24近端连接第二导磁块32远端的第三凸起部323,所述第一弹性件24远端连接绝缘座22近端的第二凹槽222,所述第一弹性件24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磁块32,使第二导磁块32将动簧片12抵住支架21。
下面描述所述灭弧室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3、图9和图10,进一步的,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6与轭铁板5 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主触组件1的静触点11以及所述动簧片12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请参考图9,所述陶瓷体6近端开设两个第一孔61,所述静触点11近端卡设在第一孔61内。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抗短路结构中,所述轭铁板5的表面也可以先与具有中空部分的框板51连接,再由框板51与陶瓷体6连接。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轭铁板5开设供所述推动杆组件2穿过的第二孔52。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5,所述轭铁板5远端设置连接块53,所述连接块53近端具有第三延伸部532卡入第二孔52,所述连接块53开设供所述推杆23穿过的第三孔531。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上述的抗短路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2移动的动组件。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动组件包括动铁芯4,所述动铁芯4 与所述推杆23远端螺纹连接,并且通过氩弧焊或者点胶辅助固定。
请参考图2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所述第二弹性件7近端连接所述连接块53远端的第三凹槽533,所述第二弹性件7远端连接所述动铁芯4的第四凹槽41,所述第二弹性件7用于实现所述动铁芯4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10,在继电器吸合过程中,动铁芯4受到电磁力影响后克服第二弹性件7产生的弹力带动推动杆组件2以及动簧片12向上运动,当动簧片12的第一延伸部121与静触点11接触时,主回路导通,动簧片12流过电流,第一导磁块31与第二导磁块32产生磁通,使第一导磁块31对第二导磁块32 产生向上的吸力以对抗电动斥力。
当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接触时,动组件不会立刻停止运动,整个动组件继续沿轴向向上运动,两个静触点11向下挤压动簧片12的第一延伸部121,进一步压缩第一弹性件24。第一导磁块31随动组件继续向上运动,而第二导磁块32与动簧片12受到静触点11的限制不再向上运动。第一弹性件24继续被压缩一定程度后,整个动组件停止运动。从动簧片12与静触点11刚接触时开始到整个动组件停止运动的过程即超行程的距离,合适的超行程距离使继电器断开时具有高反弹力,且第一导磁块与推动杆组件为一体结构,利于分断,提高继电器安全性。
请参考图1至图10,在继电器释放过程中,由于不再受电磁力影响,动组件受第一弹性件24以及第二弹性件7弹性作用力的影响快速向下运动,带动推动杆组件2与动簧片12向下运动,推动杆组件2的下降使动簧片12的第一延伸部121与静触点11分离,主回路断开,动簧片12中不再流通电流,第一导磁块31与第二导磁块32失去磁吸力。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导磁块31外部套设固定盒312,所述固定盒312外部两侧具有凸包311卡入所述卡扣211,使第一导磁块31固定在支架21上。
所述凸包31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固定盒312内部,所述卡扣211与凸包311 卡接。更具体的,在固定盒312内部开设供所述卡扣211伸入的槽,槽壁面具有凸包311,这样能够避免卡扣211和凸包311卡接时磨损第一导磁块31,影响导磁组件3抗短路效果。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盒312与第一导磁块31之间也可以采用一体注塑以及螺纹连接、插销连接等机械连接方式,其只要能够满足固定盒312与第一导磁块31之间固定连接即可,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进一步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灭弧室内部的主触组件、推动杆组件、导磁组件,所述主触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至少两个静触点,所述推动杆组件连接所述动簧片,所述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块以及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近端,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远端,所述推动杆组件相对于所述灭弧室沿轴向移动并驱动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点接触,以实现所述导磁组件形成磁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块两侧具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磁块远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远端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导磁块近端开设供所述第一凸起部卡入的第一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绝缘座以及与所述绝缘座连接的推杆,所述绝缘座近端通过支架连接所述动簧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近端两侧设置卡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两侧具有凸包卡入所述卡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外部套设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具有凸包卡入所述卡扣。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侧开设供所述第二延伸部穿过的第一开口。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磁块远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绝缘座近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抵住所述第二导磁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由陶瓷体与轭铁板连接的密闭空间构成,所述静触点以及所述动簧片均设置于所述灭弧室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近端具有框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开设供所述推动杆组件穿过的第二孔。
13.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短路结构,以及驱动所述推动杆组件移动的动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组件包括动铁芯,所述动铁芯与推杆远端螺纹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轭铁板远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动铁芯,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实现所述动铁芯复位。
CN202221775866.6U 2022-07-11 2022-07-11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Active CN217933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5866.6U CN217933635U (zh) 2022-07-11 2022-07-11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5866.6U CN217933635U (zh) 2022-07-11 2022-07-11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3635U true CN21793363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8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5866.6U Active CN217933635U (zh) 2022-07-11 2022-07-11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3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9801B1 (ko) 이중 브레이크 계전기
CA1047083A (en) Auxiliary interlock switch with interchangeable and reversible chisel-shaped contacts and spring biasing mechanism
JP4281251B2 (ja) 電磁継電器
CN217933635U (zh)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A2463225A1 (en) Circuit breaker inducing mechanism for breaking tack weld
US3443043A (en) Push-button snap action switch utilizing a permanent magnet means,particularly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3805200A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device
CN214378266U (zh) 一种反应灵敏的高压直流磁保持继电器
US11114264B2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217847833U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N218385033U (zh) 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CN209912815U (zh) 用于同轴射频开关的弹性机制推杆组件
CN220796595U (zh) 电磁继电器及电力设备
CN218548326U (zh) 抗电流斥力结构及继电器
CN215220635U (zh) 断路器
US4600909A (en) Bifurcated contact arm in a miniature relay
CN215680553U (zh) 一种继电器辅助触点结构以及继电器
CN214378254U (zh) 带灭弧磁钢的速动型高压直流磁保持继电器
CN217544481U (zh) 抗短路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KR101794402B1 (ko) 전자접촉기의 상부 보조접점 기구
CN218975358U (zh) 一种继电器的衔铁部件及电磁继电器
CN217847830U (zh) 抗短路结构及继电器
CN218676967U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继电器
CN115332017A (zh) 辅助触点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继电器
CN217588811U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