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772A - 熔断器 - Google Patents

熔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772A
CN115315772A CN202180022323.9A CN202180022323A CN115315772A CN 115315772 A CN115315772 A CN 115315772A CN 202180022323 A CN202180022323 A CN 202180022323A CN 115315772 A CN115315772 A CN 115315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ontact
fuse
wall
fusi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2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原秀和
小宫山有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C Corp filed Critical SO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15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7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 H01H85/175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composit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055Fusible members
    • H01H85/08Fus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fusible member
    • H01H85/10Fusi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fusible member with constriction for localised f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43Electrical contacts; Fastening fusible members to such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65Casings
    • H01H85/175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sing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5Component parts thereof
    • H01H85/18Casing fillings, e.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04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 H01H85/041Fuses, i.e. expendable parts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e.g. cart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 H01H85/0411Miniature fuses
    • H01H2085/0414Surface mounted fu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熔断器(1)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壳体部件(10),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包围的空间;盖部件(20),封闭壳体部件(10)的上部开口并与壳体部件密接;可熔体(30),配置在空间中;以及一对端子(40、50),与可熔体(30)的两端部连接。壳体部件(10)具有多个卡合突起(17)和多个卡合突起(18),所述多个卡合突起(17)形成在沿着纵向的侧壁(12)处,所述多个卡合突起(18)形成在与侧壁(12)对置的侧壁(13)处。盖部件(20)具有多个卡合凹部(27)和多个卡合凹部(28),所述多个卡合凹部(27)形成在与侧壁(12)接触的接触壁(22)处,并与多个卡合突起(17)的每一个嵌合,所述多个卡合凹部(28)形成在与侧壁(13)接触的接触壁(23)处,并与多个卡合突起(18)的每一个嵌合。

Description

熔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断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为了防止因过电流的流入而发生电路损坏,利用熔断器。熔断器具有可熔体,在异常电流流过安装有熔断器的电路的情况下,可熔体熔断而切断电流,从而防止电路损坏。
可熔体配置在由壳体部件和盖部件包围的空间中。当该空间的气压变高时,盖部件有可能从壳体部件脱落,因而盖部件和壳体部件被热熔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82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使盖部件和壳体部件热熔敷的情况下,会增加熔断器的制造工艺。因此,要求实现一种能够在保持熔断器的切断性能的同时容易组装的熔断器。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切断性能和组装性的熔断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壳体部件,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包围的空间;盖部件,封闭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开口并与所述壳体部件密接;可熔体,配置在所述空间中;以及一对端子,与所述可熔体的两端部连接,并且所述一对端子的前端侧露出到外部,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多个第一突起和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形成在沿着纵向的第一侧壁处,所述多个第二突起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壁对置的第二侧壁处,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壁接触的第一接触壁处,并与所述多个第一突起的每一个嵌合,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二侧壁接触的第二接触壁处,并与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的每一个嵌合。
此外,所述第一接触壁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整体并且与所述第一侧壁面接触,所述第二接触壁也可以覆盖所述第二侧壁的整体并且与所述第二侧壁面接触。
此外,所述第一突起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中所述纵向的两端侧且所述底部侧,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中所述纵向的两端侧且所述底部侧。
此外,所述第一凹部也可以是贯通所述第一接触壁的贯通孔部,并且所述第二凹部也可以是贯通所述第二接触壁的贯通孔部。
此外,所述第一突起也可以具有高度朝向所述底部变高的倾斜部,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也可以具有高度朝向所述底部变高的倾斜部。
此外,所述壳体部件也可以由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并且所述盖部件也可以由酚醛树脂制成。
此外,所述第一接触壁和所述第二接触壁也可以是由所述盖部件的封闭所述上部开口的平板部弯曲而成的壁,所述壳体部件也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正交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并且所述端子也可以被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上表面与所述平板部夹持。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空间内的所述可熔体的周围设置有灭弧剂,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平板部中由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夹持所述端子的部分处涂布有粘合剂。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空间内的所述可熔体的周围设置有灭弧剂,并且所述熔断器还可以包括薄膜部件,所述薄膜部件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此外,矩形状的所述可熔体也可以具有在纵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狭窄部,并且也可以在所述可熔体的所述狭窄部以外的部分处涂布有绝缘性的粘合剂。
此外,所述可熔体和所述端子也可以一体成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可以实现兼具切断性能和组装性的熔断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壳体部件10的俯视图。
图5是壳体部件10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盖部件20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构成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树脂与组装性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构成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树脂与切断性能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熔断器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内部结构图。另外,图3所示的熔断器1以将图1和图2所示的熔断器1上下颠倒的状态示出。
熔断器1安装在电子设备等的电路基板上,并且在异常电流流过电路时熔断。熔断器1是小型熔断器,作为一例,熔断器1的高度为11mm,宽度为11mm,长度为40mm以下。此外,熔断器1的额定电压为DC500V,额定电流为50A以下。如图2所示,熔断器1具有壳体部件10、盖部件20、可熔体30以及一对端子40、50。
如图2所示,壳体部件10呈上部为开口的长方体形状。如图3所示,在壳体部件10中形成有由壁包围的空间10a,并且在空间10a中配置有可熔体30。壳体部件10是树脂制,具体而言,由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
图4是壳体部件10的俯视图。图5是壳体部件10的侧视图。
壳体部件10具有底部11、四个侧壁12、13、14、15、销部16、卡合突起17、18以及角凹部19。侧壁12对应于第一侧壁,侧壁13对应于第二侧壁,侧壁14对应于第三侧壁,侧壁15对应于第四侧壁。此外,卡合突起17对应于第一突起,卡合突起18对应于第二突起。
底部11形成为矩形状。侧壁12、13、14、15形成为从底部11的四边直立设置。侧壁12、13、14、15和底部11包围空间10a。
如图2所示,侧壁12、13是沿着壳体部件10的纵向的壁。侧壁13与侧壁12对置。侧壁12的上表面12a(图4)和侧壁13的上表面13a(图4)与盖部件20接触。
侧壁14、15是沿着壳体部件10的横向的壁。即,侧壁14、15与侧壁12、13正交。如图3所示,侧壁14的上表面14a与端子40接触,并且侧壁15的上表面15a与端子50接触。如图5所示,上表面14a和上表面15a位于相同高度,但比侧壁12的上表面12a和侧壁13的上表面13a低出端子40、50的厚度量。
销部16设置在侧壁14的上表面14a和侧壁15的上表面15a处。销部16是从上表面14a、15a的中央突出的销。如图3所示,销部16在插通了端子40、50的状态下与盖部件20的凹陷部24嵌合。
卡合突起17是与盖部件20卡合以使壳体部件10与盖部件20密接的突起。如图4所示,在侧壁12处形成有多个卡合突起17。具体地,卡合突起17形成在侧壁12中纵向的两端侧且底部11侧。但是,不限于此,卡合突起17也可以形成在纵向的中央且底部11侧。即,也可以在侧壁12处形成有三个卡合突起17。
如图5所示,卡合突起17具有倾斜部17a。倾斜部17a以高度朝向底部11变高的方式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倾斜部17a,在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时,盖部件20的侧壁沿着倾斜部17a挠曲(扩宽),从而容易越过卡合突起17。因此,容易安装与壳体部件10密接的盖部件20。
卡合突起18与卡合突起17一样是与盖部件20卡合以使壳体部件10与盖部件20密接的突起。如图4所示,在与侧壁12对置的侧壁13处形成有多个卡合突起18。具体地,卡合突起18形成在侧壁13中纵向的两端侧且底部11侧。但是,不限于此,卡合突起18也可以形成在纵向的中央且底部11侧。即,也可以在侧壁13处形成有三个卡合突起18。
如图5所示,卡合突起18具有倾斜部18a。倾斜部18a以高度朝向底部11变高的方式倾斜。通过设置这样的倾斜部18a,在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时,盖部件20的侧壁沿着倾斜部18a挠曲(扩宽),从而容易越过卡合突起18。因此,容易安装与壳体部件10密接的盖部件20。
角凹部19是使壳体部件10的四个角凹陷的部分。即,如图2所示,角凹部19是使四个侧壁12、13、14、15的角凹陷的部分。角凹部19具有使盖部件20相对于壳体部件10定位的功能。
盖部件20不是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壳体部件10,而是可拆装地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如图3所示,盖部件20封闭壳体部件10的上部开口。此外,盖部件20与壳体部件10密接。盖部件20是树脂制,具体而言由酚醛树脂制成。
如图2所示,盖部件20具有平板部21、两个接触壁22、23、凹陷部24、限制部25、26、以及卡合凹部27、28。接触壁22对应于第一接触壁,接触壁23对应于第二接触壁,卡合凹部27对应于第一凹部,卡合凹部28对应于第二凹部。
图6是用于说明盖部件20的结构的图。
平板部21呈矩形的形状,并且封闭壳体部件10的上部开口。平板部21封闭壳体部件10的上部开口,由此空间10a成为密闭空间。如图3所示,平板部21与空间10a内的可熔体30隔开预定间隔。此外,平板部21的两端部与壳体部件10一起夹持端子40、50。
接触壁22是由平板部21弯曲而成的壁,并且与壳体部件10的侧壁12接触。接触壁22是与侧壁12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覆盖侧壁12整体(参照图1)。接触壁22与侧壁12的整体面接触。由此,接触壁22与侧壁12密接。
接触壁23是由平板部21弯曲而成的壁,并且与壳体部件10的侧壁13接触。接触壁23是与侧壁13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覆盖侧壁13整体(参照图1)。接触壁23与侧壁13的整体面接触。由此,接触壁23与侧壁13密接。
在平板部21的纵向的两端侧设置有两个凹陷部24。两个凹陷部24与位于壳体部件10的纵向的两端侧的销部16嵌合。凹陷部24与销部16嵌合,由此盖部件20相对于壳体部件10被定位。
限制部25、26是在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时限制盖部件20的位置的部分。即,限制部25、26相对于壳体部件10的角凹部19被卡定,由此可以限制安装时在纵向上的位置偏差。限制部25是与接触壁22、23的纵向的一端侧连接的壁,限制部26是与接触壁22、23的纵向的另一端侧连接的壁。
如图1所示,卡合凹部27、28是供壳体部件10的卡合突起17、18卡合的部分。具体地,卡合突起17卡定在卡合凹部27,并且卡合突起18卡定在卡合凹部28。卡合凹部27、28与卡合突起17、18卡合,由此即使空间10a的气压上升,卡合突起17、18也保持卡定在卡合凹部27、28的状态,因而可以防止盖部件20从壳体部件10脱落。
如图2所示,在接触壁22处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27。卡合凹部27的数量与卡合突起17的数量相同,在此为两个。两个卡合凹部27分别与两个卡合突起17卡合。两个卡合凹部27形成在接触壁22的四个角部中的与平板部21分离的两个角部处。
卡合凹部27是贯通接触壁22的贯通孔部。具体地,卡合凹部27具有矩形的贯通孔。但是,不限于此,卡合凹部27也可以具有凹陷,只要能够与卡合突起17卡合即可。
如图2所示,在接触壁23处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28。卡合凹部28的数量与卡合突起18的数量相同,在此为两个。两个卡合凹部28分别与两个卡合突起18卡合。两个卡合凹部28形成在接触壁23的四个角部中的与平板部21分离的两个角部处。
卡合凹部28是贯通接触壁23的贯通孔部。具体地,卡合凹部28具有矩形的贯通孔。但是,不限于此,卡合凹部28也可以具有凹陷,只要能够与卡合突起18卡合即可。
图7是用于说明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的流程的示意图。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可熔体30和端子40、50。在此,假设盖部件20沿图7中的(a)所示的箭头方向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如图7中的(b)所示,在将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部件10上时,盖部件20的接触壁22、23的前端部与壳体部件10的卡合突起17、18接触。当进一步使盖部件20相对于壳体部件10移动时,接触壁22、23如图7中的(c)所示在外侧挠曲的同时越过倾斜部17a、18a。此外,在使盖部件20移动时,卡合突起17、18与卡合凹部27、28卡合。由此,盖部件20被安装成与壳体部件10密接。
如图2所示,可熔体30是板状的熔断器元件。可熔体30配置在壳体部件10的空间10a中。具体地,可熔体30以由端子40、50架空支撑在空间10a中的状态来配置。可熔体30的厚度小于端子40、50的厚度。
可熔体30与端子40、50连接。具体地,可熔体30的纵向的一端部32连接到端子40,并且可熔体30的纵向的另一端部34连接到端子50。可熔体30在此与端子40、50一体成形。由此,不需要将可熔体30与端子40、50接合的作业,可以防止接合不良的发生。此外,由于没有接合电阻,因而熔断器1的电阻值稳定。
如图2所示,在可熔体30上设置有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孔部36。孔部36在此是长孔,但不限于此。例如,孔部36也可以是正圆。
如图2所示,端子40、50位于可熔体30的两侧。端子40、50是与可熔体30的两端部连接、并且如图1所示前端侧露出到外部的一对端子。端子40、50是连接到电路基板的外部端子。此外,如图3所示,端子40由壳体部件10的侧壁14的上表面14a和盖部件20的平板部21夹持。端子50由壳体部件10的侧壁15的上表面15a和盖部件20的平板部21夹持。
端子40如图2所示折弯而成为阶梯形状,并具有连接部42、两叉部44、被夹持部46、以及贯通孔48。连接部42是位于端子40的一端侧并与可熔体30的纵向的一端部32连接的部分。两叉部44是将端子40的另一端侧(前端侧)分成两叉的部分。两叉部44从壳体部件10露出,并连接到电路基板。被夹持部46是位于端子40的中央侧并由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夹持的部分。具体地,被夹持部46由侧壁14的上表面14a和平板部21夹持。如图3所示,贯通孔48是壳体部件10的销部16插通的部分。销部16插通贯通孔48,由此连接到端子40的可熔体30相对于壳体部件10被定位。
如图2所示,端子50成为与端子40对称的形状,并具有连接部52、两叉部54、被夹持部56以及贯通孔58。连接部52是位于端子50的一端侧并与可熔体30的纵向的另一端部34连接的部分。两叉部54是将端子50的另一端侧(前端侧)分成两叉的部分。两叉部54从壳体部件10露出,并连接到电路基板。被夹持部56是位于端子50的中央侧并由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夹持的部分。具体地,被夹持部56由侧壁15的上表面15a和平板部21夹持。如图3所示,贯通孔58是壳体部件10的销部16插通的部分。销部16插通贯通孔58,由此连接到端子50的可熔体30相对于壳体部件10被定位。
(关于壳体部件和盖部件的树脂材料)
如上所述,壳体部件10由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并且盖部件20由酚醛树脂制成。这种树脂的选择基于以下说明的评价结果。
图8是用于说明构成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树脂与组装性的关系的图。在此,对成为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主要成分的树脂为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树脂、PPS(Poly 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树脂、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情况下的组装性进行了评价。
壳体部件10的探究品A1以LCP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A2以PPS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A3以酚醛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A4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
盖部件20的探究品B1以LCP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B2以PPS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B3以酚醛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探究品B4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
如图8所示,关于壳体部件10,在LCP树脂、PPS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全部情况下,组装性良好。另一方面,关于盖部件20,在LCP树脂、PPS树脂、酚醛树脂的情况下,组装性良好,但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情况下,组装性差。这是因为,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情况下,由于是硬质材料,因而如图7中的(c)所示,难以扩宽盖部件20的接触壁22、23。另一方面,在LCP树脂、PPS树脂、酚醛树脂的情况下,由于具有韧性,因而容易扩宽盖部件20。
图9是用于说明构成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树脂与切断性能的关系的图。在此,对成为壳体部件10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是LCP树脂、PPS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并且成为盖部件20的主要成分的树脂是LCP树脂、PPS树脂和酚醛树脂的情况下的切断性能进行了评价。探究品A1至A4和探究品B1至B3与图8所示的探究品A1至A4和探究品B1至B3相同。
如图9所示,在壳体部件10是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并且盖部件20是酚醛树脂的情况下,可熔体30的切断性能良好。另一方面,在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的树脂是其他组合的情况下,可熔体30的切断性能差。
综上所述,在卡合突起17、18和卡合凹部27、28卡合的壳体部件10和盖部件20中,为了兼具组装性和切断性能,期望的是,壳体部件10为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并且盖部件20为酚醛树脂。
在上述中,假设可熔体30与端子40、50一体成形,但不限于此。例如,可熔体30也可以通过焊接(作为一例为点焊)接合到端子40、50。即,可熔体30的一端部32与端子40的连接部42被焊接,并且可熔体30的另一端34与端子50的连接部52被焊接。代替焊接,也可以通过钎焊来接合。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中,壳体部件10具有多个卡合突起17和多个卡合突起18,所述多个卡合突起17形成在沿着纵向的侧壁12处,所述多个卡合突起18形成在与侧壁12对置的侧壁13处。此外,与壳体部件10密接的盖部件20具有多个卡合凹部27和多个卡合凹部28,所述多个卡合凹部27形成在与侧壁12接触的接触壁22处,并与多个卡合突起17分别嵌合,所述多个卡合凹部28形成在与侧壁13接触的接触壁23处,并与多个卡合突起18分别嵌合。
由此,即使空间10a的气压上升,形成在侧壁12、13处的卡合突起17、18和形成在与侧壁12、13接触的接触壁22、23处的卡合凹部27、28也可以保持卡定状态,因而可以防止盖部件20从壳体部件10脱落。此外,由于空间10a成为密闭空间,因而也可以兼具可熔体30的切断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进行说明。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空间10a内的可熔体30周围设置有灭弧剂60。灭弧剂60例如是沙子。通过设置灭弧剂60,可以抑制电弧放电的产生。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空间10a的密闭性,在盖部件20的平板部21的纵向的两端部涂布有粘合剂65。粘合剂65涂布在平板部21中与侧壁14(具体地,上表面4a)夹持端子40(具体地,被夹持部46)的部分处。另外,粘合剂65涂布在平板部21中与侧壁15(具体地,上表面15a)夹持端子50(具体地,被夹持部56)的部分处。通过这样涂布粘合剂65,可以防止灭弧剂60泄漏。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中,除上述的灭弧剂60和粘合剂65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也可以防止盖部件20从壳体部件10脱落。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进行说明。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空间10a内的可熔体30周围设置有灭弧剂60。灭弧剂60例如是沙子。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空间10a的密闭性,在盖部件20的平板部21的纵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薄膜部件68。薄膜部件68设置在平板部21与侧壁14和侧壁15之间。通过设置薄膜部件68,可以防止灭弧剂60泄漏。
另外,图11所示的薄膜部件68具有与平板部21相同的宽度,但不限于此。薄膜部件68也可以仅设置在平板部21中的两个凹陷部24的周围。即,也可以仅在侧壁14与平板部21之间的部分、以及侧壁15与平板部21之间的部分处设置薄膜部件。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中,除上述的灭弧剂60和粘合剂65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也可以防止盖部件20从壳体部件10脱落。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的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可熔体30处涂布有绝缘性粘合剂70。
如图12所示,矩形状的可熔体30具有狭窄部38。狭窄部38在此是在可熔体30的横向上的孔部36的两侧的部分。由于孔部36在可熔体30的纵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因而狭窄部38也在纵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狭窄部38的宽度小于在可熔体30中邻接的孔部36之间的部分的宽度。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可熔体30的多个部位处涂布有绝缘性的粘合剂70。粘合剂70涂布在可熔体30的狭窄部38以外的部分处。具体地,粘合剂70涂布在可熔体30中邻接的孔部36之间的部分(图12中画有阴影线的区域)处。另外,涂布有粘合剂70的部分也可以是图12中画有阴影线的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此外,在图12中,粘合剂70涂布在可熔体30的上表面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涂布在可熔体30的下表面上。绝缘性的粘合剂70涂布在可熔体30上,由此可以提高可熔体30的切断性能。
另外,在上述中,通过在可熔体30处具有孔部36来形成狭窄部38,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可熔体30的横向的两端部设置切口来形成狭窄部38。在这种情况下,狭窄部38位于可熔体30的横向的中央侧。
此外,在上述中,在可熔体30的横向上形成有一个孔部36,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可熔体30的横向上形成有多个孔部36。在这种情况下,在横向上形成有三个以上的狭窄部38。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中,上述的粘合剂70以外的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的结构相同。因此,通过第四实施方式的熔断器1,也可以防止盖部件20从壳体部件10脱落。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假设在可熔体30处形成有狭窄部38,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可熔体30处不形成狭窄部38。通过对这种可熔体30也涂布粘合剂70,可以提高可熔体30的切断性能。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范围,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型和变更。例如,装置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上或物理上进行分布/集成来构成。此外,通过多个实施方式的任意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的效果同时具有原来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熔断器
10 壳体部件
10a 空间
12、13 侧壁
17、18 卡合突起
17a、18a 倾斜部
20 盖部件
22、23 接触壁
27、28 卡合凹部
30 可熔体
38 狭窄部
40、50 端子
60 灭弧剂
65 粘合剂
68 薄膜部件
70 粘合剂。

Claims (11)

1.一种熔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长方体形状的壳体部件,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包围的空间;
盖部件,封闭所述壳体部件的上部开口并与所述壳体部件密接;
可熔体,配置在所述空间中;以及
一对端子,与所述可熔体的两端部连接,并且所述一对端子的前端侧露出到外部,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多个第一突起和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一突起形成在沿着纵向的第一侧壁处,所述多个第二突起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壁对置的第二侧壁处,
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第一凹部和多个第二凹部,所述多个第一凹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一侧壁接触的第一接触壁处,并与所述多个第一突起的每一个嵌合,所述多个第二凹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二侧壁接触的第二接触壁处,并与所述多个第二突起的每一个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壁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整体并且与所述第一侧壁面接触,
所述第二接触壁覆盖所述第二侧壁的整体并且与所述第二侧壁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中所述纵向的两端侧且所述底部侧,
所述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中所述纵向的两端侧且所述底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是贯通所述第一接触壁的贯通孔部,
所述第二凹部是贯通所述第二接触壁的贯通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具有高度朝向所述底部变高的倾斜部,
所述第二突起具有高度朝向所述底部变高的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由酚醛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
所述盖部件由酚醛树脂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壁和所述第二接触壁是由所述盖部件的封闭所述上部开口的平板部弯曲而成的壁,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正交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端子被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上表面与所述平板部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间内的所述可熔体的周围设置有灭弧剂,
在所述平板部中由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夹持所述端子的部分处涂布有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间内的所述可熔体的周围设置有灭弧剂,
所述熔断器还包括薄膜部件,所述薄膜部件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
矩形状的所述可熔体具有在纵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狭窄部,
在所述可熔体的所述狭窄部以外的部分处涂布有绝缘性的粘合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熔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熔体和所述端子一体成形。
CN202180022323.9A 2021-03-05 2021-03-05 熔断器 Pending CN1153157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8699 WO2022185532A1 (ja) 2021-03-05 2021-03-05 ヒュー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772A true CN115315772A (zh) 2022-11-08

Family

ID=8081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2323.9A Pending CN115315772A (zh) 2021-03-05 2021-03-05 熔断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6255B2 (zh)
EP (1) EP4148764A4 (zh)
JP (1) JP7016570B1 (zh)
KR (1) KR20230152550A (zh)
CN (1) CN115315772A (zh)
WO (1) WO20221855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30791A1 (en) * 2022-01-18 2023-07-20 Littelfuse, Inc. Fuse desig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3170U (ja) * 1984-07-12 1986-02-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形ヒユ−ズ
JPH0729807B2 (ja) 1987-07-01 1995-04-0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アイバ用プリフオ−ムの製造方法
JPH01164647U (zh) * 1987-11-30 1989-11-16
JPH01164647A (ja) 1987-12-22 1989-06-28 Oi Seisakusho Co Ltd 給電装置
US4894633A (en) * 1988-12-12 1990-01-16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Fuse Apparatus
JPH0729812Y2 (ja) 1989-04-21 1995-07-12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搭載用脱穀処理装置
JPH0729807U (ja) * 1993-10-29 1995-06-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正特性サーミスタ装置
JP2573544Y2 (ja) * 1993-10-29 1998-06-04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722380B2 (ja) * 1995-12-01 2005-11-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ユージブルリンク用ハウジングカバー
JP2001093399A (ja) * 1999-09-28 2001-04-06 Taiheiyo Seiko Kk マルチスローブローヒューズ
JP2003281986A (ja) * 2002-03-26 2003-10-03 Anzen Dengu Kk 温度ヒューズ
US8242874B2 (en) * 2005-08-23 2012-08-1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US9196445B2 (en) * 2011-07-05 2015-11-24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Electric fuse with torque restricting terminals
EP3142137B1 (en) 2011-10-27 2018-12-12 Littelfuse, Inc. Fuse with insulated plugs
US20130342305A1 (en) * 2012-06-25 2013-12-26 Jui-Chih Yen Structure of positioning cover of miniature fuse device
JP6309804B2 (ja) * 2014-03-28 2018-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JP6295784B2 (ja) * 2014-03-31 2018-03-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KR102133236B1 (ko) * 2016-03-25 2020-07-13 수조우 리텔퓨즈 오브이에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솔더리스 표면 실장 퓨즈
US10192707B2 (en) * 2016-05-23 2019-01-29 Yue-Zhi Lin Fuse assembly with replaceable casing
JP7002955B2 (ja) * 2017-02-28 2022-01-20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素子
JP6716516B2 (ja) * 2017-09-07 2020-07-01 Littelfuse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保護素子
CN112992626A (zh) * 2021-01-18 2021-06-18 西安中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跳式熔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85532A1 (zh) 2022-09-09
US20230097062A1 (en) 2023-03-30
JP7016570B1 (ja) 2022-02-07
KR20230152550A (ko) 2023-11-03
EP4148764A4 (en) 2023-07-26
WO2022185532A1 (ja) 2022-09-09
US11996255B2 (en) 2024-05-28
EP4148764A1 (en) 2023-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53555A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plate-shaped electronic element and a support and overcurrent protector for the same
US10490379B2 (en) Surface mount fuse
US6753753B2 (en) Fuse
CN212622762U (zh) 无源电流传感器及用于该无源电流传感器的组件
US11996255B2 (en) Fuse
JPH10321407A (ja)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
US11239037B2 (en)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11551895B2 (en) Breaker,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US7109841B2 (en) Surface-mount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00234898A1 (en)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16635971A (zh) 保护器件
JP7018382B2 (ja) ヒューズ
WO2024042813A1 (ja) ヒューズ
JP2005158682A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6981953B2 (ja) 基板表面実装ヒューズ
JP6202923B2 (ja) ブレーカー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回路
JP7492495B2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EP4102533A1 (en) Breaker, safety circu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US20230230792A1 (en) Fu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use
CN216902783U (zh) 一种快速反应的温度保险丝
JP2017208358A (ja) ブレーカー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回路
WO2023120197A1 (ja) ブレーカー、安全回路及び2次電池パック
JPH09293446A (ja) ヒューズ装置
JP2843823B2 (ja) 可溶遮断器
WO2020032219A1 (ja) 縦置きヒューズ及び縦置きヒュー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