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8114A -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8114A
CN115298114A CN202180026389.5A CN202180026389A CN115298114A CN 115298114 A CN115298114 A CN 115298114A CN 202180026389 A CN202180026389 A CN 202180026389A CN 115298114 A CN115298114 A CN 115298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accommodating
discharging
main body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63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条博
泷川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lu Co ltd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 ltd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lu Co ltd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lu Co ltd,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l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98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81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74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 B65D88/748Large containers having means for heating, cooling, aerating or other conditioning of contents for tank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12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65D88/128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tank containers, i.e.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supporting devices for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6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6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 B65D88/70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using fluid j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6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 B65D88/70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using fluid jets
    • B65D88/703Air blowing devices, i.e. devices for the sudden introduction of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72Fluidis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2Wall construction
    • B65D90/06Coverings, e.g. for insulat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罐容器能够抑制由危险物粉体等组成的粉体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或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并同时进行容纳和输送,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粉体的排出。具备:罐主体部,其在内部容纳有粉体,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以在前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基端部与前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顶端部从设置于前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开口朝向外部突出的方式以反向的锥形状形成;绝热部,其设置于前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容器框架部,其固定有前述罐主体部。

Description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罐容器在搬送液体或粉体或高压气体等气体等时广泛使用。特别地,ISO罐容器是符合于由ISO规定的规格的容器,因而适合于通过拖车或容器船等来向国内以及海外输送。
由罐容器搬送的内容物除了根据上述的液体或粉体或气体等形态的划分以外,还从化学品/危险物/医药品原料到食品类涉及到多方面。其中,六氟磷酸锂是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的原料,国内自不必说,向海外出口的需求提高。
六氟磷酸锂是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如果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则如下述的化学式所示出那样,迅速地水解而生成毒性或腐蚀性极高的氟化氢。
LiPF6+4H2O
→LiF(氟化锂)+5HF(氟化氢)+H3PO4(磷酸)
另外,如果六氟磷酸锂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则由于产生酸而导致容纳容器的金属腐蚀并产生污染,具有品质下降的风险。
另外,六氟磷酸锂热稳定性低,在6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发生热分解。
因此,为了容纳并运输六氟磷酸锂(粉体),要求不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的气密性和维持在一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稳定性。另外,六氟磷酸锂(粉体)在品质上要求在容纳或运输等时不可能混入其它杂质、维持高纯度的状态的搬送。
一般,作为粉体用的输送容器,采用如下的倾卸方式、加压方式、吹气方式的输送容器。
1)倾卸方式
倾卸方式是将粉体容纳于如方形容器那样的输送容器,通过抬起输送容器的与排出口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使输送容器倾斜从而利用重力来将粉体排出的方式。该倾卸方式具有能够使如方形容器那样容纳粉体的输送容器大容量化的优点。另外,如果使输送容器倾斜至粉体的休止角以上,则能够将粉体排出,能够稳定地排出。另一方面,倾卸方式由于输送容器的排出口暴露于大气而难以保持气密性。
2)加压方式(耐压容器)
加压方式是如下的方式:不使容纳有粉体的容器本身倾斜,将气体导入至耐压容器内,在使粉体飞扬而降低密度的状态下进行粉体的排出。该加压方式不一次性加压和排出,而是大多多次反复进行该加压和排出而排出。加压方式大多由真密度低的粉体使用,难以适用于如六氟磷酸锂(粉体)那样密度高的粉体。
3)吹气方式
吹气方式是如下的方式:与加压方式相比,进一步使粉体飞扬而降低密度,因而在沿着横型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设置使气体通过的矩形状的流路,使该流路的上表面成为容许气体的通过的布(帆布料)张紧状态,通过该布容器内的粉体飞扬而排出。吹气方式的排出口不限于1个,有时也具有多个,为了不闭塞而成为向上的配管。关于吹气方式,帆布料由合成纤维等有机材料组成,另外,存在为了固定帆布料而使用的零件脱落等混入杂质的风险。吹气方式缺乏气密性,粉体的排出剩余量多。
进而,作为涉及能够输送粉体的罐容器的技术,已经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等中所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是散装粉体的输送用的细长容器,前述容器的底具备沿着前述容器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沿长度方向倾斜的薄膜支撑体,透气性薄膜安装于前述支撑体,前述支撑体以在其长度方向端之间和横向方向端之间相对于前述容器不被支撑的方式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09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罐容器能够抑制由危险物粉体等组成的粉体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或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并同时进行容纳和输送,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粉体的排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罐容器,其具备:
罐主体部,其在内部容纳有粉体,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
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以在前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前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前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开口朝向外部分别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锥形状形成;
绝热部,其设置于前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
容器框架部,其固定有前述罐主体部。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前述罐主体部的内周面由配置于沿着前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之间的环状或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的环状的加强构件加强。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关于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倾斜角设定成前述粉体的休止角以上。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1个以上的将加压气体导入至所述罐主体部内的导入口。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在前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与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对应地分别设置有将前述粉体供给至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供给口。
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在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对容纳于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前述粉体喷射加压气体的喷射口。
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在下端部开口有将前述粉体排出的排出口,并且,前述排出口通过由球阀组成的排出阀开闭。
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罐容器: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通过将在沿着与前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在前述罐主体部的内部相互接合来以圆锥形状形成。
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
在前述罐主体部,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以环状形成的安装构件,
前述罐主体部经由前述安装构件固定于前述容器框架部。
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发明是如下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罐容器:在前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以包围设置于该罐主体部的上端部的开口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以俯视矩形的框体状形成的溢流箱部,前述溢流箱部的外侧面由绝热材料遮盖。
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罐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
第1工序,其形成至少一个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罐主体部;
第2工序,其形成将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在与前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是如下的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在前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前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前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开口朝向外部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以及
第3工序,其将前述2个各构成构件搬入至前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在前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将前述2个各构成构件接合而形成前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罐容器能够抑制由危险物粉体等组成的粉体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或温度上升至预定温度以上并同时进行容纳和输送,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粉体的排出。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作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一个示例的ISO罐容器的左侧视图。
图1(b)是示出作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一个示例的ISO罐容器的后视图。
图2(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俯视图。
图2(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仰视图。
图3(a)是示出罐主体部的加强构件的构成图。
图3(b)是示出罐主体部的加强构件的切口部的构成图。
图3(c)是示出罐主体部的投入口的截面构成图。
图4(a)是示出罐主体部的压力计的构成图。
图4(b)是示出罐主体部的致动器的构成图。
图4(c)是示出罐主体部的间隙的截面构成图。
图4(d)是示出罐主体部的温度检测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的构成图。
图5(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配管的俯视图。
图5(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配管的仰视图。
图6(a)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6(c)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7(a)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7(b)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7(c)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7(d)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焊接部的截面图。
图7(e)是示出容纳部兼排出部的焊接部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主要部分的立体构成图。
图9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内部的立体构成图。
图10(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喷射口的截面图。
图10(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供给管的安装构造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罐的端板的遮盖部的截面构成图。
图12(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溢流箱部的俯视构成图。
图12(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溢流箱部的侧视构成图。
图13(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容器框架的俯视构成图。
图13(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容器框架的侧视构成图。
图13(c)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容器框架的主视构成图。
图14(a)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步行板(ウオークプレート)的俯视构成图。
图14(b)是示出适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步行板的主视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a)是示出作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罐容器的一个示例的ISO罐容器的左侧视图,该图(b)是示出ISO罐容器的后视图。
<罐容器的整体构成>
如图1所示出那样,ISO罐容器1大致划分为由下者构成:罐2,其作为容纳作为粉体的一个示例的危险物粉体P的耐压容器的一个示例;和容器框架3,其作为固定罐2的容器框架部的一个示例。罐2具备:罐主体部4,其在内部容纳有危险物粉体P,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多个(在图示示例中,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其以在罐主体部4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作为基端部的一个示例的上端部与罐主体4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作为顶端部的一个示例的下端部从设置于罐主体部4的下表面(外周面)的开口39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以向下(反向)的锥形状形成;以及绝热部6,其设置于罐主体部4的外周面。在此,作为危险物粉体P,列举例如六氟磷酸锂或四氟硼酸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二氟磷酸锂、高纯度氢氧化锂等,但不限定于上述粉体。
如图1和图2所示出那样,罐主体部4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罐主体部4具有:圆筒部7,其以圆筒形状形成;和端板8、9,其以将圆筒部7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气密地闭塞的碟形状或半椭圆形状形成。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通过例如利用焊接等将厚度4.4 mm左右的不锈钢板等以圆筒形状接合来形成。端板8、9使例如比圆筒部7更厚的5.3 mm左右的厚度的不锈钢板等以碟形状或半椭圆形状弯曲而形成。继在罐主体部4内的预定位置设置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之后,端板8、9利用焊接等接合于圆筒部7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构成以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的罐主体部4。
罐主体部4经由利用焊接等接合于端板8、9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短圆筒形状的作为安装构件的一个示例的套环构件10、11以固定于容器框架3的状态安装。
罐主体部4的内周面由环状或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的环状的加强构件12、13加强,加强构件12、13在沿着该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之间以等间隔配置。罐主体部4与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对应地划分成沿着长度方向的4个区域。加强构件12、13分别配置于罐主体部4内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边界。作为加强构件12、13,如图3(a)所示出那样,为了重量轻且具有足够的强度,使用由以截面コ字形状形成的不锈钢板等组成的板材。加强构件12、13通过其对置的两个侧板的顶端沿着罐主体部4的内周面接合(焊接)从而固定于罐主体部4的内周面。如图1和图3(b)所示出那样,配置于罐主体部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加强构件13以在一部分具有切口14的环状形成,以切口14位于罐主体部4的上端的方式配置。如图3(a)所示出那样,关于在一部分具有切口14的环状的加强构件13,沿着其周向方向的两端部被与该加强构件13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的板材15闭塞。
罐主体部4的长度设定成与ISO容器的长度对应的值。作为ISO容器的一个示例,在例如20英尺的罐容器1的情况下,其长度成6058 mm、宽度成2438 mm、高度成2591 mm地分别设定。因此,容器框架3构成为与这些数值对应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如图1(a)所示出那样,关于固定于容器框架3的罐主体部4,其长度比容器框架3稍短地形成。另外,如图1(b)所示出那样,考虑安装于该罐主体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开闭阀24、62等构件的高度,罐主体部4的外径设定成比容器框架3的高度和宽度更小的值(小直径)。
在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如图2(a)所示出那样,在比其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稍靠后方设置有检修孔(manhole)16。检修孔16以从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朝向上部突出的方式以具有所需的开口直径和高度的圆筒形状形成。
另外,在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如图2(a)所示出那样,沿着长度方向开口有多个(在图示示例中,4个)投入作为容纳于罐主体部4内的容纳物的危险物粉体P的投入口22。投入口22在与图6所示出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排出口61对应的位置(正上方)或与排出口61的附近对应的位置(与正上方邻接的位置)开口。在罐主体部4的与投入口22对应的位置,如图3(c)所示出那样,由具有所需厚度的不锈钢等组成的圆板状的投入口形成板23利用焊接等接合。在投入口形成板23,开口有投入口22,投入口22的上端部以圆柱形状形成,下端部以圆锥形状扩径。另外,在投入口形成板23,作为将投入口22开闭的开闭阀的一个示例,朝向上方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紧固等来分别安装有2英寸的球阀24(参照图1)。与其它蝶式阀等比较,球阀24能够包括开闭机构而缩短(降低)沿着其轴向方向的长度,能够小型化(低面化)。因此,作为设置于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的开闭阀,采用直径相对小的球阀24,从而能够将罐主体部4的高度抑制得低。
进而,在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1个以上(在图示示例中,4个)导入口25,导入口25将加压气体导入至罐主体部4的内部。作为加压气体,使用例如干燥的(水分被除去的)氮气N2。4个导入口25与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各导入口25,如图5所示出那样,供给加压气体的供给管29经由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第2开闭阀28朝向罐主体部4的一个侧面(在图示示例中,右侧面)连接。各供给管29连接至沿着俯视地观察罐主体部4的右侧面朝向前方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供给管30。供给管30的顶端部30a以朝向相反侧的侧面(左侧面)跨越罐主体部4的前侧的端部中的上端面的状态配置,以沿着罐主体部4的外周面(左侧面)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供给管30的顶端(下端),如图1所示出那样,设置有供给作为加压气体的一个示例的高压氮气的第1供给阀31。此外,在供给管30的顶端部(下端部)30a,如图4(a)所示出那样,装配有检测高压氮气的压力的压力计32。
如图4(b)和图5所示出那样,连接至设置于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的各导入口25的开闭阀28由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致动器34进行开闭驱动。在各致动器34,沿着供给管30分别配设有供给作为压缩空气的一个示例的氮气的4根导管35。4根导管35的顶端经由控制箱36连接至后述的供给管76的大直径部76a。在控制箱36的内部,设置有个别地切换氮气向4根导管35的供给的未图示的切换阀。因此,作业者通过操作控制箱36,能够将被加压的氮气从各导入口25个别地切换向罐主体部4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供给。
另外,在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如图2(a)所示出那样,在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比检修孔16更靠后侧的左侧面,安装有安全阀37。安全阀37在罐主体部4内的压力达到预定的设定压力时打开,将罐主体部4内的压力向大气开放(连通)。安全阀37的安装位置只要是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就未特别地限定。
另外,在罐主体部4的下端面,如图2(b)所示出那样,分别设置有将以向下的锥形状形成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下端部以从该罐主体部4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插入贯通的椭圆形状的多个(4个)开口39。4个开口39隔开与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配置间隔相等的间隔而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配置。
如图1(a)所示出那样,容纳部兼排出部5在罐主体部4内的下部以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状态配置有4个。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从罐主体部4的前侧起按顺序作为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和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中的配置于罐主体部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第2和第3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2、53彼此与配置于罐主体部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1和第4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彼此分别以相同形状形成。
即,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中,关于配置于罐主体部4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第2和第3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2、53,配置于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的构件均为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与此相对的是,关于配置于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第1和第4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配置于其一侧的构件是容纳部兼排出部52、53,配置于其另一侧的构件是罐主体部4的端板8、9。因此,第1和第4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与第2和第3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2、53形状不同。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在基本上均以向下的锥形状形成的点上是共同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通过例如将厚度为5.3 mm左右的不锈钢板等板材加工成弯曲形状来构成。在该实施方式1中,如图6所示出那样,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将顶点作为沿着铅垂方向的下方的向下(反向)的圆锥形状形成。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顶点的角度分别设定成90度。其结果是,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由圆锥形状的侧面50的倾斜角度规定的危险物粉体P的休止角成为45度。另外,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顶点的角度不限定于90度,也可以设定成比90度更小的角度(例如,80度左右)。在此情况下,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作为侧面50的倾斜角度的危险物粉体P的休止角成为45度以上,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排出危险物粉体P。在该实施方式1中,以圆锥形状形成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但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不限定于圆锥形状,也可以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八棱锥形状等多棱锥形状形成。
如图6(a)(b)所示出那样,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如下的方式形成: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在与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上端面和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正交)的平面上分别被切断,具有侧面大致U形的曲线状的端缘51、52。
另外,如图6(a)(c)所示出那样,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如下的形状形成:沿着与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端面沿着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外周面分别被切断,具有侧面大致U形的曲线状的端缘53、54。
进而,关于第1和第4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侧的两端面沿着罐主体部4的端板8、9的内面形状分别被切断,如图1(a)所示出那样,形成于侧面大致U字形状的端缘55、56。
如图6(b)所示出那样,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沿着与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W设定成与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径相等的值。另外,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设定成将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全长4等分的长度。
可是,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1在制造该罐容器1时,不如图6所示出那样将以圆锥形状形成的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按其原样使用,而是通过将如图7所示出那样将以圆锥形状形成的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在沿着与圆锥形状的上端面和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的平面上分割成二个的半圆锥形状的2个构成构件57、58在设置于罐主体部4的内部时相互接合来以圆锥形状形成。
此外,关于构成第1至第4的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2个构成构件57、58,如上述那样,在第1和第4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与第2和第3的2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2、53中,其端缘的形状不同。
在制造罐容器1时,以具备下者的方式构成:第1工序,其形成以圆筒形状形成的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第2工序,其形成将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通过与该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上端面(圆锥形状的平面圆形状的面)和罐主体部4内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平面来分割成2个的半圆锥形状的构成构件57、58,该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是如下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在罐主体部4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罐主体4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罐主体部4的开口39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以及第3工序,其将2个各构成构件57、58搬入至罐主体部4的内部,在罐主体部4的内部将分割成2个的各构成构件57、58接合,从而形成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如图6所示出那样,配置于罐主体部4的内部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具有与罐主体部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宽度W。因此,在以圆锥形状形成之后,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难以搬入至罐主体部4的内部。于是,在该实施方式1中,如图7(a)所示出那样,形成将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在与圆锥形状的上端面正交且通过其中心的平面上预先分割成2个的半圆锥形状的构成构件57、58。然后,在将分割成2个的半圆锥形状的构成构件57、58搬入至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部之后,如图7(b)(c)所示出那样,将2个构成构件57、58相互接合(焊接)。此外,以半圆锥形状形成的构成构件57、58与以圆锥形状形成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不同,刚性低,且能够弹性变形,能够容易地搬入至罐主体部4内的期望位置并接合。
在利用焊接等将分割成2个的半圆锥形状的构成构件57、58相互接合时,如图7(d)所示出那样,理想的是,预先将带状板材59接合于一个构成构件57、58的接合端。通过这样,在将2个构成构件57、58相互接合时,能够将一个构成构件57的接合端和另一个构成构件58的接合端以精度良好地对接的状态利用焊接等接合。此外,带状板材59也可以以在将2个构成构件57、58接合时沿着接合端的外侧面的方式构成。为了防止在罐主体部4的开口39与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之间产生间隙,如图2(b)所示出那样,带状板材59仅设置于比罐主体部4的开口39更靠上侧的区域。此外,在接合之后,构成构件57、58的焊接部位的内面进行研磨处理,以便变得平坦。
此时、通过将2个构成构件57、58搬入至圆筒部7的内部并相互接合来形成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次序为,首先,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最初进行,此后,邻接的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被接合,进而,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被接合,最后,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被接合。
此外,最初接合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理由是因为在假设圆筒部7的后侧的端部被端板8闭塞的情况下,从接近于端板8的里侧先实施接合作业的情况容易进行作业。在圆筒部7的后侧的端部未被端板8闭塞的情况下,也可以先接合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或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任一个。
另外,将与圆筒部7的端板8、9邻接的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和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比中央部的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和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更后接合的理由是因为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和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在前后形状不同,因而比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和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更后接合,从而能够考虑(调整)先接合的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与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位置关系或形状而进行接合作业。
首先,在由端板8、9将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两端部闭塞之前,将构成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2个构成构件57、58从开口的圆筒部7的端部搬入至至少一个端部开口的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将这2个构成构件57、58接合而形成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
将2个构成构件57、58接合而形成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作业在圆筒部7的内部进行。此时,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下端部以从设置于圆筒部7的下表面的开口39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接着,关于一体地形成的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其上端部中的与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面对置的上端部与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面接合(焊接)。此时,在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面,已经设置有加强构件12、13,因而以相对于加强构件12、13成为恰当的位置关系的方式接合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在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如图8和图9所示出那样,在将加强构件12、13接合于圆筒部7的内面之后,大致月牙形状的分隔板60以沿着该各加强构件12、13的内周面与长度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式接合(焊接)于加强构件12、13的内周面的下部(下半部分)。
如图9所示出那样,关于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其上端缘中的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上端缘51、52相对于分隔板60以气密状接合(焊接)。另外,关于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其上端缘中的沿着与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上端缘53、54以气密状接合(焊接)于圆筒部7的内面。
在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安装作业结束之后,将构成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2个构成构件57、58从开口的该圆筒部7的端部搬入至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的内部,将这2个构成构件57、58接合而形成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
此时,如图9所示出那样,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上端部经由分隔板60与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上端部以气密状接合。另外,关于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其上端缘中的沿着与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上端缘53、54以气密状接合(焊接)于圆筒部7的内面。
同样地,在罐主体部4的圆筒部7,如图8所示出那样,分别接合有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和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
通过这样,在罐主体部4内的下部,设置有如下的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罐主体4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罐主体部4的开口3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此外,在罐主体4(圆筒部7)的下部的外周面与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的内周面之间,如图4(c)所示出那样,形成有由空气层组成的间隙G。因此,在罐主体4(圆筒部7)的外周面,设置有由于外部温度的变化等而将空气从间隙G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管59。另外,在罐主体4(圆筒部7)的外周面,如图1(a)和图4(d)所示出那样,以接触的方式配置有检测罐主体4的圆筒部7的温度的温度检测传感器S。
在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下端部,如图8所示出那样,开口有将作为容纳物的危险物粉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61。在各排出口61,如图1所示出那样,连接有作为开闭阀的一个示例的3英寸的球阀62。如上述那样,与蝶式阀等比较,球阀62能够缩短(降低)沿着其轴向方向的长度(高度),能够小型化(低面化)。如图1(b)所示出那样,各球阀62以其操作部62a经由万向接头62b和操作轴62c位于罐主体部4的左侧面的方式分别延长,通过对操作部62a进行转动操作,能够从罐主体部4的侧面容易地进行开闭操作。在球阀62的下部,如图1(a)和图5所示出那样,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大致水平地设置有搬送从球阀62排出的危险物粉体P的排出管65。在排出管65的沿着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端部,连接有经由止回阀66将加压气体导入的导入管67。在导入管67的顶端,连接有供给作为加压气体的一个示例的高压氮气的第2供给阀68。
另外,在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下端部,在相对于与罐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构成预定角度的位置,分别开口有对容纳于容纳部兼排出部5的危险物粉体P喷射加压气体的喷射口70。如图10(a)所示出那样,各喷射口70开口于喷射口形成板71。在各喷射口形成板71,如图10(a)所示出那样,以插入的状态安装有从喷射口70插入至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内部并喷射加压气体的圆筒形状的过滤器构件72。过滤器构件72以气密状安装于供给高压氮气的第2供给管73的顶端。第2供给管73的顶端经由填充物74固定于以固定于喷射口形成板71的状态安装的联接构件75a。
如图5所示出那样,第2供给管73将罐主体部4连接至沿着俯视地观察的左侧面朝向前方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供给管76。在第2供给管73与供给管76之间,分别设置有开闭阀75。如图10(b)所示出那样,供给管76在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与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之间由以朝向内侧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容器框架3的支撑构件78支撑。
在供给管76的顶端部,设置有在罐主体部4的前侧扩径的大直径部76a。如图1(a)所示出那样,供给管76的大直径部76a进一步将其顶端部朝向下方弯折,在朝向下方弯折的顶端,朝向水平方向连接有第3供给阀79。
此外,如图1(a)所示出那样,第2供给阀68的后侧朝向上方弯折,连接至供给管76的大直径部76a。因此,从第3供给阀79供给的高压氮气在向供给管76的大直径部76a供给之后,经由该供给管76的大直径部76a向第2供给阀68供给,经由第2供给阀68、导入管67和止回阀66供给到排出管65。
罐主体部4的外周面被构成绝热部6的绝热材料80(参照图11)遮盖。作为绝热材料,能够根据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乙烯泡沫、玻璃泡沫、岩石泡沫(ロックフォーム)等材质而使用各种材料,但出于绝热性的点,使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是理想的。在该实施方式1中,使用厚度100 mm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
另外,如图11所示出那样,罐主体部4的端板8、9的表面考虑强度而使用厚度25 mm的玻璃棉81,该玻璃棉81的表面被铝制膜82遮盖。
在罐主体部4的上端面,如图12所示出那样,设置有覆盖检修孔16或球阀24等开口部的溢流箱部91-94。各溢流箱部91-94由不锈钢等金属板作为上端面开口的平面矩形状的框体构成。另外,在各溢流箱部91-94的上端面,分别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各溢流箱部91-94的外周面由绝热材料83遮盖。
在各溢流箱部91-94,如图11和图12所示出那样,分别连接有排液管95-98。在罐主体部4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排液管95-98。排液管95-98的顶端连接至排液管99,排液管99的顶端在罐主体部4的后侧的两侧面朝向下方配置。
如图13所示出那样,固定罐主体部4的容器框架3以长方体形状的框体状形成。如上述那样,关于容器框架3,在20英尺容器的情况下,长度成6058 mm、宽度成2438 mm、高度成2591 mm地分别设定。
容器框架部3具备分别构成沿着罐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端面和后侧的端面的矩形状的框体101、102以及将前侧和后侧的框体联接的梁构件103。
此外,作为容器框架3,不限于全框架类型,也可以采用将框架的顶端结合于罐主体部的表面的梁类型。
在容器框架3的上端面,如图14所示出那样,设置有作业者升高至罐容器1的上部而进行作业的步行板110。步行板110在容器框架3的上端面配置于各溢流箱部91-94与容器框架部3之间。
<罐容器的动作>
在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罐容器1中,如下地,能够抑制危险物粉体P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或温度上升并同时进行输送,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危险物粉体P的排出。
首先,为了在罐容器1的罐主体部4的内部容纳危险物粉体P,如图1所示出那样,在将罐主体部4的底部的各开闭阀62关闭的状态下,从各供给口22经由供给阀23将危险物粉体P供给至罐主体部4的内部,从而在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和罐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容纳有危险物粉体P。作为危险物粉体P的容纳率,在将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和罐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的容积(约13KL)作为100的情况下,设定成85-95%左右。此外,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继在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和罐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容纳有危险物粉体P之后,如图5所示出那样,将氮气从导入口25经由供给管29、30导入至内部,将残留于罐主体部4的内部的空气与氮气置换。
此时,加压氮气经由第1供给阀31供给至供给管29、30。
在危险物粉体P的容纳作业结束之后,罐容器1通过将供给阀23和导入口25关闭来保持为气密状态。因此,容纳于罐主体部4的内部的危险物粉体P在容纳时(包括保管时)和搬送时不会与外部的空气接触。因此,即使在危险物粉体P由六氟磷酸锂等组成的情况下,也可靠地防止如以下的化学式所示出那样,由六氟磷酸锂等组成的粉体与外部的包括水分的空气接触而迅速地水解并生成毒性或腐蚀性极高的氟化氢。
LiPF6+4H2O
→LiF(氟化锂)+5HF(氟化氢)+H3PO4(磷酸)
另外,关于罐容器1,罐主体部4的外周由作为绝热材料80(参照图11)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遮盖。因此,罐容器1即使在外部气温上升的情况下,该外部气温也被未图示的绝热材料遮蔽,能够抑制热向罐主体部4的内部传递,抑制罐主体部4内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作为危险物粉体P容纳有六氟磷酸锂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危险物粉体P的温度维持于作为当初的环境温度的较低温度,防止发生热分解。
接着,对在罐容器1中将作为装载物的危险物粉体P排出的原理和在将作为装载物的危险物粉体P排出时的操作程序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罐容器1在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和罐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容纳有危险物粉体P。在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和罐主体部4的内部空间,由于4个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以大致圆锥形状形成,因而危险物粉体P通过将设置于各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下端部的排出阀62解放而利用重力来排出。
罐容器1在储藏或输送危险物粉体P之后,为了将危险物粉体P向外部排出,如图5所示出那样,在将排出管65的顶端连接至未图示的外部的容纳容器之后,将各排出阀62开放,并且,进行从第2供给阀79供给作为加压气体加压的氮气的动作。
此时,将各排出阀62开放的次序未特别地限定,但理想的是,例如从位于罐主体部4的最下游侧的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起按上流侧的第3、第2和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3-51的顺序将各排出阀62开放。
通过最初将位于罐主体部4的最下游侧的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的第4排出阀62开放,能够将从该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4的第4排出阀62排出的危险物粉体P利用从第3供给阀79导入的加压气体辅助并同时从排出管65的排出口可靠地排出。
此后,通过将罐主体部的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第3排出阀62开放,能够将从该第3容纳部兼排出部53的第3排出阀62排出的危险物粉体P利用所导入的加压气体辅助并同时从该排出管65的排出口可靠地排出。
接着,通过将罐主体部的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第2排出阀62开放,能够将从该第2容纳部兼排出部52的第2排出阀62排出的危险物粉体P利用所导入的加压气体辅助并同时从排出管65的排出口可靠地排出。
然后,通过最后将罐主体部4的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的第1排出阀62开放,能够将从该第1容纳部兼排出部51的第1排出阀62排出的危险物粉体P利用所导入的加压气体辅助并同时从排出管65的排出口可靠地排出。
另外,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同时将第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各排出阀62开放,将危险物粉体P从排出管65的排出口排出。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在第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内的危险物粉体P的剩余量在某种程度上变少的状态下,通过将开闭阀75开放,如图10(a)所示出那样,通过从在第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底部的附近开口的各喷射口70经由过滤器构件72使高压氮气从第2供给管73喷射,都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危险物粉体P残留于第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51-54的底部的附近。
罐容器1带有具有上述动作机构的构造,因而能够具有高气密性。成为气密性的基准的罐容器1的内部的气体的泄漏率能够将一定压力的气体(空气、氮、氦等惰性气体)封入至罐容器1的内部并从在经过一定时间时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确认。
在求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罐容器1的泄漏率的情况下,是5.2×10-5Pa·m3/sec,是作为气密状态的基准的1.0×10-4Pa·m3/sec以下,因而能够抑制危险物粉体P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并同时进行输送,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危险物粉体P的排出。其结果是,能够进行高附加价值危险物粉体的大量输送(有效容积11.3KL)。
符号说明
1……罐容器
2……罐
3……容器框架
4……罐主体部
51-54……第1至第4容纳部兼排出部
7……圆筒部
8、9……端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罐容器,具备:
罐主体部,其在内部容纳有粉体,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
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以在所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开口朝向外部分别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锥形状形成;
绝热部,其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
容器框架部,其固定有所述罐主体部,
所述罐主体部的内周面由配置于沿着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之间的环状或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的环状的加强构件加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关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倾斜角设定成所述粉体的休止角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1个以上的将加压气体导入至所述罐主体部内的导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对应地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粉体供给至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供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对容纳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所述粉体喷射加压气体的喷射口。
6.根据权利要求1、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罐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在下端部开口有将所述粉体排出的排出口,并且,所述排出口通过由球阀组成的排出阀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通过将在沿着与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在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相互接合来以圆锥形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罐容器,其中,
在所述罐主体部,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以环状形成的安装构件,
所述罐主体部经由所述安装构件固定于所述容器框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以包围设置于该罐主体部的上端部的开口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以俯视矩形的框体状形成的溢流箱部,所述溢流箱部的外侧面由绝热材料遮盖。
10.一种罐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
第1工序,其形成至少一个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罐主体部,并且,由配置于沿着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之间的环状或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的环状的加强构件加强所述罐主体部的内周面;
第2工序,其形成将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在与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是如下的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在所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开口朝向外部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以及
第3工序,其将所述2个各构成构件搬入至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在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将所述2个各构成构件接合而形成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

Claims (11)

1.一种罐容器,具备:
罐主体部,其在内部容纳有粉体,以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被闭塞的气密的圆筒形状形成;
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以在所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开口朝向外部分别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锥形状形成;
绝热部,其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以及
容器框架部,其固定有所述罐主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所述罐主体部的内周面由配置于沿着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之间的环状或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的环状的加强构件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关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其倾斜角设定成所述粉体的休止角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1个以上的将加压气体导入至所述罐主体部内的导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对应地分别设置有将所述粉体供给至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供给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对容纳于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的所述粉体喷射加压气体的喷射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在下端部开口有将所述粉体排出的排出口,并且,所述排出口通过由球阀组成的排出阀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通过将在沿着与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在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相互接合来以圆锥形状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
在所述罐主体部,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固定有以环状形成的安装构件,
所述罐主体部经由所述安装构件固定于所述容器框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容器,其中,在所述罐主体部的上端部,以包围设置于该罐主体部的上端部的开口部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以俯视矩形的框体状形成的溢流箱部,所述溢流箱部的外侧面由绝热材料遮盖。
11.一种罐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
第1工序,其形成至少一个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的罐主体部;
第2工序,其形成将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在与所述罐主体部的长度方向交叉的平面上以半圆锥形状分割的2个各构成构件,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是如下的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以在所述罐主体部内的下部沿着长度方向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以上端部与所述罐主体的内壁和邻接部彼此气密地接合并且下端部从设置于所述罐主体部的外周面的开口朝向外部突出的方式以向下的圆锥形状形成;以及
第3工序,其将所述2个各构成构件搬入至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在所述罐主体部的内部将所述2个各构成构件接合而形成所述多个容纳部兼排出部。
CN202180026389.5A 2020-04-06 2021-04-05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2981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8032A JP7362539B2 (ja) 2020-04-06 2020-04-06 タ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68032 2020-04-06
PCT/JP2021/014465 WO2021206043A1 (ja) 2020-04-06 2021-04-05 タンクコ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8114A true CN115298114A (zh) 2022-11-04

Family

ID=7802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6389.5A Pending CN115298114A (zh) 2020-04-06 2021-04-05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5177A1 (zh)
EP (1) EP4134343A4 (zh)
JP (1) JP7362539B2 (zh)
KR (1) KR20220155992A (zh)
CN (1) CN115298114A (zh)
WO (1) WO20212060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61884A (nl) * 1971-01-22 1971-07-01 Hool & Zonen P V B A Van Verbeteringen aan laadtanks voor het vervoer, langs de baan, van stortgoederen.
US5353967A (en) * 1993-04-20 1994-10-11 Northbrook Rail Corporation Dry bulk pressure differential container
US5960974A (en) * 1996-10-03 1999-10-05 Advance Engineered Products Ltd. Intermodal bulk container
JP2004090957A (ja) 2002-08-30 2004-03-25 Kayaba Ind Co Ltd 粉粒体運搬車
GB0229252D0 (en) 2002-12-16 2003-01-22 Clyde Blowers Ltd Transport and pneumatic conveying of bulk powders
JP4274817B2 (ja) 2003-03-03 2009-06-10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ガスハイドレート貯蔵タンク
US20070071590A1 (en) * 2005-09-21 2007-03-29 Podd Stephen D Spillbox system for a shipping container
JP2010132306A (ja) 2008-12-03 2010-06-17 Qc:Kk 液体輸送用コンテナ
BR112014012148A2 (pt) 2011-11-22 2017-06-13 Heil Trailer Int Co carenagens de chassi para reboques
KR101423434B1 (ko) 2013-11-14 2014-07-24 오씨아이 주식회사 분체 이송용 컨테이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55992A (ko) 2022-11-24
JP7362539B2 (ja) 2023-10-17
EP4134343A4 (en) 2024-05-29
JP2021165148A (ja) 2021-10-14
US20230095177A1 (en) 2023-03-30
EP4134343A1 (en) 2023-02-15
WO2021206043A1 (ja)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29492T3 (es) Contenedor para polvo que comprende un recipiente a presión y una línea piloto y sistema al efecto
US11975461B2 (en) Inertable container for transporting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owder
US200701222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WO2015060411A1 (ja) 薬液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のドライエア置換方法
CN115298114A (zh) 罐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EP2074348A2 (en) Freight container
CN107406023B (zh) 危险品保管装置
KR100506321B1 (ko) 초고순도 제품의 운송 및 저장
US4098412A (en) Pneumatic offloading system for tanker
NO20181483A1 (en)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hot gas emitting components
JPH04109025U (ja) 化学薬品用搬送容器
JP2011116160A (ja) バラ積み船、バラ積み用バージ及び貨物倉の設計方法
US20070267061A1 (en) Volume-Displacing Device In Containers, Especially Tanks In Lpg Ships, And A Method Of Using Same
KR101423434B1 (ko) 분체 이송용 컨테이너
JP6026168B2 (ja) 船舶
JP5583961B2 (ja) バラ積み船、バラ積み用バージ及びバラ積み乾貨物の積載方法
CN220245553U (zh) 一种用于电解液原料卸车的卸车端头
US6418869B1 (en) Barge mounted food grade container system
JP6516152B2 (ja) 液体排出方法
CN214653595U (zh) 灌装连接装置和灌装设备
CN211254498U (zh) 一种三氧化钼接料装置
CN113879714A (zh) 一种用于容纳高纯溶剂的罐体
KR19980018415A (ko) 가스 충전 방법 및 장치
CN115571510A (zh) 一种使物料隔绝空气转移的装置和方法
CN118025682A (zh) 一种惰性气体保护安全存储料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Nanjo Hiroshi

Inventor after: Togawa Takashi

Inventor after: Liu Xi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

Inventor before: Nanjo Hiroshi

Inventor before: Togawa Takash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Rilu Co.,Ltd.

Applicant after: KANTO DENKA KOGYO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ongji an Ruih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Rilu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ANTO DENKA KOGYO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