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5918B -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5918B
CN115295918B CN202210969977.9A CN202210969977A CN115295918B CN 115295918 B CN115295918 B CN 115295918B CN 202210969977 A CN202210969977 A CN 202210969977A CN 115295918 B CN115295918 B CN 115295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eat dissipation
heat
wall
thick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99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95918A (zh
Inventor
肖湘宁
林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hu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uhu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uhu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uhua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99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5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95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5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厚膜加热装置、水箱装置和供热装置;厚膜加热装置包括基板、厚膜加热部、温控器和第一散热件;基板的材质为铝材,厚膜加热部印刷成膜于基板的第一壁面,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基板的第一壁面形成温控器,温控器用于感温防护厚膜加热部,第一散热件设于基板的第二壁面上;水箱装置包括导流槽和第二散热件,多个第二散热件间隔设于导流槽的槽底,基板的第二壁面与导流槽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本发明的实现了:减小低温环境对车辆电池的影响,本发明的装置:重量轻、加热安全性高及使用寿命长,提高本发明的热交换效率、传导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纯电动汽车车身搭载的都是三元锂电池,对于三元锂电池,它的优势比较明显,如:具有流畅的运作能力,并且对于能量密度的捕捉比较丰富,从而拥有充足的输出功率。但由于三元锂电池的运作形式,使得它的劣势也逐渐的暴露出来,使得它在冬天寒冷的情况下,出现电量输出不够流畅的问题,使得电池的内部液态运转模式在低温环境下出现了运转缓慢,或者是停止运转的现象,以致于电池的电力产生“快速流失”的假象,轻则导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量缩短,重则导致纯电动汽车半路熄火。即使得纯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的情况下使用不方便,并导致汽车电车电池的使用安全隐患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实现了效果:减小低温环境对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影响,减轻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整体重量,提高厚膜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和传导效率,提高水箱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加热安全性,延长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厚膜加热装置、水箱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厚膜加热装置包括基板、厚膜加热部、温控器和第一散热件;所述基板的材质为铝材,所述厚膜加热部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壁面,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壁面形成所述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感温防护所述厚膜加热部,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上;所述水箱装置包括导流槽和第二散热件,多个所述第二散热件间隔设于导流槽的槽底,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与所述导流槽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沿所述导流槽槽底至所述导流槽槽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件拼接,或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件呈间隔交替分布,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用于连接车辆电池外壁。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装置还设有L形的嵌接槽,所述嵌接槽绕设于所述导流槽的槽口边,所述基板嵌合焊接于所述嵌接槽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装置还设有进水孔、出水孔和分隔挡件,所述分隔挡件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分隔挡件底部设于所述导流槽的槽底,所述分隔挡件的一侧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导流槽的槽侧壁,所述导流槽和所述导流通槽通过所述分隔挡件呈拱门状,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导流槽的两个拱脚处的槽侧壁,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连通于所述进水孔,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呈拱门状,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分隔成多个拱门状的分流通道。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装置还包括第三散热件,每个第一散热件分为两段或三段,每个所述第二散热件对应分为两段或三段,两段所述第一散热件之间设有第一间隙,两段所述第二散热件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三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间隙处的所述导流槽槽底,所述第三散热件一一对应嵌套于所述第一间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设有连通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通道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装置还包括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所述进水孔设于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或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的入口端;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或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的出口端;沿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一下沉槽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沿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二下沉槽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截面和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截面呈波浪状。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挡件上设有配合块;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配合块嵌合连接;或所述基板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块焊接嵌合于所述配合孔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热装置设有加热底座、存水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导热槽和分隔导热件;所述存水腔设于所述加热底座内部,所述导热槽设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所述存水腔围绕于所述导热槽的槽壁,所述分隔导热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导热槽内,所述存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出水孔,所述存水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输出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输出连接于所述进水孔;所述导热槽用于裹罩所述车辆电池,所述分隔导热件设于两个所述车辆电池之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导热槽的槽壁,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温控器,所述温控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厚膜加热部的加热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设有厚膜加热装置、水箱装置和供热装置。
先利用基板的材质为铝板,减轻厚膜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提高厚膜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和传导效率,然后结合厚膜加热部印刷成膜于基板上,进一步提高厚膜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并通过基板上的第一散热件及导流槽内的第二散热件、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厚膜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
然后利用基板的第二壁面与导流槽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保证导流通道的密闭性,使得热交换液体只能从导流通道的入口端输入,再从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输出,避免热交换液体出现泄漏,延长水箱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水箱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通过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基板、形成温控器,对厚膜加热部进行高温保护,提高温控器的感温灵敏度,有效于保护厚膜加热部,避免厚膜加热部过高温加热,延长厚膜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最后通过供热装置,对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进行导热,减小低温环境对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影响,提高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使用安全,并且增加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实现了效果:减小减轻厚膜加热装置的整体重量,提高厚膜加热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和传导效率;避免热交换液体出现泄漏,延长水箱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水箱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水箱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温控器的感温灵敏度,延长水箱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第一散热件与第二散热件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的厚膜加热装置的厚膜加热部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供热装置沿A-A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结构及其标号为:
10、厚膜加热装置;11、基板;111、配合槽;12、厚膜加热部;13、温控器;14、第一散热件;141、第一间隙;20、水箱装置;21、导流槽;22、第二散热件;221、第二间隙;23、嵌接槽;24、进水孔;25、出水孔;26、分隔挡件;261、配合块;27、第三散热件;28、第一下沉槽;29、第二下沉槽;30、供热装置;31、加热底座;32、存水腔;33、第一接口;34、第二接口;35、导热槽;36、分隔导热件;40、导流通道;41、分流通道;50、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厚膜加热装置10、水箱装置20和供热装置30;所述厚膜加热装置10包括基板11、厚膜加热部12、温控器13和第一散热件14;所述基板11的材质为铝材,所述厚膜加热部12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11的第一壁面,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11的第一壁面形成所述温控器13,所述温控器13用于感温防护所述厚膜加热部12,所述第一散热件14设于所述基板11的第二壁面上;所述水箱装置20包括导流槽21和第二散热件22,多个所述第二散热件22间隔设于导流槽21的槽底,所述基板11的第二壁面与所述导流槽21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40,沿所述导流槽21槽底至所述导流槽21槽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热件14与所述第二散热件22拼接,或所述第一散热件14与所述第二散热件22呈间隔交替分布,所述导流通道4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供热装置30,所述供热装置30用于连接车辆电池外壁。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基板11的材质为铝板,该基板11的重量轻于不锈钢材质的基板11,并且导热性能优良于不锈钢材质的基板11,从而减轻厚膜加热装置10的整体重量,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交换效率和传导效率,然后结合厚膜加热部12印刷成膜于基板11上,进一步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交换效率;并通过基板11上的第一散热件14及导流槽21内的第二散热件22、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交换效率。
然后利用基板11的第二壁面与导流槽21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40,保证导流通道40的密闭性,使得热交换液体只能从导流通道40的入口端输入,再从导流通道40的出口端输出,避免热交换液体从基板11与导流槽21的连接处泄漏,并提高水箱装置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水箱装置20的使用寿命。
再通过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基板11、形成温控器13,NTC热敏电阻浆料膜状的温控器13感应厚膜加热部12的温度并反馈相对应的电阻值,控制程序设定厚膜加热部12的电阻值上限(即高温保护状态下厚膜加热部12的电阻值)和下限(即厚膜加热部12恢复正常工作温度时,厚膜加热部12的电阻值),当厚膜加热部12产生高温故障时,切断厚膜加热部12的电源,停止厚膜加热部12加热工作,当厚膜加热部12故障消除后恢复正常时的工作温度,使得厚膜加热部12重新启动加热工作;对厚膜加热部12进行高温保护,并且NTC热敏电阻浆料膜状的温控器13感温较灵敏于普通的热敏电阻,提高温控器13的感温灵敏度,有效于保护厚膜加热部12,避免厚膜加热部12过高温加热,延长厚膜加热装置10的使用寿命。
最后通过供热装置30,对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进行导热,减小低温环境对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影响,避免处于低温环境的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内部液体被冻而运转缓慢,提高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使用安全,并且增加新能源车的车辆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实现了效果:减小减轻厚膜加热装置10的整体重量,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交换效率和传导效率;避免热交换液体出现泄漏,延长水箱装置2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水箱装置2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水箱装置20的使用寿命,提高温控器13的感温灵敏度,延长水箱装置2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厚膜加热部12为浆料状,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基板11上印刷,然后通过高温烧结而成,NTC热敏电阻浆料也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基板11上印刷,然后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水箱装置20还设有L形的嵌接槽23,所述嵌接槽23绕设于所述导流槽21的槽口边,所述基板11嵌合焊接于所述嵌接槽23内。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利用嵌接槽23,增强基板11与导流槽21的连接密闭性,再利用基板11与嵌接槽23焊接,进一步增强基板11与导流槽21的连接密闭性,避免基板11与导流槽21的连接处泄漏热交换液体。具体地,L形的嵌接槽23,即嵌接槽23的底槽壁与侧槽壁垂直连接;嵌接槽23的侧槽口朝向导流槽21,嵌接槽23的上槽口与导流槽21的槽口朝向相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嵌接槽23的形状为圆弧状,嵌接槽23的槽壁为圆弧状;嵌接槽23的形状为M形。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水箱装置20还设有进水孔24、出水孔25和分隔挡件26,所述分隔挡件26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分隔挡件26底部设于所述导流槽21的槽底,所述分隔挡件26的一侧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导流槽21的槽侧壁,所述导流槽21和所述导流通槽通过所述分隔挡件26呈拱门状,所述进水孔24和所述出水孔25分别设于所述导流槽21的两个拱脚处的槽侧壁,所述导流通道40的入口端连通于所述进水孔24,所述导流通道40的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出水孔25;所述第一散热件14和所述第二散热件22呈拱门状,所述导流通道40通过所述第一散热件14和所述第二散热件22分隔成多个拱门状的分流通道4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槽21通过分隔挡件26隔挡呈U形,对应的导流通道40也呈U形,并且进水孔24和所述出水孔25分别设于导流槽21的两个拱脚处的槽侧壁,增加热交换液体在导流槽21内的流动距离,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能利用率;导流通道40通过第一散热件14和第二散热件22分隔成多个拱门状的分流通道41,进一步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能利用率。
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水箱装置20还包括第三散热件27,每个第一散热件14分为两段或三段,每个所述第二散热件22对应分为两段或三段,两段所述第一散热件14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41,两段所述第二散热件22之间设有第二间隙221,所述第三散热件27设于所述第二间隙221处的所述导流槽21槽底,所述第三散热件27一一对应嵌套于所述第一间隙14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三散热件27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能利用率,并且通过第三散热件27一一对应嵌套于第一间隙141,增强厚膜加热装置10与导流槽21的连接强度,并且起位置导向作用,方便厚膜加热装置10与导流槽21的对位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散热件14和所述第二散热件22设有连通槽50,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通道41通过所述连通槽50连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利用相邻的两个分流通道41通过连通槽50连通,方便相邻的两个分流通道41内的热交换液体进行热交换融合,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水箱装置20还包括第一下沉槽28和第二下沉槽29,所述进水孔24设于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26,或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41的入口端;所述出水孔25设于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26,或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41的出口端;沿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一下沉槽28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沿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二下沉槽29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下沉槽28,确保进水孔24提供的热交换液体能流入每个分流通道41内,然后利用第二下沉槽29,确保每个分流通道41内的热交换液体聚流到出水孔25处。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散热件14的截面和所述第一散热件14的截面呈波浪状。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液体在导流槽21内的流动距离,提高厚膜加热装置10的热能利用率。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分隔挡件26上设有配合块261;所述基板11的第二壁面设有配合槽111,所述配合槽111与所述配合块261嵌合连接;或所述基板11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块261焊接嵌合于所述配合孔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增强基板11与水箱装置20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1和图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供热装置30设有加热底座31、存水腔32、第一接口33、第二接口34、导热槽35和分隔导热件36;所述存水腔32设于所述加热底座31内部,所述导热槽35设于所述加热底座31上,所述存水腔32围绕于所述导热槽35的槽壁,所述分隔导热件36一体成型于所述导热槽35内,所述存水腔32通过所述第一接口33连接所述出水孔25,所述存水腔32通过所述第二接口34输出连接有抽水泵(图中未示出),所述抽水泵输出连接于所述进水孔24;所述导热槽35用于裹罩所述车辆电池,所述分隔导热件36设于两个所述车辆电池之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辆电池放入导热槽35内,分隔导热件36隔挡于每两个车辆电池之间,结合存水腔32,增加车辆电池的受热面积,进一步减小低温环境对车辆电池的影响;利用抽水泵,使得与车辆电池完成热交换的热交换液体回流到水箱装置20的导流通道40内重新进行热交换,实现热交换液体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为:所述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导热槽35的槽壁,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温控器13,所述温控器13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厚膜加热部12的加热功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利用温度传感器感应供热装置30上的热交换液体的温度,温控器13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控制厚膜加热部12的加热功率增大或减小,保证车辆电池的热交换效果,且避免车辆电池过度受热,保证车辆电池的安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厚膜加热装置、水箱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厚膜加热装置包括基板、厚膜加热部、温控器和第一散热件;
所述基板的材质为铝材,所述厚膜加热部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壁面,NTC热敏电阻浆料印刷成膜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壁面形成所述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感温防护所述厚膜加热部,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上;
所述水箱装置包括导流槽和第二散热件,多个所述第二散热件间隔设于导流槽的槽底,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与所述导流槽的槽口边一体焊接、并形成导流通道,沿所述导流槽槽底至所述导流槽槽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件拼接,或所述第一散热件与所述第二散热件呈间隔交替分布,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所述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用于连接车辆电池外壁;
其中,所述水箱装置还设有L形的嵌接槽,所述嵌接槽绕设于所述导流槽的槽口边,所述基板嵌合焊接于所述嵌接槽内;
其中,所述水箱装置还设有进水孔、出水孔和分隔挡件,所述分隔挡件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分隔挡件底部设于所述导流槽的槽底,所述分隔挡件的一侧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导流槽的槽侧壁,所述导流槽和所述导流通槽通过所述分隔挡件呈拱门状,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分别设于所述导流槽的两个拱脚处的槽侧壁,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连通于所述进水孔,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呈拱门状,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分隔成多个拱门状的分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装置还包括第三散热件,每个第一散热件分为两段或三段,每个所述第二散热件对应分为两段或三段,两段所述第一散热件之间设有第一间隙,两段所述第二散热件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三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间隙处的所述导流槽槽底,所述第三散热件一一对应嵌套于所述第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和所述第二散热件设有连通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流通道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装置还包括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所述进水孔设于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或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的入口端;
所述出水孔设于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与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正对,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连接所述分隔挡件,或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朝向所述分流通道的出口端;
沿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一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一下沉槽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沿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一侧槽壁至所述第二下沉槽的第二侧槽壁的方向,所述第二下沉槽的底槽壁呈坡度逐渐增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的截面呈波浪状。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挡件上设有配合块;
所述基板的第二壁面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配合块嵌合连接;
或所述基板上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块焊接嵌合于所述配合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设有加热底座、存水腔、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导热槽和分隔导热件;所述存水腔设于所述加热底座内部,所述导热槽设于所述加热底座上,所述存水腔围绕于所述导热槽的槽壁,所述分隔导热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导热槽内,所述存水腔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出水孔,所述存水腔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输出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输出连接于所述进水孔;所述导热槽用于裹罩所述车辆电池,所述分隔导热件设于两个所述车辆电池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导热槽的槽壁,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温控器,所述温控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厚膜加热部的加热功率。
CN202210969977.9A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Active CN115295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9977.9A CN115295918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9977.9A CN115295918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918A CN115295918A (zh) 2022-11-04
CN115295918B true CN115295918B (zh) 2023-09-05

Family

ID=8382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9977.9A Active CN115295918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5918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9855A (ja) * 2007-04-18 2008-11-06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9118729A (ja) * 2007-10-17 2009-05-28 Denso Corp 車両用蓄電手段の加熱装置
JP2012069496A (ja) * 2010-09-27 2012-04-05 Denso Corp 電池加熱装置
CN204991904U (zh) * 2015-09-22 2016-01-20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100484U (zh) * 2016-09-20 2017-04-12 广东恒美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厚膜加热器
CN107910306A (zh) * 2017-12-15 2018-04-13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及散热系统
CN108901091A (zh) * 2018-08-22 2018-11-27 湖南海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基底厚膜发热元件制备方法
CN208522058U (zh) * 2018-06-08 2019-02-1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液冷系统
CN109638373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电池换热装置、动力电池组件和动力汽车
CN212967831U (zh) * 2020-08-28 2021-04-13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厚膜加热系统
WO2021218962A1 (zh) * 2020-04-29 2021-1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组件及电池包
CN113904029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深圳科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了mch与ptc的加热水槽装置
WO2022055790A1 (en) * 2020-09-08 2022-03-17 Google Llc Battery pack with integrated heater
CN216145687U (zh) * 2021-08-27 2022-03-29 深圳瑞森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预热装置及电动设备
CN114464927A (zh) * 2021-12-31 2022-05-10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tc材料的自适应电加热电芯、电池系统及ntc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7432A2 (ko) * 2010-11-17 2012-05-24 (주)엘지하우시스 방열과 발열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지 조립체
CN103718374B (zh) * 2011-04-15 2017-11-03 约翰逊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外部热管理系统的电池系统
EP2854211A1 (de) * 2013-09-30 2015-04-01 MAHLE Behr GmbH & Co. KG Heiz- und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Batterie
JP6256397B2 (ja) * 2015-03-23 2018-0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LU92930B1 (en) * 2015-12-24 2017-07-20 Iee Sa Internal battery heating unit with thin-printed foil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9855A (ja) * 2007-04-18 2008-11-06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9118729A (ja) * 2007-10-17 2009-05-28 Denso Corp 車両用蓄電手段の加熱装置
JP2012069496A (ja) * 2010-09-27 2012-04-05 Denso Corp 電池加熱装置
CN204991904U (zh) * 2015-09-22 2016-01-20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100484U (zh) * 2016-09-20 2017-04-12 广东恒美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厚膜加热器
CN109638373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电池换热装置、动力电池组件和动力汽车
CN107910306A (zh) * 2017-12-15 2018-04-13 中国振华集团云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及散热系统
CN208522058U (zh) * 2018-06-08 2019-02-1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液冷系统
CN108901091A (zh) * 2018-08-22 2018-11-27 湖南海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基底厚膜发热元件制备方法
WO2021218962A1 (zh) * 2020-04-29 2021-11-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温控组件及电池包
CN212967831U (zh) * 2020-08-28 2021-04-13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厚膜加热系统
WO2022055790A1 (en) * 2020-09-08 2022-03-17 Google Llc Battery pack with integrated heater
CN216145687U (zh) * 2021-08-27 2022-03-29 深圳瑞森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预热装置及电动设备
CN113904029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深圳科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了mch与ptc的加热水槽装置
CN114464927A (zh) * 2021-12-31 2022-05-10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tc材料的自适应电加热电芯、电池系统及ntc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5918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96133A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04795608B (zh) 电池组件
CN209744708U (zh) 一种ptc水加热器多路流道层结构
CN115295918B (zh) 一种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
CN113571795A (zh) 温控组件及电池包
CN114628813A (zh) 一种快充型锂电池模组
CN211182447U (zh) 液冷板
CN213026252U (zh) 用于电池包的液冷板
CN116487772B (zh) 一种液冷板和电池模组
CN110890605B (zh) 一种可双面工作的双侧截面渐缩式液冷板
JP4345265B2 (ja) 燃料電池
CN113571796A (zh) 温控组件及电池包
CN218996860U (zh) 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4023990B (zh) 燃料电池封装板及一体式双面燃料电池封装件
CN216288626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EP4273996A1 (en)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15441086A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液冷散热结构焊接成组方法
KR20230011877A (ko) 자동차의 트랙션 배터리의 배터리 셀들을 냉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트랙션 배터리
CN213124552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冷却装置
CN209763805U (zh) 一体式双腔散热器密封结构
JP2023537782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ためのバイポーラプレートアセンブリ
CN209626371U (zh) 一种电池包用的冷却系统
CN220042010U (zh) 一种液冷散热装置以及电池包
CN219959170U (zh) 液冷板、电池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CN220021256U (zh) 动力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