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0621A - 护线套单元 - Google Patents
护线套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80621A CN115280621A CN202080097948.7A CN202080097948A CN115280621A CN 115280621 A CN115280621 A CN 115280621A CN 202080097948 A CN202080097948 A CN 202080097948A CN 115280621 A CN115280621 A CN 1152806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mmet
- bracket
- groove
- holder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00—Devices for use wher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pass through walls or partitions
- F16L5/02—Sea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58—Tubes, sleeves, beads, or bobbins through which the conductor passes
- H01B17/583—Grommets; Bush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护线套单元,即使水猛烈地进入支架与面板等被装配体之间,也可有效地保持基于护线套对被装配体的按压进行的密封。护线套单元(10)装配于被装配体(52)的装配面(53),具备:筒状的护线套(12),在表面具有凹槽(38);支架(14),与护线套(12)重叠,将护线套(12)在第1方向上按压到被装配体(52);以及连通道(74),通过护线套(12)的凹槽(38)被支架(14)覆盖而形成,连通道(74)具有:第1端部(76),与支架(14)和装配面(53)的重叠面间连通;和第2端部(78),与护线套(12)和支架(14)没有重叠的部位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护线套单元,该护线套单元具有止水用的护线套、和用于将护线套按压装配到被装配体的支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将布设于车辆的地板下面的线束引入到车辆内部时使用的护线套单元。护线套单元也如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由橡胶等形成的护线套、和固定于作为被装配体的车辆面板的支架。并且,通过支架固定于车辆面板,从而护线套相对于面板以按压的状态安装,面板中的线束的引入部分被护线套密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02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也考虑到如下:由于高压清洗机的水的喷雾等,当水猛烈地进入支架与车辆的面板之间时,则较大的水压作用于基于护线套对面板按压的密封部位,护线套的密封被解除,从而水浸入。特别是,例如当护线套的弹性由于经年劣化等而发生变化,密封性能降低时,也有可能不能承受强的水压的作用。
因此,公开一种新颖结构的护线套单元,即使水猛烈地进入支架与面板等被装配体之间,也可有效地保持基于护线套对被装配体的按压的密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装配于被装配体的装配面,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筒状的护线套,在表面具有凹槽;支架,与所述护线套重叠,将所述护线套在第1方向上按压到所述被装配体;以及连通道,通过所述护线套的所述凹槽被所述支架覆盖而形成,所述连通道具有:第1端部,与所述支架和所述装配面的重叠面间连通;和第2端部,与所述护线套和所述支架没有重叠的部位连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即使水猛烈地进入支架与被装配体之间,也可有效地保持基于护线套对被装配体的按压进行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护线套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护线套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护线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护线套单元的用另一角度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护线套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护线套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护线套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
(1)装配于被装配体的装配面,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筒状的护线套,在表面具有凹槽;支架,与所述护线套重叠,将所述护线套在第1方向上按压到所述被装配体;以及连通道,通过所述护线套的所述凹槽被所述支架覆盖而形成,所述连通道具有:第1端部,与所述支架和所述装配面的重叠面间连通;和第2端部,与所述护线套和所述支架没有重叠的部位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进入支架与装配面的重叠面间的水从连通道的第1端部向第2端部排出。故此,即使水猛烈地进入支架与装配面的重叠面间,作用于按压到被装配体的护线套的密封部分的水压也降低,能防止水向护线套的内周进入而向车厢内等浸入。
(2)优选的是,在所述护线套中的周向的多处具备所述凹槽。通过利用多个凹槽形成多个连通道,从而连通道的流量的总和增大,作用于护线套的密封部分的水压由于连通道的排水性能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能够提高止水性能。
(3)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具备供所述护线套插通的插通孔和固定于所述被装配体的固定部,在沿着所述插通孔的周向的第2方向上相互分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部,所述连通道的所述第1端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
在支架中的在作为周向的第2方向离开固定部的部位,与被装配体之间容易产生间隙,有时比离固定部近的部位容易发生水向靠支架与被装配体之间的浸入。因此,当在离开固定部的位置配置连通道的第1端部时,则在离开固定部的位置上进入支架与被装配体之间的水被迅速地向连通道引导,通过连通道排水,能有效地降低作用于护线套的密封部分的水压。此外,在设置多个连通道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个连通道的第1端部配置于离开固定部的位置时,就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4)优选的是,所述护线套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支架重叠的第1表面,所述凹槽具备在所述第1表面开口的液压作用部。在连通道中由液压作用部构成的部位流动的水的压力在第1方向作用于护线套,所以护线套被水压向被装配体侧按压。故此,在水浸入支架与被装配体之间时,在护线套与被装配体之间可实现液密性(止水性)的提高。
(5)在上述(4)中,优选的是,所述护线套具备配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被装配体的对置面间的环形安装部,所述环形安装部具有所述第1表面,所述环形安装部具备在与所述第1表面相反的一侧朝向所述被装配体突出的环形的密封用唇。
因为在环形安装部中第1表面和密封用唇设置于第1方向的各一方侧,所以在向第1方向作用于环形安装部的液压作用部流动的水的压力更直接地传递到密封用唇。故此,密封用唇有效地按压到被装配体,可有效地确保基于密封用唇向被装配体按压的、护线套与被装配体之间的液密性。
(6)在上述(5)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护线套的径向上,所述密封用唇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凹槽的槽底面配置于相同的位置。通过密封用唇设置于护线套的环形安装部的外周部分,从而利用在密封用唇的外周侧进入护线套与被装配体之间的水的压力,能够抑制使护线套离开被装配体的与第1方向反向的力作用于护线套。故此,基于密封用唇向被装配体按压的密封性能不会由于作用于护线套而水压而降低,可有效地发挥。
(7)优选的是,作为所述护线套的表面中由于所述凹槽而不与所述支架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1面积大于作为所述护线套的表面中与所述支架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2面积。据此,可较大地确保连通道的通道截面积,连通道的排水性能提高,所以可确保护线套与被装配体之间的液密性。此外,在设置多个凹槽的情况下,可较大地确保多个连通道的截面积的总和,所以可实现基于排水性能的提高的密封性能的提高。
(8)优选的是,所述支架形成为环形,所述护线套插通于所述支架,所述护线套具有向比所述支架靠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3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凹槽伸出到所述护线套的所述突出部,所述护线套具备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3方向的端面,限制所述护线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所述卡止部设置于在周向上相对于所述凹槽离开的部分。
通过凹槽延伸到突出部,从而从连通道的第2端部排出的水在护线套的第3方向侧的端部朝向外周排出。通过护线套的卡止部卡止于支架,从而限制护线套的突出部相对于支架向第1方向移动,突出部稳定地保持为从支架的插通孔向第3方向突出的状态。通过卡止部设置于在护线套的周向上除凹槽之外的部分,从而能使凹槽伸出到突出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护线套单元的具体例。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希望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5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护线套单元10具备护线套12和将护线套12装配于作为被装配体的面板52(后述)的支架14。在以下说明中,将上方设为图1中的Z方向,将前方设为图1中的X方向,将右方设为图1中的Y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第1方向是指作为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后方,第3方向是指作为X方向的前方。此外,在此所说的上方、前方、右方未必与装配护线套单元10的车辆的上方、前方、右方一致。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护线套12>
护线套12是示出似橡胶弹性的构件,例如通过橡胶或树脂弹性体形成。如图1至图5所示,护线套12具备与后述的车辆的面板52重叠的基部16和从基部16向前方突出的筒部18。
<基部16>
基部16在图2所示的主视时具有具备直线部分的大致长圆形(跑道形)的外周形状。基部16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两个电线插通用孔20、20,电线插通用孔20、20沿着基部16的长轴方向排列配置。
如图3所示,基部16的后部与前部相比形成为大径,前部形成为突出部22。突出部22具备朝向外周突出的卡止部24。如图5所示,卡止部24的前侧的端面形成为朝向前方向径向内侧倾斜的引导倾斜面26。卡止部24的后侧的端面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卡止平面28。卡止部24相对于后述的环形安装部30向前方离开并与其对置。
如图3所示,基部16的后部具备向比突出部22靠外周突出的环形安装部30。环形安装部30的前表面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平面状的第1表面31。如图4、图5所示,在环形安装部30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的密封用唇32。密封用唇32形成为具有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的双重结构。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分别形成为遍及周向的全周而连续的环形,外周唇34与内周唇36相比形成为大径,外周唇34在相对于内周唇36向外周侧离开的位置延伸。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均具有朝向顶端宽度变窄的头细的截面形状。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向环形安装部30中位于与第1表面31相反的一侧的第2表面37突出,配置于与第1表面31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径向位置。
<凹槽38>
如图5所示,在护线套12的基部16形成有凹槽38。凹槽38连续地具备:槽基端部40,在环形安装部30的外周面开口;液压作用部42,在作为环形安装部30的前表面的第1表面31开口;以及槽顶端部44,在除环形安装部30之外的基部16的前部的外周面开口。凹槽38在槽基端部40和槽顶端部44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液压作用部42沿护线套12的径向延伸。凹槽38从基部16的后端连续地延伸到基部16的前端,槽顶端部44伸出到突出部22。优选地,凹槽38设置于基部16的多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凹槽38在基部16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凹槽38的横截面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半圆形截面。
凹槽38的槽顶端部44在没有部分地形成卡止部24的槽开口部45中在突出部22的外周面开口。换句话讲,卡止部24设置于在周向上除形成有凹槽38的槽顶端部44的槽开口部45之外的部位。槽开口部45的宽度尺寸比凹槽38的宽度尺寸大,凹槽38在槽开口部45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基端部40的后端的凹槽38的槽底面46与作为外周唇34的外周面的唇外表面47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槽底面46和唇外表面47光滑地连续。本实施方式的凹槽38因为具有大致半圆形截面,所以凹槽38的槽底面46在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与唇外表面47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这样,槽底面46和唇外表面47只要在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即可。此外,所谓凹槽38的槽底面46与唇外表面47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即使是槽底面46和唇外表面47以某种程度的台阶或倾斜而连续的情况,但只要是能视为位于实质上相同的位置的程度就包括。具体地,凹槽38的槽底面46和唇外表面47只要径向位置的偏差在1mm以内,就能视为是实质上相同的位置。
<筒部18>
如图3、图4所示,筒部18从基部16中的电线插通用孔20的开口周缘部朝向前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筒部18、18在作为基部16的长轴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在筒部18的顶端一体形成有紧固片48。紧固片48以在周向延伸的圆弧形截面从筒部18的顶端朝向前方突出。在紧固片48,以在外周面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在周向延伸的定位槽50。基部16的与筒部18相连的电线插通用孔20的开口周缘部分形成为薄壁且在厚度方向具有松弛的形状,容许筒部18相对于基部16的相对的朝向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并且从筒部18向基部16的振动传递减少。
<面板52>
护线套12与车辆的面板52重叠。面板52是构成车辆的车身或底盘并将车厢内从车厢外隔开的构件,例如通过金属板等构成。面板52的车厢外侧的面形成为装配护线套单元10的装配面53。面板52具备在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54。贯穿孔54在主视时形成为与护线套12对应的长圆形状,与环形安装部30相比形成为小径,以使得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与贯穿孔54的开口周缘部重叠。面板52在贯穿孔54的外周侧具备在厚度方向贯穿的多个螺栓孔56。
<支架14>
支架14与护线套12的基部16重叠。支架14由金属等形成,在整体上形成为与护线套12对应的大致长圆环板状。支架14具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插通孔58。支架14一体地具备:基端壁部60,与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的外周面重叠;中间壁部62,从基端壁部60的前端朝向内周伸出;以及顶端壁部64,从中间壁部62的内周端部向前方伸出。
在支架14中的基端壁部60的后端设置有固定部66。固定部66形成为板状,优选地,在沿着插通孔58的周向的第2方向上相互分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固定部66、66从基端壁部60朝向插通孔58的径向的两外侧突出地设置。在各固定部66形成有在作为板厚方向的前后方向贯穿的螺栓孔68。另外,在基端壁部60的后端一体形成有朝向外周突出的加强肋70。加强肋70设置于一对固定部66、66的第2方向之间,与一对固定部66、66在第2方向上连续。此外,支架14形成为冲压零件,包括固定部66、66和加强肋70的整体形成为一体结构。
<护线套单元10相对于面板52的安装>
在护线套12与面板52的贯穿孔54的开口周缘部分重叠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支架14的中间壁部62相对于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的第1表面31在第1方向上重叠。并且,支架14的固定部66、66相对于面板52在第1方向上重叠,并利用在固定部66的螺栓孔68和面板52的螺栓孔56中插通的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面板52。由此,具备护线套12和支架14的护线套单元10以向面板52安装的安装状态构成。
护线套12的基部16的突出部22插通于支架14的插通孔58,并向比支架14的前端靠前方突出。并且,设置于突出部22的卡止部24相对于支架14的前端面在前侧重叠,通过卡止部24的卡止平面28和支架14的卡止可防止突出部22从支架14向后方脱落。
在将护线套12的突出部22从后方插通于支架14的插通孔58时,构成卡止部24的前表面的引导倾斜面26抵接于支架14。由此,突出部22相对于支架14被引导到适当位置,容易将突出部22插通于支架14的插通孔58。另外,在将护线套12从后方插通于支架14的插通孔58时,卡止部24难以钩挂于支架14,容易将护线套12插通于支架14的插通孔58。
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在前后方向夹在支架14的中间壁部62和面板52的对置面间,从环形安装部30朝向面板52突出的密封用唇32在第1方向按压到面板52。护线套12定位于面板52的贯穿孔54,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与面板52中的贯穿孔54的开口周缘部重叠。贯穿孔54与护线套12中的基部16的电线插通用孔20、20及筒部18、18的内孔连通。密封用唇32在贯穿孔54的周围遍及全周连续地按压于面板52。
<电线72>
电线72、72在面板52的贯穿孔54中贯穿。电线72形成为在由导电体的单线或者绞线构成的芯线的外侧设置有合成树脂等的绝缘包覆部的绝缘电线。电线72的芯线及绝缘包覆部通过公知的一般材料形成。电线72、72将贯穿孔54贯穿,并将与贯穿孔54连通的基部16的电线插通用孔20、20及筒部18、18的内孔贯穿。电线72的外周面被筒部18的内周面按压,从而电线72与筒部18的重叠面间被液密地密封。
电线72贯穿的筒部18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带等缠绕于紧固片48并紧固而固定于电线72。由此,电线72和护线套12在电线72的长度方向上相互被定位,并且可实现电线72与筒部18之间的密封性能的提高。此外,通过在紧固片48的定位槽50的底面缠绕带等,从而带等难以从紧固片48脱落。
<密封结构>
护线套12在向面板52安装的安装状态下,环形安装部30夹入到面板52与支架14的中间壁部62之间,从环形安装部30向后方突出的密封用唇32按压到面板52。由此,护线套12和面板52的重叠面间被密封用唇32液密地密封。
<连通道74>
通过在护线套12的基部16安装支架14,从而在护线套12的基部16形成的凹槽38的开口被支架14覆盖。由此,在护线套12的基部16与支架14的重叠面间设置有利用凹槽38形成的连通道74。作为连通道74的一方端部的第1端部76在作为向面板52安装侧的护线套12的后表面中与面板52的装配面53和支架14的前后方向上的对置面间连通。作为连通道74的另一方端部的第2端部78位于支架14的前端,在作为没有与支架14重叠的部位的、比支架14靠前方的外部空间80开放。此外,在护线套12中与支架14重叠的部位并不是仅指在护线套12中以接触状态与支架14重叠的部位,包括在护线套12中与支架14以具有间隙地对置的方式重叠的部位。因此,护线套12中不与支架14重叠的部位是指护线套12中离开支架14且不与支架14对置的部位。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道74的第2端部78朝向伸出到比支架14靠前方的凹槽38的端部开口。
第1端部76朝向面板52侧开口,第2端部78朝向与面板52相反的一侧开口。换句话讲,第1端部76朝向作为第1方向的后方开口,并且第2端部78朝向作为第3方向的前方开口。并且,第1端部76与浸水区域82连通,第2端部78与外部空间80连通。浸水区域82是在支架14的基端壁部60及加强肋70与面板52的装配面53的前后方向的对置面间划定的空间,是能够发生在支架14与面板52的重叠面间通过的水的浸入的区域。外部空间80是除支架14与面板52之间的内部空间之外的区域,除作为内部空间的一部分的浸水区域82之外。
通过多个凹槽38在护线套12的周向上相互分隔地设置,从而在护线套单元10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连通道74。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连通道74配置于在周向上相互分隔的位置。如图2所示,优选连通道74的至少一个设置于从连接支架14的螺栓孔68、68的假想的直线L上向支架14的周向偏离的位置。更优选地,连通道74分别配置于隔着直线L的两侧。
如图5所示,连通道74的第1端部76在浸水区域82开口,位于比配置于浸水区域82的内周的密封用唇32的外周唇34靠外周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1端部76的凹槽38的槽底面46与作为外周唇34的外周面的唇外表面47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所以连通道74的内周端相对于唇外表面47的唇外表面47配置于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
连通道74通过形成于护线套12的凹槽38的开口被支架14覆盖而形成,不需要在支架14形成槽或孔等的加工。在护线套12的表面开口的凹槽38能够在护线套12成形时形成,不需要二次加工。因此,能简单地形成连通道74,能容易制造具备连通道74的护线套单元10。
<护线套单元10的密封功能>
当水进入支架14与面板52之间的浸水区域82时,则利用密封用唇32阻止水向护线套12的内周侧浸入。由此,可防止水通过位于比密封用唇32靠内周侧的面板52的电线插通用孔20、20向车内浸入。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用唇32因为具有具备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的双重密封结构,所以可有效地防止水向比密封用唇32靠内周侧浸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支架14重叠的基部16的外周面及环形安装部30的前表面(第1表面31)中,形成有凹槽38而不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即第1面积小于除凹槽38之外的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即第2面积。由此,将密封用唇32向第1方向按压到面板52的力从支架14有效地达到护线套12,可有效地实现基于密封用唇32的护线套12与面板52之间的密封。
在水进入支架14的外周端部与面板52之间的浸水区域82的情况下,作用于密封用唇32的水压由于连通道74而降低。即,进入浸水区域82的水从在支架14与面板52之间开放的连通道74的第1端部76向连通道74流入,在连通道74内流动,从连通道74的第2端部78向外部空间80排出。进入被支架14、面板52以及外周唇34包围的浸水区域82的水通过与浸水区域82连通的连通道74向外部空间80排出,由此能降低乃至消除浸水区域82中的水压的上升。故此,达到构成浸水区域82的壁部的一部分的密封用唇32的水压被抑制,能防止密封用唇32的密封由于大的水压的作用而解除。
通过设置有多个连通道74,从而连通道74的通道截面积的总和增大。故此,浸入浸水区域82的水通过多个连通道74迅速地排出,能更有效地抑制水压对密封用唇32的作用。另外,因为进入浸水区域82的水通过离水向浸水区域82的浸入位置近的连通道74迅速地排出,所以能迅速地防止作用于密封用唇32的水压的升高。
支架14的加强肋70因为设置于除固定部66、66之外的位置,所以向面板52的按压容易比通过螺栓直接固定的固定部66、66减弱。另外,加强肋70也有时为了不妨碍固定部66、66向面板52的固定而设置成稍微离开面板52。故此,在除固定部66、66之外的加强肋70与面板52之间,水容易向浸水区域82浸入。因此,连通道74的第1端部76的至少一个在作为支架14的周向的第2方向上配置于固定部66、66之间,且配置于浸水区域82中与水容易从外部浸入的部位近的位置。由此,浸入浸水区域82的水通过离浸入位置近的连通道74迅速地排出。
连通道74的通过凹槽38的液压作用部42构成的中间部分在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与支架14的中间壁部62之间在径向延伸。在连通道74的由液压作用部42构成的部分流动的水的压力朝向面板52侧作用于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通过在液压作用部42中作用于环形安装部30的水压,环形安装部30的密封用唇32更强烈地按压到面板52。由此,在环形安装部30与面板52的重叠面间,可实现密封用唇32的液密性的提高,能防止浸水。
特别是,密封用唇32和凹槽38的液压作用部42在径向上部分地设置于相同位置,在作为密封用唇32向面板52按压的方向的前后方向的投影中局部重叠。故此,在液压作用部42中达到环形安装部30的水压在向面板52的按压方向上直接作用于密封用唇32,密封用唇32更强烈地按压到面板52,可有效地实现密封性能的提高。
密封用唇32设置于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的外周部分,进入位于密封用唇32的外周的浸水区域82的水的压力难以朝向与面板52相反的一侧作用于环形安装部30。故此,能防止密封用唇32向面板52的按压由于水压而减弱,能有效地得到密封用唇32的密封性能。
作为构成密封用唇32的外周唇34的外周面的唇外表面47在径向上与凹槽38的槽底面46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外周唇34设置于护线套12的环形安装部30的外周端部。故此,水难以进入环形安装部30与面板52的对置面间,能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密封用唇32向面板52的按压由于水压而减弱。
在连通道74的第2端部78构成连通道74的内周侧的壁面的凹槽38延伸到比第2端部78进一步靠前方。故此,通过连通道74到达第2端部78的水在比第2端部78靠前方从凹槽38的开口朝向护线套12的外周排出到外部空间80。因此,从第2端部78排出的水难以与护线套12的前表面或电线72接触。
<实施方式2>
图6至图8中示出作为另一具体例的实施方式2。在以下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及部位,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护线套单元90具备护线套92和支架14。如图8所示,护线套92具备基部94和两个筒部18、18。基部94具备在突出部22朝向外周突出的多个卡止部96。本实施方式的卡止部96与实施方式1的卡止部24相比周向的宽度尺寸减小,比实施方式1的卡止部24多,在基部94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
在基部94形成有多个凹槽98。凹槽98在基部94的外周面及作为环形安装部30的前表面的第1表面31开口,从基部94的后端连续地延伸到前端。凹槽98配置于在基部94的周向上除卡止部96之外的位置,在设置于相邻的卡止部96、96之间的槽开口部45开口。
也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槽98与实施方式1的凹槽38相比槽宽尺寸增大。另外,凹槽98与实施方式1的凹槽38相比形成数量增多。并且,在与支架14重叠的基部94的外周面及环形安装部30的前表面(第1表面31)中,作为形成有凹槽98而不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1面积大于作为除凹槽98之外的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2面积。
护线套92与实施方式1同样,基部94与车辆的面板52重叠,基部94利用支架14装配于面板52。在支架14安装于护线套92的护线套单元90中,护线套92的基部94的、具备卡止部96的突出部22通过支架14的插通孔58向比支架14靠前方突出。通过护线套92的基部94的、除突出部22之外的部分的表面被支架14覆盖,且凹槽98的开口被支架14覆盖,从而形成连通道100。
在与支架14重叠的护线套92的表面中,由于凹槽98而不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即第1面积大于与支架14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即第2面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护线套单元90中,连通道100的通道截面积的总和大于实施方式1中的连通道74的通道截面积的总和,连通道100的总流量增大。此外,连通道100通过各连通道100的宽度尺寸增大,且连通道100的形成数量增多,从而总流量增大。
根据护线套单元90,与实施方式1同样,即使水浸入支架14与面板52之间,也能利用通过连通道100的排水防止水压的升高,能够确保护线套92与面板52之间的密封性能。
而且,通过作为多个连通道100的流量总和的总流量增大,从而浸入支架14与面板52之间的水通过连通道100更有效地排出。
当在连通道100流动的水的压力作用于凹槽98的液压作用部42,而将护线套92的环形安装部30向面板52侧按压时,因为连通道100的宽度尺寸大,水压的作用面积大,所有更大的力达到环形安装部30。故此,环形安装部30与面板52之间的密封性能通过在连通道100流动的水的压力而更有效地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一个基部16设置有两个筒部18、18的结构的护线套12,但是既可以针对一个基部16仅设置一个筒部18,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2)所述实施方式的基部16的主视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具有直线部分的长圆形状(跑道形状),但是基部的外周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主视时也可以是圆形等。另外,支架的内周形状能够根据基部的外周形状适当变更。
(3)设置于基部16的密封用唇32不限于如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备外周唇34和内周唇36的双重结构。例如,也能够仅利用一个唇构成密封用唇,而且也能够利用三个以上唇构成多重结构的密封用唇。
(4)期望密封用唇32设置于护线套12的外周部分,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护线套12的更内周侧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5)连通道74的通道截面形状、通道截面积既可以在通道长度方向上大致一定,也可以在通道长度方向上阶段性地或者逐渐地变化。
(6)设置于支架14的固定部66的数量、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将支架14有效地固定于面板52,期望多个固定部66在支架14的周向(第2方向)上设置于相互分离的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 护线套单元(实施方式1)
12 护线套
14 支架
16 基部
18 筒部
20 电线插通用孔
22 突出部
24 卡止部
26 引导倾斜面
28 卡止平面
30 环形安装部
31 第1表面
32 密封用唇
34 外周唇
36 内周唇
37 第2表面
38 凹槽
40 槽基端部
42 液压作用部
44 槽顶端部
45 槽开口部
46 槽底面
47 唇外表面
48 紧固片
50 定位槽
52 面板(被装配体)
53 装配面
54 贯穿孔
56 螺栓孔
58 插通孔
60 基端壁部
62 中间壁部
64 顶端壁部
66 固定部
68 螺栓孔
70 加强肋
72 电线
74 连通道
76 第1端部
78 第2端部
80 外部空间
82 浸水区域
90 护线套单元(实施方式2)
92 护线套
94 基部
96 卡止部
98 凹槽
100 连通道
Claims (8)
1.一种护线套单元,装配于被装配体的装配面,所述护线套单元具备:
筒状的护线套,在表面具有凹槽;
支架,与所述护线套重叠,将所述护线套在第1方向上按压到所述被装配体;以及
连通道,通过所述护线套的所述凹槽被所述支架覆盖而形成,
所述连通道具有:第1端部,与所述支架和所述装配面的重叠面间连通;和第2端部,与所述护线套和所述支架没有重叠的部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在所述护线套中的周向的多处具备所述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所述支架具备供所述护线套插通的插通孔和固定于所述被装配体的固定部,
在沿着所述插通孔的周向的第2方向上相互分隔地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部,
所述连通道的所述第1端部在所述第2方向上配置于多个所述固定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所述护线套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支架重叠的第1表面,
所述凹槽具备在所述第1表面开口的液压作用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所述护线套具备配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被装配体的对置面间的环形安装部,
所述环形安装部具有所述第1表面,
所述环形安装部具备在与所述第1表面相反的一侧朝向所述被装配体突出的环形的密封用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在所述护线套的径向上,所述密封用唇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凹槽的槽底面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作为所述护线套的表面中由于所述凹槽而不与所述支架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1面积大于作为所述护线套的表面中与所述支架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的第2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护线套单元,其中,所述支架形成为环形,
所述护线套插通于所述支架,所述护线套具有向比所述支架靠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3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凹槽伸出到所述护线套的所述突出部,
所述护线套具备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3方向的端面,限制所述护线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
所述卡止部设置于在周向上相对于所述凹槽离开的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0251 | 2020-03-09 | ||
JP2020-040251 | 2020-03-09 | ||
PCT/JP2020/039827 WO2021181741A1 (ja) | 2020-03-09 | 2020-10-23 | グロメット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80621A true CN115280621A (zh) | 2022-11-01 |
CN115280621B CN115280621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7767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7948.7A Active CN115280621B (zh) | 2020-03-09 | 2020-10-23 | 护线套单元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27049A1 (zh) |
JP (1) | JP7336066B2 (zh) |
CN (1) | CN115280621B (zh) |
WO (1) | WO20211817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44913B2 (ja) * | 2021-02-24 | 2023-09-1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グロメット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6884U (zh) * | 1985-09-10 | 1987-03-23 | ||
JPH08154328A (ja) * | 1994-11-28 | 1996-06-1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を取り付けた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
US6088876A (en) * | 1998-09-30 | 2000-07-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ealing grommet |
JP2003141959A (ja) * | 2001-11-06 | 2003-05-16 | Fujikura Ltd | グロメット |
EP1424245A2 (en) * | 2002-11-29 | 2004-06-0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Grommet for a wire harness |
CN102797913A (zh) * | 2011-05-26 | 2012-11-28 |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垫圈 |
CN202651712U (zh) * | 2012-06-25 | 2013-01-02 |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保护装置 |
US20140196931A1 (en) * | 2013-01-17 | 2014-07-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Grommet |
CN106080434A (zh) * | 2015-04-30 | 2016-11-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用于护线套的托架 |
US20180297542A1 (en) * | 2015-10-19 | 2018-10-18 | Lisa Draexlmaier Gmbh | Gromm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romme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32035B4 (de) * | 2002-08-07 | 2011-12-15 | Volkswagen Ag | Dichtungstülle für eine Leitungsdurchführung in einer Wandung |
MX2017011157A (es) * | 2015-03-03 | 2018-06-07 | Leoni Bordnetz Sys Gmbh | Boquilla de guarnicion y paso de cable con una boquilla de guarnicion. |
-
2020
- 2020-10-23 CN CN202080097948.7A patent/CN115280621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3 US US17/908,739 patent/US2023012704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23 JP JP2022505751A patent/JP733606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0-23 WO PCT/JP2020/039827 patent/WO20211817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46884U (zh) * | 1985-09-10 | 1987-03-23 | ||
JPH08154328A (ja) * | 1994-11-28 | 1996-06-1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グロメットを取り付けた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
US6088876A (en) * | 1998-09-30 | 2000-07-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ealing grommet |
JP2003141959A (ja) * | 2001-11-06 | 2003-05-16 | Fujikura Ltd | グロメット |
EP1424245A2 (en) * | 2002-11-29 | 2004-06-02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Grommet for a wire harness |
CN102797913A (zh) * | 2011-05-26 | 2012-11-28 |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垫圈 |
CN202651712U (zh) * | 2012-06-25 | 2013-01-02 |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保护装置 |
US20140196931A1 (en) * | 2013-01-17 | 2014-07-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Grommet |
CN106080434A (zh) * | 2015-04-30 | 2016-11-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用于护线套的托架 |
US20180297542A1 (en) * | 2015-10-19 | 2018-10-18 | Lisa Draexlmaier Gmbh | Gromm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gromme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81741A1 (ja) | 2021-09-16 |
JP7336066B2 (ja) | 2023-08-31 |
CN115280621B (zh) | 2024-05-14 |
JPWO2021181741A1 (zh) | 2021-09-16 |
US20230127049A1 (en) | 2023-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75524B2 (en) | Grommet | |
WO2016153045A1 (ja) | グロメット及びグロメット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CN110504586B (zh) | 连接器 | |
CN110635419B (zh) | 索环 | |
JP5168577B2 (ja) | コネクタ | |
EP3048016B1 (en) | Sealed header assembly | |
CN110635420B (zh) | 索环 | |
CN111316516A (zh) | 线束保护器及线束组件 | |
CN112751296A (zh) | 护线套 | |
WO2020230581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12640223B (zh) | 连接器 | |
CN115280621A (zh) | 护线套单元 | |
US10797432B2 (en) | Connector including a housing into which a cable is inserted and a rear housing to guide the cable and maintain shapes of portions of the cable | |
CN114079193B (zh) | 连接器 | |
CN114256790A (zh) | 索环以及线束 | |
EP1806810A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US20220320779A1 (en) |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4498473B (zh) | 护线套 | |
JP6459942B2 (ja) | シールドシェル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116325399A (zh) | 线束 | |
JP2021151137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WO2019044682A1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JP7463984B2 (ja) | グロメッ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111384695B (zh) | 护线套组件和具有引出线的装置 | |
JP4114599B2 (ja) | グロメット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