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5715A - 传输板和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传输板和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5715A
CN115275715A CN202210854577.3A CN202210854577A CN115275715A CN 115275715 A CN115275715 A CN 115275715A CN 202210854577 A CN202210854577 A CN 202210854577A CN 115275715 A CN115275715 A CN 115275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hannel
timing compensation
conductor
grou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45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楚华
舒荣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545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75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75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5715A/zh
Priority to US18/220,38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2202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01R13/6586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 H01R13/6587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for separating multiple connector modules for mounting on PC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板和连接件,其中所述传输板包括:一绝缘载体;一对差分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设于所述绝缘载体的一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本发明能改善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同时能改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信号损耗。

Description

传输板和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板和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改善差分信号传输时差和差分导体阻抗一致性的传输板和连接件。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连接件,包括两个信号导体用于传输成对的差分信号,每一所述信号导体均包括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两个所述信号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会存在长短差异,进而导致两个所述信号导体的信号传输时滞较大,易造成信号失真或被误判。为此,业界通常在原本较短的信号导体上设置相对于原本较长的信号导体向外鼓出的蛇形弯曲段,以此延长原本较短的信号导体的传输路径,进而减小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减小时滞。
然而,由于设置了所述蛇形弯曲段,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在不同位置处的间距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较差,引起较大的信号反射,不利于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传输板和连接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板,能通过时序补偿段来延长所述传输板的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从而减小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差距,减小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且通过接地结构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电容效应,调节阻抗,改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不同位置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同理通过第一导体的时序补偿段减少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信号传输时滞,通过接地结构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电容效应,调节阻抗,减少信号反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板,包括:一绝缘载体;一对差分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且相邻设置的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弯曲;至少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弯曲延伸的一中间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时序补偿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中间部具有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耦合段的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传输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沿所述时序补偿段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进一步的,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的一外侧缘,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呈直线延伸的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所述时序补偿段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接且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转折段、与所述第一转折段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耦合段的一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相间隔且相平行的一第二垂直段、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和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的一第二转折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一衔接段,所述衔接段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相平行的平行部分;所述接地结构的外侧缘与所述第一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平行部分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的1.5倍,且所述第一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间距的3倍。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接地导电层和/或一接地孔,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平行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所述接地孔沿所述垂直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传输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延长了所述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减小所述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的之间大小差异,进而缩小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信号传输时滞,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进一步的,为降低因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而影响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整个传输路径上的阻抗一致性,本发明通过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为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提供了一个参考地电势,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电容效应,进而帮助降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中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对应耦合的部分的阻抗,利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同位置处阻抗匹配,改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
为了达到相应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连接件,包括:一绝缘载体;一第一导体和一第二导体,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邻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绝缘载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相耦合,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具有用于与一第一电性元件相接触的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第二电性元件相连接的一导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中间部,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导体的所述中间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包括至少一时序补偿段以及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弯曲,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电路板,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接地导电层和/或一接地孔,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平行于所述平面,所述接地孔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导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时序补偿段沿一并排方向相面对耦合;沿所述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且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垂直方向和所述并排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
进一步的,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为端子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平面的一侧的一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电性隔离,所述屏蔽片设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隔区域延伸的所述接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延长了所述第一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减小所述第一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的之间大小差异,进而缩小了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的信号传输时滞,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进一步的,为降低因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而影响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在整个传输路径上的阻抗一致性,本发明通过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为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提供了一个参考地电势,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电容效应,进而帮助降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二导体中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对应耦合的部分的阻抗,利于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不同位置处阻抗匹配,改善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另外,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中间部位于同一平面,有利于一对差分端子的信号耦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沿垂直于板面的一方向观察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沿垂直于板面的一方向观察连接件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中间部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两对差分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局部剖视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局部剖视平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隐藏了绝缘载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隐藏了绝缘载体后的局部平面图;
图11为沿图10的B-B线剖切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一传输板的接地结构包括接地导电层和接地孔时,其中一个第一通道的阻抗测试图;
图13为一传输板的接地结构包括接地导电层且去除接地孔时,其中一个第一通道的阻抗测试图;
图14为一传输板未设置接地结构时,其中一个第一通道的阻抗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在第一、第二实施例中:
Figure BDA0003748955210000051
Figure BDA0003748955210000061
在第三实施例中:
连接件100' 绝缘载体1' 凹口11
差分端子2' 第一端子S1' 第二端子S2'
接触部21' 中间部22' 时序补偿段221 连接段222
耦合段223 导接部23' 内侧24' 外侧25'
屏蔽片3' 主体部31' 接地结构32'
接地端子4' 第一端部41' 接地延伸部42' 第二端部43’
第一间距D1' 第二间距D2' 平面P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接件,其包括多对差分导体,每一对所述差分导体包括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的一第一导体和一第二导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设有一对差分导体。所述连接件可以是各种类型,例如,所述连接件是一种传输板(即电路板),所述传输板通过金属镀层形成有多对差分通道,此时以多对所述差分通道分别作为所述连接件的多对差分导体;又如,所述连接件也可能是含有端子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具有多对差分端子,此时以多对所述差分端子分别作为所述连接件的多对差分导体。在下文中,本申请主要通过三个实施例对这两种类型的所述连接件进行阐述说明,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可以是其它类型。
请参阅图1至图6,此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0,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增加三维坐标轴中的X轴、Y轴和Z轴,三个坐标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接件100是一种传输板,所述传输板包括一绝缘载体1和设于所述绝缘载体1的多对差分通道2,每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包括相邻设置且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的一第一通道S1和一第二通道S2,所述第一通道S1的内侧27与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传输板的金属镀层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单层镀层、或者双面镀层、或者两层以上的多层镀层。所述传输板可以是设在一电连接器外部并与该电连接器电性连接的一母板,也可以是设在电连接器内部的子板(例如所述子板在电连接器内部,该电连接器的端子通过所述子板来与线缆相连接),所述传输板还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电连接器且朝向一对接连接器延伸,以用于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每一个均具有用于与一第一电性元件(未图示,下同)接触的一接触部21、与一第二电性元件(未图示,下同)接触的一导接部23、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导接部23的一中间部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导接部23位于第一层中,所述中间部22位于第二层中,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导接部23通过连接孔与位于第二层的所述中间部22相连通。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S1的所述中间部22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中间部22位于同一平面P1,所述平面P1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P0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接触部21、所述导接部23、所述中间部22可以分布在所述传输板的同一层中,又或者分别分布在不同的三层中,在此并不限定。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中,所述第一通道S1具有一时序补偿段24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段25,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与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即所述耦合段26的内侧27)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定义所述连接段25的内侧27与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所述第一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D2,所述时序补偿段24相对于所述连接段25朝远离所述第二通道S2的方向弯曲。具体的,所述第二通道S2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对应的一耦合段26,所述耦合段26的内侧27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相面对耦合,所述时序补偿段24相对于所述连接段25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26的方向弯曲。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对差分通道2中,所述第一通道S1中位于附图4的虚线矩形区内的部分即为所述时序补偿段24,所述第二通道S2中位于附图4的虚线矩形区内的部分即为所述耦合段26。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S1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数量可以是大于1,所述连接段25的数量可以是1或大于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连接段2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时序补偿段24可以是呈圆滑的弧形结构,也可以是呈多边形状的弯曲延伸结构。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所述传输板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1的一接地结构3,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P0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3不位于所述连接段25的内侧27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之间。可以理解的,所述垂直方向即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板的板厚方向,即本实施例的Z轴方向。本申请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24延长了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长度,减小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长度的之间大小差异,进而缩小了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信号传输时差,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由于所述第一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D2,所述时序补偿段24与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电容效应会相对于所述连接段25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电容效应有所降低,使得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二通道S2中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对应设置的所述耦合段26的阻抗增加,导致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在整个传输路径上的阻抗一致性较差,存在较大的信号反射和损耗。本申请进一步通过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3,为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提供了一个参考地电势,使得在所述接地结构3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4之间存在一个电容效应、在所述接地结构3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也存在一个电容效应,且所述接地结构3呈导电性,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周边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由此,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电容效应,帮助降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二通道S2中的所述耦合段26的阻抗,利于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不同位置处阻抗匹配,改善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进一步的,为了让所述传输板的性能更佳,所述第一间距D1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D2的1.5倍,且所述第一间距D1不大于所述第二间距D2的3倍,即:(1.5×D2)≤D1≤(3×D2)。由此,除了能改善一对差分通道2的信号传输时滞,还能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耦合段26处的阻抗,且且提供工程上实施可行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道S1在未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4时,其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长度。在所述第一通道S1设有所述时序补偿段24时,可能如本实施例示意的,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等长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有可能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不等长设置,但是相比于未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4时能缩小一对差分通道2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因此,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并不限定所述时序补偿段24能完全消除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只要相比于未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4时,能相对缩小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达到对一对差分信号的信号被接收的前后时序进行一定补偿即可。
请参阅图2和图5,对于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中每一个,所述接触部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接部2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中间部22在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导接部23之间弯曲延伸,由此,所述传输板能形成正交式的传输板,使得所述第一电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相互正交并借助所述传输板连接。所述时序补偿段24位于所述第一通道S1的所述中间部22,所述耦合段26位于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中间部22,所述耦合段26的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传输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在此正交式的传输板应用场景下,若未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4,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长度将明显小于所述第二通道S2的传输路径长度。本实施例中,能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24弥补该场景下所述第一通道S1传输路径长度,且一对差分通道2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一对差分通道2之间的信号传输时滞,尤其对于传输高频信号的传输板来说,微小的传输时滞都很可能引起信号失真或误判,本实施例应用于高频传输环境时也能有效地防止因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而导致信号失真或误判。
请参阅图4和图6,在成对排布的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中,沿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3与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的投影相重叠;且沿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具有地电势表面来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所述耦合段26的内侧27相向面对,能让所述接地结构3更加靠近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所述耦合段26处的电容效应,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阻抗、所述耦合段26的阻抗,进而更有效地改善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的阻抗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对的差分通道2,因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位置、所述第一通道S1的延伸方式不同,“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并排方向”也会存在差异,进而“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也会存在差异。当所述耦合段26呈直线延伸时,“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即是指所述耦合段26的长度方向。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于其中一对较短的差分通道2,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并排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观察方向为X轴方向;而对于另一对较长的差分通道2,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并排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观察方向为Y轴方向。
请参阅图4和图6,所述接地结构3包括一接地导电层31和一接地孔32,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31平行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P0,所述接地孔32沿所述垂直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32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3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可以只设置所述接地孔32而未设置所述接地导电层31;也可能只设有所述接地导电层31而未设置所述接地孔32,例如当所述时序补偿段24仅一端连接有所述连接段25,另一端即是所述第一通道S1的自由末端时,所述接地结构3仅设有所述接地导电层31,而为了让接地导电层31接地,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通道S1的自由末端的外侧28设置一连接孔,以将所述接地导电层31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到其它接地镀层实现接地,此时因所述连接孔未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故所述接地结构3仅设有所述接地导电层3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地孔32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只要其有去除所述绝缘载体1的局部材料且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321即可。由此,利用所述接地导电层31能简便地在所述传输板上形成一定面积的地电势平面,能有更多面积吸收外界干扰信号,并拉近所述接地结构3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4、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距离,帮助调节阻抗。而对于所述接地孔32的设置,由于所述接地孔32去除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周边的部分绝缘材料、且其内壁设有接地的导电材料321,能够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周边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以及所述时序补偿段24、所述耦合段26到地电势的距离,由此能通过调节等效介电常数、距离来综合协同改变电容效应,避免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相应段的阻抗过低或过高,利于改善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各处的阻抗一致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还有可以不是形成在所述传输板的金属镀层,而是插设或模制在所述传输板中的金属结构,该金属结构接地。
请参阅图4,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的一外侧28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即第三间距D3)等于所述接地结构3的一外侧28缘与所述第二通道S2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即第四间距D4)。由此,除了能帮助所述第一通道S1、所述第二通道S2在各自的传输路径上的阻抗匹配,通过D3=D4还能帮助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阻抗、电场均衡,帮助所述第一通道S1与所述第二通道S2两者之间的阻抗匹配,有利于一对差分通道2之间的信号耦合。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3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相邻设置的一外侧28缘,且所述外侧28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27的线条相吻合。由此,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在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整个延伸长度上,均有所述接地结构3的局部会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耦合段26之间,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各位置的阻抗、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耦合段26各位置的阻抗。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的外侧28缘是所述接地导电层31所形成的外侧28缘,且所述接地导电层31的外侧28缘呈多边形线条延伸,所述接地结构3的一外侧28缘邻近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内侧27,且该外侧28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的线条吻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可能是只有接地孔32,此时所述接地结构3的外侧28缘即是所述接地孔32的导电材料321围成的弧形侧缘,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可以是与该弧形侧缘相吻合的弧形线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侧28缘的线条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内侧27的线条的形状变化基本一致,即视为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S2的所述耦合段26呈直线延伸,所述时序补偿段24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25相连接且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26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转折段241、与所述第一转折段241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耦合段26的一第一垂直段242、与所述第一垂直段242相间隔且相平行的一第二垂直段244、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244和另一个所述连接段25的一第二转折段24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242和所述第二垂直段244的一衔接段2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衔接段243具有与所述第一垂直段242连接的一第三转折段2432、与所述第三转折段2432连接且所述耦合段26相平行的平行部分2431、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244和所述平行部分2431的一第四转折段243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衔接段243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三转折段2432、所述第四转折段2433。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3的外侧28缘与所述第一转折段241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段242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平行部分2431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段244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折段245的内侧27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相比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呈圆滑的弧形结构,本实施例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呈多段弯曲延伸的多边形状,能便于在所述传输板中镀覆形成路径完整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且所述时序补偿段24能在相对所述耦合段26向外鼓出的一定距离内延伸更多的长度,进而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地补偿所述第一通道S1的传输路径,缩小所述第一通道S1和所述第二通道S2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减少一对差分通道2的传输时滞。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传输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载体1的多个接地通道4,每一所述接地通道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层中且与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接触部21相邻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指部41、位于所述第二层中且与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中间部22相邻设置的一个所述接地延伸部42、位于所述第一层中且与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导接部23相邻设置的一第二接地指部43。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层的所述第一接地指部41、所述第二接地指部43通过连接孔与位于第二层的多个所述接地通道4相连接。相邻两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接触部21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指部41,相邻两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导接部23之间具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地指部43,相邻两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中间部22之间具有一个所述接地延伸部4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接地通道4连接成一个整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接地通道4可以相互间隔分布而未整体导通,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所述接地通道4中的所述第一接地指部41、所述第二接地指部43、所述接地延伸部42可以分布在所述传输板的同一层中,又或者分别分布在不同的三层中,在此并不限定。
请参阅图8至图11,此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0',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增加三维坐标轴中的X'轴、Y'轴和Z'轴,三个坐标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包括一绝缘载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载体1'的多对差分端子2',每一对所述差分端子2'包括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且相邻设置的一第一端子S1'和一第二端子S2',所述第一端子S1'的内侧24'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相耦合,所述第一端子S1'的外侧25'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外侧25'即是一对差分端子2'的两个朝向相反的外侧。对于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每一者,均具有用于与一第一电性元件(未图示,下同)相接触的一接触部21'、用于与一第二电性元件(未图示,下同)相连接的一导接部23'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1'和所述导接部23'的一中间部22',所述第一端子S1'的所述中间部22'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所述中间部22'位于同一平面P1',所述平面P1'平行于附图8中所述Z'轴和所述X’轴所限定的平面。所述连接件100'包括位于所述平面P1'的一侧的一屏蔽片3',所述屏蔽片3'设有一主体部31'和自所述主体部31'延伸的多个接地结构32'。所述绝缘载体1'设有多个凹口11,每一所述凹口11用于收容固定对应的所述接地结构32'。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31'为一平面片体,通过所述主体部31'可以为所述连接件100'的差分端子2'屏蔽外界干扰信号。所述接地结构32'可以是如本实施例所示的从所述屏蔽片3'的一体式材料中冲压撕裂后弯折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还可以是和所述主体部31'为分体式材料,并通过焊接、扣接等固定方式来和所述主体部31'相固定。所述接地结构32'既能帮助改善所述第一端子S1'、所述第二端子S2'的阻抗一致性,还能帮助所述屏蔽片3'和所述绝缘载体1'相固定。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第三实施例中,对于一对差分端子2',其所述第一端子S1'的所述中间部22'包括一时序补偿段221以及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相连接的两个连接段222,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相对于所述连接段222朝远离于所述第二端子S2'的方向弯曲,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定义所述连接段222的内侧24'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所述第一间距D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D2'。多个所述接地结构32'中每一个朝向对应一对差分端子2'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的间隔区域延伸。沿垂直于所述平面P1'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垂直方向即为本实施例附图中的Y’轴方向),所述接地结构32'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32'不位于所述连接段222的内侧24'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如此,能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延长所述第一端子S1'的传输路径长度,减小所述第一端子S1'、所述第二端子S2'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进而缩小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信号传输时差,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同时,通过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和所述第二端子S2'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32',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和所述第二端子S2'周边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由此,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和所述第二端子S2'之间的电容效应,利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同位置处阻抗匹配,改善所述第一端子S1'、所述第二端子S2'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第三实施例中达到相关技术效果的原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类似,在此仅简略说明,不再详细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件100'沿Y’轴方向排布形成一个整体的连接系统(例如形成一个背板连接器),再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第二电性元件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可能只在一对差分端子2'中的所述第一端子S1'设有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则此时所述连接件100'可以只具有一个所述接地结构32'。
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端子S2'中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子S1'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相对应、相并排耦合的部分,本申请将该部分称为耦合段223,所述耦合段223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21沿并排方向相面对耦合。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10,所述第一端子S1'中位于虚线矩形区内的部分为所述时序补偿段221,所述第二端子S2'中位于虚线矩形区内的部分为所述耦合段223。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延伸进入到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和所述耦合段223的内侧24'之间的所述间隔区域内,此时,沿所述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2'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的投影相重叠且与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的投影相重叠,同时,沿垂直于所述垂直方向和所述并排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2'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相比于所述接地结构32'未延伸进入所述间隔区域,本实施例能让所述接地结构32'更加靠近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和所述耦合段223,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阻抗和所述耦合段223的阻抗。在本实施例中,各对差分端子2'中的所述耦合段223和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所述并排方向均是沿Z'轴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垂直方向和所述并排方向的一观察方向”均是指X'轴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同对的差分端子2'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位置可能不同,所述并排方向、所述观察方向均可能不相同。
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连接件100'还包括多个接地端子4',相邻两对差分端子2'之间具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4',每一所述接地端子4'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性元件相接触的一第一端部41'、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性元件相连接的一第二端部4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41'和所述第二端部43'的一接地延伸部42',所述接地延伸部42'与所述第一端子S1'的所述中间部22'、所述第二端子S2'的所述中间部22'均位于所述平面P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中每一者,所述接触部2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导接部2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接地端子4'的所述第一端部4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端部4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由此,所述连接件100'形成正交式的连接结构。在此应用场景下,所述第一端子S1'的传输路径会较明显地小于所述第二端子S2'的传输路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该应用场景下的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和一对差分端子2'的阻抗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对差分端子2',其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传输路径长度可以等长设置;也可以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传输路径长度不相等,但相比于所述第一端子S1'未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21时,所述时序补偿段221能相对延长所述第一端子S1'的传输路径,能相对缩短一对差分端子2'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即可。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也可以不与所述主体部31'一起形成所述屏蔽片3',例如,可以通过独立的条状的接地棒或者独立的较小的接地薄片插设在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端子S2'之间且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和所述第二端子S2'的内侧24'之间,并通过所述绝缘载体1'的局部材料将所述接地条或所述接地薄片与所述第一端子S1'、所述第二端子S2'电性隔离,此时,该接地条或接地薄片即可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所述接地结构32'。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可以只是朝所述间隔区域延伸靠近而未进入所述间隔区域。
在本发明中的所述连接件100'中,当所述连接件100'具有多对差分导体时,本申请并不限定多对差分导体中所有的第一导体都要设置时序补偿段221,本申请只要有其中一对差分导体的所述第一导体设有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即可。例如,若多对中的某一对差分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不是很大,即使存在信号传输时滞,其时序也还能满足系统要求,不会影响系统对信号的处理时,此时,技术人员可以选择性设置,不在该对差分导体的所述第一导体上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21;若多对中另有一对差分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较大大,存在的信号传输时滞会影响系统对信号的处理时,此时,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在该对差分导体的所述第一导体上设置所述时序补偿段2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接地结构32'与所述耦合段223的内侧24'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结构32'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21的内侧24'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接地结构32'与所述耦合段223的内侧24'之间的距离相等设置。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2至图14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图12是从本发明图1所示的传输板100中选择其中一对差分通道2,对其所述第一通道S1进行仿真测试获得的阻抗变化图,该对差分通道2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耦合段26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3包括所述接地导电层31和所述接地孔32;图13是将如图1所示传输板100的所述接地结构3的所述接地孔32去除,且仅保留所述接地导电层31时,对所选择的一对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第一通道S1进行仿真测试获得的阻抗变化图;图14是将如图1所示传输板100的所述接地结构3整体去除时(即将所述接地导电层31和所述接地孔32均去除),对所选择的所述差分通道2的所述第一通道S1进行仿真测试获得的阻抗变化图。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图12至图14是对传输板100上同一位置的第一通道S1进行仿真测试,且仅改变所述传输板100的所述接地结构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2至图14的横坐标为时间,但由于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通道S1的不同位置处时间不同,故图12至图14每一张图均反映着所述第一通道S1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值,其中m1点、m'点、m”点的纵坐标代表上述三种情况下位于所述第一通道S1的所述时序补偿段24的同一位置处的阻抗值。需要说明的是,93.50○hm处的虚线代表着系统规定的阻抗上限值,76.50○hm处的虚线代表着系统规定的阻抗下限值,85.00○hm处的虚线代表着系统规定的阻抗匹配中心值。即越趋于85.00○hm,传输板的第一通道的阻抗值越符合系统匹配值;而波形图波动幅度越小,则代表所述第一通道的各个位置的阻抗一致性越好。
请参阅图12至图14,在图12中,当所述接地结构3包含所述接地导电层31和所述接地孔32时,m1处的阻抗值为86.58○hm,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波动幅度最小;在图13中,当所述接地结构3包含所述接地导电层31、不包含所述接地孔32时,m1'处的阻抗值为87.22○hm,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波动幅度大于图12中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波动幅度,且小于图14中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波动幅度;在图14中,当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耦合段26之间不具有所述接地结构3时,m1”处的阻抗值为89.11○hm,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波动幅度最大。可知,从图14至图13再到图12,m1”、m1'、m1处阻抗值逐渐降低,阻抗值逐渐趋于系统规定的阻抗中心值85.00○hm,且阻抗波动幅度逐渐减小。由此可得出结论,相比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和所述耦合段26之间未设置所述接地结构3,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所述接地结构3能够降低所述时序补偿段24处的阻抗,改善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一致性,进而能减少信号反射,减少信号损耗;同时,相比于所述接地结构3仅包含所述接地导电层31,当所述接地结构3包含所述接地导电层31和所述接地孔32时,会对所述第一通道S1的阻抗降低和阻抗一致性改善效果更加明显,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传输板和连接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能缩小所述第一导体(即所述第一通道S1或所述第一端子S1')和所述第二导体(即所述第二通道S2或所述第二端子S2')的信号传输时差,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通过所述接地结构3、32'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之间的电容效应,改善所述第一导体S1、S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
2、沿所述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32'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的内侧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3、32'与所述第二导体S2、S2'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且沿所述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32'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的内侧之间。由此,能让所述接地结构3、32'更加靠近所述第一导体S1、S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和所述耦合段26、223处的电容效应,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的阻抗、所述耦合段26、223的阻抗,进而更有效地改善所述第一导体S1、S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的阻抗一致性。
3、通过D3=D4还能帮助所述第一导体S1、S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之间的阻抗、电场均衡,帮助所述第一导体S1、S1'与所述第二导体S2、S2'两者之间的阻抗匹配,有利于一对差分导体之间的信号耦合。
4、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3、32’的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由此,在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的整个延伸长度上,均有所述接地结构3、32’的局部会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和所述第二导体S2、S2'的所述耦合段26、223之间,更有效地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24、221各位置的阻抗、所述第二导体S2、S2'的所述耦合段26、223各位置的阻抗。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传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载体;
一对差分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且相邻设置的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弯曲;
至少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弯曲延伸的一中间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时序补偿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中间部具有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耦合段的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传输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时序补偿段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的一外侧缘,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呈直线延伸的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
所述时序补偿段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接且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转折段、与所述第一转折段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耦合段的一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相间隔且相平行的一第二垂直段、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和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的一第二转折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一衔接段,所述衔接段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相平行的平行部分;
所述接地结构的外侧缘与所述第一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平行部分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的1.5倍,且所述第一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间距的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接地导电层和/或一接地孔,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平行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所述接地孔沿所述垂直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
9.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载体;
一第一导体和一第二导体,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邻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绝缘载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相耦合,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具有用于与一第一电性元件相接触的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第二电性元件相连接的一导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中间部,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导体的所述中间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包括至少一时序补偿段以及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弯曲,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电路板,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接地导电层和/或一接地孔,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平行于所述平面,所述接地孔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导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时序补偿段沿一并排方向相面对耦合;沿所述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且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垂直方向和所述并排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为端子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平面的一侧的一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与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电性隔离,所述屏蔽片设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隔区域延伸的所述接地结构。
CN202210854577.3A 2022-07-15 2022-07-15 传输板和连接件 Pending CN115275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4577.3A CN115275715A (zh) 2022-07-15 2022-07-15 传输板和连接件
US18/220,384 US20240022026A1 (en) 2022-07-15 2023-07-11 Transmission board and connecting memb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4577.3A CN115275715A (zh) 2022-07-15 2022-07-15 传输板和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5715A true CN115275715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4577.3A Pending CN115275715A (zh) 2022-07-15 2022-07-15 传输板和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2026A1 (zh)
CN (1) CN11527571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2026A1 (en) 2024-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0501B1 (en) Connector apparatus
US949058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shield
JP3987493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されたコネクタ
CN111370915B (zh) 电连接器
JP2003515896A (ja) 差分信号電気コネクタ
JP2016039144A (ja) 導電性ホルダー部材を備える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18503261A (ja) 短縮された信号接点パッドを有するパドルカード
CN109565122B (zh) 直接附连连接器
EP0929915B1 (en) Connectors having improved crosstalk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US20070015414A1 (en) Enhanced jack with plug engag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20100054722A (ko) 고주파 회로 모듈
US2009014906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CN109560358B (zh) 波导系统、高频线路和雷达传感器
CN115275715A (zh) 传输板和连接件
US6971896B2 (en) Flex strips for high frequency connectors
CN111817088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601874B2 (en)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line structure
US11219119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20230155328A1 (en) High-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5600675U (zh) 对接元件和连接器组合
CN112885527B (zh) 串行先进技术安装线缆
TWI840528B (zh) 電連接器
US20230413434A1 (en) Circuit board with lower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JP7000816B2 (ja)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WO2023199827A1 (ja) ケーブル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