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814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8147A
CN115268147A CN202210949575.2A CN202210949575A CN115268147A CN 115268147 A CN115268147 A CN 115268147A CN 202210949575 A CN202210949575 A CN 202210949575A CN 115268147 A CN115268147 A CN 115268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rotective layer
channel
display panel
sea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95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8147B (zh
Inventor
李卓安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95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第二基板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金属线和平坦层,金属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方,平坦层铺设在金属线上方,金属线位于框胶与显示区之间;第一基板靠近框胶的一侧和\或第二基板靠近框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沟道,沟道对应框胶的位置且环绕框胶设置,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后,框胶覆盖沟道;显示面板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防护层设置在沟道与框胶之间,且覆盖沟道。本申请通过以上方式,改善外界水汽通过框胶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内造成金属线路腐蚀。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成盒制程中,需要密封胶将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粘连密封,密封胶在成盒制程中由UV光和高温烘烤制程让密封胶完全固化形成框胶,其作用是防止液晶泄露以及外界水汽、杂质等污染物进入液晶盒内。
而显示面板左右两侧一般设置有金属线路,例如,其中通常包含有6至8组时钟信号线,在一个时钟信号周期内,为像素充满电,每条时钟信号线需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传输信号才不会失真,若受到水汽等影响,会造成面内水平线/面画异;但是在实际的信赖性测试例如高温高湿环境,或者极端环境下使用液晶面板很容易出现由外界水汽通过框胶与基板的接触界面进入液晶盒内腐蚀金属线路和污染液晶造成显示不良。
因此如何改善外界水汽通过框胶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内,造成金属线路腐蚀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外界水汽通过框胶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内,造成金属线路腐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设置,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金属线和平坦层,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方,所述平坦层铺设在所述金属线上方,所述金属线位于所述框胶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沟道,所述沟道对应所述框胶的位置且环绕所述框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后,所述框胶覆盖所述沟道;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沟道。
可选的,所述沟道包括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所述第一沟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所述第二沟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所述防护层至少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一沟道;所述第二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二沟道。
可选的,所述框胶部分落入所述第一沟道和所述第二沟道内,填充所述第一沟道和所述第二沟道;所述第一防护层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沟道的表面,所述第二防护层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二沟道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层平铺于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一沟道之间,所述第二防护层平铺于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二沟道之间。
可选的,所述防护层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铺设在所述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三防护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所述第三防护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的5至10倍。
可选的,所述防护层还包括第四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四防护层与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位置对应。
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护层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为所述第二防护层朝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覆盖设置在所述金属线上方;所述第一防护层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位置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层仅铺设在所述第一沟道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所述第一沟道,所述第二防护层仅铺设在所述第二沟道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所述第二沟道。
可选的,上述的所述第一沟道至少有两条,所述第二沟道至少有两条,至少两条所述第一沟道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沟道与每条所述第一沟道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靠近框胶的一侧和/或第二基板靠近框胶的一侧设置至少一条沟道,使得基板的表面形成凹陷,部分水汽会被沟道阻挡,使水汽较难通过沟道进入到显示面板内部,同时在沟道上方覆盖防护层,防护层由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的吸收来自外界的水汽,这样沟道结合防护层就形成了在框胶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的双重防护效果,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内而造成金属线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此外,当防护层吸收外界侵入的水汽以后会在框胶与基板的接触面之间进行膨胀,而沟道为防护层提供了膨胀空间,使得防护层在吸水膨胀时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效改善由于防护层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示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0、显示装置;100、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10、第一基板;111、第一沟道;120、第二基板;121、衬底基板;122、金属线;125、时钟信号线;123、平坦层;124、第二沟道;130、框胶;140、显示区;150、非显示区;160、防护层;161、第一防护层;162、第一延伸部;163、第二防护层;164、第二延伸部;165、第三防护层;166、第四防护层;170、沟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框胶130,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盒设置,框胶13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第二基板120划分有显示区140和围绕显示区140设置的非显示区150,框胶130位于非显示区150内,第二基板120包括衬底基板121、金属线122和平坦层123,金属线122设置在衬底基板121上方,平坦层123铺设在金属线122上方,金属线122位于框胶130与显示区140之间;第一基板11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和\或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沟道170,沟道170对应框胶130的位置且环绕框胶130设置,其中,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盒后,框胶130覆盖沟道170;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防护层160,防护层160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防护层160设置在沟道170与框胶130之间,且覆盖沟道170。
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11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和/或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设置至少一条沟道170,使得基板的表面形成凹陷,部分水汽会被沟道170阻挡,使水汽较难通过沟道170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部,同时在沟道170上方覆盖防护层160,防护层160由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的吸收来自外界的水汽,这样沟道170结合防护层160就形成了在框胶130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的双重防护效果,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此外,当防护层160吸收外界侵入的水汽以后会在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之间进行膨胀,而沟道170为防护层160提供了膨胀空间,使得防护层160在吸水膨胀时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效改善由于防护层160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层160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制成,例如以聚丙烯酸钠为主原料的树脂,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去离子水和34kg链转移剂异丙醇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80~82℃;滴加14kg过硫酸铵和170kg单体丙烯酸的水溶液(去离子水);滴毕后,反应3小时,然后冷至40℃,加入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至PH值为8.0~9.0蒸出异丙醇和水得液体产品;喷雾干燥得固体产品丙烯酸或丙烯酸酯与氢氧化钠反应得丙烯酸钠单体,除去副生的醇类,经浓缩、调节PH值,以过硫酸铵为催化剂聚合而得由丙烯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制得丙烯酸钠单体,再在过硫酸铵催化下,聚合成聚丙烯酸钠将相对分子质量1000至3000的聚丙烯酸钠加入反应釜中,配成30%的水溶液待用即可;这样制成的高分子吸水树脂通过化学吸附形成水合状态,将水汽分子与亲水基团结合到一起能吸附自身103至104倍的水汽,且高温高湿下也不易失水,具有优异的信赖性表现。
图2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沟道170包括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第一沟道111设置在第一基板11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第二沟道124设置在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防护层160至少包括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第一防护层161设置在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之间,且覆盖第一沟道111;第二防护层163设置在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且覆盖第二沟道124。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基板110和框胶130之间,以及第二基板120和框胶130之间环绕框胶130分别设置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利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在两个基板的表面形成凹陷以后,增大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应框胶130处的表面积,当外界的水汽从框胶130和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的接触面进入时,会被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阻挡,使水汽较难通过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部,同时,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会分别从第一基板11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基板12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对外界的水汽进行吸收,通过沟道170结合防护层160双重防护的作用下,避免水汽从上下两个基板侵入到显示面板100内部,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具体的,当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100时,第一基板1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120为阵列基板,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应框胶130的位置设置两条沟道,阻止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的接触界面进入显示面板100的内部。同时,在第一沟道111和框胶130之间设置第一防护层161,在第二沟道124和框胶130之间设置第二防护层163;先利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行初步的隔断水汽,而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由于具有较好的水汽吸附性,因此水汽可以通过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进行主要的吸收隔断,这样通过阻断结合吸收两种方式共同作用下,有效的避免水汽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此外,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形成后,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的位置会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当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吸水膨胀以后,可以通过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行膨胀释放,有效的改善由于防护层160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框胶130部分落入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填充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第一防护层161覆盖设置在第一沟道111的表面,第二防护层163覆盖设置在第二沟道124的表面。
框胶130在固化前部分落入到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然后在框胶130固化后,形成对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的填充,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第一防护层161设置在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之间,将第二防护层163设置在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第一防护层161会延伸框胶130与第一沟道111之间的接触面,在经过第一沟道111内时,沿着第一沟道111的内壁附着于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落入第一沟道111的部分,同理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第二防护层163也会沿着第二沟道124的内壁附着于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落入第二沟道124的部分,这样有利于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形成对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之间以及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的缝隙的修补。
当外界的水汽从第一基板11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基板12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侵入时,就会沿着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的内壁进入,水汽会被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进行吸收。同时,框胶130部分填充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与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共同形成了对水汽的阻挡,通过框胶130落入沟道170部分的隔绝、沟道170本身的阻挡、防护层160的吸收三重作用下,使得外界的水汽被有效的阻隔,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100也可以是COA显示面板100及其他种类的显示面板100,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本申请仅以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100进行举例说明;当显示面板100为液晶显示面板100时,第一基板1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120为阵列基板,在彩膜基板的色阻层采用薄膜、黄光、蚀刻可制作出第一沟道111;在阵列基板上的平坦层123采用薄膜、黄光、蚀刻制程可制作出第二沟道124。
此外,本申请所提及的金属线122可以是时钟信号线125,也可以是其他金属线122,本申请仅以金属线122为时钟信号线125作举例说明;当金属线122为时钟信号线125时,本申请通过设计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可以有效的维持时钟信号线125周围的环境电容稳定性,以及避免时钟信号线125受到水汽腐蚀的影响。
图3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1的改进,上述的第一沟道111至少有两条,第二沟道124至少有两条,至少两条第一沟道111间隔设置,每条第二沟道124与每条第一沟道111的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10上设置两条第一沟道111,在第二基板120上设置两条第二沟道124,利用两条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上形成的多段凹陷,使得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应框胶130位置处的表面积进一步扩大。
当外界的水汽从框胶130和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的接触面进入时,会沿着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形成的表面进入,而由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应框胶130处的表面积通过两条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的凹陷而增大,部分水汽会被两道第一沟道111和两道第二沟道124从第一基板11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之间,以及第二基板120与框胶130的接触面之间各自形成双重阻挡,使水汽较难通过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部,同时在多条第一沟道111和多条第二沟道124上铺设防护层160,能够对外界的水汽形成多段吸收,提升防护层160的水汽效果,利用多条沟道170的多重阻挡结合防护层160的多段吸收,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此外,多条第一沟道111和多条第二沟道124形成后,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的位置会形成更多的容纳空间,当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吸水膨胀以后,可以通过多条第一沟道111和多条第二沟道124进行膨胀释放,有效的改善由于防护层160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由于本实施例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上开设了多条沟道,这样会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的局部结构造成一定的改变,因此为了在设置多条沟道阻止水汽侵入到显示面板100腐蚀金属线122的同时,能够通过框胶130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的接触维持稳定的显示面板100盒厚,本申请将第一基板110上的两条第一沟道111与第二基板120上的两条第二沟道124的位置一一对应,使得在形成沟道以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在接触到框胶130时,在对应的位置处接触都是均匀的,因此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00维持稳定而均匀的盒厚,不会受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局部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此外,为了避免在第二基板120上设置两条第二沟道124,改变了第二基板120的局部地貌会影响到时钟信号线125周围的电容环境,本申请还针对第二基板120上的两条第二沟道124进行了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将最靠近时钟信号线125一侧的第二沟道124与最靠近框胶130的时钟信号线125距离大于50至100微米,且第二沟道124宽度约为30至50微米。
将第二沟道124与时钟信号线125之间预留一定的缓冲距离,可以有效的保持时钟信号线125所处环境的一致性,有效的避免由于第二沟道124的设置导致影响时钟信号线125周围电容环境的问题出现。
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2的改进,第一防护层161仅铺设在第一沟道111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第一沟道111,第二防护层163仅铺设在第二沟道124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第二沟道124。
本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将第一防护层161设置在第一沟道111内,将第二防护层163设置在第二沟道124内,而在第一基板110与框胶130之间的其他接触面并不设置第一防护层161,也不在第二基板120与框胶130之间的其他接触面设置第二防护层163。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铺设的面积,节约材料成本,而且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进行铺设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可以形成沟道170阻挡结合防护层160吸水双重防护,改善外界水汽侵扰进入显示面板100内部,对金属线122腐蚀的影响,还使得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在吸水以后,膨胀的面积变小,仅能在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进行膨胀,避免了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在吸水膨胀以后由于厚度变化对框胶130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造成不均匀的影响,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品质。
图5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2的改进,第一防护层161平铺于框胶130与第一沟道111之间,第二防护层163平铺于框胶130与第二沟道124之间。
本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框胶130并没有部分落入到沟道中,使得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可以直接平铺于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之间,以及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并且通过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分别对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行遮盖。
当外界的水汽从第一基板110和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基板120和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侵入时,一部分水汽会被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进行吸收,另一部分水汽会落入到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中,被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进行阻挡,从吸收和阻挡两个维度防止水汽侵入到显示面板100的内部,造成显示面板100内部的金属线122腐蚀,此外,由于防护层160和沟道是两个不同的结构,彼此并不相接触,因此会给水汽的侵入形成两个不同的路径,将集中的水汽进行分散,有效的缓解水汽侵入的强度,进一步衰弱外界水汽的腐蚀性,有效的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此外,由于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是平铺于第一沟道111与框胶130之间以及第二沟道124与框胶130之间的,因此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在对应第一沟道111以及第二沟道124的位置上实际是铺设于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的开口处,且不落入第一沟道111和第二沟道124内的,因此当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有足够的膨胀空间,在吸水以后更容易进行膨胀释放,有效的改善由于防护层160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图6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防护层160还包括第三防护层165,第三防护层165铺设在平坦层123上,且第三防护层165在衬底基板121上的正投影与金属线122在衬底基板121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为了防止外界的水汽侵入对显示面板100的内部金属线122造成腐蚀,导致金属线122损坏或者异常,本实施例在第二基板120的平坦层123上方对应金属线122的位置还铺设有第三防护层165,通过第三防护层165覆盖在金属线122的上方,可以有效的吸收来自金属线122上方的水汽,进一步避免水汽腐蚀金属线122;同时,第三防护层165与第二防护层163之间进行断开处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截断水汽的传播路径,使得面板的信赖性能大大提高。
由于在显示面板100制作工艺中,在第一基板110上制作梯形结构是容易实现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三防护层165还可以采用梯形结构的设计,同时利用梯形结构本身具有的两个缓斜坡可以阻挡水汽的进入。当然,第三防护层165也可以制作成其他形状结构,如矩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本申请仅以第三防护层165为梯形结构作举例说明。
进一步的,第三防护层165的厚度为第二防护层163的厚度的5至10倍。这样设置可以维持时钟信号周围的环境电容稳定性,防止信号传输失真。
图7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6的改进,防护层160还包括第四防护层166,第四防护层166设置在第一基板110靠近第二基板120的一侧,且第四防护层166与第三防护层165的位置对应。
由于外界的水汽在侵入显示面板100的内部时,不仅仅会从第二基板120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进入,还会从第一基板110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进入,为了进一步增强显示面板100防护水汽入侵的效果,本申请在第一基板110靠近第二基板120的一侧,对应第三防护层165的位置还设置了第四防护层166,第四防护层166也采用与第三防护层165相同的梯形结构设计,首先利用梯形是在第一基板110上容易制作的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此外,梯形结构的第四防护层166利用梯形两侧的缓斜坡可以有效的阻挡水汽的进入;同时第四防护层166与第三防护层165的位置对应,可以有效的减小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的空隙,避免水汽侵入到显示面板100的液晶盒内,进一步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
图8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8所示实施例是基于图5的改进,第二防护层163包括第二延伸部164,第二延伸部164为第二防护层163朝显示区140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64覆盖设置在金属线122上方;第一防护层161包括第一延伸部162,第一延伸部162对应第二延伸部164的位置设置。
本实施例与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仅利用第一防护层161和第二防护层163同时将沟道以及金属线122都进行覆盖,不需要额外设置其他防护层160,这样可以在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路腐蚀的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的减少制作工艺,节约制作成本。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62和第二延伸部164也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防护层160可利用涂镀工艺涂布至沟道,以及时钟信号线125上方;时钟信号线125上方的梯形结构的第三防护层165同样采用涂镀工艺。
图9为本申请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组200,显示装置10还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100本身并不发光,由背光模组200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光源,以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10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水汽侵入导致显示装置10中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异常或显示面板100损坏的情况发生,具体的,本申请针对显示装置10中的显示面板100进行了改进,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基板11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和/或第二基板120靠近框胶130的一侧设置至少一条沟道170,使得基板的表面形成凹陷,部分水汽会被沟道170阻挡,使水汽较难通过沟道170进入到显示面板100内部,同时在沟道170上方覆盖防护层160,防护层160由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的吸收来自外界的水汽,这样沟道170结合防护层160就形成了在框胶130与基板之间的接触面的双重防护效果,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路腐蚀的问题,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以及显示品质;进而改善由于外界水汽通过框胶130与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20的接触面进入显示面板100内而造成金属线122腐蚀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延长显示装置10的使用寿命,并且提升显示装置10的使用体验。
此外,当防护层160吸收外界侵入的水汽以后会在框胶130与基板的接触面之间进行膨胀,而沟道170为防护层160提供了膨胀空间,使得防护层160在吸水膨胀时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效改善由于防护层160吸水膨胀厚度变化导致基板与框胶130之间的接触面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框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设置,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基板划分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框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金属线和平坦层,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方,所述平坦层铺设在所述金属线上方,所述金属线位于所述框胶与所述显示区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沟道,所述沟道对应所述框胶的位置且环绕所述框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盒后,所述框胶覆盖所述沟道;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沟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包括第一沟道和第二沟道,所述第一沟道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所述第二沟道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框胶的一侧,
所述防护层至少包括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一沟道;所述第二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沟道与所述框胶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二沟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胶部分落入所述第一沟道和所述第二沟道内,填充所述第一沟道和所述第二沟道;所述第一防护层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一沟道的表面,所述第二防护层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二沟道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平铺于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一沟道之间,所述第二防护层平铺于所述框胶与所述第二沟道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还包括第三防护层,所述第三防护层铺设在所述平坦层上,且所述第三防护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所述第三防护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厚度的5至10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还包括第四防护层,所述第四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四防护层与所述第三防护层的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层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为所述第二防护层朝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覆盖设置在所述金属线上方;
所述第一防护层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位置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仅铺设在所述第一沟道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所述第一沟道,所述第二防护层仅铺设在所述第二沟道的内表面,且不露出于所述第二沟道。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道至少有两条,所述第二沟道至少有两条,至少两条所述第一沟道间隔设置,每条所述第二沟道与每条所述第一沟道的位置一一对应。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CN202210949575.2A 2022-08-09 2022-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68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9575.2A CN115268147B (zh) 2022-08-09 2022-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9575.2A CN115268147B (zh) 2022-08-09 2022-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47A true CN115268147A (zh) 2022-11-01
CN115268147B CN115268147B (zh) 2024-05-03

Family

ID=8375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9575.2A Active CN115268147B (zh) 2022-08-09 2022-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814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0488A (ja) * 1993-10-08 1995-04-25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10030730A1 (en) * 2000-03-15 2001-10-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ell structure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
CN105131887A (zh) * 2015-09-28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框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60041413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Japan Display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091742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CN106449522A (zh) * 2016-11-07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315296A (zh) * 2017-07-24 2017-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tps阵列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
CN209343083U (zh) * 2018-12-05 2019-09-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928009A (zh) * 2019-11-26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11176022A (zh) * 2020-03-12 2020-05-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35380A (zh) * 2021-11-01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彩膜基板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0488A (ja) * 1993-10-08 1995-04-25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10030730A1 (en) * 2000-03-15 2001-10-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ell structure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20160041413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Japan Display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091742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CN105131887A (zh) * 2015-09-28 2015-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框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母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49522A (zh) * 2016-11-07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315296A (zh) * 2017-07-24 2017-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Ltps阵列基板及内嵌式触摸屏
CN209343083U (zh) * 2018-12-05 2019-09-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928009A (zh) * 2019-11-26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11176022A (zh) * 2020-03-12 2020-05-19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035380A (zh) * 2021-11-01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彩膜基板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47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4318B1 (en) Cover plate, and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103284B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US1148716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00258346A1 (en) Package of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251517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0112323A (zh) 一种oled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显示器件
CN208367376U (zh) 一种新型导静电的液晶显示屏
RU2011148901A (ru) Подложка активной матриц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меющее такую подложку
CN111640881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681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570779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6507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223309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different thickness of alignment lay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CN113133197A (zh) 显示装置
US20110085119A1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4038329B (zh) 曲面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599934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4319B (zh) 偏光板和显示面板
CN114545690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627966U (zh) 一种显示面板结构
JP6854240B2 (ja) 有機elデバイス、有機el照明パネル、有機el照明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CN20991170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1161065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1312078B (zh) 显示面板及其侧面邦定方法
CN113345915A (zh) 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