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8136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8136B
CN115268136B CN202210997680.3A CN202210997680A CN115268136B CN 115268136 B CN115268136 B CN 115268136B CN 202210997680 A CN202210997680 A CN 202210997680A CN 115268136 B CN115268136 B CN 115268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display
film
polariz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76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8136A (zh
Inventor
齐璞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768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8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8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减少显示面板内部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影响,提高镜面成像效果。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圆偏光片,设置于显示基板的显示侧,圆偏光片用于将显示基板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第一相位延迟膜,设置于圆偏光片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第一相位延迟膜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至少一层反射膜,设置于第一相位延迟膜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反射膜用于反射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与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镜面显示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镜面显示可以使用户在使用镜子的同时获取屏幕中显示的信息。目前常见的镜面显示实现方式一般为在屏幕上贴附成品的半透半反膜,用户可以接收到的光线分为自然光反射和显示屏出射,自然光反射即镜面效果,显示屏出射即显示信息。
然而,现有的镜面显示面板的反射光来源杂乱,例如包括表面反射和显示面板内部反光膜层的反射光等,使得镜面的成像效果模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显示面板内部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影响,提高镜面成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
圆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侧,所述圆偏光片用于将所述显示基板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
第一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圆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
至少一层反射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反射膜用于反射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所述第一圆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每层所述反射膜对应不同的所述设定波长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为三层,三层所述反射膜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分别为430nm至470nm、530nm至570nm及630nm至670nm,三层所述反射膜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分别为380nm至500nm、490nm至610nm及600nm至780n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所述第一区域的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对应不同的所述设定波长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的面积比值范围为0.8至1.2;和/或,
每英寸内所述第一区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包括第一配向层和手性液晶层,所述手性液晶层包括胆甾相液晶,所述胆甾相液晶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一配向层用于锚定手性液晶分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膜的反射中心波长为所述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与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
所述反射膜的反射光谱的谱宽为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双折射差与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所述双折射差为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寻常光与异常光的折射率的差值;
所述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的范围为1.2至1.8,所述双折射差的范围为0至0.2,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范围为0至3μm,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厚度范围为1μm至3μ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偏光片包括第二相位延迟膜和线偏光片,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膜,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均为单光轴液晶层,且光轴与膜层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区,所述第三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二配向层和第一单光轴液晶层;和/或,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三配向层和第二单光轴液晶层;和/或,
所述线偏光片包括第四配向层和混合有二色性染料的聚合性液晶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内设置圆偏光片,用于将显示基板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设置第一相位延迟膜,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设置至少一层反射膜,用于反射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与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反射膜可以针对设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可以起到将降低镜面反射率的效果,可以提高强光下的可视性。反射膜、第一相位延迟膜和圆偏光片的组合使用,可以将外界入射的光线进行偏振态的转化,使得外界的光线经过显示基板的内部膜层的反射后被圆偏光片吸收掉,可以避免显示基板内部的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对镜面成像效果的干扰,能够提高镜面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反射状态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反射状态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的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情况。
目前,镜面显示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被广泛应用,镜面显示可以使用户在使用镜子的同时获取屏幕中显示的信息。目前常见的镜面显示实现方式一般为在屏幕上贴附成品的半透半反膜,用户可以接收到的光线分为自然光反射和显示屏出射,自然光反射即镜面效果,显示屏出射即显示信息。然而,现有的镜面显示面板的反射光来源杂乱,例如包括表面反射和显示面板内部反光膜层的反射光等,使得镜面的成像效果模糊。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显示面板内部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影响,提高镜面成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00、圆偏光片200、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和至少一层反射膜400。显示基板100,可以用于从显示侧D射出光线,以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100可以是主动发光型的显示基板,也可以是被动发光型的显示基板,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圆偏光片200设置于显示基板100的显示侧D,圆偏光片200用于将显示基板100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第一相位延迟膜300设置于圆偏光片200远离显示基板100的一侧,第一相位延迟膜300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至少一层反射膜400设置于第一相位延迟膜300远离显示基板100的一侧,反射膜400用于反射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与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反射状态的光路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的光路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在显示面板用于反射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基板100的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为自然光L0,自然光L0具有各个振动方向的光,显示侧D的外界的自然光L0经过反射膜400的反射可以得到第一圆偏振光L1,第一圆偏振光L1的波长在设定波长范围内,设定波长范围是反射膜400的材料特性决定的。显示侧D的外界的自然光L0经过反射膜400的透射可以得到第二圆偏振光L2,第一圆偏振光L1与第二圆偏振光L2的波长可以是相同的,但是旋向是不同的。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在相同的设定波长范围内,被反射膜400反射的第一圆偏振光L1是左旋圆偏振光,被反射膜400透射的第二圆偏振光L2是右旋圆偏振光,具体根据反射膜400的材料特性决定。在其他情况下,第一圆偏振光L1可以是右旋圆偏振光,第二圆偏振光L2可以是左旋圆偏振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第二圆偏振光L2经过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可得到第三线偏振光L3,第三线偏振光L3经过圆偏光片200可以得到第四圆偏振光L4,第四圆偏振光L4经过显示基板100内部的反光膜层的反射,可以得到第五圆偏振光L5,由于在显示基板100内部的反光膜层会出现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的情况,则会发生光线的半波损失,反射光则会发生旋向的改变,则入射的第四圆偏振光L4是右旋的,反射得到的第五圆偏振光L5是左旋的。反光膜层通常是金属膜层或导电膜层等。由于圆偏光片200用于将显示基板100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则在线偏振光的转化过程中是具有偏振方向的选择性,又由于第四圆偏振光L4与第五圆偏振光L5的旋向相反,则在第三线偏振光L3可以通过圆偏光片200得到第四圆偏振光L4的情况下,则第五圆偏振光L5经过圆偏光片200转化得到的线偏振光与第三线偏振光L3的偏振方向垂直,则无法通过圆偏光片200,则会被圆偏光片200吸收掉,因此,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经过显示基板100的内部反射的光线无法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D再次出射,不会对外界光线在显示面板的表面的反射成像造成干扰,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镜面成像效果。
示例性的,结合图1和图3,在显示面板正常显示画面的状态中,显示基板100出射的为自然光L0。自然光L0经过圆偏光片200可以得到第六线偏振光L6,第六线偏振光L6经过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可以得到第七圆偏振光L7,第七圆偏振光L7可以直接透过反射膜400,可以用于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因此,圆偏光片200、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和反射膜400不会对显示面板的显示产生影响。
需要时说明的是,目前镜面显示实现方式一般为在屏幕上贴附成品的半透半反膜,用户接收到的光线分为自然光反射,即镜面效果,以及显示屏出射,即显示信息。半透半反膜的反射率较高,会影响显示屏的正常显示效果。另外,外界自然光入射至显示屏内部,显示屏内部的反光膜层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从显示屏内部射出显示屏,半透半反膜对这部分反射光无法阻挡或吸收,则对显示屏的反射成像产生影响,容易造成镜面成像的重影或模糊。即镜面反射成像的反射光来源杂乱,包括表面反射及显示屏内部的反光膜层的反射等,使得镜面效果模糊,因此在实现好的镜面显示效果的基础上,在提高反射率的同时,也需保证反射光主要来源于表面反射,而其他进入显示屏的环境光则无法再出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圆偏光片200,用于将显示基板100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设置第一相位延迟膜300,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设置至少一层反射膜400,用于反射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显示侧D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与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反射膜400可以针对设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可以起到将降低镜面反射率的效果,可以提高强光下的可视性。反射膜400、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和圆偏光片200的组合使用,可以将外界入射的光线进行偏振态的转化,使得外界的光线经过显示基板100的内部膜层的反射后被圆偏光片200吸收掉,可以避免显示基板100内部的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对镜面成像效果的干扰,能够提高镜面成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延迟膜300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人眼对于绿光较为敏感,则将第一相位延迟膜300设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可以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可视性,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示例性的,反射膜400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50±20nm,反射光谱的谱宽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80nm至780nm,550±20nm为绿光波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膜400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每层反射膜对应不同的设定波长范围。由于设定波长范围比较有限,难以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因此设置至少两层反射膜400,可以扩宽反射膜400反射的波长范围,可以提高镜面成像效果,使得反射成像颜色更加丰富。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反射膜400为三层,三层反射膜分别为第一反射膜410、第二反射膜420和第三反射膜430。示例性的,第一反射膜410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430nm至470nm,即450nm±20nm;第二反射膜420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530nm至570nm,即550nm±20nm;第三反射膜430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630nm至670nm,即650nm±20nm;第一反射膜410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380nm至500nm,第二反射膜420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490nm至610nm,第三反射膜430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600nm至780nm。则第一反射膜410、第二反射膜420和第三反射膜430反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覆盖可见光波段380nm至780nm的光,则可以得到颜色较为丰富的镜面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误差的存在,反射中心波长可以是设定光波长范围,反射中心波长则是反射光谱中的峰值波长,反射中心波长的光对应的反射率最高,峰值波长也可以是一个波长范围。另外,设定波长范围也可以是反射光谱的谱宽,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第一区域的每个第一子区对应不同的设定波长范围。在同一个平面上将反射膜制备为多个第一区域,每个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子区,每个第一子区对应不同的设定波长范围,则不同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子区的反射膜的特性有所差别,即反射中心波长不同。可以起到扩大反射膜反射波长的范围的效果,使得尽可能的覆盖可见光波段,以提高镜面成像的可视性。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5所示,反射膜400包括多个第一区域440,第一区域440包括三个第一子区,三个第一子区分别为第一低波长分区441、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和第一高波长分区443。示例性的,第一低波长分区441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430nm至470nm,即450nm±20nm;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530nm至570nm,即550nm±20nm;第一高波长分区443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为630nm至670nm,即650nm±20nm;第一低波长分区441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380nm至500nm,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490nm至610nm,第一高波长分区443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为600nm至780nm。则第一低波长分区441、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和第一高波长分区443反射光的波长范围可以覆盖可见光波段380nm至780nm的光,则可以得到颜色较为丰富的镜面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44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第一子区,则每个第一子区对应的设定波长范围可以变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同的两个第一子区的面积比值范围为0.8至1.2,可以控制第一子区的两两之间的尺寸差异不会过大,两两第一子区之间的尺寸差异过大则会造成镜面成像的颜色不均,影响成像效果。每英寸内第一区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00,可以控制第一区域的分辨率不低于300,可以保证用户的眼睛难以分辨出第一区域的存在,避免人眼看到的镜面成像具有斑块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包括多个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区,第一子区在第一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子区。第二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反射膜400是否分区设置,第一相位延迟膜300的延迟相位差可以设置为反射膜400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二分之一。在反射膜400设置多个不同反射中心波长,即不同设定波长范围的情况下,第二子区的延迟相位差可以设置为对应的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即第一子区与第二子区一一对应,第一子区的面积可以与第二子区的面积相同,且第一子区与第二子区相对设置,第二子区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子区的面积,或者相反,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对应于反射膜400进行分区设置,可以对反射膜400的分区进行适应性的相位延迟的调整,可以得到相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即通过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的光线可以得到相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以及将相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转换为相同旋向的圆偏振光,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镜面成像以及圆偏光片对于内部反射光线的吸收效果。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包括多个第二区域310,第二区域310包括第二低波长分区311、第二中波长分区312和第二高波长分区313,第二低波长分区311与第一低波长分区441对应,第二中波长分区312与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对应,第二高波长分区313与第一高波长分区443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膜400包括第一配向层和手性液晶层,手性液晶层包括胆甾相液晶,胆甾相液晶具有螺旋结构,第一配向层用于锚定手性液晶分子。手性液晶层具有对特定波长光的布拉格反射特性,使显示面板可以在正常显示的同时实现反射的功能,也即实现镜面显示功能。只有当光的波长与中心反射波长相同时,该光线将会被手性液晶层反射,而其他波段的光都将通过。另一方面,由于手性分子的螺旋具有方向性,只有偏振方向与螺旋方向一致的光才会被手性液晶反射,举例来说,左旋手性液晶反射左旋偏振光,透射右旋偏振光,或者右旋手性液晶反射右旋偏振光,透射左旋偏振光。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膜400的制备工艺流程可以是:
涂覆第一配向层,第一配向层可以是聚酰亚胺;
依次对第一配向层预固化和主固化;
对第一配向层进行配向,可以是光配向或摩擦配向,配向得到的配向角可以用于锚定手性液晶分子,可以使得手性液晶分子螺旋排列;
对第一配向层后烘干;
涂覆手性液晶材料;
低温烘干手性液晶材料的溶剂;
紫外光固化,则得到反射膜。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膜400可以直接在显示基板上制备,还可以预先制备完成,在通过贴附工艺贴附于显示基板,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膜的反射中心波长为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与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即λmax=navg×P,其中,λmax为反射膜的反射中心波长,navg为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P为螺旋结构的螺距。示例性的,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的范围为1.2至1.8,螺旋结构的螺距的范围为0至3μ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膜的反射光谱的谱宽为手性液晶层的双折射差与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双折射差为手性液晶层的寻常光与异常光的折射率的差值,即△λ=△n×P,其中,△λ为反射膜的反射光谱的谱宽,△n为手性液晶层的双折射差,示例性的,双折射差△n的范围为0至0.2,手性液晶层的厚度范围为1μm至3μm。寻常光和异常光是双折射材料中的两种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光。
需要说明的是,圆偏光片200中还可以包括胶层、保护层、表面处理等膜层,圆偏光片200可以是直接制备在显示基板100上,也可以是成品膜直接贴附在显示基板上,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偏光片包括第二相位延迟膜和线偏光片,第二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显示基板与线偏光片之间;第二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膜,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与线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第二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膜,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与线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可以实现圆偏光片对于线偏振光与圆偏振光之间的转换。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反射状态的光路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状态的光路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三线偏振光L3经过线偏光片220可以直接透过,第三线偏振光L3经过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可以得到第四圆偏振光L4,第五圆偏振光L5经过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可以得到第八线偏振光L8,第八线偏振光L8与第三线偏振光L3的偏振方向垂直,则会将第八线偏振光L8吸收掉,则可以避免第八线偏振光L8射出显示面板,进而避免影响镜面成像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自然光L0经过第二相位延迟膜210还是自然光L0,自然光L0经过线偏光片220可以得到第六线偏振光L6,需要说明的是第六线偏振光L6与第三线偏振光L3的偏振方向是相同的,则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画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示例性的,绿光的波长可以是550nm,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延迟相位差可以是137.5nm±5nm,±5nm是误差范围。绿光对于人眼是较为敏感的颜色,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以及镜面成像的可视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延迟膜300与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均为单光轴液晶层,且光轴与膜层所在平面平行,第一相位延迟膜300与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光轴方向相同,则可以是实现图7和图8所示的光路的光线传播,可以使得光线在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之间精准转化,可以使得显示基板内部的反射光线被线偏光片220吸收掉,避免影响镜面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线偏光片220的吸收轴的设置于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延迟相位差的设置,需要满足,旋向相反的圆偏振光经过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后得到的线偏振光是相互垂直的,以使的线偏光片220可以将其中一者吸收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的情况下,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三区域,第三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子区,第一子区在第二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子区,第三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对应于反射膜400进行分区设置,可以对反射膜400的分区进行适应性的相位延迟的调整,以使得光线在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之间精准转化。即通过不同的第一子区和第三子区的光线可以得到相同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或圆偏振光,以及将相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进行偏振态转化,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镜面成像以及圆偏光片对于内部反射光线的吸收效果。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9所示,第二相位延迟膜210包括多个第三区域211,第三区域211包括第三低波长分区201、第三中波长分区202和第三高波长分区203,第三低波长分区201与第一低波长分区441对应,第三中波长分区202与第一中波长分区442对应,第三高波长分区203与第一高波长分区443对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二配向层和第一单光轴液晶层。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三配向层和第二单光轴液晶层。第一单光轴液晶层和第二单光轴液晶层是普通液晶材料,不具有双折射效应,是单光轴材料,可以实现相位延迟的作用。
示例性的,第一相位延迟膜和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制备流程可以包括:
涂覆聚酰亚胺配向层得到第二配向层或第三配向层;
固化第二配向层或第三配向层;
紫外光照射第二配向层或第三配向层,配向角可以决定液晶分子的角度,进一步可以决定相位延迟膜的光轴方向;
低温烘干;
涂覆聚合性液晶;
低温去除溶剂;
紫外光照射固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偏光片包括第四配向层和混合有二色性染料的聚合性液晶层。
示例性的,线偏光片的制备过程可以是:
涂覆聚酰亚胺配向层,得到第四配向层;
固化第二配向层;
对第二配向层进行紫外光照射配向,第二配向层的配向角可以决定线偏光片的液晶分子的角度,进一步可以决定线偏光片的光轴方向;
低温烘干;
涂覆二色性染料与聚合性液晶的混合物;
低温去除溶剂;
紫外光照射固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包括液晶显示基板、有机发光显示基板或激光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0所示,显示基板100为有机发光显示基板,显示基板100包括衬底层110、驱动背板层120、像素限定层130、阳极140、发光层、阴极160、封装层170和触控层180,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500,盖板500设置于反射膜400远离显示基板100的一侧,盖板500可以保护反射膜400以及下方的所有膜层。驱动背板层120上可以设置有驱动电路,像素限定层130可以限定像素之间的界限,发光层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层151、绿色发光层152和蓝色发光层153,可以形成红绿蓝三基色的像素结构。发光层在阳极140和阴极160的作用下发光,用于显示画面。驱动背板层120可以用于驱动阳极140和阴极160。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基板的像素可以与反射膜400、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和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分区不作对应,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显示基板上像素的分辨率与反射膜400、第一相位延迟膜300和第二相位延迟膜210的分区的分辨率的大小关系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触控层180上可以设置有触控电极,显示基板内部的反光膜层可以是阴极160、阳极140、触控层180的触控电极或驱动背板层120内的金属层和导电层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如权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1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或其他显示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内设置圆偏光片,用于将显示基板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显示侧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设置第一相位延迟膜,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设置至少一层反射膜,用于反射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第一圆偏振光与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反射膜可以针对设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进行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可以起到将降低镜面反射率的效果,可以提高强光下的可视性。反射膜、第一相位延迟膜和圆偏光片的组合使用,可以将外界入射的光线进行偏振态的转化,使得外界的光线经过显示基板的内部膜层的反射后被圆偏光片吸收掉,可以避免显示基板内部的反光膜层的反射光对镜面成像效果的干扰,能够提高镜面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说明书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说明书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
圆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侧,所述圆偏光片用于将所述显示基板出射的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且将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转化为圆偏振光;
第一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圆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用于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相互转换;
至少一层反射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远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所述反射膜用于反射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一圆偏振光,且透过所述显示侧的外界光线中的设定波长范围的第二圆偏振光,所述第一圆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圆偏振光的旋向相反;
所述反射膜的层数为至少两层,每层所述反射膜对应不同的所述设定波长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为三层,三层所述反射膜对应反射的反射中心波长范围分别为430nm至470nm、530nm至570nm及630nm至670nm,三层所述反射膜对应反射光谱的反射光波长范围分别为380nm至500nm、490nm至610nm及600nm至78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所述第一区域的每个所述第一子区对应不同的所述设定波长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不同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区的面积比值范围为0.8至1.2;和/或,
每英寸内所述第一区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包括第一配向层和手性液晶层,所述手性液晶层包括胆甾相液晶,所述胆甾相液晶具有螺旋结构,所述第一配向层用于锚定手性液晶分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膜的反射中心波长为所述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与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
所述反射膜的反射光谱的谱宽为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双折射差与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乘积,所述双折射差为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寻常光与异常光的折射率的差值;
所述胆甾相液晶的平均折射率的范围为1.2至1.8,所述双折射差的范围为0至0.2,所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范围为0至3μm,所述手性液晶层的厚度范围为1μm至3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偏光片包括第二相位延迟膜和线偏光片,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相位延迟膜,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与所述线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延迟相位差为绿光波长的四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均为单光轴液晶层,且光轴与膜层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的光轴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射膜包括多个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区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多个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区,所述第三子区的延迟相位差是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区的反射中心波长的四分之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二配向层和第一单光轴液晶层;和/或,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膜包括第三配向层和第二单光轴液晶层;和/或,
所述线偏光片包括第四配向层和混合有二色性染料的聚合性液晶层。
1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997680.3A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268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7680.3A CN115268136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7680.3A CN115268136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36A CN115268136A (zh) 2022-11-01
CN115268136B true CN115268136B (zh) 2023-10-20

Family

ID=8375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7680.3A Active CN115268136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813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7280A (ja) * 1995-04-27 1996-11-12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54180A (ja) * 1999-11-30 2001-06-0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969872A (zh) * 2014-04-22 2014-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3433729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4635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3985673A (zh) * 2021-11-18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217485A (zh) * 2022-02-21 2022-03-22 北京瑞波科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后视镜显示屏
CN114265226A (zh) * 2021-12-30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695798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1923B1 (ko) * 2009-07-13 2013-07-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7280A (ja) * 1995-04-27 1996-11-12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54180A (ja) * 1999-11-30 2001-06-0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969872A (zh) * 2014-04-22 2014-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3744635A (zh) * 2020-05-30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3433729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85673A (zh) * 2021-11-18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265226A (zh) * 2021-12-30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217485A (zh) * 2022-02-21 2022-03-22 北京瑞波科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后视镜显示屏
CN114695798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8136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1202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377371B (en) Mirror with built-in display
JP354917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379243B2 (en) Mirror with built-in display
US5486935A (en) High efficiency chiral nematic liquid crystal rear polarizer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having a notch polarization bandwidth of 100 nm to 250 nm
KR101087627B1 (ko) 내장된 화면 표시 장치를 구비한 거울
JP352645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1983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H09166780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05520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1646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115635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JP384992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47416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238672A1 (en) Super-twist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in crystal film polarizer
JP2892913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1526813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3705184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95666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289597B2 (ja) 液晶素子用基板および液晶素子並びに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22806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0589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168616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31729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39668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