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0500B -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0500B
CN115260500B CN202211040829.5A CN202211040829A CN115260500B CN 115260500 B CN115260500 B CN 115260500B CN 202211040829 A CN202211040829 A CN 202211040829A CN 115260500 B CN115260500 B CN 115260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e oil
heating
acrylate
part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08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60500A (zh
Inventor
齐健康
岳胜武
陈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nglib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ngli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nglib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ngli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08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0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0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0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60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0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化学制剂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封端剂、硅氧烷环体、中和剂和催化剂,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为(8‑100):1;其制备方法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物料硅氧烷环体,启动电动搅拌器搅拌,进行油浴加热,开启真空,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封端剂,然后再升温反应,停止加热,进行降温,加入中和剂反应,再升温至反应,然后在负压下脱除低分子,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即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本申请具有改善了改性硅油的粘度可选范围太小,且收率较低的缺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学制剂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封端硅油为改性硅油,其同时具备了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的优点,具有交联、不迁移等优点,并提高了其流平性、附着性、排气性,降低了析出性,增加了光固化性能。可应用于光固化压敏胶涂布,免除了使用有机溶剂,有效降低了VOC排放,符合未来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关技术中,常见的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基本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与含氢硅油通过铂金或铑催化剂或有机锡催化剂催化制得,但是由于丙烯酸基团的位阻作用,作为低聚合物的含氢硅油不容易往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中间加成,因此,制得的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很难获得较高的收率;此外由于采用的含氢硅油的粘度限制,使得所制得的丙烯酸酯改性硅油的粘度范围较小,从而影响了丙烯酸酯改性硅油的应用。
另外,期刊《甲基丙烯酸改性硅油的合成与性能》论述了甲基丙烯酸与高含氢硅油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催化下合成改性硅油,虽然合成的改性硅油收率有所提高,但是同样采用了高含氢硅油,限制了制得的改性硅油的粘度范围,此外采用的催化剂为二丁基二月桂酸锡,锡类催化剂毒性较大,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制得的改性硅油不能应用在与人体接触较多的产品上,从而限制了改性导硅油的应用领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改性硅油的粘度可选范围太小,且收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改性硅油的粘度可选范围太小,且收率较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所述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为(8-10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封端剂和硅氧烷环体反应,在催化剂和中和剂的作用下,封端剂发生了聚合反应,封端剂聚合后,制得丙烯酸酯改性硅油;由于本申请封端剂相当于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单体,而单体聚合,得到的产物收率和纯度都较高;
相比于传统技术中的丙烯酸基团存在位阻作用,含氢硅油很难连接到丙烯酸基团上;另一方面,传统技术中的含氢硅油本申请具有粘度,受其粘度的影响,使得制备的改性硅油具有较小的粘度可选范围,影响改性硅油的应用;而在本申请中,本申请与传统技术中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原理均不相同,本申请是对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两端进行反应,不会存在丙烯酸基团的位阻作用来影响反应,因此,具有较高的产物封端率和纯度;另外本申请能够通过调整封端剂种类和用量来调节产物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粘度范围,使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具有较大的可选的粘度范围;因此,本申请具有改善了改性硅油的粘度可选范围太小,且收率较低的缺陷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封端剂是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00-300份、二甲基烷氧基硅烷60-120份。
优选的,所述封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加罐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氯铂酸的配合物,然后开启电动搅拌器搅拌,并升温至60-80℃,再缓慢滴加二甲基烷氧基硅烷,滴加时间为30-60min,滴加完毕后反应1-3h,得到反应物;然后将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反应物中,滴加时间30-60min,滴加完毕后反应1-3h,然后再蒸出副产物,即可制得封端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反应的原因是,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反应,能够避免酸性副产物的产生,对环境友好;另外,本申请的封端剂的合成工艺方便,同时制得的封端剂的纯度较高。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类化合物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丙氧基硅烷、二甲基丁氧基硅烷、二甲基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更为优选地,所述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的分子链比较短,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反应活性更强。
优选的,所述硅氧烷环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硅氧烷环体为纯体,并不是混合物,能够保持稳定的反应温度,不需要进行变温,反应操作更加简单,且反应活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氢氧化钾的硅醇盐、氢氧化铯的硅醇盐中的一种。
更为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的催化剂为碱性催化剂,在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制备过程中,碱性催化剂可以使阴离子聚合,相比于传统技术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与含氢硅油反应存在的丙烯酸基团的位阻作用;本申请中,采用的是阴离子聚合,使得硅氧烷环体中间开环聚合,两端与封端剂反应封端,因此,阴离子聚合相对于加成反应来说,减少了反应中的抑制位阻作用,且还能够极大地抑制了加成反应中的副反应,有效的提高了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纯度和封端率。
优选的,所述中和剂为磷酸的硅醇盐;
所述中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三口烧瓶中投入DMC,再依次投入羟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磷酸,接着在真空条件下,控温50-80℃,反应3-5h,即制得中和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的中和剂为酸性中和剂,酸性中和剂主要是为了中和碱性催化剂的,减少高温条件下,存在的碱性催化剂在分解时,丙烯酸酯基自聚反应,从而影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纯度及封端率。
优选的,所述封端剂的结构式为其中A0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物料硅氧烷环体,启动电动搅拌器搅拌,进行油浴加热,当温度为50-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封端剂,然后再升温至100-120℃,反应3-6h后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50-80℃时,加入中和剂,反应1-3h后,再升温至100-150℃,然后在负压下脱除低分子1-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即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
反应式为
其中,X为3~5的整数,n为2~100的整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过程中,首先加入硅氧烷环体并对硅氧烷环体进行脱水处理,可以将水分子完全脱去,大大减少水分子对反应产物纯度的影响;本申请采用的降温添加中和剂来中和催化剂,中和反应之后会产生水,因此,控制温度50-80℃,能够减少水分子与封端剂的反应,减少副产物的产生;之后再进行升温反应,可以有效的将体系中的水分子和未反应完的硅氧烷环体除去,有利于提高产物的产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其结构式为其中,n为20-100的整数,A1的结构式为/>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与传统技术中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原理均不相同,本申请是对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两端进行反应,不会存在丙烯酸基团的位阻作用来影响反应,因此,具有较高的产物封端率和纯度;另外本申请能够通过调整封端剂种类和用量来调节产物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粘度范围,使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具有较大的可选的粘度范围。
2、本申请采用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反应的原因是,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反应,能够避免酸性副产物的产生,对环境友好。
3、采用的硅氧烷环体为纯体,并不是混合物,能够保持稳定的反应温度,不需要进行变温,反应操作更加简单,且反应活性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予以特殊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
原料和/或中间体的制备例
制备例1
封端剂A-1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加罐的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丙烯酸烯丙酯100份,4000ppm的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0.1份,开启搅拌升温至60℃,将60份二甲基甲氧基硅烷缓慢滴加,滴加时间30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将5份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反应物中,滴加时间30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在蒸出副产物醇和四甲基二硅氧烷,剩余物即为封端剂A-1。
反应式为
其中,R为甲氧基,A0
制备例2
封端剂A-2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加罐的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丙烯酸烯丙酯300份,4000ppm的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0.3份,开启搅拌升温至80℃,将120份二甲基甲氧基硅烷缓慢滴加,滴加时间60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3h,然后将10份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反应物中,滴加时间45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在蒸出副产物醇和四甲基二硅氧烷,剩余物即为封端剂A-2。
反应式为
其中,R为甲氧基,A0
制备例3
封端剂A-3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加罐的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50份,4000ppm的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0.2份,开启搅拌升温至80℃,将100份二甲基乙氧基硅烷缓慢滴加,滴加时间60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3h,然后将10份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反应物中,滴加时间60min,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3h,然后在蒸出副产物醇和四甲基二硅氧烷,剩余物即为封端剂A-3。
反应式为
其中,R为乙氧基,A0
其中,二甲基烷氧基硅烷在其他制备例中还可以是二甲基丙氧基硅烷、二甲基丁氧基硅烷、二甲基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制备例4
催化剂B-1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DMC(n为3-6的整数)100份,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2份,控制温度50℃,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完全融化后,缓慢通入氮气1h后,反应结束,制得催化剂B-1。
反应式为
式中n为3-6的整数,m为6-30的整数。
制备例5
催化剂B-2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DMC(n为3-6的整数)150份,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3份,控制温度70℃,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完全融化后,缓慢通入氮气3h后,反应结束,制得催化剂B-2。
反应式为
式中n为3-6的整数,m为6-30的整数。
制备例6
催化剂B-3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DMC(n为3-6的整数)200份,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5份,控制温度80℃,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完全融化后,缓慢通入氮气3h后,反应结束,制得催化剂B-3。
反应式为
式中n为3-6的整数,m为6-30的整数。
其中,在其他制备例中,四甲基氢氧化铵晶体还可以替换为氢氧化钾或者氢氧化铯。
制备例7
中和剂C-1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DMC(n为3-6的整数)10份,投入粘度为100-500mPa·s羟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100份,磷酸3份,真空条件下,控温50℃,3h停止反应,制得中和剂C-1。
反应式为
式中n为3-6的整数,m为10-30的整数。
制备例8
中和剂C-2的制备:
按重量份数计,在500ml的三口烧瓶中投入DMC(n为3-6的整数)20份,投入粘度为100-500mPa·s羟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200份,磷酸5份,真空条件下,控温80℃,3h停止反应,制得中和剂C-2。
反应式为
式中n为3-6的整数,m为10-30的整数。
实施例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5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05份的催化剂B-1,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0份封端剂A-1,然后升温至100℃,反应3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50℃,加入0.1份的中和剂C-1,反应1h后,升温至10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2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1。
实施例2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6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05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0份封端剂A-1,然后升温至110℃,反应5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60℃,加入0.1份的中和剂C-2,反应2h后,升温至12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1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2。
实施例3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1份的催化剂B-3,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50份封端剂A-1,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3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3。
实施例4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1份的催化剂B-3,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50份封端剂A-2,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4。
实施例5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1份的催化剂B-3,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20份封端剂A-3,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5。
实施例6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6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3份的催化剂B-1,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15份封端剂A-3,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6。
实施例7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7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3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10份封端剂A-2,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7。
实施例8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9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3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5份封端剂A-2,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8。
实施例9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9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3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份封端剂A-2,然后升温至120℃,反应6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80℃,加入0.2份的中和剂C-2,反应1h后,升温至15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7。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6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05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0份封端剂KH-570,然后升温至110℃,反应5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60℃,加入0.1份的中和剂C-2,反应2h后,升温至120℃负压下脱除低分子1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10。
对比例2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重量份数计,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0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开动搅拌,油浴加热,在温度6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30min后脱水完成。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0.05份的催化剂B-2,开动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30份封端剂KH-570,然后升温至110℃,反应5h后,停止加热,维持温度降至60℃,反应2h后,升温至180℃进行高温分解催化剂,然后在负压下脱除低分子1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S-11。
表1:实施例1-9及对比例1-2中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组分配比表
表2:对比例1-2中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组分配比表
性能检测试验
对实施例1-9和对比例1-2制备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进行以下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数据见表3:
粘度: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粘度参照GB/T 10247;
丙烯酸酯含量: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丙烯酸酯含量按以下方法测试:
称取0.1g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四氯化碳充分溶解,加入10ml溴化碘震荡10min,放置1h,然后加入25ml蒸馏水和5ml碘化钾震荡2-3min后,用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色,再加入2ml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同时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外,其余操作同上;丙烯酸酯含量计算公式为:
丙烯酸酯含量=【0.0005×95×CNa2S2O3(V空白-V样品)】/m样品
式中,CNa2S2O3为Na2S2O3的浓度,单位为mol/L;V空白为测定时空白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单位为mL;V样品为测定时样品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单位为mL;m样品为样品的质量,单位为g;
封端率: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封端率按以下方法计算,封端率=实际丙烯酸酯含量/理论丙烯酸酯含量;
封端率=(MA封端剂×WA封端剂)/(MA封端剂+M硅氧烷环体)。
表3:实施例1-9及对比例1-2中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测试数据
结合实施例1-9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本申请采用的封端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使得实施例1-9制备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都具有较好的封端率,间接也反映了本申请采用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当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越大时,制得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粘度越大,当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越小时,制得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粘度越小,因此,当实施例1-9采用的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为(8-100):1时,使得制备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具有较大的粘度范围并且还具有较好的封端率。
结合实施例1-9和对比例1-2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当采用KH-570作为封端剂时,明显能够看出,对比例1-2制得的丙烯酸酯硅油的封端率较低,也间接反映了KH-570作为封端剂反应活性较低。
结合对比例1-2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对比例2并没有添加中和剂,是通过采用升高温度至180℃来进行高温分解催化剂的,采用高温分解催化剂时,会使得丙烯酸酯基自聚反应,副产物增多,进一步降低了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封端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3)

1.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封端剂 3-50份
硅氧烷环体 400-900份
中和剂 0.1-0.2份
催化剂 0.05-0.3份
所述硅氧烷环体与封端剂的重量份数比为(8-100):1;
所述封端剂是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00-300份、二甲基烷氧基硅烷60-120份;所述封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滴加罐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氯铂酸的配合物,然后开启电动搅拌器搅拌,并升温至60-80℃,再缓慢滴加二甲基烷氧基硅烷,滴加时间为30-60min,滴加完毕后反应1-3h,得到反应物;然后将去离子水缓慢滴加入反应物中,滴加时间30-60min,滴加完毕后反应1-3h,然后再蒸出副产物,即可制得封端剂;
所述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中的一种;
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硅醇盐、氢氧化钾的硅醇盐、氢氧化铯的硅醇盐中的一种;
所述中和剂为磷酸的硅醇盐;
所述中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三口烧瓶中投入DMC,再依次投入羟基封端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磷酸,接着在真空条件下,控温50-80℃,反应3-5h,即制得中和剂;
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真空尾接管、接收瓶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物料硅氧烷环体,启动电动搅拌器搅拌,进行油浴加热,当温度为50-80℃时,开启真空,缓慢提高真空度至-0.08MPa,加热减压脱除物料中的水分;
向脱水后的物料中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封端剂,然后再升温至100-120℃,反应3-6h后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50-80℃时,加入中和剂,反应1-3h后,再升温至100-150℃,然后在负压下脱除低分子1-3h,反应结束,待物料冷却后,过滤出料,即制得丙烯酸酯封端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甲基烷氧基硅烷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丙氧基硅烷、二甲基丁氧基硅烷、二甲基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封端硅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环体为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中的一种。
CN202211040829.5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260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829.5A CN115260500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0829.5A CN115260500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0500A CN115260500A (zh) 2022-11-01
CN115260500B true CN115260500B (zh) 2023-09-29

Family

ID=8375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0829.5A Active CN115260500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0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8195B (zh) * 2023-03-20 2023-07-25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阻燃的改性聚氨酯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254A (zh) * 2008-01-15 2010-12-08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或丙烯酰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87588A (zh) * 2014-11-14 2015-03-04 东莞兆舜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碱法合成聚硅氧烷中和剂的制备方法
CN110982077A (zh) * 2019-12-03 2020-04-1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增粘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4096590A (zh) * 2019-04-08 2022-02-25 汉高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可uv和/或热固化的基于硅酮的材料和配制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0254A (zh) * 2008-01-15 2010-12-08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或丙烯酰氧基的聚有机硅氧烷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87588A (zh) * 2014-11-14 2015-03-04 东莞兆舜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碱法合成聚硅氧烷中和剂的制备方法
CN114096590A (zh) * 2019-04-08 2022-02-25 汉高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可uv和/或热固化的基于硅酮的材料和配制物
CN110982077A (zh) * 2019-12-03 2020-04-1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增粘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0500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0396B2 (ja) ポリエーテル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US6284858B1 (en) Silicone compound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5260500B (zh) 一种丙烯酸酯封端硅油及其制备方法
JPH0488024A (ja) カルビノール基含有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KR101215736B1 (ko) 에폭시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10238361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purity hydrosilylation products
US8299185B2 (en) Curable cage-type silicone co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urable cage-type silicone copolymer and cured product thereof
CN114196021B (zh) 一种锚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3321810B (zh) 一种q型高折光苯基乙烯基硅油、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3912851A (zh) 一种聚醚改性有机硅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8288A (zh) 一种磷腈化合物在制备甲基硅油中的应用及甲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US20080255292A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polyorganosiloxane resins by redistribution in the presence of triflic acid and/or of at least one derivative thereof and of a nonbasic inert filler
CN112142978A (zh) 一种低挥发含氢硅油的制备方法
JP3779187B2 (ja) ヒドロキシルカルビル基含有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
CN111333843B (zh)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DE60014737T2 (de) Phenolfunktionelle Organosilikonverbindung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N111040175A (zh) 聚醚改性硅氧烷及其合成方法
CN116096785A (zh) 烷基功能化的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JP5368055B2 (ja) シリル化カゴ型ケイ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られるシリル化カゴ型ケイ酸および多面体構造ポリシロキサン変性体
JP3661807B2 (ja) ヒドロキシル基含有シロキサ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1064063B1 (ko) 알코올성 수산기를 갖는 규소계 수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5505126B (zh) 一种β-端硅氧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14685920B (zh) 一种可降解包装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KR101621576B1 (ko) 옥세타닐기를 갖는 규소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JPH04128292A (ja) γ―メタクリロキシプロピルシラ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