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3568B -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3568B
CN115253568B CN202211187117.6A CN202211187117A CN115253568B CN 115253568 B CN115253568 B CN 115253568B CN 202211187117 A CN202211187117 A CN 202211187117A CN 115253568 B CN115253568 B CN 115253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oil mist
side baffle
treatment devi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71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53568A (zh
Inventor
王琪
韩双慧
郭正才
王文广
李处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mai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mai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mai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mai Cnc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71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53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3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2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and B01D46/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本公开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包括辅助风道,辅助风道包括安装板、第一侧挡板、下底板和第二侧挡板,安装板、第一侧挡板、下底板和第二侧挡板围设在机身的吸风口周侧以形成容纳油雾的腔体;安装板设有用于连通风管的出风口,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相对设置,安装板底部和下底板连接,安装板的两侧和下底板的两侧均分别与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连接;沿远离机身的吸风口的方向,下底板向上朝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倾斜,下底板与机身的夹角α满足:α≤45°。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风管造成的漏水或除油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切削机床在进行加工时,由于刀具转速比较高,刀具内冷压力比较大,很容易使切削液雾化,从而产生大量油雾。油雾若被工人吸入口中,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故大多数机床均添加了油雾处理装置。
传统的油雾处理装置的吸风口易产生向机身外漏水或漏油等问题,从而会导致油雾处理装置吸风除油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包括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包括安装板、第一侧挡板、下底板和第二侧挡板,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侧挡板、所述下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围设在机身的吸风口周侧以形成容纳油雾的腔体;
所述安装板设有用于连通风管的出风口,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底部和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和所述下底板的两侧均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挡板和所述第二侧挡板连接;
沿远离所述机身的吸风口的方向,所述下底板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机身的方向倾斜,所述下底板与所述机身的夹角α满足:α≤45°。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设有挡屑组件,所述挡屑组件包括第一挡屑板、第二挡屑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挡屑板和所述第二挡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挡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挡板连接;
沿远离所述机身的吸风口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屑板和所述第二挡屑板均向下朝向远离所述机身的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屑板与所述机身的夹角β满足:40°≤β≤50°;
所述第二挡屑板与所述机身的夹角γ满足:40°≤γ≤50°。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挡屑组件沿所述机身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挡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长板,所述第二侧挡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长板,所述下底板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延长板,所述第一延长板、所述第三延长板和所述第二延长板依次连接以形成导油槽,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下底板的端部设有顺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环绕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风管套设于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卡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滤网板,所述滤网板设有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呈放射状设置于所述滤网板。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板靠近所述下底板的端部到所述下底板的最大距离L满足:10mm≤L≤20mm。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板与安装板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目数范围为40目至60目。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油雾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中下底板向上朝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凝结下的油滴、水滴以及切屑能沿下底板顺利的从吸风口滑落到机身内。当下底板与机身的夹角超过45度时,切削液易进入风管,因此,下底板与机身的夹角控制在45°内。下底板与机身的夹角α满足:α≤45°,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风管造成的漏水或除油效果差的问题。下底板向上朝向远离机身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在气流的流动路径上,腔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能够降低吸风口的气液混合物的流速,能有效利用腔体内部的空间,将气液分离,并减小气流对凝结下的油滴或水滴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的位置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中滤网板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中挡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侧挡板;11、第一延长板;2、第二侧挡板;21、第二延长板;3、下底板;31、第三延长板;33、导油槽;32、翻边;4、安装板;41、出风口;42、顺油口;5、机身;51、吸风口;61、第一挡屑板;62、第二挡屑板;63、第一连接板;64、第二连接板;71、固定板;72、滤网板;721、通风口;73、过滤网;8、风管;9、卡箍;10、摇篮工作台;100、油雾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包括辅助风道,辅助风道包括安装板4、第一侧挡板1、下底板3和第二侧挡板2,安装板4、第一侧挡板1、下底板3和第二侧挡板2围设在机身5的吸风口51周侧以形成容纳油雾的腔体。安装板4设有用于连通风管8的出风口41,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相对设置,安装板4底部和下底板3连接,安装板4的两侧和下底板3的两侧均分别与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连接;沿远离机身5的吸风口51的方向,下底板3向上朝向远离机身5的方向倾斜,下底板3与机身5的夹角α满足:α≤45°。
本公开实施例中,切屑飞溅的方向或气流的方向为从吸风口51到出风口41的方向。机身5的吸风口51处,机身5的方向为竖直设置。下底板3向上朝向远离机身5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凝结下的油滴、水滴以及切屑能沿下底板3顺利的从吸风口51滑落到机身5内。当下底板3与机身5的夹角超过45度时,切削液易进入风管8,因此,下底板3与机身5的夹角控制在45°内,即下底板3与机身5的夹角α满足:α≤45°,可以有效防止切削液进入风管8造成的漏水或除油效果差的问题。下底板3向上朝向远离机身5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在气流的流动路径上,腔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能够降低位于吸风口51的气液混合物的流速,能有效利用腔体内部的空间,将气液分离,并减小气流对凝结下的油滴或水滴的影响。
可选的,机身5包括护罩,吸风口51设置于护罩上。可选的,第一侧挡板1、下底板3和第二侧挡板2均设有朝向腔体外延伸的翻边32,翻边32用于吸风口51到腔体的过渡或连接。可选的,翻边32与机身5的护罩通过满焊、打胶或压密封条来实现与护罩之间的密封。
可选的,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均与下底板3垂直,第一侧挡板1、第二侧挡板2和下底板3一起用于吸风口51的过渡和密封。
可选的,吸风口51位置可位于摇篮工作台10的左侧靠后、后侧、右侧、前侧任何位置。
可选的,将吸风口51和吸风口51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圆形,也可以设计成方形。
可选的,吸风口51为长方形,固定板71的截面成长方形,有效减少了固定板71的加工难度,节约成本。
可选的,风管8为尼龙布风管8,便于与安装板4上的固定板71连接,当风管8从固定板71拆卸下来后,便于折叠收纳。
可选的,油雾处理装置包括油雾处理器100,油雾处理器100通过风管8与位于吸风口51的进风结构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腔体内设有挡屑组件,挡屑组件包括第一挡屑板61、第二挡屑板62、第一连接板63和第二连接板64;第一挡屑板61和第二挡屑板6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63和第二连接板64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63与第一侧挡板1连接,第二连接板64与第二侧挡板2连接;沿远离机身5的吸风口51的方向,第一挡屑板61和第二挡屑板62均向下朝向远离机身5的方向倾斜。第一连接板63和第二连接板64加工有用于固定第一挡屑板61的第一固定孔和用于固定第二挡屑板62的第二固定孔,用于将挡屑板组件固定在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第一挡屑板61和第二挡屑板62均向下朝向远离机身5的方向倾斜,使第一挡屑板61与下底板3能形成具有避风、阻油、阻水效果的第一阻挡部,第二挡屑板62与下底板3能形成具有避风、阻油、阻水效果的第二阻挡部,能有效阻挡机床加工时飞溅至吸风口51位置的切屑和切削液,减少切屑和切削液从出风口41进入风管8的可能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挡屑板61与机身5的夹角β满足:40°≤β≤50°,能有效阻挡机床加工时飞溅至吸风口51位置的切屑和切削液,使凝结下的油滴、水滴以及切屑能沿第一挡屑板61及下底板3顺利的从吸风口51滑落到机身5内。
第二挡屑板62与机身5的夹角γ满足:40°≤γ≤50°,能有效阻挡机床加工时飞溅至吸风口51位置的切屑和切削液,使凝结下的油滴、水滴以及切屑能沿第二挡屑板62及下底板3顺利的从吸风口51滑落到机身5内。
较佳的,第一挡屑板61与机身5的夹角为45°,第二挡屑板62与机身5的夹角为45°,使切屑和切削液不易进入风管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挡屑组件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挡屑组件可根据机床大小设计为一个、二个、三个、四个或多个等。当挡屑组件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切削液进入风管8而造成的漏水及除油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挡板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长板11,第二侧挡板2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长板21,下底板3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延长板31,第一延长板11、第三延长板31和第二延长板21依次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3,安装板4靠近下底板3的端部设有顺油口42。
风管8与出风口41连接后,进入风管8的油雾凝结成液态后,会沿从风管8与出风口41或风管8与固定板71的连接处流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延长板11、第三延长板31和第二延长板21依次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3,用于收集从风管8与出风口41或风管8与固定板71的连接处流出的液体,液体收集在导油槽33后可以从顺油口42顺回机床内部,防止滴落在机床外边,有效防止了油雾在尼龙布风管8中凝结成液态后沿风管8流下的漏油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4设有固定板71,固定板71环绕出风口41设置,风管8套设于固定板71并与固定板71通过卡箍9固定,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固定板71用于固定风管8,固定板71可以为圆管状,也可以为方管状,安装时,将风管8套设置于固定板71的外壁,将风管8与固定板71固定即可,安装拆卸方便。较佳的,固定板71为圆筒状,固定板71延伸长度为30 mm -50mm,尼龙布风管8可以通过喉箍固定在固定板71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板71和安装板4之间设有滤网板72,滤网板72设有多个通风口721,通风口721设置为多个,多个通风口721呈放射状设置于滤网板72。通风口721用于过滤油雾中较大的杂质和允许油雾通过,保证过滤效果,防止较大颗粒的切屑吸入油雾处理装置,影响其使用寿命或使其损坏。
可选的,滤网板72为正方形,滤网板72加工有通风口721和滤网板72固定圆孔,通风口721用于过滤油雾中较大的杂质和允许油雾通过,滤网板72固定圆孔用于将滤网板72固定在安装板4。
通风口7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较佳的,通风口721的形状为圆形,通风口721直径4mm至6mm。较佳的,通风口721为直径5mm的圆孔。
多个通风口721呈放射状分布在滤网板72中间位置,整体通风口721外圈排列成圆形,稍小于固定板71直径,可以过滤油雾中较大的杂质和允许油雾通过,保证过滤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滤网板72靠近下底板3的端部到下底板3的最大距离L满足:10mm≤L≤20mm。
滤网板72固定面为正方形,其固定高度低于第一侧挡板1和第二侧挡板2,滤网板72与下底板3最上端为10 mm -20mm,风管8内有凝结油和水流下时,可汇集在安装板4上,并收集在导油槽33,通过安装板4上加工的顺油口42顺回机床内侧,防止滴落在机床外边;安装板4上加工有滤网板72固定螺丝孔,用于固定滤网板7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滤网板72与安装板4之间设有过滤网73,过滤网73的目数范围为40目至60目,可以保证过滤效果,防止较大颗粒吸入油雾处理装置,影响其使用寿命或使其损坏。通过滤网板72和过滤网73双层过滤设计,有效防止由于较大颗粒进入油雾处理装置而使除油效果变差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由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包括安装板(4)、第一侧挡板(1)、下底板(3)和第二侧挡板(2),所述安装板(4)、所述第一侧挡板(1)、所述下底板(3)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围设在机身(5)的吸风口(51)周侧以形成容纳油雾的腔体;
所述安装板(4)设有用于连通风管(8)的出风口(41),所述第一侧挡板(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4)底部和所述下底板(3)连接,所述安装板(4)的两侧和所述下底板(3)的两侧均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挡板(1)和所述第二侧挡板(2)连接;
沿远离所述机身(5)的吸风口(51)的方向,所述下底板(3)向上朝向远离所述机身(5)的方向倾斜,所述下底板(3)与所述机身(5)的夹角α满足:α≤45°;
所述腔体内设有挡屑组件,所述挡屑组件包括第一挡屑板(61)、第二挡屑板(62)、第一连接板(63)和第二连接板(64);
所述第一挡屑板(61)和所述第二挡屑板(6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6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4)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板(63)与所述第一侧挡板(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64)与所述第二侧挡板(2)连接;
沿远离所述机身(5)的吸风口(51)的方向,所述第一挡屑板(61)和所述第二挡屑板(62)均向下朝向远离所述机身(5)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侧挡板(1)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延长板(11),所述第二侧挡板(2)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延长板(21),所述下底板(3)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延长板(31),所述第一延长板(11)、所述第三延长板(31)和所述第二延长板(21)依次连接以形成导油槽(33),所述安装板(4)靠近所述下底板(3)的端部设有顺油口(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屑板(61)与所述机身(5)的夹角β满足:40°≤β≤50°;
所述第二挡屑板(62)与所述机身(5)的夹角γ满足:40°≤γ≤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挡屑组件沿所述机身(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设有固定板(71),所述固定板(71)环绕所述出风口(41)设置,所述风管(8)套设于所述固定板(71)并与所述固定板(71)通过卡箍(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1)和所述安装板(4)之间设有滤网板(72),所述滤网板(72)设有多个通风口(721),多个所述通风口(721)呈放射状设置于所述滤网板(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板(72)靠近所述下底板(3)的端部到所述下底板(3)的最大距离L满足:10mm≤L≤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网板(72)与安装板(4)之间设有过滤网(73),所述过滤网(73)的目数范围为40目至60目。
8.一种油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
CN202211187117.6A 2022-09-28 2022-09-28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Active CN115253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7117.6A CN1152535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7117.6A CN1152535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3568A CN115253568A (zh) 2022-11-01
CN115253568B true CN115253568B (zh) 2022-12-16

Family

ID=8375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7117.6A Active CN115253568B (zh) 2022-09-28 2022-09-28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356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274A (ja) * 2001-06-13 2002-12-26 Higuchi:Kk レンジフード
CN2626595Y (zh) * 2003-07-24 2004-07-21 郑建国 新型油烟净化器
CN102553384A (zh) * 2011-10-13 2012-07-11 朱斌 一体化油烟净化装置
WO2013158007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Ulf Johans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on of particles from gaseous media
CN210441284U (zh) * 2019-07-05 2020-05-01 中山市合创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烟机挡板结构
CN112344404A (zh) * 2020-10-16 2021-02-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3945762U (zh) * 2020-09-29 2021-08-13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排屑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274A (ja) * 2001-06-13 2002-12-26 Higuchi:Kk レンジフード
CN2626595Y (zh) * 2003-07-24 2004-07-21 郑建国 新型油烟净化器
CN102553384A (zh) * 2011-10-13 2012-07-11 朱斌 一体化油烟净化装置
WO2013158007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Ulf Johans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on of particles from gaseous media
CN210441284U (zh) * 2019-07-05 2020-05-01 中山市合创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烟机挡板结构
CN213945762U (zh) * 2020-09-29 2021-08-13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排屑除尘装置
CN112344404A (zh) * 2020-10-16 2021-02-09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3568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8080U (zh) 油雾处理机
CN115253568B (zh) 油雾处理装置的进风结构及油雾处理装置
CN108057281A (zh) 一种阿基米德螺旋过滤装置
US10071454B2 (en) Coolant and chip separator apparatus
TWM510786U (zh) 高效油霧回收機
CN214815513U (zh) 一种用于加工电子元器件的设备
CN111843590A (zh) 可液屑分离的金属切削机床
CN216066652U (zh) 一种不锈钢加工用多级冷却装置
CN209390463U (zh) 一种线路板钻孔装置
CN212039813U (zh) 一种精炼炉的烟雾过滤器
CN214869105U (zh) 一种连续型金属件数控加工中心
CN209918948U (zh) 风动钻孔机
CN209918482U (zh) 一体式铁屑清洗机
CN210549895U (zh) 一种数控机床除尘净化系统
CN208132543U (zh) 一种钻床废屑收集装置
CN215232722U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CN218947103U (zh) 一种能够实时回收微量润滑切削液的装置
CN101664624A (zh) 一种捕雾器
CN210477310U (zh) 一种釉料喷涂装置
CN216346457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油污导流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9518093U (zh) 一种切削液回收处理装置
CN221024631U (zh) 一种简易吸尘装置
CN219879345U (zh) 一种用于与定型机风机配合使用的接油组件
CN214213107U (zh) 一种具有除屑机构的五轴四联动机床
CN218746686U (zh) 一种夹具生产用磨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