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52451A -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52451A
CN115252451A CN202210944849.9A CN202210944849A CN115252451A CN 115252451 A CN115252451 A CN 115252451A CN 202210944849 A CN202210944849 A CN 202210944849A CN 115252451 A CN115252451 A CN 115252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assium
cell
inhibiting
cosmetics
dihydroavenanthra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4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峰
程功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Biotech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Biotech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Biotech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Biotech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4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52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52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52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A61K8/44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sulfur; Salts; Esters or N-acy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445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sulfur; Salts; Esters or N-acyl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aromatic, i.e. the carboxylic acid directly linked to the aromat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8Antiallerg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本发明证明了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皮肤舒缓剂的用途。本发明研究证明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能,在化妆品中可作为抗炎、抗过敏等舒缓剂,在婴儿和儿童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来降低刺激。

Description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化妆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皮肤的健康和护理越来越重视,由于环境的恶化,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过度使用化妆品,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皮肤屏障受损,开始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炎性症状。因此,开发具有抗炎、抗过敏及舒缓功效的化妆品越来越受到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肤及内脏粘膜下的微血管周围,其胞内含有特定的胞质颗粒,其中贮存有炎症介质。已有的研究认为,肥大细胞驱动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还参与了多种过敏性疾病的进程。在肥大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的lgE Fc受体,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抗原再次侵入与Fc受体结合后,将快速引发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并启动了炎症信号转导级联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后会将组胺、类胰蛋白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到胞外,从而产生过敏现象,因此,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是抑制过敏炎症产生的关键。
TRPV1受体又称辣椒素受体,在哺乳动物痛觉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RPV1是一个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以被各种外因性及内因性的物理及化学刺激所激发,例如:温度超过43℃、pH值低(酸性环境)、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N-花生四烯酰基多巴胺以及辣椒素(辣椒的有效成分)。这一通道被发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系统上,TRPV1受体被激活后,单价和二价阳离子(主要是钙离子)进入细胞,触发动作电位,传入高级中枢系统,产生刺痛、灼烧痛感。因此,抑制TRPV1中mRNA的表达可有效减缓疼痛等不良反应。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其涉及许多生物过程例如急性炎性反应的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和感染时,病毒、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机体产生IL-6。通常炎症反应越严重,IL-6水平可能会越高。研究表明,IL-6与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肿瘤、妊娠期高血压等许多疾病有着广泛的联系。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属于类花生酸家族,是类脂激素样信号分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PGE2参与炎症的所有主要体征:水肿、发红、肿胀和疼痛。体内巨噬细胞一旦受到刺激或者创伤,将会释放大量的PGE2,介导免疫抑制过程,会促进加重炎症的发生,因此抑制PGE2的产生对炎症消除有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证明,由于环境污染、滥用化妆品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体内毒素也日益增加,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毒素,就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皮肤暗沉粗糙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能帮助体内细胞解毒的化妆品尤为关键。
在非化妆品的药品中,以缓解刺激及炎症为目的的物质,目前较为广泛应用为类固醇类药物,公开号为CN11058505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眼周皮肤抗皱用组合物,并公开了类固醇能显著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但是使用类固醇缓解刺激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糖皮质激素类物质易产生副作用和药物依耐性,而且容易产生病情复发,一旦复发,症状在传统的药物作用下将更加难以治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用途,本发明研究发现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效,可用于制备抗炎、抗过敏的皮肤舒缓剂及相关化妆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皮肤舒缓剂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由C40/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辣椒素受体TRPV1 mRNA表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前列腺素PGE2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作为制备具有细胞解毒功效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研究证明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能,可用于制备抗炎、抗过敏的皮肤舒缓剂及相关化妆品,在婴儿和儿童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来降低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影响下P851脱颗粒的统计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影响下TRPV1表达能力的统计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影响下RAW264.7细胞IL-6释放量的统计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影响下巨噬细胞的PGE2分泌量的统计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影响下经过0.5%氯仿刺激后的细胞存活率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能。
本发明提出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皮肤舒缓剂的用途。
进一步地,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的化学结构式如申请号为201610942482.1的中国专利所示,其中M为钾离子。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由C40/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辣椒素受体TRPV1 mRNA表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用于制备抑制前列腺素PGE2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出将上述化合物作为制备具有细胞解毒功效的化妆品的用途。
进一步地,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上述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为0.01%~2%。优选地,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上述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为0.1%~1.5%。
从上述描述可知,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能,在化妆品中可作为抗炎、抗过敏等舒缓剂,作为敏感性皮肤使用,婴儿和儿童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来降低刺激。
实施例1: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
1.1仪器与材料
P815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SCSP-516)。
主要试剂:PBS、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CCK8试剂盒、0.25%胰蛋白酶、中性红、C40/80。
主要仪器: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
1.2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为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样品经DMEM稀释至表1所示浓度,过滤除菌后备用。
表1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51
1.3细胞毒性试验(CCK8法)
收集对数据生长期P815细胞,按照细胞密度为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1000r/min,离心5min,吸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然后按照表1的浓度梯度分别加入药物,每孔100μL,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1h,1000r/min离心5min后进行CCK8细胞毒性试验,450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空白孔中仅添加细胞培养液,计算细胞存活率,测试结果见表2。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52
表2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53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61
按照表2的结果,选择测试浓度范围为0.039~2.500mg/mL,选取3个浓度进行测试,浓度选择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62
1.4脱颗粒试验
收集对数生长期P815细胞,按照细胞密度为1.4*105个/孔接种至24孔板。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试验设置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样品组,按照表4向各细胞培养孔中加入药物,每孔900μL,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30min后,模型对照组和样品组加入终浓度10μg/mL的C48/80共同孵育30min,冰水浴10min终止反应,然后1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中性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测试得到的脱颗粒率见表5和表6,对P851脱颗粒的影响见图1。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63
表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64
表5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65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71
表6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72
由图1、表5和表6可知,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脱颗粒率显著升高。在本试验中,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0.156mg/mL、1.250mg/mL或2.500mg/mL的浓度下,作用于P815细胞,能够降低P815细胞脱颗粒率,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由此可见,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P815细胞脱颗粒的能力,并通过抑制细胞脱颗粒达到舒缓功效。
实施例2:TRPV1表达能力测定试验
2.1仪器与材料
HaCaT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1101hum-pumc000273)
主要试剂:PBS、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CCK8试剂盒、0.25%胰蛋白酶、天然辣椒碱(CAP)、辣椒平(CPZ)、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73
Mini Kit、One Step TB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74
PrimeScriptTM RT-PCRKit ll、β-actin-F&β-actin-R、TRPV1-F&TRPV1-R。
主要仪器: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超微量核酸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2.2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为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样品经DMEM稀释至表7所示浓度,过滤除菌后备用。
表7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81
2.3细胞毒性试验(CCK8法)
收集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按照细胞密度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吸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然后按照表7加入药物,每孔100μL,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4h,然后进行CCK8细胞的毒性试验,450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空白孔中添加细胞培养液,计算细胞存活率,计算结果见表8。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82
表8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83
按照上表结果,选择测试浓度范围为0.039~2.500mg/mL,选取3个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9。
表9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8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91
2.4TRPV1表达能力测定试验
收集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按照细胞密度3*105个/孔接种至6孔板。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试验设置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样品组,按照表10向各组细胞培养孔中加入药物,每组设置4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h,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样品组加入终浓度1μmol/L CAP共同孵育24h后,去除培养液,用预温的PBS轻洗两次,去除清洗溶液。使用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92
Mini Kit试剂盒提取RNA,之后使用One Step TB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93
PrimeScriptTM RT-PCR Kit ll进行real time-qPCR反应并测定Ct值,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基因,计算其他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辣椒素受体(TRPV1)的相对表达量,计算结果见表11和表12,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对TRPV1表达能力的影响见图2。
TRPV1相对表达倍数
=2-(Ct(TRPV1,样品组)-Ct(β-actin,样品组)-Ct(TRPV1,对照组)+(β-actin,对照组))
表10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94
表11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095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01
表12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02
由图2、表11和表12可知,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TRPV1相对表达倍数显著升高。在本试验中,样品在0.156mg/mL、0.625mg/mL、1.250mg/mL浓度下作用HaCaT细胞后,能够降低细胞TRPV1相对表达倍数,且与模型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该样品(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盐)具有抑制HaCat细胞TRPV1 mRNA表达的能力,并通过抑制TRPV1mRNA表达达到舒缓功效。
实施例3:炎症因子IL-6含量测定试验
3.1仪器与材料
RAW264.7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SCSP-5036)。
主要试剂:PBS、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CCK8试剂盒、0.25%胰蛋白酶、脂多糖(LPS)、小鼠IL-6ELISA试剂盒、地塞米松。
主要仪器: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水浴锅、混匀仪。
3.2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为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样品经DMEM稀释至表13所示浓度,过滤除菌后备用。
表13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11
3.3细胞毒性试验(CCK8法)
收集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按照细胞密度2*104个/孔接种至96孔板,每孔含培养液100μL。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吸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然后按照表13加入药物,每孔100μL,以未处理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4h,然后进行CCK8细胞的毒性试验,450nm下读取吸光度OD值。空白孔中添加细胞培养液,计算细胞存活率,计算结果见表1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12
表1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13
按照上表结果,选择测试浓度范围为0.039~2.500mg/mL,选取3个浓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5。
表15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21
3.4IL-6含量测定试验
收集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按照细胞密度2*105个/孔接种至24孔板。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后,试验设置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样品组,按照表16向各组细胞培养孔中加入药物,每组设置4个重复孔。
加药后在培养箱(37℃,5%CO2)中继续培养2h,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样品组加入终浓度1μg/mL LPS共同孵育24h后,将培养液稀释20倍,使用小鼠IL-6ELISA试剂盒进行培养液中IL-6含量的检测,测试结果见表17和表18,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对RAW264.7细胞IL-6释放量影响见图3。
表16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22
表17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23
表18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2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31
由图3、表17和表18可知,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IL-6含量显著升高。在本试验中,样品在0.078mg/mL、0.156mg/mL浓度下作用RAW264.7细胞后,能够降低细胞IL-6释放量,且与模型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该样品(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RAW264.7细胞IL-6释放的能力,并通过抑制IL-6释放达到舒缓功效。
实施例4:PEG2因子含量测试实验
4.1仪器和材料
本次测试所用细胞为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实验试剂:高糖DMEM培养液(Gibco)、胎牛血清(Gibco)、PBS(Gibco)、MTT(Sigma)、DMSO(Sigma)、胰蛋白酶(GIBCO)、LPS(Sigma)、地塞米松(Sigma)、PGE2 ELISA试剂盒。
主要设备: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酶标仪、倒置显微镜。
4.2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为含质量分数为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溶液(YM)
YM配方: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25%1,2戊二醇、20%1,3丁二醇、50%去离子水。
4.3细胞毒性测试
按表19中的浓度梯度配制不同浓度的样品工作液(YM)。实验设置调零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与样品组。样品组中,每组样品设置8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下设置3个重复孔。按1×104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96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待9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给药(加入YM)。溶剂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含10%DMSO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00μL含有相应浓度样品的培养液;调零组无细胞接种,仅加入200μL细胞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96孔板放置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
细胞孵育培养24h后,弃掉上清,加入MTT工作液(0.5mg/mL),37℃避光孵育4h,孵育结束后,弃掉上清,每孔加150μL DMSO,在490nm处读取OD值,计算细胞相对活力,计算结果见表20。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41
表19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42
表20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43
样品YM浓度为1.25%时,细胞相对活力值为88.66%,故根据MTT结果,样品YM在1.25%的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选取0.5%、1.0%和1.25%进行功效测试。
4.4抗炎功效测试
①细胞接种:按6.4×105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6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②配液:按照表21的实验设计配置受试物工作液。
表21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51
③给药:根据表21的实验设计,待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孔给药量为1.8mL,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箱(37℃、5%CO2)继续培养2h。
④LPS刺激:培养2h后,根据实验设计分别向已给药的孔板中加入200μL由相应受试物工作液配制的LPS工作液,左右摇晃孔板,使得孔板内药物混匀,LPS终浓度为1μg/mL,培养箱(37℃、5%CO2)继续培养22h。
⑤收样:孵育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于EP管中,收集完后将样品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
⑥PGE2含量检测:根据PGE2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收集细胞上清,进行PGE2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2,PGE2含量变化见图4。
表22
样品名称 平均浓度(pg/mL) 标准差 p-value
BC 1008.676 568.01 /
NC 21786.08 942.68 0.001<sup>##</sup>
PC(地塞米松) 6865.055 519.66 0.000**
1.25%YM 2612.721 691.67 0.000**
1.0%YM 3918.829 800.64 0.001**
0.5%YM 9823.789 1689.16 0.003**
上述表格中##代表显著,**代表不显著。
由表22和图4可知,与BC组相比,NC组巨噬细胞的PGE2分泌量显著上升,说明本次实验LPS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PC组地塞米松在100μg/mL的给药浓度下,巨噬细胞的PGE2分泌量显著降低,说明本次实验有效。
与NC组相比,样品YM(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溶液)在给药浓度为1.25%、1.0%及0.5%时,巨噬细胞的PGE2分泌量均显著降低。
实施例5:细胞解毒测试实验
5.1测试材料与设备
本次测试所用HFF-1(成纤维细胞),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
主要试剂:高糖DMEM(Gibco)、PBS(Gibco)、MTT(Sigma)、氯仿(国药)、胰蛋白酶(Gibco)。
主要设备: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酶标仪、倒置显微镜。
5.2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为含质量分数为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溶液(YM)
YM配方: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25%1,2戊二醇、20%1,3丁二醇、50%去离子水。
5.3细胞毒性测试
按照表23配制不同浓度的样品工作液。实验设置调零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与样品组。样品组中,样品设置8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下设置3个重复孔。按8×103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96孔板,培养(37℃、5%CO2)中孵育过夜。待96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60%时进行给药。溶剂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含10%DMSO的培养液;样品组每孔加入200μL含有相应浓度样品的培养液;调零组无细胞接种,仅加入200μL细胞培养液。给药完成后将96孔板放置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
细胞孵育培养24h后,弃掉上清,加入MTT工作液(0.5mg/mL),37℃避光孵育4h,孵育结束后,弃掉上清,每孔加150μL DMSO,在490nm处读取OD值,读取结果见表2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71
表23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72
表24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73
样品浓度为1.25%时,细胞相对活力值为84.33%,故根据MTT结果,样品在1.25%的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选取1.0%YM进行功效检测。
5.4解毒功效测试方法
①细胞接种:按1×105个/孔的接种密度接种细胞至12孔板,培养箱(37℃、5%CO2)中孵育过夜。
2.配液:按表25的实验分组配制不同浓度的受试物工作液。
表25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74
③给药:根据表实验分组,待12孔板中细胞铺板率达到40%~50%时,进行分组给药,每组设3个复孔,每孔加入含有2mL不同浓度含待测样品的培养基。给药完成后将12孔板放置在培养箱(37℃、5%CO2)中培养24h。
④加入MTT工作液(0.5mg/mL),37℃避光孵育4h。
⑤细胞形态观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情况,并拍照。
⑥拍照结束后将上清去掉,每孔加150μL DMSO,在490nm处读取OD值,计算细胞活力,结果见表26,细胞存活率见图5。
表26
样品名称 Mean 标准差 P-value
BC 100% 2.79% /
NC 47.25% 5.10% 0.004<sup>##</sup>
1%YM 68.32% 6.22% 0.001**
上述表格中##代表显著,**代表不显著。
由图5和表26可知,正常细胞经过0.5%氯仿刺激后明显出现中毒现象,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在测试样品1%YM(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溶液)作用下,细胞活力显著提高说明YM对经氯仿作用后的成纤维细胞表现出明显的解毒作用。
综合认为样品YM(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溶液)在1.0%浓度下对0.5%氯仿表现出细胞解毒功效。
实施例1~实施例5的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均直接作用于细胞,若使用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制备化妆品作用于人体,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含量需大于实施例1~实施例5的含量。
应用例1: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应用于抗炎膏霜,配方如表27所示:
表27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81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91
应用例2: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应用于抗敏精华液中,抗敏精华液可在皮肤受到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日常护理中使用,用于提高皮肤屏障功能,配方如表28所示:
表28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192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201
应用例3: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应用于抗敏面膜水,抗敏面膜水可在皮肤可在皮肤受到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日常护理中使用,用于提高皮肤屏障功能,配方如表29所示:
表29
Figure BDA0003786915320000202
综上,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细胞TRPV1表达、抑制白细胞介素IL-6释放、抑制细胞PGE2因子释放和细胞解毒的功能,在化妆品中可作为抗炎、抗过敏等舒缓剂使用,作为敏感性皮肤使用,婴儿和儿童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来降低刺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皮肤舒缓剂的用途。
2.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抑制由C40/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化妆品的用途。
3.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抑制辣椒素受体TRPV1 mRNA表达的化妆品的用途。
4.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炎症因子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5.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抑制前列腺素PGE2释放的化妆品的用途。
6.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用于制备具有细胞解毒功效的化妆品的用途。
CN202210944849.9A 2022-08-08 2022-08-08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Pending CN115252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4849.9A CN115252451A (zh) 2022-08-08 2022-08-08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4849.9A CN115252451A (zh) 2022-08-08 2022-08-08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2451A true CN115252451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49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4849.9A Pending CN115252451A (zh) 2022-08-08 2022-08-08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5245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1110A (zh) * 2016-10-25 2017-03-22 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氢燕麦生物碱d盐类化合物作为化妆品活性成分的应用及其合成方法
CN110742820A (zh) * 2019-11-29 2020-02-04 福州百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二氢燕麦生物碱d盐化妆品试剂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1110A (zh) * 2016-10-25 2017-03-22 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氢燕麦生物碱d盐类化合物作为化妆品活性成分的应用及其合成方法
CN110742820A (zh) * 2019-11-29 2020-02-04 福州百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二氢燕麦生物碱d盐化妆品试剂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JLAALTWAIJRY ET AL: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venanthramide-C against lung toxicity causedby silver nanoparticles injection in rats", 《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vol. 34, no. 1, pages 337 - 34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0557A (zh) 包含nadh和神经酰胺的抗衰老组合物、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1109549A1 (zh) 一种槲皮素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CN113476368A (zh) 一种舒缓修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88359A (zh) 一种吡咯喹啉醌在抗哮喘及变态反应药物中的应用
CN112386665B (zh) 天然原料的发酵液以及其用于制备抑制过敏反应或提升免疫力的组合物的用途
CN115252451A (zh) 二氢燕麦生物碱d钾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JP2005502379A (ja) ヒトクチタケの醗酵生成物及びその調製方法と使用
CN111317791A (zh) 一种清热通淋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17511B (zh)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的金纳米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1636B (zh) 一种治疗念珠菌感染及其所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91037A (zh) 一种组合活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舒缓皮肤过敏的产品或药物中的应用
CN104523941B (zh) 一种治疗热带地区易发皮肤病的外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58017A (zh) Cx5461在制备治疗特异性皮炎或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739682A (zh) 一种用于腔道的裸花紫珠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23442B (zh) 一种止血、抗感染的药物组合物
CN103897010A (zh) 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1956672A (zh) 蛹虫草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及应用
CN109820901A (zh) 一种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中药凝胶制剂
RU2762154C1 (ru) Состав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пленок, обладающих антимикроб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ью
CN114574427B (zh) 一种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皮肤炎症体外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CN111995603B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RU2372925C2 (ru) Линимент бальзамический сапропелевый
TWI484973B (zh) 金線連(蓮)經微生物發酵之混合物及其用途
CN116549477A (zh) 一种tas1r2受体的激活剂及其应用
POLOVA SELECTION OF FILTERING MATER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PRAY BASED ON SILVER AND COPPER CITR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