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8541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8541A
CN115248541A CN202210428354.0A CN202210428354A CN115248541A CN 115248541 A CN115248541 A CN 115248541A CN 202210428354 A CN202210428354 A CN 202210428354A CN 115248541 A CN115248541 A CN 115248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support
fastening
drive gear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8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须友树
田边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361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6882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248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85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源、驱动齿轮、保持驱动源并包括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部件、以及包括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布置在通过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投影第二支撑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的紧固孔。第二支撑部件在紧固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上游,并且包括延伸以在投影平面中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附接孔,附接孔布置在与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术的成像装置,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外围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其中一体地组合有这些设备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成像装置中,例如,感光鼓、显影套筒、用于旋转中间转印带的驱动辊等作为旋转部件设置在装置主体中。通常,为了驱动这些旋转部件,其中集成有马达和驱动齿轮的驱动单元被附接到装置主体的后板上。作为示例,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两个支撑板的驱动单元,这两个支撑板布置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处并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并且驱动齿轮布置在夹在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中(JP 2007-155072 A)。
在JP 2007-155072 A所述的驱动单元中,两个支撑板经由封闭其间间隙的盖部件相互连接。即,当诸如灰尘的异物从外部进入布置驱动齿轮的空间并附着至驱动齿轮时,在由驱动单元驱动的旋转部件中出现旋转波动,并且在形成于记录材料上的图像中可能出现诸如周期性带状密度不均匀(称为条带等)的图像缺陷。此外,当附着至驱动齿轮上的异物被捕获在驱动齿轮中时,会出现异常噪音。因此,为了防止异物从外部进入,安装了封闭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间隙的盖部件。
顺便提及,例如,在使用螺钉连接两个支撑板的情况下,固定螺钉所产生的诸如金属粉末之类的异物可能会附着至驱动齿轮上。即,尽管支撑板预先穿孔有用于固定螺钉的紧固孔,但是在支撑板被刮擦和穿孔时产生的金属粉末可能作为刮擦粉末残留在紧固孔中。通常,由于螺钉从支撑板的外侧向内侧(空间侧)插入并固定,因此金属粉末被螺钉从紧固孔向内推动并附着到预先布置的驱动齿轮内侧。或者,在执行攻丝的同时固定螺钉的情况下,攻丝所产生的金属粉末被向内推动并且可能附着至驱动齿轮。类似于从外部进入的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附着至驱动齿轮的金属粉末导致上述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
因此,为了防止因固定螺钉而产生的金属粉末附着至驱动齿轮上,可以考虑当从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时在两个支撑板的外周上设置其中形成紧固孔的紧固区域并将螺钉固定到该紧固区域。利用这种构造,可能由于固定螺钉产生的金属粉末不会落到支撑板的内侧(空间侧),而是落到支撑板的外侧。因此,可以防止金属粉末附着至驱动齿轮上。然而,当在支撑板中新确保紧固区域时,驱动单元的尺寸必须增大,因此难以采用该驱动单元,因为这违背了近来对成像装置小型化的要求。
因此,通常希望在不增大驱动单元尺寸的情况下抑制因驱动单元中的螺钉固定导致异物附着至驱动齿轮而产生的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但此类构造尚未被提出。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在不增大驱动单元尺寸的情况下抑制了由于异物(该异物是由于驱动单元中的螺钉固定而导致的)附着至驱动齿轮上而导致的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的发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包括旋转部件和构造成驱动旋转部件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源;构造成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旋转部件的驱动齿轮;第一支撑部件,其保持驱动源并包括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件,其包括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并通过紧固部件连接到第一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紧固部件固定至其上的紧固孔,紧固孔设置在通过沿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投影第二支撑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第二支撑部件在紧固部件被固定的紧固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上游,并且包括从第二支撑部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延伸以在投影平面中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紧固部件插入其中的附接孔,附接孔在安装部的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接触部中布置在与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包括旋转部件和构造成驱动旋转部件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源;构造成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部件的驱动齿轮;第一支撑部件,其保持驱动源并包括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件,其包括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并通过紧固部件连接到第一支撑部件。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紧固部件固定到的紧固孔,并且该紧固孔布置在通过沿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投影第二支撑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第二支撑部件在紧固部件被固定的紧固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上游,并且包括在投影平面中从第二支撑部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延伸的凸缘部,凸缘部包括紧固部件插入其中的附接孔,附接孔布置在与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通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从主支撑部件侧观察的驱动单元的视图。
图4是示出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从副支撑部件侧观察的驱动单元的视图。
图6是示出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7A和图7B是说明由于固定螺钉所产生的金属粉末的视图,其中图7A示出了螺钉插入紧固孔之前的状态,图7B示出了螺钉插入紧固孔之后的状态。
图8A是从副支撑部件侧观察的常规驱动单元的视图,图8B是示出常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对比示例的示意图,其中图9A示出了从副支撑部件侧向主支撑部件侧固定螺钉的情况,图9B示出了从主支撑部件侧向副支撑部件侧固定螺钉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成像装置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101是中间转印型全色打印机。成像装置101包括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成像单元PY、PM、PC和PK。成像装置101根据来自在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成像装置101上方的文档读取装置102或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未示出)的图像信号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记录材料S的示例包括诸如纸、塑料膜和布之类的片材材料。在本说明书中,用户在操作操作面板(未示出)以操作成像装置101时站立的一侧被称为“前面”,而相反的一侧被称为“后面”。
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101中,成像单元PY、PM、PC和PK在中间转印带116的移动方向(箭头R2的方向)上并排布置。中间转印带116是环带部件,其承载并输送从成像单元PY、PM、PC和PK的感光鼓112Y、112M、112C和112K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16围绕二次转印内辊116a、拉伸辊116b、二次转印前辊116c和张紧辊116d中的各个旋转部件张紧。然后,中间转印带116通过由稍后将描述的驱动单元90(参见图2)旋转驱动的二次转印内辊116a(旋转部件,二次转印辊)在移动方向上移动。即,在本实施例中,二次转印内辊116a还用作驱动中间转印带116的驱动辊。
成像装置101包括支撑诸如感光鼓112Y至112K、二次转印内辊116a、拉伸辊116b、二次转印前辊116c和张紧辊116d之类的单元的支撑框架部件101A。支撑框架部件101A包括多个金属板,例如设置在成像装置101的前侧的前板、设置在后侧并与前板一起支撑各个单元的后板、连接前板和后板的支架、以及支撑前板的支撑柱,并且被构成成像装置101外观的外盖(未示出)覆盖。
二次转印外辊117设置成与二次转印内辊116a将中间转印带116夹在中间,并形成用于将中间转印带116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S上的二次转印夹持部T2。在二次转印夹持部T2中,二次转印内辊116a和二次转印外辊117旋转以夹持并输送记录材料S。
在成像装置101下方,布置有容纳记录材料S的一个或多个盒131。进给辊151根据成像定时将容纳在盒131中的记录材料S从盒131逐张地供应至输送路径60。记录材料S被输送到设置在输送路径60上的对准辊170,由对准辊170执行歪斜校正和定时校正,并且朝二次转印夹持部T2输送记录材料S。盒131相对于支撑框架部件101A被可滑动地支撑。用户能够通过将盒131拉出到成像装置101的前侧来用记录材料S重新填充盒131。
成像装置101中包括的四个成像单元PY、PM、PC和PK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不同之处是其中包括的显影单元114中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因此,这里将代表性地描述黄色成像单元PY,并且将省略对其他成像单元PM、PC和PK的描述。
在成像单元PY中,感光鼓112Y设置为旋转部件之一。感光鼓112Y由稍后将描述的驱动单元90(参见图2)旋转驱动。充电单元113、显影单元114和一次转印辊119围绕感光鼓112Y布置。
当成像操作开始时,首先,充电单元113对旋转感光鼓112Y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接下来,感光鼓112Y被从成像单元PY至PK共用的曝光单元110发射的激光扫描和曝光。结果,在感光鼓112Y上形成了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感光鼓112Y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114中的调色剂(显影剂)显影,并且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12Y上。显影单元114包括循环输送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的输送螺杆(未示出)、承载显影剂并旋转以使感光鼓112Y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的显影套筒114a(旋转部件)等。显影套筒114a由稍后将描述的驱动单元90(参见图2)驱动。
在感光鼓112Y与隔着中间转印带116布置的一次转印辊119之间形成的一次转印部处,感光鼓112Y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12Y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16。此时,一次转印电压被施加至旋转的一次转印辊119。因此,中间转印带116在承载从感光鼓112Y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
通过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成像单元PY至PK中顺序执行上述操作,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16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例如,可以形成单一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或者可以通过适当叠加四种颜色中的一些来形成期望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根据调色剂图像形成定时,从盒131供应的记录材料S经由对准辊170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T2。然后,例如,当通过高压电源(未示出)向二次转印外辊117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中间转印带116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S通过二次转印夹持部T2时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
调色剂图像已从中间转印带116转印到其上的记录材料S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20。定影单元120在夹持和输送记录材料S的同时向记录材料S加热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S上。在调色剂图像仅形成在记录材料S的一面上的单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定影单元120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S被排出至记录材料排出单元123。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S的两面上的双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单元120定影在一个面上之后,记录材料S通过转回输送被反转,并且通过双面输送路径61朝对准辊170输送。此后,记录材料S经历类似于单面打印模式情况下的处理,调色剂图像也通过定影单元120形成在另一面上,然后记录材料S被排出至记录材料排出单元123。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上述中间转印带116、二次转印内辊116a、拉伸辊116b、二次转印前辊116c、张紧辊116d和多个一次转印辊119形成中间转印单元300。
注意,成像装置101不仅可以形成多色图像,还可以仅使用成像单元PK形成黑色单色图像。在形成黑色单色图像的情况下,转印除黑色以外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辊119通过被将在下文描述的驱动单元90(参见图2)驱动的一次转印辊分离机构(未示出)而与中间转印带116分离。
驱动单元的概要
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1中,设置有驱动单元90以驱动感光鼓112Y至112K、二次转印内辊116a、一次转印辊分离机构(未示出)、和显影单元114(具体地,显影套筒114a)。将在参考图1的同时参考图2至4描述驱动单元90的概要。
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驱动单元90包括作为第一支撑部件的主支撑部件20和作为第二支撑部件的副支撑部件25(参见图4),所述主支撑部件和副支撑部件由例如金属薄板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90不是固定在成像装置101的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内部,而是固定在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外部。这里,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外部是指由上述外盖覆盖的侧表面。因此,由于可以通过移除成像装置101的外盖来接近驱动单元90,所以该驱动单元90构造成比驱动单元固定到支撑框架部件101A内部的构造更容易执行维护。
如图2和3所示,驱动单元90附接至支撑框架部件101A(参见图1)的后板10。驱动单元90以副支撑部件25面向后板10的方式经由形成在主支撑部件20的外周上的多个固定部55a至55h用螺钉41固定到后板10。用于附接固定主体所用的螺钉41的附接孔形成在固定部55a至55h中。
如图2所示,在主支撑部件20中,外周壁15朝后板10竖立地设置以包围外周,从而防止诸如灰尘之类的异物从外部进入其中布置有驱动齿轮(参见图4)的驱动单元90。上述固定部55a至55h通过相对于外周壁15的壁表面弯曲成L形而形成,使得外周壁15的前缘与后板10接触并且可以通过螺钉41固定到后板10。即,固定部55a至55h是主支撑部件20的凸缘部。当由于金属板的处理难以连续设置外周壁15而形成有开口时,该开口可以用板材等封闭。
如图2和3所示,多个马达30CL、30K、30S和30Ga至30Gd作为用于驱动由后板10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部件的驱动源保持在主支撑部件20的一个表面侧。这里,保持有用于驱动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感光鼓112Y、112M和112C的一个马达30CL、和用于驱动黑色感光鼓112K和二次转印内辊116a的一个马达30K。另外,保持有用于驱动上述一次转印辊分离机构(未示出)的一个马达30S、和用于单独驱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单元114(具体地,显影套筒114a)的四个马达30Ga、30Gb、30Gc和30Gd。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将马达30CL、30K、30S和30Ga至30Gd(参见图3)的驱动力传递至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旋转部件的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和35Ga至35Gd设置在主支撑部件20的与该一个表面相反的另一表面上。
驱动齿轮35CLa和驱动齿轮35CLb通过与马达30CL的旋转轴30CLj啮合并旋转的齿轮350a传递的马达30CL的驱动而旋转。另一方面,驱动齿轮35CLc与和驱动齿轮35CLb啮合的齿轮350b啮合,并且通过经由驱动齿轮35CLb和齿轮350b传递的马达30CL的驱动而旋转。
此外,驱动齿轮35Ka与通过与马达30K的驱动轴30Kj啮合而旋转的驱动齿轮35Ke啮合,并通过经由驱动齿轮35Ke传递的马达30K的驱动而旋转。驱动齿轮35Kb通过与马达30K的驱动轴30Kj啮合的驱动齿轮35Kd和与驱动齿轮35Kd啮合的驱动齿轮35Kc传递的马达30K的驱动而旋转。
此外,驱动齿轮35Sc通过与马达30S的旋转轴30Sj啮合的驱动齿轮35Sa和与驱动齿轮35Sa啮合的驱动齿轮35Sb传递的马达30S的驱动来旋转。
驱动齿轮35Ga直接与马达30Ga的旋转轴30Gaj啮合,从而传递马达30Ga的驱动并且使驱动齿轮35Ga旋转。驱动齿轮35Gb直接与马达30Gb的旋转轴30Gbj啮合,从而传递马达30Gb的驱动并使驱动齿轮35Gb旋转。驱动齿轮35Gc直接与马达30Gc的旋转轴30Gcj啮合,从而传递马达30Gc的驱动并使驱动齿轮35Gc旋转。驱动齿轮35Gd直接与马达30Gd的旋转轴30Gdj啮合,从而传递马达30Gd的驱动并使驱动齿轮35Gd旋转。
然后,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将马达30CL的驱动力传递至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感光鼓112Y、112M和112C。更具体地,驱动齿轮35CLa将驱动力传递至青色感光鼓112C,驱动齿轮35CLb将驱动力传递至品红色感光鼓112M,驱动齿轮35CLc将驱动力传递至黄色感光鼓112Y。驱动齿轮35Ka和35Ke将马达30K的驱动力传递至黑色感光鼓112K。驱动齿轮35Kb至35Kd将马达30K的驱动力传递至二次转印内辊216a。此外,驱动齿轮35Sa至35Sc被设置成将马达30S的驱动力传递至一次转印辊分离机构(未示出),并且驱动齿轮35Ga至35Gd被设置成将四个马达30Ga至30Gd的驱动力传递至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单元114(具体地,显影套筒114a)。粘性润滑脂被涂敷至这些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和35Ga至35Gd的齿轮齿面上,以确保旋转过程中的润滑性或安静性。
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包括将驱动传递至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感光鼓112Y至112C的联轴器36a至36c。驱动齿轮35Ka包括将驱动传递到黑色感光鼓112K的联轴器36d,驱动齿轮35Kb包括将驱动传递到二次转印内辊216a的联轴器36e。这些联轴器分别从设置在副支撑部件25的第二支撑部25a中的通孔258a至258e露出,并且能够将驱动力传递至各个单元。另一方面,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和驱动齿轮35Ka至35Ke中具有用于传递驱动的齿面的部分设置在由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包围的空间中。驱动齿轮35Ga至35Gd设置在由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覆盖的空间中(即,设置在由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形成的驱动齿轮存储空间中),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在副支撑部件25外部设置驱动力从驱动齿轮35Ga至35Gd传递到的其他齿轮和驱动力从所述其他齿轮传递到的联轴器来将驱动力传递到四个显影单元114。这些联轴器从设置在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后板10中的通孔突出到支撑框架部件101A的内部,使得驱动力能够传递到由支撑框架部件101A支撑的各单元。
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布置在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处,并各自可旋转地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主支撑部件20包括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支撑部20a,副支撑部件25包括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25a。注意,第一支撑部20a可以被构造成支撑形成有驱动齿轮齿的部分的一端侧的部分,第二支撑部25a可以被构造成支撑形成有驱动齿轮齿的部分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如上所述,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感光鼓112Y、112M、112C和112K的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和35Ka由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支撑。利用这种构造,各种颜色的感光鼓112Y、112M、112C和112K的轴间距离不太可能发生偏差。因此,当形成在每个感光鼓上的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16上时,可以抑制色偏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感光鼓112Y、112M、112C和112K中的任一个构成第一感光鼓,其余感光鼓中的任一个构成第二感光鼓。另外,对应于第一感光鼓的显影套筒114a构成第一显影套筒,对应于第二感光鼓的显影套筒114a构成第二显影套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5a的支撑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的表面是同一平面,但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5a中的一个或两个可具有不规则部、台阶等。
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布置并连接成将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夹在中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主支撑部件20具有比副支撑部件25更大的面积,并且具有比副支撑部件25更高的刚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连接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副支撑部件25通过作为紧固部件的螺钉40(参见图5以区别于用于固定主体的螺钉41)固定到主支撑部件20。副支撑部件25设置在螺钉40固定到主支撑部件20的紧固方向(插入方向,图4中的箭头X方向)上的上游。
在主支撑部件20中,用于固定螺钉40的面外紧固孔560和面内紧固孔570形成在第一支撑部20a中。另一方面,副支撑部件25形成有用于插入和附接螺钉40的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和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主支撑部件20的面外紧固孔560和面内紧固孔570、副支撑部件25的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和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将在下文描述(参见图5和6)。
金属粉末
顺便提及,当使用螺钉连接上述部件(诸如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时,由于固定螺钉所产生的金属粉末(异物)可能会落入驱动单元中。在常规的驱动单元中,落下的金属粉末附着到布置在驱动单元中的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这导致诸如条带的图像缺陷和来自驱动齿轮的异常噪音。这里,将参考图7A和7B描述由于固定螺钉而产生的金属粉末。图7A示出了螺钉40插入紧固孔579之前的状态,图7B示出了螺钉40插入紧固孔579之后的状态。
一般而言,当通过螺钉40固定和连接各部件时,存在螺钉40插入并固定至预先攻丝的紧固孔579的情况、和螺钉40自身在执行攻丝的同时被固定的情况。当紧固孔579被预先攻丝时,如图7A所示,在执行攻丝时作为刮擦粉末产生的金属粉末(例如,铝粉、铁粉等)可能残留在紧固孔579中。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B所示,当螺钉40经由形成在一个部件中的附接孔279插入到形成在另一部件中的紧固孔579中时,残留在紧固孔579中的金属粉末被螺钉40从紧固孔579中推出并沿重力方向下落。另一方面,当螺钉40自身在执行攻丝的同时连接各部件时,在执行攻丝时作为刮擦粉末产生的金属粉末中的一部分被从螺钉40所穿透的紧固孔579中推出并沿重力方向下落。如上所述,在任何上述情况下,当螺钉40被固定时都可能在紧固孔579中产生金属粉末(异物),并且金属粉末被螺钉40向螺钉40被固定的紧固方向(进入方向)上的下游移动,并最终从紧固孔579推出。
常规示例
如上所述,在常规驱动单元中,如上所述从紧固孔579推出的金属粉末附着至驱动齿轮上,这导致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图8A和8B示出了常规驱动单元90A。图8A是从副支撑部件250侧观察的常规驱动单元90A的视图,图8B是示出常规驱动单元90A的剖视图。
如图8A所示,在常规驱动单元90A的情况下,用于将副支撑部件250连接至主支撑部件210的螺钉40附接到第二支撑部251。为此,用于将螺钉40附接到第二支撑部251的附接孔271形成在副支撑部件250中。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主支撑部件210中,安装部222从第一支撑部211向螺钉40的紧固方向(箭头X的方向)上的上游延伸,以与第二支撑部251接触。在安装部222中,用于固定螺钉40的紧固孔571在与第二支撑部251接触的接触部处形成在与附接孔271重叠的位置处。
从图8B可以看出,在常规驱动单元90A的情况下,螺钉40的远端(具体地,螺钉部的远端)从紧固孔571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突出。这是因为在主支撑部件210和副支撑部件250连接的状态下,当从重力方向观察时,紧固孔571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端(紧固部后侧)位于与布置在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51之间的驱动齿轮(例如驱动齿轮35Ka)重叠的位置处。
因此,当金属粉末由于因螺钉40的固定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移动而从紧固孔571中推出时,金属粉末落在驱动齿轮35Ka上并附着至驱动齿轮35Ka的齿轮齿面上。然后,当驱动齿轮35Ka旋转并啮合时,金属粉末被捕获在其中。接着,由于金属粉末而在驱动齿轮35Ka中出现旋转波动,由此在经由驱动齿轮35Ka等驱动的黑色感光鼓112K(参见图2)中也出现旋转波动,并且出现如上所述的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
因此,可以考虑改变主支撑部件210与副支撑部件250之间的紧固位置,以使因螺钉40的固定而从紧固孔571推出的金属粉末不会附着至驱动齿轮上。图9A和9B示出了对比示例的驱动单元90B。在图9A和9B所示的驱动单元90B中,仅仅螺钉40的紧固方向(插入方向)不同,其他是相同的。图9A示出了从副支撑部件250侧向主支撑部件210侧固定螺钉40的情况(紧固方向是箭头X方向),图9B示出了从主支撑部件210侧向副支撑部件250侧固定螺钉40的情况(紧固方向是箭头Y方向)。
在图9A和9B所示的对比示例中,主支撑部件210和副支撑部件250通过螺钉40连接,使得副支撑部件250覆盖主支撑部件210。为此,主支撑部件210形成有在偏离第二支撑部251的投影平面的位置处(第一支撑部211的外周的外侧)向外弯曲的紧固部500,该投影平面通过在驱动齿轮(未示出)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投影第一支撑部211而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金属粉末由于螺钉40的固定而从紧固孔571中推出,金属粉末也不会进入驱动单元90B的内部,因而不会附着到驱动齿轮上。
然而,在对比示例的情况下,由于除了用于将驱动单元90B固定至后板10的固定部55(参见图2)外在主支撑部件210的外周上还形成有紧固部500,因此驱动单元90B的尺寸增大。为了避开被固定到紧固部500的螺钉40,除了用于固定经由固定部55附接的螺钉41的紧固孔之外,还有必要在后板10中形成用于避开螺钉40的退避孔255。即,有必要在后板10中确保用于形成退避孔255以避开螺钉40的空间并且有必要确保强度,从而使驱动单元90B的尺寸增大且成本增大。
当具有紧固孔的支撑部件由金属薄板形成时,紧固孔571通常形成为翻边形状,如图9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从紧固孔571到主支撑部件210的紧固部500的弯曲位置必须有足够的距离。这是因为:如果形成为翻边形状的紧固孔571靠近弯曲位置,则当紧固部500弯曲地形成时,紧固部由于弯曲而被拉动并且位置精度降低。当期望在弯曲位置附近设置紧固孔时,有必要在弯曲根部设置被称为弯曲缓解部的孔。因此,如果紧固孔571设置成充分远离弯曲位置,则驱动单元90B的尺寸增大,而如果紧固孔设置成靠近弯曲位置,则在弯曲根部形成孔并且由于螺钉40的固定而产生的金属粉末会从该孔进入驱动单元90B。
为了防止金属粉末通过在弯曲根部形成的孔进入驱动单元90B的内部,可以考虑从主支撑部件210侧朝副支撑部件250侧固定螺钉40,如图9B所示。然而,与图9A的情况一样,为了避开被固定到紧固部500的螺钉40,有必要在后板10中形成用于避开螺钉40的退避孔255,使得驱动单元90B的尺寸增大并且成本可能增大。此外,当操作员拆卸驱动单元90B时,有可能错误地拆卸连接主支撑部件210和副支撑部件250的螺钉40,而不是拆卸经由固定部55将驱动单元90B附接到后板10的螺钉41(参见图3)。即,操作员难以知晓为了从后板10移除驱动单元90B应该移除哪个螺钉,并且维护时的可操作性变差。
本实施例中的紧固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4至6描述在考虑到上述常规示例和对比示例的问题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通过螺钉40的紧固构造。
如图5所示,用于固定螺钉40的面内紧固孔570形成在主支撑部件20的第一支撑部20a中,用于插入和附接螺钉40的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形成在副支撑部件25中。主支撑部件20的面内紧固孔570形成在通过沿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参见图4)的旋转轴线方向将副支撑部件25的第二支撑部25a投影在第一支撑部20a中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第二支撑部25a的投影平面是通过投影由连接第二支撑部25a的支撑驱动齿轮35CLa至35CLc、35Ka至35Ke、35Sa至35Sc、以及35Ga至35Gd的表面的最外边缘所表示的外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并且是由图4和5中的虚线指示的区域。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副支撑部件25的面内安装部(此处代表性地为面内安装部270b)从第二支撑部25a向螺钉40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第一支撑部20a侧)延伸,以在投影平面中与第一支撑部20a接触。在面内安装部270b中,用于插入和附接螺钉40的面内附接孔27在与第一支撑部20a接触的接触部220处形成在与主支撑部件20的面内紧固孔570重叠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这种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是通过切割第二支撑部25a的一部分并朝主支撑部件20侧(第一支撑部件侧)弯曲第二支撑部而形成的凸缘部。
如图6所示,在副支撑部件25面向后板10的状态下主支撑部件20固定到支撑框架主体101A(参见图1)的后板10(支撑框架)上。在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连接的状态下,螺钉40的远端(具体地,螺钉部的远端)从面内紧固孔570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突出。不过,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连接的状态下,当从重力方向观察时,面内紧固孔570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端(紧固部后侧)处于不与夹在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5a之间的空间37重叠的位置处。即,面内紧固孔的下游端位于驱动单元90的外侧,从而不与布置在第一支撑部20a和第二支撑部25a之间的各个驱动齿轮(例如,驱动齿轮35CLb)重叠。因此,如上所述,即使金属粉末由于螺钉40的固定而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移动并从面内紧固孔570推出,金属粉末也不会落在驱动齿轮35CLb上。因此,由于螺钉40的固定所产生的金属粉末不会附着至驱动齿轮35CLb上,所以不会出现如上所述的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重力方向上新确保用于使主支撑部件20与副支撑部件25的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接触并固定主支撑部件的空间,因此可以在不增大驱动单元90尺寸的情况下实现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4和5所示,主支撑部件20形成有位于第一支撑部20a的投影平面外侧的用于固定螺钉40的面外紧固孔560。另一方面,在副支撑部件25中,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从第二支撑部25a朝螺钉40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第一支撑部20a侧)延伸,以在投影平面外侧与第一支撑部20a接触。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形成有用于插入和附接螺钉40的面外附接孔261。即,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副支撑部件25更牢固地固定到主支撑部件20,副支撑部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与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不同的位置处的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来固定。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和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设置在主支撑部件20的第一支撑部20a的外周的内侧,以与第一支撑部20a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部件20和副支撑部件25之间的相对定位由设置在三个位置处的面内安装部270来执行,从而抑制了固定螺钉40时产生的位置偏差。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如图4和5所示,在一个位置处执行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在两个位置处执行上下方向上的定位。注意,本发明不限于此,面内安装部270可以形成在总共两个位置处,即,一个位置用于上、下、左、右定位,一个位置用于阻止旋转。此外,如果副支撑部件25可以牢固地固定到主支撑部件20,则可以进一步设置面内安装部270来代替面外安装部260a至260d。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主支撑部件20中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新确保用于固定副支撑部件25的空间,所以驱动单元90可以进一步小型化。
如图6所示,由于用于固定至后板10的固定部55的紧固部的后侧位于后板10的与驱动单元90相反的一侧,因此由于螺钉41的固定产生的金属粉末不会附着至驱动齿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从副支撑部件25延伸的面内安装部270a至270c与主支撑部件20接触,并且由螺钉40从副支撑部件25侧朝主支撑部件20侧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面内紧固孔570的紧固方向上的下游端(紧固部后侧)位于驱动单元90的外侧,所以由于螺钉40的固定产生的金属粉末不会附着至驱动齿轮,并且不会出现如上所述的图像缺陷和异常噪音。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作为示例描述了其中调色剂图像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112Y至112K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16、然后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6二次转印至记录材料S的中间转印型成像装置10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承载调色剂图像并旋转的各个颜色的感光鼓112Y至112K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直接转印型成像装置。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装置,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装置包括:
旋转部件;和
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驱动旋转部件,
其中,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源,
驱动齿轮,其被构造成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部件,
第一支撑部件,其保持驱动源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
第二支撑部件,其包括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并且通过紧固部件连接到第一支撑部件,
其中,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紧固部件固定到的紧固孔,紧固孔布置在通过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投影第二支撑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并且
其中,第二支撑部件在紧固部件被固定的紧固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上游,并且包括从第二支撑部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延伸以在投影平面中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紧固部件被插入其中的附接孔,附接孔在安装部的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接触部中布置在与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安装部通过切割第二支撑部的一部分并朝第一支撑部件弯曲第二支撑部的所述部分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支撑旋转部件的支撑框架,
其中,在第二支撑部件面向支撑框架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件被固定至支撑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第一支撑部件比第二支撑部件具有更高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布置在投影平面的外侧并且紧固部件固定到的另一紧固孔,并且
第二支撑部件包括从第二支撑部件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延伸以便在投影平面外侧与第一支撑部接触的另一安装部,所述另一安装部包括紧固部件固定到的另一附接孔,所述另一附接孔布置在与第一支撑部件的所述另一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包含所述旋转部件的多个旋转部件,
其中,驱动源被构造成经由驱动齿轮驱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旋转部件包括被构造成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的感光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旋转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并旋转以使感光鼓的调色剂图像显影的显影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旋转部件包括形成夹持部的二次转印辊,以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形成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已经被一次转印到的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旋转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并旋转的第一感光鼓,和
驱动齿轮,其包括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第一感光鼓的联轴器,
成像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影套筒,其被构造成使用调色剂使形成在第一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第二感光鼓,其不同于第一感光鼓;
第二显影套筒,其被构造成使用颜色不同于第一显影套筒的调色剂使形成在第二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和
另一驱动齿轮,其包括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第二感光鼓的联轴器,
其中,另一驱动齿轮由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旋转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并旋转的第一感光鼓,和
驱动齿轮,其包括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第一感光鼓的联轴器,
成像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影套筒,其被构造成使用调色剂使形成在第一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第二感光鼓,其不同于第一感光鼓;
第二显影套筒,其被构造成使用颜色不同于第一显影套筒的调色剂使形成在第二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另一驱动源,其不同于所述驱动源;和
另一驱动齿轮,其包括将驱动力从另一驱动源传递到第二感光鼓的联轴器,
其中,另一驱动齿轮由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支撑。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驱动源固定在由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形成的驱动齿轮容纳空间的外部。
13.一种成像装置,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装置包括:
旋转部件;和
驱动单元,其被构造成驱动旋转部件,
其中,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源;
驱动齿轮,其被构造成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旋转部件;
第一支撑部件,其保持驱动源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驱动齿轮的旋转轴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和
第二支撑部件,其包括支撑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第二支撑部,并且通过紧固部件连接到第一支撑部件,
其中,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紧固部件固定到的紧固孔,并且紧固孔布置在通过在驱动齿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投影第二支撑部而获得的投影平面中,并且
其中,第二支撑部件在紧固部件被固定的紧固方向上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上游,并且包括在投影平面中从第二支撑部向紧固方向上的下游延伸的凸缘部,凸缘部包括紧固部件被插入其中的附接孔,附接孔布置在与紧固孔重叠的位置处。
CN202210428354.0A 2021-04-26 2022-04-22 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52485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3856 2021-04-26
JP2021073856 2021-04-26
JP2022-036137 2022-03-09
JP2022036137A JP2022168825A (ja) 2021-04-26 2022-03-0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8541A true CN115248541A (zh) 2022-10-28

Family

ID=8369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8354.0A Pending CN115248541A (zh) 2021-04-26 2022-04-22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4786B2 (zh)
CN (1) CN11524854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4092A (ja) * 2021-03-18 2022-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54A (zh) * 1989-06-30 1991-01-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涡流型仪表
CN1086933A (zh) * 1992-10-09 1994-05-1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马达的安装结构
CN1495369A (zh) * 2002-07-02 2004-05-12 日东精工株式会社 具有保持阴螺纹成形屑功能的螺钉
JP2007249118A (ja) * 2006-03-20 2007-09-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02115367U (zh) * 2010-03-10 2012-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仪表板及将电驱动组件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装置
CN103163754A (zh) * 2011-12-15 2013-06-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旋转式显影装置
CN104061278A (zh) * 2014-06-24 2014-09-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适合航天器在轨应用的防碎屑泄漏金属橡胶阻尼器
US9058833B1 (en) * 2010-12-27 2015-06-16 Nidec Corporatio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pindle motor
CN106030128A (zh) * 2013-12-17 2016-10-12 凯特克分部尤尼克斯公司 反作用垫圈及其紧固套管
CN205750301U (zh) * 2016-06-29 2016-11-30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机械手表的复合夹板
JP2018133938A (ja) * 2017-02-16 2018-08-23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アイ モータカバ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9313990U (zh) * 2019-03-22 2019-08-27 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螺钉碎屑结构的汽车音响中框
KR20210011268A (ko) * 2019-07-22 2021-02-01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나사의 초기 풀림이 가능한 나사 분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2303B2 (ja) 2005-12-07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84144B2 (ja) * 2006-02-16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支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支持方法
JP2008184232A (ja) 2007-01-26 2008-08-14 Fuji Xerox Co Ltd 駆動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135031B2 (ja) 2007-10-05 2013-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連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7284B2 (ja) 2013-07-31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8831B2 (ja) 2014-05-20 2018-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544982B2 (ja) 2014-05-29 2019-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92106B2 (ja) 2014-11-28 2018-03-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7164A (ja) 2015-03-20 2016-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9449B2 (ja) 2017-01-25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62686B2 (en) 2020-12-11 2023-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ldham coupl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54A (zh) * 1989-06-30 1991-01-0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涡流型仪表
CN1086933A (zh) * 1992-10-09 1994-05-1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马达的安装结构
CN1495369A (zh) * 2002-07-02 2004-05-12 日东精工株式会社 具有保持阴螺纹成形屑功能的螺钉
JP2007249118A (ja) * 2006-03-20 2007-09-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02115367U (zh) * 2010-03-10 2012-01-18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仪表板及将电驱动组件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装置
US9058833B1 (en) * 2010-12-27 2015-06-16 Nidec Corporatio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pindle motor
CN103163754A (zh) * 2011-12-15 2013-06-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旋转式显影装置
CN106030128A (zh) * 2013-12-17 2016-10-12 凯特克分部尤尼克斯公司 反作用垫圈及其紧固套管
CN104061278A (zh) * 2014-06-24 2014-09-2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适合航天器在轨应用的防碎屑泄漏金属橡胶阻尼器
CN205750301U (zh) * 2016-06-29 2016-11-30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机械手表的复合夹板
JP2018133938A (ja) * 2017-02-16 2018-08-23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アイ モータカバ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9313990U (zh) * 2019-03-22 2019-08-27 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螺钉碎屑结构的汽车音响中框
KR20210011268A (ko) * 2019-07-22 2021-02-01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나사의 초기 풀림이 가능한 나사 분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2356A1 (en) 2022-10-27
US11644786B2 (en)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6791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52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41015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12099327B (zh) 显像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094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80992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ユニット
JP2014119534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6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248541A (zh) 成像装置
JP4658709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490B2 (ja)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896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US8526846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330570A (ja) 電動モータ、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ら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28701B2 (ja) 給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70922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JP4579395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688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9438B2 (ja)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34236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rive unit
JP200412603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572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58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