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1250A -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1250A
CN115241250A CN202210898307.2A CN202210898307A CN115241250A CN 115241250 A CN115241250 A CN 115241250A CN 202210898307 A CN202210898307 A CN 202210898307A CN 115241250 A CN115241250 A CN 1152412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line
voltage
region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983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梦奇
于子阳
蒋志亮
胡明
陈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983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12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1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12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944 priority patent/WO202402217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基板中,显示区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下边缘和沿纵向延伸的左边缘,显示区包括左显示区和右显示区,左显示区包括沿左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显示区和第一中间显示区,横向与纵向相交;边框区围绕至少部分显示区;第一电源电压引线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且位于边框区内;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包括沿下边缘的对应于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的下引线,而不沿下边缘对应于第一中间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沿的边缘电压线和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电压线;边缘电压线与下引线直接连接以给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中间电压线与下引线间隔开。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产品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相比,具有自发光、广色域、高对比度、轻薄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
通常,需要将显示区的多种信号线例如数据线引出至从扇出区域(Fanoutregion),然后经扇出区域连接至集成电路(IC),从扇出区域(Fanout region)位于不执行显示功能的边框区。随着人们对显示产品视觉效果的不断追求,窄边框以及显示全面屏逐渐成为当前OLED显示产品发展的大趋势。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和第一电源电压线。显示区设置有子像素,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下边缘和沿纵向延伸的左边缘,所述横向与所述纵向相交,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分隔线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左显示区和右显示区,所述左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左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靠近所述右显示区的第一中间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第一电源电压引线配置为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且位于所述边框区内;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包括沿所述下边缘的对应于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的下引线,而不沿所述下边缘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沿的边缘电压线和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电压线;所述边缘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以给所述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并且,所述中间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间隔开。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纵向电压线和沿所述横向延伸的横向电压线,所述纵向电压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异层设置;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边缘纵向电压线,所述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且与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相交的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构成所述边缘电压线;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还包括沿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延伸的左引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与所述左引线直接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器件和数据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配置为控制流经所述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所述发光器件配置为接收所述驱动电流且被所述驱动电流驱动以发光,所述数据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配置为给所述子像素传输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下显示区和上显示区,所述下显示区靠近所述下边缘,所述上显示区在纵向上位于所述下显示区的远离所述下边缘的一侧;所述下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一子区域和远离所述左边缘的第二子区域,穿过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包括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同层设置,同一条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一连接孔电连接;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所述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区域具有在所述横向上最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左端点,沿所述纵向延伸且经过所述左端点的直线为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分界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分界线穿过所述第二区域且将所述第二区域分割成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一子区域和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内;所述下显示区还包括第三区域,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且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穿过所述第三区域,且与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一断口断开;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多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和多条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多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和多条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彼此交织成网格,所述网格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交点;在所述多个第一交点中的一部分第一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第一过孔与一条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多条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连接线段,所述连接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均相交。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三区域是由所述第二区域的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二边、所述左边缘以及所述下边缘所限定出的拐角区。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边框区包括围绕所述拐角区的边框角区域,所述边框角区域中设置有呈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所述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和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沿所述纵向延伸,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纵向上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的每条在所述纵向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穿过所述拐角区的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沿所述横向延伸,与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多个像素列;所述多个像素行包括靠近所述下边缘的多个边缘像素行;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与所述多个边缘像素行一一对应,所述多个边缘像素行中的每个边缘像素行包括最靠近所述左边缘的边缘子像素,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包括穿过每个所述边缘像素行的边缘子像素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的第二端与穿过对应的所述边缘像素行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且通过第一边缘过孔与穿过对应的所述边缘像素行的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横向电压线还包括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纵向上排列,位于所述上显示区;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显示区的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作为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一部分;所述纵向电压线还包括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在所述横向上排列,沿所述纵向穿过部分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且穿过所述上显示区,所述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交织成网格;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相交于多个辅助交点,在所述多个辅助交点中的一部分辅助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辅助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多个所述辅助过孔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多个所述辅助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的辅助线段。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辅助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所述辅助线段,所述连接线段、所述多个辅助线段沿所述纵向彼此间隔排列。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下边缘相对的上边缘,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还包括沿所述上边缘延伸的上引线,所述上引线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的上端与所述上引线连接,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的与其上端相对的下端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纵向电压线,所述中间纵向电压线包括:第一纵向电压线和第二纵向电压线。第一纵向电压线沿所述纵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显示区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纵向电压线的上端与所述上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纵向电压线的与其上端相对的下端与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线通过第二断口断开;第二纵向电压线沿所述纵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横向电压线,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三断口断开,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相交于第二交点,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在所述第二交点处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二纵向电压线相交于多个第三交点,并且,在所述多个第三交点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三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通过第三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左边缘相对的右边缘,所述第一电源引线还包括沿所述右边缘延伸的右引线,所述右引线与所述上引线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的每条线沿所述横向贯穿所述上显示区,且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的每条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右引线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上显示区内彼此相交于多个第四交点,在所述多个第四交点中一部分第四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中间纵向电压线通过第四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多个所述第四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折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折线包括从所述左边缘延伸到所述右边缘的多条子折线,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折线段;所述多个折线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相交,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的第一端相交于上顶点;所述多条子折线的多个所述顶点位于第二纵向电压线上,在所述顶点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四过孔均为所述第二过孔。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呈W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W形的子折线包括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位于所述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之间,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连接,所述第四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连接;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四线段基本平行,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第三线段基本平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纵向垂于所述横向,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横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横向的夹角为45°。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在所述纵向上,所述辅助线段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子折线的第三线段之间。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连接线段、所述辅助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彼此基本平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将所述第一区域分割成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第一子区域的结构和第二子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所述下显示区包括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穿过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数据线包括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三连接线和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第四连接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同层设置,同一条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连接线通过第二连接孔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所述第四连接线通过第四断口断开。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多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多条所述第三连接线和多条所述第四连接线;所述多条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多条第二连接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三连接线与所述多条第四连接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五线段,所述第五线段是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六线段,所述第六线段是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边界;所述下显示区还包括第五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所述第五区域中的与所述多个第一过孔对称的多个第五过孔的平面图案为第七线段;所述连接线段、所述第五线段、所述第六线段和所述第七线段依次连接所构成的平面图案与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的平面图案相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平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所述第二区域的平面形状为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形的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二三角形的在所述横向上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一边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的靠近所述左边缘的左顶点为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左端点;第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上是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垂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边框区包括沿所述左边缘延伸的左边框区,所述左边框区中设置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条辅助连接线,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与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多个像素列;所述多个像素列包括最靠近所述左边缘的边缘像素列,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包括穿过所述边缘像素列的外边缘纵向电压线;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外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左端通过第二边缘过孔电连接。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右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右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二边缘显示区的靠近所述左显示区的一侧的第二中间显示区;所述第二边缘显示区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相对于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对称轴对称,所述第二中间显示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呈轴对称。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额显示基板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线,配置为给所述子像素提供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上显示区中的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横向电压线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线同层设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整体平面示意图。
图2为包括图1中的下显示区和部分上显示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为图1中的区域R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B-3D为图1中的区域R1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图4为包括图1中的区域R2和区域R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的区域R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B-5D为图4中的区域R2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图6A为图4中的区域R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B-6D为图4中的区域R3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图7A为图1中的区域R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B-7D为图1中的区域R4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图8A为图1中的区域R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B-8C为图1中的区域R5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区域R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11A-11H包括像素电路中不同膜层的示意图。
图11I为图11A-11F所示膜层层叠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内”、“外”、“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中的附图并不是严格按实际比例绘制,显示基板中横向电压线、纵向电压线、各个过孔的数量也不是限定为图中所示的数量,各个结构的具体地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本公开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中使用的“平行”、“垂直”以及“相同”等特征均包括严格意义的“平行”、“垂直”、“相同”等特征,以及“基本平行”、“基本垂直”、“基本相同”等包含一定误差的情况,考虑到测量和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例如,测量系统的限制),表示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对于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基本”能够表示在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述值的10%或者5%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或可理解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指至少两个。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同层”指同一材料在经过同一步骤(例如一步图案化工艺)后形成的多个膜层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同层”并不总是指多个膜层的厚度相同或者多个膜层在截面图中的高度相同。
本公开中使用的“纵向”、“横向”、“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词,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部局限于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例如,“上边缘”、“下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不仅限于是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只要满足对其限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左显示区”和“右显示区”也不限于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左和右,只要满足对其限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上显示区”和“下显示区”也不限于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左和右,只要满足对其限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和第一电源电压线。显示区设置有子像素,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下边缘和沿纵向延伸的左边缘,所述横向与所述纵向相交,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分隔线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左显示区和右显示区,所述左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左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靠近所述右显示区的第一中间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第一电源电压引线配置为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且位于所述边框区内;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包括沿所述下边缘的对应于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的下引线,而不沿所述下边缘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沿的边缘电压线和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电压线;所述边缘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以给所述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并且,所述中间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间隔开。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基板。
示例性地,图1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图2为包括图1中的下显示区和部分上显示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例如,如图1所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包括:显示区1、边框区2、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和第一电源电压线vss。显示区1设置有子像素,且具有沿横向X延伸的下边缘1a和沿纵向Y延伸的左边缘1b,横向与纵向相交,例如横向与纵向垂直;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横向与纵向也可以不垂直。显示区1包括在横向X上排列的左显示区11和右显示区12。例如沿纵向Y延伸的分隔线ML将显示区1划分为左显示区11和右显示区12,例如分隔线ML为下边缘1a的中垂线,以使左显示区11和右显示区12对称,整个显示基板10的显示效果均匀,但不限于分隔线ML为下边缘1a的中垂线的情况。左显示区11包括沿左边缘1b延伸的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和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靠近右显示区12的第一中间显示区11M;边框区2为非显示区,围绕至少部分显示区1。例如,显示基板10还可以包括焊盘3,焊盘3位于下边缘1a的远离显示区1的一侧;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与焊盘3连接以配置为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且位于边框区2内;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包括沿下边缘1a的对应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部分延伸的下引线41,而不沿下边缘1a对应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的部分延伸;第一电源电压线vss包括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边缘电压线LP和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的中间电压线LM,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接触而电连接以给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子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并且,中间电压线LM与下引线41间隔开,即中间电压线LM不与来自焊盘3的下引线4直接连接。如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中,边缘电压线与下引线41接触而电连接以给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子像素提供VSS信号,中间电压线LM与下引线41间隔开即不接触,而是通过与左引线42或上引线43、或其他第一电源电压线vss连接而给第一中间显示区11M提供VSS信号,即,不通过将从设置于下边缘1a的远离显示区一侧的焊盘3引出的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直接连入第一中间显示区11M,也即,中间电压线LM不经过边框区2与焊盘3连接,不与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直接连接,不经焊盘3获取第一电源电压VSS,而是经由边缘电压线获取第一电源电压VSS,从而减少设置在扇出(Fanout)区域的走线,进一步减小扇出区域,以减小下边框的宽度,进一步实现更窄的边框。
例如,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直接连接,即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彼此接触,且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结构作为两者连接的媒介;例如,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同层设置,且构成连续的一体成型结构,这种情况下,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的材料是相同的,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如此,可简化显示基板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可以异层设置,两者通过过孔彼此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术语“直接连接”是指彼此连接的两个结构(例如边缘电压线LP与下引线41直接连接等)彼此接触,彼此连接的两个结构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结构作为两者连接的媒介。例如,彼此直接连接的两个结构可以是连续的一体成型结构,此时彼此直接连接的两个结构的材料是相同的,可以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该两个结构以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或者,彼此直接连接的两个结构的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彼此直接连接的两个结构都是导电的信号线,两者可以分别采用与两者的功能相匹配的材料,满足对不同性能例如不同导电率的需求。
例如,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电源电压线vss包括沿纵向Y延伸的纵向电压线YL和沿横向X延伸的横向电压线XL,纵向电压线YL与横向电压线XL异层设置;纵向电压线YL包括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边缘纵向电压线YLP,横向电压线XL包括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且与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相交的边缘横向电压线XLP,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边缘横向电压线XLP构成边缘电压线LP;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还包括沿显示区1的左边缘1b延伸的左引线42,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下引线41连接,例如同层设置且直接连接,边缘横向电压线XLP与左引线42连接,例如同层设置且直接连接。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在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在纵向上内贯穿整个显示区,以给整个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子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如此,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与之靠近的下引线41直接连接,能够节省空间,有利于减小下边缘1a外侧的边框区。
例如,焊盘3上设置有1号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a,下引线41与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a电连接,并且,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a位于焊盘3在横向X上靠近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第一端,因此,就近使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a、下引线41和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缘纵向电压线YLP依次直接连接,可以有效减少下边框的走线,减小下边缘1a外侧的边框区。
例如,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焊盘3上还可以设置有2号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b,2号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b靠近右边缘1d,即位于焊盘3在横向X上靠近下文的第二边缘显示区12P的第二端,第二边缘显示区12P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的与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相关的结构相对于沿纵向Y延伸的对称轴呈轴对称,与1号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a和第一边缘显示区11P中的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类似,2号第一电源电压引脚4b与第二边缘显示区12P中的边缘纵向电压线直接连接,以给第二边缘显示区12P的子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
图6A为图4中的区域R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B-6D为图4中的区域R3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和图6A所示,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的靠近下引线41的下端连接。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的下端与下引线41直接连接;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下引线4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可通过对同一膜层执行同一道构图工艺形成;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下引线41构成一体成型结构。
图9为图1中的区域R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例如,如图1和图9所示,显示区1还包括与下边缘1a相对的上边缘1c,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还包括沿上边缘1c延伸的上引线43,上引线43与左引线42电连接;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的上端与上引线43连接。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的上端与上引线43直接连接;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上引线43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可通过对同一膜层执行同一道构图工艺形成;例如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上引线43构成一体成型结构,以更加可靠地通过边缘纵向电压线YL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且降低采用跨层连接方式的连接电阻。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缘纵向电压线与上引线、下引线也可以异层设置,边缘纵向电压线分别通过贯穿设置在边缘纵向电压线所在的导电层与上引线和下引线所在的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的过孔与上引线和下引线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结合图10所示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显示基板10还包括数据线data,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T3、发光元件和数据晶体管T4,驱动晶体管T3配置为控制流经发光元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发光元件配置为接收驱动电流且被驱动电流驱动以发光,数据晶体管T4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DATA写入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数据线data配置为给子像素传输数据信号DATA;显示区1域包括下显示区14和上显示区13,下显示区14靠近下边缘1a,上显示区13在纵向上位于下显示区14的远离下边缘1a的一侧;下显示区14包括第一区域①和第二区域②,第一区域①包括在横向X上靠近左边缘1b的第一子区域A和远离左边缘1b的第二子区域B,穿过第一子区域A和第二区域②的数据线data包括在第一子区域A内沿纵向Y延伸的第一连接线DL1、在第二区域②内沿横向X延伸的第二连接线DL2、以及位于上显示区13内沿纵向Y延伸的第五连接线DL5,第五连接线DL5与第一连接线DL1同层设置;第一连接线DL1与纵向电压线YL同层设置,第二连接线DL2与横向电压线XL同层设置,同一条数据线data的第一连接线DL1与第二连接线DL2通过第一连接孔VC1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data的第五连接线DL5与第二连接线DL2第三连接孔VC3电连接。从而,对于一条数据线data,形成一条如图1中的三个箭头所示意的数据信号DATA的传输通道。例如,多条数据线data分别通过多条数据信号引线CL与焊盘3连接,例如与焊盘3中的集成电路IC电连接,以给数据线data提供数据信号DATA。
例如,第一子区域A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内,第二区域②至少部分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内;第一子区域A具有在横向X上最靠近显示区1的左边缘1b的左端点PO,沿纵向Y延伸且经过左端点PO的直线为第一边缘显示区11P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的分界线IL。即,该直线与左边缘1b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第一子区域A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
例如,如图1-2所示,分界线IL穿过第二区域②且将第二区域②分割成靠近显示区1的左边缘1b的第一子区域A和远离显示区1的左边缘1b的第二子区域B,第一子区域A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第二子区域B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内。
图3A为图1中的区域R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B-3D为图1中的区域R3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结合图1-2和图3A-3D,或者结合图1和图6A-6D,下显示区14还包括第三区域③,第三区域③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且在横向X上位于第二区域②的远离第一区域①的一侧;边缘横向电压线XLP包括位于第三区域③的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穿过第三区域③,且与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相交于第一交点P1,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的左端与左引线42电连接,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在第二区域②中的第二连接线DL2通过第一断口OP1断开。第一断口OP1可参考图1-2,图3A-3B是局部示意图,只示出了有限的几个像素,因此,没有示意出第一断口OP1。纵向电压线YL包括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和多条边缘横向电压线XLP,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和多条边缘横向电压线XLP彼此交织成网格,网格包括多个第一交点P1;在多个第一交点P1中的一部分第一交点P1的每个的位置,一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通过第一过孔V1与一条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电连接,从而在多个第一交点P1处存在多个第一过孔V1。如此,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多条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在第三区域③电连接呈网状结构,能够降低第一电源电压线vss在第三区域③中传递第一电源电压VSS的电阻,由第三区域③中的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构成的网状的第一电源电压线vss上的压降较低。
例如,图3B所示的膜层与图3D所示的膜层之间存在第一绝缘层,第一过孔V1贯穿第一绝缘层,通过穿过第一过孔V1的第一连接结构C1将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1电连接。
例如,位于显示区1中的所有沿纵向Y延伸的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纵向电压线YL)均与上显示区13中的数据线data同层设置,位于显示区1中的横向电压线XL第二电源电压线同层设置;所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电压线vss(横向电压线XL)均位于纵向电压线YL的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例如,纵向电压线YL位于下文的第六导电层580,横向电压线XL位于下文的第五导电层57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如此,只要向电压线YL与横向电压线XL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即可,两个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图3A-3B示出了三个第一过孔V1作为示例,但是对于第一过孔V1的数量不限。
例如,参考图1-2,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通过多个第一过孔V1与多条边缘横向电压线XLP电连接,多个第一过孔V1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第三区域③内的连接线段SC(图1中的第三区域③内的虚线代表连接线段SC),连接线段SC的延伸方向与横向X和纵向Y均相交。这里的“多个第一过孔V1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是指多个第一过孔V1的位置排列而成的整体图形。
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线段SC为直线段,以与下文中的W形折线的形状保持一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需要,连接线段SC也可以为曲线段。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三区域③是由第二区域②的在横向X上靠近左边缘1b的第一边SL1、左边缘1b以及下边缘1a所限定出的拐角区。第三区域③为该拐角区可以将该拐角区内原本由于实现数据线data经第二区域②和第一区域①的设计(Fanout inpixel,FIP技术)而设置第一断口OP1而浮置的接入第一电源电压信号,从而防止浮置导线带来的信号干扰,例如浮置导线容易囤积静电而造成静电干扰。
用于分别连接多条数据线data的第五连接线DL5与第二连接线DL2的多个第三连接孔VC3的平面图案为线段例如直线段,该线段作为第二区域②的第一边SL1,也作为第三区域③是与第二区域②的分界线。
例如,参考图1-2,边框区2包括围绕拐角区③的边框角区域20,边框角区域20中设置有呈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vss,如此,可大大降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的第一电源低压线的压降。
图4为包括图1中的区域R2和区域R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区域R2包括边框角区域20;图5A为图4中的区域R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B-5D为图4中的区域R2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A-5D,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vss包括: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和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沿纵向Y延伸,与纵向电压线YL同层设置,其中,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中的每条在纵向Y上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例如下引线41或连接下引线41和左引线42的拐角引线)直接连接,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的每条在纵向Y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穿过拐角区③的一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电连接,例如直接连接;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沿横向X延伸,与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同层设置,其中,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中的每条在横向X上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例如左引线42或连接下引线41和左引线42的拐角引线)直接连接,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中的每条在横向X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一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电连接。如图5D所示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YAL和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同层设置,例如与纵向电压线YL同层设置,可通过同一道构图工艺同时形成纵向辅助电压线YAL、横向辅助电压线以及纵向电压线YL,以简化显示基板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例如,参考图5A-5D,显示区1包括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沿横向X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纵向Y延伸的多个像素列;多个像素行包括靠近下边缘1a的多个边缘像素行PXR;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与多个边缘像素行PXR一一对应,多个边缘像素行PXR中的每个边缘像素行PXR包括最靠近左边缘1b的边缘子像素P,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包括穿过每个边缘像素行PXR的边缘子像素P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YLP0;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中的每条的第二端与穿过对应的边缘像素行PXR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YLP0电连接,例如直接连接;并且,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中的每条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边缘过孔VP1与穿过对应的边缘像素行PXR的边缘横向电压线XLP电连接。如图5C所示,通过穿过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边缘连接结构CP1将横向辅助电压线XAL的第二端与对应的边缘像素行PXR的边缘横向电压线XLP电连接。图5A-5D示出一条横向辅助电压线XAL由于其对应的最靠近下边缘1a的一个边缘像素行PXR的连接关系,其他边缘像素行PXR的连接情况与此相同,只是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于拐角区的形状,对应于各个边缘像素行PXR的横向辅助电压线XAL的长度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需要,各个边缘像素行PXR的横向辅助电压线XAL的长度也可以,适应于显示基板的像素排布进行设计即可。
例如,如图1和图5A-5B所示,第二电源电压引线4b-1位于围绕下边缘1a的下边框区,与第二电源电压引脚4b电连接,穿过多个像素列的第二电源电压线与第二电源电压引线4b-1电连接,从而给多个像素列的像素提供第二电源电压VDD。
例如,如图1所示,横向电压线XL还包括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纵向Y上排列,位于上显示区13;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左端与左引线42电连接,边缘横向电压线XLP还包括位于上显示区13的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2,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XLP2作为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一部分。纵向电压线YL还包括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YLM,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横向X上排列,沿纵向Y穿过部分第一中间显示区11M且穿过上显示区13;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YLM、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交织成网格,以减小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的电阻,降低第一电源电压线vss上的压降。
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与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相交于多个辅助交点AP,在多个辅助交点AP中的一部分辅助交点AP的每个的位置,一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通过辅助过孔AV与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电连接,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通过多个辅助过孔AV与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电连接;多个辅助过孔AV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的辅助线段SA,辅助线段SA的远离左边缘1b的一端悬置,即没有其的过孔图案与辅助线段SA的远离左边缘1b的一端连接,辅助线段SA不同于下文中的W形折线的第三线段S3。如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减小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的电阻,降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的压降。
在辅助线段SA的位置,一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通过辅助过孔AV与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电连接的结构与图3A-3D所示的区域R1的结构相同,可参考图3A-3D,在此不再重复。
例如,继续参考图1,辅助线段SA的延伸方向与连接线段SC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辅助线段SA与连接线段SC的长度也相同,以保持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的排布走势的均一性,防止显示基板产生mura不良。例如,显示基板10包括多个辅助线段SA,连接线段SC、多个辅助线段SA沿纵向Y彼此间隔排列。
图7A为图1中的区域R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B-7D为图1中的区域R4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所示,纵向电压线YL包括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的中间纵向电压线YLM,中间纵向电压线YLM包括:第一纵向电压线YLM1和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第一纵向电压线YLM1沿纵向Y依次穿过上显示区13和至少部分第二区域②。结合图1和图7A-7D,第一纵向电压线YLM1的上端与上引线43电连接,第一纵向电压线YLM1的与其上端相对的下端与在第一子区域A内的第一连接线DL1通过第二断口OP2断开,图7A和图7D所示的局部示意出了位于区域②内的第二两个第二断口OP2。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沿纵向Y依次穿过上显示区13和第一区域①;横向电压线XL包括位于第一区域①的中间横向电压线XLM,中间横向电压线XLM与第二区域②内的第二连接线DL2通过第三断口OP3断开,如图1-2所示,位于第一区域①中的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第四区域④中的第四连接线DL4通过第四断口OP4断开。因此,多条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的每条在横向X上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线D2和对应的第四连接线DL4断开。
如图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与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相交于第二交点P2,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在第二交点P2处通过第二过孔V2与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电连接。
例如,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通过在纵向Y上排列的多个第二过孔V2分别与在纵向上排列的多条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电连接。图7A-7D所示的局部具有三个第二过孔V2,但是不代表显示基板只具有三个第二过孔V2;例如多条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的每一条均通过第二过孔V2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以将第一电源电压VSS传输到第一区域①内的每个像素子。例如,如图7B所示,通过穿过第二过孔V2的第二连接结构C2将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与中间横向电压线XLM。
例如,如图1所示,位于上显示区13的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相交于多个第三交点P3,并且,在多个第三交点P3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三交点P3的每个的位置,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通过第三过孔V3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电连接。从而,通过使得中间横向电压线XLM与第二纵向电压线YLM2通过第二过孔V2电连接,而第二纵向电压线YLM2通过第三过孔V3与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电连接,第一横向电压线XLU与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左引线42)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给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通过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给中间横向电压线XLM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从而实现给第一区域①内的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而不是通过将位于第一区域①的第一电源电压线与围绕下边缘1b的边框区内的来自于焊盘3的第一电源电压引线直接连接的方式来给第一区域①的子像素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结合图1和图6A、图6D可知,下引线41只与位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内的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直接连接,而不与位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和第二中间显示区12M内的中间纵向电压线YLM连接。
例如,第二过孔V2和第三过孔V3均贯穿第一绝缘层。
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与纵向电压线YLP同层设置;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与纵向电压线YLP的材料相同、且是连续的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同一道构图工艺形成,简化了显示基板的结构和制作工艺。
例如,如图1所示,显示区1还包括与左边缘1b相对的右边缘1d,第一电源引线还包括沿右边缘1d延伸的右引线44,右引线44与上引线43电连接;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每条线沿横向X贯穿上显示区13,且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每条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右引线44电连接,以同时从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左端和右端向显示区1传递第一电源电压VSS,提高信号传递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质量。
例如,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YLM与上显示区13内的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上显示区13内彼此相交于多个第四交点P4,以连接成网格状,有利于减小上。在多个第四交点P4中一部分第四交点P4的每个的位置,一条中间纵向电压线YLM通过第四过孔V4与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电连接,从而使得上显示区13中沿横向X延伸的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与沿纵向Y延伸的中间纵向电压线YLM连接成网格状,以减小这部分位于上显示区13内的第一电源电压线vss的电阻,减小第一电源电压线vss上的压降。
多个第四过孔V4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折线(虚线),以与由第二区域②与第三区域③的边界SL1(虚线)、第二区域②与第一区域①的第四区域④的边界即第五线段S5(虚线)、第一区域①与第四区域④的边界即第六线段S6(虚线)、以及第四区域④与第五区域⑤的边界SL3(虚线)构成的W型折线的形状相一致(至少均为折线),有利于保持在下显示区14中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和上显示区13中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的排布走势的均一性,以防止显示基板产生mura显示不良。
对于一条中间纵向电压线YLM通过第四过孔V4与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电连接的结构与图3A-3D所示的区域R1的结构相同,可参考图3A-3D,在此不再重复。
例如,如图1所示,折线包括从左边缘1b延伸到右边缘1d的多条子折线,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折线段;多个折线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S1(虚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S2(虚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横向X和纵向Y相交,第一线段S1的第一端与第二线段S2的第一端重合,例如第一线段S1的第一端与第二线段S2的第一端相交于上顶点TP;多条子折线的多个顶点位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上,在顶点所在位置处的第四过孔V4均为第二过孔V2。
例如,如图1所示,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呈W形。图1中的一条呈W形的虚线走线为一条子折线。
例如,W形的子折线包括第一线段S1(虚线)和第二线段S2(虚线)、第三线段S3(虚线)和第四线段S4(虚线),第一线段S1和第二线段S2位于第三线段S3和第四线段S4之间,第三线段S3与第一线段S1连接,第四线段S4与第二线段S2连接;第一线段S1与第四线段S4基本平行,第二线段S2与第三线段S3基本平行。
例如,纵向垂于横向,第一线段S1与横向的夹角为45°,第二线段S2与横向的夹角为45°,以尽可能保证在保持W形走线的情况下,使中间纵向电压线YLM通过第四过孔V4与第一横向电压线XLU在更多的交点处进行连接。
例如,在纵向Y上,辅助线段SA位于相邻的两条子折线的第三线段S3之间。
例如,连接线段SC、辅助线段SA和第三线段S3彼此基本平行,以保持在第一边缘显示区11P中的各个位置处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的排布走势的均一性,以防止显示基板产生mura显示不良。
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将第一区域①分割成第一子区域A和第二子区域B,第一子区域A的结构和第二子区域B的结构相对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基本呈轴对称;下显示区14包括第四区域④,第四区域④的结构与第二区域②的结构相对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基本呈轴对称;穿过第一区域①和第四区域④的数据线data包括在第二子区域B中沿纵向Y延伸的第三连接线DL3、在第四区域④中沿横向X延伸的第四连接线DL4、以及位于上显示区13内沿纵向Y延伸的第六连接线DL6,第六连接线DL6与第一连接线DL1同层设置;第三连接线DL3与纵向电压线YL同层设置,第四连接线DL4与横向电压线XL同层设置,同一条数据线data的第三连接线DL3与第四连接线DL4通过第二连接孔VC2电连接;第六连接线DL6与第四连接线DL4通过第四连接孔VC4电连接,以形成数据线data上的数据信号的传导通道。
例如,显示基板10包括多条第一连接线DL1、多条第二连接线DL2、多条第三连接线DL3和多条第四连接线DL4;多条第一连接线DL1与多条第二连接线DL2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孔VC1电连接,多条第三连接线DL3与多条第四连接线DL4分别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孔VC2电连接;多个第一连接孔VC1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五线段S5,第五线段S5是第一区域①与第二区域②的边界;多个第二连接孔VC2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六线段S6,第六线段S6是第一区域①与第四区域④的边界;下显示区14还包括第五区域⑤,第五区域⑤的结构与第三区域③的结构相对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基本呈轴对称,第五区域⑤中的与多个第一过孔V1对称的多个第五过孔V5的平面图案为第七线段S7。如图1所示,连接线段SC(虚线)、第五线段S5(虚线)、第六线段S6(虚线)和第七线段S7(虚线)依次连接所构成的平面图案与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例如呈W形的子折线)的平面图案相同,以保持在下显示区14中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和上显示区13中通过过孔连接的连接点的排布走势的均一性,以防止显示基板产生mura显示不良。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区域②与第三区域③的分界线也是第二区域②的第一边SL1,第一线段S1与横向X的夹角小于第一边SL1与横向X的夹角。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区域①的平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第二区域②的平面形状为第二三角形,第一三角形的在横向X上靠近左边缘1b的第二边(即第二连接线SL2)与第二三角形的在横向X上远离显示区1的左边缘1b的第一边(即第二连接线SL2)至少部分重合;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DP1和DP2位于显示区1的下边缘1a上,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的靠近左边缘1b的左顶点为第一子区域A的左端点PO;第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基本上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垂线。如此排布能够使整个显示区1的数据线和第一电源电压线的排布均匀一致,防止显示基板产生mura不良。
图8A为图1中的区域R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B-8C为图1中的区域R5的部分膜层的示意图。例如,参考图1和图8A-8C,边框区2包括沿左边缘1b延伸的左边框区2a,左边框区2中设置有沿横向X延伸的多条辅助连接线ACL,多条辅助连接线ACL与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同层设置。显示区1包括像素阵列,像素阵列包括沿横向X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纵向Y延伸的多个像素列。例如,多条辅助连接线ACL与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一一对应,与上显示区13的多个像素行一一对应。多个像素列包括最靠近左边缘1b的边缘像素列PXC0,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YLP包括穿过边缘像素列PXC0的外边缘纵向电压线YLP-1;多条辅助连接线ACL中的每条在横向X上的左端与左引线42电连接,例如直接连接,多条辅助连接线ACL中的每条在横向X上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外边缘纵向电压线YLP电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左端通过第二边缘过孔VP2电连接。
例如,辅助连接线ACL与左引线42同层设置,例如两者的材料相同,是连续的一体成型结构。当然,两者的材料也可以不相同。
这里以左边框区2a中的情况为例,对于与左边框区在横向X上相对的右边框区中,也设置有多条辅助连接线ACL,右边框区中辅助连接线ACL与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右端的连接方式与左边框区2a中辅助连接线ACL与第一横向电压线XLU的左端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例如,参考图1,右显示区12包括沿右边缘1d延伸的第二边缘显示区12P和位于第二边缘显示区12P的靠近左显示区11的一侧的第二中间显示区12M;第二边缘显示区12P与第一边缘显示区11P相对于沿纵向Y延伸的对称轴对称,第二中间显示区12M与第一中间显示区11M相对于第二纵向电压线YML2呈轴对称。第一中间显示区11M和第二中间显示区12M构成中间显示区,第二子区域B位于第二中间显示区12M,第一区域①位于中间显示区。
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引线4还包括沿下边缘1a的对应于第二边缘显示区12P的部分延伸的另一下引线45,例如给第二边缘显示区12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的边缘电压线与另一下引线45接触以电连接,例如,两者直接连接,即第二边缘显示区12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的边缘电压线与另一下引线451彼此接触,且第二边缘显示区12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的边缘电压线与另一下引线45之间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结构作为两者连接的媒介;例如,第二边缘显示区12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的边缘电压线与另一下引线45同层设置,且构成连续的一体成型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边缘显示区12P提供第一电源电压VSS的边缘电压线与另一下引线45可以异层设置,两者通过过孔彼此接触。
例如,显示基板10还包括第二电源电压线vdd(图1未示出),第二电源电压线vdd配置为给子像素提供不同于第一电源电压VSS的第二电源电压;例如,第一电源电压VSS与第二电源电压VDD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源电压VSS为低电平,第二电源电压VDD为高电平。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电源电压VSS为高电平,第二电源电压VDD为低电平。
例如,纵向电压线YL与上显示区13中的数据线data同层设置,横向电压线XL第二电源电压线同层设置。
图10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11A至图11H包括像素电路中不同膜层的示意图,图11I为图11A至图11F所示膜层层叠示意图。图11A中的虚线框代表一个子像素的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多个子像素,至少部分子像素包括发光元件120以及与发光元件120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10。
例如,如图10至图11I所示,像素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以及至少一个电容。例如,像素电路包括第二复位晶体管T1、阈值补偿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3、数据写入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第三复位晶体管T8以及存储电容C。
例如,如图10至图11I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复位电源信号线561、551、和554,扫描信号线552、531和523,第二电源电压线vdd,复位控制信号线522、532和553,发光控制信号线521以及数据线582。
例如,如图10至图11I所示,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531和552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复位电源信号线561电连接以接收复位信号Vinit2,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即N4节点),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栅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线522电连接以接收复位控制信号Reset(N+1);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一极与复位电源信号线551电连接以接收复位信号Vref,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栅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线522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数据线200(数据线data)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Data,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与扫描信号线523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Gate;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电压线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复位电源信号线554电连接以接收复位信号Vinit1,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线553和532电连接以接收复位控制信号Reset(N);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521电连接以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12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电压线vdd电连接以接收第一电源信号VDD,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521电连接以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发光元件120的第二电极与电压端VSS(后续第三信号线600)电连接。上述电源信号线指输出电压信号VDD的信号线,可以与电压源连接以输出恒定的电压信号,例如正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各像素电路除了可以为图10所示的8T1C(即八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结构之外,还可以为包括其他数量的晶体管的结构,如7T1C结构、7T2C结构、6T1C结构、6T2C结构或者9T2C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1A示出了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例如,如图11A所示,有源半导体图案510可用于制作上述的驱动晶体管T3、数据写入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以及第三复位控制晶体管T8的有源层以用于形成上述晶体管的沟道区。有源半导体图案510包括各子像素的上述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沟道区)和掺杂区图案(源漏区),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上述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
例如,有源半导体图案510可以包括一体形成的低温多晶硅层,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可以通过掺杂等进行导体化实现各结构的电连接。例如,上述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可为掺杂有p型杂质的区域。
图11B示出了位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导电层图案520。例如,如图11B所示,第一导电层图案520包括复位控制信号线522、扫描信号线523、电容的一极524以及发光控制信号线521。例如,第一导电层图案520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T3、数据写入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以及第三复位控制晶体管T8的栅极。
需要说明的是,图11A中的各虚线矩形框示出了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与第一导电层图案520交叠的各个部分,即沟道区。作为各个晶体管的沟道区,在每个沟道区两侧的有源半导体层通过离子掺杂等工艺导体化作为各个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物理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作为控制极的栅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所以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根据需要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如图11B和图11I所示,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栅极可以为扫描信号线523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交叠的部分;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栅极可以为发光控制信号线521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交叠的第一部分,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可以为发光控制信号线521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交叠的第二部分。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栅极为复位控制信号线522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交叠的第一部分,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的栅极为复位控制信号线522与有源半导体图案510交叠的第二部分。
图11C示出了第一导电层图案52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导电层图案530。例如,如图11C所示,第二导电层图案530包括扫描信号线531、电容C的第二极533以及复位控制信号线532。
图11D示出了第二导电层图案53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有源层图案540。例如,如图11D所示,有源层图案540包括第二复位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沟道区。例如,第二复位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中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的情况下,因用氧化物半导体的晶体管具备磁滞特性好,漏电流低的特点,同时迁移率(Mobility)较低,故可以采用氧化物半导体的晶体管代替晶体管中的低温多晶硅材料,形成低温多晶硅-氧化物的(LTPO)像素电路,实现低漏电,利于提高晶体管的栅极电压的稳定性。
例如,如图11C、3D和图11I所示,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可以为复位控制信号线532与有源层图案540交叠的部分,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栅极可以为扫描信号线531与有源层图案540交叠的部分。
图11E示出了有源层图案54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导电层550。例如,如图11E所示,第三导电层550包括复位电源信号线554、复位控制信号线553、扫描信号线552以及复位电源信号线551。
例如,如图11C至图11F以及图11I所示,复位控制信号线553与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沟道区交叠,第二复位晶体管T1包括位于有源层两侧的双栅极,第二复位晶体管T1为双栅晶体管;扫描信号线552与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沟道区交叠,阈值补偿晶体管T2包括位于有源层两侧的双栅极,阈值补偿晶体管T2为双栅晶体管。
例如,第二复位晶体管T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2可以为N型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第一复位控制晶体管T7以及第三复位控制晶体管T8可以为P型晶体管。
图11F示出了位于第三导电层55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四导电层560。例如,如图11F所示,第四导电层560包括复位电源信号线561、连接部568、连接部569、连接部563、连接部567、连接部562、连接部564、连接部565以及连接部566。
例如,如图10至图11I所示,连接部568的两端连接复位电源信号线551,中间连接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一极;连接部569连接数据线data与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第二极;连接部563用于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三复位晶体管T8的第二极,以将复位信号Vref引到N2节点;连接部567用于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阈值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极;连接部562的中间连接第二电源电压线vdd(如图11H,即第二电源电压线vdd),连接部562的两端连接电容的一极533;连接部564的一端与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533连接,连接部564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连接部565用于电连接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连接部566用于电连接复位电源信号线554与第二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极。
图11G示出了位于第四导电层56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五导电层570。例如,如图11G所示,第五导电层570包括连接部573、连接部575、第二电源电压线572(传输第二电源电压VDD)、连接部574、横向电压线XL(例如为中间横向电压线XLM等)。例如,第五导电层570还包括第四连接线。
例如,如图10至图11G所示,连接部573用于与数据线data电连接,例如数据线data通过连接部573与显示区1中的一些沿横向X延伸的与数据线data异层设置的连接线电连接以向该连接线传输数据信号DATA;连接部575为预留垫,第一连接线可以通过该预留垫与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或者,纵向电压线可以通过该预留垫与横向电压线电连接。例如,连接部574与连接部565电连接以实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的电连接。例如,第二电源电压线572与第二电源电压线vdd电连接。
图11H示出了位于第五导电层570远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六导电层580。例如,如图11H所示,第六导电层580包括数据线data、第二电源电压线vdd、第五连接线450、连接部584和连接部585。
例如,连接部584和连接部585与不同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例如,如图11G和图11H所示,数据线data包括转接垫290,数据线data通过转接垫290与连接部573连接,以与显示区1中的一些沿横向X延伸的与数据线data异层设置的连接线电连接,以向该连接线传输数据信号DATA。例如,纵向电压线YL均包括转接垫459,纵向电压线YL可通过转接垫459纵向电压线YL可通过转接垫459与通过相应的转接垫459与连接部575电连接,连接部575与对应的需要与该纵向电压线YL电连接的横向电压线XL电连接,从而实现纵向电压线YL与横向电压线XL电连接。
如图12所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公开至少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基板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7)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显示区,设置有子像素,且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下边缘和沿纵向延伸的左边缘,其中,所述横向与所述纵向相交,所述显示区包括在所述横向上排列的左显示区和右显示区,所述左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左边缘延伸的第一边缘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靠近所述右显示区的第一中间显示区;
非显示区,包括围绕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第一电源电压引线,配置为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且位于所述边框区内,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包括沿所述下边缘的对应于第一边缘显示区的部分延伸的下引线,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不沿所述下边缘对应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部分延伸;
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沿的边缘电压线和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电压线,其中,所述边缘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接触而电连接以给所述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子像素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并且,所述中间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纵向电压线和沿所述横向延伸的横向电压线,所述纵向电压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异层设置;
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的边缘纵向电压线,所述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且与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相交的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构成所述边缘电压线;
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还包括沿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延伸的左引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与所述左引线直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数据线,其中,所述子像素包括:驱动晶体管、发光器件和数据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配置为控制流经所述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所述发光器件配置为接收所述驱动电流且被所述驱动电流驱动以发光,所述数据晶体管配置为响应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线配置为给所述子像素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所述显示区域包括下显示区和上显示区,所述下显示区靠近所述下边缘,所述上显示区在纵向上位于所述下显示区的远离所述下边缘的一侧;
所述下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一子区域和远离所述左边缘的第二子区域,穿过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数据线包括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和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同层设置,同一条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一连接孔电连接;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所述显示区内;
所述第一子区域具有在所述横向上最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左端点,沿所述纵向延伸且经过所述左端点的直线为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分界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分界线穿过所述第二区域且将所述第二区域分割成靠近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一子区域和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内;
所述下显示区还包括:
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且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其中,
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区域的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穿过所述第三区域,且与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相交于第一交点,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一断口断开;
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多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和多条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多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和多条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彼此交织成网格,所述网格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交点;
在所述多个第一交点中的一部分第一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第一过孔与一条所述下部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多条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连接线段,所述连接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均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是由所述第二区域的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二边、所述左边缘以及所述下边缘所限定出的拐角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边框区包括围绕所述拐角区的边框角区域,所述边框角区域中设置有呈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所述网格状的辅助第一电源电压线包括:
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沿所述纵向延伸,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其中,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纵向上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的每条在所述纵向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穿过所述拐角区的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以及
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沿所述横向延伸,与所述多条纵向辅助电压线同层设置,其中,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直接连接,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与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多个像素列;所述多个像素行包括靠近所述下边缘的多个边缘像素行;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与所述多个边缘像素行一一对应,所述多个边缘像素行中的每个边缘像素行包括最靠近所述左边缘的边缘子像素,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包括穿过每个所述边缘像素行的边缘子像素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
所述多条横向辅助电压线中的每条的第二端与穿过对应的所述边缘像素行的最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且通过第一边缘过孔与穿过对应的所述边缘像素行的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横向电压线还包括:
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纵向上排列,位于所述上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边缘横向电压线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显示区的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所述上部边缘横向电压线作为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一部分;
所述纵向电压线还包括:
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在所述横向上排列,沿所述纵向穿过部分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且穿过所述上显示区,其中,所述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交织成网格;
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相交于多个辅助交点,在所述多个辅助交点中的一部分辅助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辅助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通过多个所述辅助过孔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多个所述辅助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位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内的辅助线段,所述辅助线段的远离所述左边缘的一端悬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辅助线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所述辅助线段,所述连接线段、所述多个辅助线段沿所述纵向彼此间隔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下边缘相对的上边缘,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引线还包括沿所述上边缘延伸的上引线,所述上引线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
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的上端与所述上引线连接,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的与其上端相对的下端与所述下引线直接连接;
所述纵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的中间纵向电压线,所述中间纵向电压线包括:
第一纵向电压线,沿所述纵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显示区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纵向电压线的上端与所述上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纵向电压线的与其上端相对的下端与在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线通过第二断口断开;以及
第二纵向电压线,沿所述纵向依次穿过所述上显示区和所述第一区域,其中,所述横向电压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横向电压线,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第二连接线通过第三断口断开,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相交于第二交点,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在所述第二交点处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二纵向电压线相交于多个第三交点,并且,在所述多个第三交点中的至少一部分第三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通过第三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与所述左边缘相对的右边缘,所述第一电源引线还包括沿所述右边缘延伸的右引线,所述右引线与所述上引线电连接;
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的每条线沿所述横向贯穿所述上显示区,且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的每条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右引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中间纵向电压线与所述多条第一横向电压线在所述上显示区内彼此相交于多个第四交点,在所述多个第四交点中一部分第四交点的每个的位置,一条所述中间纵向电压线通过第四过孔与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电连接;
多个所述第四过孔的位置构成的平面图案为折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折线包括从所述左边缘延伸到所述右边缘的多条子折线,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包括首尾相连的多个折线段;
所述多个折线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相交,所述第一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的第一端相交于上顶点;
所述多条子折线的多个所述顶点位于第二纵向电压线上,在所述顶点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四过孔均为所述第二过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呈W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W形的子折线包括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位于所述第三线段和第四线段之间,所述第三线段与所述第一线段连接,所述第四线段与所述第二线段连接;
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第四线段基本平行,
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第三线段基本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纵向垂于所述横向,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横向的夹角为45°,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横向的夹角为45°。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纵向上,所述辅助线段位于相邻的两条所述子折线的第三线段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连接线段、所述辅助线段和所述第三线段彼此基本平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将所述第一区域分割成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第一子区域的结构和第二子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
所述下显示区包括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穿过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数据线包括在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沿所述纵向延伸的第三连接线和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沿所述横向延伸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所述第四连接线与所述横向电压线同层设置,同一条所述数据线的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连接线通过第二连接孔电连接;
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中间横向电压线的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第四区域中的所述第四连接线通过第四断口断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多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多条所述第三连接线和多条所述第四连接线;所述多条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多条第二连接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三连接线与所述多条第四连接线分别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电连接;
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孔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五线段,所述第五线段是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边界;
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孔构成的平面图案是第六线段,所述第六线段是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的边界;
所述下显示区还包括第五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区域的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呈轴对称,所述第五区域中的与所述多个第一过孔对称的多个第五过孔的平面图案为第七线段;
所述连接线段、所述第五线段、所述第六线段和所述第七线段依次连接所构成的平面图案与所述多条子折线中的每条子折线的平面图案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的平面形状为第一三角形,所述第二区域的平面形状为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形的在所述横向上靠近所述左边缘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二三角形的在所述横向上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左边缘的第一边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一三角形的两个下顶点的靠近所述左边缘的左顶点为所述第一子区域的所述左端点;
第一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基本上是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垂线。
24.根据权利要求9-20和22-23中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边框区包括沿所述左边缘延伸的左边框区,所述左边框区中设置有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条辅助连接线,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与所述边缘纵向电压线同层设置;
所述显示区包括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包括沿所述横向延伸的多个像素行和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多个像素列;所述多个像素列包括最靠近所述左边缘的边缘像素列,所述多条边缘纵向电压线包括穿过所述边缘像素列的外边缘纵向电压线;
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的左端与所述左引线电连接,所述多条辅助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横向上与其左端相对的右端与所述外边缘纵向电压线电连接,且与对应的一条所述第一横向电压线的左端通过第二边缘过孔电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3-20和22-23中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右显示区包括沿所述右边缘延伸的第二边缘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二边缘显示区的靠近所述左显示区的一侧的第二中间显示区;
所述第二边缘显示区与所述第一边缘显示区相对于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对称轴对称,所述第二中间显示区与所述第一中间显示区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电压线呈轴对称。
26.根据权利要求2-20和22-23任一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第二电源电压线,配置为给所述子像素提供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
所述纵向电压线与所述上显示区中的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横向电压线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线同层设置。
2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210898307.2A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2412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307.2A CN115241250A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CT/CN2023/107944 WO2024022172A1 (zh) 2022-07-28 2023-07-18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98307.2A CN115241250A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1250A true CN115241250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98307.2A Pending CN115241250A (zh) 2022-07-28 2022-07-28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1250A (zh)
WO (1) WO202402217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172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75905B1 (ko) * 2006-03-07 2013-06-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592955B1 (ko) * 2016-06-17 2023-10-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07195663B (zh) * 2017-06-08 2020-09-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显示面板结构
CN109713022B (zh) * 2019-01-28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690365A (zh) * 2019-11-08 2020-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3778267B (zh) * 2021-09-13 2024-04-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41250A (zh) * 2022-07-28 2022-10-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2172A1 (zh) * 2022-07-28 2024-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2172A9 (zh) 2024-04-04
WO2024022172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7752B2 (ja) 表示装置
US202300880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14552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09171B (zh) 触摸面板和触摸显示装置
CN108984017A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CN102346342A (zh) 液晶显示器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196659B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WO2024022172A9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552131A (zh) 显示装置
CN11469549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3088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6471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48859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23528701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電子装置
KR20130040504A (ko) 표시 장치
KR10239646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23510065A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作方法、表示装置
CN11426728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00472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808826A (zh) 半导体装置
CN115315812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327809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7500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92986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