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4776A -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4776A
CN115224776A CN202211001456.0A CN202211001456A CN115224776A CN 115224776 A CN115224776 A CN 115224776A CN 202211001456 A CN202211001456 A CN 202211001456A CN 115224776 A CN115224776 A CN 115224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target position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14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4776B (zh
Inventor
姚旺
曾记东
沈春红
邓光斌
董斌
陈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o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o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o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osh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14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4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4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4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4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方法包括: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判断条件,若满足则发送充电请求信息,获取到充电基座反馈的响应信息后可根据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根据解析规则对充电基座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得到目标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上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电量信息满足判断条件时,自动发送充电请求信息以获取附近的充电基座并发送寻源信号,对寻源接收参数进行解析确定目标位置信息并移动至相应目标位置,在电池电量较低时自动移动至目标位置进行充电,避免因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增多,对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充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充电通常通过具有大容量充电电池的电池实现,然而电池在持续使用一定时长后或在静置一段时候后,需对电池进行充电以避免过度放电,若电池未及时充电,则易因过度放电导致电池短路,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电池使用的安全性不足;且过度放电还会对电池造成损伤,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法中的电池存在因过度放电而导致使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旨在解决技术方法中的电池所存在的因过度放电而导致使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储能装置中,所述智能储能装置与充电基座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判断条件;
若所述电量信息满足所述判断条件,发送充电请求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
根据预置的解析规则对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寻源信号所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以获取解析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储能装置,其中,所述智能储能装置应用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储能装置包括储能装置本体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上端的顶板、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下端的底座、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多个发射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电池组、以及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内的无线通信器及控制器;
所述储能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
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均与驱动电机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滑轮进行滑动,以实现对所述智能储能装置进行移动控制;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量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多个发射器、所述无线通信器及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电量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发射器、所述无线通信器及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充电基座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智能储能装置;
所述充电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座相适配的充电接头、与所述无线通信器相适配的基座通信器、与所述发射器相适配的接收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方法包括: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判断条件,若满足则发送充电请求信息,获取到充电基座反馈的响应信息后可根据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根据解析规则对充电基座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得到目标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上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电量信息满足判断条件时,自动发送充电请求信息以获取附近的充电基座并发送寻源信号,对寻源接收参数进行解析确定目标位置信息并移动至相应目标位置,在电池电量较低时自动移动至目标位置进行充电,避免因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储能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储能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储能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充电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5,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智能储能装置1中,智能储能装置1与充电基座2之间进行无线通信,该方法通过安装于智能储能装置1的控制器10中的应用软件进行执行,控制器10即是用于执行智能充电控制方法以实现低电量时驱动智能储能装置至相应目标位置进行自动充电的控制元器件,如MCU芯片等,智能储能装置1即是包含可充电电池的充电装置,可充电电池可接受充电基座2的电能以进行充电,还可与外部设备3(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进行电连接以对外部设备进行供电;充电基座2即是固定装配于建筑物内以对智能储能装置1进行充电的设备,如充电基座2可固定设置于墙壁上,或插接与墙壁设置的插座上进行固定,充电基座2与市电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10~S150。
S110、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判断条件。
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判断条件。智能储能装置1通过其内部设置的控制器10获取电池组的电量信息,电量信息可以是通过电压值换算得到的电量百分比,控制器10可实时获取电池组的电量信息,并判断电量信息是否满足判断条件,判断条件可以是对电量信息是否达到充电要求进行判断的具体条件,电池组可以是磷酸铁锂电池。在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电池电压低于临界过放值)时自动移动至充电基座对应的位置进行充电。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10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根据所述判断条件中的阈值计算公式对预存的充电次数进行计算,以得到对应的判断阈值;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低于所述判断阈值,以判定所述电量信息是否满足所述判断条件。
具体的,智能储能装置的电池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电极存在老化的现象,导致充放电性能下降,为避免电池组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放电的现象,需要根据充电次数不断调整判断阈值;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的次数越多,则需要电池组在保持较多剩余电量时及时进行充电,以避免过度放电,也即需要对应提高判断阈值的具体数值。控制器10中存储有智能储能装置的历史充电次数,可通过阈值计算公式对充电次数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对应的判断阈值,具体的,阈值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807517660000041
其中,A为基础电量比例值,s为设计充电次数,f为预存的历史充电次数,Y为计算得到的判断阈值。
例如,A为10,s为600,f为10,则对应计算得到的判断阈值Y为5.95。
判断所得到的电量信息是否低于判断阈值,若低于判断阈值,则判定电量信息满足判断条件;若不低于判断阈值,则判定不满足判断条件。
此外,还可在智能储能装置1中增加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10相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池组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对检测得到的温度值进行判断。还可在智能储能装置1中增加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10相连接,若控制器10判断检测得到的温度值超出预置的温度范围,则可发送控制信号至报警器,以发出报警提示信息。
S120、若所述电量信息满足所述判断条件,发送充电请求信息。
若所述电量信息满足所述判断条件,发送充电请求信息。若电池电量满足判断条件,控制器10即可发出控制指令以发送充电请求信息,具体的,可通过无线通信器发出充电请求信息,如通过无线通信器对充电请求信息进行广播,一定范围内(如12米范围内)得到充电基座均可接收到充电请求信息。无线通信器可以是蓝牙无线通信器或射频信号无线通信器。具体的,充电请求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智能储能装置的充电电压、最大充电电流等参数信息。
S130、若接收到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
若接收到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充电基座接收到充电请求信息后,对充电请求信息进行识别及匹配,如通过蓝牙方式与充电请求信息对应的智能储能装置以蓝牙信息方式反馈响应信息。更具体的充电基座内还配置有可应用的具体充电参数,充电基座可对其内配置的充电参数与充电请求信息进行匹配,若充电基座内包含充电请求信息中的充电电压、最大充电电流等参数相匹配的充电参数,则该充电基座可反馈响应信息至智能储能装置;若充电基座内不包含与充电请求信息中的参数相匹配的充电参数,则不反馈响应信息。
若智能储能装置1接收到响应信息,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至少存在一台可用的充电基座,则可通过发送寻源信号的方式确定充电基座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智能充电。由于通过发射器发射寻源信号需要进一步消耗电池组中的电能,因此,为了提高进行智能充电的效率,可在获取到响应信息后再发送寻源信号,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30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仅接收到一组所述响应信息;若接收到多组所述相应信息,对多组所述响应信息进行筛选以得到一组最优的所述响应信息;若仅接收到一组所述响应信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的步骤。
控制器10可对接收到的响应信息的数量进行判断,判断是否仅接收到一组响应信息,若仅接收到一组响应信息,则仅与该响应信息的充电基座进行配对使用;若接收到多组响应信息,则可对响应信息进行筛选,得到最优的一组响应信息。例如,可依据响应信息的信号强度对响应信息进行筛选,得到信号强度值最大的一组响应信息作为最优的响应信息。
若仅接收到一组响应信息,则直接执行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的步骤;若接收到多组响应信息,则可筛选出最优的一组响应信息,并执行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的步骤。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30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根据预置的频率信息生成三组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信号,得到所述寻源信号;同时发送所述寻源信号中不同频率的三组超声波信号;所述三组超声波信号分别通过三个设置位置不同的发射器进行发送。
控制器10中还预先设置有频率信息,频率信息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信号,例如频率信息为21KHz、23KHz、25KHz,则可根据频率信息对应生成三组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信号,三组超声波信号即组合为寻源信号进行使用。可同时发送所生成的不同频率的三组超声波信号,三组超声波信号通过不同位置的发射器进行发射。
S140、根据预置的解析规则对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寻源信号所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以获取解析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
根据预置的解析规则对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寻源信号所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以获取解析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其中,解析规则包括三个设置位置不同的发射器之间的位置参数。充电基座接收到寻源信号后,记录对寻源信号中三组超声波信号进行接收的时间,将三组超声波信号的接收时间作为寻源接收参数,则寻源接收参数包含三个接收时间,充电基座将寻源接收参数反馈至智能储能装置。
智能储能装置的控制器10可对接收到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也即是通过寻源接收参数及三个发射器之间的位置关系解析得到充电基座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40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将所述寻源接收参数中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接收间隔时间进行转换,得到与各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对应的间隔距离;根据所述位置参数及与各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对应的间隔距离建立对应的坐标方程;解析所述坐标方程,以将解析得到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信息。
具体的,可将寻源接收参数中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接收间隔时间进行转换,先计算寻源接收参数中三个接收时间之间的接收间隔时间,通常包含三个对应的接收间隔时间。
例如,寻源接收参数中的三个接收时间分别为t1、t2、t3,则接收间隔时间分别为Δt1=t1-t2,Δt2=t1-t3,Δt3=t2-t3
之后再将接收间隔时间转换为对应的间隔距离,如声速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为344m/s,则所得到的三个间隔距离分别为344×Δt1、344×Δt2、344×Δt3
可根据三个设置位置不同的发射器之间的位置参数及所得到的间隔距离建立坐标方程;其中,三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均为已知值,例如,可设定三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可分别表示为(0,0,0)、(-0.1,-0.05,0)及(1,-0.05,0),
设充电基座的坐标为(x0,y0,z0),根据所得到的三个间隔距离及上述位置参数可对应构建得到坐标方程,坐标方程可采用公式(2)进行表示:
Figure BDA0003807517660000071
其中,L1=344×Δt1,L2=344×Δt2,L3=344×Δt3。(x1,y1)即为第一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x2,y2)即为第二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x3,y3)即为第三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由于三个发射器所在平面的纵坐标位置均为0,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不考虑三个发射器的纵坐标数值。
对上述坐标方程进行联立解析,即可得到充电基座的坐标值(x0,y0,z0),也即可以将所得到的坐标值的具体数值作为目标位置信息。
S150、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智能储能装置的控制器10获取到目标位置信息后,即可发出相应控制指令以驱动智能储能装置进行移动,也即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使智能储能装置移动至与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具体而言,也即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移动至相应充电基座的下方。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50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具体的,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可以将第一个发射器的坐标位置作为原点,将目标位置信息中的x0及y0作为目标坐标值,确定相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
例如,目标位置信息中的x0=3.5及y0=6,则可确定行进方向为向左则行进3.5米,向前侧行进6米,或确定向前侧偏左的30.25°方向行进6.946米。
根据确定的进行方向及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移动控制指令,以驱动智能储能装置移动至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50具体还包括以下子步骤:根据预置的异常判断规则对实时获取红外检测信息是否出现异常进行判断;若所述红外检测信息出现异常,根据所述红外检测信息确定对应的异常方位;根据所述异常方位及所述目标位置信息重新确定对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的步骤。
具体的,智能储能装置的周边还设置有红外检测模块,通过红外检测模块发出红外线信号,并通过红外检测模块的红外接收器接收红外线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反射的红外线信号的强度值进行判断,从而判断红外检测信息是否出现异常,红外检测信息中包含的检测值的数量与红外接收器的数量相等。
例如,可判断红外检测信息中任一检测值是否大于异常判断规则中的检测阈值,以判定红外检测信息是否出现异常。若任一检测值大于检测阈值,则判定红外检测信息出现异常,也即表明一定距离内存在障碍物遮挡;若检测值均不大于检测阈值,则判定红外检测信息未出现异常,表明一定距离内不存在障碍物遮挡。
若红外检测信息出现异常,则可根据红外检测信息确定对应的异常方位,具体的,可获取出现异常的检测值对应红外接收器的方位作为异常方位,异常方位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异常访问及目标位置信息重新确定对应的进行方向及进行距离,新确定的行进方向与行进距离是为了避开异常方位的遮挡物。获取新确定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后,即可返回执行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的步骤,以根据新确定的进行方向及行进距离控制智能储能装置移动至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判断条件,若满足则发送充电请求信息,获取到充电基座反馈的响应信息后可根据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根据解析规则对充电基座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得到目标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上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电量信息满足判断条件时,自动发送充电请求信息以获取附近的充电基座并发送寻源信号,对寻源接收参数进行解析确定目标位置信息并移动至相应目标位置,在电池电量较低时自动移动至目标位置进行充电,避免因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储能装置,该智能储能装置应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如图2至图4所示,该智能储能装置1包括储能装置本体101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1上端的顶板102、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1下端的底座103、设置于所述顶板102上的无线充电线圈104、环绕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4周围的多个发射器105、设置于所述底座103内的电池组110、以及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101内的无线通信器106及控制器10;所述底座103下侧设置有多个滑轮107、所述滑轮107均与驱动电机108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8驱动所述滑轮107进行滑动,以实现对所述智能储能装置1进行移动控制;所述控制器10通过电量检测电路109与所述电池组110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0还与所述多个发射器105、所述无线通信器106及所述驱动电机108相连接;所述电量检测电路109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110的电量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10,所述控制器10发出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发射器105、所述无线通信器106及所述驱动电机108进行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104与所述电池组110相连接。
由于无线充电线圈104充电效率比较低,对于大容量的电池组,无线充电线圈104无法满足充电需求,可在储能装置本体101的一侧设置充电插座112,充电插座112与电池组110相连接,以通过充电插座112与充电基座2上的充电接头进行对接,从而实现接触式充电,相比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04,采用接触式充电设计能够大幅提高充电效率。
具体的,无线充电线圈104用于与充电基座2对接,获取充电基座2的电能并输出至电池组110,其中,电池组110可以是磷酸铁锂电池。电量检测电路109与电池组110相连接,用于获取电池组10的电量信息,如可设置电量检测电路109为分压电路,通过分压电路获取电池组10的电压值并输出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获取电压值后,根据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关系转换为电量信息。控制器10与发射器105相连接,用于控制发射器105发射超声波信号的时长、功率等,无线通信器106与控制器10相连接,控制器10可控制无线通信器发射无线信号,如广播充电请求信息。控制器10可以是MUC控制芯片。
控制器10还与驱动电机108相连接,驱动电机108通过齿轮及连接轴与滑轮107相连接,控制器10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08以驱动滑轮107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智能储能装置1进行移动的目的。
为防止电池组过冲,可通过电量检测电路109获取电压值后传输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判断电压值对应的电量信息是否达到充电上限,若达到充电上限则终止充电,避免因电池组过冲而导致安全隐患。
其中,顶板102上设置有三个发射器105,且发射器105均为超声波发射器。具体的,可在顶板102上设置三个发射器105,且三个发射器105均为超声波发射器,通过三个发射器105分别发送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信号。
此外,储能装置本体101的前侧面还设置有多个红外检测模块120,每一红外检测模块120均由红外发射器121及红外接收器122组成,红外检测模块120中的红外发射器121及红外接收器122均与控制器10相连接。红外发射器121发射红外信号,若红外发射器121的正前方一定距离内存在遮挡物,则遮挡物会将红外信号反射,红外接收器122可接收遮挡物反射的红外信号,通过判断红外接收器122的红外信号的强度,即可判断储能装置本体101是否靠近该遮挡物,以通过外检测模块120实现避障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储能装置应用上述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判断条件,若满足则发送充电请求信息,获取到充电基座反馈的响应信息后可根据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根据解析规则对充电基座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得到目标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上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电量信息满足判断条件时,自动发送充电请求信息以获取附近的充电基座并发送寻源信号,对寻源接收参数进行解析确定目标位置信息并移动至相应目标位置,在电池电量较低时自动移动至目标位置进行充电,避免因电池过度放电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储能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充电基座2及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储能装置1;所述充电基座2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座112相适配的充电接头、与所述无线通信器106相适配的基座通信器、与所述发射器105相适配的接收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储能装置中,所述智能储能装置与充电基座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判断条件;
若所述电量信息满足所述判断条件,发送充电请求信息;
若接收到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充电请求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
根据预置的解析规则对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寻源信号所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以获取解析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实时获取的电量信息是否满足预置的判断条件,包括:
根据所述判断条件中的阈值计算公式对预存的充电次数进行计算,以得到对应的判断阈值;
判断所述电量信息是否低于所述判断阈值,以判定所述电量信息是否满足所述判断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仅接收到一组所述响应信息;
若接收到多组所述相应信息,对多组所述响应信息进行筛选以得到一组最优的所述响应信息;
若仅接收到一组所述响应信息,执行所述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发送寻源信号至所述充电基座,包括:
根据预置的频率信息生成三组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信号,得到所述寻源信号;
同时发送所述寻源信号中不同频率的三组超声波信号;所述三组超声波信号分别通过三个设置位置不同的发射器进行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规则包括三个设置位置不同的发射器之间的位置参数,所述根据预置的解析规则对所述充电基座根据所述寻源信号所反馈的寻源接收参数进行参数解析,以获取解析得到的目标位置信息,包括:
将所述寻源接收参数中各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接收间隔时间进行转换,得到与各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对应的间隔距离;
根据所述位置参数及与各所述接收间隔时间对应的间隔距离建立对应的坐标方程;
解析所述坐标方程,以将解析得到的结果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
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以移动至与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之后,还包括:
根据预置的异常判断规则对实时获取红外检测信息是否出现异常进行判断;
若所述红外检测信息出现异常,根据所述红外检测信息确定对应的异常方位;
根据所述异常方位及所述目标位置信息重新确定对应的行进方向及行进距离;
返回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行进方向及所述行进距离发送相应的移动控制指令进行移动控制的步骤。
8.一种智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储能装置应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储能装置包括储能装置本体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上端的顶板、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下端的底座、设置于所述顶板上的多个发射器、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电池组、以及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本体内的无线通信器及控制器;
所述储能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
所述底座下侧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均与驱动电机进行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滑轮进行滑动,以实现对所述智能储能装置进行移动控制;
所述控制器通过电量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多个发射器、所述无线通信器及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电量检测电路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组的电量信息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发射器、所述无线通信器及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三个所述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均为超声波发射器。
10.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充电基座及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储能装置;
所述充电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座相适配的充电接头、与所述无线通信器相适配的基座通信器、与所述发射器相适配的接收器。
CN202211001456.0A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Active CN115224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1456.0A CN115224776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1456.0A CN115224776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4776A true CN115224776A (zh) 2022-10-21
CN115224776B CN115224776B (zh) 2023-08-22

Family

ID=83616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1456.0A Active CN115224776B (zh) 2022-08-19 2022-08-19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47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6815A (zh) * 2023-08-28 2023-09-2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模组的充电管理方法、能源管理器及相关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285A (zh) * 2011-03-16 2011-08-17 杭州华韵天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三维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98747A (zh) * 2013-12-12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频分制超声波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203996A (zh) * 2015-09-16 2015-12-30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室内定位方法、系统及装置、锚节点
CN105896664A (zh) * 2016-05-16 2016-08-24 四川仪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充电的充电定位方法
US20170201132A1 (en) * 2016-01-11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8087970A (zh) * 2017-12-12 2018-05-29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9155A (zh) * 2020-08-27 2020-12-04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充电盒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6285A (zh) * 2011-03-16 2011-08-17 杭州华韵天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超声波进行三维定位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98747A (zh) * 2013-12-12 2014-04-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频分制超声波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203996A (zh) * 2015-09-16 2015-12-30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室内定位方法、系统及装置、锚节点
US20170201132A1 (en) * 2016-01-11 2017-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896664A (zh) * 2016-05-16 2016-08-24 四川仪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充电的充电定位方法
CN108087970A (zh) * 2017-12-12 2018-05-29 惠州Tcl家电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9155A (zh) * 2020-08-27 2020-12-04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充电盒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盒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景博, 国防工业出版社, pages: 230 - 23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6815A (zh) * 2023-08-28 2023-09-2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模组的充电管理方法、能源管理器及相关介质
CN116826815B (zh) * 2023-08-28 2023-12-26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电池模组的充电管理方法、能源管理器及相关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4776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5817B2 (en)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system
US1000886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led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US6967462B1 (en) Charging of devices by microwave power beaming
US20080065266A1 (en) Mobile robo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EP2387127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nd data
CN110972063A (zh) 一种测距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介质
CN108767954B (zh) 智能家居的远程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5224776B (zh) 智能充电控制方法、智能储能装置及智能充电系统
CN2034346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通信系统
CN105896664B (zh) 一种自动充电的充电定位方法
CN108418316A (zh) 一种无线充电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038735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5049975U (zh) 一种射频rssi值结合红外导航技术的机器人回仓充电系统
KR20160032783A (ko) 충전 차량, 충전 차량의 제어기 동작 방법 및 충전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CN111092465A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1602097B (zh) 自移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1144102B1 (ko) 능동형 이동로봇 충전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539887A (zh) 移动式无线家居监控系统
CN111092457A (zh) 饮水机及其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735520B2 (ja) 移動体用充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充電装置
CN105846501B (zh) 一种自动充电的充电定位方法
CN107788917A (zh) 一种监控扫地机器人
CN212086393U (zh) 一种用于收发无线信号的自走式中继机台
KR20190000619A (ko)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시스템
CN105846504A (zh) 一种自动充电移动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