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2567B -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2567B
CN115222567B CN202211143686.0A CN202211143686A CN115222567B CN 115222567 B CN115222567 B CN 115222567B CN 202211143686 A CN202211143686 A CN 202211143686A CN 115222567 B CN115222567 B CN 115222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ule
electronic data
data
stu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436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2567A (zh
Inventor
曹正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436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2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2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2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2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2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4Image or video pattern 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in feature sp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件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VR设备终端,教师端的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学生端的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交互信息和目标数据,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通过对第一电子数据和VR设备数据进行数据联通和管理,实现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VR技术的日趋成熟,VR的适用场景也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建设VR教学实验室以辅助其进行人才培养工作。VR教学实验室里提供了各式各样的VR终端设备,比如头戴式VR、桌面式VR、MR头盔、LED小间距演示屏、电子沙盘和cave沉浸式系统等,来满足师生沉浸式教学,这样导致VR实验室中的设备及资源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
1.VR教学设备统一管理难,维护成本高;
VR教学设备新、种类多,教学管理者每每接触一款全新的设备时,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其操作和管理方式;在面对实验室里几十台的VR教学设备时,逐一管理较为麻烦,容易影响教学进度,若是操作流程不规范,更容易造成设备的损伤,导致维护成本增高。
2.VR第一电子数据管理繁琐,下发学习任务操作复杂,教学开展难;
VR第一电子数据无法集中管理,教师具备针对性教学需求时,需提前将第一电子数据一一拷贝至机器中,面对课上所提到的额外知识点,很难快速的切换第一电子数据让学生实践,难以保证VR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3.学习过程无法监督,实验成绩本地存储,学习成果难以汇总;
由于VR实验均是在学生的VR设备中进行,教师无法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成绩也仅保存在学生所佩戴的头显设备中,实验的成绩无法汇总,教学效果也难以评判。
申请号为202010612624.4的专利公开的VR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端和云VR服务端,云VR服务端包括云VR服务器集群,云VR服务器集群包括与学生端配对的第一云VR服务器;学生端,配置用于调用云VR - SDK向第一云VR服务器发送VR课件的启动指令和自身的设备控制信息;第一云VR服务器,配置用于运行VR课件;基于设备控制信息对VR课件进行渲染,生成渲染图像;采集和编码渲染图像,同时采集VR课件中的音频数据,得到VR课件的音视频数据;将音视频数据发送给云VR - SDK;学生端,配置用于通过云VR - SDK解码播放音视频数据。
现有技术通过学生端向第一云VR服务器发送VR课件的启动指令和设备控制信息,第一云VR服务器根据启动指令和设备控制信息分别运行VR课件和对VR课件进行渲染,但对于VR教学设备多和VR第一电子数据繁琐时,无法解决VR教学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管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解决VR教学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VR设备终端,其中,
教师端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包括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所述数据信息标识作为识别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唯一标识,所述信息类别用以表示所述数据信息的所属学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请求信息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获取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包括动作信息和动作对象;所述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
学生端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记录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交互信息和基于交互信息形成的目标数据;
VR设备终端包括第四处理模块和若干VR设备,所述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接收第一电子数据时,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息类别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时,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对分类后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属性设置,属性设置分为开放和未开放,将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分别进行标记,生成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中还接收第二电子数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为非必要数据,第二电子数据包含若干格式,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将第二电子数据显示在对应VR场景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进行第一电子数据分发时,根据所述学生端发送到的请求信息将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所述学生端的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中的动作对象为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将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失败,则向学生端发送关闭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和发送打开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操作图像,第二处理模块对所述操作图像进行分析,将预设个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组对比,若任意学生端与其他学生端在同一时刻的操作图像不同,将该学生端对应的学生端ID进行标记,获取预设时间内被标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析,若预设时间内的操作图像未发生变化,则将学生状态判定为离线状态,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提交信息,所述提交信息包括判断结果数据和学生端ID,将所述提交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后,接收教师的第一返回数据,所述第一返回数据为教师对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反馈,返回数据包括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离线状态判断结果,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当判断结果为确定离线状态时的文字提示信息,根据学生端ID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学生端,将以弹幕的形式显示给学生;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根据预设规则进行挑选发送给教师,接收教师的第二返回数据,所述第二返回数据为教师对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分享判定结果,若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则将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对应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所述第三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获取周期时间T内历史返回数据,所述历史返回数据包括历史第一返回数据、历史第二返回数据和对应的学生端ID,根据学生端ID将所述历史返回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同一学生端ID的历史返回数据中的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分别计算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中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将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分别与预设离线状态比率Ra和预设确定分享比率Rb进行比较,判断状态等级,
若R1≥Ra且R2≤Rb,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A级;
若R2≥Rb且R1≤Ra,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B级;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A级时,生成警示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警示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B级时,生成奖励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奖励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将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数据信息标识、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将所述请求数据信息标识和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分别与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信息标识和数据信息类别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学生端ID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若匹配不成功,则生成未处理请求;
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所述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指令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的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与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匹配且匹配不成功时,将生成的所述未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教师端,接收教师端对未处理请求的第三返回数据,所述第三返回数据包括请求处理结果,若请求处理结果为通过,则第三返回数据还包括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所述学生端。
进一步地,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接收VR设备信息时,所述VR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型号、置放位置和对应MAC地址,所述VR设备信息与学生端进行连接,一个所述学生端ID对应一个VR设备信息的VR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管理VR设备时,包括VR设备监控单元和VR设备控制单元,所述VR设备监控单元用于将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对应MAC地址进行绑定,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所述状态包括在线和离线;
所述VR设备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教师端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重启、关机和对应VR设备信息,VR设备控制根据操作指令将对应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对VR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时,控制接口用于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控制脚本进行交互来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的在线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对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查看VR设备电量和设备在线状态,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和重启关机的参数,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触发VR设备重启或关机,返回相应信息到第四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和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网络通讯通过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进行交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教师端的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请求信息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获取目标对象数据,第三处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学生端的发送模块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行为数据,所述行为数据为学生的操作行为;通过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通过对第一电子数据数据和VR设备数据进行数据联通和管理,实现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接收第一电子数据时,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息类别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有条理和整齐,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时,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对分类后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属性设置,将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分别进行标记,生成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使第一电子数据的分发对象更加清晰,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中还接收第二电子数据,第二电子数据为除第一电子数据外的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接收若干格式的第二电子数据,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丰富,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将第二电子数据显示在对应VR场景中,通过对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和设置开放状态,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管理更加方便,提高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根据学生端的请求信息将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给学生端,使学生可对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自由获取,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对学生的动作信息和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根据操作图像分析学生在线状态,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进行判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接收教师对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第一返回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离线状态,并形成提示信息,使判断更加准确,并将为判定为离线状态即在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进行了分享,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尤其,对历史返回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以对学生在周期内的表现进行分析,生成警示信息和奖励信息,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根据请求信息和指令信息分别对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实现了第一电子数据的合理分配,进而提高了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将请求信息匹配不通过的第一电子数据生成未处理请求,通过教师端对未处理请求进行判断和反馈,将学生未请求到的第一电子数据在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中匹配,实现对请求信息的响应,使学生可以获取到第一电子数据,并且通过教师的判断,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要通过教师的确定才可以分发,实现对第一电子数据的有效管理,提高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将设备与学生端进行连接,每个学生端ID对应一个设备的MAC地址,使第一电子数据分发时更加准确,实现了对VR设备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
尤其,第四处理模块通过绑定的MAC地址获取设备基本信息,而且可对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的操作,实现了设备数据在线监控和在线控制,实现了设备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
尤其,通过VR设备终端内置对应的SDK,能调用VR设备终端的内置函数对VR设备终端进行管理,同时负责与第四处理模块进行消息互通,实现数据的有效互通,实现设备信息状态的获取,进而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通过网络通讯和即时通讯实现第四处理模块的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模块之间数据互通,有效解决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接口交互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VR设备终端,
教师端包括第一处理模块110、第二处理模块120和第三处理模块130,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包括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所述数据信息标识作为识别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唯一标识,所述信息类别用以表示所述数据信息的所属学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请求信息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获取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包括动作信息和动作对象;所述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
学生端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记录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交互信息和基于交互信息形成的目标数据;
VR设备终端包括第四处理模块140和若干VR设备150,所述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子数据为教学资源数据,所述交互信息为学生对VR设备的操作,所述目标数据为学生的实验和学习成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教师端的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请求信息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获取目标对象数据,第三处理模块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学生端的发送模块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行为数据,所述行为数据为学生的操作行为;通过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通过对第一电子数据数据和VR设备数据进行数据联通和管理,实现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接收第一电子数据时,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息类别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时,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对分类后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属性设置,属性设置分为开放和未开放,将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分别进行标记,生成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中还接收第二电子数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为非必要数据,第二电子数据包含若干格式,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将第二电子数据显示在对应VR场景中。
具体而言,第一电子数据由教师进行开放和未开放设置,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学生可通过VR设备选择使用;设置为未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需要教师安排通过VR设备分发给对应学生端使用。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接收第一电子数据时,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息类别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有条理和整齐,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时,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对分类后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属性设置,将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分别进行标记,生成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使第一电子数据的分发对象更加清晰,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中还接收第二电子数据,第二电子数据为除第一电子数据外的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接收若干格式的第二电子数据,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丰富,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将第二电子数据显示在对应VR场景中,通过对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和设置开放状态,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管理更加方便,提高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进行第一电子数据分发时,根据所述学生端发送到的请求信息将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所述学生端的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中的动作对象为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将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失败,则向学生端发送关闭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和发送打开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操作图像,第二处理模块对所述操作图像进行分析,将预设个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组对比,若任意学生端与其他学生端在同一时刻的操作图像不同,将该学生端对应的学生端ID进行标记,获取预设时间内被标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析,若预设时间内的操作图像未发生变化,则将学生状态判定为离线状态,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提交信息,所述提交信息包括判断结果数据和学生端ID,将所述提交信息进行存储。
具体而言,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为学生学习时打开或浏览的教学资源,可能与教师上课时用到的教学资源不同,所以进行比对。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根据学生端的请求信息将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给学生端,使学生可对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自由获取,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对学生的动作信息和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根据操作图像分析学生在线状态,对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进行判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后,接收教师的第一返回数据,所述第一返回数据为教师对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反馈,返回数据包括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离线状态判断结果,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当判断结果为确定离线状态时的文字提示信息,根据学生端ID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学生端,将以弹幕的形式显示给学生;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根据预设规则进行挑选发送给教师,接收教师的第二返回数据,所述第二返回数据为教师对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分享判定结果,若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则将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对应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所述第三处理模块。
具体而言,所述分享判断结果为教师判断是否将操作图像进行分享的结果,可以为确定或否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教师对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第一返回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离线状态,并形成提示信息,使判断更加准确,并将为判定为离线状态即在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进行了分享,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获取周期时间T内历史返回数据,所述历史返回数据包括历史第一返回数据、历史第二返回数据和对应的学生端ID,根据学生端ID将所述历史返回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同一学生端ID的历史返回数据中的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分别计算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中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将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分别与预设离线状态比率Ra和预设确定分享比率Rb进行比较,判断状态等级,
若R1≥Ra且R2≤Rb,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A级;
若R2≥Rb且R1≤Ra,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B级;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A级时,生成警示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警示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B级时,生成奖励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奖励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具体而言,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为离线状态和分享判定结果中为确定的出现次数在周期时间T内的比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对历史返回数据进行周期性分析,以对学生在周期内的表现进行分析,生成警示信息和奖励信息,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对第一电子数据和学生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将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数据信息标识、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将所述请求数据信息标识和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分别与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信息标识和数据信息类别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学生端ID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若匹配不成功,则生成未处理请求;
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所述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指令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
具体而言,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也可以是根据指令信息进行分发。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请求信息和指令信息分别对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实现了第一电子数据的合理分配,进而提高了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的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与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匹配且匹配不成功时,将生成的所述未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教师端,接收教师端对未处理请求的第三返回数据,所述第三返回数据包括请求处理结果,若请求处理结果为通过,则第三返回数据还包括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所述学生端。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请求信息匹配不通过的第一电子数据生成未处理请求,通过教师端对未处理请求进行判断和反馈,将学生未请求到的第一电子数据在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中匹配,实现对请求信息的响应,使学生可以获取到第一电子数据,并且通过教师的判断,使第一电子数据更加安全,要通过教师的确定才可以分发,实现对第一电子数据的有效管理,提高第一电子数据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接收VR设备信息时,所述VR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型号、置放位置和对应MAC地址,所述VR设备信息与学生端进行连接,一个所述学生端ID对应一个VR设备信息的VR设备。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将设备与学生端进行连接,每个学生端ID对应一个设备的MAC地址,使第一电子数据分发时更加准确,实现了对VR设备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管理VR设备时,包括VR设备监控单元和VR设备控制单元,所述VR设备监控单元用于将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对应MAC地址进行绑定,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所述状态包括在线和离线;
所述VR设备控制,接收所述教师端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重启、关机和对应VR设备信息,VR设备控制根据操作指令将对应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操作。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第四处理模块通过绑定的MAC地址获取设备基本信息,而且可对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的操作,实现了设备数据在线监控和在线控制,实现了设备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对VR设备进行VR设备监管和VR设备控制时,控制接口用于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控制脚本进行交互来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的在线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对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查看VR设备电量和在线状态,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和重启关机的参数,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触发VR设备重启或关机,返回相应信息到第四处理模块,以下为接口请求参数格式:
电量监控数据格式:
{
“type”: “vrControl”,
“subject”:”electricity”
“data”:”2022-7-14”
“requestData”:[
 {
"mac": "00-FF-14-BB-F5-25",
}
 ]
 }
响应监控数据格式:
{
"code": 200,
"message": "数据获取成功",
"responseData":
{
"mac": "00-FF-14-BB-F5-25",
“value”:”60” //电量,百分制
}
 }
在线状态获取数据格式:
{
“type”: “vrControl”,
“subject”:”onlineState”
“data”:”2022-7-14”
“requestData”:[
 {
"mac": "00-FF-14-BB-F5-25",
}
 ]
 }
响应在线状态获取数据格式:
{
"code": 200,
"message": "数据获取成功",
"responsedata":
{
"mac": "00-FF-14-BB-F5-25",
“state”:”1” //1代表在线,0代表不在线
}
 }
重启或关机数据格式:
{
“type”: “vrControl”,
“subject”:”reboot” //reboot代表重启,shutdown代表关机
“data”:”2022-7-14”
“requestData”:[
 {
"mac": "00-FF-14-BB-F5-25",
}
 ]
 }
响应重启或关机数据格式:
{
"code": 200,
"message": "重启或关机成功",
 }
具体而言,VR设备终端监管和控制的VR设备可以为头戴式VR设备、桌面式VR头盔、LED小间距演示屏、电子沙盘和cave沉浸式系统等,在VR设备终端内置对应的SDK,能调用VR设备终端的内置函数对VR设备终端进行管理,同时负责与第四处理模块进行消息互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VR设备终端内置对应的SDK,能调用VR设备终端的内置函数对VR设备终端进行管理,同时负责与第四处理模块进行消息互通,实现数据的有效互通,实现设备信息状态的获取,进而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和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网络通讯通过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进行交互,所述数据接口用于学生端通过VR设备完成实验操作时,将学习成果进行传输和记录,数据接口采用http请求和Restful设计实现,所述学习成果包括学习时长、实验步骤、实验脚本、实验成绩和生成结果附件。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网络通讯和即时通讯实现第四处理模块的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模块之间数据互通,有效解决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统一管理,进而提高了第一电子数据和设备的管理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教师端、学生端和VR设备终端,其中,
教师端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三处理模块,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数据和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所述第一电子数据包括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所述数据信息标识作为识别所述第一电子数据的唯一标识,所述信息类别用以表示所述数据信息的所属学科;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指令信息和接收所述学生端发送的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请求信息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获取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包括动作信息和动作对象;所述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的操作图像并进行分享;
学生端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记录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分发的第一电子数据;所述记录模块用于记录交互信息和基于交互信息形成的目标数据;
VR设备终端包括第四处理模块和若干VR设备,所述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接收VR设备信息和管理VR设备;
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管理VR设备时,包括VR设备监控单元和VR设备控制单元,所述VR设备监控单元用于将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对应MAC地址进行绑定,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所述状态包括在线和离线;
所述VR设备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教师端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重启、关机和对应VR设备信息,VR设备控制根据操作指令将对应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操作;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进行第一电子数据分发时,根据所述学生端发送到的请求信息将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获取所述学生端的目标对象数据,所述目标对象数据中的动作对象为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将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比对,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标识进行比对,若比对失败,则向学生端发送关闭动作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和发送打开分发给学生端的第一电子数据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操作图像,第二处理模块对所述操作图像进行分析,将预设个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组对比,若任意学生端与其他学生端在同一时刻的操作图像不同,将该学生端对应的学生端ID进行标记,获取预设时间内被标记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进行分析,若预设时间内的操作图像未发生变化,则将学生状态判定为离线状态,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获取所述学生端的提交信息,所述提交信息包括判断结果数据和学生端ID,将所述提交信息进行存储;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时,根据所述请求信息将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请求信息包括请求数据信息标识、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将所述请求数据信息标识和请求数据信息类别分别与所述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的数据信息标识和数据信息类别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根据所述学生端ID将匹配到的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若匹配不成功,则生成未处理请求;
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将所述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发,所述指令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信息包括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和学生端ID,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标识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信息类别将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对应的学生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在将所述第一电子的数据信息标识和信息类别与开放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匹配且匹配不成功时,将生成的所述未处理请求发送给所述教师端,接收教师端对未处理请求的第三返回数据,所述第三返回数据包括请求处理结果,若请求处理结果为通过,则第三返回数据还包括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处理请求对应的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分发到所述学生端;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判定为离线状态的学生对应的学生端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教师后,接收教师的第一返回数据,所述第一返回数据为教师对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反馈,返回数据包括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离线状态判断结果,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当判断结果为确定离线状态时的文字提示信息,根据学生端ID将第一提示信息发送给学生端,将以弹幕的形式显示给学生;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根据预设规则进行挑选发送给教师,接收教师的第二返回数据,所述第二返回数据为教师对未判定为离线状态对应的操作图像的分享判定结果,若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则将分享判定结果为确定对应的操作图像发送给所述第三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将获取周期时间T内历史返回数据,所述历史返回数据包括历史第一返回数据、历史第二返回数据和对应的学生端ID,根据学生端ID将所述历史返回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同一学生端ID的历史返回数据中的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分别计算第一判断结果和分享判定结果中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将离线状态比率R1和确定分享比率R2分别与预设离线状态比率Ra和预设确定分享比率Rb进行比较,判断状态等级,
若R1≥Ra且R2≤Rb,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A级;
若R2≥Rb且R1≤Ra,则判定该学生端学生状态等级为B级;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A级时,生成警示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警示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当判定状态等级为B级时,生成奖励信息并根据学生端ID将奖励信息发送至学生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接收第一电子数据时,第一处理模块根据所述信息类别将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分类;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管理第一电子数据时,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对分类后的第一电子数据进行属性设置,属性设置分为开放和未开放,将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和属性设置为开放的第一电子数据分别进行标记,生成开放第一电子数据和未开放第一电子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中还接收第二电子数据,所述第二电子数据为非必要数据,第二电子数据包含若干格式,根据所述教师端的指令信息将第二电子数据显示在对应VR场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VR设备终端的第四处理模块在接收VR设备信息时,所述VR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型号、置放位置和对应MAC地址,所述VR设备信息与学生端进行连接,一个所述学生端ID对应一个VR设备信息的VR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对VR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时,控制接口用于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控制脚本进行交互来获取VR设备的数量、VR设备的在线状态和VR设备的电量,对VR设备进行重启和关机,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查看VR设备电量和设备在线状态,所述第四处理模块向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发送携带MAC地址的指令和重启关机的参数,VR设备终端中VR设备的SDK触发VR设备重启或关机,返回相应信息到第四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和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和第四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网络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第三处理模块与VR设备通过即时通讯进行交互,所述网络通讯通过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进行交互。
CN202211143686.0A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Active CN115222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3686.0A CN115222567B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43686.0A CN115222567B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2567A CN115222567A (zh) 2022-10-21
CN115222567B true CN115222567B (zh) 2023-04-25

Family

ID=8361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43686.0A Active CN115222567B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25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6855A (ja) * 2005-03-18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205264142U (zh) * 2016-01-18 2016-05-25 四川龙睿三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飞行模拟系统
CN106649649A (zh) * 2016-12-09 2017-05-10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离线地图的风力发电企业调度自动化监控方法
CN107862637A (zh) * 2017-12-15 2018-03-30 北京智慧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智慧教育系统
CN109409091B (zh) * 2018-09-28 2021-11-19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Web页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727501A (zh) * 2019-01-07 2019-05-07 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教学系统
CN110413822B (zh) * 2019-06-19 2021-11-19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离线图像结构化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031555A (zh) * 2019-11-29 2020-04-17 北京大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教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130009B (zh) * 2019-12-26 2021-05-04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图像类设备运行状态的确定方法
CN111277593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广东金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内外网隔离的多线并行监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2567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0635B (zh) 遠端即時多媒體教學方法、裝置及系統、電子設備以及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
CN103840975B (zh) 一种光纤系统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JPH10135949A (ja) 情報共有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共有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と方法
CN111510659B (zh) 在线交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89834A (zh) 一种用于提交深度学习训练任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05224A (zh) 在线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37047A (zh) 一种远程服务器管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0007950A (zh) 一种应用程序接口的管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0609970A (zh) 用户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1196708A1 (zh) 在线交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982134A (zh) 一种基于诊断设备的视频教学方法、诊断设备及系统
CN114596746A (zh) 仿真教育实训系统及基于仿真教育实训系统的学习方法
CN110750453B (zh) 基于html5的智能移动端测试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222567B (zh) 一种vr资源和设备管理系统
CN113747247B (zh) 直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384246A (zh) 安全监察系统登录助手方法
CN111124343A (zh) 一种应用于校园的内容智能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15565415A (zh) 一种基于信息交互的线上培训系统及方法
CN113204459A (zh) U盾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7861485A (zh)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13055591A (zh) 多机位无线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88918A (zh) 电站设备管理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15647B (zh) 基于微服务的前沿装备远程互动体验系统
CN112598323B (zh) 跨业务域流程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12026B (zh) 聚合链路配置方法、装置、系统、交换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A-1859,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1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uilding 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dustrial Park, No.44, Middle North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