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7939A -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17939A CN115217939A CN202210003491.XA CN202210003491A CN115217939A CN 115217939 A CN115217939 A CN 115217939A CN 202210003491 A CN202210003491 A CN 202210003491A CN 115217939 A CN115217939 A CN 1152179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transmission
- water
- temperature control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0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8 anti-freez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采用温控模块和三向阀联合控制,当变速器油温较低,系统不需要冷却时,将发动机加热后的冷却液引入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当系统所在的第二回路有散热需求时,则通过三通阀切断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的串联,通过关闭开关阀保证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断开,第二回路独立进行循环来散热,从而达到保证混动各系统工作温度满足要求,同时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整车油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整车的热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整车热管理在满足整车冷却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统筹分配整能量,降低不必要的能力损耗,进而降低整车油耗。当前混动汽车逐渐成为热点,对于HEV混动传动系统而言,发动机工作时高温散热器的出水温度会高于100℃,混动电源/电机控系统正常工作要求水温不高于65℃,混动变速器的电机工作时的油温不能超过80℃,轴齿传动系统效率和使用寿命的较好的工作区间为80-100℃,由于不同的部件工作时对油温的需求不一样,故无法用一套散热器解决系统散热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在保证系统的冷却需求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引入发动机的余热对变速器进行加热,提高变速器使用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包括:发动机、温控模块、变速器热交换器、系统热交换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三向阀、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路的入水口相连;所述温控模块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回路上;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入水口相连,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系统热交换器、三向阀和第二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路上的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相连;所述三向阀的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三向阀的出水口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入水口,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回路,用于对所述发动机进行加热和散热;所述第二回路,用于通过所述系统热交换器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和系统进行散热,并在通过所述三向阀与所述第一回路相连时,通过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对所述变速器进行加热。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入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膨胀水箱;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入水口,分别与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水口,以及所述开关阀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的入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入水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控模块,还包括: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安装在所述温控模块与所述三向阀之间的管道上;所述暖风芯体的入水口与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相连;所述暖风芯体的出水口与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膨胀水箱;所述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之间;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发动机水温信息、变速器油温信息和系统温度信息。
一种温控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中任一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发动机的水温、变速器的油温和系统温度;在所述水温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一控制策略;在所述油温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系统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二控制策略;在所述油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或所述系统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三控制策略。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变速器的温控系统,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关闭,第三出水口打开;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关闭。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第二出水口打开;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打开;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第一出水口打开;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关闭;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温控模块和三向阀联合控制,当变速器油温较低,系统不需要冷却时,将发动机小循环加热后的水引入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当系统有散热需求时,则通过三通阀切断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的串联,通过关闭开关阀保证第一温回路与第二回路断开,第二回路进行循环来散热,从而达到保证混动各系统工作温度满足要求,同时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整车油耗的目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温控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而且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了诸如S11、S12等步骤代号,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楚简要地表述相应内容,不构成顺序上的实质性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先执行S12后执行S11等,但这些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图中的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温控系统,包括:发动机11、温控模块12、第一散热器13、三向阀14、变速器热交换器15、第二散热器16、系统热交换器17、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示例性地,第一散热器13为高温散热器,变速器热交换器15为混动变速器热交换器,第二散热器16为低温散热器,系统热交换器17为混动电源/电机控系统热交换器。
其中,温控模块12和三向阀,用于控制第一回路是否和第二回路连通。变速器热交换器15,主要是为了进行冷热置换传递。在冷却液温度高于变速器热交换器15内的温度时,热的冷却液可以对变速器进行加热。在冷却液温度低于变速器热交换器15内的温度(即变速器油温)时,冷的冷却液可以对变速器进行降温。
其中,温控模块12包括多向球阀,为电磁换向阀,以使温控模块12执行不同的工作状态,并且可以通过电控控制往各个出水口与入水口的连通。三向阀14,为电磁换向阀,也可以通过电控控制开启各个入水口与出水口的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所述温控系统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中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限定,所述温控系统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可选地,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中具有的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但不限于水,还可以是防冻液等。
对于HEV混动传动系统而言,发动机工作时高温散热器的出水温度会高于100℃,混动电源/电机控系统正常工作要求水温不高于65℃,混动变速器的电机工作时的油温不能超过80℃,轴齿传动系统效率和使用寿命的较好的工作区间为80-100℃。
可选地,发动机11的出水口与第一回路的入水口相连;温控模块12和第一散热器13安装在第一回路上;温控模块12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散热器13的入水口相连,第三出水口与发动机11的入水口相连,第一散热器13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1的入水口相连;变速器热交换器15、系统热交换器17、三向阀14和第二散热器16安装在第二回路上;温控模块12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回路上的三向阀14的第一入水口相连;三向阀14的第二入水口与系统热交换器17的出水口相连,三向阀14的出水口与变速器热交换器15的入水口相连,变速器热交换器15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1入水口,以及第二散热器16的入水口相连,第二散热器16的出水口与系统热交换器17的入水口相连;第一回路,用于对发动机11进行加热和散热;第二回路,用于通过系统热交换器17与变速器热交换器15对变速器和系统进行散热,并在通过三向阀14与第一回路相连时,通过变速器热交换器15对变速器进行加热。
可选地,为了保证混动变速器,混动电源/电机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将该部分零件串联组成低温回路,同时考虑到混动电源/电机控制系统工作时水温低,故布置在前端,该模块循环后的水温刚好可以保证混动变速器工作在适宜的温度下。
温控模块12其功能相当于一个电控节温器。温控模块12用于决定是走“不经过散热器的加热回路”还是走“经过散热器的散热回路”的。其中,“不经过散热器的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加热回路和变速器加热回路。
可选地,温控模块12包括: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
可选地,温控模块12有一个入水口/输入端,三个出水口/输出端;温控模块12的入水口与不同的出水口连通,能够使发动机11进入加热模式或者散热模式。通过灵活控制温控模块12不同的出水口与入水口连通可以分别对发动机11和/或变速器进行加热,或对发动机11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可选地,温控系统,还包括:开关阀18;开关阀18安装在变速器热交换器15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1入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具体地,通过关闭开关阀18可以保证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断开。
可选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19和第一膨胀水箱21;第一水泵19的第一入水口,分别与温控模块12的第一出水口、第一散热器13的出水口,以及开关阀18的出水口相连,第一水泵19的出水口与发动机11的入水口相连;第一膨胀水箱21的入水口与发动机11的出水口相连,第一膨胀水箱21的出水口与第一水泵19的第二入水口相连。
其中,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进行加压,以保证冷却液在温控系统中循环流动。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为了存储和补充温控系统中由于热胀冷缩变化的冷却液。因此,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不能全部加满,需要保留一定空间。
随着冷却液温度变化,会使得冷却液的体积发生变化。如,冷却液温度降低,冷却液的体积变小;冷却液温度升高,冷却液的体积变大。此时,需要通过膨胀水箱补充或接受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中的冷却液。
可选地,温控模块12,还包括:暖风芯体23;暖风芯体23安装在温控模块12与三向阀14之间的管道上;暖风芯体23的入水口与温控模块12的第二出水口相连;暖风芯体23的出水口与三向阀14的第一入水口、发动机11的入水口相连。
可选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20和第二膨胀水箱22;第二水泵20安装在第二散热器16与系统热交换器17之间;第一膨胀水箱21安装在变速器热交换器15与第二散热器16之间。
可选地,温控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图未示);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发动机11的水温信息、变速器的油温信息和系统的温度信息。
具体地,发动机的水温信息指的是防冻液/冷却液的温度。
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水温感应器和油温感应器等,设置在发动机、变速器热交换器和系统上,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水温、变速器的油温和系统温度。
发动机水温低会使得油耗的增加和积碳的形成,严重会造成发动机的异常磨损,大大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水温过高,散热性差,会使得发动机内部的零部件温度过高,零件因受热膨胀会影响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运动件受阻甚至卡死。此外,还会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使润滑油失去作用等。
因此,在发动机启动后,为了使发动机的水温快速达到理想工作温度,可以在车辆启动时,对发动机进行加热。为了使发动机维持在理想工作温度,可以通过散热器对发动机进行散热。
温控模块12在使入水口与第三出水口连通,并不与其他出水口连通时,第一回路中冷却液的循环顺序为:发动机11-温控模块12-第一水泵19-发动机11。该回路下发动机自行暖机,以使发动机自身的水温快速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理想工作温度区间(如,80℃、85℃等,),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摩擦损耗,保证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温控模块12在使入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且三向阀14的第一入水口与出水口连通(即温控模块12与三向阀14连通)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串联连通,回路中冷却液的循环顺序为:发动机11-温控模块12-三向阀14-变速器热交换器15-开关阀18-第一水泵19-发动机11。该回路下冷却液经过发动机11流出后,冷却液温度较高,进入变速器热交换器15后,可对变速器/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刚启动温度较低),使得变速器的油温可以快速的升高至第二预设温度/理想工作温度区间(如,75℃、80℃等),从而降低了变速器的摩擦损耗,提高了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了整车油耗。
温控模块12在使入水口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时,回路中冷却液的循环顺序为:发动机11-温控模块12-第一散热器13-第一水泵19-发动机11。该回路下,发动机流出的较高温度的冷却液经过第一散热器13降低温度后,通过水泵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进行降温,以满足变速器的散热需求。
三向阀14在关闭第一入水口,开关阀18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回路与第一回路隔绝,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独立运行,第二回路可对系统和变速器进行散热。
本发明同时通过三向阀、开关阀的配合控制,使高混动变速器加热循环与低温回路冷却循环相当独立,保证在变速器在分别处于加热循环和低温冷却循环时,高温回路和低温回路相对独立,保证系统互不干扰。
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采用温控模块和三向阀联合控制,当变速器油温较低,电源电控系统不需要冷却时,将发动机加热后的水引入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当系统低温回路有散热需求时,则通过三通阀切断高温回路与低温回路的串联,通过关闭开关阀保证高低温回路与低温回路断开,低温回路进行循环来散热,从而达到保证混动各系统工作温度满足要求,同时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整车油耗的目的。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示出的变速器的温控方法的流程图。请结合图1至图3参阅本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如图4所示:
在车辆上电后,检测车辆的发动机是否启动,当车辆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时,获取发动机水温(不直接对发动机进行加热,有可能是临时停车后启动,不需要加热发动机)。
在发动机水温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即80℃)时,发动机进行暖机,控制温控模块的第三出水口与入水口连通,其他出水口关闭。
示例性地,发动机暖机过程中,通过温控模块12控制,关闭发动机小循环暖风芯体和变速器热交换器支路使发动机的暖机优先,降低了发动机的摩擦损耗,保证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在发动机水温超过第一预设温度,即80℃,发动机暖机结束。检测变速器油温是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即65℃。若是,则通过控制温控模块12,将温控模块12流向暖风芯体的旋转球阀(即温控模块第二出水口与入水口连通,其他出水口关闭)打开,开关阀18打开。如果此时第二回路中的混动电源/电机控系统无散热需求,则可通过控制三向阀14,将三向阀14暖风芯体支路(即第一入水口与出水口连通)开启,进入变速器加热模式。由发动机11流出后的较高温度的冷却液,经暖风芯体流入混动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直至变速器油温达到第二预设温度/理想工作温度,如,70℃。
在变速器加热结束(变速器油温≥70℃)或第二回路中的混动电源/电机控系统有散热需求时,三向阀14将暖风支路关闭低温散热回路开启(即关闭三向阀14的第一入水口,开启第二入水口与出水口连通),开关阀18关闭,此时第二回路根据各零部件的散热需求进行散热,第二回路的散热能力完全满足系统各部件的散热需求。
当车辆处于发动机静止状态时:系统处于初始状态,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关闭,第二入水口打开与出水口连通,开关阀关闭,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单独运行。
本发明的变速器的温控方法,当混动变速器不满足低温加热条件时,第二回路独立运行,此时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当变速器满足低温加热条件时,将发动机小循环的水引入变速器热交换器,对变速器油温进行加热,当发动机水温升高,超过变速器允许的加热温度时或者电源控制电控系统有冷却需求时,通过三向阀切断小循环加热回路,低温散热器回路开启,混动变速器进入低温回路工作模式,系统根据各零部件的散热需求进行控制。本发明在保证系统的冷却需求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引入发动机的余热对变速器进行加热,提高变速器使用效率。
本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其它详细内容可参阅上述系统实施方式,故不在此进行过多叙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是示例性的,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发动机、温控模块、变速器热交换器、系统热交换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三向阀、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回路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温控模块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回路上;
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入水口相连,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系统热交换器、三向阀和第二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回路上;
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回路上的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相连;
所述三向阀的第二入水口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三向阀的出水口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入水口,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的入水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开关阀;
所述开关阀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入水口之间的管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膨胀水箱;
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入水口,分别与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水口,以及所述开关阀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
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的入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一膨胀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入水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模块,还包括:暖风芯体;
所述暖风芯体安装在所述温控模块与所述三向阀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暖风芯体的入水口与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相连;
所述暖风芯体的出水口与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所述发动机的入水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膨胀水箱;
所述第二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系统热交换器之间;
所述第一膨胀水箱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发动机水温信息、变速器油温信息和系统温度信息。
7.一种温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的水温、变速器的油温和系统温度;
在所述水温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一控制策略;
在所述油温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系统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二控制策略;
在所述油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或所述系统温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时,执行第三控制策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的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温控系统,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安装在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关闭,第三出水口打开;
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
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关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第二出水口打开;
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打开;
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温控模块的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关闭,第一出水口打开;
控制所述三向阀的第一入水口关闭;
控制所述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03491.XA CN115217939B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03491.XA CN115217939B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7939A true CN115217939A (zh) | 2022-10-21 |
CN115217939B CN115217939B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360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03491.XA Active CN115217939B (zh) | 2022-01-04 | 2022-01-04 |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217939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1387A1 (de) * | 1998-11-25 | 2000-06-02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ühlkreislauf |
JP2002061737A (ja) * | 2000-08-23 | 2002-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駆動装置用油の加熱手段 |
DE10202613A1 (de) * | 2002-01-24 | 2003-07-31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s Getriebes |
JP2011027246A (ja) * | 2009-07-29 | 2011-02-10 | Ntn Corp | 電気自動車用変速機の暖機装置 |
CN102562236A (zh) * | 2010-09-17 | 2012-07-11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废热回收以及冷却装置 |
DE102013019687B3 (de) * | 2013-11-26 | 2015-03-26 | Audi Ag | Kühlsystem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aufweisend zumindest eine elektrische Antriebsmaschine und zumindest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Regelung |
US20160010520A1 (en) * | 2013-02-25 | 2016-01-14 | Frank Will | Heat-insulated system for lubricating rotating and oscillating components of a motor vehicle |
US20180066566A1 (en) * | 2015-07-08 | 2018-03-0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Coolant Circuit for a Liquid-Cooled Transmission |
KR20180056027A (ko) * | 2016-11-18 | 2018-05-2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친환경 차량 연비 향상을 위하여 가변 유로를 구비한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냉각 시스템 |
DE102017218005A1 (de) * | 2017-10-10 | 2019-04-1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ühl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20200003320A1 (en) * | 2018-07-02 | 2020-01-02 | Honda Motor Co.,Ltd.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
CN11344610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冷却装置 |
CN113446103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6311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6181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4779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4780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
2022
- 2022-01-04 CN CN202210003491.XA patent/CN1152179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31387A1 (de) * | 1998-11-25 | 2000-06-02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ühlkreislauf |
JP2002061737A (ja) * | 2000-08-23 | 2002-02-28 | Toyota Motor Corp | 駆動装置用油の加熱手段 |
DE10202613A1 (de) * | 2002-01-24 | 2003-07-31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eines Getriebes |
JP2011027246A (ja) * | 2009-07-29 | 2011-02-10 | Ntn Corp | 電気自動車用変速機の暖機装置 |
CN102562236A (zh) * | 2010-09-17 | 2012-07-11 |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废热回收以及冷却装置 |
US20160010520A1 (en) * | 2013-02-25 | 2016-01-14 | Frank Will | Heat-insulated system for lubricating rotating and oscillating components of a motor vehicle |
DE102013019687B3 (de) * | 2013-11-26 | 2015-03-26 | Audi Ag | Kühlsystem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aufweisend zumindest eine elektrische Antriebsmaschine und zumindest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Regelung |
US20180066566A1 (en) * | 2015-07-08 | 2018-03-0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Coolant Circuit for a Liquid-Cooled Transmission |
KR20180056027A (ko) * | 2016-11-18 | 2018-05-2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친환경 차량 연비 향상을 위하여 가변 유로를 구비한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냉각 시스템 |
DE102017218005A1 (de) * | 2017-10-10 | 2019-04-1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ühl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20200003320A1 (en) * | 2018-07-02 | 2020-01-02 | Honda Motor Co.,Ltd.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
CN113446102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冷却装置 |
CN113446103A (zh) * | 2020-03-25 | 2021-09-28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冷却装置 |
US20210301712A1 (en) * | 2020-03-25 | 2021-09-30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
JP2021156310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6311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6181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4779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21154780A (ja) * | 2020-03-25 | 2021-10-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7939B (zh) | 2024-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95313B (zh) |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1634212B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汽车 | |
CN108284725B (zh) | 新能源汽车分布式驱动智能化热管理系统 | |
KR20140147365A (ko) | 차량용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 |
CN210852114U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车的热管理系统 | |
CN208842173U (zh) |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 |
KR20180091978A (ko) | 차량용 열관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111540981A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电动车和电池热量控制方法 | |
CN112428766B (zh) | 混合动力车热量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
CN115320321A (zh) |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相关设备 | |
CN115111349A (zh) | 基于自动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15817103B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车辆 | |
CN115217939A (zh) | 变速器的温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7902088U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座舱空调综合温控系统 | |
CN213953729U (zh) | 一种快速暖机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14312227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
CN115195399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1497599B (zh) |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12113953U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动车 | |
CN210068300U (zh) | 一种并联式车用冷却系统 | |
CN111114263B (zh) | 车辆换热循环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1439111B (zh) |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 |
CN218702595U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5408842U (zh) |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车辆 | |
CN219076949U (zh) | 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