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4839A -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4839A
CN115204839A CN202210836447.7A CN202210836447A CN115204839A CN 115204839 A CN115204839 A CN 115204839A CN 202210836447 A CN202210836447 A CN 202210836447A CN 115204839 A CN115204839 A CN 115204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or
target post
target
employm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6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04839B (zh
Inventor
刘淑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ouhuoqia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engyun Lid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engyun Lid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engyun Lid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64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048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04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4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04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4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06Q10/1053Employment or hi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采集,进而据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实现了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务者和用工单位的派遣数据信息综合化管理,为后续的劳务派遣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观性较强的缺陷,满足了劳务者的劳务保障需求和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派遣效果,有利于增强劳务者和用工单位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粘性,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劳务派遣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务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派遣工使用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派遣单位将派遣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工作的一种劳动关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在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起来,劳务派遣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进而有利于就业和社会稳定,在现实中已被广泛应用。
当前劳务派遣单位在为合作的用工单位派遣劳务者时,其采取的派遣方式是由相应的派遣管理人自主确定。但由于事先缺乏对劳务派遣数据的信息综合化管理,具体包括对劳务者的劳务优势数据管理和用工单位的用工保障数据管理,导致派遣操作没有客观可靠的派遣依据作为参考,且如果这个时候去翻看查找派遣数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查找时间,容易耽误派遣进度,还不一定能够寻找出有价值的派遣数据作为参考。在这种情况下,派遣管理人为了不耽误派遣进度,只能从主观角度确定需要派遣的劳务者,这就使得现有技术中劳务派遣过于盲目、随意,且主观性较强,进而一方面无法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务优势度高的劳务者,另一方面无法为劳务者提供保障度高的用工单位,从而降低了派遣效果,无法有效满足劳务者的劳务保障需求和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务者和用工单位的体验感,久而久之会造成劳务者和用工单位的双流失,不利于劳务派遣单位的经营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进行劳务派遣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单位记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将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中待进行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岗位记为目标岗位;
S2: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按照雇佣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按照合作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j,...,m;
S3: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
S4: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
S5: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S6: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S7: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记录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
S8:根据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S9: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本劳务数据包括累计从业年限和学历。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历史劳务数据包括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和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基本用工数据包括办公环境参数和福利待遇参数,其中办公环境参数包括办公区域装修类型、人均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种类,福利待遇参数包括劳务月薪、每日工作时长和周休天数。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历史用工数据包括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具体包括如下评估步骤:
S5-1: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累计从业年限,并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从业年限进行对比,以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记为WYi
S5-2: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学历,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而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最低学历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优势度,记为ADi
S5-3: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和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并据此计算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稳定度,记为ESi
S5-4: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并将其与劳务质量满分评分值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劳务质量评价系数,记为PSi
S5-5:将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和劳务质量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41
得到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其中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42
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α1、α2、α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对应的占比因子。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具体参见如下步骤:
S6-1: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区域装修类型,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记为OCj
S6-2: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人均办公面积,并将其与预设的最低人均办公面积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面积宽裕度,记为SMj
S6-3: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设备种类,并将其与设置的基础办公设备种类进行匹配,统计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而统计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并与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51
ED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Xj、xj分别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
S6-4: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和办公设备多样度代入办公条件优越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61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其中η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A、B、C分别表示为预定义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办公设备多样度对应的修正因子;
S6-5: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劳务月薪,并将其与设定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劳务月薪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记为LRj
S6-6: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每日工作时长,并将其设定的劳动者标准每日工作时长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松弛度,记为WSj
S6-7: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周休天数,并将其与设定的劳动者标准周休天数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休息充足度,记为RAj
S6-8: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历史用工数据中提取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和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并据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可靠评价系数,记为ERj
S6-9: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和休息充足度代入工作福利丰厚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62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其中ξ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λ1、λ2、λ3分别表示为预置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休息充足度对应的影响因子;
S6-10: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工作福利丰厚度和用工可靠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71
中,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其中ψ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能够实现的方式中,所述S9中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筛选步骤如下:
S9-1:获取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单位,并将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进行匹配,由此解析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
S9-2:将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代入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得到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派遣适配度,其中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072
S9-3: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筛选出派遣适配度最大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作为适配空闲劳务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统计模块,用于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编号;
目标岗位劳务者劳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用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用于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并存储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用于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当前目标岗位需求信息统计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智能派遣模块,用于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烧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采集,进而据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实现了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务者和用工单位的派遣数据信息综合化管理,通过派遣数据管理能够量化目标岗位劳务者的劳务优势状况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的用工保障状况,为后续的劳务派遣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观性较强的缺陷,有效满足了劳务者的劳务保障需求和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派遣效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劳务者和用工单位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粘性,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本发明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派遣数据管理是在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对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执行劳务派遣前进行管理的,并将得到的管理结果构建数据管理库,当需要进行劳务派遣时,直接从数据管理库中调取相关的数据进行参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派遣操作的时间成本,进而加快了派遣进度,有效避免了因派遣不及时造成的派遣纠纷现象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了因派遣不及时造成的财产损失,从而提高了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信誉度。
(3)本发明在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采集时,其采集的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都涵盖两个维度的数据,具体为基本数据和历史数据,提高了派遣数据采集的全面度,实现了目标岗位劳务者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的双维度评估,进而消除了单一维度评估造成的片面性不足,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4)本发明在为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进行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派遣时,不仅能够基于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为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提供劳务优势度高的空闲劳务者,还考虑到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表明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工作模式越熟悉,这种结合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关联度筛选出的劳务者一方面能够满足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还能够使该劳务者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提高了筛选出的劳务者对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适配度,从而对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来说,大大减少了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对派遣劳务者的培训成本,对于派遣的劳务者来说,不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使得派遣效果更佳,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进行劳务派遣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单位记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将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中待进行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岗位记为目标岗位;
S2: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按照雇佣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按照合作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j,...,m;
S3: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其中基本劳务数据包括累计从业年限和学历,历史劳务数据包括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和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
S4: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其中基本用工数据包括办公环境参数和福利待遇参数,所述办公环境参数包括办公区域装修类型、人均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种类,福利待遇参数包括劳务月薪、每日工作时长和周休天数,历史用工数据包括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
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采集时,其采集的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都涵盖两个维度的数据,具体为基本数据和历史数据,提高了派遣数据采集的全面度,实现了目标岗位劳务者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的双维度评估,进而消除了单一维度评估造成的片面性不足,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S5: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上述中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具体包括如下评估步骤:
S5-1: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累计从业年限,并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从业年限进行对比,以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31
WYi表示为第i个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Ti表示为第i个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累计从业年限,T0表示为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从业年限;
S5-2: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学历,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而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最低学历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优势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32
ADi表示为第i个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优势度,Ki表示为第i个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量化值,K0表示为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最低学历的学历量化值;
S5-3: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并将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各历史劳务单位按照设定的顺序分别标记为1,2,...,d,...,z;
S5-4: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进而将其导入从业稳定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33
其中ESi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稳定度,tid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第d个历史劳务单位的工作年限,z表示为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单位数量;
S5-5: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将其导入的劳务质量评价系数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41
其中PSi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的劳务质量评价系数,gid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第d个历史劳务单位的劳务质量评分值,gi(max)、gi(min)分别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最大劳务质量评分值、最小劳务质量评分值,g0表示为劳务质量满分评分值;
S5-6:将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和劳务质量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42
得到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其中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43
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α1、α2、α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对应的占比因子;
S6: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上述中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具体参见如下步骤:
S6-1: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区域装修类型,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记为OCj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装修类型包括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和豪华型。
S6-2: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人均办公面积,并将其与预设的最低人均办公面积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面积宽裕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51
SM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面积宽裕度,s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人均办公面积,s0表示为预设的最低人均办公面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最低人均办公面积为2.5平方米;
S6-3: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设备种类,并将其与设置的基础办公设备种类进行匹配,统计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而统计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并与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52
ED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Xj、xj分别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提到的基础办公设备种类主要包括办公桌、办公椅、计算机、打印机、办公电话等;
S6-4: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和办公设备多样度代入办公条件优越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61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其中η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A、B、C分别表示为预定义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办公设备多样度对应的修正因子;
S6-5: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劳务月薪,并将其与设定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劳务月薪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62
LR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P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月薪,P0表示为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劳务月薪;
S6-6: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每日工作时长,并将其设定的劳动者标准每日工作时长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松弛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63
WS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松弛度,f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每日工作时长,f0表示为劳动者标准每日工作时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劳动者标准每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
S6-7: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周休天数,并将其与设定的劳动者标准周休天数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休息充足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71
RA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休息充足度,Y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周休天数,Y0表示为劳动者标准周休天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劳动者标准周休天数为2天;
S6-8: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历史用工数据中提取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并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使用的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按照预定义的顺序依次标记为1,2,...,e,...,r;
S6-9: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历史用工数据中提取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并将其导入用工可靠评价系数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72
其中ER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可靠评价系数,uje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第e个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uj(max)、uj(min)分别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最大可靠度评分值、最小可靠度评分值,u0表示为可靠度满分评分值;
S6-10: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和休息充足度代入工作福利丰厚度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73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其中ξ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λ1、λ2、λ3分别表示为预置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休息充足度对应的影响因子;
S6-11: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工作福利丰厚度和用工可靠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181
中,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其中ψ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劳务数据和用工数据采集,进而据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实现了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务者和用工单位的派遣数据信息综合化管理,通过派遣数据管理能够量化目标岗位劳务者的劳务优势状况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的用工保障状况,为后续的劳务派遣提供客观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劳务派遣存在的主观性较强的缺陷,有效满足了劳务者的劳务保障需求和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派遣效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劳务者和用工单位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粘性,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发明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派遣数据管理是在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对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执行劳务派遣前进行管理的,并将得到的管理结果构建数据管理库,当需要进行劳务派遣时,直接从数据管理库中调取相关的数据进行参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派遣操作的时间成本,进而加快了派遣进度,有效避免了因派遣不及时造成的派遣纠纷现象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了因派遣不及时造成的财产损失,从而提高了目标劳务派遣单位的信誉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内存储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一旦某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信息出现变动或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出现变动,例如某目标岗位劳务者增加了历史劳务单位,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或福利待遇发生变化,则需要对该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或该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进行重新评估,以保障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和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内存储的数据为真实有效的,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派遣操作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S7: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记录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
S8:根据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S9: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上述中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筛选步骤如下:
S9-1:获取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单位,并将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进行匹配,若某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某历史劳务单位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匹配成功,则将该目标岗位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记为a,反之则将该目标岗位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记为a′;
S9-2:将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代入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得到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派遣适配度,其中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4855730000020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关联度的取值可以为a或a′;
S9-3: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筛选出派遣适配度最大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作为适配空闲劳务者。
本发明实施例在为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进行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派遣时,不仅能够基于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为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提供劳务优势度高的空闲劳务者,还考虑到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表明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工作模式越熟悉,这种结合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关联度筛选出的劳务者一方面能够满足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用工质量需求,还能够使该劳务者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提高了筛选出的劳务者对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适配度,从而对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来说,大大减少了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对派遣劳务者的培训成本,对于派遣的劳务者来说,不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使得派遣效果更佳,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统计模块,用于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编号;
目标岗位劳务者劳务数据采集模块,与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统计模块连接,用于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用工数据采集模块,与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统计模块连接,用于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分别与目标岗位劳务者劳务数据采集模块和管理数据库连接,用于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并存储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分别与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用工数据采集模块和管理数据库连接,用于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当前目标岗位需求信息统计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智能派遣模块,与当前目标岗位需求信息统计模块连接,用于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烧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时实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进行劳务派遣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单位记为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将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中待进行数据管理的劳务派遣岗位记为目标岗位;
S2: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按照雇佣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i,...,n,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按照合作日期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j,...,m;
S3: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
S4: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
S5: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S6: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S7: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记录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
S8:根据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的编号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S9: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劳务数据包括累计从业年限和学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劳务数据包括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和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用工数据包括办公环境参数和福利待遇参数,其中办公环境参数包括办公区域装修类型、人均办公面积和办公设备种类,福利待遇参数包括劳务月薪、每日工作时长和周休天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用工数据包括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具体包括如下评估步骤:
S5-1: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累计从业年限,并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从业年限进行对比,以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记为WYi
S5-2:从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中提取学历,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量化值,进而将其与预设的目标岗位对应最低学历的学历量化值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学历优势度,记为ADi
S5-3: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历史劳务单位数量和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工作年限,并据此计算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稳定度,记为ESi
S5-4:从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数据中提取各历史劳务单位对应的劳务质量评分值,并将其与劳务质量满分评分值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劳务质量评价系数,记为PSi
S5-5:将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和劳务质量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31
得到各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其中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32
表示为第i个目标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α1、α2、α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从业年限优势度、学历优势度、从业稳定度对应的占比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具体参见如下步骤:
S6-1: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区域装修类型,并将其与管理数据库中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进行匹配,从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记为OCj
S6-2: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人均办公面积,并将其与预设的最低人均办公面积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面积宽裕度,记为SMj
S6-3: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办公环境参数中提取办公设备种类,并将其与设置的基础办公设备种类进行匹配,统计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而统计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并与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进行对比,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41
ED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多样度,Xj、xj分别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设备种类总数量、匹配成功的办公设备种类数量;
S6-4: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和办公设备多样度代入办公条件优越度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42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其中η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A、B、C分别表示为预定义的办公环境舒适度、办公面积宽裕度、办公设备多样度对应的修正因子;
S6-5: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劳务月薪,并将其与设定的目标岗位对应的最低劳务月薪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记为LRj
S6-6: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每日工作时长,并将其设定的劳动者标准每日工作时长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松弛度,记为WSj
S6-7: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基本用工数据内的福利待遇参数中提取周休天数,并将其与设定的劳动者标准周休天数进行对比,由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休息充足度,记为RAj
S6-8:从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历史用工数据中提取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使用数量和各历史目标岗位劳务者对用工单位的可靠度评分值,并据此计算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可靠评价系数,记为ERj
S6-9: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和休息充足度代入工作福利丰厚度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51
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其中ξ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工作福利丰厚度,λ1、λ2、λ3分别表示为预置的劳务报酬可观度、工作松弛度、休息充足度对应的影响因子;
S6-10: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办公条件优越度、工作福利丰厚度和用工可靠评价系数通过评估公式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52
中,得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其中ψj表示为第j个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筛选步骤如下:
S9-1:获取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历史劳务单位,并将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进行匹配,由此解析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
S9-2:将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和其与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的关联度代入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得到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派遣适配度,其中派遣适配度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48557290000061
S9-3: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筛选出派遣适配度最大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作为适配空闲劳务者。
9.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目标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统计模块,用于分别对目标劳务派遣单位雇佣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合作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统计,并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和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编号;
目标岗位劳务者劳务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各目标岗位劳务者进行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用工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进行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采集;
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用于将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基本劳务数据和历史劳务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
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学历对应的学历量化值,并存储各种装修类型对应的办公环境舒适度;
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构建模块,用于将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基本用工数据和历史用工数据进行分析,由此评估各目标岗位用工单位对应的用工保障品质系数,并将其构成目标岗位用工单位数据管理库;
当前目标岗位需求信息统计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并统计目标劳务派遣单位当前存在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数量,进而从目标岗位劳务者数据管理库中筛选出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
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智能派遣模块,用于基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对应的综合劳务优势系数从各目标岗位空闲劳务者中智能筛选出适配空闲劳务者,由此将其派遣到目标岗位需求用工单位。
10.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烧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36447.7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2048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6447.7A CN115204839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6447.7A CN115204839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4839A true CN115204839A (zh) 2022-10-18
CN115204839B CN115204839B (zh) 2024-05-14

Family

ID=83582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6447.7A Active CN115204839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048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0584A (zh) * 2023-02-28 2023-03-28 北京万赋互联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实时记录功能的技工劳务派遣智能评估系统
CN11625846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北京万赋互联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劳务派遣的技工平台管理服务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402A (zh) * 2014-01-03 2014-03-26 黑龙江盛世达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劳务派遣管理系统
CN104361445A (zh) * 2014-11-11 2015-02-18 广州红海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劳动力实时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JP2017228168A (ja) * 2016-06-23 2017-12-28 Cifo株式会社 求職管理システム、求職管理方法および求職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2633686A (zh) * 2020-12-22 2021-04-0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医疗系统劳务派遣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4154903A (zh) * 2021-12-09 2022-03-08 厦门市孔雀河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保洁劳务派遣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741617A (zh) * 2022-04-01 2022-07-12 武汉乘云立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财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402A (zh) * 2014-01-03 2014-03-26 黑龙江盛世达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劳务派遣管理系统
CN104361445A (zh) * 2014-11-11 2015-02-18 广州红海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劳动力实时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JP2017228168A (ja) * 2016-06-23 2017-12-28 Cifo株式会社 求職管理システム、求職管理方法および求職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2633686A (zh) * 2020-12-22 2021-04-0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医疗系统劳务派遣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4154903A (zh) * 2021-12-09 2022-03-08 厦门市孔雀河保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保洁劳务派遣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741617A (zh) * 2022-04-01 2022-07-12 武汉乘云立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财务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CHMILLEN, ACHIM: "The Exporter Wage Premium Reconsidered Destinations, Distances and Linked Employer-Employee Data",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WILEY BLACKWELL》, vol. 20, no. 2, pages 531 - 546 *
华芮: "Y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绩效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no. 2, pages 152 - 320 *
李雪原: "劳务派遣制度实务研究", 《铁路采购与物流》, no. 4, pages 58 - 6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0584A (zh) * 2023-02-28 2023-03-28 北京万赋互联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实时记录功能的技工劳务派遣智能评估系统
CN116258468A (zh) * 2023-05-16 2023-06-13 北京万赋互联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劳务派遣的技工平台管理服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4839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204839A (zh) 一种劳务派遣数据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558429B (zh)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人才服务双向推荐方法及系统
Reynolds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 conditions on job-related distress
Park Labor issues in Korea's future
US200901253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Work Orders
Gebel et al. Labour market flexibility and inequality: the changing risk patterns of temporary employment in West Germany
CN116629677A (zh) 一种人力资源工作分析用数据统计系统
CN105894241A (zh) 基于倒三角的弹性服务制的混合排班系统和方法
CN107403308A (zh) 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JP2019133637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Verho Scars of recession: the long-term costs of the Finnish economic crisis
CN116128366A (zh) 智能绩效考核系统及方法
Yu et al. Application of point method in job evaluation
Givord et al. Changes in Job Stability and their Caus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applied to France, 1982-2000
WO201915130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Stijepic Educational disparity in job mobility: the great trend reversal
CN116562814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办公信息推送系统及方法
CN108198609A (zh) 一种基于医院后勤运送系统的员工排序方法
Rana et al. A Marginal Monetary Worth (MMW)-Human Valuation Model
Ridder et al. Estimating measures of labor market imperfection for five OECD countries, using aggregate data in an equilibrium search framework
Boddin et al. Structural change revisited: The rise of manufacturing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
Powell The Defense Acquisition Workforce Growth Initiative: Changing Workfor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Workforce Retention
Cagno et al.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OSH) performance of SMEs: A structured framework
Fang et al. How has the two-day weekend policy affected labour supply and household work in China?
de Kok Training, productivity and firm siz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2

Address after: 350000 5th floor, R & D Building 1, Southeast China big data Industrial Park, No. 2, Hujiang Road, Wenwusha Town, Changle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Fujian Youhuoqia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30070 No.20 Luoyu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han Chengyun Lid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