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4713A -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 Google Patents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4713A
CN115194713A CN202210934482.2A CN202210934482A CN115194713A CN 115194713 A CN115194713 A CN 115194713A CN 202210934482 A CN202210934482 A CN 202210934482A CN 115194713 A CN115194713 A CN 115194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driving
point
stat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44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44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47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4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4713A/zh
Priority to TW111142648A priority patent/TWI830488B/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02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of tabl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1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with provision for adjusting holders for tool or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利用线性驱动机构对压紧部进行驱动,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和摆动件的相互配合,将运动件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从动件能够朝侧向翻转和朝驱动方向收起的运动。由此,受控于运动件的压紧部可以对被压紧件进行施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完成压合操作后还能将压紧部收回,减少了对装配平台空间的占用。

Description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背景技术
3C电子产品的生产中需要对产品的零部件进行装夹,以使其固定在平台上,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组装。但该类产品尺寸较小,与其对应的装配平台的尺寸也会相对紧凑。由此,装配平台为夹具留出的装配空间也相对小。尤其在装配平台设置多个工位,以同时装配多个零部件时,将多个夹具同时设置在装配平台内就会使空间更加局促。如何避免此种情况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利用受控于线性驱动机构的压紧部产生的压紧力,保证了被压紧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以便于对其进行检测或组装等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紧装置包括:
线性驱动机构,具有运动件,所述运动件可操作地沿驱动方向往复运动;
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具有从动件和摆动件,所述从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和压紧端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端和所述压紧端之间的连接区域,所述摆动件上具有与摆动中心间隔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区域形成第一转动副,所述压紧部的所述驱动端分别与所述运动件形成第二转动副;
所述压紧部的运动行程中具有压合状态和回收状态,所述压紧部处于所述压合状态时,所述运动件推动所述从动件朝所述驱动方向的侧向翻转,所述压紧部处于所述回收状态时,所述运动件拉动所述从动件朝所述驱动方向收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副的旋转轴心为第一铰接点位,所述第二转动副的旋转轴心为第二铰接点位,所述摆动件的摆动中心为第三铰接点位;
所述第一铰接点位和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之间为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铰接点位和所述第三铰接点位之间为第二预定距离;
所述运动件的驱动行程被配置为不小于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行程包括:第一止点和第二止点,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行程的两端;
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压合状态对应,所述第二止点与所述回收状态对应;
所述压紧部处于所述压合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位的连线和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与第三铰接点位的连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线性驱动机构还具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出轴;
所述运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和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端形成所述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多个所述压紧部一一对应;
所述压紧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连接块和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件的摆动中心位置形成第三转动副;
多个所述连接柱与相对于所述输出轴对称设置,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远离所述输出轴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包括压合面,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压合面对应的避让面,所述压合面与所述避让面具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压紧部的所述从动件在所述压合状态下,所述压紧端朝向相反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平台包括: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压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平台还包括:
操作台面,所述操作台面上包括窗口和多个定位销,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部位于所述窗口位置;以及
载台,所述载台通过所述定位销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操作台面上并相邻于所述窗口设置;
所述压紧部的从动件可操作地压合在所述载台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平台还包括机箱;
所述操作台面扣合在所述机箱的端面上,所述压紧装置的线性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面,所述固定安装面相对于所述线性驱动机构的运动件静止,所述线性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安装面装配在所述机箱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利用线性驱动机构对压紧部进行驱动,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和摆动件的相互配合,将运动件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从动件能够朝侧向翻转和朝驱动方向收起的运动。由此,受控于运动件的压紧部可以对被压紧件进行施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完成压合操作后还能将压紧部收回,减少了对装配平台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平台处于未压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平台处于压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装置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部与操作台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紧部;
11-从动件;
111-驱动端;112-压紧端;113-连接区域;114-压合面;
12-摆动件;
121-摆动中心;122-连接端;
13-压合状态;14-回收状态;
15-固定件;151-第二连接块;152-固定块;153-避让面;
2-线性驱动机构;
21-运动件;211-第一连接块;212-连接柱;
22-驱动器;221-输出轴;222-固定安装面;223-活塞;
3-操作台面;31-窗口;32-定位销;
4-载台;
5-机箱;
A1-第一转动副;A11-第一铰接点位;
A2-第二转动副;A21-第二铰接点位;
A3-第三转动副;A31-第三铰接点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图1是装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位于装配平台的操作台面3的中间位置为压紧装置。该压紧装置的头部从操作台面3的镂空区域伸出。图2和图3是装配平台处于未压合状态和压合状态的示意图。两图中将装配平台的压紧装置位置进行放大,图2中可见处于回收状态14的压紧装置的大部分区域位于装配平台内部,图3中压紧装置向上方升起,以便对被压紧件进行压合。其中的左图未示出被压紧件,区域Ⅰ为去掉被压紧件后,压紧装置的压臂与操作台面3之间的留空位置。与此相对的,右图中示出的被压紧件为载台4,压紧装置的压臂压盖在载台4边缘的顶部。
图4-图6为压紧装置在不同方向上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压紧部1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图7为压紧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图中全部视图顺时针转动90°)。在驱动器22的带动下,2个压紧部1会沿着同一运动平面运动。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包括彼此连接的线性驱动机构2和压紧部1。该线性驱动机构2具有运动件21,运动件21可操作地沿驱动方向往复运动。与此相对的,压紧部1具有从动件11和摆动件12,从动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111和压紧端112以及位于驱动端111和压紧端112之间的连接区域113,摆动件12上具有与摆动中心121间隔的连接端122,连接端122与连接区域113形成第一转动副A1,压紧部1的驱动端111分别与运动件21形成第二转动副A2。在线性驱动机构2的带动下,压紧部1的运动行程中具有压合状态13和回收状态14。其中,压紧部1处于压合状态13时,运动件21推动从动件11朝驱动方向的侧向翻转。压紧部1处于回收状态14时,运动件21拉动从动件11朝驱动方向收起。
本实施例中运动件21用于向压紧部1提供驱动力,摆动件12用于限制并引导从动件11的运动轨迹,为此摆动件12的摆动中心的位置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从而在运动件21和摆动件12的共同作用下,从动件11能够同时做出旋转和上下运动两个动作。图7中示出了一种上述两个动作组合后的运动轨迹,图中双向箭头示出的方向B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方向。也即,线性驱动机构2的运动方向。图7中的左图为处于回收状态14的压紧装置,该状态下从动件11朝驱动方向的下方运动,使得此时从动件11布置方向与驱动方向保持一致或大致一致。图7中的中间图为压紧装置朝向上方打开的过程状态,此时随着从动件11朝外侧翻转,该从动件11还同步向上方移动。图7中的右图为完全打开后的状态,也即压合状态13。此时,从动件11已经完全打开并压盖在被压紧件上。图中的还示出了操作台面3,通过该操作台面3的参照,可见从回收状态14到压合状态13,从动件11除了向两侧翻转,还同时向上方升起,并最终其底部与操作台面3生成了一个留空区域Ⅰ。
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装置,利用线性驱动机构2对压紧部1进行驱动,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转动副A1、第二转动副A2和摆动件12的相互配合,将运动件2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从动件11能够朝侧向翻转和朝驱动方向收起的运动。由此,受控于运动件21的压紧部1可以对被压紧件进行施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完成压合操作后还能将压紧部1收回,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压紧部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压紧部1上的各所述驱动端111分别与所述运动件21的不同位置形成多个第二转动副A2。由此,使得运动件21同时驱动多个压紧部1,以同时对多个被压紧件实现压合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对每个被压紧件压合力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利用单一线性驱动机构即可驱动多个压紧部运动,减少了对装配平台内部空间的占用。
可选地,上述被压紧件可以为待组装工件、待检测工件或用于承载工件的载台4等。不同的被压紧件尺寸不同,为此可以将从动件11、摆动件12以及驱动行程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当待组装工件厚度和宽度较大时,可以增加压紧端112和连接区域113之间的距离、连接端122和摆动中心121之间的距离以及对驱动行程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此达到对上述待组装工件的稳定压合。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将摆动件12与从动件11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固定连接,也即用固定连接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转动副A1。此种连接方式中摆动件12和从动件11相对固定并沿着摆动中心121一同转动。因此,已经无法通过直线路径对驱动端111进行驱动,因此,需要对应改变线性驱动机构2与驱动端111的连接方式,例如在线性驱动机构2的运动件21上设置能够水平运动并与驱动端111连接的滑块,从而补偿本实施例中驱动端111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第一转动副A1的旋转轴心为第一铰接点位A11,第二转动副A2的旋转轴心为第二铰接点位A21,摆动件12的摆动中心为第三铰接点位A31。第一铰接点位A11和第二铰接点位A21之间为第一预定距离,第一铰接点位A11和第三铰接点位A31之间为第二预定距离。运动件21的驱动行程被配置为不小于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图7中的左图示出了一个点划线构成的摆动件12和从动件11轮廓。该点划线轮廓的铰接点A11′为由第一铰接点位A11逆时针转动90°后的位置,A11′铰接点也可以理解为右图中的第一铰接点位A11。
从图7中可见,线性驱动机构2的实际行程为第二铰接点位A21的移动距离,也即从图中的第二铰接点位A21移动到铰接点位A21′。该位置距离实际是A11′铰接点到第三铰接点位A31,然后由第三铰接点位A31(相当于第一铰接点位A11)到第一铰接点位A21距离的总和。换言之,该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
本实施例为了满足压紧部1的对于运动行程的需求,将线性驱动机构2的驱动行程对应配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同时,第一预定距离与被压紧件的厚度相关,当厚度较厚时,第一预定距离也可以对应提高。与此相对的,第二预定距离与被压紧件的宽度或长度相关,当想要驱动端111与压紧端112的距离固定时,减小第二预定距离可以增加压紧端112的伸出长度,也即可以压盖被压紧件的更多区域。或是直接增加压紧端112和第一铰接点位A1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达到以上效果。
进一步地,该驱动行程包括第一止点和第二止点,第一止点和第二止点分别位于驱动行程的两端。第一止点与压合状态13对应,第二止点与回收状态14对应。压紧部1处于压合状态13时,第一铰接点位A11与第二铰接点位A21的连线和第一铰接点位A11与第三铰接点位A31的连线垂直。图7中的区域Ⅱ和区域Ⅲ分别示出了驱动器22中活塞223位于第二止点和第一止点所在位置,该活塞223与输出轴221相连接。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器22可以为线性电机或气缸等驱动装置。以气压传动使用的气缸为例,将活塞223的行程配置为与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相同。同时,在活塞处于区域Ⅱ时压紧部1处于回收状态14,在活塞223处于区域Ⅲ时压紧部1处于压合状态13。此时,通过对气缸两个腔室的供气即可调节活塞223的移动方向,同时还能很好的保证从动件11不会过多的移动。例如在压合状态13,通过气缸腔室的顶壁对活塞223进行限位,使得从动件11不会过多的对被压紧件施压,造成被压紧件的破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线性驱动机构2还具有驱动器22,驱动器22包括输出轴221。运动件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块211和多个连接柱212,多个连接柱212与多个压紧部1一一对应。连接柱212的一端与驱动端111形成第二转动副A2,第一连接块211与连接柱212的另一端以及输出轴22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采用连接柱212和第一连接块211的配合将驱动器22与从动件11进行连接,利用连接柱212将压紧装置整体配置为上下结构(如图4所示),将驱动器22设置在多个压紧部1的下方,使得多个压紧部1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更加紧凑,简化了压紧装置的整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压紧部1还包括固定件15,固定件15包括第二连接块151和固定块152,第二连接块151的一端与固定块152固接,第二连接块151的另一端与摆动件12的摆动中心位置形成第三转动副A3。多个连接柱212与相对于输出轴221对称设置,固定件15位于连接柱212的远离输出轴221一侧。图7中示出压紧部为2个,摆动件与第二连接块151形成第三转动副A3,多个从动件11位于固定件15的内侧,此种方式使得在连接柱212的带动下,两个从动件11可以朝外侧伸出,或向内侧收回。
进一步地,从动件11朝向第二连接块151的一侧包括压合面114,第二连接块151的端部具有与压合面114对应的避让面153,压合面114与避让面153具有间隔。
本实施例利用压合面114对被压紧件件施压,由此需要在从动件11围绕第二连接块151转动时,使得第二连接块151的避让面153与压紧面114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防止压合面114与第二连接块151之间发生磕碰。图4中共示出了3处避免面153所在位置,这些位置都是从动件11在转动时与第二连接块151距离相近的位置。
具体地,压紧部1的数量为2个,2个压紧部1的从动件11在压合状态13下,压紧端112朝向相反方向。本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在使用时,可将2个被压紧件间隔设置在该压紧装置的两侧,也即将压紧装置置于2个被压紧件的中间位置。由此,避免了2个被压紧件相互干涉,节省了对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如图4-6所示,将上述实施例中的从动件11和摆动件12可分别设置为压臂和摆动连杆,其中每个压紧部1配置两个摆动连杆,两个摆动连杆的一端夹持在连接区域113两侧以形成两个第一转动副A1。另一端夹持在第二连接块151顶部的两侧以形成两个第三转动副A3。压臂的头部为压紧端112,尾部为导向槽,导向槽的导向侧壁沿从动件11的运动平面延伸。连接柱212与导向槽配合的头部设置为鸭嘴结构,该鸭嘴结构穿入到导向槽内以形成第二转动副A2。上述第一转动副A1、第二转动副A2和第三转动副A3的转动中心都开设有活动孔,并在其内部设置活动销。通过活动孔与活动销的配合实现压臂、摆动连杆和连接柱的转动连接。由此,减轻了压紧装置重量,简化了零部件的外形。
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可以应用于装配平台,以实现对装配平台上的零部件的夹紧作用。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7所示,装配平台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紧装置以及操作台面3。可选地,将压紧装置与操作台面3相邻设置,也即设置在操作台面3的外侧并与其紧邻。同时,使从动件11翻转后,压紧端112能够朝向操作台面3。以便于对操作台面3上的被加紧件施加压合力。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平台,利用线性驱动机构2对压紧部1进行驱动,并进一步通过第一转动副A1、第二转动副A2和摆动件12的相互配合,将运动件2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从动件11能够朝侧向翻转和朝驱动方向收起的运动。由此,受控于运动件21的压紧部1可以对被压紧件进行施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完成压合操作后还能将压紧部1收回,减少了对空间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装配平台还包括载台4。操作台面3上包括窗口31和多个定位销32,压紧装置的压紧部1位于窗口31位置。载台4通过定位销32可拆卸地安装在操作台面3上并相邻于窗口31设置。压紧部1的从动件11可操作地压合在载台4顶部。本实施例在操作台面3上开设了用于使压紧部1伸出的窗口31,部分压紧装置位于窗口31内,当需要对载台4固定时,驱动器22将从动件11完全从窗口31顶出,进而使其压合在载台4上。
优选地,将载台4和压紧部1的数量对应设置为多个,并将在载台4围绕在窗口31附近设置,由此可以使得多个压紧部1同时对多个载台4分别进行压合,以提升工作效率。
具体地,图5中示出了一种窗口31结构,图中的窗口31为矩形框,压紧部1上的固定块152大致为矩形结构,并使其固定在操作台面3的底部。第二连接块151与固定块152的中间区域相连并位于矩形框内,固定块152以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架设在矩形框宽度方向的两侧。由此,通过固定块152与操作台3面的相互连接,便于二者的快速拆装,同时还能减少对装配平台内部空间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装配平台还包括机箱5,操作台面3扣合在机箱5的端面上,压紧装置的线性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面222,固定安装面222相对于线性驱动机构2的运动件21静止,线性驱动机构2通过固定安装面222装配在机箱5内。
具体地,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性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器22,该驱动器22的底部包括固定安装面222以及相对于固定安装面222运动的输出轴221。并且输出轴221与固定安装面222处于驱动器22的相互背离位置。当驱动器22通过固定安装面222安装在机箱5的底部时,与此相对的输出轴221处于朝上方竖直的状态,从而便于其与压紧部1相连接,并将驱动行程中的反作用力通过固定安装面222传递到机箱5底部。
上述实施例中的装配平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运行,如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首先,将待加工件放入到载台4中,载台4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定位孔,将载台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32的配合安装在操作台面3上,从而实现对载台4的定位。此过程中,压紧装置一直处于回收状态14,从而避免与载台4的安装发生干涉。其次,利用气源给气缸的一侧腔室供气,在活塞的带动下,使得输出轴221推动运动件21和从动件11运动,最终使从动件11的压合面114压盖在载台4的顶部。再次,待工件处理完成后,利用气源给气缸的另一侧腔室供气,在活塞223的带动下,使得输出轴221拉动运动件21和从动件11运动,最终使从动件11从在载台4上抬起并收回到窗口31内。最后,将载台4连同工件一同从操作台面3上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线性驱动机构(2),具有运动件(21),所述运动件(21)可操作地沿驱动方向往复运动;
压紧部(1),所述压紧部(1)具有从动件(11)和摆动件(12),所述从动件(11)具有相对设置的驱动端(111)和压紧端(112)以及位于所述驱动端(111)和所述压紧端(112)之间的连接区域(113),所述摆动件(12)上具有与摆动中心(121)间隔的连接端(122),所述连接端(122)与所述连接区域(113)形成第一转动副(A1),所述压紧部(1)的所述驱动端(111)分别与所述运动件(21)形成第二转动副(A2);
所述压紧部(1)的运动行程中具有压合状态(13)和回收状态(14),所述压紧部(1)处于所述压合状态(13)时,所述运动件(21)推动所述从动件(11)朝所述驱动方向的侧向翻转,所述压紧部(1)处于所述回收状态(14)时,所述运动件(21)拉动所述从动件(11)朝所述驱动方向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副(A1)的旋转轴心为第一铰接点位(A11),所述第二转动副(A2)的旋转轴心为第二铰接点位(A21),所述摆动件(12)的摆动中心为第三铰接点位(A31);
所述第一铰接点位(A11)和所述第二铰接点位(A21)之间为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铰接点位(A11)和所述第三铰接点位(A31)之间为第二预定距离;
所述运动件(21)的驱动行程被配置为不小于第一预定距离和第二预定距离的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行程包括:第一止点和第二止点,所述第一止点和所述第二止点分别位于所述驱动行程的两端;
所述第一止点与所述压合状态(13)对应,所述第二止点与所述回收状态(14)对应;
所述压紧部(1)处于所述压合状态(13)时,所述第一铰接点位(A11)与所述第二铰接点位(A21)的连线和所述第一铰接点位(A11)与第三铰接点位(A31)的连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驱动机构(2)还具有驱动器(22),所述驱动器(22)包括输出轴(221);
所述运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211)和连接柱(212);
所述连接柱(212)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端(111)形成所述第二转动副(A2),所述第一连接块(211)与所述连接柱(21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输出轴(2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接柱(212)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多个所述压紧部(1)一一对应;
所述压紧部还包括固定件(15),所述固定件(15)包括第二连接块(151)和固定块(152),所述第二连接块(15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152)固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51)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件(12)的摆动中心位置形成第三转动副(A3);
多个所述连接柱(212)与相对于所述输出轴(221)对称设置,所述固定件(15)位于所述连接柱(212)的远离所述输出轴(22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11)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块(151)的一侧包括压合面(114),所述第二连接块(151)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压合面(114)对应的避让面(153),所述压合面(114)与所述避让面(153)具有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1)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压紧部(1)的所述从动件(11)在所述压合状态下,所述压紧端(112)朝向相反方向。
8.一种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平台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压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平台还包括:
操作台面(3),所述操作台面(3)上包括窗口(31)和多个定位销(32),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部(1)位于所述窗口(31)位置;以及
载台(4),所述载台(4)通过所述定位销(3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操作台面(3)上并相邻于所述窗口(31)设置;
所述压紧部(1)的从动件(11)可操作地压合在所述载台(4)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平台还包括机箱(5);
所述操作台面(3)扣合在所述机箱(5)的端面上,所述压紧装置的线性驱动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面(222),所述固定安装面(222)相对于所述线性驱动机构(2)的运动件(21)静止,所述线性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固定安装面(222)装配在所述机箱(5)内。
CN202210934482.2A 2022-08-04 2022-08-04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Pending CN1151947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4482.2A CN115194713A (zh) 2022-08-04 2022-08-04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TW111142648A TWI830488B (zh) 2022-08-04 2022-11-08 壓緊裝置及裝配平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4482.2A CN115194713A (zh) 2022-08-04 2022-08-04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4713A true CN115194713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4482.2A Pending CN115194713A (zh) 2022-08-04 2022-08-04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4713A (zh)
TW (1) TWI8304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17316D0 (en) * 2007-09-06 2007-10-17 Kent Frank M J Multi position jaws
CN107775610B (zh) * 2016-04-26 2020-02-07 马鞍山市天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组整体翻转方法
CN211761375U (zh) * 2020-01-03 2020-10-27 厦门精合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翻转并压紧产品的机构
CN112548961A (zh) * 2020-12-14 2021-03-26 中山德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与锁体自动化安装线
CN112775914A (zh) * 2020-12-29 2021-05-11 宁化县安远镇翠北竹木工艺品厂 一种生态板加工用角度可调式翻转夹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715A (zh) 2023-02-16
TWI830488B (zh) 202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5189B1 (ko) 차량용 패널 클램핑 장치
EP0665070B1 (en) Hemming press
JP2002205128A (ja) パンチプレス
JPWO2011016237A1 (ja) 部品圧着装置および部品圧着方法
CN115194713A (zh) 压紧装置及装配平台
US20040231396A1 (en) Mechanical pressing machine
CN109530543A (zh) 向上翻边机构、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CN21924680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整形模组及超声波焊接设备
CN107956671A (zh) 一种空压机或真空泵的连杆活塞装置
CN108994187B (zh) 一种内窗框包边方法及机构
CN205601153U (zh) 一种振动摩擦焊接机
EP3738757B1 (en) Press machine and press-working method
CN217799841U (zh)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KR200344041Y1 (ko) 헤밍 장치
CN218810233U (zh) 一种磁块组装用磁块旋转装置
JP2000326095A (ja) プレス機
CN215433898U (zh) 一种辅助吸塑成型机冲裁的动力装置
CN213767247U (zh) 散热网折弯装置
CN215341673U (zh) 一种可搭建重组的教学用压力机实验台
CN216998807U (zh) 缝纫裁片压料旋转机构、缝纫机械手及缝纫设备
CN214134556U (zh) 一种箱体式零件的激光焊接工装
CN218656368U (zh) 一种发电机壳体加工用冲孔装置
CN214352141U (zh) 按压设备和机器人
CN217858388U (zh) 一种具有伸缩机构的发动机外壳制造模具
JPH07276447A (ja) 物品取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