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1338A -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1338A
CN115171338A CN202210529269.3A CN202210529269A CN115171338A CN 115171338 A CN115171338 A CN 115171338A CN 202210529269 A CN202210529269 A CN 202210529269A CN 115171338 A CN115171338 A CN 115171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seat
geological disast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9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1338B (zh
Inventor
赵军
黎逢良
孟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sou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5292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1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1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1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水位的精准测量:河道内的水位上涨时,带动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第一浮体同步上移,避免活动架在上移时过度晃动,利用位移传感器可对与限位架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S2、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及时预警:在驱动板辅助下,带动主动轮同步转动,同步带动连接轴和转动板进行翻转,即将警报器推出空腔后,可同步将警报器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的可视范围,方便对周边人员及时示警;S3、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应对措施。

Description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往往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多发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保证周边人们的安全,需要用到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然而传统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功能性过于单一,且精准度低,在遇到水流涨幅较为严重时,无法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往往需要使用者接收到信息,到达现场才能做出一系列的措施,这样会造成时间上的延误,浪费宝贵的应对时间,会造成不可预估的不良后果,同时设备上的报警装置大多是直接暴露在外,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极易使设备发生损坏,从而无法及时示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解决传统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功能性过于单一,且精准度低,在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报警装置大多是直接暴露在外,易损坏,无法及时示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水位的精准测量:河道内的水位上涨时,带动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第一浮体(601)同步上移,避免活动架(603)在上移时过度晃动,利用位移传感器(604)可对与限位架(15)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
S2、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及时预警:在驱动板(906)辅助下,带动主动轮(912)同步转动,同步带动连接轴(908)和转动板(909)进行翻转,即将警报器(910)推出空腔(7)后,可同步将警报器(910)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910)的可视范围,方便对周边人员及时示警;
S3、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应对措施:翻转板(901)在转动时,可驱动辅助轴(131)同步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进行转动,带动杠杆(1310)的一端向下转动,则杠杆(1310)的另一端会上翘并拉动钢丝拉绳(1313)进行移动,可将插杆(1312)快速抽出,从而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第二浮体(134)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在所述S1中,当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使后台监控人员可及时知晓该处有异常发生。
在本案中,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基座(1)和两组支撑座(2),所述基座(1)位于支撑座(2)正面,所述基座(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延伸座(4);所述延伸座(4)底部的一侧竖向固定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测量机构(6);所述延伸座(4)底部固定有支撑架(8),支撑架(8)位于支撑板(5)和基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基座(1)上设有与测量机构(6)配合使用的隐藏式预警机构(9),两组所述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横板(3),所述横板(3)上设有拦阻机构(13)。
在本案中,所述隐藏式预警机构(9)的翻转板(901)表面转动装设在支撑架(8)内,翻转板(901)底部的左侧与活动架(603)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板(901)的右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902),所述转轴(902)上设有导向绳(903);
所述基座(1)内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滑动设有滑座(904),导向绳(903)的一端贯穿至空腔(7)内并与滑座(904)的底部固定;所述滑座(904)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第一弹簧(905),所述滑座(904)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板(906);所述空腔(7)内腔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滑动设有两组延伸板(907),驱动板(906)的一端转动装设在延伸板(907)上,所述延伸板(907)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凸块,且凸块上转动装设有连接轴(908);
所述延伸板(90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轴,且定位轴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主动轮(912)和齿轮(911),所述连接轴(908)左端固定有从动轮(913)且从动轮(913)通过皮带与主动轮(912)带传动;所述空腔(7)内腔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纵向槽,且纵向槽内固定有齿板(914)且齿轮(911)的底部啮合在齿板(914)上,所述连接轴(908)上固定有转动板(909),所述转动板(90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警报器(910)。
在本案中,所述拦阻机构(13)包括辅助轴(131)和设置在河道内的密封箱(132),所述辅助轴(131)的一端固定在翻转板(901)上;所述支撑架(8)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辅助轴承与辅助轴(131)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轴(131)的另一端通过活动座转动装设在横板(3)上;所述密封箱(132)内滑动设有提升板(133),所述提升板(133)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二浮体(134),所述提升板(133)上固定有按压柱(135)且按压柱(135)的顶端贯穿横板(3)并向上延伸;所述辅助轴(131)靠近横板(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36),所述横板(3)顶部的右侧通过活动座转动连接有安装轴,且安装轴上由内至外依次固定有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第二皮带轮(137)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136)带传动;
所述横板(3)上靠近按压柱(135)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139),所述安装座(139)内转动连接有杠杆(1310),所述杠杆(1310)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有连接柱(1311),连接柱(1311)的表面与固定框(138)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杠杆(1310)的左侧转动装设有限位轴(1314),所述按压柱(135)上插设有插杆(1312),插杆(1312)的底部与横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插杆(1312)的右侧设有钢丝拉绳(1313),钢丝拉绳(131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轴(1314)上,所述插杆(1312)的右侧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第二弹簧(1315),第二弹簧(1315)的右侧固定有辅助块且辅助块的底部固定在横板(3)上,所述安装座(139)的左侧固定与钢丝拉绳(1313)配合使用的导向架。
在本案中,所述支撑架(8)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与翻转板(901)配合使用的限位环。
在本案中,所述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有防护网框(16),防护网框(16)的顶部固定在延伸座(4)上,所述支撑板(5)右侧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加固板,且加固板的右侧固定在基座(1)上。
有益效果是:
1.当河道内的水位上涨时,本灾害监测方法通过测量机构带动第一浮体、U型滑板、活动架和位移传感器进行同步上移,此时上移的活动架可为隐藏式预警机构和拦阻机构的开启提供驱动源,以便及时对灾害进行应对;同时利用位移传感器对与限位架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以便在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
2.本灾害监测方法通过隐藏式预警机构便于将警报器推出空腔后,并将警报器同步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的可视范围,以便对使用者及时示警,隐藏式结构的设计,仅仅在水位涨幅至一定程度时,才可将警报器推出,有效保证了警报器的稳定性,避免警报器长期暴露在外易损坏,影响示警效果。
3.本灾害监测方法通过拦阻机构便于快速解除对按压柱的锁止状态,以便利用第二浮体的浮力,带动提升板在密封箱内快速上移,直至第二浮体浮出水面,同时第二浮体可带动提升板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便于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4.本灾害监测方法方便、省力,监测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拦阻机构和测量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基座的结构局部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隐藏式预警机构的结构局部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拦阻机构的结构局部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所采用监测装置密封箱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水位的精准测量:河道内的水位上涨时,带动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第一浮体601同步上移,避免活动架603在上移时过度晃动,利用位移传感器604可对与限位架15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当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使后台监控人员可及时知晓该处有异常发生。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基座1和两组支撑座2,基座1位于支撑座2的正面,基座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延伸座4,延伸座4底部的一侧竖向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有测量机构6。测量机构6的设计,利用位移传感器604可对与限位架15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以便在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提高了监测设备的精准度。
延伸座4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8,支撑架8位于支撑板5和基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基座1上设有与测量机构6配合使用的隐藏式预警机构9,隐藏式预警机构9的设计,仅仅在水位涨幅至一定程度时,才可将警报器910推出并扩大其可视范围,有效保证了警报器910的稳定性,避免警报器910长期暴露在外易损坏,影响示警效果。
两组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横板3,横板3上设有拦阻机构13,拦阻机构13的设计,可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以便利用第二浮体134的浮力,带动提升板133在密封箱132内快速上移,直至第二浮体134浮出水面。同时,第二浮体134可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便于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8,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基座1和两组支撑座2,基座1位于支撑座2的正面,基座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延伸座4,延伸座4底部的一侧竖向固定有支撑板5。支撑板5右侧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加固板,且加固板的右侧固定在基座1上,加固板的设计,提高了支撑板5的稳定性。
支撑板5上设有测量机构6。测量机构6包括第一浮体601,第一浮体601的右侧滑动设置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有防护网框16且防护网框16的顶部固定在延伸座4上。可对河道内的杂质进行拦阻,避免杂质直接撞击第一浮体601,带动其移动,从而影响其对水位测量的精准度。
支撑板5的一侧沿前后方向对称竖向开设有竖槽,且竖槽内滑动设有与第一浮体601配合使用的U型滑板602。U型滑板602上固定有活动架603,活动架603的左侧贴合在支撑板5上,延伸座4上开设有与活动架603配合使用的方形孔。支撑板5的右侧固定有与活动架603配合使用的限位架15,活动架603内腔的顶部嵌设有与限位架15配合使用的位移传感器604,测量机构6的设计。利用位移传感器604可对与限位架15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以便在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提高了监测设备的精准度。
延伸座4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架8且支撑架8位于支撑板5和基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基座1上设有与测量机构6配合使用的隐藏式预警机构9。隐藏式预警机构9包括翻转板901,翻转板901的表面通过活动轴转动装设在支撑架8内。支撑架8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与翻转板901配合使用的限位环,可对翻转板901进行限位,提高了翻转板901的稳定性,避免其前后过度摇晃,影响活动架603对其正常推动。
请参阅图1-8,翻转板901底部的左侧与活动架603的顶部活动连接,翻转板901的右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902,转轴902上设有导向绳903,基座1内开设有空腔7。空腔7内滑动设有滑座904且导向绳903的一端贯穿至空腔7内并与滑座904的底部固定,滑座904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第一弹簧905,滑座904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板906。空腔7内腔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滑动设有两组延伸板907,驱动板906的一端转动装设在延伸板907上,延伸板907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凸块,且凸块上转动装设有连接轴908,延伸板90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轴。
定位轴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主动轮912和齿轮911,连接轴908的左端固定有从动轮913且从动轮913通过皮带与主动轮912带传动。空腔7内腔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纵向槽,且纵向槽内固定有齿板914且齿轮911的底部啮合在齿板914上。连接轴908上固定有转动板909,空腔7内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与转动板909配合使用的定位挡杆11,可对转动板909进行限位。转动板90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警报器910,隐藏式预警机构9的设计,仅仅在水位涨幅至一定程度时,才可将警报器910推出并扩大其可视范围,有效保证了警报器910的稳定性,避免警报器910长期暴露在外易损坏,影响示警效果。
请参阅图1-8,基座1的左侧固定有变向座10,变向座10内转动装设有与导向绳903配合使用的滚筒,可对导向绳903进行变向,避免导向绳903与基座1的内壁接触并过度磨损。滑座904上对称插设有两组竖杆14且竖杆14的两端固定在空腔7的内壁上,第一弹簧905的内圈缠绕在竖杆14上,竖杆14相互靠近一侧的底部固定有与导向绳903配合使用的导向柱12。竖杆14的设计,可对滑座904进行限位,同时导向柱12可进一步对导向绳903进行变向。
两组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横板3,横板3上设有拦阻机构13,拦阻机构13包括辅助轴131和设置在河道内的密封箱132。辅助轴131的一端固定在翻转板901上,支撑架8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辅助轴承与辅助轴131的表面转动连接,辅助轴131的另一端通过活动座转动装设在横板3上。密封箱132内滑动设有提升板133,提升板133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二浮体134,提升板133上固定有按压柱135,按压柱135的顶端贯穿横板3并向上延伸。辅助轴131靠近横板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36,横板3顶部的右侧通过活动座转动连接有安装轴,且安装轴上由内至外依次固定有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第二皮带轮137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136带传动。
横板3上靠近按压柱135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139,安装座139内转动连接有杠杆1310,杠杆1310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有连接柱1311且连接柱1311的表面与固定框138的表面活动连接。杠杆1310的左侧转动装设有限位轴1314,按压柱135上插设有插杆1312且插杆1312的底部与横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插杆1312的右侧设有钢丝拉绳1313且钢丝拉绳131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轴1314上,插杆1312的右侧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第二弹簧1315,第二弹簧1315的右侧固定有辅助块且辅助块的底部固定在横板3上。安装座139的左侧固定与钢丝拉绳1313配合使用的导向架,拦阻机构13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以便利用第二浮体134的浮力,带动提升板133在密封箱132内快速上移,直至第二浮体134浮出水面;同时,第二浮体134可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便于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S2、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及时预警:在驱动板906辅助下,带动主动轮912同步转动,同步带动连接轴908和转动板909进行翻转,即将警报器910推出空腔7后,可同步将警报器910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910的可视范围,方便对周边人员及时示警;
具体方法为:由于翻转板901与支撑架8是转动连接,上移的活动架603会推动翻转板901的左端向上翻转,则翻转板901的另一端会同步拉扯导向绳903移动,从而可带动滑座904下移,并在驱动板906的辅助下,可同步推动两组延伸板907向外侧移动;此时在齿板914的作用下,延伸板907在移动时会带动齿轮911在齿板914上转动,从而可带动主动轮912同步转动,同时主动轮912可带动从动轮913旋转,从而可同步带动连接轴908和转动板909进行翻转,即将警报器910推出空腔7后,可同步将警报器910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910的可视范围,方便对周边人员及时示警,同时隐藏式结构的设计,仅仅在水位涨幅至一定程度时,才可将警报器910推出,有效保证了警报器910的稳定性,避免警报器910长期暴露在外易损坏,影响示警效果。
S3、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应对措施:翻转板901在转动时,可驱动辅助轴131同步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进行转动,带动杠杆1310的一端向下转动,则杠杆1310的另一端会上翘并拉动钢丝拉绳1313进行移动,可将插杆1312快速抽出,从而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第二浮体134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具体方法为:翻转板901在转动时,可驱动辅助轴131同步转动,在第一皮带轮136的辅助下,可带动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进行转动,则固定框138在连接柱1311的辅助下,可带动杠杆1310的一端向下转动,则杠杆1310的另一端会上翘并拉动钢丝拉绳1313进行移动。由于第二浮体134的浮力大于第一浮体601的浮力,但是杠杆1310的设计,刚好抵消了浮力之间的差距,可将插杆1312快速抽出,从而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此时利用第二浮体134的浮力,带动提升板133在密封箱132内快速上移,直至第二浮体134浮出水面;同时第二浮体134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警报器910和位移传感器604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

Claims (7)

1.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水位的精准测量:河道内的水位上涨时,带动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第一浮体(601)同步上移,避免活动架(603)在上移时过度晃动,利用位移传感器(604)可对与限位架(15)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水流的涨幅持续性记录;
S2、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及时预警:在驱动板(906)辅助下,带动主动轮(912)同步转动,同步带动连接轴(908)和转动板(909)进行翻转,即将警报器(910)推出空腔(7)后,可同步将警报器(910)翻转至水平状态,扩大了警报器(910)的可视范围,方便对周边人员及时示警;
S3、水位涨幅过大时的应对措施:翻转板(901)在转动时,可驱动辅助轴(131)同步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进行转动,带动杠杆(1310)的一端向下转动,则杠杆(1310)的另一端会上翘并拉动钢丝拉绳(1313)进行移动,可将插杆(1312)快速抽出,从而快速解除对按压柱(135)的锁止状态,第二浮体(134)带动提升板(133)根据水流的涨幅而进行同步上升,对水流进行临时阻断,以便给使用者对灾害的应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当水流涨幅超过预设值时,及时上报信息,使后台监控人员可及时知晓该处有异常发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河岸上的基座(1)和两组支撑座(2),所述基座(1)位于支撑座(2)正面,所述基座(1)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延伸座(4);所述延伸座(4)底部的一侧竖向固定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测量机构(6);所述延伸座(4)底部固定有支撑架(8),支撑架(8)位于支撑板(5)和基座(1)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基座(1)上设有与测量机构(6)配合使用的隐藏式预警机构(9),两组所述支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横板(3),所述横板(3)上设有拦阻机构(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式预警机构(9)的翻转板(901)表面转动装设在支撑架(8)内,翻转板(901)底部的左侧与活动架(603)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翻转板(901)的右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902),所述转轴(902)上设有导向绳(903);
所述基座(1)内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内滑动设有滑座(904),导向绳(903)的一端贯穿至空腔(7)内并与滑座(904)的底部固定;所述滑座(904)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第一弹簧(905),所述滑座(904)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驱动板(906);所述空腔(7)内腔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滑动设有两组延伸板(907),驱动板(906)的一端转动装设在延伸板(907)上,所述延伸板(907)顶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有凸块,且凸块上转动装设有连接轴(908);
所述延伸板(90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轴,且定位轴上从左至右分别固定有主动轮(912)和齿轮(911),所述连接轴(908)左端固定有从动轮(913)且从动轮(913)通过皮带与主动轮(912)带传动;所述空腔(7)内腔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纵向槽,且纵向槽内固定有齿板(914)且齿轮(911)的底部啮合在齿板(914)上,所述连接轴(908)上固定有转动板(909),所述转动板(90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有警报器(9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机构(13)包括辅助轴(131)和设置在河道内的密封箱(132),所述辅助轴(131)的一端固定在翻转板(901)上;所述支撑架(8)的正面和背面均通过辅助轴承与辅助轴(131)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轴(131)的另一端通过活动座转动装设在横板(3)上;所述密封箱(132)内滑动设有提升板(133),所述提升板(133)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二浮体(134),所述提升板(133)上固定有按压柱(135)且按压柱(135)的顶端贯穿横板(3)并向上延伸;所述辅助轴(131)靠近横板(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皮带轮(136),所述横板(3)顶部的右侧通过活动座转动连接有安装轴,且安装轴上由内至外依次固定有第二皮带轮(137)和固定框(138),第二皮带轮(137)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136)带传动;
所述横板(3)上靠近按压柱(135)的一侧固定有安装座(139),所述安装座(139)内转动连接有杠杆(1310),所述杠杆(1310)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有连接柱(1311),连接柱(1311)的表面与固定框(138)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杠杆(1310)的左侧转动装设有限位轴(1314),所述按压柱(135)上插设有插杆(1312),插杆(1312)的底部与横板(3)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插杆(1312)的右侧设有钢丝拉绳(1313),钢丝拉绳(1313)的一端固定在限位轴(1314)上,所述插杆(1312)的右侧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第二弹簧(1315),第二弹簧(1315)的右侧固定有辅助块且辅助块的底部固定在横板(3)上,所述安装座(139)的左侧固定与钢丝拉绳(1313)配合使用的导向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上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与翻转板(901)配合使用的限位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左侧固定有防护网框(16),防护网框(16)的顶部固定在延伸座(4)上,所述支撑板(5)右侧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对称固定有两组加固板,且加固板的右侧固定在基座(1)上。
CN202210529269.3A 2022-05-16 2022-05-16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Active CN115171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9269.3A CN115171338B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9269.3A CN115171338B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1338A true CN115171338A (zh) 2022-10-11
CN115171338B CN115171338B (zh) 2023-06-02

Family

ID=8348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9269.3A Active CN115171338B (zh) 2022-05-16 2022-05-16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133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5781A1 (en) * 2005-02-14 2006-08-17 Evacuation Alarms & Systems Nz Limited Network of wireless, stand-alone alarm units
EP2810590A1 (de) * 2013-06-06 2014-12-10 F-H-S International GmbH & Co. KG Baumständer
CN205780984U (zh) * 2016-06-01 2016-12-07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水田水位的自动排水阀门
CN110596789A (zh) * 2019-09-20 2019-12-20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监测装置
CN110747970A (zh) * 2019-11-06 2020-02-04 东阳汉林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排水系统
CN215003828U (zh) * 2021-06-30 2021-12-03 孙松华 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位监测装置
CN216412330U (zh) * 2021-12-27 2022-04-29 河北川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洪水水位监测报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5781A1 (en) * 2005-02-14 2006-08-17 Evacuation Alarms & Systems Nz Limited Network of wireless, stand-alone alarm units
EP2810590A1 (de) * 2013-06-06 2014-12-10 F-H-S International GmbH & Co. KG Baumständer
CN205780984U (zh) * 2016-06-01 2016-12-07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控制水田水位的自动排水阀门
CN110596789A (zh) * 2019-09-20 2019-12-20 淮阴师范学院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监测装置
CN110747970A (zh) * 2019-11-06 2020-02-04 东阳汉林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排水系统
CN215003828U (zh) * 2021-06-30 2021-12-03 孙松华 一种基于水环境治理的水位监测装置
CN216412330U (zh) * 2021-12-27 2022-04-29 河北川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洪水水位监测报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1338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5640B (zh) 一种防撞式道路限高架
CN115584967B (zh) 一种地质勘探用具有防淤堵功能的钻孔水位测量装置
CN112012227B (zh) 一种可进行找平和应力检测的条状基坑钢构支护结构
CN115171338A (zh)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CN209927885U (zh) 一种测量流速的浮标
CN116007712A (zh) 一种水文工程地质用水位监测装置
CN213067839U (zh) 一种水库用防汛预警装置
CN115223334A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CN219045979U (zh) 一种方便观察的水利工程水位测量装置
CN21351595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桥梁车辆检测装置
CN212059043U (zh) 一种公路运输车辆偏载检测装置
CN214832732U (zh) 一种湖域明挖隧道基坑边坡防护结构
CN113481895A (zh) 一种随水深抬升路面的桥洞限高积水指示装置
CN213422339U (zh) 一种消防用水箱液面高度监测装置
CN111256784A (zh) 防洪工程用智能防洪监控设备
CN21145251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
CN217211036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位监测装置
CN220690218U (zh) 一种水位监测报警装置
CN213337571U (zh) 一种水质检测报警装置
CN215448122U (zh) 一种港口航道工程用水位警示装置
CN215413959U (zh) 一种水电工程建设安全风险预警装置
CN216246667U (zh) 一种水利建设工程用的水位监测装置
CN113062242B (zh) 一种道路交通指示系统
CN217211019U (zh) 一种城市防洪自动化信息管理装置
CN215413927U (zh) 一种航道水位直观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ie Yongbo

Inventor after: Liang Jingtao

Inventor after: Zhao Jun

Inventor after: Li Fengliang

Inventor after: Meng He

Inventor before: Zhao Jun

Inventor before: Li Fengliang

Inventor before: Meng H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Floor 1, building 10, No. 303, group 3, liangfengding village, Zhengxing Town,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SOU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Address before: No. 87, Dongfeng lane, Dongfeng East Road, Kunming, Yunnan 650000

Applicant before: Zhao Ju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