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1133A - 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51133A CN115151133A CN202080097410.6A CN202080097410A CN115151133A CN 115151133 A CN115151133 A CN 115151133A CN 202080097410 A CN202080097410 A CN 202080097410A CN 115151133 A CN115151133 A CN 1151511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ct
- light source
- attracting
- low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06—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 A01M29/1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sual means, e.g. scarecrows, moving elements, specific shapes, patterns or the like using light sources, e.g. lasers or flashing ligh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10—Outdoor lighting
- F21W2131/107—Outdoor lighting of the exterior of build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r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在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中,提供一种可通过诱虫光源而极力地避免引诱原先无需引诱的昆虫,且更有效地防止昆虫进入该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更详细而言,关于组合使用已排除昆虫显现趋光性的波长区域的低诱虫或防虫光、以及昆虫显现趋光性的波长区域的诱虫光,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背景技术
昆虫具有朝向光的刺激而移动的特性,也就是趋光性,此事乃为人所知,且已有提出许多应用此特性来引诱昆虫并加以驱除的方法及装置,并且被应用在运动设施、竞技场、店铺、工厂等各种场所。
然而,对于人为地驱除昆虫,近年来,从自然生态系的保全的观点来看,也有表示出负向思维。
相对于此,已有人提出并应用一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及装置应用放射出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低诱虫光、或是不含紫外线区域及昆虫所感应的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防虫光的LED灯(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将昆虫所感应的波长区域的光进行阻隔的膜(film)、片(sheet)、罩盖(cover)、黄色系统的着色剂等,且从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metal halidelamp)、LED灯等所放射的光撷取低诱虫光或防虫光,并以此作为光源(例如专利文献2至6)。
由于昆虫不会被积极地引诱而降低昆虫进入既定场所的情形,所以从自然生态系的保全的观点来看,应用这些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方法及装置为较优选对策。
然而,于应用这些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方法及装置中,在设置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场所的周边不存在其它光源的情形时,昆虫会对于些微的光刺激产生反应,而存在有飞往设置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场所周边的昆虫增多的问题。
相对于此,有人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为在球技用练习场的照明系统中,使用低诱虫放电灯作为消费者所应用的区域的照明用光源,并且使用蓝色光金属卤化物灯作为供消费者击出的球飞行的区域的照明用光源(专利文献7及8)。此系统使用诱虫效果高的紫外线放射光源,以期将昆虫积极地引诱并留置至低诱虫光源的周围外,提供了一种对于仅设置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方法及装置的上述问题的一个解决对策。
然而,此系统中使用作为照明用光源的蓝色光金属卤化物灯为以360°的全方向(无反射板)或180°的范围(有反射板)放射紫外线,即使是具有反射板的灯,也是以朝向球技用练习场外放射紫外线的方式设置。因此,存在有也会引诱与补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诱虫阻止效果的目的无关的昆虫的问题。也就是,不仅会引诱飞往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周围的昆虫,也会引诱位于球技用练习场外的昆虫,因此会使飞往球技用练习场内的昆虫的数量增多,且在金属卤化物灯与低诱虫放电灯较接近的情形时或是球技用练习场内的昆虫较多的情形时,昆虫有时甚至会飞至消费者所处的区域。此外,由于飞至球技用练习场内的昆虫增加,所以会对消费者带来不适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04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36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16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69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29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第2682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3-9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9-279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有鉴于以上的问题点,目的为在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中,提供一种更有效地防止昆虫进入该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用以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可使用指向性的诱虫光源,且以不会引诱与补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诱虫阻止效果的目的无关的昆虫的方式,将诱虫光朝向特定范围放射,据此而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本发明。
也就是,本发明于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其中,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此外,本发明于其它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的工序;以及将具有指向性的诱虫光源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从前述诱虫光源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的工序。
此外,本发明于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此外,本发明于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诱虫光源并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此外,本发明于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并与诱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于较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系统,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该建物内、该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该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该建物及该建物的周围相隔的位置,并朝向该建物放射诱虫光。
于其它较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所设置的特定隔间或房间的系统,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该特定隔间或房间内,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该特定隔间或房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该特定隔间或房间相隔的位置,并朝向该特定隔间或房间的出入口放射诱虫光。
于本发明另外的较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诱虫光源具有120°以下的指向角度。此外,于本发明其它较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诱虫光源包含:放射出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诱虫光的LED灯。此外,于本发明另外的较优选实施方式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以上而设置,尤优选为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至15m而设置。此外,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中,前述诱虫光源朝向前述既定区域的一部分放射诱虫光。
此外,于其它较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飞往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附近的方法,其中,
该诱虫光源包含指向角度为45°至120°且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放射LED,并与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以上的距离而设置,并且朝向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诱虫光。于此实施方式中,前述诱虫光源较优选为与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至15m的距离而设置。
于本发明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以下有时称为系统等)之中,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为在防止昆虫的进入的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内一面避免产生昆虫被积极往该区域引诱一面带来照明。另一方面,具有指向性的诱虫光源被设置在与该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且诱虫光朝向该既定区域放射,据此将已飞往或欲飞往该区域的昆虫积极地引诱至该区域之外,并且尽可能避免引起其它昆虫的引诱。其结果,可有效地防止昆虫进入该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概要。此实施方式提供防止昆虫进入工厂及其周边(堆置场)的系统。多个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等间隔配置在具有货物的搬运出入口的壁部,并以低诱虫光或防虫光照射包含堆置场的工厂周边。另一方面,指向性的诱虫光源为与工厂及堆置场相隔而设置,并朝向工厂及堆置场放射诱虫光。
图2显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系统。于此实施方式中,提供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特定区域的系统。建物内的空间对于外部开放,但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所设置的无尘工作站(clean booth)。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于无尘工作站内以既定间隔配置,并以低诱虫光或防虫光照射无尘工作站内。于无尘工作站设置有出入口,内部的光有时从此处外漏,但此时低诱虫或防虫光也外漏。诱虫光源为与无尘工作站相隔而设置,并朝向无尘工作站的出入口的区域放射诱虫光。
图3显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配置例。图3的(a)部分显示于建物内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图3的(b)部分显示于建物内的一部分隔间(房间)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图3的(c)部分显示于建物及其外部区域的交界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图3的(d)部分显示于建物的周边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图3的(e)部分显示于朝向外部开放的特定范围的空间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
图4显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例子。图4的(a)部分显示发出紫外线区域以外的波长的光的白昼色LED光源,或是发出紫外线区域及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以外的波长的光的黄绿系LED光源的例子,这些LED光源具有指向性。图4的(b)部分显示使从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所发出的光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滤光器(filter)或片,而成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例子。图4的(c)部分显示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色素来包覆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而释放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例子。图4的(d)部分显示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膜来包覆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而释放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例子。
图5显示诱虫光源的配置例。于此例中,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10m而配置有多个诱虫光源。此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并通过1个光源在宽度8.2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考虑到此照射范围,以4.1m间隔配置有多个诱虫光源,并且于相邻接的诱虫光源间,以直线距离为4.1m的范围重复地存在有诱虫光所照射的区域。
图6显示诱虫光源的其它配置例。于此例中,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15m而配置有诱虫光源。此诱虫光源也具有45°的指向角度,并通过1个光源在宽度12.4m的范围于该区域照射诱虫光。考虑到此照射范围,以6.2m间隔配置有多个诱虫光源,并且于相邻接的诱虫光源间,以直线距离为6.2m的范围重复地存在有诱虫光所照射的区域。
图7显示在使用具有45°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的情形时的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的距离、和诱虫光的照射区域的关系。与该区域相隔10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8.2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与该区域相隔15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12.4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建物,与该区域相隔20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16.6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
图8显示诱虫光源的其它配置例。于此例中,使用多个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且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10m而配置有诱虫光源。在此情形时,通过1个光源在宽度34.6m的范围于该区域照射诱虫光。考虑到此照射范围,以17.3m间隔配置有多个诱虫光源,并且于相邻接的诱虫光源间,以直线距离为17.3m的范围重复地存在有诱虫光所照射的区域。
图9显示诱虫光源的另外的配置例。于此例中,也使用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但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15m而配置有诱虫光源。在此情形时,通过1个光源在宽度52.0m的范围于该区域照射诱虫光。考虑到此照射范围,以26.0m间隔配置有多个诱虫光源,并且于相邻接的诱虫光源间,以直线距离为26.0m的范围重复地存在有诱虫光所照射的区域。
图10显示在使用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的情形时的与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的距离、和诱虫光的照射区域的关系。与该区域相隔10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34.6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与该区域相隔15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52.0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与该区域相隔20m所配置的1个诱虫光源为在宽度69.3m的范围将诱虫光照射在该区域。
图11显示诱虫光源的另外的配置例。于此例中,组合配置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及具有9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于此例中,于两端设置具有9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并且于其间设置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
图12显示诱虫光源的另外的配置例。于此例中,组合配置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及具有45°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于此例中,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朝向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整体放射,具有45°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朝向该区域的一部分放射。
图13显示诱虫光源的另外的配置例。于此例中,组合配置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及具有6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此外,于此例中,具有12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及具有6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的放射方向不同。
图14显示在[实施例]中使用作为诱虫光源的各UV灯(指向角度45°、120°及180°)的波长光谱(使用测定器:UPRTEK公司制、PG-200N)。关于指向角度45°及120°的UV灯,显示出在与光源的设置位置相隔10m及15m的位置测定光强度的波长光谱。
图15显示在[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作为诱虫光源的各UV灯(指向角度45°、120°及180°)与白昼色LED灯的组合所得到的波长光谱(使用测定器:UPRTEK公司制、PG-200N)。在与光源的设置位置相隔10m的位置测定光强度。
图16显示在[实施例]中使用作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UV阻隔白昼色LED灯与黄色防虫LED灯的波长光谱(使用测定器:UPRTEK公司制、PG-200N)。在与光源的设置位置相隔10m的位置测定光强度。
图17显示[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照明装置的概要。
图18显示在2019年所进行的昆虫捕获试验中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左边显示于第1次点灯时的配置,右边显示于第2次点灯时的配置。
图19显示在2020年所进行的昆虫捕获试验中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以及黑布幕的配置及大小。图19的(a)部分显示不与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且将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配置在宽度8.2m的黑布幕的面前的控制组(control)的构成。图19的(b)部分显示在宽度8.2m的黑布幕的面前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并与黑布幕相隔10m而配置的实施例8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并以与宽度8.2m的黑布幕相同的宽度,于黑布幕照射诱虫光。图19的(c)部分显示在宽度4.1m的黑布幕的面前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并与黑布幕相隔10m而配置的实施例9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且不仅于宽度4.1m的黑布幕整体,也于黑布幕的范围外照射诱虫光。图19的(d)部分显示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背后未设置黑布幕,且将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相隔10m而对置的实施例10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图19的(e)部分显示在宽度8.2m的黑布幕的面前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且不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而是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朝向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为相反的方向,并且与黑布幕相隔10m而配置的比较例4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
图20显示在2020年所进行的昆虫捕获试验中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以及黑布幕的配置及大小。图20的(a)部分显示不与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且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的控制组的构成。图20的(b)部分显示在宽度4.1m的黑布幕的面前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且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并与黑布幕相隔5m而配置的实施例11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并以与宽度4.1m的黑布幕相同的宽度,于黑布幕照射诱虫光。图20的(c)部分显示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背后未设置黑布幕,且将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相隔5m而对置的实施例12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45°的指向角度。图20的(d)部分显示在宽度8.2m的黑布幕的面前配置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且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并与黑布幕相隔5m而配置的实施例13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80°的指向角度,并以与宽度8.2m的黑布幕为几乎相同的宽度,于黑布幕照射诱虫光。图20的(e)部分显示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背后未设置黑布幕,且将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与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相隔5m而对置的实施例14的构成。诱虫光源具有80°的指向角度。
图21为显示昆虫的趋光度与波长的关系的一例的图表(援引自E.D.Bickford,L.E.Snat-conft.Paper,196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图面一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列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应留意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性思想也可适用在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述所说明,本发明关于通过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的组合以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等。
本申请说明书中的“既定区域”,意指通过本发明的系统等而意欲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以下有时称为“防虫区域”),除了工厂或店铺等物理结构物之外,也包含该结构物的周边(后院、停车场等)、运动设施的游乐场(play area)或观众席区、农场等空间。因此,“既定区域”相当于各种设备、空间。包含例如:超市、便利商店、餐厅等店铺或其一部分(例如出入口)或其周围;食品工厂或半导体制造工厂等各种工厂的设施或其一部分(例如搬运出入口)或其周围(例如堆置场);住宅或其一部分(例如出入口)或其周围;高尔夫练习场或打击练习场的消费者所可能存在的场所、棒球场、足球竞技场等运动设施的观众席区、农场、机场的跑道附近、巴士站及其周边、车站的月台等期待防止昆虫的进入的所有设施、场所、空间。
在将工厂或店铺等物理结构物与该结构物的周边设为防虫区域的情形时,抑制昆虫进入工厂或店铺等的周边会与更确实地防止昆虫进入工厂或店铺本身息息相关。在此情形时,以更高等级来要求防止昆虫进入工厂或店铺本身,此与对其周边所要求的等级有所不同。因此,于“既定区域”中,可能混合存在有要求防止昆虫的进入的等级为不同的区域。
于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谓“低诱虫光”,意指几乎或完全不含波长340nm至400nm的紫外线区域的光,所谓“防虫光”,意指几乎或完全不含波长340nm至480nm的紫外线区域及可见光区域的光。例如,如图16所示,“低诱虫光”于波长340nm至400nm的紫外线区域中不含5μW/m2以上的峰值,较优选为不含2μW/m2以上的峰值。此外,“防虫光”于波长340nm至480nm的紫外线区域及可见光区域中不含5μW/m2以上的峰值,较优选为不含2μW/m2以上的峰值。
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可列举例如:
如图4的(a)部分所示般,发出几乎或完全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白昼色LED光源,或是发出几乎或完全不含紫外线区域及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光的黄绿系LED光源(这些LED光源具有指向性);
如图4的(b)部分所示般,使从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所发出的光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滤光器或片,而发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光源系统;
如图4的(c)部分所示般,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色素(例如黄色系色素)来包覆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而发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光源系统;以及
如图4的(d)部分所示般,通过阻隔紫外线区域或更具有诱虫效果的可见光区域的膜来包覆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LED光源等,而发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光源系统。
此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于市面上有贩售,低诱虫光源可列举例如紫外线放射阻隔防飞散型荧光灯FLR40SEX-N/M.P/NU(NEC LIGHTING公司制)、Opt energy Real Color(Taisei Fine Chemical公司制)、直管LED灯白昼色(型号:LDF10ss·D/6/6-U1、OhmElectric公司制)。此外,防虫光源可列举黄色、黄绿色或绿色系的灯,市面贩卖品可列举例如纯黄色荧光灯低诱虫FLR40SY-F/M(NEC LIGHTING公司制)、Magic Optron LED(TaiseiFine Chemical公司制)。
此外,为人所知的技术也有使峰值波长370nm至480nm的蓝色光至近紫外光被放射出峰值波长560nm至580nm的黄色光的荧光体吸收而作为激发光,以提高从荧光体所发出的低诱虫光的强度的光源(专利文献1),此光源也可应用作为本发明的低诱虫光源。
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为在防虫区域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内一面避免产生昆虫被积极往该区域引诱一面带来照明。因此,“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周边”包含于防虫区域。
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可设置在各种场所,可设置在例如:工厂或店铺等建物内(参照图3的(a))部分、该建物内的一部分的隔间或房间中(参照图的3(b)部分)、该建物及其外部空间的交界(参照图3的(c)部分)、该建物的周边(参照图3的(d)部分)、或是高尔夫练习场或打击练习场的竞技者应用空间、停车场、室外运动设施等朝向外部开放的特定范围的空间(参照图3的(e)部分)。
于图3的(a)部分的例子中,防虫区域为工厂或店铺等建物,于图3的(b)部分的例子中,防虫区域为建物的一部分的隔间或房间。此外,于图3的(c)部分及图3的(d)部分的例子中,防虫区域为建物及其周边。于此例中,假设照射在建物的周边和/或建物,但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建物的周边时,则会抑制昆虫被积极往建物周边引诱,其结果,会抑制昆虫进入建物。于此例中,建物内的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设置并非必须,也有不于建物内设置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情形。因此,这些例子相当于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防虫区域的一部分的例子。此外,于图3的(e)部分的例子中,防虫区域通常为消费者所应用的场所。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等之中,诱虫光源为与防虫区域相隔而设置,并朝向防虫区域放射诱虫光。此外,于其它实施方式的系统等之中,诱虫光源为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相隔而设置,并朝向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诱虫光。
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谓“诱虫光”,意指波长340至400nm的紫外线区域的光,较优选为意指于340至400nm的范围中具有最大峰值波长的光。诱虫光源可为仅放射前述紫外线区域的光源,也可为放射紫外线与可见光的光源。此外,诱虫光源也可为组合使用放射紫外线的光源与放射可见光的光源的光源。
昆虫当中,也有对于可见光的敏感度高的昆虫,通过将可见光掺入于紫外线,有时可更有效地将各种类的昆虫引诱至诱虫光源。
诱虫光源的设置较优选以使被引诱至诱虫光源的昆虫不会飞往防虫区域的程度,在与该区域或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相隔的场所中进行。从此点来看,诱虫光源与防虫区域或是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之间的距离较优选为设为5m以上,尤优选为设为10m以上。
另一方面,过度远离防虫区域或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时,诱虫光的强度会降低而变得无法充分地发挥引诱效果,所以需以可引诱位于防虫区域或是防虫或低诱虫光源的周边的昆虫的距离进行设置。此外,随着远离防虫区域,即使使用相同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照射范围也会变宽,所以需因应设为目标的防虫区域的范围与所使用的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来选择适当的距离(此点将于之后详细说明)。
从此点来看,诱虫光源与防虫区域或是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之间的距离较优选为设为30m以下,尤优选为设为20m以下,特优选为设为15m以下。此外,因设置环境的不同,也可设为10m以下。
此外,在朝向建物等结构物放射诱虫光的情形时,诱虫光源与防虫区域或是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距离较优选为考量诱虫光所照射的壁部的反射率或反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具体而言,于反射光的强度较高的情形时,会有通过所反射的诱虫光而产生诱虫效果的疑虑,所以适合选择反射率为10%以下的建物等结构物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此外,就同样的观点而言,于将诱虫光照射在建物等结构物时,较优选为将诱虫光源设置在:反射光于紫外线区域中的峰值波长强度在与壁部相隔10cm的位置成为10μW/m2以下的距离,较优选为5μW/m2以下的距离。
在此,于本申请说明书中,诱虫光源与防虫区域之间的距离能以防虫区域的最接近于诱虫光源的位置为基准来决定。但是,在将店铺或工厂等结构物及其周边设定为防虫区域的情形时,也能以结构物的最接近于诱虫光源的位置为基准来决定。这是由于在店铺或工厂等结构物及其周边中,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必要性的等级不同,故只需以其要求最高的结构物的位置为基准来设定防止昆虫进入该结构物的距离即可。
于本发明的系统等之中,为了将诱虫光朝向防虫区域的整体或其一部分放射,在诱虫光源使用具有指向性的光源。尤其是只要具有可控制照射范围的程度的指向性即足够,所以可使用各种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一般而言,选择指向角度未达180°的诱虫光源,较优选为选择指向角度为120°以下的诱虫光源,尤优选为选择60°以下的诱虫光源,特优选为选择45°以下的诱虫光源。但是,考量到应用容易取得的市面贩卖品时,较优选为45°至120°的诱虫光源,尤优选为45°至60°的诱虫光源。
例如,市面上贩售有许多指向角度为45°至120°且放射出峰值波长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LED,使用这些LED较为便利。此种紫外线放射LED可列举例如:NVSU233B/NVSU233B-D4(峰值波长365nm或385nm、指向角度60°或120°、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制)、NCSU276C(峰值波长365nm、指向角度120°、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制)、CUN66B1B(峰值波长365nm、指向角度45°、Seoul Viosys公司制)、CUN66A1B(峰值波长365nm、指向角度120°、Seoul Viosys公司制),也可组合使用这些紫外线放射LED中的1个或多个。此外,于组合使用多个LED时,也可组合使用峰值波长、指向角度等特性不同的多种LED。
此外,放射紫外线与可见光的市面贩卖的诱虫光源可列举例如Mushi Hybrid(饭田照明公司制)。此外,也可与放射紫外线的光源组合使用而构成诱虫光源,放射可见光的市面贩卖的光源可列举例如Nu series(HotaluX公司制)。
诱虫光朝向防虫区域的整体或其一部分放射,但如图7及图10所示,从1个诱虫光源所释放出的诱虫光的照射范围,是通过诱虫光源与防虫区域相隔的距离和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来决定。因此,较优选为因应设为对象的照射范围来适当地选择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与设置位置(与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相隔的距离),并于既定范围照射诱虫光。此外,诱虫光源可为1个,但也可通过组合使用多个,而将诱虫光照射在更宽广范围的区域。例如,如图5、6、8及9所示,以既定间隔配置多个诱虫光源,可无遗漏地将诱虫光照射在设为目标的范围。此时,例如图8及9所示的实施方式般,于使用具有指向角度为120°等的较大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时,虽具有可通过1个光源照射于宽广范围的优点,但会有照射范围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强度变小的情形,或是难以设定适当的照射范围的情形。另一方面,例如图5及6所示的实施方式般,于使用具有指向角度为45°等的较小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时,虽有容易设定包含狭窄范围的各种照射范围,并且照射范围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较大的优点,但由于无法通过1个光源覆盖宽广的照射范围,所以有时需设置相对较多的诱虫光源。
于使用多个诱虫光源的情形时,各光源可因应指向角度、设为目标的照射范围、设置环境等而配置在各种位置。例如在使用多个具有相同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的情形时,典型而言如图5、6、8及9所示,因应设为目标的照射范围、以及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及与防虫区域相隔的距离,将诱虫光源配置为以等间隔朝相同方向照射诱虫光,以使诱虫光无遗漏地(不产生未被照射的区域)且尽可能均一地照射于设为目标的范围。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与防虫区域相隔的距离为10m的位置,以4.1m(1个诱虫光源的照射范围的1/2的距离)的等间隔设置指向角度45°的多个诱虫光源。据此,在防虫区域的周边不存在未被照射诱虫光的区域,并且从相邻接的诱虫光源所照射的诱虫光的重叠部呈连续且均一地生成。同样的,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与防虫区域相隔的距离为15m的位置,以6.2m的等间隔设置指向角度45°的多个诱虫光源,据此形成同样的照射状况。于图8及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分别与防虫区域相隔10m及15m的位置设置指向角度120°的多个诱虫光源。在此情形时,由于1个诱虫光源的照射范围分别为34.6m及52.0m,所以诱虫光源分别以17.3m及26.0m的间隔配置。于此实施方式中,来自相邻接的诱虫光源的诱虫光的重叠部为1个,且位于照射范围的中央。此部分由于光强度大,所以可使尤其欲防止昆虫的飞来的设施(例如搬运出入口)位于此部分。
另一方面,诱虫光源并不一定需以等间隔配置,也可因应设为对象的照射范围的状况,以不同间隔配置。此外,并不一定需组合使用相同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也可组合使用不同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因此,例如图11所示般,也可选择较其它诱虫光源更小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并以更小的间隔配置两端的诱虫光源。此外,如图12所示般,也能以指向角度较大的诱虫光源照射设为目标的范围整体,并且对于尤其欲防止昆虫的飞来的区域,使用光点(spot)较小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来重叠地照射。
此外,诱虫光源只要是被照射在设为对象的范围,就不一定需朝向相同方向。例如图13所示,也可将两端的诱虫光源设置为较其它诱虫光源更朝内。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可将诱虫光朝向防虫区域的整体放射,也可朝向其一部分放射。但是,即使在朝向一部分放射时,较优选也为尽可能地朝向宽广的范围放射。此外,于防虫区域中包含店铺、工厂等结构物的情形时,不需使诱虫光及于店铺、工厂等结构物中,但在此情形时也相当于“朝向”防虫区域放射。此外,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诱虫光朝向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不论来自1个诱虫光源的诱虫光被照射在1个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时、或是被照射在多个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时,皆相当于“朝向”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
另一方面,于本发明的系统等之中,重要的是诱虫光不会朝向防虫区域以外的空间放射。此种空间增多时,就会引诱与补强低诱虫或防虫光的诱虫阻止效果的目的无关的昆虫,而使昆虫飞往意欲防止其进入的区域的可能性提高。
在此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
图1显示工厂及堆置场区被设定为用于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的实施方式。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个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一定间隔配置在工厂的具有搬运出入口的壁部,并以低诱虫光或防虫光照射包含堆置场区的工厂周边。其结果,不会将昆虫积极地引诱至工厂周边。另一方面,多个诱虫光源为与工厂的具有搬运出入口的壁部相隔约10至15m(与堆置场相隔7至12m)而设置。所设置的诱虫光源皆具有相同(例如45°)指向角度且以等间隔设置,并且朝向工厂及其周边的一定范围放射诱虫光。其结果,飞往包含堆置场区的工厂周边的昆虫会对于诱虫光产生反应而被诱虫光源所引诱,并于工厂周边形成更没有昆虫的环境,据此可更确实地防止昆虫进入工厂内部。
图2显示无尘工作站被设定为防止昆虫的进入的区域的实施方式。于此实施方式中,建物内成为对于建物外部开放的空间,但以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所设置的无尘工作站的方式配置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既定间隔配置在无尘工作站内,并照射无尘工作站内。于无尘工作站设置有出入口,内部的光有时会从此处外漏,但此时露出的光为低诱虫或防虫光,所以不会因露出的光而积极地引诱昆虫。诱虫光源为与无尘工作站相隔5至10m而设置,且朝向无尘工作站的出入口的区域放射诱虫光。据此,飞往无尘工作站的出入口附近的昆虫会对于诱虫光产生反应而被诱虫光源所引诱,可更确实地防止昆虫进入无尘工作站。
以下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应留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对于本发明的系统,为了评估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场所的效果,进行昆虫的捕获试验。
1.2019年昆虫捕获试验
此试验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及以具有各种指向角度的UV灯、或其与白昼色LED的组合所构成的诱虫光源来进行,并且从在所得到的各光源的昆虫的捕获数求取诱虫阻止率及诱虫率。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光源的组合表示于下列表中。
[表1]
表中,“指向角45°的UV灯”及“指向角120°的UV灯”分别为将最大峰值波长365nm的紫外线放射LED灯(直管UV-LED、饭田照明公司制)调整为指向角度45°及120°的灯,“指向角度180°的UV灯”为将最大峰值波长365nm的紫外线放射荧光灯(Black Light、NEC公司制)调整为指向角度180°的灯。将各UV灯的波长光谱显示于图14。
表中,“白昼色LED”为释放出可见光区域的光的白昼色LED灯(型号:LDF10ss·D/6/6-U1、Ohm Electric公司制)。于实施例3及4以及比较例2中,组合使用“UV灯”与“白昼色LED”而构成“诱虫光源”。各诱虫光源以使在与光源相隔10m的位置所测定的各波长中的光强度成为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调整。将各诱虫光源的波长光谱显示于图15。
表中,“UV阻隔白昼色LED”为不放射出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白昼色LED灯(型号:LDF10ss·D/6/6-U1、Ohm Electric公司制),并且使用作为低诱虫光源。此外,“黄绿防虫LED”为几乎不放射出340至480nm的紫外线及可见光区域的光的黄绿系的防虫LED灯(MagicOptron LED、Taisei Fine Chemical公司制),并且使用作为防虫光源。将白昼色LED灯及防虫LED灯的波长光谱显示于图16。
昆虫的捕获试验为使用图17所示的照明装置12来进行。于此装置中组装有上述各光源14,并以附设于两侧的粘合片13捕获昆虫。于试验中,将照明装置12载置于瓦楞纸17的上方而使用。
如图18所示,首先于此照明装置中组装上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图中未显示),并于农场中以10m的间隔配置2台。在与各照明装置15相隔5m的中间点张开黑布幕18,以使来自各照明装置15的光不会外漏至其它照明装置侧15。接着与2个照明装置15中的1个对置,并隔着10m或15m的距离而配置组装了各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16。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16不与2个照明装置15中的另1个对置。所设置的光源皆点灯约10分钟,并通过安装于各照明装置的粘合片捕获昆虫。然后,移动具有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16,将其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另一照明装置对置(将第1次点灯时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表示于图18的左侧,将第2次点灯时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表示于图18的右侧)。所设置的光源皆点灯约10分钟,并计算于2次点灯的合计20分钟内被各照明装置所捕获的昆虫的数目。试验于2019年的7月及9月进行2次,捕获虫数以平均值来求取。诱虫阻止率及诱虫率通过下列所示的数学式来求取。
[数学式1]
诱虫阻止率(%)=[1-(A/B)]×100
[数学式2]
诱虫率(%)=(C/B)×100
式中,A表示与具有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的具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中的昆虫捕获数。B表示未与具有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对置的具有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中的昆虫捕获数。C表示设置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中的昆虫捕获数。
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试验结果汇总表示于下列表。
[表2]
如上述试验结果所表示,已确认诱虫率随着UV灯的指向角度的增大而提高。此可理解为由于照射诱虫光的范围变得宽广而引诱更多的昆虫之故。此外,即使在使用具有45°的指向角的UV灯时(实施例1及7),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相隔的距离愈大,诱虫率就愈高,此也可理解为由于距离较远,使得所照射的范围变得宽广而引诱更多的昆虫之故。另一方面,观察诱虫阻止率时,与使用指向角为180°的UV灯的情形相比,在使用指向角为45°及120°的UV灯的情形时,表示出诱虫阻止率变得更大,可引诱更多位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附近的昆虫。
2.2020年昆虫捕获试验
于此试验中,假设在防虫区域包含结构物的情形,并对于假定为该结构物所设置的黑布幕及诱虫光源的设置条件,调查诱虫阻止率及诱虫率。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试验条件如下列所示。
[表3]
表中,“指向角45°的UV灯”及“指向角80°的UV灯”分别为将最大峰值波长365nm的紫外线放射LED灯(直管UV-LED、饭田照明公司制)调整为指向角度45°及80°的灯。此外,使用防虫LED灯(Magic Optron LED、Taisei Fine Chemical公司制)作为低诱虫或防虫光源。
此外,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试验步骤基本上设为与2019年的试验相同而进行。使用图17所示的照明装置,首先,于农场中以10m的间隔配置2台上述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在假定为结构物而设置黑布幕的情形时,于各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背后,以各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位于黑布幕宽度的中点的方式设置4.1m或8.2m的黑布幕。接着,于2台照明装置之间的直线上,在与各照明装置相隔5m的中间点张开黑布幕,以使来自各照明装置的光不会外漏至其它照明装置侧。接着,在实施例8乃至14中,与2个照明装置中的1个对置,并隔着10m或5m的距离而配置组装了各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另一方面,于比较例4中,不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对置,且将组装了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朝向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为相反的方向而设置。所设置的光源皆点灯约10分钟,并通过安装于各照明装置的粘合片捕获昆虫。然后,移动具有诱虫光源的照明装置,将其与组装了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另一照明装置对置(第1次点灯时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与第2次点灯时的各照明装置的配置为与图18所示的配置相同)。同样的,所设置的光源皆点灯约10分钟,并计算于2次点灯的合计20分钟内被各照明装置所捕获的昆虫的数目。试验于2020年8月进行2次,捕获虫数以平均值来求取。此外,诱虫阻止率及诱虫率与2019年的试验相同,通过上述数学式来求取。
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试验结果表示如下。
[表4]
诱虫阻止率(%) | 诱虫率(%) | |
实施例8 | 49 | 294 |
实施例9 | 42 | 314 |
实施例10 | 40 | 406 |
比较例4 | 17 | 538 |
实施例11 | 49 | 158 |
实施例12 | 41 | 188 |
实施例13 | 41 | 210 |
实施例14 | 40 | 271 |
从上述试验结果中,可理解为:与诱虫光也往黑布幕的范围外部照射的实施例9的构成或是未设置假设为结构物的黑布幕的实施例10的构成相比,实施例8的构成为诱虫阻止率稍高,诱虫率显著地减少,该实施例8为在假设为结构物所设置的黑布幕的范围内照射诱虫光。此外,在不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对置且将诱虫光源朝向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为相反的方向的比较例4的构成中,诱虫阻止率成为近似于控制组的低值,诱虫率大幅地上升。
此外,与通过具有45°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而在宽度4.1m的黑布幕的几乎全部范围内照射诱虫光的实施例11的构成相比,实施例13的构成为诱虫阻止率稍微降低,诱虫率稍微上升,该实施例13为通过具有80°的指向角度的诱虫光源而在宽度8.2m的黑布幕的几乎全部范围内照射诱虫光。此可考量为由于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变大,使得诱虫光的照射空间变得宽广之故。另一方面,相比于与实施例13为相同构成的实施例14的构成,实施例13的构成与除了未设置假设为结构物的黑布幕之外,诱虫阻止率虽为同等程度,但诱虫率降低。已确认即使于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增大时,也可通过朝向结构物照射诱虫光来提高防虫效果。
这些试验结果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可极力地避免引诱原先无需引诱的昆虫而更有效地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灯)
2:建物(工厂)
3:搬运出入口
4:诱虫光
5:诱虫光源(灯)
6:窗
7:工厂内(建物内)
8:无尘工作站
9:出入口
10:防虫区域
11:应用空间
12:照明装置
13:粘合片
14:光源(低诱虫或防虫灯、诱虫灯)
15:具有低诱虫或防虫灯的照明装置
16:具有诱虫灯的照明装置
17:瓦楞纸
18:黑布幕
19:卡车
20:设施(朝向室外开放的空间)
21:建物内的一部分的隔间或房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系统,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前述建物内、前述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前述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80°以下的指向角度,且以使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落在前述建物的范围内的方式,被设置在与前述建物相隔10m以上的位置,并朝向前述建物放射诱虫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为6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包含:放射出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建物相隔10m至30m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建物相隔10m至15m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为前述建物的一部分。
7.一种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将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前述建物内、前述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前述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以及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80°以下的指向角度,且以使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落在前述建物的范围内的方式,将该诱虫光源设置在与前述建物相隔10m以上的位置,并朝向前述建物放射诱虫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具有60°以下的指向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包含:放射出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LED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前述诱虫光源与前述建物相隔10m至30m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前述诱虫光源与前述建物相隔10m至15m而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为前述建物的一部分。
13.一种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飞往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附近的方法,其中,
该诱虫光源包含指向角度为80°以下且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放射LED,并与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以上的距离而设置,并且朝向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诱虫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至15m的距离而设置。
15.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前述建物内、前述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前述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80°以下的指向角度,且以使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落在前述建物的范围内的方式,被设置在与前述建物相隔10m以上的位置,并朝向前述建物放射诱虫光。
16.一种包含诱虫光源并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前述建物内、前述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前述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80°以下的指向角度,且以使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落在前述建物的范围内的方式,被设置在与前述建物相隔10m以上的位置,并朝向前述建物放射诱虫光。
17.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并与诱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建物内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设置在前述建物内、前述建物及其外部的环境的交界或前述建物的周围,并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80°以下的指向角度,且以使前述指向角度形成的照射范围落在前述建物的范围内的方式,被设置在与前述建物相隔10m以上的位置,并朝向前述建物放射诱虫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照射前述诱虫光时,前述建物的反射率为10%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照射前述诱虫光时,前述建物的反射率为10%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套工具,其中,照射前述诱虫光时,前述建物的反射率为10%以下。
Claims (17)
1.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以低诱虫或防虫光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的指向角度为12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包含:放射出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以上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至15m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前述诱虫光源朝向前述既定区域的一部分放射诱虫光。
7.一种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的工序;以及
将具有指向性的诱虫光源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具有120°以下的指向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包含:放射出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的LED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前述诱虫光源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以上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前述诱虫光源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10m至15m而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朝向前述既定区域的一部分放射诱虫光。
13.一种组合使用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以防止昆虫飞往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的附近的方法,其中,
该诱虫光源包含指向角度为45°至120°且最大峰值波长存在于340至400nm的紫外线放射LED,并与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以上的距离而设置,并且朝向该低诱虫或防虫光源放射诱虫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前述诱虫光源为与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隔着10m至15m的距离而设置。
15.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与诱虫光源且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16.一种包含诱虫光源并与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17.一种包含低诱虫或防虫光源并与诱虫光源组合使用而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成套工具,其中,
前述低诱虫或防虫光源照射前述既定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需进行照明的范围,
前述诱虫光源具有指向性且被设置在与前述既定区域相隔的位置,并朝向前述既定区域放射诱虫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43455 | 2020-03-12 | ||
JP2020043455 | 2020-03-12 | ||
PCT/JP2020/049072 WO2021181836A1 (ja) | 2020-03-12 | 2020-12-28 | 所定の領域への昆虫の侵入を防止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キッ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51133A true CN115151133A (zh) | 2022-10-04 |
Family
ID=7767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97410.6A Pending CN115151133A (zh) | 2020-03-12 | 2020-12-28 | 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40845B2 (zh) |
KR (1) | KR102578966B1 (zh) |
CN (1) | CN115151133A (zh) |
WO (1) | WO20211818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704689B1 (ko) * | 2023-07-03 | 2024-09-09 | 김점이 | 말벌 퇴치장치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09744A (ja) * | 2001-07-04 | 2003-01-14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照明用昆虫係留システム |
JP2003333970A (ja) * | 2002-05-20 | 2003-11-25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捕虫器 |
JP2004261180A (ja) * | 2003-02-13 | 2004-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虫防除システム |
JP200427507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侵入害虫防除方法、及び侵入害虫防除装置 |
JP2008167667A (ja) * | 2007-01-09 | 2008-07-2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誘虫装置および誘虫システム |
JP2009027940A (ja) * | 2007-07-24 | 2009-02-12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低誘虫照明システム |
US20100226122A1 (en) * | 2009-03-03 | 2010-09-09 | Shang-Chieh Tsai | Light Wave Type Insect Repellent Device |
JP2012055246A (ja) * | 2010-09-09 | 2012-03-22 | Panasonic Corp | 徘徊性昆虫誘引システム |
CN102695912A (zh) * | 2009-10-14 | 2012-09-26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发光设备和用于改进发光设备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4335U (zh) | 1971-06-17 | 1973-01-18 | ||
JP2000169767A (ja) | 1998-12-10 | 2000-06-20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害虫誘引阻止アクリル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
JP2001143657A (ja) | 1999-11-15 | 2001-05-25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低誘虫形高圧放電ランプ |
JP2005216572A (ja) | 2004-01-28 | 2005-08-11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緑色フィルター付ランプ |
JP2006129712A (ja) | 2004-11-02 | 2006-05-25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低誘虫性のシート |
CN106102458B (zh) | 2014-01-29 | 2020-05-19 |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 用于昆虫控制的照明系统 |
US10624978B2 (en) | 2016-07-26 | 2020-04-21 |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 Ultraviolet-based mildew control |
KR20190019763A (ko) * | 2017-08-18 | 2019-02-27 |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 포충기 |
KR20190036653A (ko) * | 2017-09-28 | 2019-04-05 | 박세진 | 해충 퇴치기 |
-
2020
- 2020-12-28 KR KR1020227021772A patent/KR10257896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12-28 JP JP2021549653A patent/JP7040845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2-28 CN CN202080097410.6A patent/CN11515113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2-28 WO PCT/JP2020/049072 patent/WO202118183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09744A (ja) * | 2001-07-04 | 2003-01-14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照明用昆虫係留システム |
JP2003333970A (ja) * | 2002-05-20 | 2003-11-25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捕虫器 |
JP2004261180A (ja) * | 2003-02-13 | 2004-09-2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虫防除システム |
JP2004275070A (ja) * | 2003-03-14 | 2004-10-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侵入害虫防除方法、及び侵入害虫防除装置 |
JP2008167667A (ja) * | 2007-01-09 | 2008-07-2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誘虫装置および誘虫システム |
JP2009027940A (ja) * | 2007-07-24 | 2009-02-12 |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 低誘虫照明システム |
US20100226122A1 (en) * | 2009-03-03 | 2010-09-09 | Shang-Chieh Tsai | Light Wave Type Insect Repellent Device |
CN102695912A (zh) * | 2009-10-14 | 2012-09-26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发光设备和用于改进发光设备的方法 |
JP2012055246A (ja) * | 2010-09-09 | 2012-03-22 | Panasonic Corp | 徘徊性昆虫誘引システ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40845B2 (ja) | 2022-03-23 |
WO2021181836A1 (ja) | 2021-09-16 |
JPWO2021181836A1 (zh) | 2021-09-16 |
KR20220098260A (ko) | 2022-07-11 |
KR102578966B1 (ko) | 2023-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58673B1 (en) | An insect trap | |
EP3302049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ttracting and trapping flying insects | |
US7937887B2 (en) | Insect trap and method of attracting insects | |
EP3700336B1 (en) | An insect trap | |
EP3892094A1 (en) | Insect trap | |
EP2224799A2 (en) | Lighting device for protecting plants from disease | |
CN115151133A (zh) | 用于防止昆虫进入既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成套工具 | |
ITTO970273A1 (it) | Trappola per mosche con due o piu' schemi di luce direzionale. | |
JP5117922B2 (ja) | 捕虫装置 | |
JP4389601B2 (ja) | 虫防除システム | |
JP4701868B2 (ja) | 光誘引捕虫システム | |
WO2024056429A1 (de) | Optische vorrichtung für die desinfektion oberer luftschichten in einem raum | |
JP2012152125A (ja) | 捕虫システム | |
KR20080107920A (ko) | 해충 포획장치 | |
KR101364308B1 (ko) | Led 광원을 이용한 저곡미소해충 유인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인 판별 방법 | |
KR20170038954A (ko) | Uv led가 적용된 포충기 | |
CN115868465A (zh) | 害虫驱除装置、害虫驱除方法以及害虫驱除系统 | |
JP4934435B2 (ja) | 誘虫装置および誘虫システム | |
JP4483186B2 (ja) | 侵入害虫防除方法、及び侵入害虫防除装置 | |
KR102537424B1 (ko) | 가로등 또는 신호등의 내부 결로 현상을 방지하기 위한 가로등 또는 신호등의 환기 장치 | |
JP3759299B2 (ja) | 昆虫誘引忌避装置 | |
WO2024190807A1 (ja) | 虫の忌避方法 | |
JP7571698B2 (ja) | 害虫駆除装置、害虫駆除方法および害虫駆除システム | |
EP3797587A1 (en) | Adhesive plate for insect catching lamps | |
IT201900003332U1 (it) | Piastra collante per lampade cattura insett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