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9149A - 机床 - Google Patents

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9149A
CN115139149A CN202210139343.0A CN202210139343A CN115139149A CN 115139149 A CN115139149 A CN 115139149A CN 202210139343 A CN202210139343 A CN 202210139343A CN 115139149 A CN115139149 A CN 115139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machine tool
vertical plate
opening
coo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93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9149B (zh
Inventor
松浦稔
佐野巌根
鹿野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39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9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9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91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1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床,能够防止附着在盖和开闭门的内表面凝结了的冷却液流到盖的外侧。机床包括:围绕机床本体并且具有侧壁的盖;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在所述侧壁的开口的开闭门(51)。机床还包括:第一横板部(535),在开闭门(5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设在开闭门(51)的上部,用于阻挡雾状的冷却液的移动;以及第一纵板部(6),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在开闭门(51)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端面。第一横板部(535)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纵板部(6)配置在开闭门(51)的内侧。

Description

机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
背景技术
为了冷却在工件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冲走切削屑,机床将冷却液喷射到刀具或工件上。虽然机床具有围绕机床本体的盖来防止冷却液飞溅和/或切削屑飞散,但是,切削屑可能附着在盖的内表面。为了除去附着在盖的内表面的切削屑,机床还向盖的内表面喷射冷却液。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15-182176号公开了一种机床,该机床回收使用过的冷却液,在进行了过滤处理后对冷却液进行再利用,从而减少冷却液补充频率。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第2015-205385号具有位于盖的侧壁的开闭门和工件交换装置。工件交换装置位于盖的外侧,并且与开闭门的开闭联动,从而将工件搬入盖的内侧和搬出到盖的外侧。
当冷却刀具或工件时,冷却液的一部分变成雾状,附着在盖和开闭门的内表面。附着了的雾状冷却液凝结成液状(液滴)。液状后的冷却液由于伴随着开闭门的开闭而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等,可能从开闭门和侧壁之间流到盖的外侧。流到外侧的冷却液落在地上,污染地面。如果冷却液流到外侧,则可再利用的冷却液的量减少,导致冷却液补充频率增加,作业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能够防止附着在盖和开闭门的内表面凝结了的冷却液流到盖的外侧。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床,包括:围绕机床本体并且具有侧壁的盖;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在所述侧壁的开口的门。所述机床还包括:第一横板部,在所述门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设在所述门的上部,用于阻挡雾状的冷却液的移动;以及第一纵板部,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在所述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端面。所述第一横板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板部之间设有间隙。
第一横板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纵板部配置在门的内侧。因此,当从雾状凝结的冷却液(液体)在第一横板部上流动时,机床能够防止冷却液越过第一纵板部流落到外侧。
(2)本发明的机床,还包括第二纵板部,所述第二纵板部与所述第一纵板部平行地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纵板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隔着间隙,所述第一横板部与所述第二纵板部连接。
第一纵板部和第二纵板部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门的移动方向上第二纵板部和第一纵板部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纵板部与第一横板部的一端接触。因此,当从雾状凝结的冷却液在第一横板部上流动时,不从第二纵板部与第一横板部之间泄漏,而是从间隙落到下方。机床能够防止凝结的冷却液越过第一纵板部流落到外侧。
(3)本发明的机床,所述第一纵板部的上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的位置。
第一纵板部的上端缘的位置低于第二纵板部的上端缘的位置。因此,当打开关闭门时,悬在设在第一横板部上侧的构件的下表面的冷却液的液滴碰到第一纵板部的上端缘,机床能够防止冷却液的液滴越过第一纵板部落到盖的外侧。
(4)本发明的机床,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横板部的上方。
因为第二纵板部的上端延伸到第一横板部的上方,因而在第一横板部上流动的冷却液被第二纵板部的上端部阻挡。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冷却液越过第一纵板部落到盖的外侧。
(5)本发明的机床,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所述一端连接。
第二纵板部的上端与第一横板部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二纵板部的上端面与第一横板部的上表面连续。当从雾状凝结的冷却液在第一横板部上流动时,不从第二纵板部与第一横板部之间泄漏,而是从间隙落到下方。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凝结的冷却液越过第一纵板部流落到外侧。
(6)本发明的机床,还包括覆盖构件,所述覆盖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位于所述盖的内侧的长边侧,当所述门关闭时覆盖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门之间的间隙。
在第二纵板部的长边处所具有的构件当门关闭时覆盖侧壁的内表面与门之间的间隙,因此,机床能够防止雾状的冷却液移动到盖的外侧。
(7)本发明的机床,还包括第二横板部,所述第二横板部设在所述第一横板部的上方,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板部附近,所述第二横板部的端部向上弯曲。
设在第一横板部上方的第二横板部的位于第一纵板部侧的端部向上弯曲。即使雾状的冷却液附着在第二横板部的端部的下表面,当凝结成液滴时由于自重而向下方流动,即,向着远离第一纵板部的方向流动。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冷却液的液滴越过第一纵板部流落到的外侧。
(8)本发明的机床,还包括第三横板部,所述第三横板部设在所述第二横板部的上方,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板部附近,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板部。
第二横板部配置在第一横板部的上侧,第三横板部配置在第二横板部的上侧,因此,机床能够抑制雾状的冷却液移动到盖的外侧。
(9)本发明的机床,所述第一横板部和所述第三横板部设在所述门上,所述第二横板部设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介于所述第一横板部与所述第三横板部之间。
第一横板部和第三横板部设在门上,第二横板部设在侧壁上,第二横板部介于第一横板部与第三横板部之间。第一横板部、第二横板部和第三横板部形成所谓的迷宫结构。因此,机床能够抑制雾状的冷却液移动到盖的外侧。
(10)本发明的机床,在所述门的下部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将通过所述间隙流下来的冷却液引导到所述盖的内侧。
当凝结的冷却液通过间隙流下来时,倾斜面将冷却液引导到盖的内侧,因此,机床能够防止凝结的冷却液流到盖的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床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示出机床本体的立体图。
图3是门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门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门单元的后视图。
图6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门单元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3的VII-VII线的门单元的上部放大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3的VIII-VIII线的门单元的下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开闭门的立体图。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的圆形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床本体的开闭门的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12是局部放大示出另一变形例的门单元的背面侧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使用图中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和前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床100包括机床本体1、围绕机床本体1的本体盖2和工件交换装置3。
如图2所示,机床本体1包括基台11。基台11的后部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立柱12。立柱12在前部支撑主轴头13。主轴头13以能够围绕平行于上下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主轴(省略图示)。连结到主轴的主轴马达14固定在主轴头13的上部。刀具(省略图示)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在主轴的下端部。基台11的前部设有能够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工件保持部15。转台式刀具库16设在主轴头13的前部。刀具库16在其周围保持多个刀具。刀具库16进行将刀具安装到主轴和从主轴卸下。控制装置17安装在立柱12的后部。控制装置17控制机床本体1的动作。
如图1所示,本体盖2具有前壁21、后壁22、右壁23(侧壁)、左壁24和顶板25,围绕机床本体1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和上侧。正面门211设在前壁21的中央部。用于接收操作者进行的操作的操作部212和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部213设在前壁21的右部前侧。泵装置4设在控制装置17的下方。泵装置4具有罐,并且将储存在罐中的冷却液供给到喷射部(省略图示)。喷射部设在本体盖2的内表面,并且设在主轴头13上。喷射部将冷却液喷射到工件或刀具上,从而冷却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冲走切削屑。喷射部将冷却液喷射到本体盖2的内表面,冲走附着在内表面的切削屑。喷射后的冷却液流向机床本体1的下部。泵装置4回收喷射后的冷却液。泵装置4对回收的冷却液进行过滤处理,除去切削屑,然后送到罐,再次供给到喷射部。
右壁23在其中央形成矩形的开口部(省略图示)。具有开闭门51的门单元5安装在右壁23。开闭门51在与右壁23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
工件交换装置3配置在门单元5的右侧。工件交换装置3包括支撑台31和臂32。支撑台31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臂32安装在支撑台31的上端部。臂3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用于夹持工件的夹持部321设在臂32的头端部。工件交换装置3与开闭门51的开闭联动,将工件搬入本体盖2内侧和搬出到本体盖2外侧。
如图5所示,门单元5包括安装板52。安装板52包括第一板521和第二板522,构成右壁23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第一板521呈长边沿着前后方向的矩形。第二板522设在第一板521的左侧。即,第二板522安装在第一板521的内侧。第二板522呈长边沿着上下方向的矩形。第二板522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板52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安装板5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穿第一板521和第二板522的开口部523。开口部523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并且形成在第一板521的大致中央部。第一板521和第二板522通过螺钉安装在右壁23,使得开口部523的位置与右壁23的开口部的位置对齐。
如图3和图4所示,门单元5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部523的开闭门51。开闭门51覆盖开口部523。如图6所示,开闭门51呈左侧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开闭门51的下表面以左侧比右侧更靠下方的方式倾斜。第一纵板部6安装在开闭门51的后表面的后侧。在开闭门51的上部设有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开闭门51的上滚轮机构53(参照图4)和覆盖上滚轮机构53的上盖54(参照图3)。
如图7所示,上滚轮机构53包括轨道531、滚轮532和滚轮支撑板533。轨道531是由金属制成的细长矩形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轨道531安装在第一板521的上部。滚轮支撑板533是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比轨道531宽的大致矩形的板,从开闭门5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滚轮532是由金属或树脂制成的圆盘,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地设在滚轮支撑板533的左表面的上部(参照图9)。各滚轮532的旋转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各滚轮532的外周面在整个圆周上形成有凹部。滚轮532在轨道531的上表面上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各滚轮532的下方设有圆柱状的抵接部534。抵接部534通过将圆筒状的套筒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装配到以左右方向为轴线方向的轴体上而构成。各抵接部534的周面与轨道531的下表面抵接。
滚轮支撑板533的左表面下部设有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横板部535和第三横板部537。第一横板部535和第三横板部537从滚轮支撑板533的左表面突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横板部537设在第一横板部535的上侧。第二板522在开口部523附近设有剖视时呈L字形的第二横板部536。第二横板部536通过将板材弯曲而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二横板部536具有安装在第二板522左表面的一个板部和从该一个板部的下缘通过开口部523向右延伸的另一板部。该另一板部的端部介于第一横板部535和第三横板部537之间。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上述另一板部彼此平行。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另一板部)形成迷宫结构。当向工件、刀具或本体盖2的内表面喷射冷却液时,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变成雾状。雾状的冷却液的一部分在开闭门51的上部附近通过开闭门51与安装板52之间向外侧移动。由于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形成迷宫结构,雾状的冷却液当通过该迷宫结构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凝结,雾状的冷却液附着在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迷宫结构能够阻止雾状的冷却液通过开闭门51与安装板52之间的间隙向外侧移动。
如图8所示,在开闭门51的下侧设有下滚轮机构55。下滚轮机构55包括下盖551、轨道支撑板552、轨道553、滚轮支撑板554和多个滚轮555。下盖55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参照图3和图4),具有从第一板521下部的开口部523附近向右上方倾斜突出的倾斜板部556(倾斜面)和从倾斜板部556的突出端向上方延伸到开闭门51下部的垂直板部。
轨道支撑板55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具有彼此垂直的两个板部。轨道支撑板552将两个板部中的一个板部固定在下盖551的上述垂直板部的内表面,另一板部从上述垂直板部的内表面垂直立起,由此支撑轨道553。轨道55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安装在轨道支撑板552(上述另一板部)的下表面。轨道553具有安装在轨道支撑板552的上述另一板部的安装板部和从该安装板部的长边缘垂直向下延伸的轨道板。滚轮555在该滚道板上滑动。滚轮支撑板55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纵剖视时呈L字形。滚轮支撑板554包括安装在开闭门51下端部的第一板部和从该第一板部的下端向右水平延伸的第二板部。轨道支撑板552和轨道553配置在滚轮支撑板554的上述第二板部的上方。在滚轮支撑板554的上述第二板部的上表面,设有旋转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的多个滚轮555。在滚轮支撑板554的上述第二板部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滚轮555。轨道553介于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两个滚轮555之间。当开闭门5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打开关闭开口部523时,滚轮532和滚轮555分别沿着轨道531和轨道553移动。上滚轮机构53限制开闭门51在上下方向上的摆动,下滚轮机构55限制开闭门51在左右方向上的摆动。
如图9所示,第一纵板部6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矩形板。第二纵板部7设置为与第一纵板部6在前侧隔着间隔9,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矩形板。第一纵板部6和第二纵板部7彼此平行,在左右方向上第一纵板部6和第二纵板部7的宽度大致相等。在上下方向上,第一纵板部6和第二纵板部7的中央部形成切口,形成通过与右壁23的钩部(省略图示)相配合来维持开闭门51关闭状态的被钩部。
如图10所示,第二纵板部7的宽度大于第一横板部535的宽度,从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向下延伸。在图10中,为方便起见,后述后端部522a由单点划线表示。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与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连接,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面与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连续。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相对于第一纵板部6配置在开闭门51的内侧,即第一纵板部6的前侧。第三横板部537的后端比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延伸。第三横板部537的后端延伸至第一纵板部6的正上方。第一纵板部6与第二纵板部7隔着间隔9位于后侧,并且与第二纵板部7相对。第一纵板部6的上端缘比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缘低。在第二纵板部7两个长边中的本体盖2内侧即左侧长边的缘部,安装有弯曲状构件8。弯曲状构件8的剖面呈钩状。即,弯曲状构件8通过对板材弯曲加工而形成。弯曲状构件8从第二纵板部7的左侧长边的端部延伸到本体盖2的内侧,从内侧端向后弯曲,端部81从该弯曲端部延伸到本体盖2的外侧。弯曲状构件8的端部81与第二板522的后端部522a邻接。弯曲状构件8的端部81大致垂直于后端部522a。当开闭门51关闭时,弯曲形构件8覆盖第二板522的内表面(后端部522a)与开闭门51之间的间隙。因此,弯曲形构件8相对于覆盖构件。
如上所述,在机床100中,雾状的冷却液当通过上述迷宫结构时,附着在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机床100能够阻止雾状的冷却液通过开闭门51与安装板52之间的间隙向外侧移动。
附着在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的冷却液的液滴由于自重而落下,主要聚集在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聚集在第一横板部535上表面的冷却液不越过第一纵板部6流落到本体盖2的外侧,而是通过间隙9落下。
如图8所示,由于在间隙9(开闭门51)的下方设有倾斜板部556,流过间隙9的冷却液落在倾斜板部556上,由倾斜板部556引导而流到本体盖2的内侧。因此,机床100能够防止冷却液流落到本体盖2外侧污染地面,能够防止可再利用的冷却液的量减少。
本发明的机床100设置成第一纵板部6的上端缘比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缘低。当打开关闭开闭门51时,附着并且悬在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的下表面的冷却液的液滴碰到第一纵板部6的上端缘,能够防止冷却液的液滴越过第一纵板部6落到本体盖2的外侧。
此外,在本发明的机床100中,安装在第二纵板部7的弯曲状构件8当开闭门51关闭时覆盖第二板522的内表面(后端部522a)与开闭门51之间的间隙。即,弯曲状构件8的端部81配置为与第二板522的后端部522a邻接,后端部522a和弯曲状构件8(端部81)形成迷宫结构。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的雾状的冷却液从第二板522与开闭门51之间的间隙移动到本体盖2的外侧。
在图1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床100A中,为了方便起见,示出第二横板部536,除去开闭门51和第二横板部536的一部分。第一纵板部6和第二纵板部7彼此平行,在左右方向上第一纵板部6和第二纵板部7的宽度大致相等。第二纵板部7从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向下延伸。第三横板部537的后端从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进一步向后延伸。第三横板部537延伸到其后端位于第一纵板部6的正上方,使得第一纵板部6的上端缘比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缘低。在第二纵板部7的左侧长边的缘部安装有弯曲状构件8,当开闭门51关闭时,弯曲状构件8覆盖第二板522的内表面(后端部522a)与开闭门51之间的间隙。在机床100A中,第二横板部536的后侧的端部向上弯曲。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二横板部536的上述另一板部介于第一横板部535和第三横板部537之间,第一横板部535和第三水平板537平行,第一横板部535、第三横板部537和第二横板部536(另一板部)形成迷宫结构(参照图7)。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中的第二纵板部7后侧的端部536a倾斜成越靠后越靠上。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雾状的冷却液附着在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的下表面而形成冷却液的液滴时,第二横板部536的另一板部的端部536a没有冷却液液滴存在。由于端部536a是倾斜的,所形成的液滴由于自重而向第二纵板部7侧即远离第一纵板部6的方向移动到间隙9的上方,通过间隙9落下。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冷却液的液滴因伴随开闭门51的开闭的振动而落到本体盖2的外侧,防止冷却液的液滴落到本体盖2的外面污染地面,防止可再利用的冷却液的量减少。
如图12所示,另一变形例的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部与第一横板部535交叉,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部与第一横板部535的后端连接。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面设置为高于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即,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延伸到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的上侧。
如上所述,聚集在第一横板部535上表面的冷却液由于伴随开闭门51的开闭的振动而沿着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流向第一纵板部6侧。因为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高于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因此,在第一横板部535的上表面流向第一纵板部6侧的冷却液被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部阻挡,落在本体盖2的内侧。即使冷却液越过第二纵板部7的上端部,在另一变形例中,间隙9位于第一纵板部6与第二纵板部7之间,冷却液不越过第一纵板部6流落到本体盖2的外侧。

Claims (10)

1.一种机床,包括:
围绕机床本体并且具有侧壁的盖;以及
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在所述侧壁的开口的门,
所述机床还包括:
第一横板部,在所述门的移动方向上延伸,设在所述门的上部,用于阻挡雾状的冷却液的移动;以及
第一纵板部,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在所述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端面,
所述第一横板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板部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纵板部,所述第二纵板部与所述第一纵板部平行地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为与所述第一纵板部在所述移动方向上隔着间隙,
所述第一横板部与所述第二纵板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板部的上端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横板部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部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所述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构件,所述覆盖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板部的位于所述盖的内侧的长边侧,当所述门关闭时覆盖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门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横板部,所述第二横板部设在所述第一横板部的上方,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板部附近,
所述第二横板部的端部向上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横板部,所述第三横板部设在所述第二横板部的上方,延伸到所述第一纵板部附近,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部和所述第三横板部设在所述门上,
所述第二横板部设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介于所述第一横板部与所述第三横板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的下部形成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将通过所述间隙流下来的冷却液引导到所述盖的内侧。
CN202210139343.0A 2021-03-29 2022-02-15 机床 Active CN1151391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5784A JP2022152853A (ja) 2021-03-29 2021-03-29 工作機械
JP2021-055784 2021-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9149A true CN115139149A (zh) 2022-10-04
CN115139149B CN115139149B (zh) 2024-02-02

Family

ID=8340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9343.0A Active CN115139149B (zh) 2021-03-29 2022-02-15 机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2853A (zh)
CN (1) CN115139149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432A (zh) * 1996-02-15 2002-07-10 株式会社泽塔平和 切削机床和磨床中冷却液的供给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346806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ippei Toyama Corp 工作機械のシャッタ装置
CN101011802A (zh) * 2006-01-30 200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
CN101505916A (zh) * 2006-09-04 2009-08-12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的防溅挡板
CN201693404U (zh) * 2010-06-12 2011-01-05 一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冷却液回收器
CN203918631U (zh) * 2013-05-15 2014-11-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用护罩
CN104209804A (zh) * 2014-08-20 2014-12-17 平湖市斯迈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机床的安全门
CN105014475A (zh) * 2015-07-24 2015-11-04 重庆卓田齿克科技有限公司 机床防护门
CN105436988A (zh) * 2015-12-30 2016-03-30 浙江纳迪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用冷却液喷淋装置
JP2017024106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WO2018047307A1 (ja) * 2016-09-09 2018-03-15 株式会社牧野フライス製作所 工作機械
CN109318037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床
CN109551295A (zh) * 2019-01-30 2019-04-02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两门之间双回型密封自动减压结构
CN109590802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门两侧与主体之间的自动密封减压结构
CN109641336A (zh) * 2016-09-09 2019-04-16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
CN109968097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加工装置
CN209503655U (zh) * 2019-01-30 2019-10-18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门下方与主体之间的回型自动密封结构
KR20200099359A (ko) * 2019-02-14 2020-08-24 두산공작기계 주식회사 공작기계의 와이퍼 장치
CN211332433U (zh) * 2019-10-31 2020-08-25 张家港拓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432A (zh) * 1996-02-15 2002-07-10 株式会社泽塔平和 切削机床和磨床中冷却液的供给的方法和装置
JP2006346806A (ja) * 2005-06-15 2006-12-28 Nippei Toyama Corp 工作機械のシャッタ装置
CN101011802A (zh) * 2006-01-30 200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
CN101505916A (zh) * 2006-09-04 2009-08-12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的防溅挡板
CN201693404U (zh) * 2010-06-12 2011-01-05 一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冷却液回收器
CN203918631U (zh) * 2013-05-15 2014-11-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机床用护罩
JP2014223688A (ja) * 2013-05-15 2014-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用カバー
CN104209804A (zh) * 2014-08-20 2014-12-17 平湖市斯迈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机床的安全门
JP2017024106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CN105014475A (zh) * 2015-07-24 2015-11-04 重庆卓田齿克科技有限公司 机床防护门
CN105436988A (zh) * 2015-12-30 2016-03-30 浙江纳迪克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用冷却液喷淋装置
WO2018047307A1 (ja) * 2016-09-09 2018-03-15 株式会社牧野フライス製作所 工作機械
CN109641336A (zh) * 2016-09-09 2019-04-16 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 机床
CN109318037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床
CN109968097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加工装置
CN109551295A (zh) * 2019-01-30 2019-04-02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两门之间双回型密封自动减压结构
CN109590802A (zh) * 2019-01-30 2019-04-09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门两侧与主体之间的自动密封减压结构
CN209503655U (zh) * 2019-01-30 2019-10-18 北京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门下方与主体之间的回型自动密封结构
KR20200099359A (ko) * 2019-02-14 2020-08-24 두산공작기계 주식회사 공작기계의 와이퍼 장치
CN211332433U (zh) * 2019-10-31 2020-08-25 张家港拓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2853A (ja) 2022-10-12
CN115139149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5612B2 (ja) 工作機械
KR101053720B1 (ko) 공작 기계
US20040102297A1 (en) Machine tool
EP3511116B1 (en) Machine tool
KR100812300B1 (ko) 유리가공장치 및 유리가공방법
JP3626376B2 (ja) 立形マシニングセンタ
KR100732103B1 (ko) 공작 기계
KR100694745B1 (ko) 공작 기계
CN115139149B (zh) 机床
JP4758149B2 (ja) 工作機械のシャッタ装置
CN215128075U (zh) 一种清洁基站和清洁系统
CN112605706B (zh) 机床
CN109968097B (zh) 加工装置
CN210910679U (zh) 一种清洁型表面处理装置
CN220348029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磨床
CN112847086A (zh) 一种轴座驱动装置及破鳞辊除锈设备
CN213105925U (zh) 一种平面磨床
CN218641800U (zh) 输送带清洗装置
CN216633725U (zh) 一种除毛刺装置
CN115383510B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的防护装置、工作方法、及系统
CN218613116U (zh) 一种钻孔机床用防护装置
JP2006068823A (ja) 工作機械
KR101482398B1 (ko) 강판의 표면 청정장치
CN117182781A (zh) 一种便于油雾分离的内防护磨齿机
JP2019130618A (ja) 工作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