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6587B -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6587B
CN115126587B CN202210810683.1A CN202210810683A CN115126587B CN 115126587 B CN115126587 B CN 115126587B CN 202210810683 A CN202210810683 A CN 202210810683A CN 115126587 B CN115126587 B CN 115126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xhaust pipe
vehicle
exhaus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06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26587A (zh
Inventor
陈银龙
李红
胡华强
钟佳文
谷加银
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06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6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6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26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6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08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 F01N13/085Other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xhaust conduits having means preventing foreign matter from entering exhaust cond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9/00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signal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of main groups B60Q1/00 - B60Q7/00, e.g. haptic signa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 F01N3/1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 F01N3/2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rendering innocuous by thermal or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noxious components of exhaust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converting apparatus
    • F01N3/28Construction of catalytic re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可使第一排气管的完全打开和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相交且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相交且与排气消声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和电磁阀的关闭与开启,实现发动机中排气只能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以排出,无法反向流动,使得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发动机,且不会造成排气背压及NVH问题。

Description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雨量增加,同时受城市地势及排水系统影响,部分道路低洼处会积有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出而形成积水路段。由于车辆驾驶员无法提前预判前方道路是否存在积水路段或者积水路段本为必经之路,导致车辆不能有效避开或者无法避开积水路段。
当车辆行驶到积水路段后,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车辆熄火。并当积水路段水位过深而高于排气尾管管口高度时,积水则会进入车辆排气系统,车辆若一旦熄火则无法再次启动,而若强行启动则将会导致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到发动机中,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坏。恰恰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驾驶员第一次遇到积水路段,出于想尽快驶离积水路段的目的,往往在车辆熄火后会继续启动发动机,造成发动机进水而损坏。
现有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尽可能提高车辆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当车辆驶入积水路段后,在车辆不熄火的情况下能够尽快驶离积水路段。一旦熄火,若主观判断积水路段水位深度高于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则只能停止启动发动机,原地等待救援。另一种是在排气管路上设置各种装置使得排气只能从发动机向外排,气流无法逆向,以此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
然后,第一种方案并未从根本上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第二种方案虽然增加了防止水逆向流动的装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到发动机,但同时会到来排气背压和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的问题,不利于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用于涉水路段车辆行驶过程中从根源杜绝积水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且不出现排气背压及NVH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所述保护阀的阀门通过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流通和完全封闭;
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相交并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相交并与排气消声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封闭,所述电磁阀开启,在当启动所述发动机后,排气从所述发动机中经由所述第二排气管、所述单向阀以及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当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未涉水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流通,所述电磁阀关闭,排气从所述发动机中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催化转化器总成;
所述催化转化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催化转化器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或者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水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
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采集水位信号;
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位信号确定所述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确定所述车辆是否熄火;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已熄火,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及开启所述电磁阀;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未涉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及关闭所述电磁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智能启停单元和显示单元;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时,所述控制单元关闭所述智能启停单元并生成用户提醒信息,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用户提醒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方法,包括:
获取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并根据所述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以及在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后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确定所述车辆是否熄火;
若所述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安全封闭第一排气管,并开启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中经由第二排气管、单向阀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若所述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时,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确定所述车辆未涉水,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所述第一排气管,并关闭所述电磁阀,使得排气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水位信号确定所述车辆是否涉水,包括:
将所述水位信号表示的水位深度与所述车辆的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进行比较;
若所述水位深度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管口高度,所述车辆涉水;
若所述水位深度低于所述管口高度,所述车辆未涉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关闭指令和用户提醒信息,响应关闭指令以关闭智能启停单元,以及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用户提醒信息。
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该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保护阀的阀门通过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排气管的完全打开和完全封闭。并且,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相交且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相交且与排气消声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关闭与开启,实现发动机中的排气只能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排出,无法反向流动,保证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且不会造成排气背压及NVH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当道路上出现积水路段时,由于车辆驾驶员无法提前预判前方道路是否存在积水路段或者积水路段本为必经之路,则会导致车辆不能有效避开或者无法避开积水路段。在当车辆行驶到积水路段后,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车辆熄火。并当积水路段水位过深而高于排气尾管管口高度时,积水则会进入车辆排气系统,车辆若一旦熄火则无法再次启动,而若强行启动则将会导致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到发动机中,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坏。而恰恰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驾驶员第一次遇到积水路段,出于想尽快驶离积水路段的目的,往往会在车辆熄火后继续启动发动机,造成发动机进水而损坏。现有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尽可能提高车辆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当车辆驶入积水路段后,在车辆不熄火的情况下能够尽快驶离积水路段。一旦熄火,若主观判断积水路段水位深度高于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则只能停止启动发动机,原地等待救援,可见此种解决方案并未从根本上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的问题。另一种是在排气管路上设置各种装置使得排气只能从发动机向外排,气流无法逆向,以此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此种解决方案虽然增加了防止水逆向流动的装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积水通过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但同时会到来NVH问题,不利于实际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的发明构思在于:设置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保护阀的阀门可以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排气管为完全流通和完全封闭。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在积水路段通过判断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是否熄火,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关闭与开启,使得发动机中的排气只能从发动机并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排出而无法反向流动,从而保证了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同时由于第一排气管处于完全流通或完全封闭的状态,因此可以确保排气过程中不会造成排气背压及NVH问题。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101在行驶至积水路段时,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熄火。例如驾驶技术不娴熟、驾驶员对于积水路段出现驾驶恐惧等等。此时若积水路段的水位深度高度车辆101的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积水则会进入车辆101的排水系统。又因为车辆101在熄火后其发动机存在被强行启动的情况,一旦发动机被强行启动,积水则会从排气系统进入到发动机中,造成车辆101的发动机进水而出现损坏。
车辆101上设置有涉水安全保护装置102,电子设备103被配置为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通过确定车辆101是否涉水以及涉水时是否熄火的实际情况,控制涉水安全保护装置102中第一排气管上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以及第二排气管上电磁阀的关闭与开启,使得车辆101的发动机中的排气可以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总成流向排出,从而可以保证气流只能从发动机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方向流动以排出而无法反向流动,确保车辆101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并且由于第一排气管只能处于完全流通或完全封闭的状态,因而可以确保排气过程中不会出现排气背压及NVH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101可以为汽车,例如电动汽车、混动汽车以及燃油汽车等等,也可以为摩托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车辆101的类型不作限定,图1中的车辆101以汽车为例示出。电子设备103可以为计算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电子设备的类型亦不作限定,电子设备103以计算机为例示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场景仅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应用场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排气管201和第二排气管202。
其中,第一排气管201上设置有保护阀203,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通过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流通和完全封闭。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阀的剖面示意图,图3中的(a)表示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下移后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封闭的状态,图3中的(b)表示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上移后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流通的状态。其中,阀门2031的外沿贴合第一排气管201的内壁。在当阀门2031下移后,通过阀门2031可以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201的排气通道。在当阀门2031上移后,第一排气管201的气流通道完全露出,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201的气流通道,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可以完全流通。因此,第一排气管201上增设的保护阀203的使用不会对排气背压和NVH产生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阀门2031为圆形的实心块体,其直径由第一排气管201的内径决定,目的在于阀门2031的外沿可以贴合第一排气管201的内壁。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排气管201的内径尺寸不作限定,具体由车辆的规格、类型决定。
参照图2所示,第一排气管201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202的进气口相交并与发动机204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201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管202的出气口相交并与排气消声器总成205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202上设置有电磁阀206,电磁阀206与第二排气管202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207。
其中,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的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流通和完全封闭。电磁阀206的开启与关闭使得第二排气管202流通或封闭。电磁阀206与第二排气管202的出气口之间设置了单向阀207,可以使得气流只能从第二排气管202的进气口方向向出气口方向流动。因此,通过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的上下移动和电磁阀206的开启与关闭,可以保证气流只能从发动机204经由第一排气管201或第二排气管202向排气消声器总成205方向排出,而无法反向流动。
故而,在车辆行驶在积水路段时,通过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的上下移动和电磁阀206的开启与关闭,即可控制发动机204的排气通过第一排气管201或者第二排气管202流向排气消声器总成205以排出,使得气流无法反向流动,保证了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其中,排气系统包括第一排气管201和第二排气管202。
例如,当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未涉水时,可以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上移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流通,并关闭电磁阀206,排气则从发动机204中经由第一排气管201和排气消声器总成205的出气口排出,排气流向如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当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时,可以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下移使得第一排气管201完全封闭,并开启电磁阀206,在当启动发动机204后,排气是从发动机204中经由第二排气管206、单向阀207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205的出气口排出,排气流向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中均未示出涉水安全保护装置中的控制单元、水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智能启停单元以及显示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保护阀的阀门通过上下移动使得第一排气管的完全打开和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相交且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第一排气管的出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相交且与排气消声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下移动以及电磁阀的关闭与开启,可以控制发动机中的排气只能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排出,无法反向流动,从而可以保证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确保车辆在积水路段熄火后可重新启动并继续行驶,且不会造成排气背压及NVH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涉水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催化转化器总成208。
参照图2所示,催化转化器总成208的一端与发动机204连通,催化转化器总成208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气管201的进气口或者第二排气管202的进气口连通。
由于发动机204中的排气为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因此,在发动机204与第一排气管201的进气口与第二排气管202的进气口相交处之间可以设置催化转化器总成208,用于对发动机204排出的废气进行有害有毒物质降解,以保护环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涉水安全保护装置,还包括:排气尾管209。
其中,排气尾管209与排气消声器总成205的出气口连通,用于将发动机204的排气排向环境。
如前述实施例所描述,在车辆涉水时通过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上下移动以及电磁阀206的关闭与开启,控制发动机中的排气只能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排出,使其无法反向流动。
故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水位传感器2010和转速传感器2011。
其中,水位传感器2010用于采集水位信号,水位信号指示水位传感器2010所检测到积水的水位深度,水位信号用于确定车辆是否涉水。转速传感器2011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转速用于确定车辆是否熄火。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2012。
控制单元2012可以通过CAN总线可以接收水位传感器2010采集的水位信号和转速传感器2011采集的发动机转速,并可以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根据发动机转速确定车辆是否熄火。
例如,控制单元2012将水位信号表示的水位深度与排气尾管209的管口高度进行比较,若水位深度高于或者等于管口高度,则表示车辆涉水,反之,表示车辆未涉水。排气尾管209的管口高度可以提前标定,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控制单元2012确定车辆涉水后,进一步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例如,控制单元2012判断发动机转速是否高于或者等于怠速值,若是,表示车辆未熄火,而若发动转速为零,表示车辆已熄火。
在控制单元2012确定出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时,控制单元2012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下移并开启电磁阀206,使得发动机204的排气从第二排气管202、单向阀207流向排气消声器总成205以排出,气流无法反向流动,保证积水无法反向进入到发动机而损坏发动机,确保车辆在积水路段熄火还可以重新启动并继续行驶。
在控制单元2012确定出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确定出车辆未涉水时,控制单元2012控制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上移并关闭电磁阀206,使得发动机204的排气从第一排气管201流向排气消声器总成205以排出,气流无法反向流动,保证积水无法反向进入发动机而损坏发动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涉水安全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智能启停单元2013和显示单元2014。
若控制单元2012确定车辆涉水,控制单元2012会关闭智能启停单元2013,同时还生成用户提醒信息,并控制显示单元2014显示用户提醒信息,以通过用户提醒信息提醒用户智能启停单元2013已关闭以及此时车辆已涉水,使得用户提高安全警惕,保障安全驾驶。
例如,控制单元2012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涉水时,生成的用户提醒信息可以为“检测到水位稿,智能启停单元已关闭”等。同时,若控制单元2012根据发动机转速确定出车辆未熄火,即此时控制单元2012确定出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时,表示车辆仍在正常行驶状态,故生成的用户提醒信息可以为“保持车辆不熄火,请尽快驶离积水路段”等以提醒用户。
如图2所所示,控制单元2012与水位传感器2010与转速传感器2011可以通过CAN总线连接,以获取到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控制单元2012还可以与智能启停单元2013和显示单元2014连接,以实现对智能启停单元2013和显示单元2014的控制,其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另外,控制单元2012对保护阀203的阀门2031的上下移动的控制以及对电磁阀206的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可以通过对应的控制指令得以实现,故而控制单元2012与电保护阀203和电磁阀206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中的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该涉水安全保护方法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包括:
S101:获取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并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中的水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可以分别采集到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并上报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获取到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后,首先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
例如,控制单元将水位信号表示的水位深度与车辆的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进行比较。若水位深度低于管口高度,表示车辆未涉水,执行步骤S102。反之,若水位高于或者等于管口高度,表示车辆涉水,执行步骤S103。其中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可以提前标定,将标定号的管口高度对应数值输入至控制单元,以备使用。
S102: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确定车辆未涉水,表示车辆为正常行驶状态,此时上移保护阀的阀门,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的气流通道,同时关闭电磁阀,使得发动机中的排气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排气流向如图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可选地,在步骤S101之后,即若已确定车辆涉水,为了安全行驶,控制单元还生成关闭指令和用户提醒信息,以响应于关闭指令关闭智能启停单元,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所生成的用户提醒信息,例如“检测到水位高,智能启停系统已关闭”等用户提醒信息,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保障安全驾驶。
S103:根据发动机转速确定车辆是否熄火。
在确定车辆涉水后,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转速确定车辆是否熄火。
例如,控制单元将发动机转速与怠速值进行比较,若发动机转速高于或者等于怠速值,表示车辆未熄火,从而表明车辆涉水却未熄火,车辆为正常行驶状态,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步骤S102,即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可选地,由于此时车辆已涉水且未熄火,车辆在积水路段正常行驶,为了安全行驶,控制单元生成的用户提醒信息可以例如“保持车辆不要熄火,请尽快驶离积水路段”等。并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所生成的用户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安全驾驶。
而当控制单元确定发动机转速为零时,则表示车辆已熄火,从而表明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控制单元则执行步骤S104。
S104: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并开启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中经由第二排气管、单向阀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确定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时,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同时,开启电磁阀,使得发动机中的排气从发动机中经由第二排气管、单向阀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排气流向如图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通过上述实施例描述可知,首先判断车辆是否涉水,若涉水后再判断车辆是否熄火,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或下移以及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对发动机中排气只能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或第二排气管向排气消声器总成流向排出的控制,而无法反向流动,从而可以保证车辆在涉水路段行驶时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系统反向进入到发动机中,确保车辆在积水路段熄火后可重新启动并继续行驶。另外,由于保护阀的阀门上移或下移后可以实现第一排气管的完全打开和完全封闭,因此在排气过程中不会造成排气背压及NVH问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应用价值。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300,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301,用于获取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并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以及在确定车辆涉水后根据发动机转速确定车辆是否熄火;
第二处理模块302,用于若确定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并开启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中经由第二排气管、单向阀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第三处理模块303,用于若确定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时,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处理模块303,还用于:
若确定车辆未涉水,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301,还用于:
将水位信号表示的水位深度与车辆的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进行比较;
若水位深度高于或者等于管口高度,确定车辆涉水;
若水位深度低于管口高度,确定车辆未涉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确定车辆涉水,第一处理模块301,还用于:
生成关闭指令和用户提醒信息,响应关闭指令以关闭智能启停单元,以及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用户提醒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的相应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与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
存储器402,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
存储器40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MoM-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涉水安全保护方法。
其中,处理器4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Mtral ProcessiMg UM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M Specific IM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可选地,存储器4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当存储器402是独立于处理器401之外的器件时,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
总线403,用于连接处理器401以及存储器402。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通信。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M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domAccessMemory)、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具体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保护阀,所述保护阀的阀门通过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流通和完全封闭;所述保护阀为圆形的实心块体,所述保护阀的直径由第一排气管的内径决定;
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和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相交并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相交并与排气消声器总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还设置有单向阀;
催化转化器总成,所述催化转化器总成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连通,所述催化转化器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进气口或者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进气口连通;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以及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确定所述车辆是否熄火;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已熄火,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及开启所述电磁阀;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未涉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及关闭所述电磁阀;
智能启停单元和显示单元,若确定车辆涉水时,所述控制单元关闭所述智能启停单元并生成用户提醒信息,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用户提醒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封闭,所述电磁阀开启,在当启动所述发动机后,排气从所述发动机中经由所述第二排气管、所述单向阀以及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当所述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或者未涉水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使得所述第一排气管完全流通,所述电磁阀关闭,排气从所述发动机中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位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
所述水位传感器用于采集水位信号;
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转速。
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涉水安全保护装置。
5.一种涉水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水位信号和发动机转速,并根据所述水位信号确定车辆是否涉水,以及在确定所述车辆涉水后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确定所述车辆是否熄火;
若所述车辆涉水且已熄火,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下移以完全封闭第一排气管,并开启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中经由第二排气管、单向阀以及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所述保护阀为圆形的实心块体,所述保护阀的直径由第一排气管的内径决定;
若所述车辆涉水却未熄火时,控制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第一排气管,并关闭电磁阀,使得排气从发动机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若确定所述车辆涉水,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关闭指令和用户提醒信息,响应关闭指令以关闭智能启停单元,以及控制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用户提醒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所述车辆未涉水,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保护阀的阀门上移以完全打开所述第一排气管,并关闭所述电磁阀,使得排气从所述发动机经由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排气消声器总成的出气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涉水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水位信号确定所述车辆是否涉水,包括:
将所述水位信号表示的水位深度与所述车辆的排气尾管的管口高度进行比较;
若所述水位深度高于或者等于所述管口高度,所述车辆涉水;
若所述水位深度低于所述管口高度,所述车辆未涉水。
CN202210810683.1A 2022-07-11 2022-07-11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5126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0683.1A CN115126587B (zh) 2022-07-11 2022-07-11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0683.1A CN115126587B (zh) 2022-07-11 2022-07-11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587A CN115126587A (zh) 2022-09-30
CN115126587B true CN115126587B (zh) 2024-01-02

Family

ID=83383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0683.1A Active CN115126587B (zh) 2022-07-11 2022-07-11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658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06051U1 (de) * 2003-04-15 2003-07-03 Liu Ching Hsiang Wasserdichtes Rückschlagventil für ein Auspuffrohr
WO2006072077A2 (en) * 2004-12-30 2006-07-06 American Off-Road Technologies, Llc Improved reduced-size vehicle
CN106968767A (zh) * 2017-03-28 2017-07-21 广西柳州方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排气管
CN107060976A (zh) * 2017-06-27 2017-08-18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淹排气管
CN107472133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冯湘融 一种汽车防水应急系统
CN109798174A (zh) * 2019-03-04 2019-05-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带涉水安全保护的汽车排气装置及方法
CN214836630U (zh) * 2021-01-18 2021-1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系统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06051U1 (de) * 2003-04-15 2003-07-03 Liu Ching Hsiang Wasserdichtes Rückschlagventil für ein Auspuffrohr
WO2006072077A2 (en) * 2004-12-30 2006-07-06 American Off-Road Technologies, Llc Improved reduced-size vehicle
CN106968767A (zh) * 2017-03-28 2017-07-21 广西柳州方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排气管
CN107060976A (zh) * 2017-06-27 2017-08-18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淹排气管
CN107472133A (zh) * 2017-09-26 2017-12-15 冯湘融 一种汽车防水应急系统
CN109798174A (zh) * 2019-03-04 2019-05-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带涉水安全保护的汽车排气装置及方法
CN214836630U (zh) * 2021-01-18 2021-11-23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6587A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200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бортовой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для мотор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6398789B2 (ja) 診断装置
CN113374565B (zh) 车辆颗粒捕集器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404132B (zh) 发动机节气门保护方法、装置、控制器和车辆
EP1936136B1 (en) Abnorm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il level sensor
CN113669135B (zh) Dpf再生方法、装置、ecu及存储介质
JP2008291828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US84731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ngine oil aeration and starvation based on engine vibration
CN204627701U (zh)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CN115126587B (zh) 涉水安全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10578607A (zh) 排气温度热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0671187B (zh) 车辆内发动机的冷却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13513420B (zh) 一种颗粒捕集器中碳颗粒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JP2014218901A (ja) 内燃機関の自動停止再始動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自動停止再始動方法
JP7218705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JP2018071465A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KR101180948B1 (ko) 배기가스 후처리 시스템 및 이 제어방법
CN114592974B (zh) 发动机增压系统的泄压方法、泄压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09677389B (zh) 一种缸内制动失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50266B (zh) 排气消声系统、排气消声系统的防倒灌方法和车辆
CN115045749A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4458432B (zh) 一种NOx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76388A (zh) 涡轮增压器的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276036B (zh) 一种车辆用于积水路段的防熄火系统
CN114619999B (zh) 车辆控制装置、方法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