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3969A - 扭转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转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3969A
CN115103969A CN202080096419.5A CN202080096419A CN115103969A CN 115103969 A CN115103969 A CN 115103969A CN 202080096419 A CN202080096419 A CN 202080096419A CN 115103969 A CN115103969 A CN 115103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flange
compression tab
compression
rotar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4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法费特
A.维格罗
M.马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mbrayag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mbrayag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mbrayag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mbrayag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5103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3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2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17Motion-limiting means, e.g. means for locking the spring unit in pre-defined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5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 F16F15/123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 F16F15/1236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acting on multiple sets of springs
    • F16F15/1237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acting on multiple sets of springs the sets of springs being arranged at substantially the same radi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扭转阻尼装置(1),包括设有第一容纳部(17)的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7),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9、10),包括安装在第一容纳部(17)中的第一弹簧(13)的弹性装置(11),第一弹簧(13)包括第一端(131)和相对的第二端(132),包括第一压缩凸片(32)的第一凸缘(30”),包括第一压缩凸片(42)的第二凸缘(40”),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沿正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将第一弹簧(13)的第一端(131)朝向第一弹簧的第二端移动,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反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将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132)朝向第一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Description

扭转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化装置中的扭矩传递领域,并且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通常具有这种扭转阻尼装置,其可以结合在传动系的各种元件中。例如,双质量发动机飞轮、离合器盘或扭矩限制器可以包括扭转阻尼装置,用于过滤掉发动机的非循环行为和其他扭转振动。这种过滤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扭转阻尼器执行,所述扭转阻尼器是以扭转方式工作的弹簧-阻尼器组合,并且在扭矩传递期间,允许联接在传动系上游的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和联接在传动系下游的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的相对旋转运动。该相对旋转可以由串联布置的弹簧所允许。在扭矩传递期间,特别是当行程接近0°时,这些弹簧的承载能力发生转移,从而允许它们在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和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之间的压缩。这种传递引起相对运动,因此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引起径向摩擦,这种摩擦会损坏弹簧,并大大降低阻尼装置的过滤性能。此外,这些承载能力的转移是噪音的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对离心力不敏感的装置来改进现有技术的扭转阻尼装置。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包括:
-设有第一容纳部的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
-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
-弹性装置,其插置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并且当其变形时,允许第一和第二旋转元件围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该弹性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容纳部中的至少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旋转元件能够在静止位置和活动位置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弹性装置的弹簧没有被压缩,在活动位置,弹性装置的至少一个弹簧被压缩,
-第一凸缘,包括周向布置在第一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第一压缩凸片,
-第二凸缘,包括周向布置在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第一压缩凸片,
其中,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可从静止位置沿正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将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朝向第一弹簧的第二端移动,
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可从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二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将第一弹簧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以这种方式,在扭矩传递过程中对负载承载能力转移的抑制使得可以减少弹簧或与所述弹簧接触的部件的磨损,并减少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对负载承载能力转移的抑制也使得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消除径向摩擦,以便获得最佳的阻尼性能。引导弹簧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存在允许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仅仅传递扭矩,而无需保持弹簧或第一旋转元件和至少一个弹簧之间的任何中间元件。这尤其使得标准化第一旋转元件成为可能。这也使得增强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强度成为可能。
此外,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不抵抗扭矩传递的传输的任何反作用。这样,所述凸缘的尺寸可以设计得更简单,并且制造更不昂贵。
正方向是三角正方向,也称为逆时针方向。负方向是三角负方向,也称为顺时针方向。正方向与负方向相反。
扭矩传递装置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具有以下附加特征:
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设计成径向保持第一弹簧。保持元件被设计成当弹簧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弹簧。保持元件使得可以避免弹簧的丢失。当第一旋转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沿正方向移动时,保持元件通过第一凸缘辅助第一弹簧的第一端的移动。保持元件是沿第一弹簧的方向、从第一压缩凸片、在固定到所述第一压缩凸片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的突柱。保持元件是从第一压缩凸片的上端、在固定到所述第一压缩凸片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的外部边缘。保持元件是突柱和外部边缘。
弹性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容纳部中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二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周向布置在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和第一旋转元件之间,并且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可从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二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将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以这种方式,增加弹性装置的弹簧数量使得可以增强阻尼性能,同时仍然保持上述优点。
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经由连接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第二弹簧的第一端的定相元件串联布置。
第一旋转元件设有第二容纳部,弹性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弹簧径向相对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安装在第二容纳部中并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各自包括第二压缩凸片,所述第二压缩凸片分别周向布置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或第三弹簧的第二端之间,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沿正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一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将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朝向第三弹簧的第二端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将第三弹簧的第二端朝向第三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因此,弹簧成对地径向相对。换句话说,弹簧成对地径向对齐,或者弹簧相对于旋转轴线成对地位于相对侧。因此,每个凸缘连接到两个径向相对的弹簧的一个端部。
该装置的这种构造使得在旋转速度的作用下,同一个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压缩凸片可以受到来自弹簧质量的两个离心力。这两个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这种方式,与这两个离心力相关的变形相互补偿,并且径向力不再作用在第一旋转元件和/或第二旋转元件上,即使当第一旋转元件的旋转从正方向改变到负方向时,或者反之亦然。因此,装置内离心力的平衡使得可以消除摩擦,并因此消除与摩擦相关的滤波性能的恶化。该装置变得对离心力的不利影响不敏感。
第一旋转元件设有第二容纳部,
弹性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弹簧径向相对的第三弹簧和与第二弹簧径向相对的第四弹簧,第三和第四弹簧安装在第二容纳部中,并且每个都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每个都包括第二压缩凸片,该第二压缩凸片分别周向布置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或第四弹簧的第二端之间,
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沿正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一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将第三弹簧的第一端朝向第三弹簧的第二端移动,并且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第一旋转元件经由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将第四弹簧的第二端朝向第四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因此,弹簧成对地径向相对。因此,每个凸缘连接到两个径向相对的弹簧的一端,例如用于第一凸缘的第一和第三弹簧以及用于第二凸缘的第二和第四弹簧。
该装置的这种构造使得在旋转速度的作用下,同一个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压缩凸片可以受到来自弹簧质量的两个离心力。这两个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这种方式,与这两个离心力相关的变形相互补偿,并且径向力不再作用在第一旋转元件和/或第二旋转元件上,即使当第一旋转元件的旋转从正方向改变到负方向时,或者反之亦然。因此,装置内离心力的平衡使得可以消除摩擦,并因此消除与摩擦相关的滤波性能的恶化。该装置变得对离心力的不利影响不敏感。
第一凸缘可在预定的初始位置和行程终端位置之间沿正方向移动,在预定的初始位置,第一凸缘不压缩第一弹簧,在行程终端位置,第一凸缘压缩第一弹簧。该运动是第一凸缘的预定行程。第二凸缘能够在预定的初始位置和行程终端位置之间沿负方向移动,在预定初始位置,第二凸缘不压缩第二弹簧,在行程终点位置,第二凸缘压缩第二弹簧。该运动是第二凸缘的预定行程。
第二旋转元件包括周向止挡部,或者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每个都包括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或多个止挡部分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在负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防止第二凸缘在正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
以这种方式,当第二旋转元件包括止挡件时,止挡件通过停止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来确保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不会超过它们的预定行程,特别是在它们的预定初始位置和它们的行程终端位置之间。止挡件是行程终端元件。
止挡部周向位于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之间。
第二旋转元件包括两个止挡部。第一止挡部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的行程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的行程超过它们的预定行程。第二止挡部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的行程和第二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的行程超过它们的预定行程。改善了对第一和第二凸缘的行程的控制。
止挡部是在第二旋转元件中制成的冲压部件。这样,止挡部设计简单、便宜且紧凑。
当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每个都包括止挡部时,第一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的止挡部通过停止所述第一凸缘在负方向上的运动来确保第一凸缘不会超出其预定行程,特别是在其预定初始位置和行程终点位置之间,并且第二凸缘的第一压缩凸片的止挡部通过停止所述第二凸缘在正方向上的运动来确保第二凸缘不会超出其预定行程,特别是在其预定初始位置和行程终点位置之间。止挡部是行程终端元件。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压缩凸片每个都包括止挡部。第一凸缘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凸片的止挡部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的行程超过其预定行程。第二凸缘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凸片的止挡部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的行程超过其预定行程。改善了对第一和第二凸缘的行程的控制。
每个止挡部是分别形成在第一凸缘的第一凸片和第二凸缘的第一凸片上的肩部。这样,止挡部设计简单、便宜且紧凑。
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包括单个单件式平衡盘,该平衡盘可绕旋转轴线旋转并形成第一压缩凸片。以这种方式,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被制成为单件,从而使得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和便于装置的安装。
第一压缩凸片具有倾斜的U形形状。这种形状也被称为行李箱角部。该形状包括主壁和相对于主壁呈径向的两个侧壁。第一压缩凸片的倾斜U形由冲压部件制成。第一压缩凸片的倾斜U形使得能够确保与弹簧的良好对接。
第二压缩凸片具有与第一压缩凸片相同的形状。
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包括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单个平衡盘和固定到所述单个平衡盘的端部件,其形成第一压缩凸片。单平衡盘由金属制成。端部件由塑料制成,包覆成型在单个平衡盘上。以这种方式,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由有限数量的部件制成,从而可以限制其价格并使各种部件适应它们的功能。
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包括第二端部件,该第二端部件固定到单个平衡盘上并形成第二压缩凸片。
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轴向位于第一旋转元件的任一侧。换句话说,第一旋转元件轴向插置在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因此优化了装置的轴向体积。
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包括第一平衡盘、与第一平衡盘一起旋转的第二平衡盘以及形成第一压缩凸片的端部件。
第一平衡盘铆接在第二平衡盘上。这样,使得能够将两个平衡盘彼此固定的连接器件是坚固的,并且可以容易地生产。
第一平衡盘和第二平衡盘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第一平衡盘和第二平衡盘完全相同。这样,只需要一个基准,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第一平衡盘和/或第二平衡盘是冲压金属板。
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包括形成第二压缩凸片的第二冲压部件。第二冲压部件与第一冲压部件相同。这样,只需要一个基准,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第一凸缘的第一平衡盘和第二凸缘的第一平衡盘轴向位于第一旋转元件的一侧,并且第一凸缘的第二平衡盘和第二凸缘的第二平衡盘轴向位于第一旋转元件的另一侧。这样,凸缘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
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中的一个旋转地联接到毂,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由所述毂引导旋转。
该装置还包括摩擦系统,该摩擦系统包括摩擦垫圈,该摩擦垫圈布置成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摩擦第一旋转元件或第二旋转元件,并且由第一或第二凸缘驱动旋转。
因此,摩擦系统使得可以区分沿正方向的摩擦和沿负方向的摩擦。
摩擦垫圈布置成在正方向或负方向上摩擦第二旋转元件,并且摩擦系统还包括致动垫圈,该致动垫圈设置有与摩擦垫圈中的凹口相互作用的轴向指状部,从而确保当第二凸缘可旋转时摩擦垫圈由致动垫圈驱动。
由于这种摩擦在负方向上特别大,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车辆的启动过程中,所以摩擦系统在后一个方向上特别有效。摩擦系统具有更少的部件,并且更坚固。
摩擦系统还包括与第二旋转元件一起旋转的轴向支撑件和布置在轴向支撑件和摩擦垫圈之间的弹性垫圈,以便在第二旋转元件的方向上在摩擦垫圈上施加轴向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最后一个主题是一种车辆推进单元,包括:用于推进车辆的内燃机和/或电马达,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扭转阻尼装置。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当涉及弹簧时,一方面的术语“被压缩”或“压缩”,以及另一方面的术语“被施加预应力”或“预应力”,其使用如下:
-弹簧的预应力指的是该弹簧安装在小于弹簧初始长度的容纳部中,因此弹簧的弹性使其对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壁施加力;
-弹簧的压缩指的是弹簧通过将两个可移动部件移动到一起而被压缩。
因此,即使在扭转阻尼装置静止时,弹簧的预应力也是有效的,没有任何扭矩被传递。弹簧的压缩只发生在传递扭矩的过程中;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部件改变了弹簧的容纳部的结构并压缩弹簧。
“车辆”应理解为机动车辆,其不仅包括客车,还包括工业车辆,这尤其包括重型货车、公共运输车辆或农用车辆,还包括使得能够将生物和/或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任何运输单元。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扭转阻尼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透视图,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处于它们的预定初始位置;
图3是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透视图,第一凸缘处于行程终端位置;
图4是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透视图,第二凸缘处于行程终端位置;
图5是包括摩擦系统的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包括止挡部;
图7是凸缘的第一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凸缘的第二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是扭转阻尼装置的局部透视图,包括根据第三变型实施例的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根据说明书中给出的定义,术语“外部”和“内部”以及方向“轴向”和“径向”将用于表示阻尼装置的元件。旋转轴线X确定了“轴向”方向。“径向”方向正交于旋转轴线X。“周向”方向正交于旋转轴线X并正交于径向方向。术语“外部”和“内部”用于定义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参考旋转轴线X,靠近所述轴线的部件因此被描述为内部的,与径向位于外围的外部部件相反。此外,所表示的角度和角度区部是相对于旋转轴线X来定义的。
图1示出了扭转阻尼装置1。
阻尼装置1可以包括外围扭矩传递构件和中心扭矩传递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中心扭矩传递构件由毂5构成。
外围扭矩传递构件可以是例如扭矩限制器(未示出)的摩擦盘,该扭矩限制器在正常操作期间旨在通过绕旋转轴线X旋转来传递扭矩,并且当该扭矩超过特定值时限制该传递。
外围扭矩传递构件可以例如通过第一组铆钉固定到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由被称为“腹板”7的圆盘构成。装置1可以包括腹板7。
毂5可以通过第二组铆钉2固定到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由一对被称为“引导垫圈”的圆盘9、10构成。引导垫圈9、10可以形成装置1的盖子。第一引导垫圈9固定在毂5的侧面,而第二引导垫圈10固定在毂5的相对侧面。装置1可以包括引导垫圈9、10。
腹板和引导垫圈的角色可以颠倒,腹板成为第二旋转元件,而引导垫圈成为第一旋转元件。
阻尼装置1具有插置在腹板7和引导垫圈9、10之间的弹性阻尼装置11。弹性装置11被设计成使得作为一部分的腹板7和作为另一部分的引导垫圈9、10能够随着弹性装置11的压缩而相对于彼此旋转。
阻尼装置1旨在安装在扭矩传递传动系中,例如在发动机和车辆的轮子之间。外围扭矩传递构件可以通过弹性加载的压力盘压靠紧固到发动机飞轮上的轴承盘。毂5可以连接到传动轴上。发动机元件旋转外围扭矩传递构件,并因此旋转紧固到其上的腹板7。腹板7经由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中的一个来压缩弹性装置11,弹性装置11将扭矩传递到引导垫圈9、10,并因此经由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中的另一个将扭矩传递到紧固到其上的毂5。通过在腹板7和引导垫圈9、10之间传递扭矩,弹性装置11的弹性特性使其过滤掉非循环行为和其他不期望的扭转运动。
装置1可以在干燥或有油脂或油存在的环境中工作。
阻尼装置1还包括第一行程终端止挡部和互补的第二行程终端止挡部,其允许扭矩从外围扭矩传递构件直接传递到毂5,绕过弹性装置11,超过腹板7和引导垫圈9、1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预定角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行程终端止挡部由设置在毂5外围的外部齿构成,而互补的第二行程终端止挡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位于腹板7中心的内部齿4构成。
弹性阻尼装置11包括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可以是直的。作为替代,第一弹簧13可以是弯曲的。
弹性阻尼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三弹簧15。第三弹簧15可以是直的。作为替代,第三弹簧15可以是弯曲的。第一弹簧13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X与第三弹簧15径向相对。
第一弹簧13在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之间延伸。第三弹簧15在第一端151和第二端152之间延伸。
腹板7包括限定第一容纳部17的第一开口。第一弹簧13可以安装在第一容纳部17中。腹板7还可以包括限定第二容纳部18的第二开口。第三弹簧15可以安装在第二容纳部18中。
腹板7的每个容纳部17、18具有第一支承区19和相对的第二支承区20。
腹板7包括两个径向相对的臂6。每个臂6可以在第一容纳部17和第二容纳部18之间形成分隔部。弹簧13、15安装在臂6之间。
引导垫圈9、10各自具有开口12,以允许安装弹簧13、15。所述开口的边缘与弹簧13、15间隔开。
弹性装置11的功能可以由单个弹簧或任意数量的弹簧提供,这些弹簧可以串联或并联。
腹板7能够在静止位置(rest position)和活动位置(active position)之间旋转,在静止位置,弹性装置11的弹簧13、15没有被压缩,在活动位置,弹性装置11的弹簧13、15被压缩。
装置1还包括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
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可以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可以由毂5引导。第一凸缘30和第二凸缘40可以轴向安装在腹板7的任一侧。
第一凸缘30可以直接在引导垫圈9、10或腹板7上径向居中。作为替代,第一凸缘30可以间接地在引导垫圈9、10或腹板7上径向居中。
第二凸缘40可以直接在引导垫圈9、10或腹板7上径向居中。作为替代,第二凸缘40可以间接地在引导垫圈9、10或腹板7上径向居中。
第一凸缘30包括至少一个平衡盘31、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
平衡盘31可以是冲压金属板。
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可各自包括支承面34,该支承面34设计成使弹簧13、15之一的一个端部抵靠在其上。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还可以各自包括突柱35,突柱35从支承面34、在固定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突柱35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中的一个的保持元件。突柱35可被设计成当弹簧中的一个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该弹簧。突柱35还可以设计成轴向保持弹簧13、15中的一个。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还可以各自包括外部边缘36,外部边缘36从支承面34的上端、在固定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边缘36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中的一个的保持元件。边缘36可以设计成当弹簧之一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该弹簧。
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可以周向布置在第一弹簧13的第一端131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的第一支承区19。装置1的这种静止状态是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的状态。腹板7的静止位置是腹板7与弹簧13、15间隔开的位置。也就是说,腹板7不压缩弹簧13、15中的任何一个。装置1的该静止状态是第一凸缘30处于预定初始位置的状态。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的支承面34可以支承抵靠第一弹簧13的第一端131。
第一凸缘30的第二压缩凸片33可以周向布置在第三弹簧15的第一端151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凸缘30的第二压缩凸片33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的第一支承区19。在装置1的静止状态下,第一凸缘30处于预定的初始位置,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第一凸缘30的第二压缩凸片33的支承面34可以支承抵靠第三弹簧15的第一端151。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平衡盘31可以是单个平衡盘。平衡盘31可以是单件。平衡盘31可以形成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可以具有倾斜的U形。这种形状也被称为行李箱角部。该形状包括主壁和相对于主壁呈径向的两个侧壁。侧壁之一可以形成边缘36。第一压缩凸片的倾斜U形由冲压部件制成。
第二凸缘40包括至少一个平衡盘41、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
平衡盘41可以是冲压金属板。
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可各自包括支承面44,该支承面44设计成使弹簧13、15之一的一个端部抵靠在其上。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还可以各自包括突柱45,突柱45从支承面44、在固定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突柱45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中的一个的保持元件。突柱45可被设计成当弹簧中的一个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该弹簧。突柱45还可以设计成轴向保持弹簧13、15中的一个。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还可以各自包括外部边缘46,外部边缘46从支承面44的上端、在固定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边缘46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中的一个的保持元件。边缘46可以设计成当弹簧之一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该弹簧。
第一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可以周向布置在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132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的第二支承区20。在装置1的该静止状态下,第二凸缘40处于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的支承面44可以支承抵靠第一弹簧14的第二端132。
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可以周向布置在第三弹簧15的第二端152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的第二支承区20。在装置1的该静止状态下,第二凸缘40处于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的支承面44可以支承抵靠第三弹簧15的第二端122。
弹簧13、14、15、16中的至少一个上的压缩凸片之一的迎角在0°到20°(度)之间。
能够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平衡盘41可以是单个平衡盘。平衡盘41可以是单件。平衡盘41可以形成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可以具有倾斜的U形。这种形状也被称为行李箱角部。该形状包括主壁和相对于主壁呈径向的两个侧壁。侧壁之一可以形成边缘46。第一压缩凸片的倾斜U形由冲压部件制成。
在轴向方向上,存在第一凸缘30、腹板7,然后是第二凸缘40。
弹性阻尼装置11还可以包括第二弹簧14和第四弹簧16。弹簧13、14、15、16可以周向布置。弹簧13、14、15、16可以串联布置。弹簧14、16可以是直的。作为替代,弹簧14、16可以是弯曲的。第二弹簧14可以相对于旋转轴线X与第四弹簧16径向相对
第二弹簧14在第一端141和第二端142之间延伸。第四弹簧16在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之间延伸。
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14可以安装在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中。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16可以安装在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中。弹簧13、14、15、16安装在腹板7的臂6之间。
引导垫圈9、10中的开口12使得能够安装弹簧13、14、15、16。所述开口的边缘与弹簧13、14、15、16间隔开。
弹性阻尼装置11还包括用于定相弹簧13、14、15、16的定相元件50。定相元件50包括径向相对安装在两个定相盘52之间的两个间隔件51。第一间隔件51可以周向安装在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14之间。第二间隔件51可以周向安装在第三弹簧15和第四弹簧16之间。
每个间隔件51可以包括两个端部件53。两个端部件可以是相同的。两个端部件可以形成单件部件。每个端部件53可以由烧结钢制成。每个端部件53可以包括支承表面54,该支承表面被设计成使弹簧的端部之一支承抵靠在其上。每个端部件53还可以包括从支承面54、在紧固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的突柱55。突柱55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中的一个的保持元件。突柱55可被设计成当弹簧中的一个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该弹簧。突柱55还可以设计成轴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每个端部件53还可以包括从支承面54的上端、在紧固到所述支承面的一端和自由端之间径向延伸的外部边缘56。边缘56可以是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13、14、15、16之一的保持元件。突柱56可以设计成当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受到离心力时径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所述一个。
第一间隔件51的第一端部件53可以与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132接触,并且第一间隔件的第二端部件53可以与第二弹簧14的第一端141接触。第二间隔件51的第一端部件53可以与第三弹簧15的第二端152接触,并且第二间隔件的第二端部件53可以与第四弹簧16的第一端161接触。
定相盘52和每个端部件53可以通过铆钉57固定在一起。
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压缩凸片33的支承面34可各自设计成使弹簧13、14、15、16之一的端部之一支承抵靠在其上。突柱35可以设计成轴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边缘36可以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
第一压缩凸片42和第二压缩凸片43的支承面44可各自设计成使弹簧13、14、15、16之一的端部之一支承抵靠在其上。突柱45可以设计成轴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边缘46可以设计成径向保持弹簧13、14、15、16中的一个。
当弹性装置11包括四个弹簧13、14、15、16时,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可以周向布置在第二弹簧14的第二端142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的第二支承区20。在装置1的该静止状态下,第二凸缘40处于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的支承面44可以支承抵靠第二弹簧14的第二端142。
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可以周向布置在第四弹簧16的第二端162和腹板7之间。更具体地,当装置1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可以支承抵靠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的第二支承区20。在装置1的该静止状态下,第二凸缘40处于预定的初始位置,并且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的支承面44可以支承抵靠第四弹簧16的第二端162。
第二变型实施例的第一凸缘30’与第一变型实施例的第一凸缘30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凸缘30’还可以包括两个端部件37’。两个端部件37’紧固到所述单个平衡盘31’上。第一端部件37’可以形成第一压缩凸片32。第二端部件37’可以形成第二压缩凸片33。单个平衡盘31’可以由金属制成。每个端部件37’可以由塑料制成,并且包覆成型在单个平衡盘31’的臂上。
该第二变型的特征也适用于第二凸缘。
第三变型实施例的第一凸缘30”与第一变型实施例的第一凸缘30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凸缘30”可以包括两个平衡盘31”和两个端部件37”。第一平衡盘可以与第二平衡盘一起旋转。第一平衡盘31”和第二平衡盘31”严格相同。两个端部件37”紧固到所述单个平衡盘31”上。第一端部件37”可以形成第一压缩凸片32。第二端部件37”可以形成第二压缩凸片33。第二冲压部件与第一冲压部件37”相同。两个平衡盘31”可以由冲压金属板制成。每个端部件37”可以由烧结钢制成。第一平衡盘铆接在第二平衡盘上。冲压部件37”可以铆接到两个平衡盘31”上。
该第三变型的特征也适用于第二凸缘40”。
第一凸缘30”的第一平衡盘31”和第二凸缘40”的第一平衡盘41”轴向位于腹板7的一侧,第一凸缘30”的第二平衡盘31”和第二凸缘40”的第二平衡盘41”轴向位于腹板7的另一侧。
阻尼装置1还可以包括摩擦系统60,用于消耗弹簧13、14、15、16的能量并避免振荡现象。摩擦系统60具有通过第三组铆钉62固定在第二引导垫圈10上的轴向支撑件61。在轴向支撑件61和第二引导垫圈10之间设置有:摩擦垫圈63、插置垫圈64和弹性垫圈65,后者经由插置垫圈64向摩擦垫圈63施加载荷。
轴向支撑件61也可以与引导垫圈10制成单件。
此外,第二凸缘40设置在第二引导垫圈10的另一侧。第二凸缘4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齿接部。齿接部被设计成致动附加的摩擦垫圈,该摩擦垫圈包括轴向指状部49,并且优选地包括四个轴向指状部49。附加的摩擦垫圈可以由塑料制成。附加的摩擦垫圈可以安装成使得四个轴向指状部49穿过在第二引导垫圈10中形成的四个相应的凹槽8。四个轴向指状部49各自插入摩擦垫圈63中的凹口69中。因此,第二凸缘40可旋转地联接到摩擦垫圈69上。
引导垫圈9、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止挡部21。止挡部21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30在负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并防止第二凸缘40在正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止挡部21可周向位于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之间。
止挡部21可以是在引导垫圈9、10的至少一个中制成的冲压部件。
引导垫圈9、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两个止挡部21。
作为替代,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压缩凸片32、33、42、43可以各自包括止挡部23。止挡部23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30在负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并防止第二凸缘40在正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更具体地,位于第一凸缘30上的止挡部23被设计成防止第一凸缘30在负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二凸缘40上的止挡部23被设计成防止第二凸缘40在正方向上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
每个止挡部23可以是分别形成在凸缘的压缩凸片上的肩部。
装置1的安装在图2的视图中示出。该图2示出了处于静止状态的装置1,也就是说,当它不传递任何扭矩时,弹簧13、14、15、16不承受载荷。每个弹簧13、14、15、16在其一端处安装在压缩凸片32、33、42、43中,在其另一端处安装成抵靠间隔件51之一。每个压缩凸片32、33、42、43仅压靠腹板7。以这种方式,第一对弹簧13、14安装在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和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之间,第一压缩凸片32例如仅压靠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的第一支承区19,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例如仅压靠腹板7的第一容纳部17的第二支承区20。此外,第二对弹簧15、16安装在第一凸缘30的第二压缩凸片33和第二凸缘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之间,第二压缩凸片33例如仅压靠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的第一支承区19,第二压缩凸片43例如仅压靠腹板7的第二容纳部18的第二支承区20。
因此,弹簧13、14、15、16在第一支承区19和第二支承区20之间成对地被预加应力。在每对弹簧13、14、15、16之间,借助于定相盘52能够绕轴线X旋转的间隔件51确保一对弹簧13、14、15、16的串联连接,以及一对弹簧与另一对弹簧的定相,即角度协调。
静止的角度位置是初始位置,从该初始位置开始,下列各项被表征:
-第一扭矩极性,其由腹板7相对于引导垫圈9、10处于角度位置的事实限定,该角度位置位于预定初始位置(也称为静止角度位置)和行程终端位置之间的角度扇区中,在所述静止角度位置中,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在所述行程终端位置中,腹板7处于活动位置,也就是说已经在正方向上尽可能远地旋转,直到齿3、6邻接;
-第二扭矩极性,其由腹板7相对于引导垫圈9、10处于角度位置的事实限定,该角度位置位于预定初始位置(也称为静止角度位置)和行程终端位置之间的角度扇区中,在所述静止角度位置中,腹板7处于静止位置,在所述行程终端位置中,腹板7处于活动位置,也就是说已经在正方向上尽可能远地旋转,直到齿3、6已经邻接。
这两种扭矩极性对应于扭转阻尼装置1的两种操作模式:
-扭矩从中心扭矩传递元件向外围扭矩传递元件传递的模式,其对应于,例如在车辆中,扭矩从车轮向发动机的传递(例如发动机制动阶段),通常称为“倒挡模式”;这对应于第二扭矩极性;
-扭矩从外围扭矩传递元件向中心扭矩传递元件传递的模式,其对应于,例如在车辆中,扭矩从发动机向车轮的传递(例如加速阶段),通常称为“前进模式”;这对应于第一扭矩极性。
图3涉及处于第一扭矩极性的盘1。相对于图2的静止角度位置,腹板7已经沿正方向旋转到其行程终点位置(箭头D)。在该位置,弹簧13、14、15、16被压缩在腹板7的第一支承区19和第二凸缘40的压缩凸片42、43之间。
图4涉及处于第二扭矩极性的盘1。相对于图2的静止角度位置,腹板7现在已经沿负方向旋转到其行程终点位置(箭头I)。在该位置,弹簧13、14、15、16被压缩在腹板7的第二支承区20和第一凸缘30的压缩凸片32、33之间。
摩擦装置60的运行根据扭转阻尼装置1是以这些扭矩极性中的一个或另一个运行而不同。
当扭转阻尼装置1处于根据第一极性扭矩的载荷下时,这在图3中等同于腹板7在箭头D的方向上的运动,引导垫圈10保持静止。然后,腹板7经由第一支承区19驱动第一凸缘30的压缩凸片32、33,并且分别压缩第一弹簧13和第三弹簧15抵靠间隔件51中的一个,这些间隔件51分别压缩第二和第四弹簧抵靠第二凸缘40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压缩凸片。腹板7的第二支承区20然后远离第二凸缘40的压缩凸片42、43移动。摩擦系统60不活动。由于没有任何东西使第二凸缘40承受负载,所以后者不会移动。
相比之下,当扭转阻尼装置1处于根据第二扭矩极性的负载下时,这相当于腹板7在箭头I的方向上的运动,引导垫圈10保持静止。然后,腹板7经由第二支承区20驱动第二凸缘40的压缩凸片42、43,并且分别压缩第二弹簧14和第四弹簧16抵靠间隔件51中的一个,这些间隔件51分别压缩第一和第三弹簧抵靠第一凸缘30的第一压缩凸片和第二压缩凸片。腹板7的第一支承区19然后远离第一凸缘30的压缩凸片32、33移动。摩擦系统60是活动(active)的,因为第二凸缘40的运动驱动摩擦垫圈63的运动,因此摩擦垫圈63摩擦引导垫圈10和插置垫圈64。
根据第一扭矩极性,摩擦系统60因此被停用,而其根据第二扭矩极性被激活。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扭转减振装置1的其他变型实施例。例如,安装有扭转阻尼装置的系统可以是需要扭转阻尼的扭矩传递传动系中的任何系统,例如离合器盘。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1),包括:
-设有第一容纳部(17)的第一旋转扭矩传递元件(7),
-第二旋转扭矩传递元件(9、10),
-弹性装置(11),插置在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之间,并且当所述弹性装置变形时,允许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围绕旋转轴线(X)相对旋转,所述弹性装置(11)至少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7)中的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包括第一端(131)和相对的第二端(132),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在静止位置和活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静止位置,所述弹性装置的弹簧没有被压缩,在所述活动位置,所述弹性装置的至少一个弹簧被压缩,
-第一凸缘(30;30';30”),包括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弹簧(13)的第一端(131)和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的第一压缩凸片(32),
-第二凸缘(40;40”),包括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132)和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的第一压缩凸片(42),
其中,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从所述静止位置沿正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所述第一凸缘(30';30”)的第一压缩凸片将所述第一弹簧(13)的第一端(131)朝向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移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从所述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所述第二凸缘(40;40”)的第一压缩凸片将所述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132)朝向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30';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包括被设计成径向保持所述第一弹簧(13)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35、55、36、5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1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纳部(17)中的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包括第一端(141)和相对的第二端(142),
在于,所述第二凸缘(40;40”)的第一压缩凸片(42)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弹簧(14)的第二端(142)和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
并且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从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所述第二凸缘(40;40”)的第一压缩凸片将所述第二弹簧(14)的第二端(142)朝向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3)和所述第二弹簧(14)经由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簧(14)的第一端的定相元件(50)串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设有第二容纳部(18),
在于,所述弹性装置(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簧(13)径向相对的第三弹簧(15)和与所述第二弹簧(14)径向相对的第四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和所述第四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纳部(18)中,并且各自包括第一端(151、161)和相对的第二端(152、162),
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30';30”)和所述第二凸缘(40;40”)各自包括第二压缩凸片(33、43),所述第二压缩凸片分别周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三弹簧(15)的第一端(151)或所述第四弹簧(16)的第二端之间,
并且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从所述静止位置沿正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所述第一凸缘(30;30’;30”)的第二压缩凸片将所述第三弹簧(15)的第一端(151)朝向所述第三弹簧的第二端移动,并且在于,当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能够从所述静止位置沿负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经由所述第二凸缘(40;40”)的第二压缩凸片将所述第四弹簧(16)的第二端(162)朝向所述第四弹簧的第一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包括周向止挡部(21),或者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30';30”)的第一压缩凸片(32)和所述第二凸缘(40;40”)的第二压缩凸片(43)各自包括止挡部(23),所述止挡部分别设计成防止所述第一凸缘(30;30';30”)沿负方向的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并防止所述第二凸缘(40;40”)沿正方向的移动超过预定的初始位置。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30’)和/或所述第二凸缘(40)包括单个单件式平衡盘(31、41),所述平衡盘能够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并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凸片,
或者包括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线(X)旋转的单个平衡盘(31’)和紧固到所述单个平衡盘(31’)的端部件(37’),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凸片(32、42)。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30';30”)和所述第二凸缘(40;40”)轴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0”)和/或所述第二凸缘(40”)包括第一平衡盘、与所述第一平衡盘一起旋转的第二平衡盘(31”、41”)以及端部件(37”),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压缩凸片(32、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一平衡盘(30”)和所述第二凸缘的第一平衡盘(40”)轴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二平衡盘(30”)和所述第二凸缘的第二平衡盘(40”)轴向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的另一侧。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中的一个旋转地联接到毂(5),所述第一凸缘和/或所述第二凸缘由所述毂引导旋转。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摩擦系统(60),所述摩擦系统包括摩擦垫圈(63),所述摩擦垫圈布置成沿正方向或负方向摩擦所述第一旋转元件或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并且由所述第一凸缘或所述第二凸缘驱动旋转。
CN202080096419.5A 2019-12-31 2020-12-16 扭转阻尼装置 Pending CN115103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FR1915801 2019-12-31
FR1915801A FR3105811B1 (fr) 2019-12-31 2019-12-31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torsion
PCT/EP2020/086558 WO2021136668A1 (fr) 2019-12-31 2020-12-16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tors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3969A true CN115103969A (zh) 2022-09-23

Family

ID=6974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419.5A Pending CN115103969A (zh) 2019-12-31 2020-12-16 扭转阻尼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085206A1 (zh)
JP (1) JP2023509655A (zh)
KR (1) KR20220114567A (zh)
CN (1) CN115103969A (zh)
FR (1) FR3105811B1 (zh)
WO (1) WO2021136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31607A1 (fr) * 2021-12-31 2023-07-07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torsion
FR3131608A1 (fr) * 2021-12-31 2023-07-07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tor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9132A (en) * 1978-10-16 1981-07-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er assembly
DE4141723C2 (de) * 1991-12-20 1999-12-16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Leerlauffederung
US5657845A (en) * 1995-09-22 1997-08-19 Dana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ening clutch driven disc
DE102012215829A1 (de) * 2011-09-29 2013-04-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erieller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WO2019058057A1 (fr) * 2017-09-22 2019-03-28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torsion a amortisseur principal et amortisseur addition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05811A1 (fr) 2021-07-02
EP4085206A1 (fr) 2022-11-09
KR20220114567A (ko) 2022-08-17
FR3105811B1 (fr) 2022-01-21
WO2021136668A1 (fr) 2021-07-08
JP2023509655A (ja)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6409B (zh) 带有主阻尼器和附加阻尼器的扭转振动阻尼器
KR102562439B1 (ko) 비틀림 진동 감쇠 장치
US4767380A (en) Damper-type flywheel suitable for automobile transmissions
JP2708058B2 (ja) ダンパ装置
CN105074270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摩擦盘的扭转减振器
CN115103969A (zh) 扭转阻尼装置
CN214367510U (zh) 扭振减振器、离合器片和离合器
CN111263866B (zh) 具有可激活摩擦装置的扭转阻尼装置
JP2021505824A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ー
JPH063223B2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
US4874350A (en) Torsional damper device comprising two coaxial parts cooperating with circumferentially acting springs
US5885160A (en) Torsion damping device having circumferentially acting resilient members of different stiffness
US5176233A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vehicle drive train vibrations
JP5565473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JP4709760B2 (ja) 多機能手段を備える自動車用の摩擦クラッチ
CN111819373B (zh) 摆式阻尼装置
CN218670401U (zh) 振动阻尼装置
CN110382906B (zh) 具有摩擦垫圈的离合器盘
CN112032252A (zh) 减振装置
EP3217037A1 (en) Vehicle clutch driven plates
JP2012237429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CN112762138A (zh) 扭矩传递装置
JPS62200032A (ja)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
JP3843463B2 (ja) 捩じり振動緩衝装置
CN111520436A (zh) 减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