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1704A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1704A
CN115101704A CN202210726589.8A CN202210726589A CN115101704A CN 115101704 A CN115101704 A CN 115101704A CN 202210726589 A CN202210726589 A CN 202210726589A CN 115101704 A CN115101704 A CN 115101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cover plate
alignment mark
sub
display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6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巡
黄文�
兰传艳
喻勇
曾乙伦
牟仕浩
王彬
李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265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17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1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1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贴合装置包括点亮装置和对位装置,点亮装置点亮的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对位装置通过显示图案与盖板上的对位标识进行贴合对位,不会因为显示基板上第三对位标识的加工误差而影响贴合精度;另外,无需在显示基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三对位标识,提升了显示基板的走线空间,有利于窄化显示装置的边框。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OLED显示装置为了极致窄边框设计,对盖板与显示基板的贴合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通常需要在非显示区设置第三对位标识,通过第三对位标识与盖板的边缘进行对位,由于第三对位标识的制作工艺限制及贴合设备的精度影响,盖板与显示基板的贴合精度较差;另外,第三对位标识会增加非显示区的宽度,从而导致OLED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盖板与显示基板的贴合精度较差及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的问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点亮装置和对位装置,点亮装置被配置为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对位装置被配置为识别位于盖板的可视区域的与显示图案对应的对位标识,并将对位标识与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显示基板的形状和盖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显示图案为显示区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对位标识为可视区域的边缘。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显示基板的形状和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时,显示图案包括第一显示图案,对位标识包括第一对位标识;点亮装置被配置为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对位装置被配置为识别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对位标识,并将第一对位标识与第一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图案还包括第二显示图案,对位标识包括第二对位标识;点亮装置还被配置为点亮位于显示区的中心与显示区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对位装置还被配置为识别位于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并将第二显示图案与第二对位标识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图案包括第一显示图形和第二显示图形,第一显示图形为显示区的中心与显示区的边缘的第一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第二显示图形为显示区的中心与显示区的边缘的第二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第二对位标识包括第一子对位标识和第二子对位标识,第一子对位标识位于连接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边缘的第一位置的第一连线上;第二子对位标识位于连接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边缘的第二位置的第二连线上,第二连线垂直于第一连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对位标识为设于盖板上的印刷图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贴合治具,贴合治具被配置为对显示基板和盖板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贴合治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柔性支撑体,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吸附盖板;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柔性支撑体设于第二支撑面上,柔性支撑体用于支撑显示基板;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能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支撑面与柔性支撑体的外表面围成用于压合显示面板的型腔,型腔与显示面板的外周面相匹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贴合装置还包括脱泡机,脱泡机被配置为对贴合完成后的显示面板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脱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识别位于盖板的可视区域的与显示图案对应的对位标识,并将对位标识与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显示基板的形状和盖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所述方法包括:点亮显示区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识别可视区域的边缘,作为对位标识,并将对位标识与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显示基板的形状和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方法包括: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识别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对位标识,并将第一对位标识与第一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点亮位于显示区的中心与显示区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识别位于盖板的中心与盖板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并将第二显示图案与第二对位标识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显示基板和盖板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贴合完成后的显示面板在到高温高压的脱泡机内进行脱泡。
本公开的贴合装置包括点亮装置和对位装置,点亮装置点亮的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对位装置通过显示图案与盖板上的对位标识进行贴合对位,不会因为显示基板上第三对位标识的加工误差而影响贴合精度;另外,无需在显示基板的非显示区设置第三对位标识,提升了显示基板的走线空间,有利于窄化显示装置的边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方形的盖板与方形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对位过程示意图。
图4至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方形的盖板与方形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种对位过程示意图。
图7至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圆形的盖板与圆形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对位过程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圆形的盖板与圆形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种对位过程示意图。
图12和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圆形的盖板与圆形的显示基板的又一种对位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盖板与显示基板的贴合过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脱泡过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盖板,11-可视区域,111-对位标识,1111-第一对位标识,1112-第二对位标识,1113-第一子对位标识,1114-第二子对位标识,12-油墨区,121-特征边,2-显示基板,20-驱动背板,21-衬底基板,201-显示区,202-非显示区,211-显示图案,2111-第一显示图案,2112-第二显示图案,2113-第一显示图形,2114-第二显示图形,212-第三对位标识,22-缓冲层;23-驱动电路层,231-有源层,232-栅绝缘层,233-栅极,234-层间绝缘层,235-层间介质层,2361-第一源极,2362-漏极,237-保护层,2381-第二源极,239-数据线;24-平坦化层组,241-第一平坦化层,242-第二平坦化层;25-像素界定层,251-像素开口;26-子像素,261-像素电极,262-发光层,263-公共电极;27-封装层,271-第一无机封装层,272-有机封装层,273-第二无机封装层;28-阻挡坝,281-第二阻挡坝,282-第一阻挡坝;283-绝缘层组,2831-第一绝缘层,2832-第二绝缘层,2833-第三绝缘层;3-电路板,4-点亮装置,5-贴合治具,51-第一模具,52-第二模具,53-柔性支撑体,54-第一壳体,55-第二壳体,6-偏光片,7-转接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目前OLED为了追求极致窄边框设计,对盖板1与显示基板2的贴合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贴合方法是采用识别盖板1的可视区域11的边缘,得到盖板1的角点A、B、C、D的坐标,然后抓取显示基板2的非显示区202的第三对位标识212,得到显示基板2的角点A1、B1、C1、D1的坐标,根据盖板1的角点A、B、C、D的坐标和显示基板2的角点A1、B1、C1、D1的坐标的相对关系进行对位,然后进行贴合。
由于盖板1的制作工艺限制以及贴合设备的精度影响,目前的贴合水平为3D盖板的贴合精度为±0.3mm,2D盖板的贴合精度为±0.2mm,所以想进一步减小盖板1与显示基板2的显示区201之间的间隙,容易造成显示区201被盖板1的油墨区12覆盖,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如图4至图6及图10至图16所示,该贴合装置包括点亮装置4和对位装置,点亮装置4被配置为点亮显示基板2的显示区201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211;对位装置被配置为识别位于盖板1的可视区域11与显示图案211对应的对位标识111,并将对位标识111与显示图案211对准,以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点亮装置4点亮的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211,对位装置通过显示图案211与盖板1上的对位标识111进行贴合对位,不会因为显示基板2上第三对位标识的加工误差而影响贴合精度;另外,无需在显示基板2的非显示区202设置第三对位标识,提升了显示基板2的走线空间,有利于窄化显示装置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点亮装置4还包括电路板3,电路板3用于将外部电源与显示基板2电连接,驱动显示基板2的子像素发光。外部电源可以是点亮装置4,点亮装置4包括转接电路板7,转接电路板7用于电连接点亮装置4和电路板3。
如图4至图6所示,对于方形显示面板,显示图案211为显示区201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对位标识111为可视区域11的边缘。点亮装置4将显示基板2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点亮,然后对位装置识别盖板1的可视区域11的边缘以及显示图案211进行对位。
如图7至图9所示,对于圆形的显示装置,现有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容易造成旋转角度的偏差,影响美观。以圆形的智能手表为例,为了时间显示和美观,盖板1上都会印有三角形符号来表示整点时间,例如:三角形符号正对12点钟方向。
为了实现显示画面与字符刻度对齐,目前圆形的智能手表采用的贴合治具5(如图16所示)的贴合方式是:通过先抓取显示基板2的显示区201的边缘,拟合出第一圆形轮廓,确定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抓取盖板1的边缘,拟合出第二圆形轮廓,确定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然后通过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与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来进行初步对位。
最后通过特征边121来进行旋转对位,例如:盖板1有一个特征边121为直边,然后通过CCD相机对附近的子像素26进行拍照,并将照片内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子像素26拟合成一条直线L,这样通过拟合成的直线L与特征边121的垂直关系来实现旋转对位。但是由于盖板1的制作工艺偏差、以及拟合成直线的子像素26比较少等,都会影响到贴合旋转度的精度,会使得盖板的12点方向OM与显示基板12点方向ON形成一个旋转度偏差θ。
因此,对于圆形显示面板,本公开的显示图案211包括第一显示图案2111和第二显示图案2112,对位标识111包括第一对位标识1111和第二对位标识1112。通过第一显示图案2111与第一对位标识1111对准,实现盖板与显示基板的轴向对位,通过第二显示图案2112与第二对位标识1112对准,实现盖板与显示基板的周向对位。
轴向对位时,点亮装置4点亮圆形的显示基板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通过第一显示图案与圆形的盖板的中心对准,实现显示基板与盖板的轴向对位。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圆形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图案2111为显示区201中心的子像素,第一对位标识1111为可视区域11的中心点O1。对位装置识别盖板1的可视区域11的边沿来拟合出第二圆形轮廓,并确定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O1,然后直接通过点亮装置4点亮显示区201对应的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O2,再将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O2与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O1进行对准。
为了减小圆形的盖板1与圆形的显示面板的旋转度偏差θ,需要将圆形的盖板1与圆形的显示面板进行旋转对位。
点亮装置4还被配置为点亮位于显示区201的中心与显示区201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2112;对位装置还被配置为识别位于盖板1的中心与盖板1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1112,并将第二显示图案2112与第二对位标识1112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进行旋转对位时,可以通过点亮装置4将圆心画面切换成一些特殊画面,例如:将第二显示图案2112设置为12点的指针画面,将第二对位标识1112设为盖板1上沿12点方向设置的印刷图案,通过12点方向设置的印刷图案与12点的指针画面对齐,来实现旋转对位,这样就能减小圆形的盖板1与圆形的显示基板2贴合时的旋转度偏差θ,也可以去除显示基板2上的第三对位标识,达到了提升显示面板的走线空间目的。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基板2与盖板1的对位精度,第二对位标识1112可以包括第一子对位标识1113和第二子对位标识1114,第二显示图案2112包括第一显示图形2113和第二显示图形2114,第一显示图形2113可以为显示区201的中心与显示区201边缘的第一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第二显示图形2114可以为显示区201的中心与显示区201边缘的第二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第一子对位标识1113可以位于连接盖板1的中心与盖板1的边缘的第一位置的第一连线上;第二子对位标识1114可以位于连接盖板1的中心与盖板1的边缘的第二位置的第二连线上,第二连线垂直于第一连线。
贴合时,点亮装置4还被配置为同时点亮第一显示图形2113和第二显示图形2114,形成第二显示图案2112,对位装置还被配置为识别第一子对位标识1113和第二子对位标识1114,将第一显示图形2113与第一子对位标识1113进行对位,第二显示图形2114与第二子对位标识1114进行对位,从而更加精确地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举例进行说明,第一子对位标识可以为沿12点方向设于盖板1上的印刷图案,第一显示图形2113可以为12点的指针画面,将沿12点方向设于盖板1上的印刷图案与12点的指针画面对齐;第二子对位标识1114可以为沿3点方向设于盖板1上的印刷图案,第二显示图形2114可以为3点的指针画面,将沿3点方向设于盖板1上的印刷图案与3点的指针画面对齐。
贴合装置还可以包括贴合治具和脱泡机,如图14所示,贴合治具5被配置为对显示基板2和盖板1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如图15所示,通常在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6,偏光片6位于显示基板2与盖板1之间,脱泡机被配置为对贴合完成后的显示面板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脱泡。
如图16所示,贴合治具5包括第一壳体54、第一模具51、第二壳体55、第二模具52和柔性支撑体53,第一模具51安装于第一壳体54上,第二模具52安装于第二壳体55上,柔性支撑体53设于第一模具51与第二模具52之间。
具体地,第一模具51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吸附盖板1;第二模具52包括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柔性支撑体53设于第二支撑面上,柔性支撑体53用于支撑显示基板2。另外,点亮装置4也设于第二支撑面上,且与柔性支撑体53间隔开。
第一模具51与第二模具52能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支撑面与柔性支撑体53的外表面围成用于压合显示面板的型腔,型腔与显示面板的外周面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提到的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如图17所示,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基板2一般可以包括衬底基板21、驱动电路层23、平坦化层组24和像素层,驱动电路层23设于衬底基板2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24设于驱动电路层23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像素层设于平坦化层组24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另外,显示基板2还可以包括缓冲层22,缓冲层22设于衬底基板21与驱动电路层23之间。
衬底基板21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也可以为有机材料的衬底基板。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21的材料可以为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材料,或者可以为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21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例如衬底基板2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基板21还可以为多层材料的复合,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膜层(BottomFilm)、压敏胶层、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在本公开中,驱动电路层23设置有用于驱动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层23中,任意一个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进一步地,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可以选自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者双栅型薄膜晶体管;以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驱动电路层23可包括有源层231、栅绝缘层232、栅极233、第一源漏金属层,其中:
有源层231设于衬底基板21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区201。有源层231的材料可以为非晶硅半导体材料、低温多晶硅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或者其他类型的半导体材料;因此薄膜晶体管可以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者P型薄膜晶体管。有源层231可包括沟道区和位于沟道区两侧的两个不同掺杂类型的掺杂区。
栅绝缘层232可覆盖有源层231和衬底基板21,且栅绝缘层232的材料为氧化硅等绝缘材料。
栅极233设于显示区201。栅极233设于栅绝缘层232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且与有源层231正对,即栅极233在衬底基板21上的投影位于有源层231在衬底基板21的投影范围内,例如,栅极233在衬底基板21上的投影与有源层231的沟道区在衬底基板21的投影重合。
驱动电路层23还包括层间绝缘层234,层间绝缘层234覆盖栅极233和栅绝缘层232,驱动电路层23还包括层间介质层235,层间介质层235设于层间绝缘层234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234及层间介质层235均为绝缘材料,但层间绝缘层234与层间介质层235的材料可以不同。
第一源漏金属层设于层间介质层235远离衬底基板21的表面,第一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源极2361和漏极2362,第一源极2361和漏极2362设于显示区201,且与有源层231连接,例如,第一源极2361和漏极2362分别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有源层231的两个掺杂区连接。
在第一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保护层237,保护层237覆盖第一源漏金属层。第一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平坦化层组24,平坦化层组24设于保护层237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24覆盖保护层237,且平坦化层组24远离衬底基板21的表面为平面。
具体地,平坦化层组24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化层241,第一平坦化层241覆盖保护层237。显示基板2还可以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第二源漏金属层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第二平坦化层242,第二平坦化层242覆盖第二源漏金属层以及第一平坦化层241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第二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二源极2381,第二源极2381通过过孔与第一源极236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层23还包括第一引线,第一引线可以包括数据线239,数据线239与阵列基板中的第一源极2361、漏极2362或第二源极2381同层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线由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202。
在平坦化层组24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像素界定层25和像素层,像素界定层25和像素层位于显示区201。像素界定层25具有多个像素开口251,像素层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分别设于多个像素开口251内。多个子像素阵列分布于驱动背板20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具体子像素可以位于平坦化层组24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根据发光颜色的不同,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像素层可以包括前面提到的多个子像素26,每个子像素26包括多个像素电极261、发光层262和公共电极263,像素电极261位于驱动背板20远离衬底基板21的表面,发光层262设于像素电极261远离衬底基板21的表面,公共电极263设于发光层262远离衬底基板21的表面。
像素电极261与第一源极2361或第二源极2381连接。当驱动电路层23仅包括第一源极2361和第一平坦化层241时,像素电极261穿过第一平坦化层241上的过孔与第一源极2361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25覆盖第一电极161、第一平坦化层241。当驱动电路层23还包括第二源漏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242时,像素电极261穿过第二平坦化层242上的过孔与第二源极2381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25覆盖第二源漏金属层和第二平坦化层242。
公共电极263可作为阴极,像素电极261可作为阳极,像素电极261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公共电极263与电源的负电极相连,可通过像素电极261和公共电极263施加信号可驱动发光层262发光,以显示图像,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发光层262可包含电致有机发光材料,例如,发光层262可包括依次层叠于像素电极261上的辅助层和发光材料层。一般在掩膜板上设图案区,采用蒸镀等工艺形成不同颜色子像素的辅助层及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262。
此外,本公开的显示基板2还可包括封装层27,封装层27设于像素层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从而将像素层包覆起来,防止水氧侵蚀。封装层27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封装层27的材料可包括有机或无机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27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271、有机封装层27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273,第一无机封装层271设于像素层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有机封装层272设于第一无机封装层271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273设于有机封装层272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
第二粘接层700设于显示基板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第二触控部2设于第二无机封装层273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第二触控部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有绝缘层,第三粘接层设于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因为液态的有机封装材料的流动,容易出现液态的有机封装材料外溢的情况,为了防止有机封装材料外溢,尤其是下侧的边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在非显示区202设有依次远离显示区201的多个阻挡坝28,采用多个阻挡坝28起到多重阻挡的作用。
以两个阻挡坝28为例进行说明,阻挡坝28设于保护层237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包括第一阻挡坝282和第二阻挡坝281,第一阻挡坝282环绕显示区201设置;第二阻挡坝281环绕第一阻挡坝282设置;第一阻挡坝282和第二阻挡坝281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有封装层27。
第一阻挡坝282和第二阻挡坝281的叠层图案包括绝缘层组283,绝缘层组283与第一平坦化层241、第二平坦化层242和像素界定层25的一层或多层同层材料设置。
第一阻挡坝282的叠层图案和第二阻挡坝281的叠层图案可以设置为相同。第一阻挡坝282和第二阻挡坝281的叠层图案均包括第一绝缘层2831,第一绝缘层2831与第一平坦化层241同层同材料设置。还可以在第一绝缘层2831上设第二绝缘层2832,第二绝缘层2832与第二平坦化层242同层同材料设置。还可以在第二绝缘层2832上设第三绝缘层2833,第三绝缘层2833与像素界定层25同层同材料设置。
第一阻挡坝282的叠层图案和第二阻挡坝281的叠层图案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第一阻挡坝282的叠层图案包括第二绝缘层2832和第三绝缘层2833,第二绝缘层2832与第二平坦化层24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2833与像素界定层25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阻挡坝281的叠层图案包括第一绝缘层2831、第二绝缘层2832和第三绝缘层2833,第一绝缘层2831与第一平坦化层241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二绝缘层2832与第二平坦化层242同层同材料设置,第三绝缘层2833与像素界定层25同层同材料设置。
由于第一阻挡坝282比第二阻挡坝281少了第一绝缘层2831的膜层图案,所以第一阻挡坝282相对于衬底基板21的高度比第二阻挡坝281相对于衬底基板21的高度低,这样使外部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区201的路径变长,增加进入显示区201的难度,进一步提高阻挡坝28的阻挡能力。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如图18所示,该方法通过本公开提供的贴合装置来实现,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
步骤S20,识别位于盖板的可视区域的与第一显示图案对应的第一对位标识,并将第一对位标识与第一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参见图4至图6,当显示基板2的形状和盖板1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方法包括:点亮显示区201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211;识别可视区域11的边缘,作为对位标识111,并将对位标识111与显示图案211对准,以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的相对位置。
参见图10和图11,当显示基板的形状和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时,方法包括:点亮显示基板1的显示区201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识别可视区域11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对位标识1111,并将第一对位标识1111与第一显示图案2111对准,以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沿轴向的相对位置。点亮位于显示区201的中心与显示区201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2112。识别位于盖板1的中心与盖板1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1112,并将第二显示图案2112与第二对位标识1112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1与显示基板2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对于圆形的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图案2111为显示区201中心的子像素,第一对位标识1111为可视区域11的中心点O1。对位装置识别盖板1的可视区域11的边沿来拟合出第二圆形轮廓,并确定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O1,然后直接通过点亮装置4点亮显示区201对应的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O2,再将第一圆形轮廓的圆心O2与第二圆形轮廓的圆心O1进行对准。第二显示图案2112可以为12点的指针画面,第二对位标识1112可以为盖板1上沿12点方向设置的印刷图案,通过12点方向设置的印刷图案与12点的指针画面对齐,来实现旋转对位。
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对显示基板和盖板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
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对贴合完成后的显示面板在到高温高压的脱泡机内进行脱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亮装置,被配置为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
对位装置,被配置为识别位于盖板的可视区域的与所述显示图案对应的对位标识,并将所述对位标识与所述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基板的形状和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所述显示图案为所述显示区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所述对位标识为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基板的形状和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显示图案包括第一显示图案,所述对位标识包括第一对位标识;
点亮装置被配置为点亮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
对位装置被配置为识别所述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对位标识,并将所述第一对位标识与所述第一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图案还包括第二显示图案,所述对位标识包括第二对位标识;
点亮装置还被配置为点亮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
对位装置还被配置为识别位于所述盖板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并将所述第二显示图案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识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图案包括:
第一显示图形,为所述显示区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第一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
第二显示图形,为所述显示区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第二位置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
所述第二对位标识包括:
第一子对位标识,位于连接所述盖板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边缘的第一位置的第一连线上;
第二子对位标识,位于连接所述盖板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边缘的第二位置的第二连线上,所述第二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标识为设于所述盖板上的印刷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
贴合治具,被配置为对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盖板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包括:
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吸附所述盖板;
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
柔性支撑体,设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柔性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基板;
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能够相对运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柔性支撑体的外表面围成用于压合所述显示面板的型腔,所述型腔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周面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
脱泡机,被配置为对贴合完成后的所述显示面板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脱泡。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点亮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
识别位于盖板的可视区域的与所述显示图案对应的对位标识,并将所述对位标识与所述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的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基板的形状和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时,所述方法包括:
点亮所述显示区最外侧的所有子像素,形成显示图案;
识别所述可视区域的边缘,作为对位标识,并将所述对位标识与所述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相对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基板的形状和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方法包括:
点亮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中心的子像素,形成第一显示图案;
识别所述可视区域的中心点,作为第一对位标识,并将所述第一对位标识与所述第一显示图案对准,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轴向的相对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点亮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中心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连线上的多个子像素,形成第二显示图案;
识别位于所述盖板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边缘的连线上的第二对位标识,并将所述第二显示图案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识进行对位,以确定盖板与显示基板沿周向的相对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盖板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贴合,形成显示面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贴合完成后的显示面板在到高温高压的脱泡机内进行脱泡。
CN202210726589.8A 2022-06-23 2022-06-23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ending CN115101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589.8A CN115101704A (zh) 2022-06-23 2022-06-23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6589.8A CN115101704A (zh) 2022-06-23 2022-06-23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1704A true CN115101704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6589.8A Pending CN115101704A (zh) 2022-06-23 2022-06-23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17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2676B (zh) 有機電激發光裝置及電子機器
KR20160063121A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173731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ignment method
EP3723150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51559B (zh) 蒸镀掩模、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11367128B (zh) 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KR20190044015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US2023007933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4313208U (zh) 一种拼接屏
US2023015709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14689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289948A (zh) 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101704A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502061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59568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display device
CN113421889A (zh) 显示面板、制备显示面板的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22055426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6416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24490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1226743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20320188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67185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7295841A (zh) 掩膜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22224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掩膜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