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061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20611A CN115020611A CN202210645736.9A CN202210645736A CN115020611A CN 115020611 A CN115020611 A CN 115020611A CN 202210645736 A CN202210645736 A CN 202210645736A CN 115020611 A CN115020611 A CN 1150206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pattern
- layer
- display panel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FIYHXOOOISSDN-UHFFFAOYSA-N tellanylidene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Te]=[Ga] OFIYHXOOOISS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9 wet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e.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5 me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4—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6—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降低阴极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辅助电极、连接部,发光层和阴极层。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第一连接图案与辅助电极电连接,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的边缘内缩。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图案和第二发光图案,第一发光图案位于第二发光图案周围且与第二发光图案相分离,第二发光图案位于第三连接图案远离衬底的一侧。阴极层穿过第一发光图案和第二发光图案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实现画面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与被动发光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相比,自主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具有响应快,对比度高,视角广等优点,并且容易实现柔性显示,因此被普遍应用。
OLED显示器的发光方式有顶发射和底发射两种方式,顶发射OLED显示器需要使用透明或半透明阴极。在中尺寸OLED显示器和大尺寸OLED显示器中,由于透明电极的高电阻和半透明阴极的低厚度均一性问题,容易造成阴极电压降(IR Drop)较大,最终导致显示面板亮度均一性较差。
如何降低阴极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降低阴极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辅助电极、连接部,发光层和阴极层。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衬底上。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所述第一连接图案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边缘内缩。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图案和第二发光图案,所述第一发光图案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周围且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相分离,所述第二发光图案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阴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阴极层穿过所述第一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发光图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所述第二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路结构层,电路结构层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衬底之间,所述电路结构层包括半导体层、栅极层和源漏电极层;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半导体层、所述栅极层和所述源漏电极层中的至少一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图案与所述第一发光图案之间存在间隙,暴露出所述第一连接图案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发光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图案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侧面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图案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侧面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平坦化层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暴露出所述辅助电极;所述第一连接图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相比所述第二端口远离所述衬底,且所述第一端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尺寸;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对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倾斜,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阴极层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靠近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钝化层,钝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暴露出所述辅助电极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图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呈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暴露出所述第一连接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侧面;其中,所述发光层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阳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还包括阳极,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包括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暴露出所述阳极的部分表面;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三通孔相互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通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排列成多行,沿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辅助电极;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和/或,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两列子像素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辅助电极连接多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图案。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的边缘内缩,从而在形成连接部后,形成发光层时,发光层在连接部的第三连接图案边缘断开,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远离衬底一侧的第二发光图案,和位于第二发光图案周围的第一发光图案。
这样,后续形成的阴极层,可以穿过第一发光图案和第二发光图案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中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也即,阴极层可以与连接部电连接,实现与连接部的并联。同时,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图案与辅助电极电连接,使得阴极层可以与辅助电极电连接,阴极层与辅助电极形成并联结构,从而减小阴极层的电阻,降低阴极层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阴极层与连接部搭接处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阴极层与连接部搭接处的结构图;
图6为图1在C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7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布局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者”与“A、B或C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辅助电极20、连接部30、发光层40和阴极层50。
其中,衬底10可以为柔性衬底,此时衬底10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或者,衬底10可以为刚性衬底,此时衬底10的材料例如可以包括玻璃。
辅助电极20位于衬底10上。示例性的,辅助电极2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铝、铜、钼等。
连接部30位于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连接部30包括沿远离衬底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第一连接图案31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可以是沿垂直于衬底10且远离衬底10的方向Z依次层叠设置的。
发光层40包括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第一发光图案41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且与第二发光图案42相分离,第二发光图案42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远离衬底1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层40可以采用蒸镀工艺制备形成。
阴极层50位于发光层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阴极层50穿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可以是,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且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1。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1可以为0.25微米~1.75微米。例如,间距d1可以为0.25微米、0.5微米、0.75微米、1.0微米、1.25微米、1.5微米、1.75微米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边界的不同位置处,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边界与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可以是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沿图1中“粗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对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
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形成连接部30后,形成发光层40时,使得发光层40更容易在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界处断裂,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远离衬底10一侧的第二发光图案42和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且与第二发光图案42相分离的第一发光图案41。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界超出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界的长度过多,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下垂,发光层40不容易断裂,阴极层50难以搭接到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或第三连接图案33上的情况发生。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材料可以相同。此时,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
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厚度相同时,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厚度范围可以为600埃~800埃,例如,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厚度可以为600埃、650埃、700埃、750埃,或800埃等。
第二连接图案32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当第二连接图案32为单层结构时,第二连接图案32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铝等。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二连接图案32为多层结构时,第二连接图案32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10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钼金属层、铝金属层和钼金属层。
其中,钼金属层的厚度范围可以为400埃~800埃,例如钼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400埃、500埃、600埃、700埃、800埃等。位于铝金属层两侧的钼金属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位于铝金属层和衬底10之间的钼金属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00埃,位于铝金属层远离衬底10一侧的钼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700埃。铝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例如可以为4500埃~5500埃,例如铝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4500埃、5000埃、5500埃等。
在另一些示例中,当第二连接图案32为多层结构时,第二连接图案32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10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钼金属层和铝金属层。此时,钼金属层的厚度范围可以为400埃~800埃,例如钼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400埃、500埃、600埃、700埃、800埃等。铝金属层的厚度范围可以为5000埃~6000埃,例如铝金属层的厚度可以为5000埃、5500埃、6000埃等。
本公开中对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第三连接图案33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与阴极层50电接触即可。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可以大致呈矩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
其中,图2以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为正方形进行示例。图3A和图3B以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方形进行示例。
可以理解,“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大致呈矩形”,是指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整体上呈矩形,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
当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方形时,如图3A和图3B所示,长方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可以是平行于衬底10的第一方向X,也可以是平行于衬底10的第二方向Y。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第三连接图案33的大小也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只要能够实现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以及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一者电接触即可。
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可以是,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一者接触,例如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电接触。
或者,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还可以是,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两者电接触。此时,阴极层50可以同时与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二连接图案32接触,也可以同时与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还可以同时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
又或者,如图1所示,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可以是,阴极层50同时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
示例性的,阴极层5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或者镁银合金。
在一些示例中,阴极层50可以采用溅射工艺制备形成。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连接部30包括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从而在形成连接部30后,形成发光层40时,发光层40在连接部30的第三连接图案33边缘断开,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远离衬底10一侧的第二发光图案42,和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的第一发光图案41。
这样,后续形成的阴极层50,可以穿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个电接触。也即,阴极层50可以与连接部30电连接,实现与连接部30的并联。同时,连接部30的第一连接图案31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使得阴极层50可以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从而减小阴极层50的电阻,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A所示,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2。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2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在不同位置处,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样,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连接图案33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一连接图案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当发光层40在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界出断裂时,不仅可以暴露出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还可以暴露出第一连接图案31远离衬底10的部分表面,从而使得阴极层50可以与第一连接图案31远离衬底10的表面接触,使得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之间接触电阻更小。
阴极层50与第一连接图案31之间的接触电阻更小,使得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辅助电极20的并联后的电阻较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也较小,从而更加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阴极层50可以包括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其中,第一接触部51位于第一发光图案41远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接触部52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远离衬底10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可以相互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可以相互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图案32与第一发光图案41之间存在间隙d3,暴露出第一连接图案31的部分表面。第一接触部51覆盖第一发光图案41靠近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且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一发光图案41之间的间隙d3不做限制。同样的,在不同位置,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一发光图案41之间的间隙d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样,通过阴极层50的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实现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电连接,进而实现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从而可以减小阴极层50的电阻,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触部51在不同位置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的,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的部分与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发光图案41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不同。第一接触部51中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接触部51中与第一发光图案41接触的部分的厚度。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51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电接触。
这样,通过阴极层50的第一接触部51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电接触,可以实现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电连接,进而实现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使得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从而可以使得阴极层50的电阻较小,有利于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示例性的,第一接触部51中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接触部51中与第一发光图案41接触的部分的厚度。
在又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51可以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同时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电接触。
这样,可以通过第一接触部51与连接部30的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电接触,实现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电接触,从而实现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的电连接。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可以形成并联结构,降低阴极层50的电阻,减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同时,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二连接图案32均电接触,使得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之间的接触电阻更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接触部52覆盖第二发光图案42靠近第一发光图案41的侧面,且与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电接触。
这样,通过阴极层50的第二接触部52与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电接触,可以实现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整体电连接,进而可以实现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使得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可以使得阴极层50的电阻减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也减小,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一性。
示例性的,第二接触部52的不同位置的厚度可以不同,例如第二接触部52中与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与第二接触部52中与第二发光图案42远离衬底10的表面接触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不同。
在又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接触部51可以与第一连接图案31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同时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电接触,第二接触部52与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电接触。
这样,通过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电接触,第二接触部52与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实现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电接触,从而实现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阴极层50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使得阴极层50的电阻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减小,从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同时,第一接触部51与第一连接图案31和第二连接图案32均电接触,第二接触部52与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使得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之间的接触电阻更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电路结构层60,电路结构层60位于连接部30与衬底10之间,电路结构层60包括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
“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可以是,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一层,例如位于源漏电极层63中(如图7A所示)。
或者,“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也可以是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两层中均设置有辅助电极20。例如,在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均设置有辅助电极20。
又或者,“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的至少一层”,还可以是半导体层61、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中均设置有辅助电极20。
参阅图7A,电路结构层60还包括位于半导体层61和栅极层62之间的栅绝缘层64,以及位于栅极层62和源漏电极层63之间的层间介质层65。
其中,栅绝缘层64和层间介质层65的材料可以均为绝缘材料。示例性的,栅绝缘层64的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层间介质层65的材料也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8所示,电路结构层60包括像素电路601,像素电路601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602和至少一个存储电容器603。
其中,每个薄膜晶体管602可以包括半导体图案611、栅极621、源极631和漏极632。半导体图案611位于半导体层61中,栅极621位于栅极层62中,源极631和漏极632均位于源漏电极层63中。源极631和漏极632穿过层间介质层65与半导体图案611电接触。
示例性的,半导体图案611的材料可以包括多晶硅。源极631、漏极632、栅极621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铜、铝、钼等。
可以理解,当辅助电极20位于栅极层62中时,辅助电极20可以与栅极621同步制备,采用同一道光刻工艺,使用同一个掩膜板,从而无需沉积额外的膜层,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显示面板100的制备工艺。
同理,当辅助电极20位于源漏电极层63中时,辅助电极20可以与源极631和漏极632同步制备,采用同一道光刻工艺,使用同一个掩膜板,从而无需沉积额外的膜层,有利于降低成本,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备工艺。
当辅助电极20位于半导体层61中,辅助电极20可以通过半导体图案掺杂金属化形成。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A所示,薄膜晶体管602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此时,栅极621位于半导体图案611远离衬底10的一侧,也即栅极层62位于半导体层61远离衬底10的一侧。
在另一些示例中,薄膜晶体管602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此时,栅极621位于半导体图案611与衬底10之间,也即栅极层62位于半导体层61与衬底10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像素电路601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602可以均为N型晶体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601中的多个薄膜晶体管602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601中多个薄膜晶体管602可以一部分薄膜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另一部分薄膜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本公开中对像素电路601的电路结构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驱动发光器件发光即可。示例性的,像素电路601可以为2T1C电路结构、3T1C电路结构或者7T2C电路结构等。
图8和图9中以像素电路601为3T1C电路结构进行示意。该像素电路601包括三个薄膜晶体管602,分别为晶体管T1、晶体管T2、晶体管T3。其中,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高电平信号线VDD和发光器件L,晶体管T1的栅极与晶体管T2的漏极相连。晶体管T2的栅极与栅线GL相连,晶体管T2的源极与数据线DATA连接。晶体管T3的源极与晶体管T1的漏极相连,晶体管T3的漏极与感测信号线SENSE相连。
其中,栅线GL用于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阶段控制晶体管T2的打开和关闭,数据线DATA用于向晶体管T2提供数据电压,高电平信号线VDD用于向晶体管T1提供高电平电压,感测信号线SENSE用于接收晶体管T2漏极的电信号或发光器件L的电信号,并将其传输至外部电路。外部电路根据晶体管T2漏极的电信号或发光器件L的电信号检测晶体管T1的特性变化和均匀性,或检测发光器件L的均匀性和老化程度。
其中,栅线GL沿平行于衬底10的第一方向X延伸,高电平信号线VDD、数据线DATA、感测信号线SENSE沿平行于衬底10的第二方向Y延伸。栅线GL中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半导体图案6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重叠的部分,作为薄膜晶体管602的栅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栅线GL可以由两条并联走线构成。这样,当两条并联走线中其中一条出现故障时,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利用另一条走线传输控制信号。同时,栅线GL有两条并联走线构成,还可以降低栅线GL的电阻,减小栅线GL上的电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沿平行于衬底的第一方向X,一个像素电路601可以对一个数据线DATA。一个感测信号线SENSE可以同时与四个像素电路60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位于衬底10和半导体层61之间的遮挡层66,和位于遮挡层66与半导体层61之间的缓冲层67。
示例性的,遮挡层66中包括多个遮挡图案661,半导体图案6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遮挡图案66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遮挡图案661可以用于遮挡外界光线或显示面板100内经反射、折射由衬底10所在一侧射向半导体图案611的光线,保证薄膜晶体管602的性能。
示例性的,存储电容器603的极板也可以设置在遮挡层66中。
示例性的,遮挡层66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例如,铜、铝等。
示例性的,缓冲层67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例如,缓冲层67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或氮化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平坦化层70。平坦化层70位于连接部30和辅助电极20之间。平坦化层70包括第一通孔71,第一通孔7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第一连接图案31通过第一通孔71与辅助电极20接触。
其中,平坦化层70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示例性的,平坦化层70的材料可以为有机绝缘材料,例如树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第一通孔71包括第一端口711和第二端口712,第一端口711相比第二端口712远离衬底10,且第一端口711的尺寸大于第二端口712的尺寸。
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相对衬底10所在的平面倾斜,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
可以理解,同一第一通孔71的第一端口711和第二端口712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本公开中对第一端口711和第二端口712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大致呈矩形(例如,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中,“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大致呈矩形”,是指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整体上呈矩形,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0所述,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大致呈正方形。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可以大致呈长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与衬底10所在的平面之间存在夹角α,夹角α为锐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与衬底1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可以为25°~50°。例如,夹角α可以为25°、30°、35°、40°、45°或50°等。
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与衬底1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不会过小,在形成阴极层50时,阴极层50能够容易通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间隙,与连接部30的第二连接图案32电接触。另一方面,使得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与衬底1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也不会过大,从而有利于避免发光层在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处不能断裂或发光层断裂后,第一连接图案31远离衬底10的表面和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面被第一发光图案41覆盖,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被覆盖第二发光图案42的情况发生,进而有利于避免阴极层50无法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电接触的情况发生。
其中,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可以是,如图10所示,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从而在形成阴极层50时,阴极层50更加容易通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间隙,与连接部30的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例如,阴极层50更加容易穿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缝隙与第二连接图案32电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时,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也可以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A,发光层40可以在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断裂,从而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远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发光图案42,以及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的第一发光图案41。第一发光图案41靠近第二发光图案42的边缘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上,第二发光图案42靠近第一发光图案41的边缘也延伸至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A,阴极层50可以在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断裂,形成相互分离的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此时,第一接触部51的和第二接触部52相互靠近的边缘位于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即,第一接触部51靠近第二接触部52的边缘位于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第二接触部52靠近第一接触部51的边缘也位于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
这样,阴极层50的第一接触部51和第二接触部52在第一通孔71的孔壁713上相分离,第一接触部51更加容易与第二连接图案32的侧壁、第一连接图案31远离衬底10的表面接触,第二接触部52更加容易与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壁电接触,从而使得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大,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之间的接触电阻可以更小,进而使得阴极层与辅助电极20连接后的总电阻值更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更小,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B所示,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还可以延伸出第一通孔71,从而位于平坦化层70远离衬底10的表面上。
此时,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连接图案3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之间存在间距。
可以理解,在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延伸出第一通孔71的情况下,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也延伸出第一通孔71,从而位于平坦化层70远离衬底10的表面上。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可以是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沿图7B中“粗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对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7B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钝化层80,钝化层80位于平坦化层70与辅助电极20之间。钝化层80包括第二通孔81,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的至少部分表面。第二通孔81与第一通孔71连通。第一连接图案31通过第一通孔71和第二通孔81与辅助电极20接触。
其中,钝化层80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示例性的,钝化层80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层,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等。
“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的至少部分表面”可以是,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的全部表面,也可以是,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的部分表面。
在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的部分表面的情况下,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辅助电极20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通孔71的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4。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的大小不做限制。可以理解,不同位置处,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二端口7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4可以不同。
这样,第二通孔81的尺寸小于第二端口712的尺寸,第一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一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的面积较小,第一通孔71和第二通孔81所在的非发光区的占用面积较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开口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大致呈矩形(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理解,“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大致呈矩形”,是指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整体上呈矩形,但是并不局限为标准的矩形。即,这里的“矩形”不但包括基本矩形的形状,而且考虑到工艺条件,还包括类似于矩形的形状。图10和图11以第二通孔8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大致呈正方形进行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界定层90,像素界定层90位于连接部3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像素界定层90包括第三通孔91,第三通孔91暴露出第一连接图案31远离衬底10的部分表面,以及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的侧面。其中,发光层40通过第三通孔91与第一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33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阳极层11,阳极层11位于发光层40与辅助电极20之间。连接部30位于阳极层11。阳极层11还包括阳极12,像素界定层90还包括像素开口92,像素开口92暴露出阳极12的部分表面。像素开口92与第三通孔91相互错开。
其中,连接部30和阳极12均位于阳极层11,阳极12和连接部30可以同步形成,即制备阳极12和连接部30时采用相同的掩膜板,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成本,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备工艺。
其中,阳极12可以包括沿远离衬底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阳极层121、第二阳极层122和第三阳极层123。其中,第一阳极层121可以与第一连接图案31同步形成,第二阳极层122可以与第二连接图案32同步形成,第三阳极层123可以与第三连接图案33同步形成。
示例性的,如图7A所示,阳极12可以穿过平坦化层70和钝化层80与薄膜晶体管602的源极631或漏极632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7A所示,阳极12可以与发光层40、阴极层50形成上述发光器件L。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平坦化层70,平坦化层70包括第一通孔71的情况下,第一通孔71的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d5。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5的数值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位置,第一端口7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的间距d5可以不同。
这样,第一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一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第三通孔9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所占的总的面积较小,第一通孔71和第三通孔91所在的非发光区的占用面积较小,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占空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P,多个子像素P沿第一方向X排列成多行,沿第二方向Y排列成多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叉。
示例性的,多个子像素P可以分别显示多种颜色。基于此,显示面板100可以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可以为三基色(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和第四颜色子像素,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为三基色(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第四颜色可以为白色。
示例性的,子像素P可以包括上述像素电路601和发光器件L。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多个辅助电极20。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辅助电极20的数量不做限制。辅助电极20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位于相邻两行子像素P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可以是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或者,“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可以是多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多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时,可以是全部辅助电极20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9和图12所示,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位于相邻两行子像素P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可以是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或者,“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可以是多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多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时,可以是全部辅助电极20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
在又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一方向X延伸,同时,至少一个辅助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这样,辅助电极20可以在显示面板上呈网格状分布,更加有利于实现与阴极层50的电连接,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阻,减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从而更加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多个像素101,每个像素101包括多个子像素P。
在一些示例中,像素101可以包括是三个子像素P。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像素101可以包括四个子像素P。例如,像素101可以包括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辅助电极20可以位于相邻的两行像素101之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辅助电极20可以位于相邻的两列像素101之间。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部分辅助电极20位于相邻两行像素101之间,另一部分辅助电极20位于相邻的两列像素10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相邻两个辅助电极20之间可以间隔两列像素1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辅助电极20之间可以间隔两行像素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个辅助电极20连接多个连接部30的第一连接图案31。这样,一个辅助电极20与阴极层50存在多个接触点,辅助电极20的不同部分分别与阴极层50并联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阻,减小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从而更加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如图14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S100、在衬底10上形成辅助电极20。
示例性的,可以在衬底10上沉积导电层,图案化导电层,形成辅助电极20。
S200、在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连接部30。连接部30包括沿远离衬底10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第一连接图案31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
S300、在连接部3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发光层40。发光层40在第三子层边界处断裂,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上的第二发光图案42和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且与第二发光图案42相互分离的第一发光图案41。
S400、在发光层4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阴极层50。
在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中,制备形成的连接部30包括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从而形成发光层40时,发光层40可以在连接部30的第三连接图案33边缘断开,形成位于第三连接图案33上的第二发光图案42,和位于第二发光图案42周围的第一发光图案41。这样,在后续形成阴极层50的过程中,阴极层50可以穿过第一发光图案41和第二发光图案42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连接图案31、第二连接图案32和第三连接图案33中的至少一个电接触。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阴极层50与连接部30电连接,从而使得阴极层50可以与辅助电极20电连接,阴极层50可以与辅助电极20形成并联结构,减小阴极层50的电阻,降低阴极层50上的电压降,改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S200、在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连接部30,可以包括:
在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一导电层,图案化第一导电层,形成第一连接图案31。可以理解,当连接部30位于阳极层11中时,图案化第一导电层,形成第一连接图案31的同时,还可以形成阳极12的第一阳极层121。
在第一导电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依次形成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图案化第三导电层,形成第三连接图案33。图案化第二导电层,形成第二连接图案32。
示例性的,可以使用湿法刻蚀工艺图案化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可以理解的是,图案化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所使用的刻蚀液不同。可以通过控制湿法刻蚀的工艺条件(例如,刻蚀时间),实现对第二导电层的过刻,使得第二连接图案32的边缘相对于第三连接图案33的边缘内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在衬底10上形成辅助电极20后,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在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钝化层80。在钝化层8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平坦化层70。刻蚀平坦化层70形成第一通孔71,第一通孔71暴露出部分钝化层80远离衬底10的表面。刻蚀所述钝化层80被暴露出的表面,形成第二通孔81。第二通孔81暴露出辅助电极20远离衬底10的至少部分表面。
如图15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该显示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其中,上述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部件。
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所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辅助电极,位于所述衬底上;
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连接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连接图案、第二连接图案和第三连接图案,所述第一连接图案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边缘内缩;
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图案和第二发光图案,所述第一发光图案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周围且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相分离,所述第二发光图案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阴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阴极层穿过所述第一发光图案和所述第二发光图案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所述第二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中的至少一者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三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结构层,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衬底之间,所述电路结构层包括半导体层、栅极层和源漏电极层;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半导体层、所述栅极层和所述源漏电极层中的至少一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包括:
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图案与所述第一发光图案之间存在间隙,暴露出所述第一连接图案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图案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被暴露出的表面电接触;和/或,
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侧面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图案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图案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侧面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坦化层,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暴露出所述辅助电极;所述第一连接图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相比所述第二端口远离所述衬底,且所述第一端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口的尺寸;
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对所述衬底所在的平面倾斜,所述第二连接图案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互靠近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钝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钝化层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暴露出所述辅助电极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图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辅助电极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辅助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呈矩形,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呈矩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暴露出所述第一连接图案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的侧面;
其中,所述发光层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图案和所述第三连接图案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阳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辅助电极之间;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还包括阳极,所述像素界定层还包括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暴露出所述阳极的部分表面;所述像素开口与所述第三通孔相互错开。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包括第一通孔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与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之间存在间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排列成多行,沿第二方向排列成多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辅助电极;
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两行子像素之间;和/或,
至少一个辅助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相邻两列子像素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辅助电极连接多个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图案。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5736.9A CN115020611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8/578,202 US20240324353A1 (en) | 2022-06-09 | 2023-05-18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PCT/CN2023/094978 WO2023236750A1 (zh) | 2022-06-09 | 2023-05-18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EP23818915.3A EP4447636A1 (en) | 2022-06-09 | 2023-05-18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5736.9A CN115020611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0611A true CN115020611A (zh) | 2022-09-06 |
Family
ID=8307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45736.9A Pending CN115020611A (zh) | 2022-06-09 | 2022-06-09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324353A1 (zh) |
EP (1) | EP4447636A1 (zh) |
CN (1) | CN115020611A (zh) |
WO (1) | WO202323675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6750A1 (zh) * | 2022-06-09 | 2023-12-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62885A (ja) * | 2014-09-22 | 2016-04-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
US10056440B2 (en) * | 2015-05-28 | 2018-08-21 | L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7565041B (zh) * | 2016-06-30 | 2019-12-31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993183B (zh) * | 2021-02-05 | 2022-12-09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241416B (zh) * | 2021-04-28 | 2022-11-04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发光装置 |
CN115020611A (zh) * | 2022-06-09 | 2022-09-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6-09 CN CN202210645736.9A patent/CN1150206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5-18 WO PCT/CN2023/094978 patent/WO202323675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05-18 EP EP23818915.3A patent/EP444763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5-18 US US18/578,202 patent/US20240324353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36750A1 (zh) * | 2022-06-09 | 2023-12-1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324353A1 (en) | 2024-09-26 |
WO2023236750A1 (zh) | 2023-12-14 |
EP4447636A1 (en) | 2024-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35792B (zh) | 底发射型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12470287B (zh) | 一种显示基板及相关装置 | |
US12010876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714955B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 |
JP2022539621A (ja) |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 |
CN113439338A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1743193U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
EP4020572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riving substrate | |
US11974482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related devices | |
US11974473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23519034A (ja) |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210399056A1 (en) |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e method,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
US11494019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12108631B2 (en) | Display device | |
EP444763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24004088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1168738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走线负载的补偿方法 | |
CN11004787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 |
US11925074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230363208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240155904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310752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220399433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160060835A (ko) |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284046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