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2258A -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2258A
CN115092258A CN202210780325.0A CN202210780325A CN115092258A CN 115092258 A CN115092258 A CN 115092258A CN 202210780325 A CN202210780325 A CN 202210780325A CN 115092258 A CN115092258 A CN 115092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onnecting plate
frame
buffer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03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2258B (zh
Inventor
任俊楠
陆兆纳
查朦
钱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7803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2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2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2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属于车架结构技术领域,在传动转杆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旋转,传动转杆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和第二联动方管架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旋转,通过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分别带动端连接杆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将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架结构的抗冲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的抗冲击方法,属于车架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架也称大梁,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设计和结构的好坏,首先应该清楚了解的是车辆在行驶时车架所要承受的各种不同的力。如果车架在某方面的韧性不佳,就算有再好的悬挂系统,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操控表现,而车架在实际环境下要面对4种压力,影响车架刚性的外力,通常是来自于路面摩擦力以及加减速或过弯时产生的G值,早期的汽车由于引擎及底盘设计不像现在发达,轮胎的抓地力也不如今日优异,因此车架刚性的重要性并不容易被关注。
现有技术中的车架结构在使用的时候并没有良好的缓冲功能,这样则导致且无法与传动结构实现组合的功能,这样则导致传动与缓冲分离的现象,其次传动本身仅仅只有传动的功能也无法实现可调节适应缓冲的功能,这样则导致比较容易损坏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来优化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在传动转杆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旋转,传动转杆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和第二联动方管架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旋转,通过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分别带动端连接杆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将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第二内缓冲板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通过第二内缓冲板调节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中连接板带动第一外缓冲板、第一内缓冲板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在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以及第二中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和第二弧形架以及第三弧形架和第四弧形架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底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外缓冲铰接架板和内缓冲弹簧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内构成联动滑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一端铰接有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所述主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且位于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安装有第一底连接板,位于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所述第一底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的顶端部处皆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所述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和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皆分别铰接有缓冲连接杆组件,所述主支架的顶部处设有主传动杆组件,且主传动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的外侧皆套设有滑动筒组件,且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与套设滑动筒组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套设滑动筒组件的外侧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
优选的,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架、第二弧形架、第一中连接板、第一发条和第二发条,所述主支架的端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该第一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一发条连接有第一弧形架,所述第一弧形架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一中连接板,所述第一中连接板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杆,该第二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二发条连接有第二弧形架,所述第二弧形架的端部铰接有第一底连接板。
优选的,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三弧形架、第二中连接板、第四弧形架、第三发条和第四发条,所述主支架的端部铰接有第三铰接杆,该第三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三发条连接有第三弧形架,所述第三弧形架的外侧铰接有第二中连接板,且第二中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铰接杆,该第四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四发条连接有第四弧形架,所述第四弧形架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
优选的,缓冲铰接支架组件包括外缓冲铰接架板、内缓冲铰接架板、侧铰接座和内缓冲弹簧,所述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的顶端部处铰接有外缓冲铰接架板,所述外缓冲铰接架板的内底部处安装有内缓冲弹簧,所述内缓冲弹簧的顶部安装有内缓冲铰接架板,所述内缓冲铰接架板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铰接座,所述侧铰接座的内侧铰接有套设筒组件。
优选的,缓冲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和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所述主支架的底部两处皆铰接有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中连接板的顶中部处铰接,所述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中连接板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底连接板的顶端以及第二底连接板的顶端部处铰接。
优选的,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一外缓冲板、第一内缓冲板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主支架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一内缓冲板,所述第一内缓冲板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外缓冲板,所述第一外缓冲板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该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内缓冲板。
优选的,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二内缓冲板、第二外缓冲板和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底连接板的顶中部以及第二底连接板的顶中部处铰接有第二外缓冲板,所述第二外缓冲板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三缓冲弹簧,该第三缓冲弹簧的顶部处安装有第二内缓冲板,所述第二内缓冲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的底部处铰接。
优选的,所述主传动杆组件包括侧支撑架和传动转杆,所述主支架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的侧中部处贯穿设有传动转杆,所述传动转杆和侧支撑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转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
优选的,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方管架、第一内传动杆和第四缓冲弹簧,所述传动转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联动方管架,且所述第一联动方管架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四缓冲弹簧,该第四缓冲弹簧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内传动杆,所述第一内传动杆的外侧端部套设有滑动筒组件;
第二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联动方管架、第二内传动杆和第五缓冲弹簧,所述传动转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二联动方管架,所述第二联动方管架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五缓冲弹簧,该第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内传动杆,所述第二内传动杆的外侧端部也套设有滑动筒组件。
优选的,滑动筒组件包括外连接筒、内滑槽、限位块和转轴,所述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的外侧端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外连接筒,所述外连接筒的两侧沿所述外连接筒横向上开设有内滑槽,所述内滑槽的内侧设有可在所述内滑槽内侧滑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两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通过轴承安装有侧铰接座。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的外端部处皆安装有端连接杆,且所述端连接杆的外端部处设有轮体。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的抗冲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传动转杆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旋转;
步骤二:传动转杆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和第二联动方管架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旋转;
步骤三:通过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分别带动端连接杆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
步骤四:将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
步骤五: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第二内缓冲板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
步骤六:通过第二内缓冲板调节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中连接板带动第一外缓冲板、第一内缓冲板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
步骤七:在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以及第二中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和第二弧形架以及第三弧形架和第四弧形架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
步骤八:通过第一底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外缓冲铰接架板和内缓冲弹簧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内构成联动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在传动转杆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旋转,传动转杆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和第二联动方管架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旋转,通过第一内传动杆和第二内传动杆分别带动端连接杆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将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第二内缓冲板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通过第二内缓冲板调节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二中连接板带动第一外缓冲板、第一内缓冲板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在第一中连接板和第一底连接板以及第二中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和第二弧形架以及第三弧形架和第四弧形架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底连接板和第二底连接板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外缓冲铰接架板和内缓冲弹簧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内构成联动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第四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S型缓冲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缓冲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装置整体主视图。
图中:1-主支架,2-侧支撑架,3-传动转杆,4-第一联动方管架,5-第一底连接板,6-第一弧形架,7-第二弧形架,8-第一中连接板,9-第三弧形架,10-第二中连接板,11-第四弧形架,12-第二底连接板,13-第一内传动杆,14-第二联动方管架,15-第二内传动杆,16-第一内缓冲板,17-第一外缓冲板,18-第二内缓冲板,19-第二外缓冲板,20-内缓冲铰接架板,21-外缓冲铰接架板,22-外连接筒,23-内滑槽,24-限位块,25-转轴,26-侧铰接座,27-端连接杆,28-内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包括主支架1,主支架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主支架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且位于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安装有第一底连接板5,位于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12,第一底连接板5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端部处皆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和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皆分别铰接有缓冲连接杆组件,主支架1的顶部处设有主传动杆组件,且主传动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的外侧皆套设有滑动筒组件,且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与套设滑动筒组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套设滑动筒组件的外侧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
在传动转杆3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3旋转,传动转杆3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4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4和第二联动方管架14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旋转,通过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分别带动端连接杆27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将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19、第二内缓冲板18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通过第二内缓冲板18调节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带动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内缓冲板16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在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一底连接板5以及第二中连接板10和第二底连接板12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6和第二弧形架7以及第三弧形架9和第四弧形架11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通过第一底连接板5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20、外缓冲铰接架板21和内缓冲弹簧28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24内构成联动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架6、第二弧形架7、第一中连接板8、第一发条和第二发条,主支架1的端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该第一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一发条连接有第一弧形架6,第一弧形架6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一中连接板8,第一中连接板8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杆,该第二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二发条连接有第二弧形架7,第二弧形架7的端部铰接有第一底连接板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三弧形架9、第二中连接板10、第四弧形架11、第三发条和第四发条,主支架1的端部铰接有第三铰接杆,该第三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三发条连接有第三弧形架9,第三弧形架9的外侧铰接有第二中连接板10,且第二中连接板10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铰接杆,该第四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四发条连接有第四弧形架11,第四弧形架11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12。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铰接支架组件包括外缓冲铰接架板21、内缓冲铰接架板20、侧铰接座26和内缓冲弹簧28,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端部处铰接有外缓冲铰接架板21,外缓冲铰接架板21的内底部处安装有内缓冲弹簧28,内缓冲弹簧28的顶部安装有内缓冲铰接架板20,内缓冲铰接架板20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铰接座26,侧铰接座26的内侧铰接有套设筒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和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主支架1的底部两处皆铰接有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的顶中部处铰接,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端以及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端部处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内缓冲板16和第二缓冲弹簧,主支架1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一内缓冲板16,第一内缓冲板16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外缓冲板17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该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内缓冲板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二内缓冲板18、第二外缓冲板19和第三缓冲弹簧,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中部以及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中部处铰接有第二外缓冲板19,第二外缓冲板19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三缓冲弹簧,该第三缓冲弹簧的顶部处安装有第二内缓冲板18,第二内缓冲板18的顶部与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底部处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传动杆组件包括侧支撑架2和传动转杆3,主支架1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支撑架2,侧支撑架2的侧中部处贯穿设有传动转杆3,传动转杆3和侧支撑架2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转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方管架4、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四缓冲弹簧,传动转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联动方管架4,且第一联动方管架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四缓冲弹簧,该第四缓冲弹簧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内传动杆13,第一内传动杆13的外侧端部套设有滑动筒组件;
第二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联动方管架14、第二内传动杆15和第五缓冲弹簧,传动转杆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二联动方管架14,第二联动方管架1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五缓冲弹簧,该第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内传动杆15,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侧端部也套设有滑动筒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筒组件包括外连接筒22、内滑槽23、限位块24和转轴25,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侧端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外连接筒22,外连接筒22的两侧沿外连接筒22横向上开设有内滑槽23,内滑槽23的内侧设有可在内滑槽23内侧滑动的限位块24,限位块24的两端安装有转轴25,转轴25的外侧通过轴承安装有侧铰接座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端部处皆安装有端连接杆27,且端连接杆27的外端部处设有轮体。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的抗冲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传动转杆3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3旋转;
步骤二:传动转杆3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4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4和第二联动方管架14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旋转;
步骤三:通过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分别带动端连接杆27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
步骤四:将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
步骤五: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19、第二内缓冲板18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
步骤六:通过第二内缓冲板18调节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带动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内缓冲板16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
步骤七:在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一底连接板5以及第二中连接板10和第二底连接板12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6和第二弧形架7以及第三弧形架9和第四弧形架11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
步骤八:通过第一底连接板5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20、外缓冲铰接架板21和内缓冲弹簧28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24内构成联动滑动。
以上,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所述主支架(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所述主支架(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且位于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安装有第一底连接板(5),位于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的端部处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12),所述第一底连接板(5)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端部处皆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所述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和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皆分别铰接有缓冲连接杆组件,所述主支架(1)的顶部处设有主传动杆组件,且主传动杆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所述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的外侧皆套设有滑动筒组件,且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与套设滑动筒组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套设滑动筒组件的外侧铰接有缓冲铰接支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架(6)、第二弧形架(7)、第一中连接板(8)、第一发条和第二发条,所述主支架(1)的端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该第一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一发条连接有第一弧形架(6),所述第一弧形架(6)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一中连接板(8),所述第一中连接板(8)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铰接杆,该第二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二发条连接有第二弧形架(7),所述第二弧形架(7)的端部铰接有第一底连接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S型弹性缓冲架组件包括第三弧形架(9)、第二中连接板(10)、第四弧形架(11)、第三发条和第四发条,所述主支架(1)的端部铰接有第三铰接杆,该第三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三发条连接有第三弧形架(9),所述第三弧形架(9)的外侧铰接有第二中连接板(10),且第二中连接板(10)的另一端铰接有第四铰接杆,该第四铰接杆的外侧通过第四发条连接有第四弧形架(11),所述第四弧形架(11)的外侧端部铰接有第二底连接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铰接支架组件包括外缓冲铰接架板(21)、内缓冲铰接架板(20)、侧铰接座(26)和内缓冲弹簧(28),所述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端部处铰接有外缓冲铰接架板(21),所述外缓冲铰接架板(21)的内底部处安装有内缓冲弹簧(28),所述内缓冲弹簧(28)的顶部安装有内缓冲铰接架板(20),所述内缓冲铰接架板(20)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铰接座(26),所述侧铰接座(26)的内侧铰接有套设筒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和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所述主支架(1)的底部两处皆铰接有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的顶中部处铰接,所述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该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的底部与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端以及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端部处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内缓冲板(16)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主支架(1)的底端部处铰接有第一内缓冲板(16),所述第一内缓冲板(16)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外缓冲板(17),所述第一外缓冲板(17)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二缓冲弹簧,该第二缓冲弹簧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内缓冲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缓冲铰接杆组件包括第二内缓冲板(18)、第二外缓冲板(19)和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底连接板(5)的顶中部以及第二底连接板(12)的顶中部处铰接有第二外缓冲板(19),所述第二外缓冲板(19)的内底部处安装有第三缓冲弹簧,该第三缓冲弹簧的顶部处安装有第二内缓冲板(18),所述第二内缓冲板(18)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底部处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杆组件包括侧支撑架(2)和传动转杆(3),所述主支架(1)的顶部两侧安装有侧支撑架(2),所述侧支撑架(2)的侧中部处贯穿设有传动转杆(3),所述传动转杆(3)和侧支撑架(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转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和第二缓冲传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方管架(4)、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四缓冲弹簧,所述传动转杆(3)的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一联动方管架(4),且所述第一联动方管架(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四缓冲弹簧,该第四缓冲弹簧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内传动杆(13),所述第一内传动杆(13)的外侧端部套设有滑动筒组件;
第二缓冲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联动方管架(14)、第二内传动杆(15)和第五缓冲弹簧,所述传动转杆(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第二联动方管架(14),所述第二联动方管架(1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第五缓冲弹簧,该第五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内传动杆(15),所述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侧端部也套设有滑动筒组件;滑动筒组件包括外连接筒(22)、内滑槽(23)、限位块(24)和转轴(25),所述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侧端部皆通过轴承安装有外连接筒(22),所述外连接筒(22)的两侧沿所述外连接筒(22)横向上开设有内滑槽(23),所述内滑槽(23)的内侧设有可在所述内滑槽(23)内侧滑动的限位块(24),所述限位块(24)的两端安装有转轴(25),所述转轴(25)的外侧通过轴承安装有侧铰接座(26);所述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的外端部处皆安装有端连接杆(27),且所述端连接杆(27)的外端部处设有轮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的抗冲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传动转杆(3)的外侧安装传动齿轮,并与驱动设备进行连接驱动传动转杆(3)旋转;
步骤二:传动转杆(3)的旋转通过万向节进一步带动第一联动方管架(4)的旋转,通过第一联动方管架(4)和第二联动方管架(14)分别调节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旋转;
步骤三:通过第一内传动杆(13)和第二内传动杆(15)分别带动端连接杆(27)旋转并进一步带动轮体旋转;
步骤四:将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的端部插入至轮体的内中部处并通过万向节与轮体进行连接;
步骤五:轮体在受到撞击和遇到石块的时候则产生的撞击力使其上移则调节第二底连接板(12)和第一底连接板(5)旋转压缩第二外缓冲板(19)、第二内缓冲板(18)和第三缓冲弹簧进行初步缓冲;
步骤六:通过第二内缓冲板(18)调节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二中连接板(10)带动第一外缓冲板(17)、第一内缓冲板(16)和第二缓冲弹簧进一步进行缓冲;
步骤七:在第一中连接板(8)和第一底连接板(5)以及第二中连接板(10)和第二底连接板(12)进行旋转调节的时候使其第一弧形架(6)和第二弧形架(7)以及第三弧形架(9)和第四弧形架(11)相对旋转调节发条再一次进行缓冲;
步骤八:通过第一底连接板(5)和第二底连接板(12)的调节还进一步调节内缓冲铰接架板(20)、外缓冲铰接架板(21)和内缓冲弹簧(28)进行缓冲并配合在限位块(24)内构成联动滑动。
CN202210780325.0A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Active CN115092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325.0A CN115092258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325.0A CN115092258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258A true CN115092258A (zh) 2022-09-23
CN115092258B CN115092258B (zh) 2023-04-18

Family

ID=8329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0325.0A Active CN115092258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2258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2176A (en) * 1988-05-26 1991-03-26 Veit Transpo Gmbh Suspension transport system
DE4104894A1 (de) * 1990-03-14 1991-09-1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JP2002039204A (ja) * 2000-07-26 2002-02-06 Nsk Ltd 車輪駆動用ユニット
CN103958326A (zh) * 2011-10-18 2014-07-30 蒂森克虏伯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轿车和轿车模块
SE1550466A1 (en) * 2015-04-17 2016-10-18 China-Euro Vehicle Tech Ab Energy-absorbing knee bolster frame for a vehicle
DE102017206391A1 (de) * 2017-04-13 2018-10-31 Audi Ag Fahrzeug mit einer Aggregatelagerung
CN110667328A (zh) * 2019-10-06 2020-01-10 湖北工业大学 无横向推力杆非独立悬架的结构
CN211995005U (zh) * 2020-04-22 2020-11-24 成都市合一优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轴承汽车驱动后桥
US20210162873A1 (en) * 2019-12-03 2021-06-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Drive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2908281A (zh) * 2021-01-28 2021-06-04 南通理工学院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的架子鼓机器人吊镲及其调节方法
CN113071564A (zh) * 2021-04-07 2021-07-06 林朝云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及其工作方法
CN113246707A (zh) * 2020-02-09 2021-08-1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为车辆,优选为电动车辆提供牵引力的电能源的附接装置
CN214822365U (zh) * 2021-06-11 2021-11-23 山东国基泰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中轻卡新能源汽车车桥
US20220080795A1 (en) * 2020-09-14 2022-03-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2176A (en) * 1988-05-26 1991-03-26 Veit Transpo Gmbh Suspension transport system
DE4104894A1 (de) * 1990-03-14 1991-09-1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JP2002039204A (ja) * 2000-07-26 2002-02-06 Nsk Ltd 車輪駆動用ユニット
CN103958326A (zh) * 2011-10-18 2014-07-30 蒂森克虏伯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轿车和轿车模块
SE1550466A1 (en) * 2015-04-17 2016-10-18 China-Euro Vehicle Tech Ab Energy-absorbing knee bolster frame for a vehicle
DE102017206391A1 (de) * 2017-04-13 2018-10-31 Audi Ag Fahrzeug mit einer Aggregatelagerung
CN110667328A (zh) * 2019-10-06 2020-01-10 湖北工业大学 无横向推力杆非独立悬架的结构
US20210162873A1 (en) * 2019-12-03 2021-06-03 Hyundai Motor Company Drive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3246707A (zh) * 2020-02-09 2021-08-1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为车辆,优选为电动车辆提供牵引力的电能源的附接装置
CN211995005U (zh) * 2020-04-22 2020-11-24 成都市合一优品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轴承汽车驱动后桥
US20220080795A1 (en) * 2020-09-14 2022-03-17 Hyundai Motor Company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CN112908281A (zh) * 2021-01-28 2021-06-04 南通理工学院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式的架子鼓机器人吊镲及其调节方法
CN113071564A (zh) * 2021-04-07 2021-07-06 林朝云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及其工作方法
CN214822365U (zh) * 2021-06-11 2021-11-23 山东国基泰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中轻卡新能源汽车车桥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夏铭渊: "一种无源式车架定位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
谢素超;田红旗;周辉;: "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及整车碰撞研究" *
郭峰: "架子鼓机器人结构设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2258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0092C2 (ru) Подвеска снегохода
CN201046656Y (zh) 一种可升降的车辆弹性悬架装置
GB2232938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ing a rotary damper
KR0180371B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CA2285498A1 (en) Front air spring suspension with leading arm and v-link combination
AU7223387A (en) Sliding suspension for wheeled vehicles
GB2300162A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21130887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减震机构
EP2620301B1 (en) Integral link front suspension
HU223132B1 (hu) Független kerékfelfüggesztés autóbuszok vagy tehergépkocsik légrugós kormányozható kerekéhez
CN108773250B (zh) 一种电动车双衬套拉杆悬挂结构
CN115092258B (zh)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JPH07172314A (ja) 鉄道車両及び鉄道車両用台車
WO2001054932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JPS6239308A (ja) 車両の懸架装置
CN21076013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11823803A (zh) 一种减震车桥总成
WO2020083574A1 (en) Track kit
EP0847883B1 (en) Motor-vehicle rear suspension
US5445402A (en) Vehicle wheel suspension having displaced damper-link correction
CN210364097U (zh) 中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JP3667663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US5702122A (en) Rear suspension of vehicle
GB2176158A (en) Independent rear suspension for use on motor vehicles
JPH0277310A (ja) 前輪駆動型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