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7525A - 带切割器 - Google Patents

带切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7525A
CN115087525A CN202080096347.4A CN202080096347A CN115087525A CN 115087525 A CN115087525 A CN 115087525A CN 202080096347 A CN202080096347 A CN 202080096347A CN 115087525 A CN115087525 A CN 115087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adhesive tape
base
blade
mova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63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7525B (zh
Inventor
野村亮太
山本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8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7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7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02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stationary cutting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5/00Delivering articles from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machines; 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e.g. adhesive tape dispensers
    • B65H35/0006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cutting or line-perfor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 Tape Dispens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具有在不使用时呈紧凑的姿势并且在使用时在手持的状态下容易使用的构成的带切割器,设为如下的带切割器(B),其构成为在卷绕有粘着带(T)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能够收容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刀刃(P),具备配设于中空部的基体(1)、和可动体(2),所述可动体(2)设置有刀刃(P)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体(1)相对移动且能够使刀刃(P)移动到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表面附近。

Description

带切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切割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带切割器,其安装于卷绕有粘着带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并构成为在不使用时能够采取紧凑的姿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以往的带切割器在使用时必须载置于顶板等的载置面,未必能够以使用者拿在手里的状态灵活地使用。
而且,以往的带切割器由于使用时的切割器的位置从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过度离开,因此不得不从卷绕粘着带体过剩地拉出粘着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166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至少具有在不使用时呈紧凑的姿势并且在使用时在手持的状态下容易使用的构成的带切割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即,本发明呈如下构成。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带切割器,所述带切割器构成为能够在卷绕有粘着带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的中空部收容能够切断所述粘着带的刀刃,所述带切割器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能够使收容于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刀刃移动到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附近。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所述带切割器具备配设于所述中空部的基体,所述可动体具有所述刀刃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相对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所述可动体能够使所述刀刃以相对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所述可动体具备: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经由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基体连结;以及切割器构件,所述切割器构件经由第二铰接部与该中间构件连结并具有所述刀刃。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所述切割器构件具备:立起壁,所述立起壁的基端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连接;以及主壁,所述主壁设置有所述刀刃并从所述立起壁的顶端沿与该立起壁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据技术方案2、4或5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所述可动体能够采取收容于在所述基体形成的收容空间的收容姿势和使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侧的能够切断姿势。
根据技术方案2、4、5或6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所述基体及所述可动体构成切割器主体,所述切割器主体具备在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连通孔。
根据技术方案2、4、5、6或7所述的带切割器,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所述带切割器具备与所述基体的外周部卡合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基体相对旋转的外圈构件,所述外圈构件的外周部能够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内周面卡合。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在不使用时呈紧凑的姿势并且在使用时在手持的状态下容易使用的构成的带切割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是图2中的X-X线剖视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右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1是图8中的Y-Y线剖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9是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5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1~6示出了带切割器B的可动体2采取收容姿势(L)的图。图7~12及图14示出了带切割器B的可动体2采取能够切断姿势(K)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切割器主体D的构造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15示出了带切割器B的可动体2处于收容姿势(L)与能够切断姿势(K)之间的状态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具备设置有能够采取收容姿势(L)和能够切断姿势(K)的刀刃P的可动体2。带切割器B构成为,在收容姿势(L)下,能够在卷绕有粘着带T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收容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刀刃P。
卷绕粘着带体A为未设置卷芯的卷绕粘着带体、即无芯的卷绕粘着带体。构成卷绕粘着带体A的粘着带T例如为遮蔽胶带(英文:masking tape)。卷绕粘着带体A是通过在中央部设置有不存在粘着带T的中空部C的状态下以包围该中空部C的方式卷绕层叠具有预定长度的粘着带T而形成的。无芯的卷绕粘着带体A在侧视时呈大致圆环形状。卷绕粘着带体A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带切割器B中的外圈构件E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例如,15mm)。
卷绕粘着带体A对于面向中空部C的内周面n实施所谓的抑(制)粘(着)处理(日文:糊殺し処理)。此外,“抑粘处理”是用于使得涂布于粘着带T的未图示的粘着剂的粘着力不发挥的已知的处理,例如,通过附着有用于防止粘着剂的露出的带或实施能够形成非粘着部分的印刷来进行处理。
带切割器B具备:切割器主体D,所述切割器主体D具有刀刃P;以及外圈构件E,所述外圈构件E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相对旋转且外周部G能够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卡合。
切割器主体D具备:基体1,所述基体1配设于中空部C;以及可动体2,所述可动体2设置有刀刃P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体1相对移动即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体1出没、并且在能够切断姿势(K)下能够使刀刃P移动到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附近。例如,如图5所示,切割器主体D构成为,在收容姿势(L)下其整体能够收容于外圈构件E的中空部es。切割器主体D在收容姿势(L)下在侧视时呈大致圆形。
在切割器主体D设置有在使可动体2移动时或使切割器主体D相对于外圈构件E旋转时能够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连通孔F。在基体1的外周部H形成有与设置于外圈构件E的内周部的定位用的凸轨道部e1卡合的凹槽部I。凹槽部I具有能够与凸轨道部e1的突出顶端面卡合的引导底面i3、和能够与凸轨道部e1的两外侧面卡合的一对引导侧面即第一引导侧面i1及第二引导侧面i2。在基体1形成有能够收容可动体2的收容空间sp。
基体1总是配设于其整体由外圈构件E包围的空间即中空部es内。如图13所示,基体1具备经由带状或板状的连结构件J3相互连结的第一基体构成部J1及第二基体构成部J2。并且,通过使与相对于连结构件J3枢轴连结的第一基体构成部J1的内表面侧与相对于连结构件J3枢轴连结的第二基体构成部J2的内表面侧对接,从而形成例如图6所示那样的呈一体的块状的基体1。
第一基体构成部J1具备:左外壁部分11,所述左外壁部分11具有作为一方侧的外侧面的左外侧面11s并且具有能够与第二基体构成部J2协作来形成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连通孔F的一方即左侧的连通孔构成部11r;以及能够与第二基体构成部J2协作来形成与外圈构件E卡合的外周部H的一方即左周壁部分13。
在左周壁部分13,局部地具备能够对凸轨道部e1的一方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侧面i1、能够对凸轨道部e1的另一方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侧面i2、以及位于第一引导侧面i1与第二引导侧面i2之间的引导底面i3。
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侧面i1形成于在左周壁部分13设置的作为弹性卡合体的弹性爪13a的防脱突部13b。弹性爪13a在切割器主体D安装于外圈构件E时被突出设置于该外圈构件E的内周面的凸轨道部e1按压而能够暂时弹性变形。换言之,利用设置于切割器主体D的弹性爪13a,使得安装于外圈构件E的切割器主体D不会从该外圈构件E脱离。
第二基体构成部J2具备:右外壁部分12,所述右外壁部分12具有作为另一方侧的外侧面的右外侧面12s并且具有能够与第一基体构成部J1协作来形成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连通孔F的另一方即右侧的连通孔构成部12r;以及能够与第一基体构成部J1协作来形成与外圈构件E卡合的外周部H的另一方即右周壁部分14。
在右外壁部分12,经由作为铰接部的第一铰接部m1连接有可动体2。即,在右外壁部分12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可动体2连接的连接部。
在右周壁部分14,局部地具备能够对凸轨道部e1的另一方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侧面i2、以及位于第一引导侧面i1与第二引导侧面i2之间的引导底面i3。
如图1~6所示,可动体2能够采取收容于在基体1形成的收容空间sp的收容姿势(L)、和如图7~12及图14所示那样使刀刃P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表面侧的能够切断姿势(K)。可动体(2)具备:中间构件21,所述中间构件21经由第一铰接部m1与基体1连结;以及切割器构件22,所述切割器构件22经由第二铰接部m2与中间构件21连结并具有刀刃P。
第一铰接部m1及第二铰接部m2是由能够可挠变形的薄壁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被称为所谓树脂铰接件的构件。可动体2能够利用第一铰接部m1及第二铰接部m2使中间构件21及切割器构件22在能够切断姿势(K)与收容姿势(L)之间动作。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中间构件21设为大致矩形板状,在基端部及顶端部分别设置有呈直线状的第一铰接部m1及第二铰接部m2,因此能够使刀刃P以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移动。例如,如图14的<a>、<b>所示,不论卷绕粘着带体A中的粘着带T的剩余量的多少如何,带切割器B都能够使刀刃P位于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位置。
中间构件21呈板状且基端部经由第一铰接部m1与基体1的第二基体构成部J2连接,顶端部经由第二铰接部m2与切割器构件22连接。
在可动体2呈收容姿势(L)时,中间构件21采取沿着右外壁部分12的内表面的姿势,并且整体位于收容空间sp内。另一方面,在可动体2呈能够切断姿势(K)时,中间构件21的顶端部位于比收容空间sp靠外侧的位置,并且中间构件21采取相对于右外壁部分12的内表面立起的姿势。
切割器构件22具备基端部与第二铰接部m2连接的立起壁221、和设置有刀刃P并从立起壁221的顶端沿与该立起壁221交叉的方向即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主壁222。
立起壁221呈板状。在可动体2呈收容姿势(L)时,立起壁221采取相对于右外壁部分12的内表面立起的姿势并且整体位于收容空间sp内,在可动体2呈能够切断姿势(K)时,立起壁221通过采取沿着卷绕粘着带体A的一方即左侧的外侧部附近的姿势而能够与该卷绕粘着带体A抵接,从而能够对切割器构件22进行定位。
主壁222呈板状。在可动体2呈收容姿势(L)时,主壁222的整体位于收容空间sp内并且该主壁222的外表面222s能够位于与基体1的左外壁部分11大致共面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可动体2呈能够切断姿势(K)时,立起壁221通过采取沿着卷绕粘着带体A的一方即左侧的外侧部附近的姿势而能够与该卷绕粘着带体A抵接,从而能够将切割器构件22定位于适合于切断粘着带T的位置。
主壁222具备:刀刃P,所述刀刃P设置于前端部;缺口部R,所述缺口部R设置于后端部并以能够形成连通孔F的一部分的方式呈弯曲状;卡合凸部Q,所述卡合凸部Q在后端部处向后方突出设置并在呈收容姿势(L)时能够与设置于基体1的卡合凹部V卡合;及姿势保持用的突起U,所述姿势保持用的突起U在呈能够切断姿势(K)时以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另一方即右侧的外侧部附近的方式突出设置。
外圈构件E是呈能够内嵌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形态的侧视时呈圆环状的构件。外圈构件E与基体1的外周部H卡合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基体1相对旋转。
外圈构件E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可动体2采取收容姿势(L)时的切割器主体D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例如,15mm)或比切割器主体D的宽度尺寸大。
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能够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卡合。在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设置有促进卷绕粘着带体A向中空部C的插入的插入促进单元S。该实施方式中的插入促进单元S设置有形成于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且顶端部st与面向中空部C的内周面n卡合的肋r。
在外圈构件E的内周部中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沿周向连续地设置有与设置于切割器主体D的外周部H的凹槽部I卡合的定位用的凸轨道部e1。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的工作概略地进行说明。
首先,使带切割器B内嵌于呈与该带切割器B对应的尺寸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当将带切割器B插入到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时,突出设置于外圈构件E的肋r的顶端部st压接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外圈构件E与卷绕粘着带体A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
接着,向切割器主体D的连通孔F插入手指,与收容姿势(L)的可动体2中的切割器构件22的缺口部R接触,进行将切割器构件22从基体1的收容空间sp向外侧即能够切断姿势(K)侧拉出的操作。
当进行将可动体2向外侧拉出的操作时,首先,突出设置于切割器构件22的主壁222处的卡合凸部Q与设置于基体1的卡合凹部V的卡合被解除,可动体2成为能够相对于基体1移动的状态。
并且,中间构件21经由第一铰接部m1与基体1连接,因此,随着切割器构件22向外侧的移动,从左外壁部分11逐渐立起。另外,经由第二铰接部m2与中间构件21连接的切割器构件22通过使用者的拉出操作而从基体1逐渐离开,向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预定位置即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表面侧移动。
当可动体2从收容姿势(L)动作而转变至能够切断姿势(K)时,切割器构件22的立起壁221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左侧面侧,并且切割器构件22的主壁222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侧。另外,从主壁222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姿势保持用的突起U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右侧面侧,能够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右侧面部卡合。
换言之,在能够切断姿势(K)下,切割器构件22构成为,立起壁221及姿势保持用的突起U进行协作而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定位,且设置于主壁222的刀刃P能够采取容易切断粘着带T的合适的姿势。
之后,一边使保持于外圈构件E的卷绕粘着带体A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旋转一边找出粘着带A的顶端部,从该卷绕粘着带体A拉出使用者所希望的预定尺寸的粘着带T。
然后,通过将被拉出的粘着带T向处于能够切断姿势(K)的切割器构件22的刀刃P拉近,从而利用刀刃P使该粘着带T切断。
当结束用于切断粘着带T的过程时,经过与上述的步骤相反的步骤,使可动体2从能够切断姿势(K)转变到收容姿势(L)。最终,通过使形成于切割器构件22的后端部处的卡合凸部Q与设置于基体1的卡合凹部V卡合,从而可动体2合适地保持收容姿势(L)。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构成为,能够在卷绕有粘着带T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收容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刀刃P。并且,带切割器B具备:基体1,所述基体1配设于中空部C;以及可动体2,所述可动体2设置有刀刃P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体1相对移动且能够使刀刃P移动到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表面附近。
因此,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则能够提供如下的带切割器B,该带切割器B具有在不使用时呈不会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侧面及外周面重叠而不会损害该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观的紧凑的姿势并且在使用时在手持的状态下容易使用的构成。
可动体2能够使刀刃P以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移动。因此,不论卷绕粘着带体A中的粘着带T的剩余量的多少如何,刀刃P都能够采取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适当的姿势。
可动体2具备:中间构件21,所述中间构件21经由第一铰接部m1与基体1连结;以及切割器构件22,所述切割器构件22经由第二铰接部m2与中间构件21连结并具有刀刃P。
因此,利用设置有第一、第二铰接部的构成,能够使中间构件21及切割器构件22以稳定的姿势进行动作。
切割器构件22具备基端部与第二铰接部m2连接的立起壁221、和设置有刀刃P并从立起壁221的顶端沿与该立起壁22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主壁222。因此,切割器构件22通过具有立起壁221和主壁222,从而为了切断粘着带T,能够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合适地定位。
可动体2能够采取收容于在基体1形成的收容空间sp的收容姿势(L)和使刀刃P位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侧的能够切断姿势(K)。
因此,能够提供在收容姿势(L)下呈紧凑的姿势并且在能够切断姿势(K)下呈能够将粘着带T在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周面侧处切断的合适的姿势的切割器主体D。
由基体1及可动体2构成切割器主体D,切割器主体D具备在使可动体2移动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连通孔F。因此,尽管切割器主体D呈紧凑的姿势,但通过向连通孔F插入手指,能够容易地将可动体2向外部拉出。另外,利用连通孔F,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切割器主体D相对于外圈构件E旋转的操作。
具备与基体1的外周部H卡合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基体1相对旋转的外圈构件E。并且,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能够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卡合。因此,能够使卷绕粘着带体A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旋转,能够利用可动体2的刀刃P在期望的位置处合适地切断粘着带T。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配设于卷绕有粘着带T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所述带切割器B具备:切割器主体D,所述切割器主体D具有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刀刃P;以及外圈构件E,所述外圈构件E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切割器主体D相对旋转且外周部G能够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卡合。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如下构成的带切割器B:卷绕粘着带体A能够相对于具有能够切断粘着带T的刀刃P的切割器主体D顺畅地旋转。
具备设置于外圈构件E的内周部处的定位用的凸轨道部e1、和设置于切割器主体D的外周部H并与凸轨道部e1卡合的凹槽部I。
因此,在外圈构件E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被适当地定位的状态下,外圈构件E能够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相对旋转。
凹槽部I具备作为能够对凸轨道部e1的一方的侧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的第一引导侧面i1,切割器主体D具有在安装于外圈构件E时被凸轨道部e1按压而能够暂时弹性变形的弹性爪13a,在该弹性爪13a设置有第一引导侧面i1。
因此,不仅能够将外圈构件E合适地安装于切割器主体D,而且在安装后不容易从切割器主体D脱离。
在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设置有促进卷绕粘着带体A向中空部C的插入的插入促进单元S,该插入促进单元S设置有形成于外圈构件E的外周部G且顶端部st与卷绕粘着带体A的面向中空部C的内周面n卡合的肋r。
因此,能够将外圈构件E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中空部C顺畅地插入,并且插入后的外圈构件E相对于卷绕粘着带体A的内周面n合适地卡合,外圈构件E和卷绕粘着带体A能够适当地一体转动。
在切割器主体D设置有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连通孔F。因此,使用者容易使切割器主体D相对于外圈构件E及卷绕粘着带体A旋转。
带切割器B在刀刃P处于收容姿势(L)的情况下能够使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侧部的整个区域及外周部的整个区域向外部露出。因此,容易使使用者目视确认安装于带切割器B的卷绕粘着带体A的外观特征。
例如,如果卷绕粘着带体A的粘着带体T是在外表面容易设置各种图案等印刷显示的遮蔽胶带,则适合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即,由于带切割器B容易将遮蔽胶带的印刷显示维持为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的状态,因此能够提供基于遮蔽胶带的印刷显示的合适的外观,并且能够在必要时实施能够切断该遮蔽胶带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图19对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器B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可动体2中的切割器构件22的构成、及外圈构件E的相对于切割器主体D的宽度不同。
在切割器构件22中的主壁222的外表面222s,以沿着弯曲状的缺口部R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容易卡挂使用者的手指的突起W。另外,切割器构件22具备从主壁222的位于与立起壁22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沿与该主壁222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设置的姿势保持用的延伸壁U,在其外表面设置有在收容姿势(L)下能够与基体1卡合的卡合凸部Q。即,突出设置于延伸壁U的卡合凸部Q能够在呈收容姿势(L)时与设置于基体1的卡合凹部V卡合。
外圈构件E被设定为比切割器主体D的宽度尺寸小。
即使是以上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也能够达成期望的目的。
卷绕粘着带体并不限于遮蔽胶带。
另外,卷绕粘着带体可以不是无芯的卷绕粘着带体,也可以具有卷芯。
带切割器也可以不具备外圈构件。也就是说,带切割器也可以仅由能够内嵌于卷绕粘着带体的切割器主体构成。
也可以是,在外圈构件的内周部设置有凹槽部,与该凹槽部卡合的凸部或凸轨道部设置于切割器主体。
构成带切割器的切割器主体、外圈构件的大小当然能够根据应安装的卷绕粘着带体的大小而适当设定。
可动体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多个铰接部。另外,也可以在可动体设置多个在两端部配置有铰接部的中间构件。
可动体也可以设置有将设置有刀刃的切割器构件与基体之间相连的具有挠性的绳状、带状或者线状的中间构件。
具有刀刃的可动体并不限于在基体的左侧处能够在收容姿势与能够切断姿势之间移动的可动体,也可以是在基体的右侧处能够在收容姿势与能够切断姿势之间移动的可动体。
外圈构件未必限于在侧视时呈圆环状的构件,也可以是与圆环状不同的不同形状的构件。
外圈构件的宽度尺寸可以设定为与切割器主体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也可以设定为比切割器主体的宽度尺寸小。
此外,各部的具体构成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A…卷绕粘着带体
B…带切割器
D…切割器主体
E…外圈构件
T…粘着带
1…基体
2…可动体
P…刀刃。

Claims (8)

1.一种带切割器,所述带切割器构成为能够在卷绕有粘着带而成的卷绕粘着带体的中空部收容能够切断所述粘着带的刀刃,
所述带切割器具备可动体,所述可动体能够使收容于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刀刃移动到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带切割器具备配设于所述中空部的基体,
所述可动体具有所述刀刃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可动体能够使所述刀刃以相对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式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可动体具备: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经由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基体连结;以及切割器构件,所述切割器构件经由第二铰接部与该中间构件连结并具有所述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切割器构件具备:立起壁,所述立起壁的基端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连接;以及主壁,所述主壁设置有所述刀刃并从所述立起壁的顶端沿与该立起壁交叉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可动体能够采取收容于在所述基体形成的收容空间的收容姿势和使所述刀刃位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外表面侧的能够切断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2、4、5或6所述的带切割器,
由所述基体及所述可动体构成切割器主体,
所述切割器主体具备在使所述可动体移动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插入的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4、5、6或7所述的带切割器,
所述带切割器具备与所述基体的外周部卡合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该基体相对旋转的外圈构件,
所述外圈构件的外周部能够与所述卷绕粘着带体的内周面卡合。
CN202080096347.4A 2020-02-17 2020-02-17 带切割器 Active CN115087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6128 WO2021166049A1 (ja) 2020-02-17 2020-02-17 テープカッ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7525A true CN115087525A (zh) 2022-09-20
CN115087525B CN115087525B (zh) 2023-11-24

Family

ID=7739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6347.4A Active CN115087525B (zh) 2020-02-17 2020-02-17 带切割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87565B2 (zh)
CN (1) CN115087525B (zh)
WO (1) WO202116604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23600Y1 (zh) * 1958-08-27 1964-08-14
CN1942380A (zh) * 2004-04-30 2007-04-04 李相喆 胶带分配器
CN201343329Y (zh) * 2008-06-20 2009-11-11 刘玉菁 胶带切割器
JP3189212U (ja) * 2013-12-18 2014-02-27 エス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ッターおよび切断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14587A (ja) * 2015-12-21 2017-06-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テープホル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222Y2 (ja) * 1991-12-27 1995-06-05 宗晴 南條 巻きテープ切断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23600Y1 (zh) * 1958-08-27 1964-08-14
CN1942380A (zh) * 2004-04-30 2007-04-04 李相喆 胶带分配器
CN201343329Y (zh) * 2008-06-20 2009-11-11 刘玉菁 胶带切割器
JP3189212U (ja) * 2013-12-18 2014-02-27 エス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ッターおよび切断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114587A (ja) * 2015-12-21 2017-06-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テープホル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6049A1 (ja) 2021-08-26
JPWO2021166049A1 (zh) 2021-08-26
CN115087525B (zh) 2023-11-24
JP7287565B2 (ja)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86038B2 (ja) 外科用メス刃用ホルダ
AU2005203761B2 (en) Slide Assembly Device for a Snap-Off Blade Utility Knife
EP1743779A1 (en) Transfer tool
JP4411970B2 (ja) 転写具
JP2004230139A (ja) 内視鏡用粘膜切除具
US7485126B2 (en) Scalpel blade guard
US20060053639A1 (en) Replacement blade and holder for reciprocating saw
JP4814893B2 (ja) ブレード収納ケース
CN115087525A (zh) 带切割器
CN115087526A (zh) 带切割器
JP2003050338A (ja) 光コネクタ端面清掃具
US20080099151A1 (en) Dispenser for magnetic adhesive tape
JP2006141623A (ja) クリップ
WO1995003157A1 (en) Scissors combined with a cutter knife
JP2004145081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テープ被覆除去具
JP4895769B2 (ja) テープホルダ
JP2003312186A (ja) 指ガイド付き筆記具
JP2005034468A (ja) ピーラー及びその本体部
JP4367221B2 (ja) 転写具
JPS6132924Y2 (zh)
JP2005000653A (ja) 穿刺装置
JPH08323067A (ja) 携帯用かみそり
JP3079681U (ja) 安全装置付きカッターナイフ
CN117915804A (zh) 剃须刀刀片架用分配器
JP2830860B2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