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3296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3296B
CN115083296B CN202210698735.0A CN202210698735A CN115083296B CN 115083296 B CN115083296 B CN 115083296B CN 202210698735 A CN202210698735 A CN 202210698735A CN 115083296 B CN115083296 B CN 115083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splicing
display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87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3296A (zh
Inventor
李亚琛
盛晨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87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3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3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3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3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设置于显示模块出光面且覆盖显示装置的盖板,各显示模块分别与一盖板对应,第一方向与显示模块的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显示模块包括拼接区,间隙向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拼接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对应的盖板分别包括位于拼接区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拼接区,至少部分交叠设置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对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射入间隙的光线的量,因此有利于提高整体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更大尺寸的显示面板,受生产工艺的限制,在显示面板的尺寸无法做到更大时,拼接显示装置应运而生。拼接显示装置具有大场景的显示效果,能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因此广泛应用于广告展示、宣传、展览等场合。
当将至少两块显示面板进行拼接时,在拼接的位置会形成拼接缝隙,当外界的环境光照射到拼接缝位置时,光线在拼接缝位置会发生折射、反射等现象,导致人眼在观察显示装置时,在拼接缝的位置呈现出明显的暗态,影响产品的整体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旨在减小或消除拼接缝可见的现象,提升产品显示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出光面且覆盖所述显示模块的盖板,各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一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
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拼接区,所述间隙向所述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拼接区;
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对应的所述盖板分别包括位于所述拼接区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拼接部和所述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分别与各显示模块对应的盖板,其中,至少两个显示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列,盖板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相邻的两个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该间隙类似于拼接缝。显示装置包括拼接区,可选地,拼接区包括上述间隙以及沿第一方向位于间隙两侧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的盖板分别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均位于拼接区,特别是,沿第二方向,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拼接部、第二拼接部和间隙均是位于拼接区的,而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是位于间隙朝向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的一侧的,也就是说,人眼在观察显示装置时,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能够对间隙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另外,由于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交叠,而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分别属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盖板,因此,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整体会将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之间的间隙覆盖,如此,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遮挡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光线射入间隙的量,从而弱化人眼所能够观察到的间隙处的暗态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对应盖板的膜层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两个盖板的一种拆分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对应盖板的另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两个盖板的一种拆分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对应盖板的另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两个盖板的一种拆分示意图;
图8所示为在第一异形表面或者第二异形表面设置反射微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9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在拼接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两个盖板的另一种拆分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在拼接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在拼接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在拼接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现有显示器领域中,增加显示尺寸和分辨率、缩减边框宽度和机身厚度已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为适应上述对显示器的需求,各种拼接显示设备应运而生。目前拼接显示装置可采用多个显示模块进行拼接,从而实现增大屏幕尺寸的显示效果。然而,拼接显示装置的拼接处所形成的拼接缝会影响拼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设置于显示模块出光面且覆盖显示装置的盖板,各显示模块分别与一盖板对应,第一方向与显示模块的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显示模块包括拼接区,间隙向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拼接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对应的盖板分别包括位于拼接区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通过在盖板上设置拼接部的方式,环境光射入拼接区的间隙的光线的量,从而改善拼接缝处暗态明显的现象,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对应盖板的膜层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两个盖板的一种拆分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至少两个显示模块10以及设置于显示模块10出光面且覆盖显示装置的盖板20,各显示模块10分别与一盖板20对应,第一方向D1与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
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包括间隙30显示模块10包括拼接区Q0,间隙30向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拼接区Q0;
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盖板20分别包括位于拼接区Q0的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沿第二方向D2,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至少部分交叠,其中,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了同一显示装置对应2x2个显示模块10的方案,并不对显示装置实际所包含的显示模块10的数量进行限定。图1中的虚线的引入仅为区分显示装置所包含的不同的显示模块10,并不代表实际视觉效果,在实际产品中,显示装置出光面为一整面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是由至少两个显示模块10拼接形成的,虽然图2仅示出了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以及对应的拼接区Q0的结构,但其他相邻的显示模块10之间也包括类似于图2所示的间隙30以及拼接区Q0,以下将仅对显示装置中的一个拼接区Q0的设计结构进行说明,其他拼接区Q0的结构均可参照执行,不发明不再逐一示出。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显示模块10以及分别与各显示模块10对应的盖板20,其中,至少两个显示模块10沿第一方向D1排列,盖板20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相邻的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包括间隙30,该间隙30类似于拼接缝。显示装置包括拼接区Q0,可选地,拼接区Q0包括上述间隙30以及沿第一方向D1位于间隙30两侧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的盖板20分别包括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均位于拼接区Q0,其中,第一拼接部21可看作与其中一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盖板20延伸至拼接区Q0中的部分,第二拼接部22可看作与另一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盖板20延伸至拼接区Q0中的部分。
特别是,沿第二方向D2,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拼接部21、第二拼接部22和间隙30均是位于拼接区Q0的,而且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是位于间隙30朝向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的一侧的,也就是说,人眼在观察显示装置时,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能够对间隙30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另外,由于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沿第二方向D2至少部分交叠,而且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分别属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所对应的盖板20,因此,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整体会将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覆盖,如此,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的遮挡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光线射入间隙30的量,从而弱化人眼所能够观察到的间隙30处的暗态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图2仅对显示模块10的部分膜层结构进行了示意,不代表显示模块10实际所包含的膜层数量和尺寸。可选地,显示模块10除包括发光器件P0外,还包括驱动发光器件P0发光的驱动层等。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块10为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模块10中的发光器件P0为无机发光二极管,例如LED、MicroLED或者MiniLED等,由于这些发光二极管均可自发光,无需引入背光,产品厚度较薄,更易实现拼接。其中,LED称为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发光效率高等优点。Mini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的LED。采用MiniLED制作的显示模块具有较好的演色性。MicroLED是晶粒尺寸约在1-10微米之间的LED,能够实现0.05毫米或更小尺寸像素颗粒的显示屏,MicroLED的耗电量很低,并具有较佳的材料稳定性等优点。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以及对应盖板20的另一种膜层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所对应的两个盖板20的一种拆分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21包括第一异形表面M1,第二拼接部22包括第二异形表面M2;
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异形表面M1为第一拼接部21沿第一方向D1朝向第二拼接部22设置的表面,第二异形表面M2为第二拼接部22沿第一方向D1朝向第一拼接部21设置的表面;或者,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异形表面M1为第一拼接部21沿第二方向D2朝向第二拼接部22设置的表面,第二异形表面M2为第二拼接部22沿第二方向D2朝向第一拼接部21设置的表面。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异形表面指的是既不与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平行、也不与显示模块10的出光面垂直的表面,同一异形表面可仅包括一个倾斜的平面结构,也可体现为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面组成的非平面结构。
可选地,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与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相配合,二者可看作形状互补的两个表面。
以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为例,沿第一方向,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朝向第二拼接部22设置,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朝向第一拼接部21设置,当将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相配合时,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体现为插接结构,例如第一异形表面M1设置有凸起部,第二异形表面M2设置有凹陷部,当将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相配合时,凸起部插入凹陷部中,通过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插接配合实现了对下方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的遮挡。以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为例,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为沿第二方向D2朝向第二拼接部22的表面,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为沿第二方向D2朝向第一拼接部21的表面,将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沿第二方向D2进行搭接,从而实现了对下方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的遮挡。
本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拼接或者采用上下搭接的方式进行拼接,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整体能够对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进行遮挡,因而能够减小环境光线照入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的光线的量,因此有利于改善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暗态可见的现象,故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以及对应盖板20的另一种膜层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所对应的两个盖板20的一种拆分示意图,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另一种拼接结构。
请参考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21包括第一异形表面M1,第二拼接部22包括第二异形表面M2;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均设置有反射部R。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将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成异形表面的同时,还在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至少部分区域设置有反射部R。可选地,当在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上设置反射部R时,反射部R位于第一异形表面M1或者第二异形表面M2朝向显示模块10中的发光器件P0的一侧。显示模块10中的发光器件P0发光时,当部分光线照射至拼接区Q0时,位于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反射部R将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避免或者减小显示模块10发出的光线射向显示模块10的间隙30中的光线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间隙30处由于光线的反射而带来的暗态可见的问题,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6或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反射部R包括附着于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反射膜,或者,请结合图8,反射部R包括形成于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反射微结构,图8所示为在第一异形表面M1或者第二异形表面M2设置反射微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而言,为实现对光线的反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反射部R例如可以为贴附或者涂覆的反射膜,反射膜例如可包括铝等反光金属材料,还可包括反光油墨等材料,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除此种方式外,还可对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的至少部分区域进行表面粗化处理,例如请参考图8,在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上形成反射微结构,同样能够起到对光线的反射作用,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图8仅对第一异形表面M1或第二异形表面M2上设置有反射部R的部分区域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第一异形表面M1或第二异形表面M2的整体结构。此外,图8中示出的三角形状的微结构也仅为示意,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中,微结构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弧形等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上同时设置有反射部R时,可在第一异形表面M1的至少部分区域上附着反射膜作为反射部R,在第二异形表面M2的至少部分区域上形成反射微结构作为反射部R或者附着反射膜作为反射部R;或者,在第一异形表面M1的至少部分区域上形成反射微结构作为反射部R,在第二异形表面M2的至少部分区域上形成反射微结构作为反射部R或者附着反射膜作为反射部R,均可实现对光线的反射功能。
继续参考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0包括基板00和设置于基板00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P0,发光器件P0包括与间隙30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P0;位于间隙30两侧的第一发光器件P0分别为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为红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为蓝色或者绿色发光器件;
反射部R包括第一反射部R1和第二反射部R2,第一反射部R1与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相邻且反射面朝向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第二反射部R2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相邻且反射面朝向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沿第一方向D1,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第一反射部R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1,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与第二反射部R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2,其中,S1<S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示出了当位于间隙30两侧的发光器件P0的发光颜色不同时,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器件P0与反射部R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选地,位于间隙30一侧的发光器件P0为红色发光器件,位于间隙30另一侧的发光器件P0为蓝色或者绿色发光器件。考虑到在相同的电流密度时,红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低于蓝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蓝色发光器件和绿色发光器件的发光相率相当,为此,本实施例将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红色发光器件P0)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部R1之间的最短距离S1,以及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蓝色发光器件或者绿色发光器件)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反射部R2之间的最短距离S2进行了差异化设计,使得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第一反射部R1之间的距离S1小于发光效率较高的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与第二反射部R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反射部R1能够将更多的光线反射回显示区,增大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射向出光面的光线的量,从而平衡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第二发光器件P0的发光效率差异,因此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反射部R1之间的最短距离S1指的是,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朝向第一反射部R1的边缘,与第一反射部R1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朝向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反射部R2之间的最短距离S2指的是,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朝向第二反射部R2的边缘,与第二反射部R2向显示装置的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中朝向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R1的反射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反射部R2的反射面的面积。
具体而言,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所对应的反射部R为第一反射部R1,发光效率较高的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所对应的反射部R为第二反射部R2,反射部R的反射面的面积越大,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量将越大。本实施例将第一反射部R1对应的反射面的面积设置的大于第二反射部R2的反射面的面积,使得第一反射部R1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量大于第二反射部R2所能够反射的光线的量,从而使得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所发出的光线中,原本无法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中有更多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反射部R1的反射后能够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射出,因而增大了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对应的光取出量,有利于平衡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的发光效率差异,在改善显示装置在拼接区Q0的暗态现象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可通过调节第一反射部R1和第二反射部R2的倾斜角度的方式来对第一反射部R1和第二反射部R2的反射面的面积进行差异化设计,例如,当第一反射部R1和第二反射部R2的纵向高度一致时,将第一反射部R1的倾斜锐角设置的小于第二反射部R2的倾斜锐角,可使得第一反射部R1的反射面的面积大于第二反射部R2的反射面的面积。
请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异形表面M1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一反射部R1至少位于第一表面M11;第二异形表面M2包括第二表面M22,第二表面M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二反射部R2位于第二表面M22。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6和图7,在设置与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对应的第一反射部R1和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对应的第二反射部R2时,可将第一反射部R1设置于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上,具体为设置在第一异形表面M1的第一表面M11上,并将第二反射部R2设置于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上,具体为设置在第二异形表面M2的第二表面M22上。可选地,上述第一表面M11指的是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中朝向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设置的表面,上述第二表面M22指的是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中朝向第二颜色发光元件设置的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第一表面M11进行表面粗化处理而形成第一反射部R1,也可在第一表面M11上贴付或者涂覆反射膜作为第一反射部R1;同理,可通过对第二表面M22进行表面粗化处理而形成第二反射部R2,也可在第二表面M22上贴付或者涂覆反射膜作为第二反射部R2。如此,通过第一反射部R1和第二反射部R2分别对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能够将更多的光线传导至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因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光取出率。
可以理解的是,图7示出了在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的第一表面M11上设置第一反射部R1,并在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的第二表面M22上设置第二反射部R2的方案。当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分别包括多个子表面时,二者对应的子表面是一一对应配合的。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二拼接部22中与第一表面M11对应的子表面上设置反射部,或者在第一拼接部21中与第二表面M22对应的子表面上设置反射部,同样能够对间隙两侧的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避免或减少此部分光线传输至间隙处。
图9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在拼接区Q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示出了位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的间隙30两侧的发光器件P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请参考图9,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D2,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的高度为H1,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的高度为H2,其中,H1<H2。
当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为红色发光器件,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为蓝色发光器件或者绿色发光器件时,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的发光效率将低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的发光效率,本实施例将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的高度H1设置为小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的高度H2时,相当于减小了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发光器件P0与出光面之间的距离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光取出率。因此,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能够增大发光效率较低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的光取出率,从而有利于平衡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之间的发光效率差异,在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光取出率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地,发光器件P0通过连接焊盘与阵列层02电连接,为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高度小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与盖板20之间的间隔高度,可将与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对应的连接焊盘的高度和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对应的连接焊盘的高度进行差异化设计,例如,可将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对应的连接焊盘的高度设置为大于与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对应的连接焊盘高度,从而使得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更加接近出光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光器件P0与盖板20之间可设置胶层,以对发光器件P0起到固定以及保护的作用,胶层例如可体现为光学胶等等。
图10所示为图6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所对应的两个盖板20的另一种拆分示意图,请结合图6和图10,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21包括第一异形表面M1,第二拼接部22包括第二异形表面M2;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分别包括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设置有吸光层X。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均包括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第三表面M13/M23,且在第三表面M13/M23上设置有吸光层X,外界环境的光线在射向拼接区Q0时,至少部分光线将会被第三表面M13/M23上的吸光层X所吸收,从而阻止此部分光线射向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的间隙30中,有效减小了外界光线射向间隙30中的光线的量,因此有效减小了间隙30处由于光线射入发生反射或折射时导致的暗态明显的现象,因此设置吸光层X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中,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上除设置反射部R的表面之外的其他表面上均可设置吸光层X,环境光线在射向拼接区Q0时,大部分光线将能够被吸光层X所吸收,从而有效阻止环境光线从拼接区Q0射入相邻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中,更加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请结合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0包括基板00和设置于基板00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P0,发光器件P0包括与间隙30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例如图6示出的与间隙30相邻的第一颜色发光器件P1和第二颜色发光器件P2),沿第二方向D2,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与第一发光器件均不交叠。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块10中,基板00包括衬底01和设置于衬底01上的阵列层02,发光器件P0设置于阵列层02背离衬底01的一侧,盖板20位于发光器件P0背离衬底01的一侧。当将两个显示模块10进行拼接时,两个显示模块10的基板00之间将形成间隙30,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光器件P0背离衬底01的一侧引入盖板20时,盖板20延伸至拼接区Q0的部分,即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能够对环境光进行遮挡,减少环境光射入间隙30的光线的量。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与间隙30两侧的第一发光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具体为,沿第二方向D2,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均不交叠,也就是说,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的设置避开第一发光器件的出光方向,从而避免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的引入对显示装置的光取出率造成影响,因而在改善间隙30位置暗态可见的现象的同时,还有利于保证显示装置整体的光取出率。
请参考图11,图11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在拼接区Q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0包括基板00和设置于基板00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P0,发光器件P0包括与间隙30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P0;
沿第一方向D1,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中,分别位于同一间隙30两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为S01,拼接区Q0在出光面的正投影的宽度为S02,其中,S01>S02。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同一间隙30两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指的是,位于间隙30第一侧的第一发光器件P0朝向间隙30的边缘,与位于该间隙30第二侧的第一发光器件P0朝向间隙3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且分别为间隙30设置有发光器件P0的一侧。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拼接区Q0是位于非显示区的。本实施例将位于同一间隙30两侧的两个第第一发光器件P0之间的间隔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拼接区Q0在沿第一方向D1的宽度,相当于将拼接区Q0设置在同一间隙30两侧的两个第一发光器件P0之间,如此,第一拼接部21和第二拼接部22的异形表面将不会对第一发光器件P0造成遮挡,以确保第一发光器件P0发出的光线能够顺利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射出,因而在改善间隙30所在区域暗态现象的同时,还有利于保证显示装置的光取出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1示出了第一异形表面和第二异形表面包括弧形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此种方案,可在弧形结构的表面设置吸光部,当环境光从盖板处向间隙位置传递时,吸光部能够对环境光进行吸收,从而减小环境光射入间隙的光线的量,减小间隙处由于光线进入而造成视觉暗态的现象,故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2至图11,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拼接部21包括第一异形表面M1,第二拼接部22包括第二异形表面M2;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具体而言,当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两个盖板20通过第一拼接部21的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拼接部22的第二异形表面M2进行拼接时,本实施例在相配合的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之间填充密封胶,能够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分或者杂质从第一异形表面M1和第二异形表面M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显示模块10所在的位置,因而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整体的密封可靠性以及显示可靠性。
图12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在拼接区Q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示出了在各显示模块10上方设置两个盖板20的方案。
请参考图12,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盖板20包括沿第二方向D2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201和第二盖板202,在拼接区Q0,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第一盖板201的异形表面相配合且形成第一配合图形,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第二盖板202的异形表面相配合且形成第二配合图形。
具体而言,显示模块10上方的盖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201和第二盖板202,第一盖板201和第二盖板202在拼接区Q0的设置方式均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单个盖板20在拼接区Q0的设置方式。假设第二盖板202位于第一盖板201朝向显示模块10的一侧,即第二盖板202位于第一盖板201与显示模块10之间,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两个第一盖板201在拼接区Q0中的两个拼接部的异形表面拼接形成第一配合图形,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两个第二盖板202在拼接区Q0中的两个拼接部的异形表面拼接形成第二配合图形,第一盖板201上的第一配合图形以及第二盖板202栅固定第二配合图形均能够对间隙30进行遮挡,减少环境光线射向相邻显示模块10的光线的量。而且,采用两个盖板20的设置方式,位于外围的盖板20(此处为第一盖板201)的第二配合图形能够对环境光线进行一部分遮挡,第二盖板202的第一配合图形能够对环境光线进行进一步遮挡,第二盖板202和第一盖板201相互配合,进一步减少了环境光线射入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的光线的量,因此更加有利于改善间隙30处暗态可见的现象,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仅对第一盖板201和第二盖板202上的第一异形表面和第二异形表面形成的配合图形进行了一种示意,且以第一盖板201上的第一配合图形与第二盖板202上的第二配合图形形状不同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还可设置为相同的图形,或者,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还可体现为其他的形状,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13所示为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在拼接区Q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D2,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呈镜像对称。
当每个显示模块10对应两个盖板20时,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相邻两个显示模块10对应的第一盖板201所形成的第一配合图形,与第二盖板202所形成的第二配合图形沿第二方向D2呈镜像对称,以图13所示实施方式为例,第二盖板202上异形表面形成的配合图形与第一盖板201上异形表面的配合图形镜像对称,两个配合图形能够分别改变从不同角度入射的环境光线的光路,比如将环境光线吸收,或者将环境光线从非拼接区Q0出射,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减小环境光线入射至间隙30的光线的量,以进一步改善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可选地,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均为“己”字形,如此使得配合图形中,异形表面既有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表面也有与第一方向D1平行的表面,如此能够有效阻挡环境光直接射入相邻显示模块10之间的间隙30的路径,故有利于改善间隙30处暗态可见的问题。可选地,当配合图形为“己”字形时,“己”字形表面中,与出光面平行的表面可设置吸光部,从而对环境光进行吸收,从而有效减少射入间隙的光线的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镜像对称的方案,第一配合图形和第二配合图形还可体现为除图12所示的方案之外的其他图形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请结合图12和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01为第一防眩光层或彩膜层,第二盖板202为第二防眩光层。
当显示模块10上方设置有两个盖板20时,第一盖板201和第二盖板202均可体现为防眩光层,例如可采用圆偏光片作为防眩光层。考虑到在户外或者光亮环境中观看显示装置时,环境光线照射到显示装置上发生反射时,会降低产品的对比度,影响显示效果。本实施例在显示模块10上方引入两层防眩光层时,能够在有效削减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提升显示装置在户外或者光亮环境中使用时的对比度,提高显示效果。
当显示模块10上方设置有两块盖板20时,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盖板201为彩膜层,第二盖板202为第二防眩光层,可选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和色阻,色阻与显示模块10上的发光器件P0交叠,不仅可以起到抗反射的作用还能对发光器件P0的光谱进行过滤,使得光谱窄化,色纯度更高,更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另外,彩膜层中的黑矩阵能够吸收环境光,达到阻挡外界光反射的作用,第二防眩光层也能够起到抗反射的作用,进一步阻挡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因而将彩膜层与第二防眩光层相配合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提升显示效果。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分别与各显示模块对应的盖板,其中,至少两个显示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列,盖板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相邻的两个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该间隙类似于拼接缝。显示装置包括拼接区,可选地,拼接区包括上述间隙以及沿第一方向位于间隙两侧的至少部分区域。位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的盖板分别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均位于拼接区,特别是,沿第二方向,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拼接部、第二拼接部和间隙均是位于拼接区的,而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是位于间隙朝向显示模块的出光面的一侧的,也就是说,人眼在观察显示装置时,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能够对间隙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另外,由于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交叠,而且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分别属于相邻两个显示模块所对应的盖板,因此,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整体会将相邻两个显示模块之间的间隙覆盖,如此,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遮挡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界光线射入间隙的量,从而弱化人眼所能够观察到的间隙处的暗态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显示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出光面且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盖板,各所述显示模块分别与一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显示模块的出光面所在平面平行;
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包括间隙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拼接区,所述间隙向所述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拼接区;
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对应的所述盖板分别包括位于所述拼接区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拼接部和所述第二拼接部至少部分交叠,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与所述间隙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拼接部和所述第二拼接部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均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部包括第一异形表面,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异形表面;
所述第一异形表面为所述第一拼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拼接部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二异形表面为所述第二拼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拼接部设置的表面;或者,所述第一异形表面为所述第一拼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二拼接部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二异形表面为所述第二拼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拼接部设置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部包括第一异形表面,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异形表面;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异形表面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均设置有反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包括附着于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异形表面的反射膜,或者,所述反射部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异形表面的反射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与所述间隙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间隙两侧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分别为第一颜色发光器件和第二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为红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为蓝色或者绿色发光器件;
所述反射部包括第一反射部和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与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相邻且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反射部与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相邻且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1,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2,其中,S1<S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反射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反射面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反射部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异形表面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反射部位于所述第二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器件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隔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器件与所述盖板之间的间隔的高度为H2,其中,H1<H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部包括第一异形表面,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异形表面;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异形表面分别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设置有吸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与所述间隙相邻的第一发光器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中,分别位于同一间隙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间隔的宽度为S01,所述拼接区在所述出光面的正投影的宽度为S02,其中,S01>S0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部包括第一异形表面,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异形表面;所述第一异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异形表面之间填充有密封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在所述拼接区,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对应的所述第一盖板的异形表面相配合且形成第一配合图形,相邻两个所述显示模块对应的所述第二盖板的异形表面相配合且形成第二配合图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配合图形和所述第二配合图形呈镜像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为第一防眩光层或彩膜层,所述第二盖板为第二防眩光层。
CN202210698735.0A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83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735.0A CN115083296B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735.0A CN115083296B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3296A CN115083296A (zh) 2022-09-20
CN115083296B true CN115083296B (zh) 2023-09-15

Family

ID=8325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8735.0A Active CN115083296B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329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13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式显示器
WO2019085195A1 (zh) * 2017-10-30 2019-05-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
CN110914751A (zh) * 2017-07-11 2020-03-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47110A (zh) * 2020-11-30 2021-03-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07043A (zh) * 2020-05-22 2021-11-26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38381A (zh) * 2021-01-27 2021-12-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241943A (zh) * 2021-12-14 2022-03-25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14241926A (zh) * 2021-12-17 2022-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082421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拼接探测器阵列、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14627749A (zh) * 2022-03-16 2022-06-14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9118B1 (ko) * 2008-12-29 2010-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613758A (zh) * 2019-02-02 2019-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137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拼接式显示器
CN110914751A (zh) * 2017-07-11 2020-03-2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085195A1 (zh) * 2017-10-30 2019-05-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
CN113707043A (zh) * 2020-05-22 2021-11-26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82421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拼接探测器阵列、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12447110A (zh) * 2020-11-30 2021-03-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838381A (zh) * 2021-01-27 2021-12-2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241943A (zh) * 2021-12-14 2022-03-25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14241926A (zh) * 2021-12-17 2022-03-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27749A (zh) * 2022-03-16 2022-06-14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3296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7113B (zh) Led面板和具有led面板的显示装置
JP5378569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69317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503012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2460249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10777B (zh) 发光二极管面板与拼接显示装置
KR101243886B1 (ko) 채워진 간격을 가진 타일형 전계발광 디바이스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1937628B (zh) 具有支撑膜层的小边框显示屏
KR2018006254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6170257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320703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EP3057082B1 (en) Led display screen covers and led displays
WO2023160643A9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5604342B2 (ja) 額縁被覆部材
JP2012150366A (ja) 導光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3687543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0763061B1 (ko) 표시 장치
CN115083296B (zh) 显示装置
CN114973989B (zh) 拼接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CN113219715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8001355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3230879A1 (zh) 显示模组、拼接屏和显示装置
CN216817745U (zh) 电子设备
CN219392421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