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显示装置10的立体分解图。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1、盖板12及背光模组13。该显示面板11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或电润湿显示面板。本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11为液晶显示面板,该盖板12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1上方,该背光模组13设置于该显示面板11下方以给该显示面板11提供平面光。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当该显示面板11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自发光显示面板时,该显示装置10可以不包括该背光模组13。
该显示面板11包括主显示区110、位于主显示区110外侧的边缘显示区112及位于该边缘显示区112外侧的非显示区114。其中,该非显示区114可以为该显示装置10的不显示图像的边框区域。请一并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1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主显示区110及该边缘显示区112均包括多个像素116,且该主显示区110及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多个像素116呈矩阵排列。
该主显示区110的多个像素116的面积及相邻两个像素116之间的间距基本一致,且该主显示区110(在单位面积内)的像素116的密度小于该边缘显示区112(在单位面积内)的像素116的密度。具体地,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优选为大于)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之间的间距,且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面积大于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的面积。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的面积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面积,如: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的长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长,或者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的宽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的宽。可以理解,其中,该像素116的宽定义为该像素在该方向X的宽度,该像素116的长定义为该像素116沿垂直于该方向X的Y方向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中,该主显示区110左右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a的像素116的长等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长,但该左右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a的像素116的宽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宽,并且该左右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a的像素116的宽均相等。
进一步地,该主显示区110上下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b的像素116的宽等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宽,但该上下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b的像素116的长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长,并且该上下两侧的边缘显示区112b的像素116的长均相等。
另外,对于该显示面板11四个角落处的边缘显示区112c的像素116来说,该角落处的边缘显示区112c的像素116的长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长,且该角落处的边缘显示区112c的像素116的宽小于该主显示区110的像素116的宽。具体地,该角落处的边缘显示区112c的像素116的长可以等于该左右侧的边缘显示区112a的像素的长,该角落处的边缘显示区112c的像素116的宽可以等于该上下侧的边缘显示区112b的像素的宽。
该盖板12包括透射部121、补偿部122及支撑部123。本实施方式中,该补偿部122及支撑部123的数量均为四,且该四个补偿部122及支撑部123拼接在一起大致形成中空的矩形框体结构。请参阅图3,图3是该补偿部122及该支撑部123的结构示意图。该透射部121用于设置于该主显示区110上且与该补偿部122相接。该补偿部122用于设置于该边缘显示区112上,用于将该边缘显示区112显示的图像放大扩展至该边缘显示区112及该边缘显示区112的远离该主显示区110的外侧。该支撑部123用于设置于该非显示区114并于该补偿部122相接以支撑该补偿部122。
请参阅图4及图5,图4是图1所示显示装置10的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4沿IV-IV线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地,该补偿部122的截面可以为钝角三角形,其包括第一入光面1220、第一出光面1222、连接该第一入光面1220与该第一出光面1222的倾斜侧面1224。该第一入光面1220正对该边缘显示区112设置,该第一出光面1222与该第一入光面1220相交且构成锐角,该倾斜侧面1224位于该补偿部122远离该主显示区110的一侧,且该倾斜侧面1224与该第一入光面1220构成钝角(如135度的钝角)。该补偿部122还包括多个导光路径相互独立且沿该第一入光面1220向该第一出光面1222方向延伸的导光通道1226,该第一出光面1222在该第一入光面1220所在的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该第一入光面1220的面积,使得自该第一入光面1220射入该导光通道1226的光束从该第一出光面1222射出时被扩展,从而该边缘显示区112显示的图像被放大扩展。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出光面1222在该第一入光面1220的投影覆盖该边缘显示区112及该非显示区114,使得该补偿部122将该边缘显示区112显示的图像不仅显示在该边缘显示区112的上方,还扩展显示至该非显示区114的上方。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导光路径大致平行倾斜侧面1224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该导光通道1226为导光纤维1228,请参阅图6,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导光纤维1228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每一导光纤维1228从该第一入光面1220朝该第一出光面1222延伸,并且每一导光纤维1228的截面面积保持不变(即每个导光纤维1228的直径保持不变,上下一致)。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该导光纤维1228主要通过该第一出光面1222相对于的倾斜程度来达到所需要的放大程度,具体地,每一导光纤维1228在该第一出光面1222的面积大于该导光纤维1228在该第一入光面1220的面积,使得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多个像素116显示的图像经对应的导光纤维1228被放大。其中,该多个导光通道1226也可以由若干个光纤、导光薄板、石英光纤、玻璃光纤等其它导光材料阵列堆叠排布而成。
该透射部121包括第二入光面1210、与该第二入光面1210平行相对的第二出光面1212、及连接于该第二入光面1210与第二出光面1212之间的第一接合面1214。该第二出光面1212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入光面1210,从而该第一接合面1214倾斜设置。该第二入光面1210设置于该主显示区120上方,该第一接合面1214与该补偿部122的第一出光面1222叠合。具体地,该第一接合面1214可以与该第一出光面1222(通过胶体)粘接固定在一起。其中,该透射部121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如玻璃或透明树脂。
该支撑部123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包括对应该非显示区114设置的底面1230、垂直该底面1230的第一侧面1232及连接该底面1230与第一侧面1232的倾斜的第二侧面1234。该第二侧面1234与该补偿部122的倾斜侧面1224叠合在一起,具体地,该第二侧面1234与该补偿部122的倾斜侧面1224可以通过胶体粘接在一起。该支撑部123的材料可以为透明材料(如玻璃或透明树脂),也可以为不透明的金属或塑料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该透射部121、该支撑部123和该补偿部122在垂直该显示面板11的方向上高度相等,该补偿部122的第一入光面1220、该透射部121的第二入光面2320及该支撑部123的底面1230在同一平面上。并且,该透射部121、该支撑部123和该补偿部12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大致与该显示面板11尺寸一致的矩形板体,用作覆盖于该显示面板11上的盖板12。具体地,该盖板12可以(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于该显示面板11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该边缘显示区112显示的图像可以扩展至远离该主显示区110的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外侧,从而该边缘显示区112可以呈现比其自身尺寸大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显示装置10可以呈现比自身尺寸大的视觉效果。另外,将该补偿部122直接设置于该显示装置10的盖板12上,不仅使显示装置10比较美观,而且在提高显示装置10的同时并未增加显示装置10的整体尺寸,符合人们对显示装置日益轻薄化的需求。
此外,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密度较大从而占据的尺寸较小,但经由该补偿部122补偿后,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显示的图像可以扩展至远离该主显示区110的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外侧,从而该边缘显示区112可以呈现比其自身尺寸大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显示装置10可以呈现比自身尺寸大的视觉效果。
又,该补偿部120可以将该边缘显示区112的像素116所显示的图像扩展至该非显示区114,进而在该显示装置10前方观测时可以基本看不到该非显示区114,从而在视觉上可以达到无边框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7,其是本发明显示装置20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射部2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射部121有所不同。具体地,第二实施方式的透射部221由主体部225及设置于该主体部225一侧的边缘部227拼接而成,其中第二出光面2212可以包括正对该主显示区210的主体区2216及位于该主体区2216一侧的边缘区2218。该主体部225包括底面、平行于该底面的顶面及垂直连接于该底面与该顶面之间的连接面2252,该主体部225的底面定义对应该主显示区210的第二入光面2210,该主体部225的顶面定义对应该主体区2216的部分第二出光面2212。该边缘部227的截面为三角形,其包括与补偿部222相接的第一接合面2214、对应该边缘区2218的部分第二出光面2212及与该主体部225的连接面2252相对应的第二接合面2270。该边缘部227的第二接合面2270与该主体部225的连接面2252叠合,具体地,该第二接合面2270与连接面2252可以(通过胶体)粘接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图8是本发明显示装置30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所示的补偿部及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显示装置30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透射部321与补偿部322的结构有所不同。具体地,该补偿部322的截面为梯形,其包括对应主显示区310的第一入光面3220、与该第一入光面3220平行的第一出光面3222、与支撑部323相接且连接于第一入光面3220与第一出光面3222之间的倾斜侧面3224、及位于该倾斜侧面3224相反一侧且连接于该第一入光面3220与第一出光面3222之间的连接面3227,该透射部321包括第二入光面3210、第二出光面3212及垂直连接该第二出光面3212与第二入光面3210之间的第一接合面3214,该透射部321的第二入光面3210对应该主显示区310设置,该透射部321的第二出光面3212与该补偿部322的第一出光面3222在同一平面上并共同构成该显示装置30的显示表面,该透射部321的第一接合面3214与该补偿部322的连接面3227通过粘接等方式叠合,该透射部321的第二入光面3210、该补偿部322的第一入光面3220及该支撑部323的底面3230在同一平面上并分别对应该显示面板31的主显示区310、边缘显示区312及非显示区314设置。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30中,该补偿部322的导光通道3226的截面面积沿从该第一入光面3220向该第一出光面3222的方向逐渐增大。请参阅图11,其是该导光通道3226采用的导光纤维3228的立体示意图。每一导光纤维3228的截面面积沿从第一入光面3220到该第一出光面3222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每个导光纤维3228的直径沿从第一入光面3220到该第一出光面3222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在该导光纤维3228在第一出光面3222的面积大于该导光纤维3228在该第一入光面3220的面积,进而该边缘显示区312的显示的图像经该导光纤维3228被扩展放大。可以理解,该导光纤维3228主要通过逐渐增大的直径来达到所需要的放大程度。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显示装置40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主要区别在于:透射部421的结构不同。具体地,该透射部421包括透明板426及胶体428,该胶体428位于补偿部422的第一出光面4222、主显示区410所围成的空间,该透明板426设置于该胶体428远离该主显示区410的一侧并将该补偿部422覆盖。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显示装置50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5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的主要区别在于:边缘部527也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导光通道5271,该导光通道5271沿第一接合面5214至边缘区的部分第二出光面5212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该导光通道5271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二出光面5212,也垂直于显示面板51。
同补偿部522的导光通道类似,该导光通道5271也可以为导光纤维5273,请参阅图14,图14是一种实施例的该导光通道5271的导光纤维5273的立体示意图。该导光纤维5273的截面面积保持不变(即每个导光纤维5273的直径保持不变,上下一致)。其中,该多个导光通道5271也可以由若干个光纤、导光薄板、石英光纤、玻璃光纤等其它导光材料阵列堆叠排布而成。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边缘部527的多个导光通道5271将自该补偿部522射出的光纤从与该显示面板51平行的第二出光面5212导出,由于该光通道式的边缘部527的光损失率较小且出光较为均匀不杂乱,可使经补偿部522补偿后的图像较好的呈现在该第二出光面5212上,故该显示装置50的显示效果较好。
图15是本发明显示装置60第六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图15所示显示装置60的剖面示意图。该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0与该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显示装置10相类似,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显示装置60还包括收容并固定显示面板61、盖板62及背光模组63的框架64。具体地,该框架64包括底板640及垂直连接该底板640的侧璧642,该背光模组63、该显示面板61及该盖板62收容于该底板640与该侧璧642定义的收容空间中,该背光模组63设置于该底板640与该显示面板61之间。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623的第一侧面6232还固定于该侧璧642上从而将该框架64与该盖板62固定于一体。具体地,该支撑部623可以(通过胶体)粘接或者(通过锁固结构)锁附固定于该侧璧642的内表面。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发明显示装置70第七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第七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主要区别在于:支撑部723与框架的侧璧742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支撑部723与框架的侧璧742可以一体射出或注塑成型为一体,再与补偿部722结合,从而盖板与该框架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发明显示装置80第八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第八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8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主要区别在于:支撑部823与框架的侧璧842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一起。具体地,该框架的侧璧842可以具有凸起851,该支撑部823的连接面对应凹槽852,该凸起851收容于该凹槽852中,使得该盖板与该框架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19、图20及图21,图19是本发明拼接式显示器100第一实施方式立体分解图,图20是图19所示拼接式显示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沿线XXI-XXI的剖面示意图。该拼接式显示器100包括两个并列设置并拼接在一起的显示装置101。该显示装置101可以采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10。具体地,每个显示装置101包括显示面板102及覆盖于该显示面板102的显示面一侧的盖板103。该显示面板102及该盖板103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的显示面板11及盖板12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中的显示面板102及盖板12的结构的描述同样可以应用于该显示装置101的显示面板102及盖板103,此处就不再赘述该显示面板102及该盖板103的结构。当然,可以理解,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20至60中的显示面板及盖板同样可以用于该拼接式显示器100中的显示面板102及盖板103。
本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102可以为非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该拼接式显示器100还包括一背光模组104,用于向该两个显示面板102提供背光。
请参阅图21,可以看出,该两个显示装置101拼接后,该两个显示面板102在同一平面上并列相接,该两个盖板103也在同一平面上并列相接。具体地,该两个显示面板102的侧面可以通过胶体粘接,从而使两个显示面板102固定在一起,该两个盖板103的支撑部123’也可以通过胶体粘接,从而使两个盖板103也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拼接式显示器及中,由于两个盖板103具有补偿部122’,不仅使得每个显示装置101可以呈现比自身尺寸大的视觉效果,而且由于每个显示装置101可以达到无边框的视觉效果,相邻显示装置101之间的拼接缝隙几乎不可见,有效的提高了拼接式显示器100的显示质量。
请参阅图22,图22是本发明拼接式显示器200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拼接式显示器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拼接式显示器100基本相同,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两个显示装置的盖板203的两个支撑部223’是一体成型结构,使得该两个盖板203固定在一起。具体来说,该两个支撑部223’可以是在同一道制造步骤中形成的一体射出成型结构,再跟相应的补偿部222’及透射部221’固定,使得两个盖板203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23,图23是本发明拼接式显示器300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拼接式显示器300与图15所示的拼接式显示器100基本相同,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盖板303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盖板32的结构基本相同。
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发明拼接式显示器400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拼接式显示器4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拼接式显示器100基本相同,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盖板403仅在两个显示面板402的拼接处具有补偿部422’及支撑部423’。位于拼接处的两个补偿部422’可使相邻显示面板402之间的拼接缝隙几乎不可见,有效的提高了拼接式显示器400的显示质量。进一步地,该拼接式显示器400还可以包括一用于收容并固定该背光模组404及该两个显示装置401的框架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