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5178A -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5178A
CN115075178A CN202210249741.8A CN202210249741A CN115075178A CN 115075178 A CN115075178 A CN 115075178A CN 202210249741 A CN202210249741 A CN 202210249741A CN 115075178 A CN115075178 A CN 115075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fan
air
edge
garden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497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正伟
解文辉
李成重
喻学锋
段风伟
焦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75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5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8Blades
    • F04D29/384Blad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09Loosening or dislodging by blowing ; Drying by means of gas str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0/40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 A01G20/43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for sweeping, collecting or disintegrating lawn debris
    • A01G20/47Vacuum or blower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63Apparatus loosening or removing the dirt by blowing and subsequently dislodging it at least partially by suction ; Combined suction and blowing nozz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12Hand implements, e.g. litter pick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541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42Bladed diffusers
    • F04D29/544Blade sha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在运行中,电机驱使风扇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空气从风管中吹出。而对于不同工况下,本申请的园林工具具有不同降噪效果的表现。当园林工具的吹力大于或等于16N,且小于或等于23N,即园林工具应用于中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控制为:53dBA≤LP<57dBA;当园林工具的吹力大于23N,且小于或等于40N即应用于重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控制为: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如此,本申请园林工具在保证吹风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减小运行中的噪声。

Description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公园、公路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带遍及全国各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花园吹风机就是常见的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借助吹向地面的气流来清除灰尘或者杂物进行清洁。为产生较高的风压和风速以满足清洁需求,需要花园吹风机在工作时必须处于一个较高的功率才能够产生满足要求的风力,但如此容易产生噪声。
而园林工具的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工作过程中噪音的高低,比如:现有园林工具中,受限于风扇与风扇之间结构配合缺陷,导致气流动态通过风扇之间的间隙时,会产生较高的噪音。
现有园林工具中,对气流具有一定整流作用的静叶片,在其结构设计,往往朝进风侧前倾设置,导致气流的噪音依然较高。
现有园林工具中,为优化进风效果,会在进气侧设置进风护罩。然而,往往受限于进风护罩上的格栅结构设计缺陷,导致降噪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在保证吹风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减小运行中的噪声。
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空气能够从所述风管吹出;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在所述电机处于最高转速下的吹力F和噪音LP满足以下关系:16N≤F≤23N,53dBA≤LP<57dBA;或者, 23N<F≤40N,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的转速为:16000r/min~26000r/min。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的转速为:18000r/min~22000r/min。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直径为88mm~120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在所述电机处于最高转速下的吹力F和噪音LP 还满足以下关系:
23N<F≤40N,53dBA≤LP≤0.0081F2+0.1374F+48.473dBA。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风量Q,压力P,电机的输入功率P分别满足以下关系:
450cfm≤Q≤1500cfm,1400Pa≤P≤5000Pa,700W≤P≤3000W。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园林工具为能够吹动地面树叶的吹风机,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所述吹风机包括连接在所述进风口上的进风护罩,所述风扇能够绕风扇轴线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所述进风护罩引入;所述风扇包括:毂;及从所述毂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分布的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和吸力面,所述压力面与所述吸力面在所述风扇轴线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和后缘,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
在所述风扇轴线的方向上,所述风扇扇叶的前缘与所述进风护罩之间间距最小值为D5,所述园林工具的长度为L0;其中,0.15≤D5:L0≤0.4。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吹风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涵道;所述涵道包括导流外罩、导流内罩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流外罩和所述导流内罩之间的第一静叶片,电机容纳在所述导流内罩中;所述进风口的横截面积S1和所述导流外罩横截面积S2的比率为1.6~4。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电机驱使风扇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空气从风管中吹出。而对于不同工况下,本申请的园林工具具有不同降噪效果的表现。当园林工具的吹力大于或等于16N,且小于或等于 23N,即园林工具应用于中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控制为:53dBA≤LP<57dBA;当园林工具的吹力大于23N,且小于或等于40N即应用于重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控制为: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如此,本申请园林工具在保证吹风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减小运行中的噪声。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空气能够从所述风管吹出;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所述风扇包括:毂;及从所述毂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分布的多个扇叶;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和吸力面,所述压力面与所述吸力面在所述风扇轴线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和后缘,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相邻两个所述扇叶彼此相邻的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彼此不重叠;相邻两个所述扇叶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间隙,所述间隔间隙D0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4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间隙D0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3.5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前缘靠近所述毂的一端点与所述风扇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所述吸力面与所述压力面分别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所述扇叶的最大厚度 h;
所述间隔间隙D0的值与所述风扇的最大厚度h的值的比率范围为1~1.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数量为7个~23个。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叶为注塑成型或压铸成型于所述毂。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毂的直径D2与全部的所述扇叶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的直径D1之比为0.4~0.6。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所述风管设有供空气向外吹出的出风口;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并自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
所述风扇包括:毂;及从所述毂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分布的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包括固定到毂的根部、与所述毂间隔开的顶缘、在所述根部和所述顶缘之间延伸的前缘和后缘,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
所述风扇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前缘靠近所述毂的一端点与所述风扇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
所述根部和所述顶缘分别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中点对应定义为第一中点、第二中点,经过所述第一中点并与Y轴线平行的线定义为第一竖轴线,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中点位于所述第一竖轴线的下游朝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点与所述第二中点之间的连线和所述第一竖轴线之间的夹角β为 0°~9°。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缘在所述Y轴线与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定义为前侧投影,所述前侧投影的相对两端点之间的连线定义为弦线L;
所述前侧投影上至少两处分别位于所述弦线L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缘远离所述毂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偏离所述弦线L并背离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内凹;
所述前缘靠近所述毂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偏离所述弦线L并朝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凸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缘在所述Y轴线和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前侧投影,所述前侧投影在所述前缘远离所述毂的部分外轮廓处弯曲延伸,以在所述前侧投影上形成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开口朝向与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投影在所述前缘和所述顶缘的外轮廓线相交并远离所述毂的一交点处的切线和所述所述弦线L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5°~1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缘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Y轴线朝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缘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所述前缘靠近所述毂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Y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3°~2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经过所述后缘靠近所述毂的一端点并垂直于所述X轴线的线定义为第二竖轴线;
所述后缘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竖轴线背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缘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所述后缘与所述毂的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第二竖轴线之间的夹角δ为8°~2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垂直于所述Y轴线的平面截取所述风扇,分别在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上的交点之间连线定义为安装线,所述安装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从所述根部至所述顶缘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在所述根部处为5°~3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缘上的安装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夹角γ在所述顶缘处为30°~8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叶还包括位于所述后缘和所述顶缘交界处呈由所述顶缘向所述毂靠拢的曲面过渡部,且所述曲面过渡部的圆弧面背向所述毂凸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过渡部在所述X轴线与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的圆角半径为 1mm~5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过渡部在所述X轴线与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在所述曲面过渡部靠近所述顶缘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Y轴线之间夹角η为0°~4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涵道;所述涵道包括导流外罩、导流内罩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流外罩和所述导流内罩之间的第一静叶片;所述扇叶与所述第一静叶片分别在所述X轴线与所述 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间隙D3从所述根部至所述顶缘逐渐增大。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所述风管设有供空气向外吹出的出风口;涵道,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引导所述空气流动;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所述涵道包括导流外罩、导流内罩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流外罩和所述导流内罩之间的第一静叶片;
所述第一静叶片包括连接到所述导流内罩的底部、连接到所述导流外罩的顶部、间隔位于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前侧边缘和第一后侧边缘;
所述风扇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风扇上任一点并垂直于所述X轴线的平面定义为参考平面;
所述第一前侧边缘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前侧边缘靠近所述顶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的距离。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包括毂、从所述毂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分布的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包括固定到毂的根部、与所述毂间隔开的顶缘、在所述根部和所述顶缘之间延伸的前缘和后缘,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
所述第一前侧边缘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后缘靠近所述根部的一端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前侧边缘靠近所述顶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后缘靠近所述顶缘的一端点的距离。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侧边缘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后侧边缘靠近所述顶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的距离。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包括毂、从所述毂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分布的多个扇叶,所述扇叶包括固定到毂的根部、与所述毂间隔开的顶缘、在所述根部和所述顶缘之间延伸的前缘和后缘,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
所述第一后侧边缘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后缘靠近所述根部的一端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后侧边缘靠近所述顶部的一端点与所述后缘靠近所述顶缘的一端点的距离。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内罩的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第一前侧边缘靠近所述底部的一端点与所述X’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
以平行于所述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所述第一静叶片获取的静叶截面在靠近所述风扇的一部分处越过所述X’轴线并沿所述导流内罩的周向弯曲延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以平行于所述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所述第一静叶片获取的静叶截面,在所述Z’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值定义为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弯曲距离D4;
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弯曲距离D4从所述底部至所述顶部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弯曲距离D4为1mm~15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静叶片具有迎风侧和与所述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所述迎风侧和所述背风侧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线相交,且靠近所述风扇的一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X’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所述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为35°~6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静叶截面包括沿所述X’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越过所述X’轴线并沿所述导流内罩的周向弯曲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凹线和外凸线,所述内凹线两端的连线与所述外凸线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凹弦高H,所述凹弦高H为2mm~6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侧边缘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Y’轴线朝向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侧边缘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所述底部处的切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夹角ε为60°~9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侧边缘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为朝向所述第一前侧边缘凹陷的圆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侧边缘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所述底部处的切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45°~9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侧边缘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所述顶部处的切线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夹角c小于所述夹角b。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底部相对于所述风扇轴线以第一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静叶片的顶部相对所述风扇轴线以第二角度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静叶片环绕所述导流内罩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一静叶片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静叶片的数量为3~11个。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静叶片的长度为L1,所述风扇的扇叶的中弧线弦长为L2;其中,3 ≤L1:L2≤9;
所述第一静叶片的长度定义为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一静叶片的第一前侧边缘与所述第一静叶片的第一后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空气能够从所述风管吹出;涵道,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引导所述空气流动;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所述涵道包括导流外罩、导流内罩以及位于所述导流外罩和所述导流内罩之间的第一静叶片,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内罩的导流锥和设置于所述导流锥上的第二静叶片;
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静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静叶片的下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包括连接至所述导流锥的第一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内侧边缘相对且与所述第一内侧边缘相接的第一外侧边缘,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侧边缘和第一外侧边缘连接处的交叉点;所述第一外侧边缘呈径向向外凸出的圆弧状。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的宽度W从所述第一内侧边缘向第一外侧边缘线性减小。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包括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点相邻的两个末端部分,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末端部分之间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保持不变;所述末端部分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从所述交叉点向所述中间部分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环绕所述导流锥均匀间隔设置,流经所述第一静叶片的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二静叶片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第二静叶片的数量为3~7个。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的长度为L3,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弦长为L4;其中,0.2≤L3:L4 ≤1;
所述第二静叶片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二静叶片沿气流流动方向的尺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叶片的进口安装角为d,0°≤d≤15°;
所述第二静叶片的进口安装角定义为所述第二静叶片的中弧面的切线与所述风扇的风扇轴线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静叶片下游的第三静叶片;所述第三静叶片呈平板状,并大致沿所述风扇轴线方向延伸,且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的数量为3个~11个。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距所述第一静叶片的距离为L5,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弦长为 L4;其中,2≤L5:L4≤4。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的长度为L6,所述第一静叶片的弦长为L4;其中,0.5≤L6:L4 ≤2;所述第三静叶片的长度定义为所述第三静叶片沿风扇轴线方向的尺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的进口安装角为e,0°≤e≤15°。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包括第二前侧边缘、第二后侧边缘、靠近所述壳体的第二内侧边缘、与所述第二内侧边缘相对的第二外侧边缘;
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外侧边缘相对所述风扇轴线扩张地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前侧边缘相对风扇轴线呈内凹地弯曲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缘平滑过渡。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风管,连接所述壳体,空气能够从所述风管吹出;涵道,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引导所述空气流动;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所述涵道包括导流外罩、导流内罩以及位于所述导流外罩和所述导流内罩之间的第一静叶片,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沿气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静叶片的下游的第三静叶片。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风管的连接区域。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静叶片呈平板状,并大致沿所述风扇轴线方向延伸,且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涵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内罩的导流锥和设置于所述导流锥上的第二静叶片;
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第二静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静叶片和所述第三静叶片之间。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及进风护罩,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风扇能够绕风扇轴线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所述进风护罩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进风护罩包括具有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的三维进气阵列栅格,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腹板,所述腹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腹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以及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破流筋条,所述破流筋条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破流筋条沿第二方向搭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腹板上,多个所述破流筋条与多个所述腹板界定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栅格单元,相邻的所述栅格单元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进气孔;多个所述破流筋条的顶出部相对于所述腹板向背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隆起,以形成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栅格单元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形成多行,每一行的所述栅格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布;
相邻行中最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格单元在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行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破流筋条在第一方向上等间距错位排布。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设有主进风区域和环绕所述主进风区域的辅进风区域;位于所述主进风区域的所述栅格单元在垂直于所述进风口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破流筋条包括自所述顶出部朝向相邻间隔排布的所述腹板延伸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所述破流筋条具有迎风侧和与所述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
所述顶出部的背风侧相对于所述腹板向外隆起的所述预设距离D6是2mm~20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出部在所述迎风侧具有顶表面,所述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在所述迎风侧分别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
其中,所述顶表面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的宽度。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面和第二导风面的宽度从其与所述顶表面连接处向所述腹板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表面与所述进风口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分别与所述顶表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均为De,90°≤De≤18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迎风侧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破流筋条相对两侧的第三导风面;
所述第三导风面接合于所述顶表面、所述第一导风面和所述第二导风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外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表面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面之间的夹角为10°~6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腹板之间的间距为5mm~15mm。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腹板背向进风的一侧面在第一方向上至少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140°~18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护罩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的边框,所述边框环绕在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外。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的外包络表面凸出所述边框背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面。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护罩具有一护罩轴线,所述边框背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面相对于所述护罩轴线倾斜设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包括:壳体,具有进风口;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所述风扇绕风扇轴线旋转;及进风护罩,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处,所述风扇能够绕风扇轴线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所述进风护罩从所述进风口引入;
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区域的多个导叶片,由所述进风口引入的气流能够从所述导叶片之间的间隙通过,以导流形成平行气流。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导叶片彼此平行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叶片之间的距离为12毫米~18毫米。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片距所述进风口的距离为10毫米~50毫米。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导叶片的弦长为10毫米~50毫米。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具有一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壳体包括与风扇轴线大致平行的平直段,以及位于所述平直段上游且相对所述平直段向下弯曲的弯曲段;
所述导叶片设置于所述弯曲段,且沿所述弯曲段的内壁延伸。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轴线与垂直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180 度。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以一对称基准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风扇轴线位于所述对称基准面上,所述第一半壳和所述第二半壳具有彼此适配的上缘和下缘;所述第一半壳的上缘和所述第二半壳的上缘位于所述弯曲段的部分,朝向所述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彼此重叠且具有第三弯曲轮廓;
所述第一半壳的下缘和所述第二半壳的下缘位于所述弯曲段的部分,朝向所述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彼此重叠且具有第四弯曲轮廓。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和所述第四弯曲轮廓均呈圆弧状;
所述第三弯曲轮廓、第四弯曲轮廓位于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上。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片包括以所述对称基准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子导叶片和第二子导叶片;
所述第一子导叶片和所述第二子导叶片耦接形成完整的所述导叶片。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叶片朝向所述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五弯曲轮廓,所述第五弯曲轮廓呈圆弧状;
平分所述第三弯曲轮廓和所述第四弯曲轮廓的中弧线垂直且平分所述第五弯曲轮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两种不同的噪音曲线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风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风扇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风扇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平面内的投影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所示的风扇中圈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风扇中圈T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不同弦高所对应的正弦曲线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平面内的投影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风扇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平面内的投影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0所示的风扇中圈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5所示的风扇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平面内的投影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图13所示的风扇沿不同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扇叶数量为17的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风扇与扇叶数量为17的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噪声频谱对比图;
图16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涵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沿径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所示的风扇与第一静叶片配合结构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平面内投影图;
图19为图1所示的风扇与第一静叶片配合结构沿不同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导流锥与第二静叶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导流锥与第二静叶片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连接筒与第三静叶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的连接筒与第三静叶片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25为图24沿径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6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进风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7为图26所示的进风护罩沿C1-C1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28为图26所示的进风护罩沿C2-C2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29为图26所示的进风护罩沿C3-C3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30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进风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1为图15所示的进风护罩的破流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1所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的导叶片与第一半壳或第二半壳装配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相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吹功能的电动工具,具体可为园林工具100,以花园吹风机为例,通常包括壳体10、涵道30、产生气流的风扇50、用于驱动风扇50的电机和配接于壳体10的风管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和风扇50均设置在涵道30内,涵道30设置在壳体10内,风管20连接壳体10,并与壳体10连接形成气流通道。风管20上设有出风口22,壳体10上还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涵道30的作用是引导风扇50产生的气流向吹风管20的出风口22移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内部,并从气流通道流动到出风口22吹出。当然,涵道也可以连接在壳体10和风管20之间。
上述的花园吹风机实现机器的高工作性能和低噪声是相互矛盾的。具体而言,花园吹风机遇到的清洁工况主要有:家庭室外或者公园地面上的落叶和小型垃圾、地面砖缝之间的碎屑、黏附在地面上的湿树叶。发明人研究发现,为了能满足对上述工况的清洁要求,通常花园吹风机提供的风量和风速要足够大。但,例如将电机和风扇50小型化,为保证风量和风速则需要提高电机的转速,如此,增加了气流撞击扇叶54 产生涡流造成的噪声,同时,涵道30尺寸降低,也会增加气流撞击涵道30内结构产生涡流造成噪声。且,在气流在脱离涡流时容易产生分贝较高的噪声,甚至是尖频噪声。
因此,高工作性能和低噪声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一直是制造者的痛点。本申请中,通过对进风护罩、风扇、涵道30内的静叶片等结构进行改进,避免气流撞击涵道30内的结构而产生涡流,从而可以实现保证吹风性能基本不变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和低噪声。
本申请实施例以花园吹风机为例,对本申请的中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具体地,该园林工具100可以为手持式花园吹风机,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风扇50 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空气能够从风管20吹出。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吹力F,噪音LP满足以下关系: 16N≤F≤23N,53dBA≤LP<57dBA;或者,23N<F≤40N,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电机驱使风扇50绕自身轴线旋转,以使空气从风管20中吹出。而对于不同工况下,本申请的园林工具100具有不同降噪效果的表现。当园林工具100的吹力大于或等于 16N,且小于或等于23N,即园林工具100一般应用于中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能够控制为:53dBA≤LP<57dBA;当园林工具100的吹力大于23N,且小于或等于40N,即一般应用于重工况时,其产生的噪音能够控制为: 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如此,本申请园林工具100在保证吹风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减小运行中的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吹力在中工况下时可为16N~23N之间的一值,比如:16N、17N、18N、 19N、20N、21N、22N等,而噪音则可以控制到大于或等于53dBA,且小于57dBA之间,比如:53dBA、54dBA、 55dBA、56dBA等。同样,吹力在重工况下时为大于23N中一值,比如:24N、25N、27N、29N、30N、35N、 40N等,本申请中噪音可实现在53dBA~0.0121F2-0.0603F+53.065dBA之间,比如:53dBA、54dBA、55dBA、 56dBA、58dBA、60dBA、62dBA、63dBA、64dBA、65dBA等。其中,本实施例中吹力的获取,需保证园林工具100为处于最高转速,即园林工具100在最高转速下所获取的最大吹力值,及处于最高转速下测得的噪音。
更优选的,当园林工具100的吹力大于23N,且小于或等于40N,吹力F和噪音LP满足以下关系: 23N<F≤40N,53dBA≤LP≤0.0081F2+0.1374F+48.473dBA。
需要说明的是,吹力在重工况下时为大于23N中一值,比如:24N、25N、27N、29N、30N、35N、40N 等,本申请中噪音可实现在53dBA~0.0081F2+0.1374F+48.473之间的取值,比如:53dBA、54dBA、55dBA、 56dBA、58dBA、60dBA、62dBA、63dBA等。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记载的噪音数据可采用GB/T4583-2007园林工具100噪声测量方法进行获取;也可采用欧盟噪声法规等,比如:对于测试环境的要求可为以下之一:一个反射面上方的自由场实验室;测试环境除发射面外没有其他反射体,使得声源能够向反射面上方的自由空间辐射的室外平坦空地;对测量表面上声压而言,与声源发射场相比,反响场的影响较小的房间等。而对于背景噪声的准则可为:在传声器位置上平均后的背景噪声应当至少比测量的声压级低6dBA,当然,最好低15dBA以上等。
具体地,可选取社区背景噪音符合小于52分贝的条件下,以测试人员为中心15米(50英尺)为半径的圆,在圆上取多个(例如8个)方向点分别测试每个点测A计权声压级,并将8个测试数值平均,获得噪音值,测试工具可为手持式噪音分贝仪。
本申请的园林工具100为达到上述较好的降噪表现,即在同等吹力下,产品的噪音更低。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风扇50、第一静叶片36、第二静叶片39、第三静叶片40和进风护罩 60等结构中至少一个上进行改进。比如: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和/或下游区域设置吸音或隔音材料、控制风扇50的扇叶54之间间隔间隙、将风扇50的前缘546沿着风扇50的转动方向弯曲设置、将第一静叶片 36上的第一前侧边缘366或第二后侧边缘368沿朝向出风口22一侧后倾延伸设置等。上述不同的改进结构或不同的改进结构组合,其实现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如下以两种改进结构不同组合的园林工具100进行噪音测试,获取的噪音数据进行举例,请参考表格 1。
表格1为本申请两种改进结构不同组合的园林工具的噪音数据举例。
吹力/N 噪音1/dBA 噪音2/dBA
25 59.1 56.8
27 60.24 58.05
30 62.12 59.8
33 64.24 61.8
35 65.75 63.2
40 70 66.9
即在具体的一些实施例中,测得的噪音1的数据处于图2(a)的曲线下方斜剖线区域中,即为: 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噪音2的数据在图2(b)的曲线下方的斜剖线区域中,即为: 53dBA≤LP≤0.0081F2+0.1374F+48.473dBA。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其中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机的转速控制为:电机转速在13000r/min到27000r/min。优选的,电机的转速控制为:16000r/min~26000r/min。电机运行时,其转速降低产生的噪声将会减小,而过于降低则会带来风量的减小。为此,本申请合理控制电机的转速,将其设置为16000r/min~26000 r/min,在保证合理的出风量下,有效降低园林工具100的噪音,以实现一种合理转速、低噪声效果的园林工具100。
更进一步地,电机的转速控制为:18000r/min~22000r/min。如此,将电机的转速进一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园林工具100更能兼顾出风量和噪音降低量,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的转速在16000r/min~26000r/min之内取任一值,比如:电机的转速可为但不限于18000r/min、18500r/min、19000r/min、19500r/min、20000r/min、22000r/min、23000r/min、 24000r/min、25000r/min等,电机转速降低产生的噪声将会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50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直径为88mm~120mm。风扇50的直径对于出风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风扇50的直径越大,出风量也随之增大。但,若风扇50直径过大,不仅导致园林工具100整体体积变大;而且电机需输出更大做功。对此,为兼顾园林工具100的出风量、产品体积以及电机做功,合理控制风扇50的直径为88mm~120mm,不仅有利于提高出风量,而且也有利于园林工具100小型化和节能化,从而达到实现一种低转速、高风量、低噪声效果的园林工具100。
需要说明的是,投影轮廓直径应理解为:风扇50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形成的投影呈或近似呈圆形轮廓,该圆形轮廓的直径即为投影轮廓直径。投影轮廓直径在设计时可取但不限于88mm、90mm、95mm、 100mm、105mm、110mm、115mm、120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风量Q,压力P,电机的输入功率P分别满足以下关系:450cfm≤Q≤1500cfm,1400Pa≤P≤5000Pa,700W≤P≤3000W。根据风道效率=(园林工具100 中风流量×风管20处的出风压力)/电机的输入功率的公式可知,分别合理控制园林工具100的风量Q,压力P,电机的输入功率P的数据,能保证较高风道效率。
进一步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风量Q,压力P,电机的输入功率P分别满足以下关系: 600cfm≤Q≤850cfm,3000Pa≤P≤4500Pa,700W≤P≤1400W。根据风道效率=(园林工具100中风流量×风管20处的出风压力)/电机的输入功率的公式可知,合理改善园林工具100的风道效率,提升园林工具100的性能。而小的噪音能够优化提升风道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园林工具为能够吹动地面树叶的吹风机。壳体设有进风口11,吹风机包括连接在进风口11上的进风护罩60,风扇50能够绕风扇轴线51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进风护罩60引入。风扇50包括:毂52;及从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扇叶54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压力面543与吸力面545在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546和后缘548。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前缘546位于后缘548的前方。在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风扇50扇叶54的前缘546与进风护罩60之间间距最小值为D5,园林工具的长度为L0;其中,0.15≤D5:L0 ≤0.4。
由此可知,当风扇50与进风护罩60之间的间距过小时,会导致气流直接冲击在风扇50上,增加运行噪音。而当风扇50与进风护罩60之间的间距过大时,不仅会减弱风扇50在进风护罩60处吸力,而且还会导致电动工具园林工具100整体变长,产品变得笨重。为此,将风扇50与进风护罩60之间间距最小值为D5与园林工具100的长度L0之间比值控制在0.15和0.4之间,例如进气口11与扇叶54的前缘546 之间间距为200mm左右等,这样使得风扇50之前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减少园林工具100内的压降,削弱噪声振幅。如此,既保证产品结构合理,又能保证进风平稳,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50扇叶54的前缘546与进风护罩60之间间距最小值应理解为:在风扇轴线51 的方向上,扇叶54的前缘546和进风护罩60(比如:边框64或者三维进气阵列栅格)之间的距离取最小值。而园林工具100的长度应理解为:在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园林工具100最外侧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间距,比如:在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进风护罩60背向风扇50的一侧面与风管20远离风扇5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最大值。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吹风机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涵道30。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 以及连接于导流外罩32和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电机容纳在导流内罩34中。以垂直风扇轴线的平面截取进风口11和导流外罩32。进风口11截面的横截面积S1和导流外罩32截面的横截面积S2 的比率为1.6~4,由此可知,进风口11的横截面积S1需大于导流外罩32横截面积S2,并将两者横截面积之比控制在1.6与4之间,这样有利于保证涵道30内的风量充足,提高吹风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与图6,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风扇50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空气能够从风管20吹出。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风扇50包括:毂52;及从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扇叶54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压力面543与吸力面545在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546和后缘548。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前缘546位于后缘548的前方,相邻两个扇叶54彼此相邻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彼此不重叠。相邻两个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间隙,间隔间隙D0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4mm。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将多个扇叶54在毂52上绕风扇轴线51间隔排布,使之相邻两个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均具有间隔间隙,以供气流从间隔间隙中稳定穿过,保证园林工具100的吹风效率。由于间隔间隙D0控制为小于或等于4mm,使得相邻两个风扇50之间间隙变小,这样在园林工具100工作过程中,能够减少气流在相邻两个风扇50之间倍频噪音的脉动,有效降低园林工具100的运行噪音。另外,风扇50中扇叶54数量与扇叶54的宽度之间为负相关变化,即减少扇叶54 数量能增大扇叶54宽度;增加扇叶54数量能减小扇叶54宽度。但若为保证扇叶54的坚固性,采用增加扇叶54数量,以减少扇叶54宽度的方式,势必会导致扇叶54表面压力梯度发生改变,降低吹风效率。为此,本申请将间隔间隙D0控制为小于或等于4mm,在保证扇叶54数量的前提下,能尽可能拓宽风扇50 中的扇叶54宽度,以提高吹风效率。在申请中,扇叶54的数量为7~23个。优选的,扇叶的数量可以为 11~17个。比如,扇叶的数量可以是但不限于:13个,15个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间隔间隙D0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3.5mm。间隔间隙过大,会增加扇叶54之间的倍频噪音脉动;而间隔间隙过小,则影响风扇50脱模效果。为此,将间隔间隙控制在2mm~3.5mm之间,既能确保有效脱模,又能减少倍频噪音脉动,提高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间隔间隙D0可取2mm~3.5mm之间中任一值,比如:2mm、2.2mm、2.4mm、2.6mm、2.8mm、 3mm、3.2mm、3.4mm、3.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14,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前缘546靠近毂52的一端点与风扇轴线51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均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吸力面545与压力面543分别在X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扇叶54的最大厚度h。间隔间隙D0的值与风扇50的最大厚度h的值的比率范围为1~1.5,如此,以风扇50的最大厚度 h为参考,限定间隔间隙D0的大小,使得间隔间隙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有效减少倍频噪音脉动,提高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叶54为注塑成型或压铸成型于毂52。扇叶54和毂52一体成型将降低制作成本,但扇叶54与扇叶54之间的间隔间隙小于2毫米时,模具制作精度将显著降低,且制作难度提升,则间隔间隙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毫米。而间隔间隙大于3.5毫米,风扇50的空气动力性能也将降低,基于此,间隔间隙优选为小于或等于4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园林工具100用于执行清洁工作,其可为但不限于手持吹风机、背包吹风机等,能够将散落的异物集中,这里的异物可以为树叶或垃圾。为便于理解,如图1所示,将出风口22对应的气流流出的方向定义为前端(远端),例如,花园吹风机的前端是指使用者在利用花园机进行清扫作业时,远离使用者的一端。相应地,将气流流进的一侧定义为后端(近端),例如,花园吹风机的近端是指使用者在利用花园机进行清扫作业时,花园吹风机靠近使用者的一端。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大致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纵向延伸。如图1所示,图纸的上方定义为上方,图纸的下方定义为下方,图纸向外定义为左侧,图纸向内定义为右侧。可以理解,上述定义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毂52的形状大致呈圆柱状,其具有封闭的上游端和开放的下游端。具体地,毂52 包括中心孔522,该中心孔522的形状和尺寸被构造为能够接纳电机的电机轴和/或转子,例如,电机的电机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或其他传动连接方式连接于该中心孔522,多个扇叶54围绕毂52的周向延伸,风扇轴线51穿过该中心孔522的中心。其中,扇叶54可以与毂52一体成型,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当然,扇叶54和毂52也可以分开制作后组装到一起,在此不做限定。
毂52在风扇50转动时气流来流的方向上的端部具有用于引导气流向扇叶54方向流动的导流面,该导流面可以呈部分或全部的椭圆抛物面、椭圆锥面、圆锥面等等,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如此,该导流面能够将气流进行引导而产生旋流,避免气流垂直撞击扇叶54,降低了噪声。
另外,相邻的两个扇叶54中彼此相邻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与风扇轴线51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中具有间隔间隙。这样,可以引导气流进入扇叶54和扇叶54之间的涵道30区域,从而避免涡流的产生,降低了噪声。一些实施例中,该间隔间隙从根部542向顶缘544连续变化,例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根部542处的间隔间隙尺寸为a1,在顶缘544处的间隔间隙为a2,a1和a2具有不同的大小。如此,在风扇50的旋转过程中,扇叶54的前缘546和后缘548从顶缘544到根部542的压力梯度可以平缓过渡及变化,从而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能量,并减小气流从扇叶54分离的倾向,扇叶54旋转的噪声基频以及倍频音均有所降低,尤其使大部分倍频音消失,在高转速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扇叶54叶尖的尖音分贝,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到实施例中,前缘546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具有第一弯曲轮廓,后缘548包括在与风扇轴线51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中的第二弯曲轮廓,第一弯曲轮廓的曲率,与第二弯曲轮廓的曲率相异。如此,可以保证间隔间隙从根部542向顶缘544连续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壳体10包括大致沿风扇轴线51纵向延伸的风道部12以及供使用者握持的操作手柄。具体地,风道部12被构造为内部中空的管状体,并界定出允许气流流动的气流通道,风道部12的两端设有连通该气流通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作为进风口11,外界的空气能够从第一开口进入风道部12内,第二开口作为连接口,用于与风管20连接。风管20的一端通过该第二开口与风道部12可拆卸地连接,风管20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22,空气可以通过该出风口22从风管 20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部12可以为两段或者多段管体连接形成的管体组合。应当理解的是,该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可以具有吸风功能,即空气连同杂物从风管20的出风口22吸入,并通过风扇50 后从前述的进风口11排出。
还需说明的是,需指出的是,多个扇叶54中的每一个几何形状是相同的,为了表述简洁,下面将以单个扇叶54进行进一步描述。扇叶54大致沿毂5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毂52和扇叶54经由电机的驱动可围绕前述的风扇轴线51旋转,从而产生沿风扇轴线51方向移动地气流。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风扇轴线51穿过毂52的中心,如此可以保证气流流动方向基本与风扇轴线51和风道部12延伸方向平行,避免气流产生涡流而造成的噪声。扇叶54与风道部12的内壁之间还设有缝隙,一方面可以避免扇叶54 与风道部12的内壁干涉,另一方面,避免扇叶54与风道部12的内壁之间形成涡流而造成的噪声,较佳地,缝隙在径向上的尺寸小于1mm。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操作手柄包括握持部142,握持部142用于使用者操作握持,握持部142 连接到风道部12并从风道部12延伸,触发器可以设置于握持部142中,用户可以操作触发器从而控制电机的工作或停机以使该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操作触发器控制电机的转速,以调节该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功率在不同档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至少部分内壁设有吸音材料。具体地,该阻尼吸音材料可以为泡沫或基于纤维的复合材料,或例如玻璃纤维或天然纤维的复合材料,还可以为聚氨酯泡沫等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例如花园吹风机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噪音源主要来源于风道部12,进一步分析发现,噪音的产生一个原因是由于风道部12内部的凹凸不平引起,气流撞击到风道部12的内壁后在凹陷处容易产生涡流,从而造成噪音。通过在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设置吸音材料,即可以理解为位于进风口11与风扇之间的壳体内壁至少部分设有吸音材料。一方面可以使风道腔内的凹凸部位尽可能平整,不易产生涡流,另一方面,阻尼吸音材料可以吸纳噪音,从而降低了用户听到的噪声,提高了用户的操作舒适感。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该吸音材料为隔音海绵。当然,进一步的,可以在风扇的下游设置吸音材料,具体的,在导流外罩的周向上包裹吸音材料,和/或在导流外罩的下游设置吸音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分别为扇叶54的相对两侧面,扇叶54在旋转时,压力面 543推压空气朝出风口22一侧流动,使之稳定通过间隔间隙,以形成稳定的气流流动。
同时,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分别在X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为线性轮廓,也可为面轮廓。比如:当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在Y轴线的方向(即毂52的径向)上为一次或多次曲面时,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分别在X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具有至少部分重影区域,以形成面轮廓。此时,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的投影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应理解为:压力面543的投影上任一点和吸力面 545的投影上对应点之间的连线距离。当然,在确定风扇50的厚度h时,也可采用截面方式,例如:以平行于X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的面,从根部542至顶缘544依次截取扇叶54。此时,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分别在对应的截面上分别为线轮廓;取两个线轮廓之间的距离最大值作为风扇50的厚度h。又或者,在确权时,还可以通过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卡在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上进行直接测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毂52的直径D2与全部的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的直径D1之比为0.4~0.6,即风扇50的轮毂52比为0.4~0.6,有利于保证风扇50的吹风效率,提高作业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毂52的直径D2与全部的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的直径D1 之间的比值可为0.4~0.6之间的任一值,比如:毂52的直径D2与全部的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的直径D1之间的比值为0.4、0.45、0.5、0.55、0.6等。
具体地,毂52的直径D2与全部的扇叶54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的直径D1之间的比值为0.5,这样使得风扇50的轮毂52比配置更为合理,吹风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扇叶54包括固定到毂52的根部542、与毂52间隔开的顶缘544、前缘546以及后缘548。根部542是扇叶54最靠近毂52,且附接到毂52的径向地最内边缘,顶缘544是扇叶54与毂52 间隔开的径向最外边缘。前缘546在穿过风扇50的气流方向上的最前边缘,也即是风扇50旋转过程中气流首先接触扇叶54的边缘,该前缘546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延伸。后缘548是在穿过风扇50的气流方向上的最后边缘,也即是风扇50旋转过程中最后接触气流的扇叶54的边缘,该后缘548在根部542 和顶缘544之间延伸。前缘546在根部542处的第一端附接到毂52,前缘546在根部542处的第二端与毂 52间隔开,后缘548在根部542处的第一端附接到毂52,后缘548在根部542处的第二端与毂52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风扇50 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风管20设有供空气向外吹出的出风口22。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并自出风口22向外吹出。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风扇50包括:毂52;及从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扇叶54包括固定到毂52的根部542、与毂52间隔开的顶缘544、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延伸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前缘546位于后缘548的前方。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前缘546靠近毂52的一端点与风扇轴线51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根部542和顶缘544分别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中点对应定义为第一中点5421、第二中点5441。经过第一中点5421并与Y轴线平行的线定义为第一竖轴线5422。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第二中点5441位于第一竖轴线5422的下游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22的一侧。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将多个扇叶54在毂52上绕风扇轴线51间隔排布,使气流从相邻两个扇叶54之间稳定穿过,保证园林工具100的吹风效率。由于顶缘544的第二中点5441位于第一竖轴线5422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22一侧,即第二中点5441沿朝向园林工具100的进风侧未掠过第一竖轴线 5422,因此,顶缘544整体会相对根部542呈现出朝向出风口22的方向延伸趋势。如此设计,使得风扇 50的形状设计与气流流向更加吻合,减少气流与扇叶54的碰撞、气流流经的路径长,增加气流在扇叶54 表面的做功,降低噪音,提升吹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毂52的形状大致呈圆柱状,其具有封闭的上游端和开放的下游端。毂52的形状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类似设计,可直接参考如上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说明的是,根部542是扇叶54最靠近毂52,且附接到毂52的径向地最内边缘,顶缘544是扇叶 54与毂52间隔开的径向最外边缘。前缘546是在穿过风扇50的气流方向上的最前边缘,也即是风扇50 旋转过程中气流首先接触扇叶54的边缘,该前缘546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延伸。后缘548是在穿过风扇50的气流方向上的最后边缘,也即是风扇50旋转过程中最后接触气流的扇叶54的边缘,该后缘 548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延伸。前缘546在根部542处的第一端附接到毂52,前缘546在根部542 处的第二端与毂52间隔开,后缘548在根部542处的第一端附接到毂52,后缘548在根部542处的第二端与毂52间隔开。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第一中点5421与第二中点5441之间的连线和第一竖轴线5422之间的夹角β为0°~9°。由此可知,第一中点5421与第二中点5441之间的连线为朝向出风口22的一侧倾斜延伸,且该倾斜延伸方向与第一竖轴线5422之间夹角控制为0°(不包括0°)~9°,这样进一步增加气流在扇叶54表面的做功,使得降噪效果进一步提升。
可选地,第一中点5421与第二中点5441之间的连线和第一竖轴线5422之间的夹角β可为但不限于 1°、2°、3°、5°、7°、8°、9°等。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中点5421与第二中点5441之间的连线和第一竖轴线5422之间的夹角β为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前缘546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即垂直于X轴线的平面)内投影定义为前侧投影5461。前侧投影5461的相对两端点之间的连线定义为弦线L5462。前侧投影5461上至少两处分别位于弦线L5462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前侧投影5461上相对于弦线L5462而言,至少具有一处越过弦线L5462,一处未越过弦线L5462,即前缘546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至少有两处为凹凸状。因此,由前侧投影5461的凹凸特性反馈至扇叶54上,可知,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中观察前缘546,其至少为二次曲线设计,这样使得扇叶54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处由根部542到顶缘544的压力梯度可以平缓过渡及变化,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并减小气流从扇叶54分离的倾向,将噪声最小化。
需要说明的是,前缘546投影上可有两处分别位于弦线L5462的相对两侧;也可有两个处均位于弦线L5462的一侧,一处位于弦线L5462的另一侧;或者,两处均位于弦线L5462的一侧,两处均位于弦线L5462 的另一侧,即前缘546上具有四次曲线设计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7,前缘546远离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5461偏离弦线L5462并背离风管20的出风口22的一侧内凹。前缘546靠近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5461偏离弦线L5462并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22的一侧凸出。由此可知,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前缘546上呈波形设计,且前缘546上远离毂52的一部分的前侧投影5461为内凹设计,这样使得扇叶54在三维空间中,靠近前缘546端的部分具有波形设计,并在远离毂52的一端为前弯状态,有利于减小气流从扇叶54分离的倾向,将噪声最小化。
需要说明的是,前缘546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前侧投影5461,相对弦线L5462具有内凹和外凸偏移设计,其内凹和外凸之间的弧度可不相同,也可保持一致。当前侧投影5461上两处的内凹和外凸的弧度保持一致时,前侧投影5461上则具有正弦波形设计。
具体地,请参考图9,前侧投影5461为正弦曲线,前侧投影5461包括位于弦线L5462的相对两侧的波峰段5463和波谷段5464。波峰段5463靠近根部542并相对于弦线L5462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22一侧凸出;波谷段5464靠近顶缘544并相对于弦线L5462背离风管20的出风口22一侧内凹。波峰段5463和波谷段5464分别与弦线L5462之间的垂直距离最大值定义为第一弦高5465、第二弦高5466。第一弦高5465 和第二弦高5466分别与弦线L5462的长度之比均可为0.008~0.03。比如:第一弦高5465和第二弦高5466 分别与弦线L5462的长度之比均可为0.016、0.008、0.03等。具体结构可参考图9,以弦线L5462的长度为25.1mm为例,第一弦高5465和第二弦高5466分别与弦线L5462之比为0.03时,曲线用◆标记;第一弦高5465和第二弦高5466分别与弦线L5462之比为0.008时,曲线用●标记;第一弦高5465和第二弦高5466分别与弦线L5462之比为0.016时,曲线用▲标记。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弦高5465和第二弦高5466分别与弦线L5462的长度之比均优选为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前缘546在Y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前侧投影5461。前侧投影5461在前缘546远离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弯曲延伸,以在前侧投影5461上形成凹陷结构5467,凹陷结构5467的开口朝向与风扇50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即在三维空间中,前缘546远离毂52的部分表现出沿风扇50的转动方向弯曲前倾,这样便于气流集中,实现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侧投影5461一端朝风扇50的转动方向弯曲,会引起扇叶54两侧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上均具有部分弯曲,比如: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上分别靠近前缘546与顶缘544之间附接点的一部分沿风扇50的转动方向弯曲。
还需说明的是,在Y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前缘546的投影(即前侧投影5461)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位于后缘548的投影的前方;同时,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后缘548的投影相对于前缘546的投影更靠近出风口22设置。此时,扇叶54在毂52上则大致相对毂52径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与图8,前侧投影5461在前缘546和顶缘544的外轮廓线相交并远离毂52的一交点处的切线和弦线L5462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5°~15°。如此,将前侧投影5461一端的弯曲角度控制在5°~15°之间,进一步改善气流的流动,提升园林工具100的降噪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前侧投影5461的一端弯曲角度可取为5°、7°、9°、11°、13°、14°、15°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Y轴线朝向出风口22的一侧。由此可知,前缘546整体相对Y轴线向出风口22延伸,使得扇叶54与气流更吻合,减少气流与扇叶54的碰撞,延长气流在扇叶54上的路径,增加气流在扇叶54表面的做功,进一步提升吹风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可为直线,也可为曲线。需注意的是,若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直线时,不代表前缘546在三维空间内为直线结构设计,因为,前缘546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也可成曲线设计。比如:在Y轴线与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观察,前缘546一端朝风扇50的转动方向弯曲等。
当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为曲线时,其可为一次曲线,也可多次曲线,比如: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从靠近根部542一端至靠近顶缘544一端,先朝向壳体 10的进风口11一侧凸起;再朝向出风口22一侧内凹。当然,该投影还可继续依次凸起和内凹设置。
具体地,请参考图11,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为二次曲线,例如:该投影在从前缘546靠近根部542一端至前缘546靠近靠近顶缘544一端的方向上包括第一弧段550、及与第一弧段550附接的第二弧段551。第一弧段550朝向壳体10的进风口11一侧凸起;第二弧段551朝向出风口 22一侧内凹。如此设计,使得扇叶54的形状设计更加吻合气流流动,增加气流在扇叶54表面的做功。其中,朝向壳体10的进风口11一侧凸起的曲率和朝向出风口22一侧内凹的曲率可不同,也可保持一致,比如:若凸起的曲率和内凹的曲率相同时,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也可正弦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前缘546靠近毂 52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Y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3°~25°。该夹角θ的设定能影响前缘546朝向出风口 22一侧的倾斜幅度。若夹角θ过小时,会导致前缘546朝向出风口22一侧的倾斜幅度过小,无法实现气流路径延长的效果。若夹角θ过大时,导致扇叶54整体倾斜幅度较大。此时需保证毂52的轴向长度足够长,才能满足顶缘544能接近壳体10的内壁,然而这样势必会导致园林工具100整个体积变大,产品笨重,不利于使用。为此,本实施例合理控制夹角θ为3°~25°,使得园林工具100兼顾小型化和高吹风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缘546靠近毂52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也可理解为:前缘546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扇叶54上的前缘546与根部542的交点处的切线。另外,夹角θ可取为但不限于3°、 6°、9°、12°、15°、18°、21°、24°、25°等。
具体地,夹角θ优选为6°,这样使得气流更趋于缓流,减少湍流的形成,有效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经过后缘548靠近毂52的一端点并垂直于X轴线的线定义为第二竖轴线5423;后缘548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第二竖轴线5423背向风管20的出风口 22一侧。由此可知,后缘548相对于进风口11的一侧具有前倾趋势,这样使扇叶54的前缘546和后缘 548处由根部542到顶缘544的压力梯度可以平缓过渡及变化,从而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将噪声最小化。
需要说明的是,扇叶54的前缘546包括在由轴向和径向轴线建立的子午平面(即由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中的弯曲轮廓,后缘548包括在轴向和径向轴线建立的子午平面的弯曲轮廓。也就是说,扇叶54在三维空间中呈扭转状态,例如,当在由平行于风扇轴线51延伸的轴线和径向的轴线限定的子午平面中观察扇叶54,扇叶54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均具有弯曲轮廓。
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前缘546和后缘548中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 的平面内的投影也可以具有笔直地轮廓,相应地,前缘546和后缘548中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在前述的子午平面中也具有笔直的轮廓,在此不做限定。
特别指出的是,前缘546和后缘548在垂直于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中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弯曲的轮廓,则前缘546和后缘548中至少一个与从风扇50的中心点向径向延伸的线在风扇50旋转角度上存在偏移,此时,扇叶54的前缘546被后掠、后缘548被前掠。具体到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扇叶54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均与从风扇50的中心点向径向延伸的线在风扇50旋转角度上存在偏移,则扇叶54整体被后掠。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后缘548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后缘548与毂52的交点处的切线与第二竖轴线5423之间的夹角δ为8°~20°。如此,合理控制夹角δ的大小,使得气流更趋于缓流,有利于提高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夹角δ可取为但不限于8°、10°、12°、14°、16°、18°、20°等。
具体地,夹角δ优选为14°,这样气流更趋于缓流,更有利于降低噪音。
还需说明的是,后缘548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后缘548靠近顶缘544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不包括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扇叶54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定义为叶投影56。分别经过叶投影56在根部542处的两端点并均垂直于X轴线的线分别定义为第一边线560和第二边线561。叶投影56在根部542处的两端点连线定义第三边线562。经过叶投影56上最远离根部542的一端点并平行于第三边线562的线定义为第四边线563。第一边线560、第二边线561、第三边线562和第四边线563 围合形成四边形面564。叶投影56的面积占四边形面564的面积为0.6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与图14,以垂直于Y轴线的平面截取风扇50,分别在前缘546和后缘 548上的交点之间连线定义为安装线547,安装线547与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从根部542至顶缘544 逐渐增大。由此可知,扇叶54呈扭曲状,并在根部542处的安装夹角最小,可以使得毂52上设置较多数量的扇叶54。为了使得扇叶54转动时形成气流的效率较高,扇叶54的根部542与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并不是越小越好。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在毂52上设置更多数量的扇叶54,扇叶54的根部542的横截面形状异于扇叶54 的顶缘544的横截面形状,且扇叶54的根部54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扇叶54的顶缘544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说,扇叶54与毂52的连接处的一侧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扇叶54远离毂52 一侧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由于毂52与扇叶54连接处直径较小,导致周长也小,当扇叶54的根部542 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扇叶54的顶缘544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以后,毂52的周向上可以设置更多个的扇叶54。
另外,将安装线547与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从根部542至顶缘544逐渐增大,使扇叶54的前缘 546和后缘548处由根部542到顶缘544的压力梯度可以平缓过渡及变化,减小气流从扇叶54分离的倾向,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将噪声最小化。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线547与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从根部542至顶缘544之间的变化过渡率可保持一致,也可不一致。比如:根部542处的安装夹角γ和扇叶54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的径向中点处的安装夹角γ和之间的变化过渡率,低于从该中点处安装夹角γ和顶缘544处的安装夹角γ之间的变化过渡率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4,安装线547与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在根部542处为5°~30°。其中,安装夹角γ在根部542处可取为但不限于5°、10°、15°、20°、25°、30°等。在具体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夹角γ在根部542处优选为17°。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1,顶缘544上的安装线547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γ在顶缘544处为30°~85°。其中,安装夹角γ在顶缘544处可取为但不限于30°、40°、50°、60°、70°、80°、85°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夹角γ在根部542处为5°~30°,且夹角γ在顶缘544处为30°~85°时,扇叶54之间的压力梯度更加能趋于平缓过渡及变化,有效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将噪声最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和图12,扇叶54还包括位于后缘548和顶缘544交界处呈由顶缘544 向毂52靠拢的曲面过渡部541,且曲面过渡部541的圆弧面背向毂52凸出。具体到一些实施方式中,曲面过渡部541呈圆弧状。当曲面过渡部541在沿扇叶54大体延伸的平面上的横截面呈圆弧状时,在扇叶 54转动时其能够更加有利于将扇叶54叶尖处的气流引流到扇叶54与扇叶54之间的涵道30区域,从而更好的减小扇叶54叶尖在转动时形成的涡流,进而减小扇叶54叶尖处附壁层气流冲击扇叶54的压力,最终实现进一步降低气动噪声的目的,即减小了叶频尖声。
进一步地,曲面过渡部541的半径长度范围为2mm~6mm。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曲面过渡部541 的半径长度范围还可限定为0.5mm~5mm之间,比如:曲面过渡部541的半径长度可为0.5mm、2mm、3mm、 4mm、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曲面过渡部541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的圆角半径为1mm~5mm。比如:该圆角半径可为但不限于1mm、2mm、3mm、4mm、5mm等。这样,能更好地减小扇叶54叶尖在转动时形成的涡流,以减小了叶频尖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曲面过渡部541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在曲面过渡部 541靠近顶缘544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Y轴线之间夹角η为0°~45°。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η可为8°。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扇叶54还包括位于前缘546和顶缘544交叉点处的叶尖末梢549。具体地,扇叶54的前缘546包括与毂52相邻的内部部分以及与顶缘544相邻的外部部分,前缘546的外部部分向前伸展,并在顶缘544的交叉点处形成叶尖末梢549。如此,该叶尖末梢549能够切割气流,从而将气流分散,避免气流聚集形成涡流而增大噪声。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前缘546和顶缘544的交接处形成呈锐角或直角的棱状边缘,该锐角或直角为面与面相交形成的夹角。
具体到另一些实施例中,前缘546的外部部分的宽度在向前伸展方向上逐渐减小,顶缘544的宽度在由后缘548向前缘546的伸展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使前缘546和顶缘544的交叉处形成尖端,同样能够起到切割气流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涵道30。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连接于导流外罩32和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扇叶54与第一静叶片36分别在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间隙D3从根部542至顶缘544逐渐增大。可知,第一静叶片 36沿毂52径向向外延伸时,则越偏离扇叶54设置,即两者之间的间隙越大。由于扇叶54越靠近顶缘544 部分上的气流,其流速越大,因此,将第一静叶片36沿毂52径向向外延伸时越偏离扇叶54设置,能适当拉大第一静叶片36与扇叶54之间的间隙,使得高速部分的气流在两者之间打转,避免顶缘544处的气流优先快速冲击到第一静叶片36上,这样保证第一静叶片36上的气流保持均一化,实现有效的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50可整体位于涵道30内;也可部分位于涵道30内。当然,在两者结构设计时,也可将两者间隔设置,比如: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涵道30位于风扇50的下游端等。
同时,涵道30设置在壳体10的风道部12内,涵道30用于引导气流移动并对风扇50产生的气流进行整流,因此,涵道30位于风道部12的下游区域,在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到风道部12后,向靠近风扇50的方向移动,而通过风扇50后,气流从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移动至下游区域,经过涵道30的整流,并最终通过风管20向外吹出。
图15示出了扇叶54数量为17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50,与扇叶54数量为17的现有技术中的风扇50的噪声频谱对比图,如图15所示,图中X轴为扇叶54的转速,图中Y轴为噪声的分贝,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转速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50发出的噪声的分贝基本都小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50发出的噪声的分贝,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下得到的计权综合声压级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50比现有技术中的风扇50的整机降噪在2~3分贝左右,对于叶尖声倍频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50比现有技术中的风扇50的整机降噪5~10分贝左右,且风道效率下降小于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涵道30、风扇50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风管20设有供空气向外吹出的出风口22。涵道30连接于壳体(10),用于引导空气流动。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 旋转。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连接于导流外罩32和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 36;第一静叶片36包括连接到导流内罩34的底部362、连接到导流外罩32的顶部364、间隔位于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前侧边缘366和第一后侧边缘368;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风扇50上任一点并垂直于X轴线的平面定义为参考平面53;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底部362的一端点与参考平面53的距离小于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顶部364的一端点与参考平面53的距离。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气流流动过程中,由于气压作用,位于第一静叶片36的顶部364 处的气流速度,大于位于第一静叶片36的底部362处的气流速度,通过将第一静叶片36的第一前侧边缘 366在底部362处的一端设置为位于其第一前侧边缘366在顶部364处的另一端的下游,有效延长了第一静叶片36的第一前侧边缘366位于顶部364处的一端距离扇叶54的距离。这样,一方面,延长了高速气流的流动路径,降低了气流撞击第一静叶片36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使位于第一静叶片36顶部364处和底部362处的气流速度差异平缓过渡,避免了产生涡流,进一步地降低了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外罩32大致沿风扇轴线51方向设置,导流内罩34位于导流外罩32的中心,导流外罩32与导流内罩34之间构成气流流通空间,该流通空间的垂直风扇轴线51的横截面大致为环形。第一静叶片36位于该环形的流通空间内,并且环绕导流内罩34均匀间隔地分布,两两间隔设置的第一静叶片36之间的间隙供气流流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静叶片36的数量为3~11个,如此,可以在起到导流作用的同时,不会因第一静叶片36数量过多而影响气流通过并造成增大噪声。
另外,导流内罩34也大致沿风扇轴线51方向延伸,导流内罩34的内部中空设置,导流内罩34在与风扇轴线51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风扇50的毂52与风扇轴线51相垂直方向上的最大截面面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电机整体设置在导流内罩34的内,或者电机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流内罩34内。较佳地,导流内罩34呈圆筒状,导流内罩34的外壁与导流外罩32的内壁之间的沿风扇轴线51方向均匀设置,这样,可以引导气流沿平行于风扇轴线51方向的方向移动,避免涡流产生的噪声。
进一步地,导流内罩34包括容纳部及与容纳部相连接的导流部,容纳部靠近风扇50设置,用以容纳电机,导流部靠近风管20设置,其为与容纳部一体成型。容纳部靠近风扇50的后端设有安装孔346,电机通过该安装孔346固定于容纳部内,导流部靠近风管20的一端(前端)设有敞口,用于导出进入导流内罩34的内的气流。容纳部的后端还设有导风孔340,导风孔340与前述的敞口之间形成用于冷却电机的冷却通道,气流从导风孔340流入并从敞口流出,从而可以对电机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孔340仅设有一个,当然,导风孔340也可设有若干个,如图16所示,若干导风孔340围绕风扇轴线51均匀间隔设置在容纳部的后端,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导风孔340横截面呈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风扇50包括毂52、从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扇叶54包括固定到毂52的根部542、与毂52间隔开的顶缘544、在根部542和顶缘544 之间延伸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前缘546位于后缘548的前方。第一前侧边缘 366靠近底部362的一端点与后缘548靠近根部542的一端点的距离小于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顶部364 的一端点与后缘548靠近顶缘544的一端点的距离。由此可知,第一静叶片36越靠近顶部364的部分,则越远离扇叶54,这样能适当拉大第一静叶片36与扇叶54之间的间隙,使得高速部分的气流在两者之间打转,避免顶缘544处的气流优先快速冲击到第一静叶片36上。如此,保证第一静叶片36上的气流保持均一化,实现有效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底部362的一端点与参考平面53的距离小于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顶部364的一端点与参考平面53的距离。由此可知,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后侧边缘368在底部362处的一端位于第一后侧边缘368在顶部364处的另一端的上游。如图17所示,沿平行于风扇轴线51的纵向截面,第一后侧边缘368呈圆弧状,第一后侧边缘368位于底部362的一端距风扇50的旋转平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后侧边缘368位于顶部364的另一端距风扇50的旋转平面的距离。这样,在气流向出风口22流动过程中,可以对不同气流速度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内产生湍流,从而达到降低噪声分贝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8,风扇50包括毂52、从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扇叶54包括固定到毂52的根部542、与毂52间隔开的顶缘544、在根部542和顶缘544之间延伸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前缘546位于后缘548的前方。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底部362的一端点与后缘548靠近根部542的一端点的距离小于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顶部364的一端点与后缘548靠近顶缘544的一端点的距离。如此设计,能有效避免气流内产生湍流,从而达到降低噪声分贝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6和图19,导流内罩34的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第一前侧边缘366 靠近底部362的一端点与X’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以平行于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第一静叶片36获取的静叶截面31在靠近风扇50的一部分处越过X’轴线并沿导流内罩34的周向弯曲延伸。此时,从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中观察,第一静叶片36靠近风扇50的一部分呈圆弧状设计,对于气流的引导更加有效,起着良好的降噪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静叶截面31一部分越过X’轴线应理解为:静叶截面31靠近风管20的出风口22的至少部分位于X’轴线一侧或者直接位于X’轴线的线上,静叶截面31靠近风扇50的一部分则弯曲延伸,能越过X’轴线,并位于X’轴线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第一静叶片36具有迎风侧和与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迎风侧和背风侧在X’轴线和Z’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线相交,且靠近风扇50的一交点处的切线与X’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为35°~65°。
研发发现,叶片的进口安装角过大时进口冲击损失有所增大,叶片进口流动状况不佳,涡流噪声增大,而随着叶片的入口角的减小,进口噪声的声压级逐渐降低,但随着进口安装角的进一步减小,入口角进口分离损失增加,涡流噪声同样增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入口角,能够降低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噪声,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将第一静叶片36的入口角Le设置为在35°~65°之间,能够保证气流高效的流动状况,且降低涡流噪声,从而改善整机的噪声影响,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以平行于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第一静叶片36获取的静叶截面31,在Z’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值定义为第一静叶片36的弯曲距离D4。第一静叶片36的弯曲距离D4从底部362至顶部364逐渐增大。如此,第一静叶片36越靠近顶部364的一部分,其弯曲度越大,这样对于气流的导流效果更佳,实现更优的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Z’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值应理解为:静叶截面31越过X’轴线弯曲后,弯曲的部分上具有一最远离X’轴线的上端点;而静叶截面31未越过X’轴线或处于X’轴线线上的部分上具有一最远离上端点的下端点。此时,在Z’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值可为上端点与下端点之间在Z’轴线的方向上的距离。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9,第一静叶片36的弯曲距离D4为1mm~15mm,即第一静叶片36分别在底部362 和顶部364上的弯曲距离均控制在1mm~15mm。其中,弯曲距离D4可为但不限于1mm、3mm、5mm、7mm、7.8mm、 9mm、11mm、13mm、1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静叶截面31包括沿X’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311、越过X’轴线并沿导流内罩34的周向弯曲延伸的第二部分312。第二部分31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凹线3121和外凸线3122。内凹线3121两端的连线与外凸线3122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凹弦高H,凹弦高H为2mm~6mm。由此可知,第一部分311可位于X’轴线的线上,也可位于X’轴线的一侧;而第二部分312为越过(或偏离)X’轴线弯曲。同时,控制凹弦高H为2mm~6mm,这样有效保证第二部分312保持合适的弯曲曲度,使得气流更加顺畅进入第一静叶片36与第一静叶片36之间,以达到降噪分贝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第一前侧边缘366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位于Y’轴线朝向风管20的出风口22一侧。即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中观察,第一前侧边缘366在三维空间中相对Y’轴线朝出风口22一侧倾斜延伸。这样,一方面,延长了高速气流的流动路径,降低了气流撞击第一静叶片36产生的噪声;另一方面,使位于第一静叶片36顶部364处和底部362处的气流速度差异平缓过渡,避免了产生涡流,进一步地降低了噪声。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8,第一前侧边缘366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底部362 处的切线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ε为60°~90°。如此,将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底部362处投影的切线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ε控制为60°~90°,便于第一前侧边缘366整体沿径向向外延伸时能更好偏离X’轴线,使位于第一静叶片36顶部364处和底部362处的气流速度差异更趋于平缓。
需要说明的是,夹角ε可为但不限于60°、70°、80°等。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ε优选为 84°。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前侧边缘366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可为笔直的轮廓,也可为曲线轮廓。当该投影为曲线轮廓时,可为一次曲线、二次曲线等。比如:第一前侧边缘366在X’轴线和 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导流内罩34的一部分沿朝向风扇50的一侧凸起;在靠近导流外罩32 的一部分沿朝向出风口22一侧内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8,第一后侧边缘368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为朝向第一前侧边缘366凹陷的圆弧。如此设计,对于不同流速的气流具有更好地导向,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8,第一后侧边缘368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底部362 处的切线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b为45°~90°。其中,夹角b可为30°~90°之间任一值,比如:夹角b 为、45°、50°、60°、70°、80°等。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b优选为81°。如此,有利于优化第一后侧边缘368的圆弧设计,提升第一静叶片36的导向效果。
更进一步地,第一后侧边缘368在X’轴线和Y’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在靠近顶部364处的切线与X’轴线之间的夹角c小于夹角b。即,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顶部364的弯曲度大于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底部362的弯曲曲度,便于朝出风口22一侧延长第一后侧边缘368的尖部处,保证位于第一静叶片36顶部364处和底部362处的气流速度差异进一步减小,保证气流流动更加均一化,利于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夹角c也可为30°~90°之间任一值,比如:夹角c为30°、35°、40°、45°、50°、 60°、70°、8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第一静叶片36的底部362相对于风扇轴线51以第一角度倾斜设置;第一静叶片36的顶部364相对风扇轴线51以第二角度倾斜设置。如此,使第一静叶片36的第一前侧边缘366和第一后侧边缘368处由底部362到顶部364的压力梯度可以平缓过渡及变化,从而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减小气流从第一静叶片36分离的倾向,将噪声最小化。
进一步地,该第一角度不等于该第二角度,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了气流从第一静叶片36分离的倾向,减少了气流内的湍流,从而噪声最小化。特别强调的是,第一静叶片36的主要作用是对气流进行整流,以引导气流大致沿风扇轴线51方向流动,因此,第一静叶片36大致沿风扇轴线51方向延伸布置,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范围保持在0°~30°的范围内,如此不仅可以对气流进行良好的导流,还起到降噪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为L1,风扇50的扇叶54的中弧线弦长为L2,其中,3≤L1:L2 ≤9。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14与图18,扇叶54具有相对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扇叶54的中弧线是指,扇叶54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之间的内切圆的圆心的连线。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定义为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一静叶片36的第一前侧边缘366与第一静叶片36的第一后侧边缘368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在确权或取证时,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可取为:在底部362与顶部364之间,任一处第一前侧边缘366与第一后侧边缘368之间的距离;或者,在底部362与顶部364之间,第一前侧边缘366与第一后侧边缘368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又或者,在底部362与顶部364之间,第一前侧边缘366与第一后侧边缘368之间所有距离的平均值等。中弧线弦长L2在具体表征时,可同样采用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的取值方法,但需注意的是,在同一比值中,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L1和中弧线弦长L2的取值方式应保持一致,比如: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L1取底部362上第一前侧边缘366与第一后侧边缘368之间的距离;而中弧线弦长L2应取根部542上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之间的内切圆的圆心连线的弦长值等。
应当理解的是,扇叶54的气动性性能参数,例如几何进气角、几何出气角、叶片最大厚度、最大挠度等参数,都需要依靠叶片的中弧线为基础,因此,中弧线的误差直接关系到风扇50的气动性性能计算的准确性。而风扇50的气动性性能又直接关系到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发明人研究发现,第一静叶片36的整流和降噪性能与风扇50的中弧线具有关联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前侧边缘366在底部 362处的一端位于第一前侧边缘366在顶部364处的另一端的下游,第一后侧边缘368在底部362处的一端位于第一后侧边缘368在顶部364处的另一端的上游,则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在底部362和顶部364 之间是变化的,综合考量气流速度和气压,将第一静叶片36的长度设置为扇叶54的中弧线弦长的3倍~9 倍,在保证良好的整流性能的前提下,气流中涡流的产生显著减少,相应的噪声的分贝也显著降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0,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涵道30、风扇50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空气能够从风管20吹出。涵道30容纳于壳体10中,用于引导空气流动。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位于导流外罩32和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园林工具100还包括连接于导流内罩34的导流锥38和设置于导流锥38上的第二静叶片39。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二静叶片39位于第一静叶片36的下游。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经过第一静叶片36的引导,风扇50旋转产生的气流的旋转角度减小,通过设置第二静叶片39,进一步引导气流沿风扇轴线51方向流动,降低气流中的旋转涡流,减小了噪声,实现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尤其是降低气流流动过程中的涡流频率,从而降低倍频尖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静叶片39位于第一静叶片36的下游,并沿导流锥38外壁轴向地纵长延伸。
具体地,请参考图21,第二静叶片39环绕导流锥38均匀间隔设置,流经第一静叶片36的气流能够从第二静叶片39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起到导流作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静叶片39的数量为3~7 个。沿气流流动方向,导流锥38具有开放的上游端(后端)和封闭的下游端(前端),导流锥38的上游端连接于导流内罩34的前端,导流锥38在风扇50转动时气流来流的方向上具有用于引导气流向出风口 22流动的导流面,该导流面可以呈部分或全部的椭圆抛物面、椭圆锥面、圆锥面等等,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导流锥38的下游端还设有散热孔,其中,散热孔与导流内罩34的前端的敞口连通,当执行吹风功能时,冷却气流通过导流内罩34的敞口流入导流锥38内,并从导流锥38的散热孔流出,起到冷却电机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2,第二静叶片39一体成型于导流锥38。具体地,第二静叶片39包括连接至导流锥38的第一内侧边缘392、与第一内侧边缘392相对且与第一内侧边缘392相接的第一外侧边缘394,以及位于第一内侧边缘392和第一外侧边缘394连接处的交叉点,第一内侧边缘392在导流锥38 外壁沿风扇轴线51方向延伸,第一外侧边缘394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延伸且呈向外凸出的圆弧状。参阅图22,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静叶片39还包括在第一内侧边缘392和第一外侧边缘394之间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第一外侧边缘394能够将气流分散,并引导流向至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最终使气流能够大致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从而减少了旋转涡流,降低了噪声。
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静叶片39也可以与导流锥38可拆卸地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0,第二静叶片39的宽度从第一内侧边缘392向第一外侧边缘394线性减小。应当理解的是,为保证第二静叶片39与导流锥38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内侧边缘392的宽度应当保持一定宽度,以增加其与导流锥38的连接面积,而第一外侧边缘394可以起到分散气流的作用,则第一外侧边缘394的宽度应当小于第一内侧边缘392的宽度。因此,连接第一内侧边缘392和第一外侧边缘394的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则被构造为相对扩张地倾斜设置,则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之间的距离,即第二静叶片39的宽度尺寸从第一内侧边缘392向第一外侧边缘394线性减小。如此,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可以进一步地使第一外侧边缘394处和第一内侧边缘392处的压力梯度平缓过渡及变化,从而减少了气流内的涡流,减小气流从第二静叶片39分离的倾向,将噪声最小化。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引导面396和第二引导面398对称设置,这样进一步地提高第二静叶片39的整流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1,该第二静叶片39包括分别与对应的交叉点相邻的两个末端部分,以及位于两个末端部分之间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保持不变,该末端部分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从交叉点向中间部分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一内侧边缘392和第二外侧边缘44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具有彼此间隔地第一交叉点和第二交叉点,第二静叶片39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部分,以及衔接中间部分且与第一交叉点和第二交叉点的第一末端部分391和第二末端部分393。中间部分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尺寸保持不变,第一末端部分391和第二末端部分393位于同一横截面的宽度从交叉点向中间部分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第二静叶片39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构造,如图21及图 22所示,以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的视角观察,第一末端部分391和第二末端部分393呈尖端状,宽度从中间部分向第一交叉点和第二交叉点逐渐减小。这样,在第一末端部分391有利于分散气流,减小涡流噪声,在第二末端部分393有利于避免气流与第二静叶片39分离的倾向,从而避免产生分离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与图20,第二静叶片39的长度为L3,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为L4,其中,0.2≤L3:L4≤1,其中,第二静叶片39的长度定义为第二静叶片39沿气流流动方向,即沿风扇轴线 51的方向的尺寸。发明人研究发现,第二静叶片39的作用在于,通过设置第二静叶片39,进一步引导气流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风扇50旋转产生的气流的旋转角度减小,减少气流中的旋转涡流,从而降低了噪声。因此,第二静叶片39的整流和降噪性能与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具有关联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将第二静叶片39的长度设置为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的0.2倍~1倍,在保证良好的整流性能的前提下,气流中涡流的产生显著减少,相应的噪声的分贝也显著降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0,第二静叶片39的进口安装角为d,0°≤d≤15°,第二静叶片39的进口安装角定义为第二静叶片39的中弧面的切线与风扇50的风扇轴线51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二静叶片39的中弧面的定义可参考上述扇叶54的中弧线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如前文,叶片的进口安装角过大时进口冲击损失有所增大,叶片进口流动状况不佳,涡流噪声增大,而随着叶片的进口安装角度的减小,进口噪声的声压级逐渐降低,但随着进口安装角的进一步减小,进口安装角进口分离损失增加,涡流噪声同样增大。而第二静叶片39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引导气流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因此,将第二静叶片39的进口安装角设置为在0°~15°之间,能够进一步保证气流的流动状况,降低涡流噪声,从而改善整机的噪声影响,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3,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管20、涵道30、风扇50和电机。风管20连接壳体10,空气能够从风管20吹出。涵道30连接于壳体10,用于引导空气流动。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位于导流外罩32和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园林工具100还包括沿气流方向上位于第一静叶片36的下游的第三静叶片40。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在第一静叶片36的下游设置第三静叶片40,经过第一静叶片36 整流后的气流,通过第三静叶片40的引导后,气流基本形成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的平行气流,能够避免气流在风道部12和风管20内旋转撞击产生的尖频噪声,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虽然不希望受到理论限制,在经过第一静叶片36和第二静叶片39的整流后,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100的噪声分贝已显著下降,寄期望获得更小噪声目的,参阅图23~图25,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位于第二静叶片39下游的第三静叶片40。第三静叶片40呈平板状,并大致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延伸,且沿周向均匀间隔布设。研究发现,经过第二静叶片39整流后的气流,通过第三静叶片40的引导后,气流基本形成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的平行气流,能够避免气流在风道部12和风管20内旋转撞击产生的尖频噪声。具体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连接筒33,第三静叶片40的数量为3~11个,第三静叶片40沿周向设置于连接筒33的内壁,连接筒33设连接于壳体10 或风管20,更具体地,连接筒33可以位于风管20和壳体10的连接区域。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静叶片40包括第二前侧边缘46、第二后侧边缘48、连接到连接筒33的第二内侧边缘42、与第二内侧边缘 42相对的第二外侧边缘44,以及位于第二外侧边缘44和第二后侧边缘48的连接处的叶片末梢(图未标)。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二静叶片39,而仅设置第一静叶片36和第三静叶片40,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19,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为L5,第一静叶片36 的弦长为L4,其中,2≤L5:L4≤4。其中,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是指第三静叶片40沿气流流动方向,即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具体是第三静叶片40的第二前侧边缘46 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应当理解的是,第三静叶片40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第三静叶片40的引导后,气流基本形成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的平行气流,故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会影响整流效果。发明人研究发现,如果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过近,经过第三静叶片40整流后的气流并不是基本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的平行气流,如果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过远,则一方面,会延长壳体10的长度,不利于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相较于未设置第三静叶片40噪声并没有明显下降。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第三静叶片40距第一静叶片36的距离设置为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的2~4倍,在保证较佳的整流效果的同时,还起到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与图25,第三静叶片40的长度为L6,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为L4,0.5 ≤L6:L4≤2。其中,第三静叶片40的长度定义为第三静叶片40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的尺寸。发明人研究发现,第三静叶片40的长度过长,一方面,不利于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噪声并没有明显下降,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第三静叶片40的长度,设置为第一静叶片36的弦长的0.5 倍~2倍,可以在不较大程度增加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保证良好的整流性能并降低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3,第三静叶片40的进口安装角为e,0°≤e≤15°。应当理解的是,第三静叶片40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引导气流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因此,将第三静叶片40的进口安装角设置为在0°~15°之间,能够进一步保证气流的流动状况,降低涡流噪声,从而改善整机的噪声影响,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第三静叶片40的进口安装角为e可理解为:第三静叶片40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的中弧面上的切线与风扇轴线51之间的夹角,具体表征方式可参考上述扇叶54的中弧线的确定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3,沿气流流动方向,第二外侧边缘44相对风扇轴线51扩张地倾斜延伸,第二前侧边缘46相对风扇轴线51呈内凹的弯曲延伸,具体到实施方式中,第二前侧边缘46的纵向截面呈圆弧状,且与第二外侧边缘44平滑过渡。如此,通过第二静叶片39的引导后的气流,首先与第二前侧边缘46接触,第二前侧边缘46呈内凹地弯曲延伸有助于气流在不同径向尺寸处的气流速度差的梯度平缓过渡,降低了涡流噪声,第二外侧边缘44相对风扇轴线51扩展的倾斜延伸。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不同径向尺寸处的气流速度差的梯度平缓过渡,且进一步导向气流基本形成沿风扇轴线51的方向流动的平行气流。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试验验证,采用上述的多个静叶片进行导流,能够降低噪声分贝1-3分贝,尖声分贝能够降低2-5分贝,风道部12的风道效率升高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6及图30,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扇50和进风护罩60。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进风护罩60连接在进风口11处,风扇50能够绕风扇轴线51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进风护罩60从进风口11引入。进风护罩60包括具有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的三维进气阵列栅格。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包括:沿第一方向612延伸的腹板61,腹板61包括多个,多个腹板61沿第二方向661间隔布设;以及沿第二方向661延伸的破流筋条66,破流筋条66包括多个,每一破流筋条66沿第二方向661搭接于相邻的两个腹板61上,多个破流筋条66与多个腹板61界定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栅格单元62,相邻的栅格单元62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进气孔621;多个破流筋条66的顶出部68相对于腹板61向背离进风口11的方向隆起,以形成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其中,第一方向612 与第二方向661相交。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将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设计为具有向外凸地弧状包络面,多个栅格单元62的外包络面和/或内包络面平滑过渡,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气流的流量损失,另一方面,从进风护罩60中心向四周排布的多个栅格单元62可以使进气气流趋于均匀,产生大致平行的进气气流,且不同栅格单元62的骨架处产生的旋流可能会相互之间抵消。如此,一方面,可以在不增加栅格单元62数量的同时,弱化气流在空间上的波动,使进入进风护罩60的气流趋于平行,有利于减少涡流的产生,进而降低噪声。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空气流动和效率,提高进风效率。另外,由于破流筋条66的顶出部68 为相对腹板61沿背离进风口11方向隆起设置,即顶出部68上至少部分鼓出腹板61,因此,气流在进入栅格单元62时,先受到相邻两个顶出部68阻流并向四周分流;分流后再受到相邻两个腹板61阻流,这样避免气流同时受到相邻两个腹板61和相邻两个顶出部68的阻流,有效增加进风流量,减少风阻。
需要说明的是,顶出部68可呈面结构,比如:顶出部68可为一个完整的平面;或者为由多个成夹角的平面拼接而成;又或者为拱形或曲线弧面等。当然,顶出部68也可呈点或线状结构,比如:顶出部68 为圆锥的端点;或者顶出部68两侧面交互形成的夹角线等。
参阅图1、图30及图31,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进风护罩60,进风护罩60与风道部12的进风口11连接,电机能驱动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转动以将外部的空气透过进风护罩60从进风口11引入,进风护罩60至出风口2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动的气流通道。其中,为了便于清理风道部12进风护罩60与进风口11可以被配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可以理解,进风护罩60的一个作用是防止用户的手指伸入到风道部12的内部,从而产生危险,另一个作用是防止例如树叶或杂物在清扫作业中进入风道部12从而造成电机和风扇50发生故障。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护罩60包括多个供气流通过的栅格单元62,空气经由该多个栅格单元62进入风道部12的进风口11,多个栅格单元62的通风面积之和界定出进风护罩60的有效通风总面积。即,进风护罩60的有效通风总面积可以理解为栅格单元62 在与进风口11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投影面积之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栅格单元62的最大孔径不大于7mm,优选地,栅格单元62的最大孔径不大于4mm。如此,可以对人体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杂物进入进风口11。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0,进风护罩60包括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和边框64,边框64环绕在三维进气阵列栅格上,且借助边框64连接于壳体10的进风口11处。该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包括多个栅格单元62,且具有向外凸地弧状外包络表面,例如,该包络面可以呈球形面。进一步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具有向外凸地弧状内包络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包络面是指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总可以找到同相位各点的几何位置,这些点的轨迹是一个等相位面,叫做包络面。发明人研究发现,风扇50的旋转会使空气经过进风护罩60 和进风口11吸入,在空气穿过进风护罩60之前,空气沿相对于进风口11的轴线方向的周向方向具有很小的速度分量或没有速度分量,而因为栅格单元62的存在,则会导致穿过进风护罩60的气流在周向方向上产生速度分量从而产生涡流,进而产生涡流噪声。为了减小气流在空间上的波动,则需要较窄的空气通道(栅格单元62)将气流分割为多股细小气流,但如此会增加空气流动的阻力,影响进风量,同时,也会增加进风护罩60的质量并增加噪声。为解决该问题,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将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设计为具有向外凸地弧状包络面,例如如图26和图30所示的球形外包络面,多个栅格单元62的外包络面和/或内包络面平滑过渡,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气流的流量损失,另一方面,从进风护罩60中心向四周排布的多个栅格单元62可以使进气气流趋于均匀,产生大致平行的进气气流,且不同栅格单元62的骨架处产生的旋流可能会相互之间抵消。如此,一方面,可以在不增加栅格单元62数量的同时,弱化气流在空间上的波动,使进入进风护罩60的气流趋于平行,有利于减少涡流的产生,进而降低噪声。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空气流动和效率,提高进风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破流筋条66包括自顶出部68 朝向相邻间隔排布的腹板61延伸的第一导风部681与第二导风部682。顶出部68的背风侧相对于腹板61 向外隆起的预设距离D6是2mm~20mm。当顶出部68与腹板61之间高度距离过小时,顶出部68与腹板61 之间无法在气流流动方向上发生空间上的错层,导致气流同时受到破流筋条66和腹板61的阻流,导致风阻过大,减小进风量。当顶出部68与腹板61之间高度距离过大时,不仅导致园林工具100整体长度过大,而且无法堵住风机内侧的噪音,延缓噪音向外扩散。为此,本申请将高度距离D6控制在2mm~20mm之间,既能保证气流错层阻流,提高进风量;又能堵住风机内侧的噪音,实现延缓噪音向外扩散。
另外,朝向相邻间隔排布的腹板61延伸的第一导风部681与第二导风部682,在具体一些实施例中,分别为沿第二方向661位于顶出部68相对两侧且朝向腹板61倾斜延伸的结构,这样便于将气流按照预设路径导流,避免产生旋流,从而降低了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高度距离D6可取为2mm、3mm、5mm、8mm、11mm、14mm、17mm、20mm等。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度距离D6优选为3mm~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6,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具有间隔布设的多个栅格单元62,每一栅格单元 62在垂直于进风口11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具有规则和/或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设有主进风区域和环绕边框64的辅进风区域,位于主进风区域的栅格单元62在垂直于进风口11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相同。如此,便于在辅进风区域栅格单元62与边框64的连接。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栅格单元62在垂直于进风口11的中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呈多边形,例如,呈六边形、七边形或八边形。应当理解的是,栅格单元62的最大内切球面半径确定了栅格单元62的最大栅格宽度,通常,栅格单元62具有较小的栅格宽度有利于降低噪声,采用多边形的栅格单元62有利于控制栅格单元62的最大栅格宽度,从利于控制噪声。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进风区域应理解为: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连接在边框64内部时,会与边框64的内壁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环绕在主进风区域外部的空间,即该空间由非封闭状态的“栅格单元62”与边框64 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而主进风区域则由多个完整封闭状态的“栅格单元62”组合形成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栅格单元62沿第二方向661间隔排列形成多行,每一行的栅格单元62沿第一方向612排布,相邻行中最相邻的两个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在第一方向612上错位排布。其中,第一方向612 与第二方向661相交,具体地,第一方向612为如图26所示的横向,第二方向661为如图26所示的纵向。如此,使位于不同行的栅格单元62之间相互错开,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涡流,进而降低了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6,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包括沿第一方向612延伸的腹板61和沿第二方向 661延伸的破流筋条66,腹板61包括多个,多个腹板61沿第二方向661间隔布设,破流筋条66包括多个,每一破流筋条66沿第二方向661搭接于相邻的两个腹板61上,破流筋条66被构造为具有沿第一方向612连通相邻的两个栅格单元62的气流通道,多个破流筋条66与多个腹板61界定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栅格单元62。多个破流筋条66的顶表面652形成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向外凸地弧状外包络表面,多个腹板61的内表面形成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向外凸地弧状内包络表面。如此,一方面,破流筋条66用于分割气流,从而能够使多股细小气流经过栅格单元62后形成大致平行的气流,有利于降低噪声。另一方面,沿平行于进风口11的轴线观察进风护罩60,破流筋条66和腹板61相互之间几乎没有重叠,也有利于进风护罩60的制造,例如采用注塑成型,有利于脱模。再一方面,破流筋条66具有连通相邻的两个栅格单元 62的气流通道,在不增加噪声的前提下,有助于提高进气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出部68在迎风侧65具有顶表面652。第一导风部681与第二导风部682在迎风侧65分别第一导风面654与第二导风面65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腹板61基本平行于进风口11的轴线,利于对气流进行导向,腹板61的厚度为0.25毫米~2毫米。
参阅图31,具体地,顶表面652与进风口11的轴线相垂直,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在垂直于第一方向612的平面内的投影分别与顶表面65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612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均为De,90°≤De≤180°具体到实施例中,该破流筋条66沿第二方向661的迎风侧65的截面轮廓为梯形,背风侧的截面轮廓也为梯形。较佳地,顶表面652的宽度小于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的宽度,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面654的宽度从其与顶表面652向腹板61逐渐增大,破流筋条66在垂直于进风口11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呈哑铃状。如此,破流筋条66首先与气流接触,其宽度较小能够将气流分割,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宽度较大且倾斜延伸,利用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 将气流按照预设路径导流,避免产生旋流,从而降低了噪声。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6,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行中的相邻的两个破流筋条66在第一方向612上等间距错位排布。例如:位于相邻行的两个栅格单元62沿第一方向612错位排布,位于偶数行和位于奇数行相邻的两个栅格单元62沿第二方向661位于同一列。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破流筋条66能够间隔不同的栅格单元62,而位于相邻行中相邻的两个栅格单元62错位排布,且位于偶数行和奇数行中相邻的两个栅格单元62位于同一列,均通过破流筋条66的布置实现,则表征破流筋条66规则排布,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能够将气流导入偶数行和奇数行位于同一列的两个栅格单元62中,避免气流之间相互影响,降低了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1,迎风侧65还包括沿第一方向612位于破流筋条66相对两侧的第三导风面67,该第三导风面67接合于顶表面652、第一导风面654和第二导风面656,且沿第一方向612外倾斜延伸。如此,使破流筋条66沿第一方向612和第二方向661均形成导风面,从而能够将气流沿第一方向612和/或第二方向661导入不同的栅格单元62中,避免气流产生旋流,进一步降低了噪声。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试验验证,采用上述的进风护罩60,能够降低噪声分贝1-2分贝,尖声分贝能够降低1分贝,风道部12的风道效率升高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8,进风护罩60具有一护罩轴线63。第一导风面654相对第二导风面656 朝向护罩轴线63设置。在第二方向661上位于同一列的破流筋条66中,第二导风面656与护罩轴线63 之间的夹角f,从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边缘至护罩轴线63逐渐增大。比如:以同一列并位于护罩轴线63的一侧4个破流筋条66为例,夹角f从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边缘至护罩轴线63依次可为17°、19°、20°、 21°。由此可知,越靠近进风护罩60中间,第二导风面656的倾角越大,这样便于将进风分散至进风护罩60的四周,使得均匀进风,避免进风护罩60中部集中进风。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661上位于同一列的破流筋条66中,第二导风面656与护罩轴线63之间的夹角f,从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边缘至护罩轴线63也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9,进风护罩60具有一护罩轴线63,腹板61包括背向进风的一侧的内表面、沿第二方向661位于内表面相对两侧且相对内表面倾斜延伸的第四导风面611。相邻两个腹板61之间的第四导风面611之间间距从第四导风面611远离内表面的一端至第四导风面611靠近内表面的一端逐渐增大,向壳体10内呈扩张结构。这样当气流流动至第四导风面611上时,在第四导风面611的作用下,向外扩散,使得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平稳。
另外,腹板61上背向护罩轴线63的第四导风面611与护罩轴线63之间的夹角g,在第二方向661上从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边缘至护罩轴线63逐渐减小。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夹角g在第二方向661 上从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边缘至护罩轴线63也可保持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6,相邻两个腹板61之间的间距为5mm~15mm。当相邻两个腹板61之间间距过小时,会导致进风护罩60的有效进风面积变小,降低进风量;当相邻两个腹板61之间间隙过大时,则无法实现防护作用。为此,将腹板61之间的间距控制为5mm~15mm,在实现有效防护的前提下,保证进风量,减少涡流的产生,提高降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腹板61之间的间距可为5mm、7mm、9mm、11mm、13mm、1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7,腹板61背向进风的一侧面在第一方向612上至少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面613与第二面614。第一面613与第二面614之间的夹角为:140°~180°。其中,第一面613和第二面614均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当第一面613和第二面614均为曲面时,可在各自上取一点作切线,两个切线可理解为第一面613和第二面614之间的夹角。而如何在第一面613和第二面614上取点位置不作限定,比如:可在第一面613远离第二面614的一端上取点;也可在第一面613的中部取点;或者,在第一面613上靠近第二面614的一端上取点等。
可选地,腹板61朝向进风的一侧面可为曲面,也可为多个成夹角的平面进行拼接而成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0,进风护罩60还包括连接于进风口11处的边框64,三维进气阵列栅格连接于边框64内。其中,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在边框64上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比如: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在边框64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等。
进一步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的外包络表面凸出边框64背向进风口11的一端面。如此,将外包络表面凸出边框64,有利于增加结构强度,限制噪音辐射。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护罩60具有一护罩轴线63。边框64背向进风口11的一端面相对于护罩轴线63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壳体10、风扇50和进风护罩 60。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电机驱使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进风护罩60连接在进风口11处,风扇50能够绕风扇轴线51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进风护罩60从进风口11引入。园林工具100还包括设置于风扇50的上游区域的多个导叶片90,由进风口11 引入的气流能够从导叶片90之间的间隙通过,以导流形成平行气流。
上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为了进一步降低噪声,发明人研究发现,风扇50的旋转会使空气经过进风护罩60和进风口11吸入,气流经过进风护罩60会产生大致平行的进气气流,但仍然存在非平行气流导致涡流的产生。为解决该问题,参阅图1及图3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设置于风扇50的上游区域靠近进风口11处的多个导叶片90,由进风口11引入的气流能够从导叶片90之间的间隙通过,以导流形成平行气流。具体地,多个导叶片90彼此平行地大致沿进风口11 的轴线方向延伸,且多个导叶片90基本均匀间隔设置,以对气流进行良好的导向,以使气流经过导叶片90后形成平行气流,从而减少气流撞击风道部12内壁的频率,实现降噪。且非平行气流在导叶片90之间折射损耗,从而能够降低噪声,因此,导叶片90也可以用作隔声栅。应当理解的是,气流经过风扇50后会产生高速气流,而在风道部12的上游区域的气流相较于下游区域处于低速,则非平行气流在导叶片90 之间的折射撞击产生的噪声较低,并不会影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整体噪声,则设置导叶片90 可以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具体到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叶片90距进风口11的距离为10毫米~50毫米,导叶片90的数量为5-20 个,相邻的两个导叶片90之间的距离为12毫米~18毫米,每一导叶片90的弦长为10毫米~50毫米。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相邻导叶片90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如此能够起到较佳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壳体10包括平直段13以及位于平直段13上游且相对平直段13向下弯曲的弯曲段14,该风扇50设置于平直段13,该导叶片90设置于弯曲段14,且沿弯曲段14的内壁延伸。具体地,平直段13与风扇轴线51大致平行,弯曲段14的前端与平直段13的后端连接,弯曲段14的后端设有前述的进风口11,进风护罩60连接于该进风口11处。风扇轴线51与垂直于进风口11所在平面的垂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20度~180度之间。如此,通过设置弯曲段14可以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利用弯曲段 14的弯曲内壁和导叶片90进行良好的导流,从而使到达风扇50的气流为大致平行的气流,有利于降低噪声。具体地,壳体10包括以一对称基准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具有彼此适配的上缘和下缘,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的上缘彼此配接,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的下缘彼配接,从而形成前述的气流通道。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则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的横截面轮廓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圆弧,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位于径向的两侧边缘分别为前述的上缘和下缘。
进一步地,风扇轴线51位于对称基准面上,第一半壳的上缘和第二半壳的上缘位于弯曲段14的部分,朝向该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彼此重叠且具有第三弯曲轮廓,第一半壳的下缘和第二半壳的下缘位于弯曲段 14的部分,朝向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彼此重叠且具有第四弯曲轮廓。如图1所示,在前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弯曲轮廓和第四弯曲轮廓可以均呈圆弧状,第三弯曲轮廓、第四弯曲轮廓位于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上。如此,使弯曲段14的曲率平缓过渡,由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能够沿着壳体10的弯曲段14平缓流动,起到良好的导流作用。
导叶片90连接于壳体10位于弯曲段14的内壁,且位于气流流动的路径上。具体地,该导叶片90包括以对称基准面对称设置的第一子导叶片9290和第二子导叶片9490,当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彼此配接,第一子导叶片9290和第二子导叶片9490耦接形成完整的导叶片90。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子导叶片9290 和第二子导叶片9490均具有与气流接触的上下两个导流面,第一子导叶片9290和第二子导叶片9490耦接后,第一子导叶片9290和第二子导叶片9490对应的导流面形成平滑的曲面。诚然,为了使经过流经导叶片90和弯曲段14内壁的气流更为平缓以降噪,在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导叶片90朝向对称基准面上的投影具有第五弯曲轮廓,第五弯曲轮廓呈圆弧状,平分第三弯曲轮廓和第四弯曲轮廓的中弧线垂直且平分该第五弯曲轮廓。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试验验证,在风扇50的上游区域靠近进风口11处设置有上述的导叶片90,能够降低噪声分贝2-3分贝,尖声分贝能够降低2-4分贝,风道部12的风道效率降低小于1%。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电源,电源用于为电机提供电力,该电源可以为直流电源,具体可以为可充电的电池包,电池包以能够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壳体10上。具体地,壳体10 上设有供电池包结合的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电池包安装部,该电池包安装部可以靠近操作手柄处设置,电池包的数量与电池包安装部的数量相匹配。应当理解的是,电池包安装部应靠近操作手柄设置,可以实现重量单元尽可能的距离操作握持点最近,减少使用者工作的疲劳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包至少能为两种不同种类的直流工具供电,例如可以通用于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打草机、割草机、链锯、修枝机、角磨、电锤、电钻等园林工具100。如此,使用者可以仅购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裸机,并通过利用已有的其它园林工具100上的电池包来为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进行供电,实现多工具的能源共享,一方面,利于电池包平台的通用;另一方面,也为使用者节省了购买成本。具体到实施例中,电池包可采用卡扣方式或者插拔方式固定于电池包安装部上,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包括于其两侧设有滑轨部(未标号)、于其上侧设有的卡扣部及若干电极连接片(未图示)。其中滑轨部可与电池包安装部配接实现电池包在径向上被限位,卡扣部与壳体10卡扣连接,实现电池包在轴向上被限位,从而将电池包稳定的连接在电池包安装部上。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25)

1.一种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包括:
壳体(10),设有进风口(11);
风管(20),连接所述壳体(10),所述风管(20)设有供空气向外吹出的出风口(22);
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用于使空气产生流动并自所述出风口(22)向外吹出;
电机,驱使所述风扇(50)绕风扇轴线(51)旋转;
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在所述电机处于最高转速下的吹力F和噪音LP满足以下关系:
16N≤F≤23N,53dBA≤LP<57dBA;或者,
23N<F≤40N,53dBA≤LP≤0.0121F2-0.0603F+53.065dB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速为:16000r/min~260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50)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轮廓直径为88mm~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在所述电机处于最高转速下的吹力F和噪音LP还满足以下关系:
23N<F≤40N,53dBA≤LP≤0.0081F2+0.1374F+48.473dB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的风量Q,压力P,电机的输入功率P分别满足以下关系:
450cfm≤Q≤1500cfm,1400Pa≤P≤5000Pa,700W≤P≤3000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工具为能够吹动地面树叶的吹风机,所述吹风机包括连接在所述进风口(11)上的进风护罩(60),所述风扇(50)能够绕风扇轴线(51)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所述进风护罩(60)引入;
所述风扇(50)包括:
毂(52);及
从所述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所述扇叶(54)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所述压力面(543)与所述吸力面(545)在所述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546)和后缘(548),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
在所述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所述风扇(50)扇叶的前缘(546)与所述进风护罩(60)之间间距最小值为D5,所述园林工具的长度为L0;
其中,0.15≤D5:L0≤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涵道(30);
所述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流外罩(32)和所述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电机容纳在所述导流内罩(34)中;以垂直风扇轴线的平面截取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导流外罩(32),所述进风口(11)截面的的横截面积S1和所述导流外罩(32)截面横截面积S2的比率为1.6~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50)包括:
毂(52);及从所述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
所述扇叶(54)包括用于产生气流的压力面(543)和吸力面(545),所述压力面(543)与所述吸力面(545)在所述风扇轴线(51)的方向上交汇形成前缘(546)和后缘(548),在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位于所述后缘的前方,相邻两个所述扇叶彼此相邻的所述前缘和所述后缘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彼此不重叠;
相邻两个所述扇叶(54)在垂直于所述风扇轴线(51)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间隙,所述间隔间隙D0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前缘(546)靠近所述毂(52)的一端点与所述风扇轴线(51)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
所述吸力面(545)与所述压力面(543)分别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之间的距离最大值定义为所述扇叶(54)的最大厚度h;
所述间隔间隙D0的值与所述风扇(50)的最大厚度h的值的比率范围为1~1.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54)为注塑成型或压铸成型于所述毂(5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50)包括:毂(52);及
从所述毂(52)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围绕风扇轴线(51)分布的多个扇叶(54),所述扇叶(54)包括固定到毂(52)的根部(542)、与所述毂(52)间隔开的顶缘(544)、在所述根部(542)和所述顶缘(544)之间延伸的前缘(546)和后缘(548),在所述风扇(50)的转动方向上,所述前缘(546)位于所述后缘(548)的前方;
所述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前缘(546)靠近所述毂(52)的一端点与所述风扇轴线(51)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
所述根部(542)和所述顶缘(544)分别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中点对应定义为第一中点(5421)、第二中点(5441),经过所述第一中点(5421)并与Y轴线平行的线定义为第一竖轴线(5422),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中点(5441)位于所述第一竖轴线(5422)的下游朝向所述风管(20)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中点(5421)与所述第二中点(5441)之间的连线和所述第一竖轴线(5422)之间的夹角β为0°~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546)在所述Y轴线与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定义为前侧投影(5461),所述前侧投影(5461)的相对两端点之间的连线定义为弦线L(5462);
所述前侧投影(5461)上至少两处分别位于所述弦线L的相对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546)远离所述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5461)偏离所述弦线L(5462)并背离所述风管(20)的出风口的一侧内凹;
所述前缘(546)靠近所述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的前侧投影(5461)偏离所述弦线L(5462)并朝向所述风管(20)的出风口的一侧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投影(5461)在所述前缘(546)远离所述毂(52)的部分外轮廓处弯曲延伸,以在所述前侧投影(5461)上形成凹陷结构(5467),所述凹陷结构(5467)的开口朝向与所述风扇(50)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所述前侧投影(5461)在所述前缘(546)和所述顶缘(544)的外轮廓线相交并远离所述毂(52)的一交点处的切线和所述所述弦线L(5462)之间的弯曲角度α为5°~15°。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546)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Y轴线朝向所述风管(20)的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前缘(546)在所述X轴线与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的投影,在所述前缘(546)靠近所述毂(52)的一端点处的切线与所述Y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3°~25°。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Y轴线的平面截取所述风扇(50),分别在所述前缘(546)和所述后缘(548)上的交点之间连线定义为安装线(547),所述安装线(547)与所述X轴线之间的安装夹角γ从所述根部(542)至所述顶缘(544)逐渐增大。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54)还包括位于所述后缘(548)和所述顶缘(544)交界处呈由所述顶缘(544)向所述毂(52)靠拢的曲面过渡部(541),且所述曲面过渡部(541)的圆弧面背向所述毂(52)凸出,所述曲面过渡部(541)在所述X轴线与所述Y轴线构成的平面内投影的圆角半径为1mm~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涵道(30);所述涵道(30)包括导流外罩(32)、导流内罩(34)以及连接于所述导流外罩(32)和所述导流内罩(34)之间的第一静叶片(36);
所述第一静叶片(36)包括连接到所述导流内罩(34)的底部(362)、连接到所述导流外罩(32)的顶部(364)、间隔位于气流流动方向的第一前侧边缘(366)和第一后侧边缘(368);
所述风扇轴线(51)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风扇(50)上任一点并垂直于所述X轴线的平面定义为参考平面(53);
所述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所述底部(362)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53)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所述顶部(364)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53)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所述底部(362)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53)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后侧边缘(368)靠近所述顶部(364)的一端点与所述参考平面(53)的距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内罩(34)的轴线定义为X’轴线,经过所述第一前侧边缘(366)靠近所述底部(362)的一端点与所述X’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Y’轴线,与X’轴线和Y’轴线垂直且相交的线定义为Z’轴线;
以平行于所述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所述第一静叶片(36)获取的静叶截面(31)在靠近所述风扇(50)的一部分处越过所述X’轴线并沿所述导流内罩的周向弯曲延伸,
以平行于所述X’轴线和Z’轴线构成平面的面截取所述第一静叶片(36)获取的静叶截面(31),在所述Z’轴线的方向上的高度最大值定义为所述第一静叶片(36)的弯曲距离D4;所述第一静叶片(36)的弯曲距离D4从所述底部(362)至所述顶部(364)逐渐增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叶片(36)具有迎风侧和与所述迎风侧相对的背风侧,所述迎风侧和所述背风侧在所述X’轴线和所述Z’轴线构成的平面的投影的外轮廓线相交,且靠近所述风扇(50)的一交点处的切线与所述X’轴线的夹角定义为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所述第一静叶片入口角Le为35°~65°。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园林工具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处的进风护罩(60),所述风扇(50)能够绕风扇轴线(51)旋转并将外界空气透过所述进风护罩(60)从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进风护罩(60)包括具有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的三维进气阵列栅格,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包括:
沿第一方向(612)延伸的腹板(61),所述腹板(6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腹板(61)沿第二方向(661)间隔布设;以及
沿第二方向(661)延伸的破流筋条(66),所述破流筋条(66)包括多个,每一所述破流筋条(66)沿第二方向(661)搭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腹板(61)上,多个所述破流筋条(66)与多个所述腹板(61)界定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栅格单元(62),相邻的所述栅格单元(62)之间形成有供气流穿过的进气孔(621);
多个所述破流筋条(66)的顶出部(68)相对于所述腹板(61)向背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隆起,以形成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向外凸地外包络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612)与所述第二方向(661)相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栅格单元(62)沿第二方向(661)间隔排列形成多行,每一行的所述栅格单元(62)沿第一方向(612)排布;
相邻行中最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格单元(62)在第一方向(612)上错位排布。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流筋条(66)包括自所述顶出部(68)朝向相邻间隔排布的所述腹板(61)延伸的第一导风部(681)与第二导风部(682);所述破流筋条(66)具有迎风侧(65)和与所述迎风侧(65)相对的背风侧;
所述顶出部(68)的背风侧相对于所述腹板(61)向外隆起的预设距离D6是2mm~20mm。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护罩(6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处的边框(64),所述边框(64)环绕在所述三维进气阵列栅格外。
CN202210249741.8A 2021-03-12 2022-03-14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Pending CN115075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034 2021-03-12
CN2021102680349 2021-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5178A true CN115075178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2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7491.1U Active CN217810730U (zh) 2021-03-12 2022-03-14 园林工具
CN202210249741.8A Pending CN115075178A (zh) 2021-03-12 2022-03-14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7491.1U Active CN217810730U (zh) 2021-03-12 2022-03-14 园林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489A1 (zh)
EP (1) EP4306807A1 (zh)
CN (2) CN217810730U (zh)
WO (1) WO20221888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6935A (ja) * 1994-04-19 1995-10-31 Nippon Kagaku Kogyo Kk 循環式風洞設備における低騒音軸流送風機
CN204551351U (zh) * 2014-11-28 2015-08-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209686307U (zh) * 2018-05-03 2019-11-2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花园吹风机
CN210317897U (zh) * 2019-07-16 2020-04-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风叶机构和吹风机
CN211975528U (zh) * 2020-04-07 2020-11-2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风机
CN212508973U (zh) * 2020-05-27 2021-02-09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用于园林吹风机的风叶机构和园林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8888A1 (zh) 2022-09-15
US20240032489A1 (en) 2024-02-01
CN217810730U (zh) 2022-11-15
EP4306807A1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1357B1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10405707B2 (en) Blower
US8784060B2 (en) Centrifugal fan
US20190162192A1 (en) Blower
CN204715269U (zh) 吹风机及吹吸装置
EP0807760A2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CN204551351U (zh) 吹风机
CN105442478B (zh) 吹风机
JP6836352B2 (ja) ディフューザ、気流発生装置、及び電気装置
CN211398054U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201148994Y (zh) 混合叶片冷却风扇
US20050191174A1 (en) Centrifugal fan
CN107388424A (zh) 出风罩及空调室外机
KR101742965B1 (ko) 송풍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08019363B (zh) 风机装置及烟机
JP2014030484A (ja) 電気機器
CN115075178A (zh) 具有吹功能的园林工具
CN203866754U (zh) 吹风装置
CN101285479A (zh) 贯流双通道风机
CN113719478A (zh) 吹风机
CN104746458A (zh) 吹风装置
CN214742186U (zh) 鼓风机
CN211343490U (zh) 导叶、风道组件以及送风设备
CN113738698A (zh) 用于园林吹风机的风叶机构和园林吹风机
CN215719782U (zh) 叶轮、风机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