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1948A -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 Google Patents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1948A
CN115071948A CN202210258878.XA CN202210258878A CN115071948A CN 115071948 A CN115071948 A CN 115071948A CN 202210258878 A CN202210258878 A CN 202210258878A CN 115071948 A CN115071948 A CN 115071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abin
pod
balloon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88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谷圭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u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71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1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80Parachutes in association with aircraft, e.g. for brak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BLIGHTER-THAN AIR AIRCRAFT
    • B64B1/00Lighter-than-air aircraft
    • B64B1/40Ballo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BLIGHTER-THAN AIR AIRCRAFT
    • B64B1/00Lighter-than-air aircraft
    • B64B1/70Ballas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78Parachutes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 load-retard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飞行系统(1)具有:气球(11);从气球(11)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吊绳(12);以及安装于多个吊绳(12)的下端的舱(13)。舱(13)的主体由层叠体的壁构成,该层叠体的壁包含:纤维强化塑料层,其起到将舱(13)保持为水密和气密并且保持舱(13)的形状的作用;紫外线阻断层,其降低向舱(13)内透过的紫外线量;隔热层,其降低从舱(13)的内侧向外侧散热的热量;以及粘性层,其在纤维强化塑料层产生了龟裂或者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者孔而进行堵塞。在舱(13)的主体的侧壁设置有1组以上的配置于相互对置的位置的2个为1组的舱口。

Description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气球使人、物飞行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通过利用气球使收纳了人的舱飞行而能够进行人的空中移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有人飞行机,该有人飞行机具有利用气球悬吊收纳有人的飞行机主体而使其飞行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97345号公报
气球是比较简单的构造,并且能够从地上飞到5万米左右的高度。本申请的发明人想到了利用气球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廉价地将人或物运送至1万米以上的高度的机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舱作为第1方式,该舱通过气球而飞行,其中,该舱具有利用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的主体,该壁体具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
在第1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方式: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壁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部分一体地成型。
在第1或第2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3方式:所述主体的壁体是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
另外,本发明作为第4方式提出了一种舱,其通过气球飞行,该舱具有:支柱,其被所述气球悬吊;板状体,其安装于所述支柱,在与所述支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扩展;以及主体,其通过安装于所述支柱的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
在第4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5方式:所述板状体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主体的地板。
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6方式:所述主体的壁体由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包含在产生了龟裂或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该孔并堵塞的层。
在第6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8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舱的外侧向内侧透过的紫外线的量的紫外线阻断层。
在第6或第7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8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纤维强化塑料的层。
在第6方式至第8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9方式:所述层叠体包含减少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向外侧的热传导的隔热层。
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0方式:该舱具有1对以上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壁体的相互对置的位置的能够供乘员出入的2个为1对的舱口。
在第10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1方式:所述舱口具有聚碳酸酯的盖体。
在第1方式至第11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2方式:该舱具有用于将乘员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机构。
在第1方式至第12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3方式,该舱具有从所述主体向下方放出的降落伞,该降落伞具有: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并捕捉流体;吊绳,其将所述伞体与所述主体连结;以及配重,其安装于所述伞体。
在第1方式至第13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4方式,该舱具有:压载箱;压载排出装置,其从所述压载箱排出压载;气体排出装置,其从所述气球的球皮排出轻量气体;高度确定装置,其确定所述主体的高度;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使所述压载排出装置进行压载的排出,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使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
在第1方式至第14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5方式,该舱具有:操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由乘员操作而进行动作;以及被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与由所述乘员操作的所述操作部件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
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6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
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7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随着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在第1方式至第1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8方式,该舱具有:第1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电磁铁,随着所述电磁铁的磁力降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在第1方式至第18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19方式:该舱具有吸收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在第19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0方式:该舱具有:二氧化碳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运转。
在第1方式至第20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1方式,该舱具有:储气瓶开闭装置,其对收纳含氧气体的储气瓶进行开闭;氧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氧的浓度;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氧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储气瓶开闭装置的动作。
在第1方式至第21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2方式:该舱具有将所述主体的内侧的热向外侧传导来促进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结露的结露促进部件。
在第1方式至第22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3方式:在所述主体的壁面具有根据所述主体内的乘员的操作而独立地开闭的呈层状配置的多个盖体。
在第1方式至第23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4方式:该舱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设置于在视场角内包含所述主体的位置。
在第1方式至第24方式的任意方式的舱室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5方式,该舱具有:宇宙线量计,其测量所述主体中的宇宙线量;以及存储装置,其存储表示所述宇宙线量计的测量结果的数据。
在第1方式至第2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的舱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作为第26方式: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球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或者圆筒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作为第27方式提供一种降落伞,其具有: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捕捉流体;绳体,其一个端部与从空中向海上落下的物体连结,另一个端部与所述伞体连结;以及配重,其安装于所述伞体。
另外,本发明作为第28方式提供一种舱,其通过气球飞行,其中,该舱具有:主体,其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第1部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
另外,本发明作为第29方式提供一种舱,其通过气球飞行,其中,该舱具有:主体,其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第1部件,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随着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另外,本发明作为第30方式提供一种舱,其通过气球飞行,其中,该舱具有:主体,其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第1部件,其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电磁铁,随着所述电磁铁的磁力降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飞行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舱的图。
图3是示出构成一个实施方式的舱主体的层叠体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配置于一个实施方式的舱主体的内部的结构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锚降落伞缓和飞行系统着水时的冲击的情形的图。
图6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排出气球内的轻量气体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绳用栓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舱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锁销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锁销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用于排出气球内的轻量气体的结构的图。
图12A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B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C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2D是示出一个变形例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的外观图。
图14是从正上方观察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的外观图。
图15是从侧方观察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的外观图。
图16是从正下方观察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的外观图。
图17是例示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主体部)中的强化部分的区域的位置的图。
图18是将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主体部)以水平面切断的剖视图。
图19是将一个变形例的舱主体(主体部)以铅垂面切断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飞行系统;11:气球;12:吊绳;13:舱;14:操作绳;21:层叠体;31:操作绳用栓;41:磁力连结操作机构;51:卷线器磁力连结操作机构;61:卷线器磁力连结操作机构;71:卷线器磁力连结操作机构;111:排气口;112:盖;113:气体排出装置;114:操作绳用栓;211:紫外线阻断层;212:隔热层;213:粘性层;214:纤维强化塑料层;215:粘性层;311:部件;312:部件;313:弹簧;314:密封材料;411:卷筒;412:手柄;511:箱;512:磁铁;513:旋钮;514:箱;515:磁铁;516:操作绳;611:箱;612:磁铁;613:旋钮;614:磁铁;615:绳体;711:磁铁;712:磁铁;713:绳体;1300:舱主体;1301:舱口;1302:臂;1303:拍摄装置;1304:多重门;1305:钩;1306:装置箱;1307:操作绳用栓;1308:储气瓶;1309:储气瓶开闭装置;1310:压载箱;1311:压载排出装置;1312:座位;1313:紧急用降落伞;1314:结露板;1315: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316:锚降落伞;1317:锚降落伞放出装置;1318:装置箱;1319:控制器;1320:窗;1321:开闭阀;1322:阀开闭装置;1323:支柱;1324:地板;1325:棚板;4111:磁铁;4112:磁铁;4121:轴;4122:磁铁;4123:旋钮;13011:主体部;13012:门部;13013:窗部;13121:安全带;13161:绳体;13162:绳体;13163:伞体;13164:配重;130011:强化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飞行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飞行系统1具有:气球11;从气球11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吊绳12;以及由多个吊绳12悬吊的舱13。
气球11由气密的袋状体即球皮和填充于其内部的氦气、氢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以下,称为轻量气体)构成,在空气中产生浮力而飞行。吊绳12是用于通过气球11吊起舱室13的绳体。舱13是在内部收纳人(乘员)或物的大型的水密以及气密的容器,通过气球11飞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舱13从地上上升至2万米左右的高度,因此,为了防备因事故等而无法保持舱13的气密状态的情况,期望舱13内的乘员穿着航天服。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舱13的图。舱13具有舱主体1300、多个舱口1301、作为从舱13的主体向外侧延伸的部件的臂1302、安装于臂1302的前端附近的拍摄装置1303、多重门1304、多个钩1305、装置箱1306、操作绳用栓1307、窗1320以及开闭阀1321作为图2所示的结构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导致误解的情况下,有时不区分舱主体1300和舱13。
舱主体1300是构成舱13的主体的容器。图3是示出构成舱主体1300的壁体的层叠体2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3所例示的层叠体21是从外侧(图3的右侧)起由紫外线阻隔层211、隔热层212、粘性层213、纤维强化塑料层214、粘性层215构成的层叠体。
紫外线阻断层211反射或吸收朝向舱13内的紫外线,减少从舱13的外侧向内侧透过的紫外线的量。隔热层212的热传导率低,降低从舱13的主体的内侧向外侧的热传导。作为隔热层212,例如泡沫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等轻量的材料是合适的。另外,隔热层212还起到缓和舱13着陆或着水时的冲击的缓冲件的作用和在舱13着水的情况下使舱13浮在水面上的浮体的作用。
粘性层213以及粘性层215是高粘性的材料的层,在纤维强化塑料层214产生了龟裂或者孔的情况下,通过进入该龟裂或者孔而进行堵塞,从而起到阻止空气从舱13内向舱13外漏出的作用。作为粘性层213以及粘性层215所采用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粘性高的树脂、焦油等。
纤维强化塑料层214是起到将舱13保持为水密和气密并且保持舱13的形状的作用的纤维强化塑料的层。作为纤维强化塑料层214的原材料,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碳纤维强化塑料等中的任意一种,但纤维强化塑料在透过电波的方面优异。
层叠体21的结构不限于图3所例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变更构成层叠体21的多个层的层叠的顺序。另外,层的数量也可以增减。例如,除了隔热层212之外,也可以追加其他隔热层,或者省略粘性层213和粘性层215中的任意一方。
舱口1301(图2)是用于供乘员出入舱13的可开闭的盖体(门)。当舱口1301关闭时,舱13内被密封件(衬垫)水密以及气密地密封。舱口1301的主体(盖体)例如使用聚碳酸酯等塑料。
为了在舱13着水时无论舱13的姿势如何都一定使1个以上的舱口1301从水面向上露出,期望舱13具有1对以上的配置于舱主体1300的壁体的相互对置的位置的2个为1对的舱口1301。例如,优选在图2中成为死角的左里侧的侧面也配置有舱口1301。
拍摄装置1303是用于例如以地球为背景对从舱13以及舱口1301观察外部的舱13内的乘员进行拍摄的照相机。拍摄装置1303的拍摄的开始等操作能够从配置于舱13内的控制器(后述)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进行操作。另外,拍摄装置1303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动态图像数据或静态图像数据)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被发送到舱13内的控制器并被存储。臂1302起到以使舱13进入拍摄装置1303的视场角内的方式保持舱13与拍摄装置1303的位置关系的作用。
多重门1304是用于从舱13内向舱13外排出物品的机构。多重门1304具有分别根据舱13内的乘员的操作而独立地开闭的配置成层状的多个盖体。
作为多重门1304的利用例之一,例如考虑散骨。以下,以多重门1304具有配置成层状的2个盖体的情况为例,对进行散骨时的操作例进行说明。舱13内的乘员首先在关闭外侧的盖体的状态下打开内侧的盖体,在2个盖体之间的空间内放置遗骨。接着,在关闭内侧的盖体之后,打开外侧的盖体。通常,伴随气球11的飞行,在舱13产生从上向下的强风,因此当外侧的盖体被打开时,遗骨由于该风而向舱13外的空间内散落。此外,也可以设置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在内侧的盖体关闭、外侧的盖体打开的状态下,根据来自舱13内的操作,将处于2个盖体之间的空间的物体强制性地向外排出。当从多重门1304向舱13外的空间的物品的排出完成时,外侧的盖体被关闭。另外,多重门1304优选具有全部的盖体不同时打开的构造、即必须1个以上的盖体关闭的构造。
钩1305是配置于舱主体1300的顶面或侧面的顶面附近的外侧面的、连结吊绳12的部件。
装置箱1306是收纳对舱主体1300的外部的各种物理量等进行测量的测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等的容器。作为收纳在装置箱1306中的测量装置,例如可举出气压计、温度计、紫外线量计、宇宙线量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单元等,但不限于此。收纳在装置箱1306中的通信装置例如包含与地球上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与舱13内的控制器(后述)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与设置在气球11中的气体排出装置(后述)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
操作绳用栓1307是配置于舱13的顶面或侧面的顶面附近的外侧面的、形成贯通层叠体21的孔的部件,舱13内的乘员手动地对设置于气球11的用于排出轻量气体的排气口进行开闭操作的绳体即操作绳通过该孔。操作绳用栓1307能够移动操作绳开闭设置于气球11的排气口所需的距离(例如几厘米),并且保持舱13内的水密且气密的状态。
窗1320是用于供舱13内的乘员看到舱13外的窗。窗1320的主体例如由透过光的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另外,窗1320优选在其主体的内侧或外侧设置有阻断紫外线的层。另外,窗1320例如优选在内侧具有能够开闭的阻断可见光的遮光板。
开闭阀1321是用于在舱13内的气压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打开而将舱13内的气体向舱13外排出的阀。
图4是示出配置在舱主体1300的内部的结构部的图。此外,图4所示的结构部的配置的位置、数量等只不过是例示,它们可以适当变更。
在舱主体1300内具有储气瓶1308、储气瓶开闭装置1309、压载箱1310、压载排出装置1311、座位1312、紧急用降落伞1313、结露板1314、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315、锚降落伞1316、锚降落伞放出装置1317、装置箱1318、阀开闭装置1322以及控制器1319。
储气瓶1308是收纳含氧气体(仅包含氧的气体)的储气瓶。储气瓶开闭装置1309对储气瓶1308进行开闭。
压载罐1310是储存用于调整舱13的重量的压载(沙子等颗粒体或粉体、或水等液体)的罐。在压载箱1310的下表面设置有能够开闭的排出口。压载箱1310的排出口由压载排出装置1311开闭。即,压载排出装置1311从压载箱排出压载。此外,堵塞压载箱1310的排出口的盖也通过压载排出口开闭机构(省略图示)而被开闭。压载排出口开闭机构配置在舱13内,是根据对被乘员操作而动作的操作部件(开闭杆等)的操作,对堵塞压载箱的排出口的盖进行开闭的机构。当压载箱1310的排出口打开时,压载箱1310内的压载被排出,舱13的重量变轻。其结果,飞行系统1的上升力提高。
座位1312(固定机构的一例)是为了防备飞行系统1向地球上(地上或海上)落下时的冲击而用于供舱13内的乘员就座的座位。因此,在舱13设置有能够收纳于舱13内的乘员的人数的座位1312。另外,座位1312固定于舱主体1300。座位1312具有座位安全带13121。座位安全带13121起到将就座于座位1312的乘员固定于舱13的作用。
紧急用降落伞1313是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舱13内的乘员必须向舱13外逃出的情况下使用的降落伞。因此,在舱13设置有与能够收纳于舱13内的乘员的人数相应的紧急用降落伞1313。
结露板1314(结露促进部件的一例)是用于通过促进舱13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结露来减轻舱13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部件。结露板1314是热传导率高的部件,将舱13的内侧的热传导到外侧。其结果是,结露板1314的向舱13内露出的部分的温度比舱13内的空气的温度低,舱13内的水蒸气与结露板1314接触而成为水或冰。作为用于结露板1314的材料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铜、铝等金属。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315吸收舱主体1300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315例如是使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与胺等碱性水溶液接触而进行吸收的装置(基于化学吸收法的装置),但也可以是基于其他方法的装置。
锚降落伞1316是用于在飞行系统1向海上落下时,在海中打开而降低飞行系统1的主要水平方向的速度,缓和着水时的冲击的降落伞。
图5是用于说明锚降落伞1316缓和飞行系统1着水时的冲击的情形的图。图5的(A)是示出返回到海面附近的飞行系统1的图。当舱13落下至规定的高度时,配置于舱13的下表面的锚降落伞1316的放出装置动作,锚降落伞1316向下方放出。图5的(B)是示出锚降落伞1316从舱13放出的状态的图。
锚降落伞1316具有:一方的端部与舱13的下表面连结的绳体13161;一方的端部以从绳体13161的未与舱13连结的一侧的端部分支的方式安装于绳体13161的多个绳体13162;与多个绳体13162的未与绳体13161连结的一侧的端部连结的伞体13163;以及安装于伞体13163的顶部的配重13164。此外,锚降落伞1316与通常的降落伞不同,以大致上下相反的姿势发挥其功能。
如图5的(B)所示,从舱13放出的锚降落伞1316由于配重13164的重量而成为悬挂在舱13的下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飞行系统1的高度进一步下降,配重13164以及伞体13163到达海水面时,伞体13163因配重13164的重量而没入海水中,伞体13163因通过绳体13161以及绳体13162施加于伞体13163的水平方向的力而受到海水(流体的一例)的力而扩展。图5的(C)是示出在海水中伞体13163打开的状态的图。
如果伞体13163在海水中扩展,则伞体13163捕捉海水,在伞体13163产生的水平方向的阻力增加。其结果是,舱13从绳体13162以及绳体13161受到妨碍前进的力,舱13的水平方向的速度被减速。之后,舱13着水于海水面上。图5的(D)是示出舱13着水的状态的图。
装置箱1318(图4)是收纳对舱主体1300的内部的各种物理量等进行测量的测量装置的容器。作为收纳于装置箱1306的测量装置,例如可以举出气压计、温度计、紫外线量计、宇宙线量计、湿度计、氧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但不限于此。
阀开闭装置1322对开闭阀1321进行开闭。
控制器1319(控制装置的一例)是对舱13所具有的各种装置进行控制,并且起到舱13所具有的各种装置与舱13的乘员的人机界面的作用的装置。控制器1319也可以通过具有按照应用程序进行动作的处理器的计算机来实现。
作为控制器1319进行的处理,例如有以下处理,但不限于此。
(1)基于装置箱1318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计的测定结果,控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315的运转,使舱室13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上升到阈值以上的处理。
(2)基于装置箱1318内的氧浓度计的测定结果,控制储气瓶开闭装置1309的动作,使舱13内的氧浓度不下降到阈值以下的处理。
(3)在装置箱1318内的气压计的测定结果表示异常的气压的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声音、显示等进行通知的处理。
(4)在装置箱1318内的紫外线量计的测定结果表示阈值以上的紫外线量的情况下,通过声音、显示等进行通知的处理。
(5)根据乘员的操作,对拍摄装置1303指示拍摄的开始以及停止,在拍摄装置1303进行拍摄动作中,从拍摄装置1303接收并存储表示拍摄装置1303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
(6)基于装置箱1306内的GNSS单元的测量结果或者装置箱1306的气压计的测量结果来计算舱13的高度,在计算出的高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声音、显示等进行通知的处理。
(7)基于装置箱1306内的GNSS单元的测量结果或者装置箱1306的气压计的测量结果来计算舱13的高度,在计算出的高度达到阈值的情况下,对锚降落伞放出装置1317进行锚降落伞1316的放出的指示的处理。
(8)根据乘员的操作,对气体排出装置进行气球11内的轻量气体的排出的指示的处理。
(9)根据乘员的操作,对压载排出装置1311进行排出压载箱1310内的压载的指示的处理。
(10)在乘员指定了高度的情况下,基于装置箱1306内的GNSS单元的测量结果或者装置箱1306的气压计的测量结果来计算舱13的高度,通过反馈控制来进行针对气体排出装置的轻量气体的排出的指示或者针对压载排出装置1311的压载的排出的指示,以使得计算出的高度接近乘员指定的高度。
(11)存储装置箱1306内或装置箱1318内的各种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的处理。
(12)在装置箱1318内的气压计的测定结果表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气压的情况下,对阀开闭装置1322指示开闭阀1321的开放,之后,在装置箱1318内的气压计的测定结果表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气压的情况下,对阀开闭装置1322指示开闭阀1321的关闭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1)中,控制器1319发挥基于二氧化碳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运转的控制装置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的(2)中,控制器1319发挥基于氧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储气瓶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的(6)、(7)、(10)中,控制器1319发挥确定舱的主体的高度的高度确定装置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的(10)中,控制器1319起到如下控制装置的作用:在由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使压载排出装置进行压载的排出,在由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使气体排出装置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
另外,通过(11)的处理而存储于控制器1319所具有的存储装置的测量结果的一部分用于掌握乘员受到的健康上的负荷等。例如,装置箱1318内的宇宙线量计的测量结果表示乘员所照射的宇宙线的量。因此,存储在控制器1319所具有的存储装置中的宇宙线量计的测量结果用于乘员的宇宙线的被辐射量的管理。
控制器1319能够经由收纳于装置箱1306的通信装置,通过无线与地球上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因此,控制器1319也能够按照从地球上的通信装置无线发送来的指示,进行上述处理的至少一部分(例如,(8)~(10)的调整飞行系统1的高度的处理)。
另外,控制器1319从收纳于装置箱1306或装置箱1318的各种测量装置取得的测量结果、基于这些测量结果判定出的与舱13的状态等相关的信息等经由收纳于装置箱1306的通信装置向地球上的通信装置发送。因此,地球上的人员能够实时地获知飞行中的飞行系统1的状态等。
如上所述,在气球11设置有排气口,通过打开排气口来进行气球11内的轻量气体的排出。以下,对用于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用于排出气球11内的轻量气体的结构的图。
首先,在气球11的天顶附近设置有排气口111。在排气口111安装有被向关闭的方向施力的盖112(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外部,与由乘员操作的操作部件的动作联动地动作的被操作部的一例)。盖112设置成向气球11的内侧打开。在盖112的附近配置有开闭盖112的气体排出装置113。气体排出装置113根据来自控制器1319的指示进行盖112的开闭,从气球11的球皮排出轻量气体。
盖112为气体排出装置113的故障等做准备,通过舱13内的乘员的手动操作也能够开闭。因此,在盖112连结有操作绳14的一方的端部。操作绳14配置为,通过配置于气球11的下方的操作绳用栓114和配置于舱13的顶面(或顶面附近的侧面)的操作绳用栓1307,另一方的端部到达舱13内。需要说明的是,操作绳14的舱13内的端部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内部,是由乘员操作而动作的操作部件的一例。
操作绳用栓114能够在气密地保持气球11的同时进行操作绳14的移动。另外,操作绳用栓1307能够在将舱13保持气密的同时进行操作绳14的移动。图7是示出操作绳用栓114以及操作绳用栓1307(以下,将它们统称为操作绳用栓3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操作绳用栓31具有:部件311,其具有以贯穿气球11的球皮或舱13的层叠体21的方式安装的圆柱形状的中空部;圆柱形状的部件312,其配置于部件311的内部;弹簧313,其配置于部件311的内部;以及圆环形状的密封材料314,其安装于部件312的圆柱形状的2个底面中的不与弹簧313接触的一侧的底面。
在部件312设置有沿圆柱形状的轴向贯通的孔,在操作绳14穿过该孔的状态下,部件312和操作绳14通过粘接剂等固定。部件312的孔与操作绳14的间隙被粘接剂等气密地密封。
上述的操作绳14、操作绳用栓114以及操作绳用栓31构成排气口开闭机构,该排气口开闭机构是对堵塞气球11的排出口的盖进行开闭的结构。
图7的(A)示出了操作绳14未被拉动的状态。在操作绳14未被拉动的状态下,部件312通过弹簧313隔着密封件314而被按压于部件311。因此,保持气球11或舱13的气密。
图7的(B)表示拉动操作绳14的状态。当拉动操作绳14时,部件312以压扁弹簧313的方式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部件311与部件312之间的间隙被润滑油密封,因此能够保持气球11或舱13的气密。即使部件311与部件312的间隙的润滑油不足而气体从该间隙漏出,其流量也是微量的,操作绳14被拉动的时间通常是短时间,因此实质上没有影响。
上述的飞行系统1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示出变形例。
(1)图中所示的飞行系统1的结构部的形状、大小、配置等为一例,它们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图1所示的飞行系统1中,示出了从气球11的球皮的外侧向下方垂下的多个吊绳12分别连结于舱13的不同位置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将这些吊绳12中的2根以上在下方捆扎而连结于舱13。另外,多个吊绳12也可以与1根其他吊绳连结,经由该1根吊绳与舱13连结。
另外,图1所示的飞行系统1所具有的气球11的个数为1个,但飞行系统1也可以具有多个气球11。
另外,例如,图2所示的舱13整体上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但舱13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图8是示出非长方体形状的舱13的一例的图。图8所例示的舱13具有圆筒形状的舱主体1300和以分别堵塞舱主体1300的2个开口面的方式配置的2个窗1320。另外,在舱主体的侧面内设置有与舱主体同样地弯曲的舱口1301。这样,若舱主体、舱口、窗等起到维持舱13的形状的作用的结构部构成为球的整体或一部分或者圆筒的整体或一部分的形状,则能够轻量地实现必要的强度,是优选的。
另外,舱口1301、窗1320的数量分别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以上。
另外,代替构成图3所示的层叠体21的纤维强化塑料层214,也可以采用未进行纤维强化的塑料、轻金属(铝、硬铝、镁合金等)等的层。
另外,能够1次就坐于各个座位1312的乘员的数量可以是1名,也可以是多名。另外,座位1312是将乘员固定于舱主体的固定机构的一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固定机构。例如,也可以代替座位1312而采用例如通过带等对躺在地板上等的状态的乘员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另外,固定乘员的部件不限于带,也可以使用由缓冲材料覆盖的锁定杆等。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舱主体1300由层叠体21构成为箱形状,但舱主体1300也可以由其他材料等构成。例如,舱主体1300也可以由层叠体21和对层叠体21进行加强的框架构成。在该情况下,框架优选由例如铝等轻量的材料构成。另外,舱主体130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代替层叠体21而由通过框架保持形状的片状的材料构成。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收纳于舱13内的结构部等的载荷主要由容器形状的舱主体1300支承。取而代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舱13具有经由吊绳12而被气球11悬吊的1根以上的支柱和安装于这些支柱且在与支柱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体,舱主体1300安装于支柱。在该情况下,舱主体1300利用安装于支柱的壁体而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这样的变形例的舱13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图9所例示的舱13具有:支柱1323,其与吊绳12连结,经由吊绳12而悬吊于气球11;作为板状体的地板1324和棚板1325,它们安装于支柱1323,并沿水平方向扩展;以及舱主体1300,其安装于支柱1323,并收纳地板1324以及棚板1325。根据图9所示的结构的舱13,放置在地板1324或棚板1325上的物体(包含乘员)的载荷不会施加于舱主体1300。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舱主体1300相比,该变形例的舱主体1300所要求的强度小。因此,能够使舱主体1300轻量化,也能够减轻舱13整体的重量。
地板1324(板状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例)也可以构成舱主体1300的地板。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这样的舱13的结构的例子的图。在图10所例示的舱13中,地板1324与舱主体1300一体化。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根据舱的主体内的乘员的操作而使舱的主体外的结构部移动的机构,采用了一方的端部与对气球11的排气口111进行开闭的盖112连结、另一方的端部到达舱的主体内的操作绳14。同样的机构也可以用于轻量气体的排出以外的用途(压载的排出、降落伞的放出等)。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操作绳14的下端通过操作绳用栓1307而到达舱13内。也可以取而代之,操作绳14的下端位于舱13的外侧,根据舱13内的乘员的操作来操作舱13外的操作绳14。
图11是示出操作绳14的下端在舱13的外侧被操作的结构的排气口开闭机构的例子的图。在图11的排气口开闭机构中,操作绳14的下端在舱13的外侧被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卷绕,操作绳14被拉动,由此气球11的排气口111打开。
图12A是示意性地示出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该变形例中,在舱主体1300的侧壁设置有向外侧突起的圆柱形状的凸部13001。凸部13001的内侧为中空,形成有凹部13002。
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具有进行操作绳14的卷绕以及卷出的卷筒411、和使卷筒411旋转的手柄412。卷筒411与手柄412隔着舱主体1300的壁体而通过磁力连结。手柄412是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内部的第1部件的一例。卷筒411是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外部,隔着舱的主体的壁体而通过磁力与第1部件连结,并与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的第2部件的一例。
卷筒411以覆盖凸部13001的外侧的方式安装成能够绕图12A的左右方向的轴旋转。卷筒411在与凸部13001的圆柱形状的侧面接近的部分的、隔着凸部13001相互对置的位置具有磁铁4111和磁铁4112。磁铁4111和磁铁4112的与凸部13001对置的一侧的极性不同。以下,磁铁4111的与凸部13001对置的一侧的极性为N极,磁铁4112的与凸部13001对置的一侧的极性为S极。
手柄412具有:L字形状的轴4121,其在一部分收纳于凹部13002的状态下以能够绕图12A的左右方向的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圆盘形状的磁铁4122,其安装于轴4121的收纳于凹部13002的一侧的端部;以及旋钮4123,其安装于轴4121的未收纳于凹部13002的一侧的端部。磁铁4122的N极和S极以在圆盘形状的直径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旋钮4123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轴4121绕图12A的左右方向的轴旋转。
磁铁4122的S极夹着舱主体1300的壁而通过磁力与磁铁4111相互吸引。另外,磁铁4122的N极夹着舱主体1300的壁而通过磁力与磁铁4112相互吸引。因此,当舱13内的乘员捏住旋钮4123而使轴4121旋转时,随着磁铁4122的旋转,卷筒411在舱13的外侧旋转。由此,进行操作绳14的卷绕以及卷出。
根据上述结构的排气口开闭机构,不需要在舱主体1300上开设孔,容易将舱13内保持为气密以及水密。
如上述的卷筒411(第1部件的一例)和手柄412(第2部件的一例)那样,具有隔着舱主体1300的壁体通过磁力连结且在舱主体1300的内部移动的第1部件和与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第2部件的机构也可以用于除气球的排气口的开闭以外的目的。
例如,与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同样的机构也可以用于压载箱的排出口的开闭、降落伞(锚定降落伞1316、在气球11的破损时等使用的紧急用降落伞等)的放出、配置于舱主体1300的外部的各种装置(天线、传感器、拍摄装置等)的位置或姿势的变更、在地球上落下后用于促使用户发现的物体(染料等)的放出等。
另外,上述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所具有的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绕轴旋转移动,但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移动的方向不限于旋转方向。例如,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也可以在直线方向上移动。
图12B是示出具有沿直线方向移动的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51的结构的图。磁力连结操作机构51具有设置于舱主体1300的内侧的箱511、配置于箱511内的磁铁512(第1部件的一例)以及与磁铁512连结的旋钮513。旋钮513经由设置于箱511的缝与箱511的内外相通,一方的端部与磁铁512连结,另一方的端部在箱511的外侧露出。乘员能够使旋钮513在图12B的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该乘员的操作,磁铁512在图12B的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磁力连结操作机构51具有设置于舱主体1300的外侧的箱514、配置于箱514内的磁铁515(第2部件的一例)以及与磁铁515连结的操作绳516。操作绳516经由设置于箱514的孔与箱514的内外相通,一方的端部与磁铁515连结,另一方的端部与操作对象的部件连结。
磁铁512与磁铁515隔着舱主体1300的壁体而通过磁力连结,当磁铁512根据乘员对把手513的操作而移动时,磁铁515与该移动联动地移动。并且,随着磁铁515的移动,操作绳516移动。例如,在图12B中,当乘员将把手513向下方移动时,操作绳516被向下方拉拽。
磁力连结操作机构51所具有的磁铁512以及磁铁515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由铁等磁铁以外的磁性体代替。
图12A以及图12B所示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具有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外部的第2部件与配置于舱的主体的内部的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结构。取而代之,也可以采用伴随着第1部件的移动,解除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基于磁力的连结的结构。
图12C所示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61具有设置于舱主体1300的内侧的箱611、配置于箱611内的磁铁612(第1部件的一例)以及与磁铁612连结的旋钮613。旋钮613经由设置于箱611的孔与箱611的内外相通,一方的端部与磁铁612连结,另一方的端部在箱611的外侧露出。乘员能够使旋钮613在图12C的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该乘员的操作,磁铁612向图12C的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磁力连结操作机构61具有配置于舱主体1300的外侧的磁铁614(第2部件的一例)和与磁铁614连结的绳体615。在绳体615的与连结于磁铁614的一侧不同的一侧的端部,连结有想要从舱主体1300分离的对象物(例如,压载、降落伞等,以下,称为“被分离物”)。此外,在被分离物从舱主体1300分离之后,例如也可以通过与绳体615不同的绳体来维持被分离物与飞行系统的连结。
在飞行系统从地上飞行时,在旋钮613被向右侧按压的状态下,磁铁612与舱主体1300的内侧面接触,在与舱主体1300的外侧面接触的磁铁614之间保持基于磁力的连结(图12C的(a))。并且,在飞行系统飞行中或者结束飞行而返回地球之后,若乘员向左方向拉动旋钮613,则磁铁612与磁铁614的距离扩大,基于磁力的磁铁612与磁铁614的连结被解除。其结果,被分离物从舱主体1300分离(图12C的(b))。
磁力连结操作机构61所具有的磁铁612以及磁铁614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由铁等磁铁以外的磁性体代替。
上述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51以及61所具有的磁铁可以是永久磁铁和电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磁力连结操作机构61中,伴随着第1部件的移动,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取而代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第1部件或第2部件为电磁铁,随着电磁铁的磁力降低,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图12D所示的磁力连结操作机构71具有设置于舱主体1300的内侧的磁铁711(第1部件的一例)、配置于舱主体1300的外侧的磁铁712(第2部件的一例)以及与磁铁712连结的绳体713。例如,磁铁711是电磁铁,磁铁712是永久磁铁。
在绳体713的与连结于磁铁712的一侧不同的一侧的端部连结有想要从舱主体1300分离的被分离物。需要说明的是,在被分离物从舱主体1300分离后,例如也可以通过与绳体713不同的绳体来维持被分离物与飞行系统的连结。
在飞行系统从地上飞行时,维持从电力供给装置(省略图示)向磁铁711供给规定量的电力,在磁铁711与磁铁712之间保持基于磁力的连结(图12D的(a))。并且,在飞行系统飞行中或者结束飞行而返回地球之后,若乘员对电力供给装置进行操作而使向磁铁711供给的电力量降低,则磁铁711产生的磁力降低。伴随于此,磁铁711与磁铁712的连结被解除。其结果,被分离物从舱主体1300分离(图12D的(b))。
磁铁712也可以由铁等磁铁以外的磁性体代替。
上述的对磁力连结操作机构41、51、61、71所具有的第1部件的操作由乘员进行,但也可以取而代之,由机器人等装置进行对第1部件的操作。另外,在通过装置进行对第1部件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能够从地球上通过无线对该装置进行远程操作。另外,在通过装置进行对第1部件的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满足了规定的条件时(例如,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时、舱13达到了规定的高度时等),不依靠人手而自动地进行装置对第1部件的操作。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层叠体21的紫外线阻断层211是独立于其他层的层,但例如纤维强化塑料层214等也可以兼作紫外线阻断层211。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纤维强化塑料层214的塑料中混合阻断紫外线的材料并使其固化,从而使纤维强化塑料层214具有紫外线遮挡层211的作用。
(7)舱主体1300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具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的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
以下,对本变形例的舱主体1300(以下,简称为“舱主体1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3是从斜上方观察舱主体1300的外观图。图14是从正上方观察舱主体1300的外观图。图15是从侧方观察舱主体1300的外观图。图16是从正下方观察舱主体1300的外观图。
舱主体1300大致具有主体部13011、能够开闭地安装于主体部13011的门部13012以及设置于主体部13011的侧面的窗部13013。主体部13011和门部13012分别由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纤维强化塑料的种类可以是玻璃纤维强化塑料、碳纤维强化塑料、它们的复合体等中的任意一种。另外,窗部13013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使来自外部的光向内部透过。
主体部13011是中空的,由壁体形成收纳乘员、物品的收纳空间。此外,在主体部13011的壁体,在安装门部13012的部分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被关闭状态的门部13012堵塞,从而主体部13011内的空间保持气密。
在主体部13011的壁体设置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图17是例示主体部13011中的强化部分130011的区域的位置的图。图18是以水平面切断主体部13011的剖视图(沿图15所示的A-A线的剖面向视图)。图19是以垂直面切断主体部13011的剖视图(沿图15所示的B-B线的剖面向视图)。
对强化部分130011施加配置于主体部13011的内外的物体(包含乘员)的载荷。另外,在强化部分130011连结有吊绳12。即,强化部分130011起到主体部13011的框架的作用。
强化部分130011的厚度是在具有能够承受施加于主体部13011的载荷的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薄的厚度。主体部13011的强化部分13001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是在具有能够耐受主体部13011的内外压力差的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薄的厚度。
根据具有本变形例的舱主体1300的舱13,例如与主体部13011的壁体的厚度均匀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舱13轻量化。
上述的本变形例的主体部13011是将纤维强化塑料成型而成的,但主体部13011的原材料不限于纤维强化塑料。例如,也可以使用未进行纤维强化的塑料、铝等轻金属等作为主体部13011的原材料。
另外,上述的本变形例的主体部13011是将纤维强化塑料一体成型而成的。即,强化部分130011与主体的壁体的相邻于强化部分130011的部分一体成型。代替于此,也可以通过粘接、熔敷、焊接、螺纹固定、基于卡合机构的连结等将分别作为分体而成型的主体的壁体与强化部分130011连结,从而制造主体部13011。
另外,作为主体部13011的成型方法,能够根据原材料而采用各种方法。例如,若原材料为纤维强化塑料,则可以使用手糊法、喷雾法、SMC压制法、RTM法等中的任意一种。另外,若原材料为不是纤维强化的塑料,则例如可以采用注射成型法、利用3D打印机的成型法。另外,若原材料为铝等轻金属,则例如能够采用切削加工法。
上述的强化部分130011向主体部13011的内侧隆起,但强化部分130011可以向主体部13011的外侧隆起,也可以向主体部13011的内侧以及外侧双方隆起。

Claims (23)

1.一种舱,其通过气球而飞行,其中,
该舱具有利用壁体形成气密的收纳空间的主体,该壁体具有作为比周围厚的带状的区域的强化部分,
该舱是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壁体一体成型的塑料或金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是所述强化部分和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强化部分相邻的壁体一体成型的纤维强化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主体的壁体由层叠体形成,该层叠体包含在产生了龟裂或孔的情况下进入该龟裂或该孔而进行堵塞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舱的外侧向内侧透过的紫外线的量的紫外线阻断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层叠体包含纤维强化塑料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层叠体包含降低从所述主体的内侧向外侧的热传导的隔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1对以上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壁体的相互对置的位置的能够供乘员出入的2个为1对的舱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舱口具有聚碳酸酯的盖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用于将乘员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从所述主体向下方放出的降落伞,该降落伞具有:
伞体,其受到流体的力而扩散,并捕捉流体;
吊绳,其将所述伞体与所述主体连结;以及
配重,其安装于所述伞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压载箱;
压载排出装置,其从所述压载箱排出压载;
气体排出装置,其从所述气球的球皮排出轻量气体;
高度确定装置,其确定所述主体的高度;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低的情况下,使所述压载排出装置进行压载的排出,在由所述高度确定装置确定的高度比所指定的高度高的情况下,使所述气体排出装置进行轻量气体的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操作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由乘员操作而进行动作;以及
被操作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与由所述乘员操作的所述操作部件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
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第1部件,其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
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随着所述第1部件的移动,该第2部件与所述第1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第1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及
第2部件,其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隔着所述主体的壁体借助磁力而与所述第1部件连结,
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电磁铁,
随着所述电磁铁的磁力降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的连结被解除。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吸收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二氧化碳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以及
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二氧化碳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运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储气瓶开闭装置,其对收纳含氧气体的储气瓶进行开闭;
氧浓度计,其测量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氧的浓度;以及
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氧浓度计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储气瓶开闭装置的动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将所述主体的内侧的热向外侧传导来促进所述主体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的结露的结露促进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在所述主体的壁面具有根据所述主体内的乘员的操作而独立地开闭的呈层状配置的多个盖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设置于在视场角内包含所述主体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该舱具有:
宇宙线量计,其测量所述主体中的宇宙线量;以及
存储装置,其存储表示所述宇宙线量计的测量结果的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其中,
所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为球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或者圆筒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形状。
CN202210258878.XA 2020-09-25 2022-03-16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Pending CN1150719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1117 2020-09-25
JP2021-042616 2021-03-16
JP2021042616A JP6932408B1 (ja) 2020-09-25 2021-03-16 気球用のキャビ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1948A true CN115071948A (zh) 2022-09-20

Family

ID=7754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8878.XA Pending CN115071948A (zh) 2020-09-25 2022-03-16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1717A1 (zh)
JP (4) JP6932408B1 (zh)
CN (1) CN11507194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1771B2 (ja) * 2020-09-18 2022-05-19 株式会社岩谷技研 飛翔体用容器
CN115107983B (zh) 2021-03-19 2023-09-29 株式会社岩谷技研 飞行体用容器
CN114261501A (zh) * 2021-12-27 2022-04-01 湖南航天远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气球吊舱
CN114537635A (zh) * 2022-02-18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一种临近空间球载载荷服务舱及系统
US20240051653A1 (en) * 2022-08-12 2024-02-15 Lux Aerobot inc. Balloon altitude control
JP7473266B1 (ja) 2023-08-30 2024-04-23 株式会社岩谷技研 飛翔体用の容器及び飛翔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2042A (en) * 1976-04-14 1981-06-09 Hov-Air-Ship, Inc., Airship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choring same
JPH02109798A (ja) * 1988-10-20 1990-04-23 Hitomi Shimada 水面離着飛行船と離着水方法
FR2638707B1 (fr) * 1988-11-10 1991-05-1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Nacelle d'aerostat en materiaux composites, adaptee au transport de lourdes charges
DE19745893A1 (de) * 1997-01-16 1999-04-22 Fritz Peter Prof Dr Schaefer Kreuzfahrt-Luftschiff mit Ankereinrichtung und Helium-Verflüssigungsanlage
JP2967196B1 (ja) * 1998-07-10 1999-10-25 宇宙科学研究所長 耐圧性気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23979B1 (en) * 2006-01-30 2007-05-29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Radiation dosimeter system
RU2337855C1 (ru) * 2007-02-05 2008-11-10 Борис Васильевич Хакимов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аварийно-спасательный
JP2010519119A (ja) * 2007-02-23 2010-06-03 エアバス・オペレーションズ・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航空機または宇宙船の胴体、およびそのような胴体を有する航空機または宇宙船、並びにそのような胴体を能動的に断熱する方法
US8408956B1 (en) * 2008-07-08 2013-04-02 Irobot Corporation Payload delivery units for pressure protecting and delivering a submerged payload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WO2011160172A1 (en) * 2010-06-24 2011-12-29 Adventure Aerospace Pty Ltd An enclosure for transporting people to and from high-altitudes
JP5548064B2 (ja) * 2010-08-17 2014-07-1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デバイスドライバ
JP2012066755A (ja) * 2010-09-27 2012-04-05 Panasonic Corp 脱臭・除菌機能を備えた航空機
US9193432B2 (en) * 2010-09-28 2015-11-24 Sakase Adtech Co., Ltd. Stratospheric stay facility
DE102011119979A1 (de) * 2011-12-02 2013-06-06 Datanion Gmbh Verfahren zum Landen eines Luftschiffs auf einer am Boden platzierten Landevorrichtung
JP6320883B2 (ja) 2014-09-16 2018-05-09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気体分離装置及び気体分離方法
US10267949B2 (en) * 2014-10-17 2019-04-2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204323675U (zh) * 2014-12-11 2015-05-13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临近空间飞行器载人舱
US10000299B2 (en) * 2015-08-28 2018-06-19 The Boeing Company Self-repair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5711800B (zh) * 2016-01-28 2019-01-18 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气球吊篮
CN105775096B (zh) * 2016-03-03 2018-08-17 上海交通大学 浮空器漏砂装置
CN206288222U (zh) * 2016-11-08 2017-06-30 海口未来技术研究院 一种吊舱装置及浮空器
EP3539620B1 (en) * 2018-03-15 2021-06-09 Safran Aerotechnics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elivering breathing gas to passengers on-board an aircraft
CN208264543U (zh) * 2018-03-30 2018-12-21 中南大学 适用于临近空间的浮空器
EP3670362B1 (en) * 2018-12-21 2022-06-15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 Closed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 to accommodate humans
JP7241392B2 (ja) * 2019-04-04 2023-03-17 株式会社石井鐵工所 防爆型無人飛行機
US11084564B1 (en) * 2020-02-03 2021-08-10 Space Perspective Inc. Aerospace vehicl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13059B1 (ja) 2022-01-31
US20220371717A1 (en) 2022-11-24
JP6994795B1 (ja) 2022-01-14
JP2022054387A (ja) 2022-04-06
JP7007005B1 (ja) 2022-01-24
JP6932408B1 (ja) 2021-09-08
JP2022054410A (ja) 2022-04-06
JP2022054408A (ja) 2022-04-06
JP2022054409A (ja)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71948A (zh) 气球用的舱和降落伞
US10358217B2 (en) Human transporting drone
WO2013123944A1 (en) Unmanned aerial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US8505847B2 (en) Lighter-than-air systems, methods, and kits for obtaining aerial images
US8408956B1 (en) Payload delivery units for pressure protecting and delivering a submerged payload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US8171873B2 (en) Assembly for deploying a payload from a submarine
US8882033B2 (en) Passenger cabin emergency oxygen device
US201200805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ous Operations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O2012118731A2 (en) Lighter-than-air systems, methods, and kits for obtaining aerial images
JP7071770B2 (ja) 飛翔体用容器
CN109018247A (zh) 水上充气逃生球
KR101350017B1 (ko) 수중 관람 및 체험용 유인 잠수정
US4295211A (en) Inertially released jettisonable airborne buoy
JP5825696B2 (ja) 水中観光及び体験用の有人潜水艇
KR101890493B1 (ko) 조난 선박용 응급조치장치
JP6966826B6 (ja) 気球
RU2015129779A (ru) Средство спасания подводник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дъема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ь
KR101978579B1 (ko) 선박의 승무원들의 대피를 위한 대피 시스템
US6375124B1 (en) Automatically-actuated cargo and personnel scooping apparatus with techniques for alleviating the effects of wind gusts
CN115107984A (zh) 飞行体用容器
KR20190047961A (ko) 선박 또는 해양 설비용 탈출 장치
US10683071B2 (en) Submerged compartment fluid transfer system
RU267872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вакуации информации
KR102572063B1 (ko) 외곽체부를 구비한 비행체
GB2477842A (en) Inflatable balloon rescu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