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2841A -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2841A
CN115052841A CN202080095278.5A CN202080095278A CN115052841A CN 115052841 A CN115052841 A CN 115052841A CN 202080095278 A CN202080095278 A CN 202080095278A CN 115052841 A CN115052841 A CN 115052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m
electrolytic
housing
liquid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52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堀修
稻垣贤一郎
山口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52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7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 C02F1/46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by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or by electroreduction by electro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13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3/00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 C25B13/02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C25B9/23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comprising ion-exchange membranes in or on which electrode material is embedd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60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19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3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02F2001/46138Electrodes comprising a substrate and a coating
    • C02F2001/46147Diamond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Fluid flow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15Electrolytic cell with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 C02F2201/461Electrolysis apparatus
    • C02F2201/4610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electrolytic devices
    • C02F2201/4616Power supp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78Details relating to ozone treatment devices
    • C02F2201/782Ozone gen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7/00Lo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o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 C02F2307/12Loc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or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s part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such as dishwashers,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or vacuum clean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备:电解部,其具有以导电性膜(7)介于互相相邻的电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13),电解部配置于该外壳(13)的内部。而且,外壳(13)具备供向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15)和供在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的流出口(17)。导电性膜(7)具有凸部(19),该凸部(19)设为朝向外壳(13)的内表面突出,并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导电性膜(7)小型化并且容易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Description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具备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的电解部和在内部配置电解部的外壳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电解部具有以导电性膜介于互相相邻的电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在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中,具有设于外壳且供向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供在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的流出口。上述电解液体生成装置通过向电解部施加电压从而对向电解部供给的作为液体的水进行电解处理,而生成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然后,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使生成的臭氧溶解于水中,而得到作为电解液体的臭氧水。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中,构成层叠体的导电性膜以外缘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将构成层叠体的导电性膜相对于外壳定位。
然而,在将导电性膜相对于上述外壳定位的情况下,若使导电性膜小型化,则无法使导电性膜的外缘部与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因此,无法兼顾导电性膜的小型化和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6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使导电性膜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导电性膜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本公开为一种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该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备:层叠体,其以导电性膜介于互相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电解部,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电解部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外壳具有供向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供在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的流出口。而且,导电性膜具备凸部,该凸部朝向外壳的内表面突出,并将导电性膜相对于外壳定位。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导电性膜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导电性膜相对于外壳定位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导电性膜的俯视图。
图6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外壳的电极壳收纳了导电性膜时的俯视图。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供电体层叠了阳极时的俯视图。
图8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的供电体和阳极层叠了导电性膜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过于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针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
此外,附图和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的,并不意图通过它们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以下,作为电解液体生成装置,以臭氧水生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臭氧水生成装置产生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使臭氧溶解于作为液体的水中,生成作为电解液体的臭氧水。此外,臭氧水具有无残留性、不生成副产物的优点,对杀菌、有机物的分解是有效的。因此,臭氧水在水处理领域、食品、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利用。
此外,以下,将流路的延伸方向作为通液方向(液体流动的方向)X,将流路的宽度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横穿通液方向的方向)Y,将电极、导电性膜层叠的方向作为层叠方向Z来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层叠方向Z作为上下方向,在外壳中,将电极壳盖侧作为上侧来进行说明。
而且,以下,作为电解生成物,列举臭氧为具体的例子,作为液体,列举水为具体的例子,作为电解液体,列举臭氧水为具体的例子,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8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电解部11、外壳13、弹性体27等。
如图1~图4所示,电解部11具备层叠体9。层叠体9具备构成相邻的电极的阴极3和阳极5、导电性膜7、供电体23等。此外,以下,在不区分阴极3和阳极5的情况下,有时仅记载为“电极”来进行说明。
阴极3例如使用钛形成。阴极3形成为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阴极3在长边方向的一端(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借助旋涡状的弹簧部3a电连接有阴极用的供电轴3b。供电轴3b与电力供给部(未图示)的负极电连接。
另外,阴极3具有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的多个阴极侧孔3c。多个阴极侧孔3c分别朝向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大致相同(包括相同)的形状形成,例如以V字状形成。即,多个阴极侧孔3c被设为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规定的间距排成一列。此外,阴极侧孔3c的形状和排列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是与导电性膜侧孔7a相同的一字符形状“lllll”等其他形态。另外,在阴极3形成至少一个阴极侧孔3c即可。
阳极5例如通过在使用硅形成的导电性基板上成膜导电性金刚石膜而形成。此外,导电性金刚石膜因硼掺杂而具有导电性,利用等离子体CVD法形成于导电性基板上。阳极5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另外,阳极5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排列配置有两片。此外,由两片构成阳极5的理由在于,导电性基板由硅晶片等不耐冲击的材料构成,因而在细长的形状的情况下容易破裂,因此,通过由两片构成,而缩短各自的长度,从而难以破裂。而且,阳极5在层叠方向Z上隔着导电性膜7与阴极3层叠。
另外,层叠体9的导电性膜7例如使用质子导电型的离子交换膜而形成。导电性膜7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导电性膜7具有在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的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
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分别沿着短边方向(宽度方向Y)以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形状形成,例如以长孔状形成。即,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被设为沿着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以规定的间距排成一列。此外,多个导电性膜侧孔7a的间距既可以以与阴极侧孔3c相同的间距设置,也可以以与阴极侧孔3c不同的间距设置。另外,导电性膜侧孔7a的形状和排列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态,例如也可以是与阴极侧孔3c同样的V字形状“<<<<<”等其他形态。而且,在导电性膜7形成至少一个导电性膜侧孔7a即可。
供电体23例如使用钛形成。供电体23由将通液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将宽度方向Y作为短边方向、将层叠方向Z作为厚度方向的例如长方形的板状形成。供电体23在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经由旋涡状的弹簧部23a电连接有阳极用的供电轴23b。供电轴23b与电力供给部(未图示)的正极电连接。供电体23层叠于阳极5的层叠方向Z的一面侧,并与阳极5接触地配设。由此,供电体23与阳极5电连接。
即,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9自层叠方向Z的下侧起依次层叠有供电体23、阳极5、导电性膜7、阴极3。在层叠体9中,在导电性膜7的层叠于阴极3与阳极5之间的部分,在阴极3与导电性膜7之间形成有界面29,在阳极5与导电性膜7之间形成有界面31。另外,在层叠体9中,在阴极3和导电性膜7层叠的部分,阴极侧孔3c和导电性膜侧孔7a在层叠方向Z上连通。而且,由导电性膜7、阴极侧孔3c以及导电性膜侧孔7a形成槽部33。此时,界面29、界面31的至少局部在槽部33中暴露。而且,槽部33在供水等液体流动的后述的流路35开口。由此,水在槽部33中流通。
而且,具有层叠体9的电解部11首先使水在流路35中流通,而使水在槽部33中流通。在水流通的状态下,利用电源供给部向阴极3与阳极5之间施加电压,于是,在阴极3与阳极5之间隔着导电性膜7产生电位差。利用该电位差,阴极3、阳极5、导电性膜7通电。由此,主要在槽部33内的水中进行电解处理,在阳极5与导电性膜7之间的界面31的附近产生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产生的臭氧一边沿着水的流动被向流路35的下游侧运送,一边溶解于水。其结果,生成臭氧水等电解液体。此外,上述电解部11配置于外壳13内。
另外,如图1~图4所示,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的外壳13例如使用PPS等非导电性的树脂形成。外壳13由电极壳37和电极壳盖39等构成。
外壳13的电极壳37具有周壁部43和位于层叠方向Z的下侧的底壁部41。周壁部43自底壁部41的周缘部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竖立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即,电极壳37由周壁部43的上侧开口的例如长方形的框体状形成。此外,周壁部43具有配设于上端的凸缘部45。凸缘部45在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上朝向外方延伸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壁部43的周向上连续。
而且,电极壳37具有收纳凹部47、一对贯通孔49、嵌合凸部51、流入口15、流出口17等。
收纳凹部47由周壁部43的上侧开口并利用底壁部41的内表面41a和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划分而成的电极壳37的内部空间形成。在收纳凹部47自开口侧收纳有电解部11和弹性体27等。此外,周壁部43具有形成于内表面43a的多个定位突起53。定位突起53沿着通液方向X形成,并将层叠体9的阴极3相对于外壳13定位。
一对贯通孔49分别设于收纳凹部47的底壁部41的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和上游侧的端部附近。一对贯通孔49形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底壁部41。在将电解部11收纳于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的状态下,阴极3的供电轴3b和供电体23的供电轴23b贯穿于一对贯通孔49。而且,在一对贯通孔49的下侧,对贯穿的供电轴3b和供电轴23b组装O形环55、垫圈57、弹簧垫圈59、六角螺母61。由此,将供电轴3b和供电轴23b固定于一对贯通孔49。另外,通过该组装,从而防止收纳凹部47漏水。
嵌合凸部51自周壁部43的上表面(例如,凸缘部45)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竖立设置,并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嵌合凸部51与后述的电极壳盖39的嵌合凹部67嵌合,从而电极壳盖39相对于电极壳37定位。此外,嵌合凸部51也可以在周向上不连续地形成有多个。
流入口15设于电极壳37的周壁部43中位于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周壁部43,并朝向通液方向X的上游侧呈筒状地延伸设置。在流入口15的中央部形成有在通液方向X上贯通周壁部43并与收纳凹部47连通的长孔状的孔15a。流入口15连接有供给水的配管(未图示),而向收纳凹部47内导入水。
流出口17设于电极壳37的周壁部43中位于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的位置的周壁部43,并朝向通液方向X的下游侧呈筒状地延伸设置。在流出口17的中央部形成有在通液方向X上贯通周壁部43并与收纳凹部47连通的长孔状的孔(未图示)。流出口17连接有排出臭氧水的配管(未图示),将在收纳凹部47内的电解部11生成的臭氧水导出。
另外,如图2~图4所示,外壳13的电极壳盖39具有位于层叠方向Z的上侧的长方形状的盖部主体63和自盖部主体63的中央部的下表面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呈长方形状地竖立设置的流路凸部65等。
盖部主体63形成为外形形状与电极壳37的凸缘部45大致相同(包含相同)。即,盖部主体63构成为能够封闭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的开口。盖部主体63在下表面的外缘部附近具有嵌合凹部67,该嵌合凹部67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并能够与电极壳37的嵌合凸部51嵌合。在盖部主体63的下表面与电极壳37的凸缘部45的上表面接触,嵌合凹部67嵌合于嵌合凸部51的状态下,将彼此的接触面熔接。利用该熔接,防止外壳13的内部漏水,并且将电极壳盖39固定于电极壳37。
此外,电极壳37与电极壳盖39之间的固定并不限定于上述熔接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密封构件介于电极壳37与电极壳盖39之间,并利用螺纹固定等固定方法,将电极壳37与电极壳盖39固定。另外,关于嵌合凹部67,在多个嵌合凸部51形成为在周向上不连续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多个嵌合凸部51而在周向上不连续地形成多个嵌合凹部67,使它们相互嵌合并熔接。
而且,盖部主体63具有形成于上表面的槽69。在将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向例如设备等组装时,槽69被用于定位、卡挂、防反向插入等。
流路凸部65由外形形状与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的开口的内缘部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形状形成。流路凸部65的外表面的尺寸被设定为与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由此,容易将流路凸部65向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插入。
流路凸部65在电极壳盖39组装于电极壳37的状态下插入于收纳凹部47。由此,电极壳盖39的下表面与电解部11的阴极3的表面抵接,将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
此外,流路凸部65具备沿着通液方向X形成于下表面的中央部的流路槽71。
流路槽71在流路凸部65的宽度方向Y的中央部由沿着通液方向X配置有多个的圆柱状的突起部79划分。由此,在流路凸部65的宽度方向Y上设有两个流路槽71。各个流路槽71的对着阴极3的一侧和通液方向X的两侧开口。流路槽71被设定为宽度方向Y的宽度与电解部11的槽部3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通过该设定,能够将在流路槽71中流动的水稳定地导入槽部33。而且,在流路凸部65抵接于阴极3的状态下,在上述流路槽71与阴极3的表面之间形成供水流通的流路35。
即,导入到外壳13内的水自流入口15流入流路35。流入到流路35的水在电解部11的槽部33中流动而被电解处理,生成作为电解生成物的臭氧。生成的臭氧溶解于在流路35中流动的水,而生成臭氧水。生成的臭氧水在流路35中流动,并自流出口17导出到外壳13外。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在形成有上述流路35的外壳13内配置有弹性体27。
此外,图1至图4所示的弹性体27例如使用橡胶、塑料、金属弹簧等具有弹性力的弹性体而构成。弹性体27形成为外表面形状与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的底壁部41侧的内表面形状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长方体状,构成为能够收纳于收纳凹部47。弹性体27在收纳于收纳凹部47的状态下在层叠方向Z的上侧层叠有电解部11。并且,在层叠的状态下,将电极壳盖39组装于电极壳37。此时,电极壳盖39的流路凸部65将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阴极3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由此,弹性体27成为被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按压的状态。
此时,弹性体27针对上述按压而产生欲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复原的回弹力。利用该弹性体27的回弹力,对电解部11施加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的作用力。由此,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与电极壳盖39的流路凸部65贴紧的状态。因此,层叠体9的接触稳定,能够保持通电面积。其结果,能够使向层叠体9供给的电流密度均等化,而能够使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稳定化。此外,在弹性体27未被按压的自由状态下,在弹性体27的外表面与收纳凹部47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利用该间隙,容许弹性体27因按压而弹性变形时的弹性体27的变形。
弹性体27还具备定位凹部73。定位凹部73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地形成,并沿着通液方向X配设有多个。定位凹部73供自电极壳37的收纳凹部47的底壁部41竖立设置的多个定位凸部75插入。通过向定位凹部73插入定位凸部75,从而弹性体27相对于外壳13在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上被定位。此时,对于弹性体27,在自由状态下,在定位凹部73的内表面与定位凸部75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容许弹性体27的变形的间隙。利用该间隙,与上述间隙同样地,容许弹性体27的变形。此外,定位凹部73也可以不形成为在层叠方向Z上贯通弹性体27的贯通形状,而是形成为凹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电解部11的层叠体9的阴极3的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电极壳盖39的流路凸部65的宽度方向Y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根据上述阴极3的宽度的设定,能够相对于阴极3与流路凸部65之间形成的流路35,稳定地配置由阴极3的阴极侧孔3c、导电性膜7的导电性膜侧孔7a以及阳极5形成的槽部33的开口。另外,利用流路凸部65,能够将电解部11的阴极3朝向层叠方向Z的下侧稳定地按压。
另外,层叠体9的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窄于阴极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且与导电性膜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根据上述阳极5和导电性膜7的宽度的设定,能够使高价的阳极5和导电性膜7小型化,因此能够谋求低成本化。
另外,层叠体9的供电体2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根据上述供电体23的宽度的设定,能够使供电体23小型化的同时确保与阳极5的通电面积。因此,能够使向阳极5的通电稳定化,而能够保持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
另外,弹性体2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宽于层叠体9的阳极5和供电体2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根据上述弹性体27的宽度的设定,能够将弹性体27的外缘部配置于阳极5和供电体23的外周部。另外,能够利用弹性体27稳定地承受自供电体23施加的来自电极壳盖39的流路凸部65的按压力。由此,能够稳定地对电解部11的层叠体9施加作用力。
此外,在上述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若在电解部11的外周部与外壳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则具有水等液体浸入并滞留于微小的间隙的情况。若在水滞留于电解部11的周围的状态下对水进行电解处理而生成臭氧,则滞留于电解部11的周围的水的pH值上升。由此,容易在电解部11的周围产生主要由钙成分构成的水垢。若产生水垢,则具有水垢在微小的间隙堆积的情况。而且,若水垢在电解部11的周围堆积,则电解部11、外壳13有可能被水垢压迫而变形。
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在电解部11的外周部与外壳1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水的滞留的空间部77。
即,空间部77形成于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与层叠体9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之间。详细而言,空间部77形成在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与阴极3的侧面3d、阳极5的侧面5a、导电性膜7的侧面7b及供电体23的侧面23c之间。
空间部77在外壳13的内部沿着通液方向X分别形成于层叠体9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并分别与流入口15和流出口17连通。由此,自流入口15导入的水在空间部77流通,并自流出口17将水导出。因此,能够抑制水在电解部11的周围的滞留。通过抑制水在上述电解部11的周围的滞留,而抑制电解部11的周围产生水垢。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由于水垢的堆积而产生的电解部11、外壳13的变形。此外,空间部77也可以构成为与流路35的中途连通。由此,容易进行流路35中的水与空间部77中的水之间的流通,因此,通过抑制滞留,从而抑制水垢的产生,而得到延长寿命的效果。
即,在形成有空间部77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中,在电解部11,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形成得窄于阴极3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而且,通过缩窄阳极5的宽度,能够使阳极5小型化。然而,若使阳极5小型化,则有可能无法直接地将阳极5相对于外壳13定位。
因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利用相对于外壳13进行了定位的弹性体27对电解部11的层叠体9中的至少阳极5进行定位。即,阳极5借助弹性体27定位于外壳13的电极壳37内。由此,即使将阳极5小型化,也能够更可靠地将阳极5相对于外壳13定位。
而且,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体27具备在上表面的周缘部自上表面朝向层叠方向Z的上侧突出地竖立设置的多个突起部79。多个突起部79的层叠方向Z的高度以到达层叠体9的层叠于弹性体27的阳极5的高度位置的方式设定为与供电体23和阳极5的合计厚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由此,能够利用多个突起部79对阳极5进行定位。
在此,多个突起部79中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沿着通液方向X配置多个的突起部79配设为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5a和供电体23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23c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因此,当阳极5和供电体23要朝向宽度方向Y移动时,阳极5和供电体23与突起部79接触。由此,阳极5和供电体23向宽度方向Y的移动被限制。
另外,多个突起部79中分别配置于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突起部79配设为与阳极5和供电体23各自的通液方向X的两侧的侧面在通液方向X上相对。因此,当阳极5和供电体23要朝向通液方向X移动时,阳极5和供电体23与突起部79接触。由此,阳极5和供电体23向通液方向X的移动被限制。
即,上述多个突起部79限制阳极5和供电体23向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的移动,由此,阳极5和供电体23相对于弹性体27在平面方向上被定位。其结果,能够使阳极5与供电体23之间的接触稳定化,而能够保持电解部11的电解处理性能。另外,阳极5和供电体23向空间部77侧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形成于外壳13内的空间部77。
如上所述,对于利用弹性体27进行了定位的阳极5而言,阳极5的层叠方向Z的与供电体23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与导电性膜7接触。此时,导电性膜7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被设定为与阳极5的宽度方向Y的宽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因此,导电性膜7与阳极5同样地能够小型化。
然而,若仅使导电性膜7小型化,则无法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导电性膜7设置朝向外壳13的内表面突出的凸部19。并且,利用该凸部19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
以下,参照图1并使用图5和图6具体地说明导电性膜7与外壳13之间的定位。
另外,以下,将导电性膜7的厚度方向作为层叠方向Z,将与层叠方向Z正交的平面方向作为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方向。另外,将平行方向中规定的一个方向(例如第一方向)作为导电性膜7的短边方向即宽度方向Y。而且,将与规定的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例如,第2方向)作为导电性膜7的长边方向即通液方向X。
如图1所示,导电性膜7的凸部19形成为自导电性膜7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7b分别朝向外壳13的内表面即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突出设置。另外,凸部19以在导电性膜7的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上的位置在短边方向上大致相对的方式接近地配置。而且,凸部19分别配置于导电性膜7的长边方向(通液方向X)的两侧附近。即,如上所述,凸部19在导电性膜7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
此时,如图6所示,在导电性膜7收纳于外壳13的状态下,凸部19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与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接触。由此,导电性膜7的朝向宽度方向Y的移动、或者导电性膜7的与通液方向X和宽度方向Y平行的平面上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被定位。由此,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生成在电解部11生成的作为电解液体的臭氧水的浓度。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凸部19的突出方向的前端与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
另外,外壳13具备与上述导电性膜7的例如靠流入口15侧的凸部19相对地设置的一对限制部25。限制部25在通液方向X上对导电性膜7进行定位。限制部25分别设于电极壳37的周壁部43的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的内表面43a。限制部25自周壁部43的内表面43a朝向收纳凹部47内突出,并形成为沿着层叠方向Z连续。
上述限制部25的通液方向X上的不同方向的侧面与设于导电性膜7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凸部19的通液方向X上的不同方向的侧面分别相对地配置。即,相对于图6的上下方向,左侧所示的凸部19的流出口17侧的侧面配置为与左侧所示的限制部25的流入口15侧的侧面相对。而且,相对于图6的上下方向,右侧所示的凸部19的流入口15侧的侧面配置为与右侧所示的限制部25的流出口17侧的侧面相对。因此,当导电性膜7要向通液方向X移动时,对应的各个凸部19与限制部25接触。由此,导电性膜7向通液方向X的移动被限制。即,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被定位。其结果,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生成在电解部11产生的臭氧水的浓度。
而且,导电性膜7具有凹部21,该凹部21形成于在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与设有相对于图6的上下方向而言为右侧的凸部1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凹部21的内表面形状形成为与凸部19的外表面形状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或者形成得略大于凸部19的外表面形状。在由一张母材切出多个导电性膜7并进行加工时,在形成相邻的导电性膜7的凸部19时,同时在相邻的导电性膜7形成上述凹部21。由此,能够降低导电性膜7的母材的使用量。
另外,如图8所示,导电性膜7被设定为在层叠于阳极5时不会自阳极5较大程度地伸出。即,导电性膜7以与隔着阳极5在层叠方向Z上相对的供电体23不接触的方式与供电体23分开地配置。由此,避免由于导电性膜7与供电体23之间的接触而形成不通过阳极5的电流路径。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电解部11中的臭氧水的产生效率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具备:层叠体9,其以导电性膜7介于彼此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3和阳极5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电解部11,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外壳13,电解部11配置于该外壳13的内部。外壳13具有:流入口15,其供向电解部11供给的液体流入;以及流出口17,其供在电解部11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而且,导电性膜7具备凸部19,该凸部19朝向外壳13的内表面突出,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
根据该结构,即使使导电性膜7小型化,也能够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其结果,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生成在电解部11产生的电解液体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
即,根据上述电解液体生成装置1,能够使导电性膜7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定位。
另外,凸部19分别设于导电性膜7的与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而且,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凸部19配置为在平面方向中的与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正交的另一方向(通液方向X)上的位置接近。由此,能够减小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其结果,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生成在电解部11产生的电解液体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
另外,凸部19分别设于导电性膜7的与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与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正交的另一方向(通液方向X)的两侧。由此,能够减小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偏差。其结果,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生成在电解部11产生的电解液体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
另外,导电性膜7具有凹部21,该凹部21设于导电性膜7的在与其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上与设有凸部1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母材中相邻的导电性膜7的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的同一位置分别设置凸部19和凹部21。其结果,能够利用具备以较少的母材的使用量形成的导电性膜7的电解部11高效地产生电解液体。
另外,层叠体9具有供电体23,该供电体23与至少一个电极在电极的与导电性膜7相反的一侧接触。于是,导电性膜7与供电体23分开地配置。由此,能够避免导电性膜7与供电体23可靠地接触而形成不通过电极的电流路径。其结果,能够防止电解部11中的电解液体的产生效率的降低。
另外,外壳13具有限制部25,该限制部25与凸部19相对地配置,在与导电性膜7的厚度方向(层叠方向Z)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与规定的一个方向(宽度方向Y)正交的另一方向(通液方向X)上对导电性膜7进行定位。由此,能够降低导电性膜7相对于外壳13在另一方向(通液方向X)上的位置偏差。其结果,能够如所期望那样高精度地产生在电解部11产生的电解液体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导电性膜设置4个凸部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导电性膜设置1个~3个、或者5个以上的凸部。即,只要有一个凸部,就能够相比于没有凸部的情况而减小偏差。另外,在设有5个以上凸部的情况下,即使柔软的导电性膜的凸部中的一部分凸部例如在组装时弯折,也能够利用其他凸部来提高抑制位置偏移的可能性。能够获得高精度地生成电解液体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设于导电性膜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的凸部在导电性膜的长边方向上的配置位置接近、详细而言凹部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导电性膜未设置凹部的情况下,可以将设于导电性膜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的凸部配置于在导电性膜的长边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相同的位置。由此,能够得到防止柔软的导电性膜的弯折所引起的变形的效果。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供电体与阳极接触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供电体与阴极接触的结构。该情况下,优选与阴极接触的供电体同导电性膜分开地配置的结构。由此,供电体与导电性膜接触而形成不通过阴极的电流路径,因此能够减少阴极处的生成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能够使导电性膜小型化并提高电解处理后的液体中的电解生成物的浓度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体而言,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净水装置等水处理设备、洗衣机、餐具清洗机、温水清洗坐便、冰箱、热水供给装置、杀菌装置、医疗用设备、空调设备、厨房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解液体生成装置;3、阴极(电极);3a、23a、弹簧部;3b、23b、供电轴;3c、阴极侧孔;3d、5a、7b、23c、侧面;5、阳极(电极);7、导电性膜;7a、导电性膜侧孔;9、层叠体;11、电解部;13、外壳;15、流入口;15a、孔;17、流出口;19、凸部;21、凹部;23、供电体;25、限制部;27、弹性体;29、31、界面;33、槽部;35、流路;37、电极壳;39、电极壳盖;41、底壁部;41a、43a、内表面;43、周壁部;45、凸缘部;47、收纳凹部;49、贯通孔;51、嵌合凸部;53、突起;55、O形环;57、垫圈;59、弹簧垫圈;61、六角螺母;63、盖部主体;65、流路凸部;67、嵌合凹部;69、槽;71、流路槽;73、定位凹部;75、定位凸部;77、空间部;79、突起部;X、通液方向(另一方向);Y、宽度方向(规定的一个方向);Z、层叠方向(导电性膜的厚度方向)。

Claims (6)

1.一种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该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具备:
层叠体,其以导电性膜介于互相相邻的构成电极的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
电解部,其对液体进行电解处理;以及
外壳,所述电解部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
所述外壳具有供向所述电解部供给的液体流入的流入口和供在所述电解部生成的电解液体流出的流出口,
所述导电性膜具备凸部,该凸部设为朝向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突出,并将所述导电性膜相对于所述外壳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凸部分别设于所述导电性膜的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的两侧,
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的两侧的所述凸部配置为在所述平面方向中的与所述规定的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上的位置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凸部分别设于所述导电性膜的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与规定的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性膜具有凹部,该凹部设于所述导电性膜的在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规定的一个方向上与设有所述凸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层叠体具有供电体,该供电体与至少一个所述电极在电极的与所述导电性膜相反的一侧接触,
所述导电性膜与所述供电体分开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体生成装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设为与所述凸部相对地配置,并在与所述导电性膜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中的与规定的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方向上,对所述导电性膜进行定位。
CN202080095278.5A 2020-02-14 2020-11-10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Pending CN1150528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3386A JP7369974B2 (ja) 2020-02-14 2020-02-14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JP2020-023386 2020-02-14
PCT/JP2020/041834 WO2021161601A1 (ja) 2020-02-14 2020-11-10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841A true CN115052841A (zh) 2022-09-13

Family

ID=77292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5278.5A Pending CN115052841A (zh) 2020-02-14 2020-11-10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2963A1 (zh)
EP (1) EP4105181A4 (zh)
JP (1) JP7369974B2 (zh)
KR (1) KR20220130145A (zh)
CN (1) CN115052841A (zh)
TW (1) TW202130859A (zh)
WO (1) WO20211616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0484A1 (ko) 2022-10-12 2024-04-1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누설 전류 감지를 위한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01243A (ja) * 1999-06-08 2003-01-14 イーセ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電気駆動式浄水ユニット用シーリング手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9990A (ja) * 2008-11-21 2010-06-0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解水生成装置
US20160060771A1 (en) * 2014-08-27 2016-03-03 Honda Motor Co., Ltd. Differential pressure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CN106932507A (zh) * 2016-08-31 2017-07-07 青岛仪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微型离子交换膜隔离密封耐高压离子色谱抑制器
CN109509891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分隔件、单体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电堆
JP2020011179A (ja) * 2018-07-13 2020-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JP2020011180A (ja) * 2018-07-13 2020-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9695B2 (ja) * 2002-07-18 2008-04-02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式脱イオン装置
JP6210418B2 (ja) 2014-09-26 2017-10-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電解液体生成装置を備えた液体改質装置または電解液体生成装置で生成された電解液体を利用する電気機器
JP6587152B2 (ja) 2016-03-30 2019-10-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01243A (ja) * 1999-06-08 2003-01-14 イーセ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電気駆動式浄水ユニット用シーリング手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9990A (ja) * 2008-11-21 2010-06-03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電解水生成装置
CN102177099A (zh) * 2008-11-21 2011-09-0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电解水生成装置
US20160060771A1 (en) * 2014-08-27 2016-03-03 Honda Motor Co., Ltd. Differential pressure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CN106932507A (zh) * 2016-08-31 2017-07-07 青岛仪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微型离子交换膜隔离密封耐高压离子色谱抑制器
JP2020011179A (ja) * 2018-07-13 2020-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JP2020011180A (ja) * 2018-07-13 2020-01-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09509891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分隔件、单体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电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2963A1 (en) 2023-01-26
KR20220130145A (ko) 2022-09-26
TW202130859A (zh) 2021-08-16
JP2021126622A (ja) 2021-09-02
WO2021161601A1 (ja) 2021-08-19
EP4105181A1 (en) 2022-12-21
EP4105181A4 (en) 2023-05-10
JP7369974B2 (ja)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27488A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JP6937476B2 (ja)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JP6937475B2 (ja)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15052841A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15052842B9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12334603B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15052843B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CN115038669B (zh) 电解液体生成装置
JP7253718B2 (ja)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JP2023073296A (ja) 電解液体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