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2671A - 形态变化玩具 - Google Patents

形态变化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2671A
CN115052671A CN202180012898.2A CN202180012898A CN115052671A CN 115052671 A CN115052671 A CN 115052671A CN 202180012898 A CN202180012898 A CN 202180012898A CN 115052671 A CN115052671 A CN 115052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ody portion
toy
main body
morp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28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2671B (zh
Inventor
木村觉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d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52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2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2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04Dolls with deformable framework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提供趣味性较高的玩具。形态变化玩具(1)具备能够保持造形物的主体部(10)和与主体部(10)连结的副体部(20),在主体部(10)和副体部(20)的与主体部(10)连结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之间的间隔较小的状态下构成第1形态(1A),在间隔比第1形态(1A)时的间隔大的状态下构成第2形态(1B)。

Description

形态变化玩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态变化玩具。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形态变化的玩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形态变化机器人玩具,公开有变化为车辆型的形态和利用弹簧使球体飞出的可发射球体的形态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64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形态中,在车辆的形状和稍微改变车辆的形状而成的球体发射装置的形态中,在外观上,仅使其结构部件的位置稍微移动。因而,形状和构造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形态变化。如此,在专利文献1中,形态变化不会大幅变化,也没有形态变化的意外性,缺乏趣味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态变化具有意外性、流通性也优异、具有趣味性的形态变化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形态变化玩具包括:
主体部,其能够保持造形物;以及
副体部,其与所述主体部连结,
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副体部之间的间隔较小的状态下构成第1形态,
在所述间隔比所述第1形态时的所述间隔大的状态下构成第2形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趣味性的形态变化玩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的第1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的主视图。
图3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的后视图。
图4是从底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的仰视图。
图5是将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从第1形态向第2形态变换时的展开初始阶段的立体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从第1形态向第2形态变换时的展开中途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第1形态的形态变化玩具展开而成的第2形态的平面图。
图8是主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主体部的上端部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副体部的模仿左臂部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主体部的下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副体部的模仿腿部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副体部的模仿头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形态变化玩具的第2形态的游戏形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的第2形态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进行说明。
图1是形态变化玩具的第1形态的立体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图中标明了形态变化玩具的方向,对于该方向,在第2形态下容纳有造形物时,从造形物来看,将前方记载为F,将后方记载为B,将左方记载为L,将右方记载为R,将上方记载为U,将下方记载为D。
如图1所示,形态变化玩具1在第1形态1A下是球型的形态。而且,在后述的第2形态1B的人型机器人形态下,具备能够保持作为造形物的玩偶50(参照图14)的主体部10和与该主体部10连结的多个副体部20。进一步详细地说,将主体部10作为中心,副体部20以包围该主体部10的方式借助可动连结部15连结。而且,在第1形态1A下,各副体部20成为以大致接触的方式靠近的间隔,成为图1所示的大致球体。另一方面,在第2形态下,如后述的图14所示,展开成与第1形态1A时的间隔相比副体部20的间隔较大的状态。
在第1形态下,构成外壳1sh的大多数的部分的副体部20的外表面20s(参照图3)形成为曲面。因而,第1形态1A的状态可以说是能够滚动的能够滚动状态。
在主体部10设有形成容纳空间SP的容纳部10p,该容纳空间SP在第2形态1B下能够容纳玩偶50。但是,如图1所示,在第1形态1A下,该容纳空间SP构成为由于靠近副体部20的状态而无法容纳玩偶50的较小的空间。
图2是从前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1的主视图。
对副体部20进行说明。副体部20由第1副体部21、第2副体部22、第3副体部23、第4副体部24以及第5副体部25这五个部分构成。
如图2所示,第5副体部25以覆盖主体部10的上侧和前侧的方式在从前侧观察时位于中央的位置。第1副体部21位于第5副体部25的右侧(在图中为左侧)而覆盖主体部10的右侧部。另一方面,第2副体部22位于第5副体部25的左侧(在图中为右侧)而覆盖主体部10的左侧部。
图3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1的后视图。
在前侧,如图2所示,第1副体部21和第2副体部22位于从左右侧夹着第5副体部25的位置,但在后侧,如图3所示,第1副体部21和第2副体部22以大致接触的方式相邻配置。第1副体部21和第2副体部22配置为,在第2形态1B的人型机器人形态下后述的上臂部21u、22u和前臂部21z、22z覆盖主体部10的背面。
图4是从底侧观察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1的仰视图。
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相邻地配置,构成为覆盖主体部10的底部(参照图1~图3)。此外,第3副体部23与第1副体部21相邻配置,第4副体部24与第2副体部22相邻配置。
如此,在第1形态1A下,副体部20在其全部相邻地配置的状态下,通过外表面20s形成曲面的外壳1sh,从而构成由大致连续的曲面形成的大致球形状的第1形态1A。
图5是图1所示的形态变化玩具1从第1形态1A向第2形态1B变换时的初始阶段的立体图,图6是从第1形态1A向第2形态1B变换时的展开中途的平面图。此外,图7是表示将第1形态1A的形态变化玩具1展开而成的第2形态1B的平面图。
形态变化玩具1在从第1形态1A的状态展开时,例如,能够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依次展开。即,如图5所示,通过使后述的可动连结部15移动,从而使副体部20相对于主体部10开始展开。此外,在图6中,例如以剩余第3副体部23、第4副体部24的状态展开。最终,如图7所示,能够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的人型机器人形态的第2形态1B。
在此,如图7所示,在第2形态1B下,副体部20以能够相对于人型机器人形态的模仿胴体部的主体部10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主体部10。另外,副体部20设为,人型机器人形态的模仿右臂的第1副体部21、模仿左臂的第2副体部22、模仿右腿的第3副体部23和模仿左腿的第4副体部24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此外,设有模仿头部的第5副体部25。
如此,在第2形态下,副体部20以相对于主体部10借助可动连结部15扩展至适当的距离的方式与该主体部10连结。在第2形态1B下,能够使副体部20的相当于左右腿的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在打开腿的状态下独立站立。即,成为与第1形态1A的能够滚动的状态完全不同的不滚动的无法滚动状态。此外,在主体部10例如设有由能够容纳玩偶50的容纳部10p形成的容纳空间SP(参照图14)。
以下,对主体部10和副体部2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图8表示主体部10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主体部10具备具有靠背部10pr和座部10pd的容纳部10p,从而能够供玩偶50坐下。此外,在主体部10的上端部安装有第5副体部25。在靠背部10pr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左右两方向突出的靠背肩部10pk。而且,在左右的靠背肩部10pk,在右侧借助可动连结部15安装有第1副体部21,在左侧借助可动连结部15安装有第2副体部22。此外,如后述那样,在主体部10的座部10pd的下侧安装有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
图9是表示第2副体部22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左侧的靠背肩部10pk形成有构成可动连结部15的局部的球状空间的主体侧接头部10j。另一方面,在第2副体部22侧设有与主体侧接头部10j卡合而构成可动连结部15的副体侧接头部20j。即,在副体侧接头部20j,在轴部的前端形成有能够嵌入于主体侧接头部10j的前端球形部。由此,第2副体部22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主体部10。另外,第1副体部21是与第2副体部22相同的安装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图10是将第2副体部22分解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第2副体部22是人型机器人形态中的模仿臂部分的形状,例如,具有上臂部22u和前臂部22z。上臂部22u和前臂部22z例如通过模仿肘关节的连结部16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此外,在前臂部22z的前端侧设有能够以转动轴13b为中心转动的一对夹持部13p。另外,第1副体部21也与第2副体部22同样地具备上臂部21u、前臂部21z、转动轴13b以及夹持部13p。
在此,在第2形态1B下,在人型机器人形态下,在第1副体部21和第2副体部22设置的夹持部13p是对物体进行夹持而抓住、勾挂等的功能部分。另一方面,在第1形态1A下,能够夹持第5副体部25的延伸部25w,能够有助于维持第1形态1A的形状的功能。(参照图2)。
图11是表示主体部10的下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1所示,在主体部10的座部10pd的下侧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底侧突出部10pt。而且,在该底侧突出部10pt的左右两侧安装有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即,在底侧突出部10pt的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构成可动连结部15的局部的主体侧接头部10j,通过副体侧接头部20j与该主体侧接头部10j卡合而安装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
图12是第4副体部24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所示,第4副体部24具有与主体侧接头部10j嵌合的上述的副体侧接头部20j。副体侧接头部20j由轴构件构成,该轴构件具有容纳主体侧接头部10j的球形部的嵌合凹部20jb,并在与嵌合凹部20jb相反的一侧具有球形部20jc。副体侧接头部20j的球形部20j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第4副体部24的主体侧(构成外壳1sh的部分)。因而,第4副体部24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在两个部位转动。此外,在第4副体部24,在构成外壳1sh的部分设有能够借助脚铰链部18而开闭移动的模仿脚部分的脚部24f。第3副体部23是与第4副体部24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第5副体部25的立体图。
第5副体部25借助可动连结部15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主体部10的上端部,具备人型机器人形态中的模仿头部的罩构件这样的功能。连结第5副体部25的可动连结部15例如通过第5副体部25的左右的副体侧接头部20j(轴部)嵌入于主体侧接头部10j(轴承孔)而保持为能够转动。此外,第5副体部25的整体形状是从其安装基部(可动连结部15)朝向前端延伸的构成球形的局部的弯曲形状。此外,在延伸中途设有罩铰链部19,构成为前端侧能够相对于基部侧转动。此外,在比罩铰链部19靠前端侧的位置设有两个开口25h。
图14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1的第2形态1B的游戏形态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通过打开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的脚部23f、24f,从而能够使形态变化玩具1成为独立站立的状态。此外,在第2形态1B下,由主体部10的容纳部10p形成的容纳空间SP比第1形态1A时大。在此,玩偶50例如具有腿能够弯折的关节部分,构成为能够采取站立状态和坐下状态。因而,例如,能够向上方打开第5副体部25,而使玩偶50坐下。
此外,第5副体部25能够利用可动连结部15和罩铰链部19而以覆盖玩偶50的上部、弯曲为覆盖玩偶50的前面的方式使用。此时,通过设置开口25h,从而能够从前方观察玩偶50。
图15是表示形态变化玩具1的第2形态1B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与如图14所示的人型机器人形态不同,形态变化玩具1能够作为如图15所示的游戏形态来玩。在该情况下,通过从第1形态1A的状态打开第5副体部25,从而能够增大容纳空间SP。通过使玩偶50在该容纳空间SP坐下,从而能够采取可以称为所谓的驾驶舱型形态之类的形态。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在第1形态1A下,主体部10和副体部20成为较小地集中的状态,因此,不占空间而容易收纳、保管。此外,在第2形态1B下,主体部10和副体部20能够借助可动连结部15展开,因此,容易将玩偶50容纳于容纳部10p,能够与玩偶50一起享受乐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1形态1A构成为能够滚动的外表面形状,因此,能够以滚动的方式享受乐趣。此外,作为销售形态,容易与自动售货机的输送路径相对应,能够将第1形态1A的形状作为销售形态。另一方面,在第2形态1B下,通过构成为无法滚动的外表面形状,从而能够稳定地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1形态1A构成球型而能够良好地滚动,另一方面,在第2形态1B下构成人型的形状,因此能够成为可行走型的形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的副体部20构成第1形态1A的外壳1sh的局部,从而能够保护第1形态1A下的内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1形态1A下的副体部20的外表面20s形成为曲面,因此,能够更容易滚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的副体部2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结于主体部10,从而也能够以拆装的方式享受乐趣,也能够变更连结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容纳部10p所形成的容纳空间SP构成为在第2形态1B下能够容纳玩偶50,从而能够以容纳玩偶50的方式享受乐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副体部20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借助可动连结部15拆装的方式连结于该主体部10,从而能够以主体部10为中心而操作为第1形态1A和第2形态1B,操作性优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1副体部21和第2副体部22构成为相对于主体部10左右对称的形状,从而在人型机器人形态下能够构成为左右的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3副体部23和第4副体部24在主体部10的下端部构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从而能够在人型机器人形态下构成为左右的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变化玩具1中,第5副体部25构成为在第1形态1A下覆盖主体部10的上部和前部,从而能够构成外壳1sh。另一方面,第5副体部25通过在第2形态1B下在第5副体部25形成开口25h,从而在第2形态1B下在将玩偶50容纳于容纳部10p时能够作为能够观察到玩偶50的罩构件来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形态1A的形状成为大致球形,但并不限制于此,例如,也可以成为圆筒形、卵形形状、椭圆球状等形状。
此外,主体部10或副体部20的形状、构造以及可动连结部15的构造不受上述实施方式中图示的任何限制。
附图标记说明
1、形态变化玩具;1sh、外壳;10、主体部;10p、容纳部;10pr、靠背部;10pd、座部;13p、夹持部;15、可动连结部;20、副体部;21、第1副体部(副体部);22、第2副体部(副体部);23、第3副体部(副体部);24、第4副体部(副体部);25、第5副体部(副体部);25h、开口;50、玩偶(造形物)。

Claims (21)

1.一种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该形态变化玩具包括:
主体部,其能够保持造形物;以及
副体部,其与所述主体部连结,
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副体部之间的间隔较小的状态下构成第1形态,
在所述间隔比所述第1形态时的所述间隔大的状态下构成第2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形态构成为能够滚动的外表面形状,
所述第2形态构成为无法滚动的外表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形态的外观构成球型的形状,
所述第2形态的外观构成人型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构成为构成所述第1形态下的外壳的局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的构成所述外壳的外表面的至少局部形成为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结于所述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包括能够容纳所述造形物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所形成的容纳空间构成为在所述第1形态下无法容纳所述造形物,
所述容纳空间构成为在所述第2形态下能够容纳所述造形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借助可动连结部拆装的方式连结于该主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包括第1副体部和第2副体部,
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左右对称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在所述第1形态下,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以能够相邻配置的方式连结,
在所述第2形态下,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以能够分离配置的方式连结。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还包括第3副体部和第4副体部,
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构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在所述第1形态下,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以能够相邻配置的方式连结,
在所述第2形态下,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以能够分离配置的方式连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副体部在所述第1形态下以能够与所述第3副体部相邻配置的方式连结,
所述第2副体部在所述第1形态下以能够与所述第4副体部相邻配置的方式连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形态下覆盖所述主体部的侧部,
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形态下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在所述第2形态下构成左右的臂部,
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在所述第2形态下构成左右的腿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第2形态下构成胴体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胴体部包括能够容纳所述造形物的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包括座部和靠背部,
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连结于所述靠背部的附近,
所述第3副体部和所述第4副体部连结于所述座部的附近。
18.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副体部还包括第5副体部,
在所述第5副体部形成有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5副体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形态下覆盖所述主体部的上部和前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第1副体部和所述第2副体部包括夹持部作为可动部位,
所述夹持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形态下能够夹持所述第5副体部的至少局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态变化玩具,其中,
所述造形物是模仿角色的人偶,构成为能够采取站立状态和坐下状态,
所述主体部构成为在所述第2形态下能够以使所述造形物坐下的状态容纳该造形物。
CN202180012898.2A 2020-03-25 2021-03-23 形态变化玩具 Active CN115052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3780 2020-03-25
JP2020053780A JP7325369B2 (ja) 2020-03-25 2020-03-25 形態変化玩具
PCT/JP2021/011841 WO2021193584A1 (ja) 2020-03-25 2021-03-23 形態変化玩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671A true CN115052671A (zh) 2022-09-13
CN115052671B CN115052671B (zh) 2024-03-15

Family

ID=7789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2898.2A Active CN115052671B (zh) 2020-03-25 2021-03-23 形态变化玩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325369B2 (zh)
CN (1) CN115052671B (zh)
WO (1) WO2021193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60134A (ja) * 2022-10-19 2024-05-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玩具
JP7478296B1 (ja) 2023-09-01 2024-05-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18895Y1 (ko) * 2000-11-02 2001-04-02 주식회사하림 변신완구
JP2007215898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ega Toys:Kk 玩具
JP3141096U (ja) * 2008-01-12 2008-04-24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形態変化玩具
WO2011132796A1 (ja) * 2010-04-21 2011-10-27 株式会社セガトイズ サイコロ玩具
CN103144826A (zh) * 2012-03-26 2013-06-12 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收纳容器
CN108786131A (zh) * 2017-07-12 2018-11-13 株式会社万代 动作玩具、物品以及玩具组合
JP6450824B1 (ja) * 2017-11-30 2019-01-0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組立玩具
CN109963629A (zh) * 2016-11-29 2019-07-02 株式会社万代 玩具
CN110102065A (zh) * 2019-04-08 2019-08-09 林勤鑫 一种变形玩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73937A1 (es) 2012-05-24 2013-11-28 Blanco Publicidad Y Marketing Limitada Juguete de dos cuerpos con engranaje eyectable
JP6481013B1 (ja) 2017-11-14 2019-03-13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変形玩具、及び変形玩具セッ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18895Y1 (ko) * 2000-11-02 2001-04-02 주식회사하림 변신완구
JP2007215898A (ja) * 2006-02-20 2007-08-30 Sega Toys:Kk 玩具
JP3141096U (ja) * 2008-01-12 2008-04-24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形態変化玩具
WO2011132796A1 (ja) * 2010-04-21 2011-10-27 株式会社セガトイズ サイコロ玩具
CN103144826A (zh) * 2012-03-26 2013-06-12 万代股份有限公司 物品收纳容器
CN109963629A (zh) * 2016-11-29 2019-07-02 株式会社万代 玩具
CN108786131A (zh) * 2017-07-12 2018-11-13 株式会社万代 动作玩具、物品以及玩具组合
JP6450824B1 (ja) * 2017-11-30 2019-01-0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組立玩具
CN110102065A (zh) * 2019-04-08 2019-08-09 林勤鑫 一种变形玩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671B (zh) 2024-03-15
WO2021193584A1 (ja) 2021-09-30
JP2023133457A (ja) 2023-09-22
JP2021153612A (ja) 2021-10-07
JP7325369B2 (ja) 202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7151B2 (en) Action toy
JP2023133457A (ja) 形態変化玩具
JP3136840U (ja) 可動玩具
US6494763B1 (en) Life-like doll
TW201714654A (zh) 人偶體的關節構造
WO2005068035A1 (ja) 形態変形玩具及び玩具用足構造
JP6303051B1 (ja) 人形玩具
JP6774540B1 (ja)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6774541B1 (ja)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JP7465188B2 (ja) 可動構造及び人形体
JP6971175B2 (ja) 人形玩具
JP2017148670A (ja) 人型玩具
JP2020089398A (ja) 人型玩具
JP2010017264A (ja) 四足動物人形
JP3689395B2 (ja) 人形玩具
JP2024040248A (ja) 人型玩具
JP4834169B1 (ja) 変形ロボット玩具
JP6920391B2 (ja) 人型玩具
JP5221790B2 (ja) 人体模型の腕部構造
JP2021023830A (ja) 関節構造及び人形体
WO2024084862A1 (ja) 玩具
JP2020110673A (ja) 人形体の関節構造
CN213609787U (zh) 一种可转换头部的多形态转动变形玩具
CN219941768U (zh) 变形玩具和建筑玩具
CN212731042U (zh) 变形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