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875A -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875A
CN115050875A CN202210651175.3A CN202210651175A CN115050875A CN 115050875 A CN115050875 A CN 115050875A CN 202210651175 A CN202210651175 A CN 202210651175A CN 115050875 A CN115050875 A CN 115050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unctional film
light
gallium nitri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11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0875B (zh
Inventor
王乐
张帆
齐佳鹏
张婷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im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rim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rim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Prim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11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0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0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0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75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制备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并在衬底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且功能膜在光入射角为25~34.5°时,所述功能膜的最小反射率低于5%。因为功能膜在25~34.5°的反射率低,从而芯片中满足该入射角的光会有较高的透过率,而其余角度的光被反射回芯片内部,被衬底改变入射角,直到满足25~34.5°才可以逃离,经过这个过程不断的发生,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 LED发光角度;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通过刻蚀提高出光角度,能够保证制备Mini LED的出光角度一致性,拥有更高的亮度,更适用于量产。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Mini LED芯片一般指长宽约在50~200um之间的LED芯片,因其小型化的特点其应用领域及制造技术与传统LED有较大差别,传统LED用于照明,而Mini LED作为显示单元,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因为损坏一颗Mini LED就有可能需要更换整个显示面板。而且对MiniLED还有发光角度的需求,如果Mini LED的发光角度与传统LED一样,那么显示屏需要超高密度的排布才能使其出光均匀,导致成本大大地提高,而减少Mini LED的个数又会带来亮度不均的问题,所以市面上急需大角度出光的Mini LED。
用于显示的Mini LED通常为倒装结构,现有增加Mini LED的出光角的方法通常在其出光面添加特殊结构,例如第一种方式,添加全反射型布拉格分布式反射镜(DBR),MiniLED在正面也会有DBR的结构,这样整个芯片就会被加载两个反射镜之间,那么Mini LED只有侧壁才能出光,这种侧壁出光形式的Mini LED的出光角度比正面加侧面出光的Mini LED的出光角度要大的多,然而这种方案导致光效较低,而且出光角依然不够大。第二种方式是在背面涂覆氯化物的饱和盐溶液,烘干后进行刻蚀,使得衬底变得粗糙不平,然而这种技术的发光角度不够大,而且粗糙度不可控,这也就导致其每一颗Mini LED的发光角度都会有所不同,不适合量产。第三种方法是在背面制备微棱台或者是锥台,该方法第一个劣势是制备工艺难度较大,第二个劣势是Mini LED通常需要盖胶做隔断氧水的保护,而添加胶的保护后,原本是棱台(折射率为蓝宝石1.78左右)与空气(折射率为1)接触变成了与胶(折射率通常大于1.5,小于2.2),当两种材料折射率接近时,利用棱台或者其他结构的这种方法就会失去一部分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在增加出光角度的同时保证Mini LED的量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包括衬底、氮化镓外延层、反射镜层和功能膜;
所述衬底的一面依次层叠有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所述功能膜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
所述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且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在衬底上制备氮化镓外延层,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
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所述功能膜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衬底上依次制备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并在衬底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且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因为功能膜在25~34.5°的反射率低,从而芯片中满足该入射角的光会有较高的透过率,而0~25°的光被功能膜反射回芯片内部,34.5~90°的光会因为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现象而反射回芯片内部,这些不满足功能膜角度的光反射回芯片,被芯片内部的图形化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改变入射角,直到满足功能膜所需角度25~34.5°才可以逃离,经过这个过程不断的发生,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LED的发光角度;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通过刻蚀提高出光角度,能够保证制备MiniLED时出光角度的一致性,拥有更高的亮度,更适用于量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的功能膜与DBR的反射率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镀膜Mini LED、镀DBR的Mini LED和镀功能膜的Mini LED的发光光型;
标号说明:
1、功能膜;2、衬底;3、N型氮化镓;4、多量子阱;5、P型氮化镓;6、电流扩展层;7、P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8、绝缘保护层;9、反射镜层;10、P-pad电极;11、N-pad电极;12、N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包括衬底、氮化镓外延层、反射镜层和功能膜;
所述衬底的一面依次层叠有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所述功能膜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
所述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且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衬底上依次制备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并在衬底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因为功能膜在25~34.5°的反射率低,从而芯片中满足该入射角的光会有较高的透过率,而0~25°的光被功能膜反射回芯片内部,34.5~90°的光会因为全反射(TotalInternal reflection,TIR)现象而反射回芯片内部,这些不满足功能膜角度的光反射回芯片,被芯片内部的图形化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改变入射角,直到满足功能膜所需角度25~34.5°才可以逃离,经过这个过程不断的发生,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 LED的发光角度;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通过刻蚀提高出光角度,能够保证制备Mini LED时出光角度的一致性,拥有更高的亮度,更适用于量产。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
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且所述功能膜的总层数为15~30层。
由上述描述可知,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总层数为15~30层,能够在光入射角为25~34.5°时,降低功能膜的反射率,从而提高衬底出光大角度的透过率,提高Mini LED的发光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层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
所述反射镜层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且所述反射镜层的厚度为2.5~5μm,总层数为30~50层。
由上述描述可知,反射镜层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总层数为30~50层,总厚度为2.5~5μm,能够保证光的反射。
进一步地,所述衬底的厚度为60~150μm。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衬底研磨抛光至60~150μm的厚度,能够便于在衬底的出光面制备功能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iniLED的光型。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接触层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设置有电极。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金属接触层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设置有电极,以便于制得完整的Mini LED芯片。
请参照图3,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在衬底上制备氮化镓外延层,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
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所述功能膜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衬底上依次制备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并在衬底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且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因为功能膜在25~34.5°的反射率低,从而芯片中满足该入射角的光会有较高的透过率,而0~25°的光被功能膜反射回芯片内部,34.5~90°的光会因为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现象而反射回芯片内部,这些不满足功能膜角度的光反射回芯片,被芯片内部的图形化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改变入射角,直到满足功能膜所需角度25~34.5°才可以逃离,经过这个过程不断的发生,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LED的发光角度;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通过刻蚀提高出光角度,能够保证制备MiniLED时出光角度的一致性,拥有更高的亮度,更适用于量产。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膜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包括:
循环交叠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制备功能膜,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总层数为15~30层。
由上述描述可知,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总层数为15~30层,能够在光入射角为25~34.5°时,降低功能膜的反射率,从而提高衬底出光大角度的透过率,提高Mini LED的发光角度。
进一步地,制备反射镜层包括:
循环交叠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制备反射镜层,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总厚度为2.5~5μm,总层数为30~50层。
由上述描述可知,反射镜层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总层数为30~50层,总厚度为2.5~5μm,能够保证光的反射。
进一步地,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之前包括:
将所述衬底研磨抛光至厚度为60~150μm。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衬底研磨抛光至60~150μm的厚度,能够便于在衬底的出光面制备功能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iniLED的光型。
进一步地,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之后包括:
在所述金属接触层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电极。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金属接触层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设置有电极,以便于制得完整的Mini LED芯片。
本发明上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制造大角度出光的Mini LED芯片,能够在增加出光角度的同时保证Mini LED的量产,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包括衬底2、氮化镓外延层、反射镜层9和功能膜1;
衬底2的一面依次层叠有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6、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8和反射镜层9,氮化镓外延层包括依次层叠的N型氮化镓3、多量子阱4和P型氮化镓5,金属接触层包括N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12和P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7;
其中,反射镜层9即为全反射型布拉格分布式反射镜(DBR),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反射镜层9的厚度为2.5~5μm,总层数为30~50层,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
其中,衬底2的厚度为60~150μm。
功能膜1位于衬底2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功能膜1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且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时存在最小反射率,功能膜1的最小反射率低于5%。
具体的,请参照图2,虚线为传统的理想DBR,理想的DBR对全入射角均有100%的反射;实线为功能膜1,当光在Mini LED内部产生并传播到出光面时会因为全内反射,有一部分光无法逃逸,蓝宝石的全内反射角约为34.5°。例如:当入射介质为蓝宝石,折射率NSapphire约为1.78,出射介质为空气,折射率NAir=1,其入射角A与出射角B的对应关系遵循斯涅尔定律为NSapphire×sin A=NAir×sin B。当入射角为0~25°对应出光角约为0~48°时,因为功能膜1的反射率较高,所以正面发光在小中角度的亮度被压制,当入射角为25~34.5°时(对应出光角约为48~90°),因为功能膜1的反射率很低,所以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 LED的发光角度。
其中,功能膜1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总层数为15~30层,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膜1总层数为19层,所有的奇数层均为SiO2,其厚度分别为209nm、431nm、81nm、240nm、99nm、35nm、68nm、40nm、62nm、25nm,所有的偶数层均为TiO2,其厚度分别为52nm、78nm、341nm、39nm、251nm、41nm、34nm、92nm、125nm。
在另一实施例中,功能膜1总层数为21层,所有的奇数层均为SiO2,其厚度分别为108nm、38nm、68nm、271nm、19nm、32nm、373nm、310nm、12nm、35nm、67nm,所有的偶数层均为TiO2,其厚度分别为205nm、12nm、24nm、55nm、7nm、105nm、125nm、41nm、25nm、105nm。
在另一实施例中,功能膜1总层数为25层,所有的奇数层均为SiO2,其厚度分别为117nm、122.1nm、24.5nm、6.6nm、105.7nm、15.2nm、12.7nm、52.8nm、36.4nm、45.2nm、25.7nm、6.8nm、22.9nm,所有的偶数层均为TiO2,其厚度分别为19.5nm、229.4nm、211.8nm、9.4nm、8.7nm、84.7nm、21.8nm、21.3nm、20.2nm、24.4nm、10.4nm、20.8nm。
其中,金属接触层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设置有电极,电极包括在P型GaN的金属接触层上设置的P-pad电极10以及在N型GaN的金属接触层上设置的N-pad电极11。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在衬底2上制备氮化镓外延层,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6、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8和反射镜层9。
S11、利用MOCVD(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在蓝宝石衬底2上制备LED的氮化镓外延片。
S12、利用ICP刻蚀机,刻蚀氮化镓外延片直至N型氮化镓3。
S13、利用溅射机制备电流扩展层6,例如ITO、AZO、薄层镍金等,利用光刻工艺,再搭配湿法腐蚀或干法刻蚀的工艺将所需图形转移至外延片上。
S14、利用光刻技术和溅射蒸镀,将P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7和N型氮化镓的金属接触层12制备在外延片上,金属是多层金属,直接与芯片接触的层可以是Ni、Ti、Cr、上层的金属可以是Au、Pt、Ag、Cu,利用金属剥离技术lift-off,将不需要的金属去掉。
S15、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者原子层沉积技术,将绝缘保护层8SiO2、Si3N4或HfO2等制备在芯片上,再利用光刻技术与湿法腐蚀技术腐蚀部分绝缘保护层8,暴露出P型GaN的金属接触层与N型GaN的金属接触层。
S16、利用光学离子蒸镀技术蒸镀全角度反射DBR,反射层的材料是高低折射率材料的交叠使用可以是SiO2和TiO2,层数为30~50层,厚度为2.5~5μm,再利用光刻技术与湿法腐蚀技术制备所需的图形。
S17、利用光刻工艺和溅射蒸镀,将P-pad电极10和N-Pad单击制备在芯片上,P-Pad和N-Pad同样也是多层金属,接触层可以是Ni、Ti、Cr,上层金属可以是Au、Pt、Ag、Cu。
S18、利用研磨和抛光技术,将蓝宝石衬底2研磨至60~150μm。
S2、在所述衬底2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1,所述功能膜1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所述功能膜1在光入射角为25~34.5°时,所述功能膜1的最小反射率低于5%。
其中,所述功能膜1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包括:
循环交叠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制备功能膜1,所述功能膜1的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总层数为15~30层,例如:其中总层数为19层,所有奇数层为SiO2,其厚度分别为209nm、431nm、81nm、240nm、99nm、35nm、68nm、40nm、62nm、25nm,所有偶数层为TiO2,其厚度分别为52nm、78nm、341nm、39nm、251nm、41nm、34nm、92nm、125nm。
请参照图4,衬底2出光面不镀DBR(a)、镀DBR(b)和镀功能膜1(c)的Mini LED的光型对比。可以看到镀功能膜1的Mini LED的出光角度最大,约为160°。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Mini LED芯片通过衬底2出光面制备功能膜1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Mini LED的发光角度,重复性和稳定性高,可以实现量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在衬底上依次制备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并在衬底远离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且总层数为15~30层、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功能膜在光入射角为25~34.5°时,最小反射率低于5%。因为功能膜在25~34.5°的反射率低,从而芯片中满足该入射角的光会有较高的透过率,而0~25°的光被功能膜反射回芯片内部,34.5~90°的光会因为全反射(TotalInternal reflection,TIR)现象而反射回芯片内部,这些不满足功能膜角度的光反射回芯片,被芯片内部的图形化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改变入射角,直到满足功能膜所需角度25~34.5°才可以逃离,经过这个过程不断的发生,正面发光在大角度的亮度将被提升,最终提高Mini LED的发光角度;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通过刻蚀提高出光角度,能够保证制备Mini LED时出光角度的一致性,拥有更高的亮度,更适用于量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氮化镓外延层、反射镜层和功能膜;
所述衬底的一面依次层叠有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所述功能膜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
所述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且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膜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
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且所述功能膜的总层数为15~30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层包括循环交叠设置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
所述反射镜层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二氧化硅,且所述反射镜层的厚度为2.5~5μm,总层数为30~50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厚度为60~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触层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设置有电极。
6.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衬底上制备氮化镓外延层,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
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所述功能膜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所述功能膜在光入射角在25~34.5°的范围内存在最小反射率,所述最小反射率的值小于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膜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循环交叠制备得到包括:
循环交叠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制备功能膜,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总层数为15~30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反射镜层包括:
循环交叠使用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制备反射镜层,所述功能膜的顶层和底层均为二氧化硅,且总厚度为2.5~5μm,总层数为30~50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功能膜之前包括:
将所述衬底研磨抛光至厚度为60~1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氮化镓外延层并在所述氮化镓外延层上制备电流扩展层、金属接触层、绝缘保护层和反射镜层之后包括:
在所述金属接触层远离所述氮化镓外延层的一面制备电极。
CN202210651175.3A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5050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175.3A CN115050875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1175.3A CN115050875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875A true CN115050875A (zh) 2022-09-13
CN115050875B CN115050875B (zh) 2023-09-08

Family

ID=8316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1175.3A Active CN115050875B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08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4827A (zh) * 2023-05-29 2023-06-30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9251A1 (zh) * 2012-03-21 2013-09-26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反射镜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69480A (zh) * 2014-10-22 2015-01-07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倒装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18026597A (ja) * 2017-11-16 2018-02-15 ロー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CN109728143A (zh) * 2019-02-28 2019-05-07 大连德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芯片制作方法
CN11108183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芯片及制造方法
CN112531086A (zh) * 2020-11-19 2021-03-19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Dbr结构、led芯片、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9251A1 (zh) * 2012-03-21 2013-09-26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反射镜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4269480A (zh) * 2014-10-22 2015-01-07 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倒装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JP2018026597A (ja) * 2017-11-16 2018-02-15 ロー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CN109728143A (zh) * 2019-02-28 2019-05-07 大连德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及发光二极管芯片制作方法
CN111081832A (zh) * 2019-12-26 2020-04-28 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芯片及制造方法
CN112531086A (zh) * 2020-11-19 2021-03-19 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Dbr结构、led芯片、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4827A (zh) * 2023-05-29 2023-06-30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64827B (zh) * 2023-05-29 2023-08-29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875B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9810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88535A5 (zh)
TWI314788B (en) Thin-film semiconductor-body
US8729580B2 (en) Light emitter with metal-oxide coating
CN105957928B (zh) 一种谐振腔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204138A1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N108258097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5050875B (zh) 一种提高出光角度的Mini LED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40203A1 (en) Flip-chip light-emitting diode
JP2009238932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照明装置
CN105870290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24000A (zh) 反极性红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68143A (zh) 一种具有高反射率宽谱氧化物反射镜的倒装蓝光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28659A (ja) 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43567A1 (en) Led structure with bragg film and metal layer
CN102683547A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2263181B (zh) 衬底、具有该衬底的led外延片、芯片及发光装置
CN108461611A (zh) 一种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
US11621380B2 (en) Flip-chip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llumin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220384689A1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N107369747B (zh)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78191A (zh) 光电子半导体芯片
JP7480125B2 (ja) 複合絶縁反射層
CN217847979U (zh) 一种小发光角的Micro LED芯片
JP2009200254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