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70C -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70C
CN1150370C CNB001339249A CN00133924A CN1150370C CN 1150370 C CN1150370 C CN 1150370C CN B001339249 A CNB001339249 A CN B001339249A CN 00133924 A CN00133924 A CN 00133924A CN 1150370 C CN1150370 C CN 11503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ed body
dehydration
paper
cavity
pul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39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7086A (zh
Inventor
Ұұ������
野野村著
山田泰司
佐藤久夫
津浦德雄
小林洋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27371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498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00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169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9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JFIBREBOARD;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CELLULOSIC FIBROUS SUSPENSIONS OR FROM PAPIER-MACHE
    • D21J3/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by pressing wet fibre pulp, or papier-mâché, between mould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JFIBREBOARD;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CELLULOSIC FIBROUS SUSPENSIONS OR FROM PAPIER-MACHE
    • D21J7/00Manufacture of hollow articles from fibre suspensions or papier-mâché by deposition of fibres in or on a wire-net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抄纸工序和脱水工序,抄纸工序是,将纸浆料供给于具有吸引通道的抄纸模具的抄纸面,通过该吸引通道吸引该纸浆料并在该抄纸面上堆积纸浆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脱水工序是,对在该抄纸工序所形成的湿润状态的该成形体进行脱水,在抄纸工序中,在使纸浆朝向所述抄纸面堆积的过程中使所述纸浆料升温。采用本发明制造方法,可防止加热干燥工序中的成形体产生烧伤或烤焦等的变色。

Description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提高脱水效率和干燥效率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且本发明涉及对脱水时和干燥时在成形体的所需部位的含水率可控制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现有技术,记载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7年第119100号公报上。该技术是,在装满高温纸浆料的液槽内,浸入具有吸引通道的抄纸模具,通过该吸引通道吸引纸浆料来抄制成形体,以缩短以后的成形体的脱水工序时间。
但是,在从抄制初期供给高温的纸浆料进行抄制时,除了需要能量成本外,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因纸浆料的流动性过分高,在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的表面层上纸浆料的流动很杂乱,故易产生所获得的成形体的壁厚不均。另外,有时不能获得通过染色颜料、胶料剂等添加剂的添加所获得的所需的效果,尤其在增加染色颜料时,存在着在抄制初期形成的成形体外表面上产生色差的问题。
然而,在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工序中,从提高操作性和缩短干燥时间等观点看,对经抄纸而获得的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设有脱水的工序。对于此脱水,我们知道有使用弹性体进行挤压脱水的方法和用可挠性膜进行加压脱水的方法。
但是,在所述的各种脱水方法中,由于若使成形体的含水率降低,则需提高加压力,故纸浆陷入抄纸网,在成形体的表面上残留网的痕迹而使外观变差。另外,为提高加压力而会使装置大型化。此外,机械的脱水自然而然地有限度,要脱水到应符合规定的含水率需要很长时间,脱水效率不良。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78年第18056号公报、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5年第4320号公报和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97年第316800号公报中揭示的利用蒸气对湿润状态的成形体加热进行干燥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是利用有蒸气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而使成形体干燥的,故对能量方面来说是不利的。
有时还有与上述它们不同的现象:在用纸浆模塑法对纵向长的成形体进行抄制时,根据抄制的条件而使纸浆料中的纸浆纤维依靠重力沉降,在成形体的上部和下部产生壁厚不均。
当对产生有这种壁厚不均的成形体进行脱水时,薄壁部分易进行脱水,相反地,壁厚部分难以进行脱水。在脱水后的薄壁部分,纸浆纤维之间的氢键更紧密,保形度提高。其结果,在下一个工序的加热干燥工序中,当一边使脱水后的成形体产生所需形状一边使其干燥时,在脱水后的薄壁部分因保形度较高而难以赋予形状,从而很难在成形体上赋予所需的形状。另外,脱水后的薄壁部分,在加热干燥工序中容易产生烧伤或烤焦等的变色。另一方面,在脱水程度相对较低的厚壁部分,与薄壁部分相比,因需要进一步脱水,故难以缩短干燥工序的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可将能量成本抑制得较低,且可抑制成形体的壁厚不均又不影响添加剂的添加效果,以可进行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效地使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脱水和干燥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容易对脱水时和干燥时的成形体的所需部位的含水率进行控制并在加热干燥工序中赋予规定的形状。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加热干燥工序中的成形体产生烧伤或烤焦等的变色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抄纸工序和脱水工序,抄纸工序是,将纸浆料供给于具有吸引通道的抄纸模具的抄纸面,通过该吸引通道吸引该纸浆料并在该抄纸面上堆积纸浆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脱水工序是,对在该抄纸工序所形成的湿润状态的该成形体进行脱水;其特点是,在抄纸工序中,在使所述纸浆朝向所述抄纸面堆积的过程中使所述纸浆料升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将纸浆料供给于形成规定形状空腔的抄纸模具的所述空腔内,对所述空腔内朝向所述抄纸模具的外部吸引而在所述空腔的内面形成湿润状态的纸浆模塑成形体后,在将所述空腔内设为气密封的状态下吹入脱水用流体,对所述纸浆模塑成形体进行脱水,其特点是,
将过热蒸气用作为上述脱水用流体,且使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处于98kPa(压强计)以上地吹入该过热蒸气,或者使用未被加热或被加热的压缩空气作为所述流体,且使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处于96kPa(压强计)以上地吹入该压缩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形态所使用的抄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图2B、图2C和图2D分别是本发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形态的示意工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形态所使用的抄制装置的模式图;
图4A和图4B是依次表示本发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形态的抄纸、脱水工序的模式图,图4A是纸浆料注入和抄制工序,图4B是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和脱水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图1是模式表示本发明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抄制装置的一实施形态。在该图中,符号1表示抄制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抄制装置1,以所谓的互换式的合模装置本体(未图示)构成主体,其结构是使一对拼合模具11、11相对配置,通过使它们水平移动装配,从而形成在内部具有上方开口的空腔13的抄纸模具10,此外,还具有:向抄纸模具10的抄纸面(抄纸网的内面)供给纸浆料的纸浆料供给装置20;吸引由供给装置20供给于空腔13内的纸浆料中的水分的吸引装置30;使供给后的纸浆料升温的升温装置40;以及在脱水工序中将湿润状态的成形体予以脱水的脱水装置50。
在构成抄纸模具10的拼合模具11、12的内部设有吸引通道14,而抄纸模具10具有将向空腔13外排出的纸浆料中的水分予以排出的排水管路15。构成抄纸模具10的拼合模具11、12的内面由堆积纸浆料的抄纸网(未图示)覆盖。
对于抄纸网,可单一或组合多个使用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金属纤维构成的网。也可使用组合编入所述原材料纤维的网。最好使用易形成网的、耐久性良好的合成纤维。作为所述天然纤维,例如有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等。作为所述合成纤维,例如有由热可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半合成树脂所构成的合成树脂纤维。作为所述金属纤维,例如有不锈钢纤维、铜纤维等。最好在提高抄纸网的滑性、耐久性的基础上对其纤维表面进行改良。
最好在防止紧贴拼合模具内面、良好保持吸引效率的基础上,抄纸网的平均开口面积率为10~70%,25~55%更好。最好在纸浆料中的固形成分顺利通过网和抑制网的堵塞并可靠地进行抄纸的基础上,抄纸网的平均最大开孔宽度为0.1~1.5mm,0.3~1.0mm更好。
纸浆料的供给装置20具有:以规定温度将设定供给浓度的纸浆料予以储存的储存槽21;从该储存槽21将纸浆料导向到空腔13的开口部的供给管路22;配设在供给管路22上的压送泵23;测量纸浆料流量的流量计24;以及三通阀25。储存槽21、压送泵23、流量计24和三通阀25串联配置。储存槽21具有搅拌机26。三通阀25上连接有使纸浆料回流到储存槽21的回流管27。从而可根据流量计24的输出来操作三通阀25并可向抄纸模具10方向或储存槽21方向切换纸浆料的流路。
吸引装置30具有:吸引泵31;通向吸引泵31及拼合模具11、12的吸引通道14的吸引管路32;以及配设在吸引管路32上的开闭阀33。
升温装置40具有:储存规定温度温水(升温用流体)的温水储存槽41;通过三通阀42而将温水储存槽41与供给管路22连接起来的温水供给管路43;压送泵44;以及流量计45。三通阀42可以仅供给来自储存槽21的纸浆料、仅供给来自温水储存槽41的温水或可同时供给纸浆料和温水的两方。
脱水装置50具有:将脱水用流体供给于空腔13内的供给装置51;将该供给装置51和供给管路22连接起来的供气管路52;夹装在该供气管路52上的开闭阀53;以及后述的型芯(日文:中子)54(参照图2B~图2D)。
下面,结合图2A~图2D说明图1所示的使用抄制装置1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首先,使压送泵23起动,从储存槽21吸上纸浆料,经由流量计24、三通阀25、42而象图2A所示那样将纸浆料加压注入到抄纸模具10的空腔13内。
在本发明中,纸浆料注入空腔内结束时的加注压力最好是0.01~1.0Mpa,0.1~0.5Mpa更好。另外,供给于空腔内的纸浆料的温度从防止发生壁厚差、防止降低添加剂的添加效果观点看,最好是5~35℃,15~30℃更好。
用于所述纸浆料的纸浆纤维,可使用这种纸浆模塑成形体所使用的通常的纤维。在纸浆料中,除了添加纸浆纤维和水外,还可添加如下成分:氧化钛、氧化锌、碳黑、铬黄、红色氧化铁、群青、氧化铬等的无机颜料成分;酞化青、偶氮颜料、缩合多环颜料等的有机颜料成分等的添加剂成分。这些添加剂成分,在纸浆料中配合0.01~10%重量,特别配合0.2~2%重量为最佳。除了这种添加剂成分外,也可含有滑石或高岭石等无机物、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无机纤维、聚烯烃等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的粉末或纤维、非木材或植物纤维、多糖类等成分。这些成分的配合量相对纸浆纤维和该成分的合计量最好为1~90%重量,尤其最好为5~70%重量。
加压注入到空腔13内的纸浆料中的水分,通过吸引通道14和排水管路15而被排出到抄纸模具10的外部。此时,由于纸浆料的供给量比纸浆料中的水分的排出量多,故空腔13内被纸浆料逐渐注满。并且,在注入以堆积纸浆所需的足够量的纸浆料的结束时刻,吸引管路32的开闭阀33打开,吸引泵31产生动作,通过抄纸模具10的吸引通道14和吸引管路32而使空腔13内减压。由此,纸浆料中的水分被排出,同时通过在所述抄纸网的内面堆积纸浆料中所含的纸浆而形成由纸浆层构成的湿润状态的成形体16。
当注入规定量的纸浆料结束时,根据流量计24的输出而切换三通阀25,纸浆料通过回流管路27而返回到储存槽21。其中一方,由压送泵44将温水从温水储存槽41吸上,经由流量计45、三通阀42而将温水加压注入到抄纸模具10的空腔内。
在本发明中,向空腔注入温水的结束时的加注压力最好设成0.01~1.0Mpa,0.1~0.5Mpa更好。另外,供给于空腔内的温水温度,从将空腔内的浆料温度有效提高到所需温度的观点看,最好是35~95℃,45~80℃更好。
如上所述,由于纸浆料和温水都在加压下被注入,空腔13内被加压到规定压力,故空腔13内面的浆料压力在任何位置大致相同,在抄纸面上大致均匀地堆积纸浆。
纸浆料与温水的供给比例是,可根据纸浆料与温水的温度、以及所需的空腔内浆料温度、成形体的尺寸形状(空腔的容量)和纸浆料中的添加成分等来适当设定。
在本发明中,在纸浆的堆积中使空腔内的纸浆料温度升温,但从防止发生壁厚差、防止降低添加剂的添加效果的观点看,纸浆的堆积开始时刻的空腔内的纸浆料温度最好是5~35℃,15~30℃更好。另外,从脱水效率、防止发生壁厚差、防止降低添加剂的添加效果的观点看,纸浆的堆积结束时的空腔内的纸浆料温度最好是35~95℃,45~80℃更好。在温水注入结束后,将图1所示的开闭阀53打开,通过供气管路52从供给装置51将脱水用流体供给于空腔13内进行脱水。从操作性等观点看,脱水用流体使用常温的压缩空气。
脱水后,如图2B所示,在通过吸引通道14对空腔13内进行吸引、减压的一方,使可扩大缩小的中空状的型芯54插入空腔13内。型芯54的用途是,在空腔13内象气球那样膨胀,通过使由纸浆层构成的所述湿润状态的成形体1 6按压到空腔13的内面,从而形成空腔13的内面形状。在本发明中,所谓扩大缩小,是包含如下两种情况:型芯54伸缩使其体积产生变化的情况;以及型芯54自身不产生伸缩,但通过向其内部供给流体或从其内部去除流体,从而使其体积产生变化的情况。作为前者例子,型芯可由聚氨酯、氟类橡胶、硅类橡胶或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所构成,作为后者,型芯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塑料材料、在这些塑料材料的薄膜上蒸镀有铝或二氧化硅的薄膜、在这些塑料材料的薄膜上层叠有铝箔的薄膜、纸浆类、布类等可挠性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形态中,将由可伸缩的弹性材料构成的袋状(气球状)物用作为型芯54。
接着,如图2C所示,将加压流体供给到型芯54内使型芯54膨胀,利用膨胀的型芯54而使所述纸浆层叠体按压到空腔13的内面。这样,所述成形体利用膨胀的型芯54而被压到空腔13的内面,在所述成形体的外表面复制空腔13的内面形状并进行进一步脱水。如此,由于从空腔13的内部将所述成形体16压到空腔13的内面,故即使空腔13的内面形状复杂,也可精度良好地将空腔13的内面形状复制到所述成形体上。此外,由于不同于现有的纸浆模塑的制造方法,且无需使用贴合工序,故在获得的成形体上不存在贴合所形成的接缝和壁厚差。其结果,所获得的成形体的强度提高,并产生良好的外观。用来使型芯54膨胀的加压流体,可使用例如压缩空气(加热空气)、油(加热油)及其他各种液体。另外,供给加压流体的压力最好设成0.01~5Mpa,尤其设成0.1~3Mpa最好。
若在成形体16上充分复制空腔13的内面形状并将成形体脱水到规定的含水率,则如图2D所示,将型芯54内的加压流体放出。这样,型芯54自动缩小而恢复到原来大小。然后,将缩小的型芯54从空腔13内取出,再打开抄纸模具10而将具有规定含水率的非干燥状态的成形体16取出。
取出后的湿润状态的成形体接着被进行加热、干燥工序。在加热干燥工序中,除不进行抄纸和脱水以外,进行与图2B~图2D所示的抄纸工序相同的操作。即,首先,将通过使一组拼合模具对接k成形的成形体的外形相对应形状的空腔所形成的干燥模具加热到规定温度,在该干燥模具内装上非干燥状态的成形体。
接着,使与所述脱水工序中所使用的型芯54相同的型芯插入所述成形体内,将加压流体供给到该型芯内而使该型芯膨胀,利用膨胀的该型芯使所述成形体按压到所述空腔的内面。型芯的材质和加压流体的供给压力可设成与所述脱水工序相同。在该状态下,使所述成形体加热干燥。若所述成形体充分干燥,则放出所述型芯内的加压流体,使该型芯缩小并取出。再打开所述干燥模具,取出干燥后的成形体。
如此,采用本实施形态的纸浆模塑的制造方法,由于在纸浆的堆积中将供给到空腔内的纸浆料升温,故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将能量成本抑制得较低。另外,由于在纸浆的堆积中使纸浆料升温,且纸浆料在堆积初期的流动性不高,故可抑制成形体的壁厚差,并且不影响纸浆料中的添加剂的添加效果,从而可制造纸浆模塑成形体。另外,由于空腔内的纸浆料(包含堆积的纸浆)的温度上升,水的粘度下降,故可有效地进行脱水,从而可使制造时间缩短。
另外,如此制造的纸浆模塑成形体,无壁厚差,可充分获得添加剂效果,尤其在使用着色颜料时,外表面无色差,着色后的装饰性较高。另外,该成形体是一种开口部的直径小于身体部直径的圆筒形状的瓶(中空容器),特别适用于粉状体或粒状体等内容物的容纳。在该成形体上,在开口部、身体部和底部都无接缝,且开口部、身体部和底部一体形成。因此,成形体的强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外观。
在本实施形态中,是通过供给配管22供给纸浆料和温水的,但也可将纸浆料和温水分别用独立的系统供给到空腔内来代替。
另外,使空腔内的纸浆料升温用的温水的供给,既可与向空腔内开始供给纸浆料一起同时开始,也可在向空腔内供给纸浆料过程中开始。
在结束纸浆的堆积后,在供给脱水用流体前,将温水供给到空腔内,也可使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自身升温。由此,可提高以后的脱水工序中的脱水效率。供给的温水温度可适当设定,但从成形体的温度、脱水效率或操作性观点看,最好设成例如40~90℃,设成50~80℃更好。另外,也可通过加压注入方式供给温水,注入压力可与所述纸浆料升温所使用的所述温水的注入压力相同。
另外,在纸浆的堆积中使纸浆料升温的方法无限制。例如,可以不使用所述温水,而改用在与所述温水同样的温度范围内调节成与先前注入的纸浆料相同或不同的配合组分的温纸浆料。在注入调节成不同的配合组分的温纸浆料时,可形成多层结构的成形体。此时,最好是与储存槽21分开设置一个储存槽,在利用由储存槽21供给的纸浆料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后,将由分开设置的储存槽供给的纸浆料供给到空腔内。另外,也可将蒸气、过热蒸气或加热压缩空气供给到空腔内而使该空腔内的纸浆料升温。此外,也可预先在空腔内配设加热器(加热装置),由该加热器使供给到空腔内的纸浆料升温。这里,从升温效率的观点看,使用升温用流体比使用加热器更好,作为升温用流体,从热容量的观点看,最好使用温水、蒸气。
另外,本实施形态适合于将具有吸引通道的拼合模具装配后作为抄纸模具、从上方将纸浆料注入、供给到该抄纸模具的空腔内的制造方法,但也可适用于在装满纸浆料的池子内浸入该抄纸模具将纸浆料供给于该抄纸模具的空腔内的制造方法。另外,还可适用于如下的制造方法:将具有吸引通道的拼合模具状的抄纸模具的抄纸面向上方配置,且至少将围绕抄纸面的外框液体密封地配设在该抄纸模具上,在由该抄纸面和该外框形成充填纸浆料的池子后,在该池子内充填规定量的纸浆料,并通过该吸引通道吸引纸浆料而在抄纸面上形成成形体。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脱水工序中,将常温的压缩空气供给到空腔进行脱水后,用型芯再进行脱水,但也可仅由常温的压缩空气进行脱水或用型芯脱水。另外,也可供给加热压缩空气、蒸气、过热蒸气进行脱水,以代替常温的压缩空气。
另外,也可在结束纸浆的堆积后,打开图1所示的开闭阀53,从脱水用流体的供给装置51通过供气管路52而将脱水用流体供给到空腔13内进行脱水。从制造成本和操作性等观点看,脱水用流体最好使用过热蒸气或者未被加热或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
在将过热蒸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最好注入该过热蒸气以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98kPa(压强计)以上。在将未被加热或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最好注入该压缩空气以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196kPa(压强计)以上,尤其成为294kPa(压强计)以上更好。通过这种注入,利用不以经热交换的加热干燥为主的物理性机理,将水分从湿润状态的成形体上瞬间除去,可缩短脱水时间。另外,所谓模具内压力,是指常温的压缩空气朝向空腔内的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关于使用所述脱水用流体的成形体16的脱水,在后述的图3所示的实施形态的说明中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对于本实施形态,仅说明与图1和图2A~图2D所示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相同点与前述实施形态所详述的说明相同,并且在图3中,与图1和图2A~图2D相同的构件标上相同的符号。
本实施形态所使用的抄制装置1具有纸浆料的供给装置20、吸引装置30和脱水装置50。
本实施形态的纸浆料的供给装置20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但是,在图3所示的供给装置20中,与图1结构不同的是未具有图1所示的供给装置中的回流管27。但在图3所示的供给装置中也可使用回流管。另外,在图1所示的供给中使用三通阀25,但在图3所示的供给装置20中使用开闭阀25′来代替它。
抄纸模具10由二个拼合模具11、12构成一组。通过使该二个拼合模具11、12的拼合面之间抵接,从而在抄纸模具10的内部形成规定形状的空腔13。在空腔13的内面凹设有许多槽(未图示),该槽与抄纸模具10的外部连通。由此,可确保后述的脱水用流体(过热蒸气或压缩空气或加热压缩空气)的充分流通和冷凝水(在将过热蒸气用作为流体时)的迅速排出。另外,空腔13被具有规定大小的网眼的抄纸网17覆盖。空腔13朝向抄纸模具10的外部开口。该开口由封板18封住。纸浆料和后述的脱水用流体,通过穿设在该封板18上的孔而供给到空腔13内。
各拼合模具11、12的内部形成有中空的分流室19。在空腔13的内面,穿设有与分流室19连通的多个吸引通道14。另外,在抄纸模具10的外面,穿设有与分流室19相通的贯通孔15′。由此,在抄纸模具10上,空腔13、吸引通道14、分流室19和贯通孔15′连通,形成从抄纸模具10的内部连通到外部的连通道。
脱水装置50具有:脱水用流体的供给装置51;将来自供给装置51的脱水用流体供给到空腔13内的供气管路52;以及夹装在供气管路52途中并对脱水用流体加热的热交换器55。在供给装置51与热交换器55之间,夹装有脱水用流体的压力调整阀(未图示),可对注入空腔13内的脱水用流体的压力进行调整。另外,将供气管路52保温或加热,以防止脱水用流体的温度下降。但是,在将未被加热的压缩空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不需要热交换器55。
吸引装置30具有排气管道34和排水管道35。各管道与抄纸模具10的贯通孔15′连通。在排气管道34的途中夹装有开闭阀34a。在排水管道35的途中也夹装有开闭阀35a。另外,排水管道35的末端与吸引泵36连接。在吸引泵36与开闭阀35a之间夹装有水气分离器37。此外,在将抄纸模具10的上部开口予以封住的封板18上,连接有第2排气管道38。在第2排气管38的途中夹装有开闭阀38a。
现说明使用该抄制装置1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在堆积纸浆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16前是与使用图1所示的抄制装置的情况相同。
若规定量的纸浆料供给到空腔13内,则使压送泵23停止,关闭开闭阀25′。接着,由脱水用流体的供给装置51将所规定的脱水用流体从吹入口的抄纸模具10的上部开口吹入气密封状态的空腔13内。这里,所谓气密封状态,不是指空腔13内完全成为气密封的状态,而是指通过脱水用流体的吹入而使空腔13内成为超过后述压力程度的气密封。在吹入时,排气管道34的开闭阀34a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第2排气管道38的开闭阀38a为关闭状态。另外,开闭阀35a为关闭状态。吹入后的脱水用流体,通过纸浆料成形体16,通过吸引通道14、分流室19和贯通孔15′而从排气管道34排出。在将后述的过热蒸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虽然在空腔13的表面上附着冷凝水,但该冷凝水通过前述的槽而迅速地被排出到抄纸模具10外部。该冷凝水由根据需要而设置的水气分离器37所分离。
作为脱水用流体,可使用过热蒸气、或未被加热或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下面,将两者统称为压缩空气)。在将过热蒸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空腔13内的压力以处于98kPa(压强计)以上、最好为196kPa(压强计)以上、更好的是处于294kPa(压强计)以上的状态来进行吹入。另一方面,在将压缩空气用作为脱水用流体的情况下,空腔内的压力以处于196kPa(压强计)以上、最好为294kPa(压强计)以上的状态来进行吹入。通过这种吹入,利用不以热交换的加热干燥为主的物理性机理,将水分从湿润状态的成形体16上瞬时间除去。尤其,在使用过热蒸气的情况下,利用过热蒸气产生的冷凝传热,使成形体的温度瞬时达到大致饱和蒸气温度。由此,水的界面压力、粘度下降,成形体所持有的水分非常有效地瞬间被吹走。由于这种脱水方法不是以热交换为主,故在节能性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另外,由于脱水瞬时间结束,故可缩短脱水时间。由于脱水时不使用在加热干燥工序中所使用的所述型芯,故不需要将该型芯插入空腔内等的机械性时间,可缩短机械性时间。此外,与挤压脱水的压力相比,由于吹入压力低,故在获得的成形体的表面上难以形成网的痕迹,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外观。另外,所谓空腔13内的压力,如前所述,是指过热蒸气或压缩空气进入空腔13内的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
吹入的空腔13内的压力若是前述数值以上,则越高越好,但随着吹入的压力上升,水分的除去的程度逐渐饱和,故经济上最佳的压力的上限值,在使用过热蒸气的情况下为980kPa左右,在使用压缩空气的情况下为1471kPa左右。
由过热蒸气或压缩空气的吹入使成形体16的瞬间脱水,在模具内压力到达大致一定数值的时刻结束。这里,模具内压力由原始压力、吹入流量和成形体16的通气性决定。由此,在成形体16的通气性低、吹入流量大的情况下,模具内压力瞬时间上升,脱水瞬时间结束。另一方面,在纸浆的通气性高、吹入流量低的情况下,模具内压力上升变迟缓,脱水结束时间具有变长的倾向。一般,脱水在0.1秒~10秒、特别是1秒~5秒左右的极短时间内结束。通过脱水,例如脱水前的含水率为75~80%重量的成形体可被脱水到40~60%重量左右。
在将过热蒸气用作为瞬间脱水的措施时,该过热蒸气使模具内压力成为前述数值以上,且也可过热到不冷凝的程度,直到蒸气吹入到模具内的面前为止。也可使蒸气充分过热,但脱水效果不会产生较大变化。另外,在将压缩空气用作为瞬间脱水的措施时,若模具内压力处于前述的数值以上,则其压力(原始压力)无特别限制。对于压缩空气是否加热也无特别限制,即使被加热,脱水效果也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在使用过热蒸气或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在由吹入的该压缩空气对成形体16进行脱水后,一边继续进行该吹入,一边打开第2排气管道38的开闭阀38a。并且,将吹入到空腔13内的过热蒸气或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从与该吹入的吹入口的抄纸模具10的上部开口不相通的第2排气管道38排出。另外,在将未被加热后的压缩空气用于瞬间脱水的情况下,在脱水结束后,在停止供给该压缩空气的同时切换流路,从未图示的加热压缩空气的供给源将加热后的压缩空气吹入空腔内,并将其一部分或全部从第2排气管道38排出。虽然有一旦成形体16的含水率较高而使通气性下降、且即使吹入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也不能充分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但在瞬间脱水后,通过在吹入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的同时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排出,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就流入空腔13内进行循环,在与成形体16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热交换,该内表面被加热干燥。其结果,提高干燥效率。另外,对于成形体16的厚度方向,会产生含水率的坡度。具体地说,从成形体16的内表面向外表面含水率逐渐增加。即,成形体16最好是内表面含水率最低,外表面最高,使成形体16具有这种含水率坡度。这一现象,由于在后述的加热干燥的本工序中容易将干燥模具的空腔形状忠实地复制到成形体16上,即提高复制精度。
在瞬间脱水后,继续吹入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或者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排出的时间考虑成形体16的表面性和复制性及其下一个工序的加热干燥的本工序效率来决定。在脱水工序中,若降低含水率,则加热干燥的本工序的时间缩短。但是,由于外表面的含水率也下降,故加热干燥的本工序中的表面性、复制性下降。
在瞬间脱水后,为加热干燥而使用过热蒸气时的流量和温度,也可考虑干燥效率及纸浆的变色等来适当决定。在使用加热压缩空气时也相同。
接着,将成形体16从抄纸模具10中取出,装在干燥模具中,实施加热干燥的本工序。在加热干燥的本工序中,进行与前述图2B~图2D所示实施形态相同的操作。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实施加热干燥的本工序的成形体16,其厚度方向的含水率的分布具有坡度,外表面的含水率为最高。即,成形体16的外表面及其附近的纸浆的自由度被保持较大的状态。其结果,通过型芯的按压,而将空腔的形状忠实地复制到成形体16上,提高复制精度。另外,成形体16的内表面及其附近,在前述的脱水工序中,由于含水率脱水到充分低,故成形体16整体的干燥效率得到提高。
在对抄纸、脱水后的湿润状态的成形体16进行加热干燥时,也可不将成形体16从抄纸模具10中取出,而在加热该模具的状态下,使用型芯,在该模具内使成形体16加热干燥。
另外,瞬间脱水后,在继续由脱水用流体(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进行加热干燥的情况下,瞬间脱水时的流体和加热干燥时的流体温度不必分开。在瞬间脱水时,也可使用充分过热的蒸气。而在瞬间脱水时也可使用过热蒸气,在加热干燥时使用加热后的压缩空气,也可在瞬间脱水时使用未加热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在加热干燥时使用过热蒸气。
另外,也可不进行加热干燥的本工序,而在脱水工序中,使用加热后的流体(过热蒸气或加热后的压缩空气)而使成形体16加热干燥到最后阶段。此时,加热后的流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排出也可在成形体16的干燥结束前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使用抄纸模具10来进行抄纸和脱水的,但也可从抄纸模具10中取出抄纸后的成形体16,将取出后的成形体装在另外准备好的脱水模具内,并在该脱水模具内进行脱水。
下面结合图4A和图4B来说明图3所示的实施形态的另一例子。本实施形态也与前述的各实施形态相同,制造具有开口的口颈部、身体部的直径大于口颈部直径的瓶状的纸浆模塑成形体。
如图4A所示,在构成抄纸模具10的各拼合模具11、12上,在与成形体的身体部和底部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使该身体部和该底部与模具外部连通的第1吸引通道14a。各第1吸引通道14a与吸引泵等的吸引装置(未图示)连接。另外,在与成形体的口颈部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使该口颈部与模具外部连通的第2吸引通道14b。各第2吸引通道14b通过三通阀等而有选择地与吸引泵等吸引装置(未图示)和脱水用流体的供给装置(未图示)连接。在抄纸开始时刻,第2吸引通道14b与吸引装置连接。
在该状态下,如图4A所示,通过纸浆料注入口9而将规定量的纸浆料注入空腔13内。与此同时,通过第1吸引通道14a和第2吸引通道14b将空腔13内减压吸引到抄纸模具10的外侧,在吸引纸浆料中的水分同时在抄纸面(覆盖空腔13的内面的抄纸网上)堆积纸浆。其结果,在抄纸网上,形成堆积纸浆而成的含水状态的成形体16。
形成后的成形体16进入脱水工序。首先,如图4B所示,通过抄纸模具10的浆料注入口9而将脱水用流体供给到成形体16内。在供给脱水用流体前,将第2吸引通道14b与脱水用流体的供给装置(未图示)连接。并且将脱水用流体供给到成形体16内,使供给后的脱水用流体通过成形体16并通过第1吸引通道14a而向模具外排出。与此同时,通过第2吸引通道14b,从模具外向成形体16的口颈部吹第2流体。第1吸引通道14a和第2吸引通道14b,是供给到成形体16的脱水用流体通过该成形体16后的部位,且相当于连通到模具外的部位。由于向第2吸引通道14b吹第2流体,故第2吸引通道14b中脱水用流体的压力不同于第1吸引通道14a中脱水用流体的压力。其结果,供向成形体16的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Ps和第1吸引通道14a中脱水用流体的排出压力PD1的压力差ΔP1,不同于供向成形体16的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Ps和第2吸引通道14b中脱水用流体的排出压力PD2的压力差ΔP2。因该压力差ΔP1、ΔP2不同,故成形体16的口颈部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小于成形体16的其他部位的通过量。
在使口颈部向上并在正立状态下制造成形体16时,成形体16的口颈部与成形体16的其他部位例如底部或身体部、尤其底部相比,相对性地容易成为较薄的薄壁部位,因此,在与相对较厚的厚壁部位同样的条件下,若对相对薄壁部位的口颈部进行脱水时,相对薄壁部位的口颈部的脱水与相对厚壁部位的其他部位相比就容易进行,结果,脱水后的成形体的含水率的分布就不均匀。但是,如前所述,通过从模具外向成形体16的口颈部吹第2流体来调整所述压力差ΔP1、ΔP2,则通过口颈部的脱水用流体的量与通过成形体16其他部位的脱水用流体的量相比受到抑制,口颈部的脱水程度也受到抑制。由于通过口颈部的脱水用流体的量受到抑制,故成形体16的其他部位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相对增加,从而促进该其他部位的脱水。其结果,成形体16整体的含水率大致均匀。
如此,本实施形态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向抄纸模具10供给纸浆料,在抄纸模具10的抄纸面上堆积纸浆纤维而形成含水状态的成形体16,接着,向成形体16供给脱水用流体,通过使该流体流过成形体16并向模具外排出来进行脱水,其特点是,通过调整所述压力差ΔP1、ΔP2以使成形体16的相对薄壁部位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小于相对厚壁部位的通过量,从而控制成形体16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
脱水用流体所使用的压力与前述实施形态相同。另一方面,作为第2流体,可使用蒸气、过热蒸气、空气或者包含水滴的空气或蒸气等。尤其当使用包含水滴的空气或蒸气时,由于成形体16的口颈部带有水分,故可进一步抑制该口颈部的部分脱水。
第2流体的供给压力,是一种可根据口颈部的壁厚和脱水程度等来适当调整的与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相同程度或高于或低于其高40%范围内的压力。第2流体的供给压力若低于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则脱水用流体通过第2吸引通道14b而向模具外排出。但是,其量小于通过第1吸引通道14a向模具外排出的脱水用流体的量。第2流体的供给压力若与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相同程度或比其高,则阻止脱水用流体通过第2吸引通道14b向模具外排出。若第2流体的供给压力过分高,则会在成形体16上产生表面粗糙和空穴等现象,故最好适当调整吹入的压力。无论怎样,成形体16的口颈部(即相对薄壁部位)中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小于成形体16的其他部位(即相对厚壁部位)中的通过量。
若将成形体16脱水到规定的含水率,则打开抄纸模具10,将具有规定含水率的成形体16取出。然后,进行与图3所示实施形态相同的操作。此时,由于成形体16的整体大致均匀地被脱水,其口颈部的含水率未下降到极端,故构成该口颈部的纸浆纤维具有充分的移动性。其结果,可高精度地将干燥模具的形状复制在该口颈部上。这对例如想要在该口颈部形成螺纹压时很有利。另外,由于成形体16的整体大致均匀地被脱水,故可缩短干燥时间。
在本实施形态中,部分控制脱水工序中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的部位不限于所述口颈部,可根据应成形的成形体的形状和目的来选择适当的部位。例如,代替仅在口颈部吹第2流体,而使成形体16的底部处于干燥速率时,也可在处于与身体部对应的位置的第1吸引通道14a和第2吸引通道14b两方吹第2流体,抑制来自口颈部和身体部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及其所引起的脱水,并在底部使脱水用流体集中通过,促进底部的脱水。
另外,当使形成于空腔内面的文字或图案等的凹凸图案复制到成形体16上时,最好将来自对应于该凹凸图案的成形体16的部位(例如身体部)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设置得小于成形体16其他部位的脱水用流体的通过量。
另外,当在成形体16的肩部等具有较小的曲面时,最好抑制该肩部等的脱水,以提高该部位的复制性。
另外,为了使干燥模具上的吸引通道的痕迹不留在通过加热干燥形成的成形体16的规定部位上,例如肩部上,在脱水工序中,可采用如下方法:将第2流体吹到除了肩部以外的与成形体16部位对应的抄纸模具10的部位上而降低肩部的含水率,在另一干燥模具上的与肩部对应的部位不设有吸引通道。由此,可抑制泡疤、烧伤或烤焦等变色的产生,获得表面非常平滑的外观良好的成形体。这种方法除肩部外还可适用口颈部、身体部、底部。
如此,对成形体16的各部位,只要根据成形体16的目的和形状来适当控制脱水用流体的供给压力和排出压力的压力差,就可自由地控制脱水后的含水率分布。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通过第2吸引通道14b从模具外向口颈部吹第2流体的,但也可取而代之,将第2吸引通道14b封住,成为简单的制造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以含水状态的成形体的脱水为例子作了说明,但这种方法也可适用于加热干燥工序。即,以脱水到规定含水率的成形体为对象,用与脱水用流体相同的干燥用流体来进行加热干燥。并且,在将该干燥用流体供给到处于规定温度的加热状态的被装在干燥模具内的该成形体并通过该成形体而向模具外排出时,通过控制如前所述的压力差,就可进行均匀的加热干燥,有效地防止成形体的烧伤和烤焦等变色的产生。
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使用型芯按压含水状态的成形体16来进行干燥的,但也可根据成形体的形状而使用例如由阳模和阴模构成的一对冲压模来冲压成形体并进行干燥。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各实施形态。例如,在前述的各实施形态中,使用二个构成一组的拼合模具,但也可用三个以上构成一组的拼合模具。另外,在前述的各实施形态中,使用在内部形成空腔的抄纸模具,但也可取而代之,使用由其他抄纸模具、例如阳模与阴模构成的抄纸模具等。此外,在前述的各实施形态中,对瓶状的成形体进行制造,但成形体的形状并不限于此,采用本发明可对各种形状的成形体进行制造。例如,也可制造开口部的横截面形状与身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同样的略呈长方体状的纸浆盒型容器。另外,本发明除了用于容纳内容物的中空容器以外,还可适用于陈列品等的物体等成形体的制造。
另外,在使用由本发明制造的成形体时,在施加负荷的部分,例如在开口部或底部,也可配设由塑料等构成的加强构件,以提高成形体的耐久性。另外,也可由塑料等形成这些部分的一部分。
前述的各实施形态的内容可相互置换。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实施例表示为本发明的例子,并不限于此,除非另外说明,所有部分和百分比指重量。
实施例
按下述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及2制作成形体,测定制作过程的含水率并按下述评价壁厚差和色差。各自结果表示在表1。
[实施例1]
用图1所示的抄纸模具(空腔容积为1升)对瓶状的纸浆模塑成形体进行抄纸、脱水。在抄纸时,将下述配合组分的23℃的纸浆料加压注入(0.3Mpa)到空腔内,开始吸引通过吸引通道的纸浆料而使纸浆堆积在抄纸网上。并且,在注入4升纸浆料后,加压注入(0.3Mpa)50℃的温水(2升),在向抄纸网堆积纸浆的过程中使空腔内的纸浆料温度升温。另外,在脱水时,向抄纸模具的空腔内吹入常温的压缩空气以使该空腔内的压力成为0.3Mpa,脱水15秒钟。接着,将由弹性体构成的中空状的型芯插入成形体内,以0.5Mpa的压力将空气压入型芯内而将成形体压到空腔内面并脱水10秒钟。
然后,打开抄纸模具取出非干燥状态的成形体,将其装在被加热到200℃的干燥模具内。干燥模具具有与抄纸模具同样形状的空腔。在装入干燥模具内的成形体内插入由弹性体构成的中空状的型芯,以1Mpa的压力将空气压入型芯内而将成形体压到空腔内面并使其加热干燥。在成形体充分干燥后,打开干燥模具,取出瓶状的成形体。所获得的成形体的干透重量为45g、高度为240mm,身体部直径为80mm。
纸浆料的配合组分
液体成分:水99%;
固形成分:纸浆1%;
添加剂成分(相对纸浆重量):
胶料剂2%、颜料0.3%、硫酸铝2%。
[比较例1]
除了将预先升温到高温(50℃)的纸浆料供给到空腔内以外,其余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
除了将20℃的纸浆料供给到空腔内并改变温水温度而供给20℃的水以外,其余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
含水率的测定方法
对脱水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重量A(g)与干透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重量B(g)进行测定,用(A-B)×100/A算出含水率。
厚度差的评价
在抄纸、脱水后,用目视确认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壁厚差的状态。并在干燥后,用千分尺测定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壁厚。
色差的评价
用目视确认干燥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外观。
从表1结果得知,实施例1的成形体(本发明产品)与比较例1、2的成形体相比,脱水所需的时间也缩短,而且壁厚差和色差也几乎不产生。
[实施例2]
用图3所示的抄制装置对瓶状的纸浆模塑成形体进行抄纸、脱水。脱水前的湿润状态的成形体含水率是77%。在脱水时,在抄纸模具的空腔内吹入220℃的过热蒸气以使该空腔内的压力成为294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50%。再继续一边吹入过热蒸气一边将从吹入口吹入的过热蒸气的一部分排出,通过热交换进行8秒钟的加热干燥。最后,成形体含水率为41%。而成形体的外侧含水率为45%,内侧含水率为32%。
    表1
  实施例1   比较例1   比较例2
  纸浆料温度(℃)     23     50     20
  温水温度(℃)     50     50     20
  纸浆堆积开始时空腔温度(℃)     23     50     20
  纸浆堆积结束后空腔温度(℃)     45     50     20
  空气脱水时间(秒)含水率(%)     1568     1368     2568
  型芯脱水时间(秒)含水率(%)     1060     1060     1062
  厚度不均     无 身体部空穴     无
  色差     无     有     无
接着,打开抄纸模具取出湿润状态的成形体,将其装在被加热到200℃的干燥模具内。干燥模具具有与抄纸模具同样形状的空腔。在装入干燥模具内的成形体内插入由弹性体构成的中空状的型芯,以1.5Mpa的压力将空气压入型芯内而将成形体压到空腔内面使其加热干燥。在成形体充分干燥后打开干燥模具,取出瓶状的成形体。所获得的成形体的干透重量为35g,高度为240mm,身体部直径为80mm。
[实施例3~5]
吹入在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98kPa(压强计)(实施例3)、196kPa(压强计)(实施例4),脱水2秒钟。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61%(实施例3)、52%(实施例4)。另外,代替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而吹入170℃的过热蒸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294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实施例5)。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52%。
[实施例6]
代替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而吹入220℃的加热压缩空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294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59%。一边继续吹入加热压缩空气一边将从吹入口吹入的加热压缩空气的一部分排出,通过热交换进行8秒钟的加热干燥。最后,成形体含水率为45%。而成形体的外侧含水率为52%,内侧含水率为36%。其他与实施例2相同,从而获得瓶状的成形体。
[实施例7和8]
吹入实施例6中使用的加热压缩空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196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实施例7)。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61%。另外,代替实施例6中使用的加热压缩空气,而吹入未被加热30℃的压缩空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196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实施例8)。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62%。
[比较例3]
吹入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49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67%。
[比较例4]
代替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而吹入220℃的加热压缩空气使空腔内的压力成为98kPa(压强计),脱水2秒钟。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66%。
[比较例5~7]
代替实施例2中使用的过热蒸气,而使用由弹性体构成的袋状的型芯。在将该型芯插入成形体内后,将30℃的压缩空气(490kPa)供给到该型芯内,使该型芯膨胀,利用膨胀的该型芯而将成形体加压脱水2秒钟(比较例5)。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下降到70~75%。另外,在比较例5中,将加压脱水时间设为10秒(比较例6)和30秒(比较例7),代替2秒。此时刻的成形体含水率分别下降到63%(比较例6)和60%(比较例7)。
[实施例9]
用图4A和图4B所示的抄纸模具对瓶状的纸浆模塑成形体进行抄纸、脱水。脱水前的成形体含水率为77%。脱水时,在抄纸模具的空腔内吹入220℃的过热蒸气使该空腔内的压力成为392kPa(压强计),脱水3秒钟。与此同时,通过第2吸引通道从模具外向成形体的口颈部吹入392kPa(压强计)压力的150℃蒸气。
接着,打开抄纸模具取出含水状态的成形体,将其装在被加热到200℃的干燥模具内。干燥模具具有与抄纸模具同样形状的空腔。但是,在干燥模具的成形体的与口颈部对应的部位,切有螺纹牙。在装入干燥模具内的成形体内插入由弹性体构成的中空状的型芯,再以1Mpa的压力将空气压入型芯内而将成形体压到空腔内面使其加热干燥并赋予形状。在成形体充分干燥、充分赋予形状后,打开干燥模具,取出瓶状的成形体。所获得的成形体的干透重量为38g,高度为240mm,身体部直径为80mm。
从抄纸模具取出时刻的成形体整体含水率为58%,口颈部、肩部、身体部、底部和处于底部角落的含水率分别如下。
口颈部:57%;
肩部:51%;
身体部:54%;
底部:58%;
底部的角落部:59%。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539kPa(压强计)的压缩空气来代替在实施例9中、通过第2吸引通道从模具外吹向成形体的口颈部的蒸气外,其他与实施例9相同,从而获得成形体。
从抄纸模具取出时刻的成形体整体含水率为57%,口颈部、肩部、身体部、底部和处于底部角落的含水率如下。
口颈部:61%;
肩部:52%;
身体部:52%;
底部:58%;
底部的角落部:63%。
从上说明得知,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能量成本较低,且可抑制成形体的壁厚差也不影响添加剂的效果,从而可制造纸浆模塑成形体。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更有效地使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脱水、干燥。由于脱水不以热交换为主,故有利节能,且由于在极短时间内进行,故可缩短制造时间。此外,由于吹入的压力较低,故在成形体的表面上很难残留网的痕迹,使其外观良好。
尤其,在向空腔内吹入过热蒸气或者被加热或未被加热的压缩空气将纸浆模塑成形体脱水后,通过一边继续该吹入动作、一边将吹入后的过热蒸气或被加热的压缩空气从该吹入的吹入口排出、或者一边变换吹入未被加热的压缩空气和被加热的压缩空气一边进行排气,从而使含水率从成形体的内表面向外表面逐渐增加,成形体的复制性进一步改善并促进热交换而提高加热干燥效率。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自由地控制脱水后的成形体的含水率分布。并且,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抑制规定部位的脱水和/或干燥,在加热干燥工序中容易形成所需的形状,并可防止发生成形体烤焦等现象。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缩短脱水时间。又,采用本发明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可防止加热干燥工序中成形体的烧伤或烤焦等变色的现象。
以上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很明显,它可以许多方式作各种变形来实施,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并且,所有的变更是一种技术措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具有抄纸工序和脱水工序,抄纸工序是,将纸浆料供给于具有吸引通道的抄纸模具的抄纸面,通过该吸引通道吸引该纸浆料并在该抄纸面上堆积纸浆而形成湿润状态的成形体;脱水工序是,对在该抄纸工序所形成的湿润状态的该成形体进行脱水;其特征在于,在抄纸工序中,在使所述纸浆朝向所述抄纸面堆积的过程中,使所述纸浆料升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浆料中添加升温用流体或用加热装置将所述纸浆料加热使其升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开始供给所述纸浆料的同时或在开始供给后添加所述升温用流体。
CNB001339249A 1999-11-17 2000-11-17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503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737199A JP3249800B2 (ja) 1999-11-17 1999-11-17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327371/1999 1999-11-17
JP2000100685A JP3516900B2 (ja) 2000-04-03 2000-04-03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100685/2000 2000-04-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76327A Division CN1249300C (zh) 1999-11-17 2000-11-17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7086A CN1297086A (zh) 2001-05-30
CN1150370C true CN1150370C (zh) 2004-05-19

Family

ID=2657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763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9300C (zh) 1999-11-17 2000-11-17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NB0013392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50370C (zh) 1999-11-17 2000-11-17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763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9300C (zh) 1999-11-17 2000-11-17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05187B1 (zh)
EP (1) EP1104822B1 (zh)
KR (1) KR100500892B1 (zh)
CN (2) CN1249300C (zh)
DE (1) DE6003335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44986A1 (fr) 1999-01-29 2000-08-03 Kao Corporati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orps forme par moulage de pate
US6827051B2 (en) 1999-12-03 2004-12-07 Nissan Motor Co., Ltd. Internal EGR quantity estimation, cylinder intake air quantity calculation, valve timing control, and ignition timing control
AU2001246855A1 (en) * 2000-04-11 2001-10-23 Kao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pulp moldings
SG99956A1 (en) * 2001-10-10 2003-11-27 Yan Xu Molded plant fib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KR20020028926A (ko) * 2002-01-10 2002-04-17 김휘주 펄프몰드 성형용기의 제조방법
AU2003304159A1 (en) * 2003-05-28 2005-01-21 Huhtamaki Molded Fiber Technology B.V.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moulded pulp packaging material
MY137949A (en) * 2003-08-01 2009-04-30 Soon Seng Palm Products Sdn Bhd Now Known As Agro Bio Fibre Sdn Bhd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forming articles from plant fibre
SE529164C2 (sv) * 2004-11-26 2007-05-22 Pakit Int Trading Co Inc Massaform och användning av massaform
SE528685C2 (sv) * 2004-11-26 2007-01-23 Pakit Int Trading Co Inc Metod och maskin för att tillverka fiberprodukter av mäld
GB0524789D0 (en) 2005-12-05 2006-01-11 Myerscough Martin Container
GB201010307D0 (en) * 2010-06-18 2010-08-04 Greenbottle Ltd Metho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article from pulped material
US9322182B2 (en) 2011-08-18 2016-04-26 Henry Molded Products, Inc. Facade covering panel member
US9440903B2 (en) 2012-09-24 2016-09-13 Arkema Inc. Shell and tube oxidation reactor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to fouling
WO2014193504A1 (en) * 2013-05-09 2014-12-04 Paul Zhang Automatic multi-station integrated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aste-paper-based packaging products
CN104652177A (zh) * 2013-11-18 2015-05-27 伍强 一种纸质环保瓶的制作方法
WO2016055073A1 (en) * 2014-10-08 2016-04-14 Ecoxpac A/S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olded article, such as a bottle
GB201421798D0 (en) * 2014-12-08 2015-01-21 Pulp Tech Co Ltd An apparatus for forming moulded fibre urinal bottles
EP3656917A1 (en) * 2014-12-22 2020-05-27 Celwise AB Tool or tool part for use in a process of molding a product from a pulp slurry
CN109518521A (zh) * 2018-12-25 2019-03-26 昆山裕锦环保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纸浆模塑包装制品防掉屑处理的浆内助剂
SE543321C2 (en) * 2019-01-03 2020-11-24 Celwise Ab A pick-up pr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3D-molded product from a pulp slurry
EP3708709A1 (en) 2019-03-14 2020-09-16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oulded pulp product and pulp moulding apparatus
US11421388B1 (en) 2019-11-01 2022-08-23 Henry Molded Products, Inc. Single-walled disposable cooler made of fiber-based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a single-walled disposable cooler made of fiber-based material
GB2600700B (en) * 2020-11-04 2023-07-12 Diageo Great Britain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moulded article
CN114030217B (zh) * 2021-11-29 2023-06-20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筒形纳米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B2616479A (en) * 2022-03-11 2023-09-13 Pulpex Ltd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 receptacle
CN116770646A (zh) * 2022-04-25 2023-09-19 刘一融 一种植物纤维模塑制作设备及其方法
CN115262289A (zh) * 2022-08-08 2022-11-01 天津长荣绿色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环保纸塑容器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5053A (en) * 1933-05-26 1935-12-24 Moulded Pulp Corp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olding pulp articles
JPS5631774B2 (zh) 1971-08-13 1981-07-23
JPS5318056A (en) 1976-08-02 1978-02-18 Taikisha Kk Deodorizing and dr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242808A (en) 1978-11-22 1981-01-06 Ingersoll-Rand Company Paper web drying system and process
JPS56110870A (en) 1980-02-08 1981-09-02 Ingersoll Rand Co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ying cloth
JPH0229244B2 (ja) 1983-06-21 1990-06-28 Akai Electric Tatsuchishikidenshiboriumuniokerugodosaboshikairo
JP2542240B2 (ja) 1988-07-22 1996-10-09 有限会社尾藤梱包工業所 パルプ繊維泥漿物の気圧成形法
US5230943A (en) * 1991-11-29 1993-07-27 Pulptech Corporation Free-flowing dunnage of molded pulp
EP0745727A3 (en) 1995-06-02 1997-06-25 Broadway Holdings Pte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lding fibrous bodies with forced drying
JP2895428B2 (ja) 1995-10-26 1999-05-24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パルプモール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H09316800A (ja) 1996-05-28 1997-12-09 Broadway Holdings Pte Ltd パルプ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JP2914922B2 (ja) 1996-10-25 1999-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ファンガード取付構造
EP1081285B1 (en) * 1998-02-23 2008-06-04 Kao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ulp mold formed product
JP3155522B2 (ja) 1998-02-23 2001-04-09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51765A (ko) 2001-06-25
KR100500892B1 (ko) 2005-07-14
EP1104822A2 (en) 2001-06-06
EP1104822A3 (en) 2004-02-11
CN1515742A (zh) 2004-07-28
DE60033358D1 (de) 2007-03-29
DE60033358T2 (de) 2007-10-31
CN1297086A (zh) 2001-05-30
EP1104822B1 (en) 2007-02-14
CN1249300C (zh) 2006-04-05
US6605187B1 (en) 2003-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370C (zh) 纸浆模塑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N1167850C (zh) 纸浆模制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167851C (zh) 成形体
CN1125901C (zh) 制造纸浆模制品的工艺和装置
CN1291252A (zh) 纸浆模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378511A (zh) 纸浆模容器
CN1227415C (zh) 中空纤维成型体的制造方法、中空纤维成型体及其制造装置
CN1422348A (zh) 纸浆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N1177974C (zh) 纸浆模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及所用的抄纸模
CN108824094A (zh) 一次性纤维餐具成型设备中的烘干成型装置
CN1367853A (zh) 有凸状部的成形体、它的制造用干燥模和制造方法及装置
JP2019536914A (ja) 植物モールディングプロセス及び装置
CN1458997A (zh) 多层成型容器
CN1105807C (zh) 成形体
CN1265057C (zh) 纸浆模成型体、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2538736Y (zh) 橡胶整芯输送带生产装置
KR20020028926A (ko) 펄프몰드 성형용기의 제조방법
CN208949653U (zh) 一种带有热固化成型功能的环保包装成型机
US20240181686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molded fiber product and a molded fiber product
JP4601382B2 (ja) 繊維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210132666U (zh) 生产软胶囊皮用化胶装置
JP2004183162A (ja) 繊維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TWM590165U (zh) 紙塑熱風之加速乾燥裝置
JP3284129B2 (ja)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329500A (ja) パルプモールド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