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3526A -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 Google Patents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3526A
CN115023526A CN202180013170.1A CN202180013170A CN115023526A CN 115023526 A CN115023526 A CN 115023526A CN 202180013170 A CN202180013170 A CN 202180013170A CN 115023526 A CN115023526 A CN 115023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angle
opening
hous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31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3526B (zh
Inventor
刘瑞堂
石井康之
梅泽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yu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yu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yu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yu Jap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408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6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3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3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3/00Devices for locking portable objects against unauthorised removal; Miscellaneous locking devices
    • E05B73/0082Devices for locking portable objects against unauthorised removal; Miscellaneous locking devices for office machines, e.g. PC's, portable computers, typewriters, calcul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056Locks with adjustable or exchangeable lock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3/00Devices for locking portable objects against unauthorised removal; Miscellaneous locking devices
    • E05B73/0005Devices for locking portable objects against unauthorised removal; Miscellaneous locking devices using chains, cabl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一个与尺寸不同的安全插槽对应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有关本发明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是装接于设备的安全插槽的防盗连接用具,具备:第1插入片(20、20),能够与前述安全插槽卡合的插入爪(21、21)突出,基端侧是第1基部(22、22);角度调节机构(30),能够侵入到前述基部之间,将第1插入片与第2插入片的相对的打开角度至少以第1打开角度和第2打开角度调节;以及锁定机构(40),将角度调节机构保持并锁定。

Description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安全线材(security wire)与形成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设备的安全插槽(security slot)连结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更详细地讲,涉及能够对应于开口宽度不同的安全插槽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显示器、监视器、平板电脑型终端、便携式电话机、智能手机等小型设备免于被盗,在一部分的设备中,在外装壳设置有所谓安全插槽。在安全插槽装接着防盗连接用具,连结着安全线材。通过将安全线材以不脱离的方式安装到桌子、柱子、陈列台等,防止这些设备的带出、被盗。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装接于设置在设备的安全插槽的防盗连接用具。防盗连接用具具备前端为T字状的防脱落片和能够相对于防脱落片滑动的转动阻止片,将防脱落片插入于安全插槽,在使其旋转90°的状态下将转动阻止片插入,将安全线材插通以使它们不相对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559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防盗连接用具不脱离而与安全插槽卡合,需要防脱落片和转动阻止片匹配于安全插槽的尺寸。但是,安全插槽的尺寸开口宽度×开口高度有4.5mm×3.2mm、6mm×2.5mm、7mm×3mm等多个规格,不能将较大尺寸的防盗连接用具装接到尺寸较小的安全插槽,此外,在将较小的尺寸的防盗连接用具装接于尺寸较大的安全插槽的情况下有防盗连接用具脱离的不良状况。因此,有根据安全插槽的尺寸准备多种防盗连接用具的需要。
所以,寻求即使对于不同尺寸的安全插槽也能够对应的防盗连接用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一个与尺寸不同的安全插槽对应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发明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是装接于设备的安全插槽的防盗连接用具,具备:壳体,在前端开设有插入片伸出口;第1插入片,能够与前述安全插槽卡合的第1插入爪从前述壳体的前述插入片伸出口突出,基端侧是被收容在前述壳体内的第1基部;第2插入片,能够与前述安全插槽卡合的第2插入爪从前述壳体的前述插入片伸出口突出,基端侧是被收容在前述壳体内的第2基部;支承部,在前述壳体内,在前述前端与前述基端之间枢轴支承前述第1插入片和前述第2插入片,以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打开角度可变的方式进行支承;插入片施力机构,在前述壳体内进行施力,以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前述打开角度变小;角度调节机构,在前述壳体内,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能够将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相对的打开角度至少以第1打开角度和第2打开角度调节;以及锁定机构,在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将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调节为前述第1打开角度或前述第2打开角度的状态下,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保持并锁定。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具备角度调节片,所述角度调节片被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施力且在前端能够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前述角度调节机构能够移动到前述角度调节片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而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成为前述第1打开角度的第1位置、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成为前述第2打开角度的第2位置、以及前述角度调节片不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的第3位置。
可以做成下述结构:具备调整器部件,所述调整器部件使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在前述第1位置与前述第3位置之间、以及前述第2位置与前述第3位置之间移动。
能够做成,前述调整器部件在被前述锁定机构锁定时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1位置或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2位置。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在基端侧形成有凹部和凸部;前述调整器部件通过与前述凸部抵接,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1位置,通过与前述凹部抵接,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2位置。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和前述调整器部件被螺接,通过使前述调整器部件相对于前述角度调节机构旋转,能够调整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和前述调整器部件的长度。
前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销,所述锁定销配备在前述壳体的基端侧且能够朝向基端侧可动地配备,通过使前述锁定销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移动而将前述锁定机构锁定;当前述锁定销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移动时,前述锁定销的前端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推入。
优选的是具备与前述壳体连接的线材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通过预先与安全插槽的尺寸匹配而设定插入片的打开角度,能够以该打开角度将插入片锁定保持,所以即使是安全插槽的尺寸(开口宽度)不同的情况,也能够与安全插槽卡合而进行锁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插入片及角度调节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是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从前端侧观察的立体图,表示插入片关闭的状态。
图3是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从前端侧观察的立体图,表示插入片打开的状态。
图4是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锁定销跳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锁定销推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插入有钥匙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与图8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
图10是表示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装接于开口宽度较窄的安全插槽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第1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装接于开口宽度较宽的安全插槽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后盖及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后盖及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4是后盖及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钥匙的侧视图,(a)表示调整器钥匙,(b)表示开闭钥匙。
图16是表示将钥匙插入于锁定机构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调整器钥匙,(b)表示插入有开闭钥匙的状态。
图17是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使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的剖视图。
图20是使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2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图21是使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图22是第3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第3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第3实施例的角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25是使第3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的剖视图。
图26是使第3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2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图27是使第3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图28是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立体图。
图29是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31是使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的剖视图。
图32是使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第2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图33是使第4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的插入片成为打开角度θ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
有关本发明的防盗连接用具10(安全锁)如图1(a)至图1(c)所示,具有插入片20、20(一方相当于第1插入片,另一方相当于第2插入片),所述插入片20、20具备能够插入于形成于笔记本个人电脑等设备的安全插槽90或91并卡合的插入爪21、21。插入片20、20被支承轴28轴支承,前端的插入爪21、21(一方相当于第1插入爪,另一方相当于第2插入爪)分别向相反朝向弯曲形成。插入片20、20能够匹配于安全插槽90或91的开口宽度而调节打开角度,以规定的打开角度被锁定保持。
安全插槽可以例示开口宽度4.5mm、6mm、7mm这三种,但由于6mm和7mm的开口宽度能够以相同的打开角度的插入片20、20共用,所以在第1实施例中,举能够进行开口宽度4.5mm的安全插槽90(参照图1(b))及其以外的开口宽度(6mm和7mm)的安全插槽91(参照图1(c))的两级的调节的防盗连接用具10为例进行说明。关于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将与开口宽度4.5mm的安全插槽90卡合的第1打开角度设为θ1(图1(b)),将与其以外(6mm和7mm)的安全插槽91卡合的第2打开角度设为θ2(图1(c))。设θ1<θ2。当然,也可以如其他的实施例所示那样构成为3级调节、或对应于与这些不同的开口宽度。
插入片20、20如图1所示,在基部22、22(一方相当于第1基部,另一方相当于第2基部)具备环状橡胶、弹簧等插入片施力机构25,向插入爪21、21关闭的方向施力。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的调节如图1所示,由角度调节机构30进行。角度调节机构30可以做成在前端具有轴状的角度调节片31的结构,例如,通过调节角度调节片31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的深度,能够调节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具体而言,通过角度调节片31较浅地侵入到基部22、22间,能够如图1(b)所示那样使插入片20、20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通过角度调节片31较深地侵入到基部22、22间,能够如图1(c)所示那样将插入片20、20调节为比第1打开角度θ1大的第2打开角度θ2。
另一方面,如果将角度调节机构30即角度调节片31从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拔出,则借助插入片施力机构25的作用力,如图1(a)所示那样插入爪21、21关闭,成为比安全插槽90及91宽度窄,能够相对于安全插槽90或91插脱。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4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在上述说明及以下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名称等,共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第1实施例>
图2至图11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防盗连接用具10。图2是将防盗连接用具10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是将插入爪21、21关闭的状态,图3是将插入爪21、21打开的状态,图4是将防盗连接用具10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锁定机构40的解锁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锁定机构40的锁定状态的立体图,图7表示在锁定机构40插入有钥匙80或84的状态。此外,图8、图9是防盗连接用具10的分解立体图,图10表示将插入爪21、21以第1打开角度锁定保持的状态,图11表示将插入爪21、21以第2打开角度锁定保持的状态。另外,第1打开角度被设定为比第2打开角度大。
以下,将插入爪21、21伸出的方向称作前端侧,将锁定销41伸出的方向称作基端侧而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7所示,防盗连接用具10如果外观观察,则一对插入爪21、21从壳体70的前端伸出,在壳体70的躯体部具有连接线材部件(安全线材)的线材连结部71。壳体70的基端侧被用后盖60封堵,锁定销41从后盖60的中央伸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也参照图8及图9可知的那样,壳体70是圆筒状,在前端侧被用插入片保持器26(在图2、图3等中在插入片保持器26的前端装接有树脂缓冲材29)封堵,在所述插入片保持器26形成有插入爪21、21伸出的插入片伸出口27。此外,在基端侧的后盖60的内部配备有锁定机构40。
在图8及图9中表示防盗连接用具10的内部结构。在圆筒状的壳体70的内部,在前端侧能够将插入片保持器26用C形环26A定位。插入片保持器26是内部为中空、基端侧开放、前端侧闭塞的形状。在插入片保持器26的躯体部开设有贯通孔28a,装接着支承插入片20、20的支承轴28(支承部)。
在插入片保持器26,由支承轴28能够摆动地支承着一对插入片20、20。插入片20、20如图10及图11所示,具有相互向相反朝向突出的插入爪21、21,如该图所示,能够与形成于设备的安全插槽90或91卡合。插入片20、20在插入片保持器26内交叉,支承轴28贯通于形成在交叉的位置的支承孔24、24。在基部22、22,在外表面分别形成有凹陷23,通过将环状的橡胶那样的插入片施力机构25钩挂于该凹陷23、23(也参照图1),向使基部22、22彼此接近的方向、即插入爪21、21的打开角度变小的方向施力。
在壳体70的内部,作为角度调节机构施力机构34夹装有螺旋弹簧,该角度调节机构施力机构34其前端侧与插入片保持器26抵接,基端侧与角度调节机构30抵接,将角度调节机构30总是向基端侧施力。
角度调节机构30是在锁定保持中限制上述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的部件。角度调节机构30例如具备轴状的角度调节片31。角度调节片31如在上述的基本结构及图1中说明那样,通过改变向基部22、22间的侵入深度来调节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
通过使角度调节片31如图10(图1(b))所示那样较浅地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能够使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成为与开口宽度4.5mm的安全插槽90匹配的第1打开角度θ1。此外,能够将角度调节片31如图11(图1(c))所示那样较深地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使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成为与开口宽度6mm或7mm的安全插槽91匹配的第2打开角度θ2。如果使角度调节片31从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后退,则插入片20、20彼此被插入片施力机构25向关闭方向施力,如图2、图1(a)等所示那样成为关闭的状态。
在角度调节机构30的基端面,如图9至图11所示,形成有半圆环状的肋36。肋36是在角度调节机构30的基端面形成凹部36a和凸部36b的部件,相对于形成有肋36的凸部36b,没有形成肋36的部分成为凹部36a。以下说明的调整器部件45与该凹部36a及凸部36b抵接,使角度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位置成为图10(图1(b))所示的第1位置、图11(图1(c))所示的第2位置的某个,在解锁状态下,角度调节机构30移动到从插入片20、20后退的第3位置(图1(a))。
调整器部件45设置在配备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基端侧的锁定销41。锁定销41在壳体70内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并且能够以轴为中心转动。具体而言,在锁定销41贯通开设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滑动槽43,游嵌着后述的第2转子55的滑动轴57。由此,锁定销41能够相对于第2转子55滑动,此外,能够与第2转子55一起在壳体70内转动。
在锁定销41,在周面的错开180°的位置形成有两条锁定槽44、44。而且,在被锁定机构40推入到壳体70的前端侧的位置,第1转子的返回限制轴52侵入到锁定槽44,将锁定销41锁定保持。如果从该状态使锁定销41旋转,则返回限制轴52从锁定槽44脱离,将锁定销41的锁定解除。由于锁定销41被设置在前端处的螺旋弹簧等锁定销施力机构42向基端侧施力,所以如果锁定被解除,则锁定销41后退。
设置于锁定销41的调整器部件45可以做成在锁定销41在前端侧与轴向正交而配置的轴部件(参照图10及图11),与锁定销41一起在壳体70内转动及滑动动作。而且,如图10所示,如果在调整器部件45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凹部36a对置的状态下将锁定销41向前端侧推入,则使角度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位置移动到图10所示的第1位置。此外,调整器部件45通过使锁定销41与后述的第2转子55一起旋转180°,如图11所示,移动到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凸部36b对置的位置,通过从该状态将锁定销41推入,能够使角度调节机构30的锁定位置成为第2位置。而且,锁定销41通过从哪个位置都被锁定机构40锁定解除,借助锁定销施力机构42而向基端侧后退。
锁定销41的滑动及转动被接着说明的锁定机构40限制。
锁定机构40可以例示管状销栓锁(tubular pin tumbler lock)。管状销栓锁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所以省略详细的构造、动作的说明,但其包括位于壳体70内的前端处的第1转子50和基端侧的第2转子55。第1转子50借助固定销51而相对于后盖60及壳体70不能转动,第2转子55在解锁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1转子50转动,在锁定状态下不能相对于第1转子50转动。
第1转子50及第2转子55的转动被收容在各自中的码销(コードピン;code pin)56(在图10及图11、图12至图14中图示了第2转子55的码销)限制。第2转子55在基端侧凹设有卡止槽58。在第2转子55,如图11至图15所示那样在内周面凹设有卡止槽58,在与形成于后盖60的基端面处的某个隙孔61、62对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钥匙80、84的插拔。
在本实施方式中,隙孔61、62在错开了180°的位置形成有两处,对一方的隙孔62赋予附图标记“1”和“2”,对另一方的隙孔61赋予附图标记“3”。而且,根据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与哪个隙孔61、62对置,将插入爪21、21的打开角度设定为第1打开角度θ1、第2打开角度θ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通过使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对置,设定为第1打开角度θ1;如图11所示,通过使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对置,设定为第2打开角度θ2。
将锁定机构40锁定、解锁的钥匙,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图15(a)所示的调节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的调整器钥匙80、以及图15(b)所示的进行通常的锁定、解锁的开闭钥匙84。哪个钥匙80、84都形成有卡止片81、85,所述卡止片81、85穿过与锁定机构40的卡止槽58对位后的后盖60的隙孔61或62而嵌入到卡止槽58,将该钥匙80、84插入于第2转子55,形成于钥匙80、84的钥匙槽82将码销56高度调整,通过码销56的高度一致,能够将第2转子55相对于第1转子50转动。另一方面,钥匙80、84通过将卡止槽58与隙孔61或62对位而能够拔出,通过将钥匙80、84拔出,第1转子50侧的码销侵入到第2转子55,限制第2转子55的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至图14、图16及图17所示,后盖60在与第2转子55对置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台阶槽63。台阶槽6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两处。具体而言,台阶槽63从在图12、图13中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向顺时针方向约90°形成,此外,如图14所示,从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向顺时针方向约90°形成。如图16(a)所示,调整器钥匙80做成在将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第2转子55的状态下卡止片81不从卡止槽58露出而被收容的长度。由此,调整器钥匙80能够使第2转子55至少转动180°以上。另一方面,如图15、图16(b)所示,开闭钥匙84的卡止片85形成为比调整器钥匙80的卡止片81长。具体而言,卡止片85是基端伸出到台阶槽63的长度。即,在将开闭钥匙84插入于第2转子55的状态下,由于卡止片85从卡止槽58向台阶槽63侧露出,所以开闭钥匙84虽然在形成有台阶槽63的约90°的范围中能够转动,但进一步的旋转被限制。
于是,在如图16(a)所示那样将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锁定机构40的情况下,卡止片81被完全收容在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能够做成使第2转子55能够自由地转动。由此,借助调整器钥匙80,例如以卡止槽58从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的位置到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的位置、或从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的位置到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的位置,能够使第2转子55旋转。由此,调整器钥匙80不仅能够进行锁定机构40的锁定解除,还能够使设置有调整器部件45的锁定销41旋转180°。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开闭钥匙84由于卡止片85伸出到台阶槽63侧,所以开闭钥匙84的转动角度被限制,开闭钥匙84能够进行锁定机构40的锁定解除,但不能使锁定销41旋转180°。
上述结构的防盗连接用具10可以在以下的要领下使用。
在对开口宽度为4.5mm的安全插槽90使用防盗连接用具10的情况下,将图15(a)所示的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锁定机构40并旋转。调整器钥匙80如上述那样,为如图16(a)所示那样卡止片81不从卡止槽58露出的长度,所以能够使第2转子55自由地转动。然后,如图10所示,将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对齐,将调整器钥匙80拔出。使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3”的隙孔61整齐排列。由此,锁定销41及调整器部件45与第2转子55一起转动,调整器部件45移动到与图9所示的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凹部36a对置的位置。
插入片20、20如图1(a)等所示,在插入爪21、21被插入片施力机构25关闭的状态下被维持。从该状态将插入爪21、21插入于安全插槽90,将锁定销41推入。由此,调整器部件45如图10所示那样将角度调节机构30推压,但由于调整器部件45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凹部36a对置,所以调整器部件45的推入量较小。因而,被调整器部件45推压,角度调节片31较浅地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由此,插入片20、20匹配于安全插槽90的宽度而打开到第1打开角度θ1(参照图1(b)),插入爪21、21与安全插槽90卡合。锁定销41由于被施力机构53施力的返回限制轴52侵入到锁定槽44中,所以后退被阻止,将插入爪21、21锁定保持。由此,防盗连接用具10被连接到设备的安全插槽90。通过预先将防盗连接用具10的未图示的线材部件与桌子、柱子等连接,经由防盗连接用具10及线材部件将设备与桌子等连接,能够实现防盗。
为了将防盗连接用具10从安全插槽90拆下,将开闭钥匙84(也可以是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锁定机构40,使第2转子55旋转约90°,将锁定解除。由此,锁定销41旋转,返回限制轴52从锁定槽44脱离,锁定销施力机构42使锁定销41向基端侧后退。于是,通过锁定销41的后退,角度调节机构30被角度调节机构施力机构34向基端侧施力而移动,角度调节片31从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脱出。由于插入片20、20被插入片施力机构25向关闭方向施力,所以通过角度调节片31脱出,插入片20、20关闭(也参照图1(a)),能够从安全插槽90将插入片20、20拔出。
另一方面,在对开口宽度为6mm或7mm的安全插槽91使用防盗连接用具10的情况下,有将插入爪21、21的打开角度调节为第2打开角度θ2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将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锁定机构40并旋转,将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对齐。通过使第2转子55的卡止槽58与带有附图标记“1”和“2”的隙孔62整齐排列,锁定销41及调整器部件45与第2转子55一起转动,调整器部件45移动到与图11所示的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凸部36b对置的位置。
插入片20、20如图1等所示,在插入爪21、21被插入片施力机构25关闭的状态下被维持。从该状态将插入爪21、21插入于安全插槽91,将锁定销41推入。由此,调整器部件45如图11所示那样将角度调节机构30推压,但由于调整器部件45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凸部36b对置,所以调整器部件45的推入量相比上述的与凹部36a对置的情况变大。因而,被调整器部件45推压,角度调节片31较深地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由此,插入片20、20匹配于安全插槽91的宽度而打开到第2打开角度θ2(也参照图1(c)),插入爪21、21与安全插槽91卡合。锁定销41由于返回限制轴52侵入到锁定槽44中,所以后退被阻止,将插入爪21、21锁定保持。由此,防盗连接用具10被连接到设备的安全插槽91,能够实现防盗。
为了将防盗连接用具10从安全插槽91拆下,只要将开闭钥匙84(也可以是调整器钥匙80)插入于锁定机构40,使第2转子55旋转约90°而将锁定解除即可。由此,与上述同样,锁定销41后退,插入片20、20关闭(参照图1(a)),能够从安全插槽91将插入片20、20拔出。
根据本发明,借助调整器钥匙80,能够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匹配于安全插槽的开口宽度而调节,所以不需要与安全插槽的开口宽度匹配来准备防盗连接用具。此外,只要用调整器钥匙80暂且将打开角度调节,开闭钥匙84就能够仅用于锁定解除,所以通过预先仅将开闭钥匙84交给对于防盗连接用具10的使用不习惯的使用者,还能够防止以不与开口宽度匹配的打开角度使用防盗连接用具。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机构40是管状销栓锁,但也可以是圆筒销子锁(cylinder lock)、拨号锁(dial lock)等。此外,也可以用线材部件、荷包锁等将锁定销41、调整器部件45定位。
此外,壳体70的形态也并不限于圆筒型,也可以是长方体形状等。
<第2实施例>
在第1实施例中,在锁定销41设置调整器部件45,通过改变调整器部件45的朝向,改变角度调节片31的侵入深度,来调节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在第2实施例中,如图17至图21所示,将调整器部件45相对于角度调节机构30螺接,使调整器部件45相对于角度调节机构30旋转。
而且,在第2实施例的防盗连接用具10中,通过改变角度调节机构30相对于调整器部件45的相对的位置,调整角度调节机构30和调整器部件45的长度,在将锁定销41推入时能够调节角度调节片31的侵入深度。
角度调节机构30如图17及图18所示,从轴状的角度调节片31将导引部32、32突出,将导引部32、32能够滑动地嵌入到壳体70内的导引槽72(参照图17),角度调节片31在壳体70内能够在轴向上平行移动。
此外,在角度调节片31的基端形成阴螺纹,与设置在锁定销41的前端处的阳螺纹状的调整器部件45螺合。锁定销41是中空的有底筒状,在基端侧内装有锁定销施力机构42。锁定销施力机构42其前端与第2转子55的滑动轴57抵接,总是将锁定销41向基端侧施力。
于是,与第1实施例同样,通过将调整器钥匙80嵌入到锁定机构40并旋转规定圈数,锁定销41与调整器部件45一起转动,能够调节螺合的角度调节片31的相对的位置。
图17及图19是角度调节机构30最接近于调整器部件45、长度短的状态。图17是解锁状态,图19是锁定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调整器部件45和角度调节机构30的长度短,所以在如图19所示那样将锁定销41推入时,角度调节片31较浅地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使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
另一方面,通过借助调整器钥匙80使第2转子55旋转规定圈数、如图20、图21所示相对于调整器部件45改变角度调节片31的位置,能够改变角度调节片31在将锁定销41推入的状态下的向基部22、22间的侵入深度,能够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调节为开口宽度6mm的安全插槽用的第2打开角度θ2(图20)或开口宽度7mm的安全插槽用的打开角度θ2’(图21)等。
当然,打开角度并不限于上述,还能够调节为不同的打开角度。
<第3实施例>
第2实施例如上述那样,是在角度调节机构30形成阴螺纹、在调整器部件45形成阳螺纹而螺合的结构,但在第3实施例中,采用突设于锁定销41的第1实施例的调整器部件45,如图22至图27所示,在角度调节机构30形成螺旋状的切入部33,调节角度调节机构30和锁定销41的相对的长度。由于相对于角度调节机构30的螺旋状的切入部33而调整器部件45旋转,能够长度调整,所以与第2实施例同样,包含在将角度调节机构30和调整器部件45螺合的形态。
角度调节机构30如图22、图23及放大立体图24所示,在前端突设有角度调节片31,在基端侧形成有螺旋状的切入部33。调整器部件45嵌在切入部33。
如果借助调整器钥匙80使第2转子55旋转,则与第2实施例同样,锁定销41旋转,调整器部件45也一体旋转。由此,调整器部件45一边在形成于角度调节机构30的切入部33内以螺旋状旋转一边在角度调节机构30内移动。由此,与第2实施例同样,如图25至图27所示,能够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调节为θ1、θ2、θ2’等。
<第4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都是在预先借助调整器钥匙80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调整后,通过将锁定销41推入而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锁定。在第4实施例中,如图28至图33所示,公开将锁定销41省略、使用者匹配于安全插槽的开口宽度直接调节角度调节机构30的推入量并锁定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防盗连接用具10如图28及图29所示,将一对壳体半体73、74接合而形成壳体70。壳体半体73、74在前端侧形成有插入爪21、21伸出的插入片伸出口27,基端侧缩径。缩径的基端两侧开口,角度调节机构30的一部分从侧部露出。
在壳体70的内部,插入片20、20被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插入片施力机构25向关闭方向施力。而且,在壳体70的基端侧,能够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移动地配置有角度调节机构30。
角度调节机构30如图29所示,在前端形成有角度调节片31,在基端侧的两侧使用者操作的把手(grip)部37,此外在把手部37、37之间贯通开设有定位孔38。角度调节机构30的定位孔38能够与形成于壳体70的多个锁定用孔75a、75b、75c对置,通过使定位孔38与某个锁定用孔75a、75b或75c对置,将荷包锁、线材部件穿通到整齐排列的定位孔38和锁定用孔75a、75b或75c,能够将角度调节机构30相对于壳体70锁定。
锁定用孔75a、75b、75c的开设位置,在从解锁状态的图30的位置将角度调节机构30向前端侧推入,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如图31至图33所示那样成为第1打开角度θ1、第2打开角度θ2、θ2’的状态下,形成在定位孔38对置的位置。即,在如图31所示那样定位孔38与基端侧的锁定用孔75a对置的状态下,角度调节机构30将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调节为θ1,在如图32所示那样与锁定用孔75b对置的状态下将打开角度调节为θ2,在如图33所示那样与锁定用孔75c对置的状态下将打开角度调节为θ2’。
此外,角度调节机构30如图29等所示,在把手部37、37间具有定位部件39。定位部件39可以做成朝外呈山形的咔嗒(click)板簧,嵌入到在壳体半体73、74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的定位凹部76、76a、76b、76c,能够将角度调节机构30的位置暂时决定。即,当角度调节机构30成为解锁位置(图30)、上述的图31至图33的位置时,定位部件39嵌入到定位凹部76、76a、76b、76c,能够将角度调节机构30软卡止。
于是,从图30所示的解锁位置,将插入片20、20嵌入到安全插槽,将把手部37向前端侧推入。由此,角度调节片31侵入到插入片20、20的基部22、22间,调整插入片20、20的打开角度。然后,如果将角度调节机构30推入到希望的打开角度,则对应于安全插槽的开口宽度,定位孔38如图31至图33所示,与某个锁定用孔75a、75b或75c整齐排列。此时,通过定位部件39嵌入到定位凹部76a、76b或76c,即使使用者将手从把手部37放开,角度调节机构30也不会位置偏移。
然后,通过将荷包锁或拨号锁、线材部件以将整齐排列的定位孔38和锁定用孔75a、75b或75c贯通的方式穿过,将角度调节机构30锁定于壳体70,将防盗连接用具10与安全插槽连接。只要将线材部件与荷包锁等连接、将线材部件的另一端与桌子或柱子连接即可。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不应理解为限定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或将范围缩减。此外,本发明的各部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在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附图中表示的数值、尺寸、数量、角度、形状等是一例,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如,应充分理解形成于后盖60的隙孔61、62的数量、形成角度或带有的附图标记“1”等也是例示。
附图标记说明
10 防盗连接用具
20 插入片
21 插入爪
22 基部
30 角度调节机构
31 角度调节片
40 锁定机构
41 锁定销
55 第2转子
70 壳体
80 调整器钥匙
84 开闭钥匙。

Claims (8)

1.一种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是装接于设备的安全插槽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在前端开设有插入片伸出口;
第1插入片,能够与前述安全插槽卡合的第1插入爪从前述壳体的前述插入片伸出口突出,基端侧是被收容在前述壳体内的第1基部;
第2插入片,能够与前述安全插槽卡合的第2插入爪从前述壳体的前述插入片伸出口突出,基端侧是被收容在前述壳体内的第2基部;
支承部,在前述壳体内,在前述前端与前述基端之间枢轴支承前述第1插入片和前述第2插入片,以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打开角度可变的方式进行支承;
插入片施力机构,在前述壳体内进行施力,以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前述打开角度变小;
角度调节机构,在前述壳体内,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能够将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的相对的打开角度至少以第1打开角度和第2打开角度调节;以及
锁定机构,在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将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调节为前述第1打开角度或前述第2打开角度的状态下,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保持并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具备角度调节片,所述角度调节片被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施力且在前端能够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能够移动到前述角度调节片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而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成为前述第1打开角度的第1位置、使前述第1插入片与前述第2插入片成为前述第2打开角度的第2位置、以及前述角度调节片不侵入到前述第1基部与前述第2基部之间的第3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整器部件,所述调整器部件使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在前述第1位置与前述第3位置之间、以及前述第2位置与前述第3位置之间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前述调整器部件在被前述锁定机构锁定时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1位置或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2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在基端侧形成有凹部和凸部;
前述调整器部件通过与前述凸部抵接,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1位置,通过与前述凹部抵接,能够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从前述第3位置推入到前述第2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和前述调整器部件被螺接,通过使前述调整器部件相对于前述角度调节机构旋转,能够调整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和前述调整器部件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前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销,所述锁定销配备在前述壳体的基端侧且能够朝向基端侧可动地配备,通过使前述锁定销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移动而将前述锁定机构锁定;
当前述锁定销朝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移动时,前述锁定销的前端将前述角度调节机构向前述壳体的基端侧推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前述壳体连接的线材部件。
CN202180013170.1A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Active CN115023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0855.XA CN117166853A (zh)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7651 2020-02-05
JP2020017651A JP7070936B2 (ja) 2020-02-05 2020-02-05 機器の盗難防止接続具
PCT/JP2021/001818 WO2021157355A1 (ja) 2020-02-05 2021-01-20 機器の盗難防止接続具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0855.XA Division CN117166853A (zh)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3526A true CN115023526A (zh) 2022-09-06
CN115023526B CN115023526B (zh) 2023-09-12

Family

ID=771993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0855.XA Pending CN117166853A (zh)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CN202180013170.1A Active CN115023526B (zh)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0855.XA Pending CN117166853A (zh) 2020-02-05 2021-01-20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2089A1 (zh)
EP (1) EP4102012A4 (zh)
JP (2) JP7070936B2 (zh)
CN (2) CN117166853A (zh)
TW (1) TW202130893A (zh)
WO (1) WO20211573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200B (zh) * 2022-01-28 2023-03-01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工具調整式電子裝置鎖
TWI824385B (zh) * 2022-01-18 2023-12-01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無段式電子裝置鎖
TWI806369B (zh) * 2022-01-18 2023-06-21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的上鎖方法及電子裝置鎖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09904U (zh) * 2012-03-14 2012-10-3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
CN108699866A (zh) * 2016-02-25 2018-10-23 艾可品牌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安全装置
JP3220111U (ja) * 2018-11-30 2019-02-14 英格馬有限公司Ingamar Co.,Ltd. 電子機器のロック錠
JP2019105109A (ja) * 2017-12-14 2019-06-27 株式会社ルーペックスジャパン 電子機器の盗難防止接続具
CN209670582U (zh) * 2018-10-29 2019-11-22 竞泰股份有限公司 锁扣装置
CN209799646U (zh) * 2018-12-11 2019-12-17 厦门美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防盗锁
DE202019104984U1 (de) * 2018-09-10 2020-01-31 Sinox Company Ltd. Sicherheitsverriegelung für elektronische Gerä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1202A (ja) 1974-10-04 1976-04-07 Yutani Juko Kk Norimentenatsusochitsukikutsusakubaketsuto
JPH1113327A (ja) * 1997-06-23 1999-01-19 Sugatsune Ind Co Ltd 盗難防止用施錠具
TW200728580A (en) 2006-01-20 2007-08-01 Miz Engineering Ltd Lock apparatus for laptop computer
TWI287599B (en) * 2006-04-21 2007-10-01 Miz Engineering Ltd Multifunctional safety lock for computer
TWI288198B (en) * 2006-08-14 2007-10-11 Miz Engineering Ltd Lock device of computer
US7353672B2 (en) * 2006-09-05 2008-04-08 Miz Engineering Ltd. Lock assembly
US8844329B2 (en) * 2009-01-06 2014-09-30 Scott Anderson Security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TWM447911U (zh) * 2012-07-24 2013-03-01 Sinox Co Ltd 用於電子裝置之鎖具
TWM557292U (zh) 2017-10-16 2018-03-21 Sinox Co Ltd 附接式鎖具
TWM564073U (zh) * 2018-02-12 2018-07-21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附接鎖
TWM583478U (zh) * 2019-04-30 2019-09-11 競泰股份有限公司 附接式鎖具
DE202020100646U1 (de) * 2020-02-06 2020-04-09 Sinox Co., Ltd. Schlos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09904U (zh) * 2012-03-14 2012-10-3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
CN108699866A (zh) * 2016-02-25 2018-10-23 艾可品牌公司 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安全装置
JP2019105109A (ja) * 2017-12-14 2019-06-27 株式会社ルーペックスジャパン 電子機器の盗難防止接続具
DE202019104984U1 (de) * 2018-09-10 2020-01-31 Sinox Company Ltd. Sicherheitsverriegelung für elektronische Geräte
CN209670582U (zh) * 2018-10-29 2019-11-22 竞泰股份有限公司 锁扣装置
JP3220111U (ja) * 2018-11-30 2019-02-14 英格馬有限公司Ingamar Co.,Ltd. 電子機器のロック錠
CN209799646U (zh) * 2018-12-11 2019-12-17 厦门美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防盗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3936A (ja) 2021-08-30
JP2022106835A (ja) 2022-07-20
TW202130893A (zh) 2021-08-16
US20230062089A1 (en) 2023-03-02
JP7070936B2 (ja) 2022-05-18
WO2021157355A1 (ja) 2021-08-12
EP4102012A1 (en) 2022-12-14
JP7359467B2 (ja) 2023-10-11
CN115023526B (zh) 2023-09-12
EP4102012A4 (en) 2024-03-13
CN117166853A (zh) 202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23526A (zh) 设备的防盗连接用具
US8671721B2 (en) Lock structure
US20130019641A1 (en) Pin locking device
US81115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hysical security component
US8695384B2 (en) Lock structure
WO2014186915A1 (zh) 锁及钥匙
EP3415704B1 (en) Push-button lock
US20040224543A1 (en) Electrical cord plug lock
JPH07197705A (ja) 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錠
CA2078837C (en) Axial pin tumbler lock
US8601839B1 (en) Deadlocking drawer lock
CN111133163B (zh) 锁定装置
US20220162886A1 (en) Security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lock tip
TW202010913A (zh) 門的彈出型附鎖把手裝置
US6854307B2 (en) Lock-picking prevention apparatus
JP4550637B2 (ja) サムターン装置
JP2007154520A (ja) 携帯型機器の盗難防止用施錠具
US20210108442A1 (en) Component for use in a locking device
JP3090356B2 (ja) シリンダ錠
JP2003247364A (ja) 施解錠装置
JP6280735B2 (ja) プッシュ式ロック装置
JP2002303066A (ja) シリンダ錠
JPH0651443U (ja) シリンダ錠
JP2001216874A (ja) 鍵スイッチ
KR20030068914A (ko) 시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42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